(一)
女媧石上偈語
“無材可去補蒼天,枉入紅塵若許年。此係身前身後事,倩誰記去作奇傳?”【詩詞鑒賞】《紅樓夢》的作者為了便於發抒感慨,也為了引起讀者的興味,在全書開頭就把讀者引入一個迷離倘恍的神話世界,借人們都熟悉的女媧補天的神話,巧妙地虛構了一個頑石“幻形人世”的故事。石頭的經曆,便是賈寶玉的經曆;石頭,便是賈寶玉的象征,也含有作者曹雪芹的影子。
“無材可去補蒼天”,是作者對自己處在封建社會末世不能有所作為的悲憤和感慨。他從自身的經曆中看到他出身的貴族社會的腐敗、墮落,他曾經心愛的美好的一切也都隨著無可挽回地破敗下去了。他從一種樸素的辯證法的觀點,認識到這種結局的必然性,認識到貴族階級不配有更好的命運,因而對他們進行了無情的暴露和鞭笞。然而作者對他已往的富貴榮華生活又不無留戀,特別是對他熱烈讚美的諸多人物(多為純潔善良的青年女性)隨著封建家族的敗亡而玉石俱焚,悲惋痛惜不已。他也曾想有一番作為,去補封建社會破了的“天”,但社會沒有給他這樣一個機會(有機會也未必有辦法)去幹一番事業。以至使他“半生潦倒,一事無成”,在貧窮寂寞中度過了自己的後半生。所以,“枉入紅塵若許年”,說的是賈寶玉,也未嚐不是作者自己的慨歎。作者把那塊石頭稱為“頑石”,也大有深意。頑石的特點是棱角分明,執拗死硬,毫不通融。人如果具備這種品格,就必然同那個庸俗卑劣的上層社會處處榫頭對不上卯眼。他不適應這個社會的需要,這個社會就必然要排斥他,不容他。第三回書中的《西江月》詞批寶玉是“潦倒不通事務,愚頑怕讀文章”、“天下無能第一,古今不肖無雙”,正是寶玉頑石性格的寫照。這字麵上的嘲罵,實際是用反語來讚美寶玉不同那個惡濁社會合作的叛逆性格。題《金陵十二釵》一絕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癡,誰解其中味?【詩詞鑒賞】這首五言絕句,也寫在第一回裏。書中說,空空道人訪道求仙從青埂峰下經過,把那塊頑石上的文字從頭至尾抄錄回來,以《石頭記》的書名在世上流傳。後來曹雪芹在悼紅軒裏把這部書“披閱十載,增刪五次”,整理成長篇章回體小說,並把書名改為《金陵十二釵》,並題寫了這首詩。當然這都是作者用的煙雲模糊法,其實作者就是曹雪芹。這首小詩語言雖然通俗淺近,感慨卻頗為深遠。《紅樓夢》今天已成為飲譽世界的名著了。可是在二百多年前作者寫書的那個時代,小說被看做是不登大雅之堂的無聊的東西,正統的知識分子是不屑為之的。從封建階級的正統觀念來看,作者寫石頭“幻形入世”是荒唐的,寫大觀園內小兒女之間你你我我、思恩怨怨的情愛也是荒唐的,揭露那些詩禮蓉纓之族、鍾鳴鼎食之家內部的腐朽墮落,則更是荒唐、無有意義的。所以作者解嘲似地“承認”是“滿紙荒唐言”。然而作者自己深深懂得他絕不是為了給世人消愁破悶兒來寫這部書的,而是把自己一生“曆盡離合悲歡炎涼世態”的經曆,加以藝術的概括和提煉。塑造了眾多類型的人物,來表明他對人生社會的認識,寄托他難以言喻的感慨,既是讚歌,又是悲歌和挽歌。和作者關係最密切的“脂硯齋”(名姓已無可考)在書上寫下這樣批語:“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淚,哭成此書。壬午除夕,書未成,芹為淚盡而逝。”(甲戌本第一回)可見作者是以淚和墨寫下這部書的。作者擔心他這部嘔心瀝血之作不被後人理解,預料到有人會嘲笑他愚癡。果然不出作者所料,二百多年來人們對<紅樓夢>及其作者的議論真是五花八門,讚歎其博學多才者有之,欣賞其生花妙筆者有之,豔羨書中描寫的歌舞繁華者有之,以寶玉或箋玉自命者有之,凡此種種,不一而足。更有甚者,一些封建道學家認為這部書是“誘為不軌”、“棄禮滅義”,是“淫書”,主張燒毀禁絕;並且有人編出故事詛咒作者斷子絕孫,死後得了“冥報”等等。魯迅先生說《紅樓夢》:“單是命意,就因讀者的眼光而有種種: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癩頭僧嘲甄士隱慣養嬌生笑你癡,菱花空對雪澌澌。好防佳節元宵後,便是煙消火滅時。【詩詞鑒賞】這首詩出現在第一回中。甄士隱抱著可愛的獨生女兒英蓮到街上散心,突然走來一個癩頭和尚和一個破足道士,那癲頭僧看見甄土隱懷中的英蓮便放聲大哭,說她是“有命無運,累及爹娘之物”,讓甄士隱把孩子舍給他。甄士隱以為是瘋話,轉身回去,那疙頭僧便指著甄士隱大笑,念出這四句讖語式的詩。《紅樓夢》一開頭,就寫了甄士隱和樂甜美的小家庭破敗的慘劇,脂硯齋批語稱之為“小榮枯”。甄士隱家的敗落,是從元宵節英蓮被拐子偷走開始的。惟一的愛女丟了後,甄士隱夫婦痛不欲生,接著三月十五隔壁葫蘆廟起火;殃及甄家,把一個小康家業燒得一幹二淨。好好一個家庭就這樣急劇地瓦敗冰消了。從癲頭和尚口裏念出的這幾句詩,就是甄家由榮到枯的“讖語”。所謂讖語,是一種神秘的預示吉凶的預言。勿庸解釋,這是不科學也不足信的。作者從自身經曆和對社會的觀察中,看到許許多多人事的興衰,覺得有一種不可抗拒的命運的力量在支配著,感到無可奈何,這就使他思想上染上濃厚的宿命論的色彩。作者在全書開頭插進一段甄家小榮枯的故事,是有深意的,它是全部《紅樓夢》描寫的賈家大榮枯的一個縮影。甄士隱的出家也是對後采賈寶玉出家的一種暗示。全書開始就造成一股悲劇氣氛,即使後來寫到賈家烈火烹油、穿花著錦的富貴榮華時,也常常有一種悲涼的氣息透出來,使人預感到下場不妙。這是一種極高明的藝術手法。太虛幻境石牌坊聯語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詩詞鑒賞】書中第一回說,當年姑蘇(現在蘇州)城閶門外十裏街仁清巷葫蘆廟旁住著一位鄉宦甄士隱。此人擺脫名韁利索的員絆,在家裏過著與世無爭、逍遙自在的小康生活。一日午睡,在夢中遇見一僧一道(即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有幸在他們手中見到那塊頑石(通靈寶玉),又不知不覺地隨著僧道到了“太虛幻境”,見到了石牌坊上這副對聯。佛教和道教是來曆不同的兩種宗教。曹雪芹有意讓和尚與道士同行,明顯地帶有調侃的意味,以增加小說的幽默感。況且用了“太虛”、“茫茫”、“渺渺”字樣,就明明告訴讀者這是憑空虛擬的“假語村言”。但是這種虛擬有它的根據,就是佛道兩教都對社會人生抱著虛無否定的態度,認為世人對物質、精神生活的追求,以及由此導致的擾攘紛爭,全是虛幻無意義的,隻有清淨無為,靠精神力量去尋求精神的解脫——成仙成佛,才是有意義的。這副對聯就反映了這種崇尚虛無的理論。佛家的觀點認為,世上萬事萬物,就其現象說似乎是真,是有;就其本質說是假,是無。前者是世俗人的看法,所以稱為“俗諦”;後者才是真理,所以稱為“真話”。這副對聯就是本著這種唯心的理論來嘲笑世俗人的。它隱含的意思是:社會上的人們慕富厭貧,為名為利,勞力勞心,強爭苦奪,就是把假的誤認為是真的,把真的反而當成了假的;把虛無誤認為是實有,把實有反而當成虛無。曹雪芹要批判否定他所厭惡的那個社會現實,不可能有更先進的理論,而佛道兩家也是否定現實社會的,就自然成了曹雪芹現成的理論武器。須要辨明的是,作者並不是要通過其著作來宣揚宗教教義,而是根據他的需要把某些宗教觀念拿來為我所用。曹雪芹是極其熱愛生活、熱愛人生的,否則他就不會竭一腔心血來寫這樣一部五彩擯紛的《紅樓夢》了。我們讀《紅樓夢》,主要應該看作者所描繪的那個廣闊的社會生活畫麵和眾多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給我們的啟示,而對帶有虛無色彩的說教,則要在分析的基礎上得出清楚的認識。賈雨村口吟聯語玉在櫝中求善價,釵於奩內待時飛。【詩詞鑒賞】賈雨村吟完那首單相思的詩後,興猶未盡,“因又思及平生抱負,苦未逢時,及搔首對天長歎”,又吟出這聯聯語。賈雨村是個利欲黛心的人,同時又才幹優長,不是草包。這種人正是封建社會名利場中富有競爭能力的好手。即便在窮困落魄之時,他也按掐不住勃勃的野心。在萬家團圓的中秋月夜,他站在寂寞的葫蘆廟裏,對著冷月清渾,想著傾心的美人;又想到尚無出路,前程茫茫,念出這樣聯語,抒發自己大誌難酬的情緒。這副聯語恰合他的身分。這種“按頭製帽”(清人張新之語)的手法,表現了作者高超的藝術才能。這副聯語的高明處,還在於把賈雨村的“姓”和“字”自然巧妙地嵌了進去。“求善價”的“價”,諧“賈”的音;“待時飛”的“時飛”恰是賈雨村的字.有人以為,上聯的“玉”字隱指賈寶玉,隱喻寶玉後來被捕坐牢,黛玉憂忿而死,寶玉理想落空;下聯的“釵”字隱指薛寶釵,隱喻寶釵安分守拙,但總想“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雲”。是否就是如此?可以聊備一說。又有人據“釵於奩內待時飛”句說,將來賈家敗落後,寶釵要落到賈雨村手裏,給他做妾。這種猜測倒是很有趣,可是嫌太牽強、武斷了。賈雨村對月口占五言律未卜三生願,頻添一段愁。悶來時斂額,行去幾回頭。自顧風前影,誰堪月下儔。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樓。【詩詞鑒賞】這首詩出現在第一回中。甄士隱家隔壁的葫蘆廟裏寄居著一個貧困落魄的書生賈雨村。此人相貌魁偉,氣度不凡,很得甄士隱的賞識。一日在甄家書房裏,偶然瞥見甄家的丫鬃嬌杏在院內掐花。這個嬌杏因家主人常提起賈雨村,就回頭多看了他兩眼,賈雨村便以為嬌杏看中了自己,狂喜不禁,回到廟裏就害起了單相思。這首詩便是他中秋夜對月隨口吟出的抒懷之作。賈雨村在《紅樓夢》中不是個無足輕重的角色。他賴甄士隱的慷慨資助赴京應舉,名登金榜,穿戴著猩袍烏紗,得意洋洋地回來當了知府。不久因“貪酷之弊”,被政敵搞掉,又變成平民,做了林黛玉的蒙師。後來又靠走賈政的“後門”,起複做官,由於善於鑽營,在官場中爬上得高位置。脂硯齋的批語說他是王莽、曹操一類人物,可能在賈家敗落時,他還要有一番恩將仇報、落井下石的表演,可惜曹雪芹的書隻給我們留下八十回,高鶚續作的後四十回又沒完全體現作者原意,我們無法知道其具體情節了。從書的前幾回中,我們就可以看出,此人野心勃勃,城府極深,喜怒不形於色,心狠手辣,敢作敢為,可說是個亂世之奸雄。在吟上麵這首詩時,他還是個旅居僧房,向和尚討粥吃的窮措大,所以看見個長得周正一點的丫鬟也使他動心,一廂情願地想入非非。這首詩準確地反映了一個窮秀才向慕女色及榮華富貴的心理。詩寫得挺像樣,說明賈雨村很有才學。破足道人念的《好了歌》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塚一堆草沒了。世人都曉神仙好,隻有金銀忘不了;終朝隻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世人都曉神仙好,隻有**忘不了;君生日日說恩情,君死又隨人去了。世人都曉神仙好,隻有兒孫忘不了;癡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詩詞鑒賞】這首歌出現在第一回中。甄士隱家業破敗後,夫妻倆到鄉下田莊裏生活。又趕上“水旱不收,鼠盜蜂起”,不得安身,隻好變賣了田產,投奔到嶽父家。其嶽父又是個卑鄙貪財的人,把他僅剩的一點銀子也半哄半賺地弄到自己手裏。甄士隱“急忿怨痛”、“貧病交攻”,直正走投無路了。一天,他拄著拐杖走到街上,突然見一個“瘋癲落脫、麻履鶉衣”的破足道人走過來,叨念出這首歌。這首《好了歌》宣揚了一種逃避現實的虛無主義思想。從宗教的觀點看,人們活在世上,建功立業,發財致富,貪戀妻妾,顧念兒孫,全都是被情欲蒙蔽尚不“覺悟”的緣故。這首歌就是用通俗淺近的語言來說明這一切都是靠不住的。跛足道人說:“好便是了,了便是好”,又把“好”和“了”的涵義引申一層,說隻有和這個世界斬斷一切聯係,也就是說隻有徹底的“了”,才是徹底的“好”。所以他這首歌就叫《好了歌》。《好了歌》的消極色彩是十分明顯的,但是我們還不能簡單地把它視為糟粕拋棄它。因為作者擬作這首《好了歌》,是對他所厭惡的社會現實的一種批判,盡管是一種消極的批判,也有它的價值。作者出身於一個上層的封建世家,親自觀察了這個階級的腐朽、墮落,親身體驗了貴族階級由興盛到衰敗的苦痛,進行了半生深沉的思索,激起他強烈的憤感,他要痛罵,他要詛咒,《好了歌》便是痛罵的歌、詛咒的歌。作者的感情是十分複雜的。他傾注一腔心血,虛構了大觀園那樣一個如詩如畫的環境,塑造了那麽多善良純潔的少女形象,描繪了那麽多有情有趣的事物,可見,作者是多麽懂得生活,有著多麽高雅的生活情趣呀!有愛必然有憎,他描寫賈赦、賈珍、賈璉之流豬狗不如的品德和行為,就是對他憎惡的對象的鞭苔。而最後,無論他所愛的還是他所憎的,都一齊毀滅了,就使他墮入一種難以解脫的精神痛苦之中。了解了作者的生活態度,再看他寫的這類具有虛無色彩的東西,就能夠把它放到適當的地位去理解了。也就是說,作者世界觀中盡管有虛無消極的一麵,但同無愛無憎的和尚道士不同;如果沒有深厚的生活激情,豈能寫出這樣一大部博大精深的《紅樓夢》來?甄士隱的《好了歌》解注陋室空堂,當年笏滿床;衰草枯楊,曾為歌舞場。蛛絲兒結滿雕梁,綠紗今又糊在蓬窗上。說什麽脂正濃、粉正香,如何兩鬃又成霜?昨日黃土壟頭送白骨,今宵紅綃帳底臥鴛鴦。金滿箱,銀滿箱,轉眼乞丐人皆謗。正歎他人命不長,哪知自己歸來喪!訓有方,保不定日後做強梁;擇膏粱,誰承望流落在煙花巷!因嫌紗帽小,致使鎖枷扛;昨憐破襖寒,今嫌紫蟒長。亂烘烘你方唱罷我登場,反認他鄉是故鄉。甚荒唐,到頭來都是為他人做嫁衣裳。【詩詞鑒賞】這首曲子,出現在第一回中。破足道人唱《好了歌》是要啟發甄士隱“覺悟”;而甄士隱是聰明的讀書人,而且有了家破人亡的經曆,一聽就懂了,接著就為《好了歌》作了這篇解注,進一步引申發揮了《好了歌》的思想。這篇解注比《好了歌》說得更具體、更形象、更冷峭無情。富貴的突然貧賤了,貧賤的又突然富貴了;年輕的突然衰老了,活著的又突然死掉了——人世無常,一切都是虛幻。想教訓兒子光宗耀祖,可他偏偏去當強盜;想使女兒當個貴婦,可她偏偏淪為娼妓;想在官階上越爬越高,可是偏偏成了囚徒——命運難以捉摸,誰也逃脫不了它的擺布。可是世上的人們仍不醒悟,還在你爭我奪,像個亂哄哄的戲台,鬧個沒完。這就是《好了歌》解注的基本思想。它同《好了歌》一樣,同屬饋世嫉俗的產物。由於它處處作鮮明、形象的對比,忽陰忽晴,驟熱驟冷,時笑時罵,有歌有哭,加上通俗流暢,迭富有致,就使它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它對於當時封建社會名利場中的人物,無異於一盆透頂醒心的冷水;對於今天的人們認識封建社會的腐敗黑暗,也有某種認識意義。這首《好了歌》解注,在全書開頭造成一種“忽榮忽枯、忽麗忽朽”(脂硯齋語)的險惡氣氛,也是對全書榮寧二府興衰際遇的一種概括和預示。這種概括和預示,是就其整體而言的,不好說哪一句是專指哪個或哪幾個人物。如有人以為“轉眼乞丐人皆謗”指的是甄寶玉和賈寶玉;“綠紗今又糊在蓬窗上”指的是賈雨村等人;“因嫌紗帽小,致使鎖枷扛”指的賈雨村、賈赦等人;“昨憐破襖寒,今嫌紫蟒長”指的是賈蘭、賈菌等人,等等。乍看似乎有點像,其實未必是作者的意圖。既然是概括地預示全書內容,有些像是自然的,但如簡單地把每句和書中人物一一對應起來,就無法解釋通。如以為“訓有方,保不定日後作強梁”指的是柳湘蓮,有什麽根據?書中根本沒有寫柳湘蓮之父是誰,也沒寫如何教子有方,也沒有其它預示說柳湘蓮要當強盜,怎麽能證實就是指的柳湘蓮?更有人據此說柳湘蓮參加了農民起義等等,就近乎癡人說夢了。持上述看法的研究者,依據的是“甲成本”脂批。脂硯齋批語對研究《紅樓夢》有其不可忽視的價值,但也不可盡信和迷信。脂批是個很複雜的問題,肯定不是出自一人一時,錯訛之處很多,因此有取也要有棄,與《紅樓夢》原書顯然悖謬的地方;就不應該盲目信從。賈雨村對月寓懷口號一絕時逢三五便團圓,滿把晴光護玉欄。天上一輪才捧出,人間萬姓仰頭看。【詩詞鑒賞】此詩出現在第一回中。中秋夜,甄士隱把賈雨村從葫蘆廟請到家裏飲酒,“當時街坊上家家策管,戶戶弦歌,當頭一輪明月飛彩凝輝,二人愈添豪興,酒到杯幹”。賈雨村乘著酒意,狂興不禁,吟出這首詩。賈雨村脫口而出就是一首像樣的詩。詩的前兩句平乎,並無特色;後兩句卻透出氣象不凡,抱負不淺。他一旦有出頭之日,就要使“人間萬姓仰頭看”,你看這個落魄的窮書生名利之心多重,多熱切,野心多大,又多麽厚顏無恥!這在當時的社會是確有人在的。甄士隱此時還看不透他的品質,隻是愛他的才華,所以極口稱讚:“吾每謂兄必非久居人下者,今所吟之句,飛騰之兆已見,不日可接履於雲霓之上矣。可賀!可賀!”在甄士隱資助下,雨村進京赴考,果然十分得意,“會了進士,選入外班”,任了知府,平步青雲了。讚嬌杏偶因一著錯,便為人上人。【詩詞鑒賞】讚語,是評論,並不就是讚美。第二回書寫賈雨村當官回來,從大轎裏瞥見在街上買線的嬌杏,就送來彩禮,把她娶去做了如夫人。後來賈雨村正妻死了,嬌杏就做了正夫人。作者這一聯就是對此發的感歎。嬌杏回頭看雨村,本出於好奇,並無愛慕之意。可是就因這樣一個偶然機緣,由一個被人役使的卑賤丫鬟,成了役使別人的闊太太。脂硯齋批語說,“嬌杏”就是“僥幸”(《紅樓夢》人名常用這種諧音手法,如卜世人就是“不是人”,詹光就是“沾光”之類)。丫鬃嬌杏成了主子,可是她侍候過的主子小姐英蓮卻淪為奴婢。作者借這些情節表現封建社會人們的生活榮枯不定,慨歎人世無常。即使在這些小地方,也見作者苦心。智通寺聯語身後有餘忘縮手,眼前無路想回頭。【詩詞鑒賞】此聯在第二回中。賈雨村的知府老爺沒當上一年,就被革職。心中雖然慚恨,表麵仍嘻笑自若,把當官摟的錢財和家小送回原籍,自己就擔風袖月去遊覽天下勝跡。後來到維揚(今揚州)在林如海家做了林黛玉的老師。一天偶遊郊外,在破廟智通寺山門上看到這副對聯。這副聯語是對那些在名利場中貪求不已的人的一種譏刺和棒喝。賈雨村以為它“文雖淺近,其意則深”。他自己就是因為“忘縮手”才被革職的。書中說他當知府期間“未免有貪酷之弊”,雖沒說出具體情節,但從他後來“亂判葫蘆案”推斷,肯定是見錢眼開,而且心狠手辣,幹了些不可告人的勾當。賈雨村在官場中已經翻了一個小筋鬥,作者從他眼裏寫出這副對聯,就顯得更有意思。然而他這種人是不會從中受到啟示而回頭的。書中同類的人還有許多,如賈赦、賈璉、王熙風之類,在他們得勢時恨不得把一切能到手的東西都據為已有,直到弄得家敗人亡才不得不罷休。寺名智通。佛家把立刻斬斷煩惱而證佛果叫“智增”。“智通”含有悟道之義。《紅樓夢》確是精心之作,隨便一副對聯也賦與它一種耐人尋味的寓意,同全書的主題息息相通。榮禧堂聯語座上珠璣昭日月,堂前黼黻煥煙霞。【詩詞鑒賞】第三回書中寫林黛玉在賈雨村護送下,來到榮國府外婆家。見過賈母等人後,又去拜見其舅父賈政,中間經過榮國府正堂——榮僖堂,看到這副對聯。榮禧堂是榮國府的中心建築。“榮禧堂”鬥大的三個大字是皇帝親筆“書賜榮國公賈源”的,下麵是皇帝的印章:“萬幾還宸翰之寶”,這在當時社會是至高無尚的榮耀了。第七回書裏,尤氏說焦大“從死人堆裏把太爺背出來,得了命”,可見賈家的先人著實為皇帝老倌賣過命,立過大功業,所以才被封為“國公”。對聯下麵;行小字:“同鄉世教弟勳襲東安郡王穆蒔拜手書”。王爺給題對聯,還要客氣地稱“弟”,可以想見賈家當年勢力多麽煊赫。西江月·批寶玉二首無故尋愁覓恨,有時似傻如狂。縱然生得好皮囊,腹內原來草莽。潦倒不通世務,愚頑伯讀文章。行為偏僻性乖張,那管世人誹謗。富貴不知樂業,貧窮難耐淒涼。可憐辜負好時光,於國於家無望。天下無能第一,古今不肖無雙。寄言執挎與膏粱,莫效此兒形狀。【詩詞鑒賞】第三回書寫黛玉到榮府後,見過賈府大部分人,最後才見到寶玉。這是兩個主人公第一次會麵,也是第一號人物寶玉第一次在讀者眼中出現,所以作者對寶玉的裝束和神采作了大力鋪張渲染,又寫了這兩首批寶玉的詞。“批”字是打批語、下判斷的意思,與今作“批評”、“批判”解不同。這兩首詞,字麵上句句是對寶玉的嘲笑和否定,實質上句句是對他的讚美和褒揚。從封建階級倫理道德標準衡量,寶玉是個被否定的人物;可是從作者的人生觀和社會觀來看,他卻是個和那些國賊祿蠹完全相反的、保持著人類善良天性的真正的人。兩首詞句句都是反話。寶玉不假矯飾地表現自己的天性,在那樣的貴族之家必然要處處受束縛、限製,於是就要產生苦悶,就要采取種種方式渲泄,在道學先生們看來這就是“尋愁覓恨”、“似傻如狂”了。相貌好是真,“腹內草莽”就未必。寶玉讀書多,知識博,文思快,才情大,看他在大觀園試才題對額時一套一套有根有據的議論,看他擬的那些匠額和對聯,不是使包括賈政在內的所有在場的人都相形見細嗎?看他寫的《芙蓉女兒誄》、《姽嫿詞》等等,簡直夠個像樣的文學家了。連寶釵都說他“每日家雜學旁收的”,承認他懂得多,怎麽能說是“腹內原來草莽”?“不通世務”,是因為他厭惡賈雨村之流的政客,不屑與之為伍。不願讀的文章也隻是那些“聖賢”的說教和一文不值的科舉時文。“那管世人誹謗”,正表現了寶玉不苟且、不隨俗、獨立不遷的個性。這樣的貴族青年,按封建階級“接班人”的標準要求,自然是“無能第一”、“不肖無雙”了。他既不能像其祖先那樣“理朝廷、治風俗”,為皇帝做個賢臣良相;也不能像鳳姐那樣治家理財,撐起家業的門麵,自然是“於國於家無望”了。於是他就成了貴族之家的“子弟戒”了。這兩首詩集中地描繪了寶玉的叛逆性格,這個典型的意義也就在對封建階級的叛逆上。值得注意的是“貧窮難耐淒涼”一句。這是預示賈家敗落後,寶玉要有一段困苦不堪的生活經曆。第十九回寫寶玉探花襲人家,襲人的母親和哥哥慌忙招待寶玉,擺上一桌子果品,可是襲人覺得沒有一樣可吃之物,隻給寶玉拈了幾個鬆子瓤,吹去細皮,用手帕托給寶玉。這是何等嬌貴!就在這個地方脂硯齋有條批語說:同將來寶玉“寒冬噎酸甭,雪夜圍破氈”對照起來看,令人歎息。寶玉在八十回以後的經曆,雖然不好亂猜,但有一段貧窮的經曆是可以肯定的,同高鶚續寫的後四十回大相徑庭。護官符賈不假,白玉為堂金作馬。阿房宮,三百裏,住不下金陵一個史。東海缺少白玉床,龍王來請金陵王。豐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鐵。【詩詞鑒賞】這幾句俗諺口碑出現在第四回中。賈雨村靠賈家的關係,複職補授應天府知府,一上任就遇上薛蟠為爭買英蓮(香菱)而打死小鄉宦之子馮淵的案件。雨村不知底細,立刻就要拿人判案。手下的門子葫蘆僧使眼色製止他,並呈上這份“護官符”,提醒他:金陵城這四大家族“皆連絡有親,一損皆損,一榮皆榮,扶持遮飾,俱有照應的”,薛蟠就是“豐年好大雪”的薛家的公子,不可莽撞。俗諺口碑就是流傳在民間的順口溜。稱之為“護官符”,是說巴結這四家官僚貴族就能保住官;得罪了他們不僅要丟官,連腦袋也保不住。《紅樓夢》在展開描寫以賈家為中心的賈史王薛四大家族之前,先拿出一張“護官符”給讀者看,讓人們對他們的權勢和富貴先有個籠統的認識。因為是老百姓的口頭創作,當然要極度誇張。它流露出的情緒,不是對他們的富貴和權勢的豔羨,而是對他們官官相護、橫行不法的咒罵。第一回書裏,作者聲明此書“毫不幹涉時事”,“亦非傷時罵世”,並不是真話。你看圍繞著“護官符”的前後情節,把當時官僚政治的腐敗黑暗整個托了出來,恰是要幹涉時事、傷時罵世!馮淵是個小鄉宦的兒子,薛蟠為了爭買一個丫頭,將其活活打死,竟然沒事人一般進京走了。把人命官司視為兒戲,“自以為花上幾個臭錢,沒有不了的”。果然,馮家的仆人告了一年狀,競沒有一個為官的為其做主。老謀深算的賈雨村當然也知道個中利害,連欺帶壓,胡亂判決了此案,保全了薛蟠,向賈家送了個“整人情”,寫了封“令甥之事已完,不必多慮”的信,就算完事。《紅樓夢》是寫四大家族(主要是賈家)興衰、榮枯的過程。而他們的衰敗,首先是從子孫不肖、腐敗墮落開始的。在這裏,首先拉出薛蟠示眾。他生在“書香繼世之家”,是個孤種,由於“溺愛縱容,遂至老大無成”,終日鬥雞走馬,遊山玩水,會酒觀花,聚賭嫖娟,什麽缺德的事他全幹得出來。等作者的筆觸轉到榮寧二府時,什麽賈赦、賈珍、賈璉、賈瑞、賈薔、賈蓉、賈芹……等等,全都出來了。他們像一群貪婪的蛀蟲,拚命啃噬祖宗給他們留下的家業。在他們權勢還盛時,誰也不能奈他們何;可是到了他們惡貫滿盈時,窺伺著他們的。寧國府上房內聯語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女媧石上偈語
“無材可去補蒼天,枉入紅塵若許年。此係身前身後事,倩誰記去作奇傳?”【詩詞鑒賞】《紅樓夢》的作者為了便於發抒感慨,也為了引起讀者的興味,在全書開頭就把讀者引入一個迷離倘恍的神話世界,借人們都熟悉的女媧補天的神話,巧妙地虛構了一個頑石“幻形人世”的故事。石頭的經曆,便是賈寶玉的經曆;石頭,便是賈寶玉的象征,也含有作者曹雪芹的影子。
“無材可去補蒼天”,是作者對自己處在封建社會末世不能有所作為的悲憤和感慨。他從自身的經曆中看到他出身的貴族社會的腐敗、墮落,他曾經心愛的美好的一切也都隨著無可挽回地破敗下去了。他從一種樸素的辯證法的觀點,認識到這種結局的必然性,認識到貴族階級不配有更好的命運,因而對他們進行了無情的暴露和鞭笞。然而作者對他已往的富貴榮華生活又不無留戀,特別是對他熱烈讚美的諸多人物(多為純潔善良的青年女性)隨著封建家族的敗亡而玉石俱焚,悲惋痛惜不已。他也曾想有一番作為,去補封建社會破了的“天”,但社會沒有給他這樣一個機會(有機會也未必有辦法)去幹一番事業。以至使他“半生潦倒,一事無成”,在貧窮寂寞中度過了自己的後半生。所以,“枉入紅塵若許年”,說的是賈寶玉,也未嚐不是作者自己的慨歎。作者把那塊石頭稱為“頑石”,也大有深意。頑石的特點是棱角分明,執拗死硬,毫不通融。人如果具備這種品格,就必然同那個庸俗卑劣的上層社會處處榫頭對不上卯眼。他不適應這個社會的需要,這個社會就必然要排斥他,不容他。第三回書中的《西江月》詞批寶玉是“潦倒不通事務,愚頑怕讀文章”、“天下無能第一,古今不肖無雙”,正是寶玉頑石性格的寫照。這字麵上的嘲罵,實際是用反語來讚美寶玉不同那個惡濁社會合作的叛逆性格。題《金陵十二釵》一絕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癡,誰解其中味?【詩詞鑒賞】這首五言絕句,也寫在第一回裏。書中說,空空道人訪道求仙從青埂峰下經過,把那塊頑石上的文字從頭至尾抄錄回來,以《石頭記》的書名在世上流傳。後來曹雪芹在悼紅軒裏把這部書“披閱十載,增刪五次”,整理成長篇章回體小說,並把書名改為《金陵十二釵》,並題寫了這首詩。當然這都是作者用的煙雲模糊法,其實作者就是曹雪芹。這首小詩語言雖然通俗淺近,感慨卻頗為深遠。《紅樓夢》今天已成為飲譽世界的名著了。可是在二百多年前作者寫書的那個時代,小說被看做是不登大雅之堂的無聊的東西,正統的知識分子是不屑為之的。從封建階級的正統觀念來看,作者寫石頭“幻形入世”是荒唐的,寫大觀園內小兒女之間你你我我、思恩怨怨的情愛也是荒唐的,揭露那些詩禮蓉纓之族、鍾鳴鼎食之家內部的腐朽墮落,則更是荒唐、無有意義的。所以作者解嘲似地“承認”是“滿紙荒唐言”。然而作者自己深深懂得他絕不是為了給世人消愁破悶兒來寫這部書的,而是把自己一生“曆盡離合悲歡炎涼世態”的經曆,加以藝術的概括和提煉。塑造了眾多類型的人物,來表明他對人生社會的認識,寄托他難以言喻的感慨,既是讚歌,又是悲歌和挽歌。和作者關係最密切的“脂硯齋”(名姓已無可考)在書上寫下這樣批語:“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淚,哭成此書。壬午除夕,書未成,芹為淚盡而逝。”(甲戌本第一回)可見作者是以淚和墨寫下這部書的。作者擔心他這部嘔心瀝血之作不被後人理解,預料到有人會嘲笑他愚癡。果然不出作者所料,二百多年來人們對<紅樓夢>及其作者的議論真是五花八門,讚歎其博學多才者有之,欣賞其生花妙筆者有之,豔羨書中描寫的歌舞繁華者有之,以寶玉或箋玉自命者有之,凡此種種,不一而足。更有甚者,一些封建道學家認為這部書是“誘為不軌”、“棄禮滅義”,是“淫書”,主張燒毀禁絕;並且有人編出故事詛咒作者斷子絕孫,死後得了“冥報”等等。魯迅先生說《紅樓夢》:“單是命意,就因讀者的眼光而有種種: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癩頭僧嘲甄士隱慣養嬌生笑你癡,菱花空對雪澌澌。好防佳節元宵後,便是煙消火滅時。【詩詞鑒賞】這首詩出現在第一回中。甄士隱抱著可愛的獨生女兒英蓮到街上散心,突然走來一個癩頭和尚和一個破足道士,那癲頭僧看見甄土隱懷中的英蓮便放聲大哭,說她是“有命無運,累及爹娘之物”,讓甄士隱把孩子舍給他。甄士隱以為是瘋話,轉身回去,那疙頭僧便指著甄士隱大笑,念出這四句讖語式的詩。《紅樓夢》一開頭,就寫了甄士隱和樂甜美的小家庭破敗的慘劇,脂硯齋批語稱之為“小榮枯”。甄士隱家的敗落,是從元宵節英蓮被拐子偷走開始的。惟一的愛女丟了後,甄士隱夫婦痛不欲生,接著三月十五隔壁葫蘆廟起火;殃及甄家,把一個小康家業燒得一幹二淨。好好一個家庭就這樣急劇地瓦敗冰消了。從癲頭和尚口裏念出的這幾句詩,就是甄家由榮到枯的“讖語”。所謂讖語,是一種神秘的預示吉凶的預言。勿庸解釋,這是不科學也不足信的。作者從自身經曆和對社會的觀察中,看到許許多多人事的興衰,覺得有一種不可抗拒的命運的力量在支配著,感到無可奈何,這就使他思想上染上濃厚的宿命論的色彩。作者在全書開頭插進一段甄家小榮枯的故事,是有深意的,它是全部《紅樓夢》描寫的賈家大榮枯的一個縮影。甄士隱的出家也是對後采賈寶玉出家的一種暗示。全書開始就造成一股悲劇氣氛,即使後來寫到賈家烈火烹油、穿花著錦的富貴榮華時,也常常有一種悲涼的氣息透出來,使人預感到下場不妙。這是一種極高明的藝術手法。太虛幻境石牌坊聯語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詩詞鑒賞】書中第一回說,當年姑蘇(現在蘇州)城閶門外十裏街仁清巷葫蘆廟旁住著一位鄉宦甄士隱。此人擺脫名韁利索的員絆,在家裏過著與世無爭、逍遙自在的小康生活。一日午睡,在夢中遇見一僧一道(即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有幸在他們手中見到那塊頑石(通靈寶玉),又不知不覺地隨著僧道到了“太虛幻境”,見到了石牌坊上這副對聯。佛教和道教是來曆不同的兩種宗教。曹雪芹有意讓和尚與道士同行,明顯地帶有調侃的意味,以增加小說的幽默感。況且用了“太虛”、“茫茫”、“渺渺”字樣,就明明告訴讀者這是憑空虛擬的“假語村言”。但是這種虛擬有它的根據,就是佛道兩教都對社會人生抱著虛無否定的態度,認為世人對物質、精神生活的追求,以及由此導致的擾攘紛爭,全是虛幻無意義的,隻有清淨無為,靠精神力量去尋求精神的解脫——成仙成佛,才是有意義的。這副對聯就反映了這種崇尚虛無的理論。佛家的觀點認為,世上萬事萬物,就其現象說似乎是真,是有;就其本質說是假,是無。前者是世俗人的看法,所以稱為“俗諦”;後者才是真理,所以稱為“真話”。這副對聯就是本著這種唯心的理論來嘲笑世俗人的。它隱含的意思是:社會上的人們慕富厭貧,為名為利,勞力勞心,強爭苦奪,就是把假的誤認為是真的,把真的反而當成了假的;把虛無誤認為是實有,把實有反而當成虛無。曹雪芹要批判否定他所厭惡的那個社會現實,不可能有更先進的理論,而佛道兩家也是否定現實社會的,就自然成了曹雪芹現成的理論武器。須要辨明的是,作者並不是要通過其著作來宣揚宗教教義,而是根據他的需要把某些宗教觀念拿來為我所用。曹雪芹是極其熱愛生活、熱愛人生的,否則他就不會竭一腔心血來寫這樣一部五彩擯紛的《紅樓夢》了。我們讀《紅樓夢》,主要應該看作者所描繪的那個廣闊的社會生活畫麵和眾多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給我們的啟示,而對帶有虛無色彩的說教,則要在分析的基礎上得出清楚的認識。賈雨村口吟聯語玉在櫝中求善價,釵於奩內待時飛。【詩詞鑒賞】賈雨村吟完那首單相思的詩後,興猶未盡,“因又思及平生抱負,苦未逢時,及搔首對天長歎”,又吟出這聯聯語。賈雨村是個利欲黛心的人,同時又才幹優長,不是草包。這種人正是封建社會名利場中富有競爭能力的好手。即便在窮困落魄之時,他也按掐不住勃勃的野心。在萬家團圓的中秋月夜,他站在寂寞的葫蘆廟裏,對著冷月清渾,想著傾心的美人;又想到尚無出路,前程茫茫,念出這樣聯語,抒發自己大誌難酬的情緒。這副聯語恰合他的身分。這種“按頭製帽”(清人張新之語)的手法,表現了作者高超的藝術才能。這副聯語的高明處,還在於把賈雨村的“姓”和“字”自然巧妙地嵌了進去。“求善價”的“價”,諧“賈”的音;“待時飛”的“時飛”恰是賈雨村的字.有人以為,上聯的“玉”字隱指賈寶玉,隱喻寶玉後來被捕坐牢,黛玉憂忿而死,寶玉理想落空;下聯的“釵”字隱指薛寶釵,隱喻寶釵安分守拙,但總想“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雲”。是否就是如此?可以聊備一說。又有人據“釵於奩內待時飛”句說,將來賈家敗落後,寶釵要落到賈雨村手裏,給他做妾。這種猜測倒是很有趣,可是嫌太牽強、武斷了。賈雨村對月口占五言律未卜三生願,頻添一段愁。悶來時斂額,行去幾回頭。自顧風前影,誰堪月下儔。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樓。【詩詞鑒賞】這首詩出現在第一回中。甄士隱家隔壁的葫蘆廟裏寄居著一個貧困落魄的書生賈雨村。此人相貌魁偉,氣度不凡,很得甄士隱的賞識。一日在甄家書房裏,偶然瞥見甄家的丫鬃嬌杏在院內掐花。這個嬌杏因家主人常提起賈雨村,就回頭多看了他兩眼,賈雨村便以為嬌杏看中了自己,狂喜不禁,回到廟裏就害起了單相思。這首詩便是他中秋夜對月隨口吟出的抒懷之作。賈雨村在《紅樓夢》中不是個無足輕重的角色。他賴甄士隱的慷慨資助赴京應舉,名登金榜,穿戴著猩袍烏紗,得意洋洋地回來當了知府。不久因“貪酷之弊”,被政敵搞掉,又變成平民,做了林黛玉的蒙師。後來又靠走賈政的“後門”,起複做官,由於善於鑽營,在官場中爬上得高位置。脂硯齋的批語說他是王莽、曹操一類人物,可能在賈家敗落時,他還要有一番恩將仇報、落井下石的表演,可惜曹雪芹的書隻給我們留下八十回,高鶚續作的後四十回又沒完全體現作者原意,我們無法知道其具體情節了。從書的前幾回中,我們就可以看出,此人野心勃勃,城府極深,喜怒不形於色,心狠手辣,敢作敢為,可說是個亂世之奸雄。在吟上麵這首詩時,他還是個旅居僧房,向和尚討粥吃的窮措大,所以看見個長得周正一點的丫鬟也使他動心,一廂情願地想入非非。這首詩準確地反映了一個窮秀才向慕女色及榮華富貴的心理。詩寫得挺像樣,說明賈雨村很有才學。破足道人念的《好了歌》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塚一堆草沒了。世人都曉神仙好,隻有金銀忘不了;終朝隻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世人都曉神仙好,隻有**忘不了;君生日日說恩情,君死又隨人去了。世人都曉神仙好,隻有兒孫忘不了;癡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詩詞鑒賞】這首歌出現在第一回中。甄士隱家業破敗後,夫妻倆到鄉下田莊裏生活。又趕上“水旱不收,鼠盜蜂起”,不得安身,隻好變賣了田產,投奔到嶽父家。其嶽父又是個卑鄙貪財的人,把他僅剩的一點銀子也半哄半賺地弄到自己手裏。甄士隱“急忿怨痛”、“貧病交攻”,直正走投無路了。一天,他拄著拐杖走到街上,突然見一個“瘋癲落脫、麻履鶉衣”的破足道人走過來,叨念出這首歌。這首《好了歌》宣揚了一種逃避現實的虛無主義思想。從宗教的觀點看,人們活在世上,建功立業,發財致富,貪戀妻妾,顧念兒孫,全都是被情欲蒙蔽尚不“覺悟”的緣故。這首歌就是用通俗淺近的語言來說明這一切都是靠不住的。跛足道人說:“好便是了,了便是好”,又把“好”和“了”的涵義引申一層,說隻有和這個世界斬斷一切聯係,也就是說隻有徹底的“了”,才是徹底的“好”。所以他這首歌就叫《好了歌》。《好了歌》的消極色彩是十分明顯的,但是我們還不能簡單地把它視為糟粕拋棄它。因為作者擬作這首《好了歌》,是對他所厭惡的社會現實的一種批判,盡管是一種消極的批判,也有它的價值。作者出身於一個上層的封建世家,親自觀察了這個階級的腐朽、墮落,親身體驗了貴族階級由興盛到衰敗的苦痛,進行了半生深沉的思索,激起他強烈的憤感,他要痛罵,他要詛咒,《好了歌》便是痛罵的歌、詛咒的歌。作者的感情是十分複雜的。他傾注一腔心血,虛構了大觀園那樣一個如詩如畫的環境,塑造了那麽多善良純潔的少女形象,描繪了那麽多有情有趣的事物,可見,作者是多麽懂得生活,有著多麽高雅的生活情趣呀!有愛必然有憎,他描寫賈赦、賈珍、賈璉之流豬狗不如的品德和行為,就是對他憎惡的對象的鞭苔。而最後,無論他所愛的還是他所憎的,都一齊毀滅了,就使他墮入一種難以解脫的精神痛苦之中。了解了作者的生活態度,再看他寫的這類具有虛無色彩的東西,就能夠把它放到適當的地位去理解了。也就是說,作者世界觀中盡管有虛無消極的一麵,但同無愛無憎的和尚道士不同;如果沒有深厚的生活激情,豈能寫出這樣一大部博大精深的《紅樓夢》來?甄士隱的《好了歌》解注陋室空堂,當年笏滿床;衰草枯楊,曾為歌舞場。蛛絲兒結滿雕梁,綠紗今又糊在蓬窗上。說什麽脂正濃、粉正香,如何兩鬃又成霜?昨日黃土壟頭送白骨,今宵紅綃帳底臥鴛鴦。金滿箱,銀滿箱,轉眼乞丐人皆謗。正歎他人命不長,哪知自己歸來喪!訓有方,保不定日後做強梁;擇膏粱,誰承望流落在煙花巷!因嫌紗帽小,致使鎖枷扛;昨憐破襖寒,今嫌紫蟒長。亂烘烘你方唱罷我登場,反認他鄉是故鄉。甚荒唐,到頭來都是為他人做嫁衣裳。【詩詞鑒賞】這首曲子,出現在第一回中。破足道人唱《好了歌》是要啟發甄士隱“覺悟”;而甄士隱是聰明的讀書人,而且有了家破人亡的經曆,一聽就懂了,接著就為《好了歌》作了這篇解注,進一步引申發揮了《好了歌》的思想。這篇解注比《好了歌》說得更具體、更形象、更冷峭無情。富貴的突然貧賤了,貧賤的又突然富貴了;年輕的突然衰老了,活著的又突然死掉了——人世無常,一切都是虛幻。想教訓兒子光宗耀祖,可他偏偏去當強盜;想使女兒當個貴婦,可她偏偏淪為娼妓;想在官階上越爬越高,可是偏偏成了囚徒——命運難以捉摸,誰也逃脫不了它的擺布。可是世上的人們仍不醒悟,還在你爭我奪,像個亂哄哄的戲台,鬧個沒完。這就是《好了歌》解注的基本思想。它同《好了歌》一樣,同屬饋世嫉俗的產物。由於它處處作鮮明、形象的對比,忽陰忽晴,驟熱驟冷,時笑時罵,有歌有哭,加上通俗流暢,迭富有致,就使它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它對於當時封建社會名利場中的人物,無異於一盆透頂醒心的冷水;對於今天的人們認識封建社會的腐敗黑暗,也有某種認識意義。這首《好了歌》解注,在全書開頭造成一種“忽榮忽枯、忽麗忽朽”(脂硯齋語)的險惡氣氛,也是對全書榮寧二府興衰際遇的一種概括和預示。這種概括和預示,是就其整體而言的,不好說哪一句是專指哪個或哪幾個人物。如有人以為“轉眼乞丐人皆謗”指的是甄寶玉和賈寶玉;“綠紗今又糊在蓬窗上”指的是賈雨村等人;“因嫌紗帽小,致使鎖枷扛”指的賈雨村、賈赦等人;“昨憐破襖寒,今嫌紫蟒長”指的是賈蘭、賈菌等人,等等。乍看似乎有點像,其實未必是作者的意圖。既然是概括地預示全書內容,有些像是自然的,但如簡單地把每句和書中人物一一對應起來,就無法解釋通。如以為“訓有方,保不定日後作強梁”指的是柳湘蓮,有什麽根據?書中根本沒有寫柳湘蓮之父是誰,也沒寫如何教子有方,也沒有其它預示說柳湘蓮要當強盜,怎麽能證實就是指的柳湘蓮?更有人據此說柳湘蓮參加了農民起義等等,就近乎癡人說夢了。持上述看法的研究者,依據的是“甲成本”脂批。脂硯齋批語對研究《紅樓夢》有其不可忽視的價值,但也不可盡信和迷信。脂批是個很複雜的問題,肯定不是出自一人一時,錯訛之處很多,因此有取也要有棄,與《紅樓夢》原書顯然悖謬的地方;就不應該盲目信從。賈雨村對月寓懷口號一絕時逢三五便團圓,滿把晴光護玉欄。天上一輪才捧出,人間萬姓仰頭看。【詩詞鑒賞】此詩出現在第一回中。中秋夜,甄士隱把賈雨村從葫蘆廟請到家裏飲酒,“當時街坊上家家策管,戶戶弦歌,當頭一輪明月飛彩凝輝,二人愈添豪興,酒到杯幹”。賈雨村乘著酒意,狂興不禁,吟出這首詩。賈雨村脫口而出就是一首像樣的詩。詩的前兩句平乎,並無特色;後兩句卻透出氣象不凡,抱負不淺。他一旦有出頭之日,就要使“人間萬姓仰頭看”,你看這個落魄的窮書生名利之心多重,多熱切,野心多大,又多麽厚顏無恥!這在當時的社會是確有人在的。甄士隱此時還看不透他的品質,隻是愛他的才華,所以極口稱讚:“吾每謂兄必非久居人下者,今所吟之句,飛騰之兆已見,不日可接履於雲霓之上矣。可賀!可賀!”在甄士隱資助下,雨村進京赴考,果然十分得意,“會了進士,選入外班”,任了知府,平步青雲了。讚嬌杏偶因一著錯,便為人上人。【詩詞鑒賞】讚語,是評論,並不就是讚美。第二回書寫賈雨村當官回來,從大轎裏瞥見在街上買線的嬌杏,就送來彩禮,把她娶去做了如夫人。後來賈雨村正妻死了,嬌杏就做了正夫人。作者這一聯就是對此發的感歎。嬌杏回頭看雨村,本出於好奇,並無愛慕之意。可是就因這樣一個偶然機緣,由一個被人役使的卑賤丫鬟,成了役使別人的闊太太。脂硯齋批語說,“嬌杏”就是“僥幸”(《紅樓夢》人名常用這種諧音手法,如卜世人就是“不是人”,詹光就是“沾光”之類)。丫鬃嬌杏成了主子,可是她侍候過的主子小姐英蓮卻淪為奴婢。作者借這些情節表現封建社會人們的生活榮枯不定,慨歎人世無常。即使在這些小地方,也見作者苦心。智通寺聯語身後有餘忘縮手,眼前無路想回頭。【詩詞鑒賞】此聯在第二回中。賈雨村的知府老爺沒當上一年,就被革職。心中雖然慚恨,表麵仍嘻笑自若,把當官摟的錢財和家小送回原籍,自己就擔風袖月去遊覽天下勝跡。後來到維揚(今揚州)在林如海家做了林黛玉的老師。一天偶遊郊外,在破廟智通寺山門上看到這副對聯。這副聯語是對那些在名利場中貪求不已的人的一種譏刺和棒喝。賈雨村以為它“文雖淺近,其意則深”。他自己就是因為“忘縮手”才被革職的。書中說他當知府期間“未免有貪酷之弊”,雖沒說出具體情節,但從他後來“亂判葫蘆案”推斷,肯定是見錢眼開,而且心狠手辣,幹了些不可告人的勾當。賈雨村在官場中已經翻了一個小筋鬥,作者從他眼裏寫出這副對聯,就顯得更有意思。然而他這種人是不會從中受到啟示而回頭的。書中同類的人還有許多,如賈赦、賈璉、王熙風之類,在他們得勢時恨不得把一切能到手的東西都據為已有,直到弄得家敗人亡才不得不罷休。寺名智通。佛家把立刻斬斷煩惱而證佛果叫“智增”。“智通”含有悟道之義。《紅樓夢》確是精心之作,隨便一副對聯也賦與它一種耐人尋味的寓意,同全書的主題息息相通。榮禧堂聯語座上珠璣昭日月,堂前黼黻煥煙霞。【詩詞鑒賞】第三回書中寫林黛玉在賈雨村護送下,來到榮國府外婆家。見過賈母等人後,又去拜見其舅父賈政,中間經過榮國府正堂——榮僖堂,看到這副對聯。榮禧堂是榮國府的中心建築。“榮禧堂”鬥大的三個大字是皇帝親筆“書賜榮國公賈源”的,下麵是皇帝的印章:“萬幾還宸翰之寶”,這在當時社會是至高無尚的榮耀了。第七回書裏,尤氏說焦大“從死人堆裏把太爺背出來,得了命”,可見賈家的先人著實為皇帝老倌賣過命,立過大功業,所以才被封為“國公”。對聯下麵;行小字:“同鄉世教弟勳襲東安郡王穆蒔拜手書”。王爺給題對聯,還要客氣地稱“弟”,可以想見賈家當年勢力多麽煊赫。西江月·批寶玉二首無故尋愁覓恨,有時似傻如狂。縱然生得好皮囊,腹內原來草莽。潦倒不通世務,愚頑伯讀文章。行為偏僻性乖張,那管世人誹謗。富貴不知樂業,貧窮難耐淒涼。可憐辜負好時光,於國於家無望。天下無能第一,古今不肖無雙。寄言執挎與膏粱,莫效此兒形狀。【詩詞鑒賞】第三回書寫黛玉到榮府後,見過賈府大部分人,最後才見到寶玉。這是兩個主人公第一次會麵,也是第一號人物寶玉第一次在讀者眼中出現,所以作者對寶玉的裝束和神采作了大力鋪張渲染,又寫了這兩首批寶玉的詞。“批”字是打批語、下判斷的意思,與今作“批評”、“批判”解不同。這兩首詞,字麵上句句是對寶玉的嘲笑和否定,實質上句句是對他的讚美和褒揚。從封建階級倫理道德標準衡量,寶玉是個被否定的人物;可是從作者的人生觀和社會觀來看,他卻是個和那些國賊祿蠹完全相反的、保持著人類善良天性的真正的人。兩首詞句句都是反話。寶玉不假矯飾地表現自己的天性,在那樣的貴族之家必然要處處受束縛、限製,於是就要產生苦悶,就要采取種種方式渲泄,在道學先生們看來這就是“尋愁覓恨”、“似傻如狂”了。相貌好是真,“腹內草莽”就未必。寶玉讀書多,知識博,文思快,才情大,看他在大觀園試才題對額時一套一套有根有據的議論,看他擬的那些匠額和對聯,不是使包括賈政在內的所有在場的人都相形見細嗎?看他寫的《芙蓉女兒誄》、《姽嫿詞》等等,簡直夠個像樣的文學家了。連寶釵都說他“每日家雜學旁收的”,承認他懂得多,怎麽能說是“腹內原來草莽”?“不通世務”,是因為他厭惡賈雨村之流的政客,不屑與之為伍。不願讀的文章也隻是那些“聖賢”的說教和一文不值的科舉時文。“那管世人誹謗”,正表現了寶玉不苟且、不隨俗、獨立不遷的個性。這樣的貴族青年,按封建階級“接班人”的標準要求,自然是“無能第一”、“不肖無雙”了。他既不能像其祖先那樣“理朝廷、治風俗”,為皇帝做個賢臣良相;也不能像鳳姐那樣治家理財,撐起家業的門麵,自然是“於國於家無望”了。於是他就成了貴族之家的“子弟戒”了。這兩首詩集中地描繪了寶玉的叛逆性格,這個典型的意義也就在對封建階級的叛逆上。值得注意的是“貧窮難耐淒涼”一句。這是預示賈家敗落後,寶玉要有一段困苦不堪的生活經曆。第十九回寫寶玉探花襲人家,襲人的母親和哥哥慌忙招待寶玉,擺上一桌子果品,可是襲人覺得沒有一樣可吃之物,隻給寶玉拈了幾個鬆子瓤,吹去細皮,用手帕托給寶玉。這是何等嬌貴!就在這個地方脂硯齋有條批語說:同將來寶玉“寒冬噎酸甭,雪夜圍破氈”對照起來看,令人歎息。寶玉在八十回以後的經曆,雖然不好亂猜,但有一段貧窮的經曆是可以肯定的,同高鶚續寫的後四十回大相徑庭。護官符賈不假,白玉為堂金作馬。阿房宮,三百裏,住不下金陵一個史。東海缺少白玉床,龍王來請金陵王。豐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鐵。【詩詞鑒賞】這幾句俗諺口碑出現在第四回中。賈雨村靠賈家的關係,複職補授應天府知府,一上任就遇上薛蟠為爭買英蓮(香菱)而打死小鄉宦之子馮淵的案件。雨村不知底細,立刻就要拿人判案。手下的門子葫蘆僧使眼色製止他,並呈上這份“護官符”,提醒他:金陵城這四大家族“皆連絡有親,一損皆損,一榮皆榮,扶持遮飾,俱有照應的”,薛蟠就是“豐年好大雪”的薛家的公子,不可莽撞。俗諺口碑就是流傳在民間的順口溜。稱之為“護官符”,是說巴結這四家官僚貴族就能保住官;得罪了他們不僅要丟官,連腦袋也保不住。《紅樓夢》在展開描寫以賈家為中心的賈史王薛四大家族之前,先拿出一張“護官符”給讀者看,讓人們對他們的權勢和富貴先有個籠統的認識。因為是老百姓的口頭創作,當然要極度誇張。它流露出的情緒,不是對他們的富貴和權勢的豔羨,而是對他們官官相護、橫行不法的咒罵。第一回書裏,作者聲明此書“毫不幹涉時事”,“亦非傷時罵世”,並不是真話。你看圍繞著“護官符”的前後情節,把當時官僚政治的腐敗黑暗整個托了出來,恰是要幹涉時事、傷時罵世!馮淵是個小鄉宦的兒子,薛蟠為了爭買一個丫頭,將其活活打死,竟然沒事人一般進京走了。把人命官司視為兒戲,“自以為花上幾個臭錢,沒有不了的”。果然,馮家的仆人告了一年狀,競沒有一個為官的為其做主。老謀深算的賈雨村當然也知道個中利害,連欺帶壓,胡亂判決了此案,保全了薛蟠,向賈家送了個“整人情”,寫了封“令甥之事已完,不必多慮”的信,就算完事。《紅樓夢》是寫四大家族(主要是賈家)興衰、榮枯的過程。而他們的衰敗,首先是從子孫不肖、腐敗墮落開始的。在這裏,首先拉出薛蟠示眾。他生在“書香繼世之家”,是個孤種,由於“溺愛縱容,遂至老大無成”,終日鬥雞走馬,遊山玩水,會酒觀花,聚賭嫖娟,什麽缺德的事他全幹得出來。等作者的筆觸轉到榮寧二府時,什麽賈赦、賈珍、賈璉、賈瑞、賈薔、賈蓉、賈芹……等等,全都出來了。他們像一群貪婪的蛀蟲,拚命啃噬祖宗給他們留下的家業。在他們權勢還盛時,誰也不能奈他們何;可是到了他們惡貫滿盈時,窺伺著他們的。寧國府上房內聯語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