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常偏過頭,看了阿爾哈圖一眼,阿爾哈圖會意,說道:“這個案子,是步軍統領衙門和軒軍一塊兒辦的。n■,△x.軒軍那邊,主事的,是陳……參謀,呃……”
講到這兒,也偏過了頭,不過,他看的是陳亦誠。
文祥恍然,什麽“一塊兒辦的”,這個案子,隻怕由頭到尾,都是軒軍的首尾,步軍統領衙門的人,不過是拉來裝潢門麵的。
怪不得,案發在右翼總兵的地頭,辦案的卻是左翼總兵——阿爾哈圖可是關卓凡的拜把子兄弟啊。
陳亦誠接口說道:“啟稟文大人,案子既出來了,亦誠不敢壅於上聞,第一時間,給貝勒爺拍了電報,報告了案子的詳情。貝勒爺回電,說他亦不敢‘壅於上聞’,嗯,要我們立即稟告瑞中堂,然後……”
說到這兒,打住話頭,看向瑞常。
瑞常又咳了一聲,說道:“關貝勒的意思,是今兒‘叫起’,由軍機處向‘上頭’奏報此案。”
原來如此。
在京的軍機大臣,恭王之下,就是文祥。瑞常三個,自然不好直接去把恭王從熱被窩中拉起來,於是,就來找文祥了。
文祥發現,在這場經已揭開序幕的大政潮中,不管願不願意,自己都已被推上了風口浪尖。既然此案要由軍機處向“上頭”奏報,而自己,既是在京五位軍機大臣中第一個接觸此案的,又是五人之中、位份僅次於恭王的一位,理所當然。就是一個處理此案的“召集人”的角色。
此案的“上達天聽”。由自己經手;此案的一切後續處理。自己也很可能會參與主持,其中暗礁險灘,波湧浪高,風狂雨驟,摧折覆滅,文祥略一思及,就不由背上冒汗,遍體生寒。手又微微地抖了起來。
但他不能學曹孟德哈哈一笑:“是兒欲使吾居爐火上耶?”
文祥突然明白了,瑞常的臉色如此難看,好像死了老子娘一般,不僅僅是因為出了這麽件駭人聽聞的案子,更是因為這個案子正正出在他的治下,欲裝聾作啞,置身事外,亦不可得。
文祥知道,瑞常升了協辦大學士後,三番五次上疏請辭九門提督的差使——既然位份已近人臣之極。按資排輩就能更上層樓,成為殿閣大學士。真正“位極人臣”;他又沒有任何固權爭利、拉幫結派的欲求,何必還呆在這麽個事務瑣碎、責任重大、叫人覺都睡不好的位子上邊?
瑞常當差謹慎,他的九門提督上的差使的風評,上上下下大致都過得去的。開始的時候,兩宮皇太後溫諭慰留;後來,架不住瑞常去意堅決,原則上同意了他的要求。隻是一時半會兒還找不到合適的接替人選,年底的事情又多,倉促之間生手接任,容易出亂子,所以,九門提督的差使,暫時還是由瑞常兼著,預備著過了年,確定了繼任者,再辦交接。
沒想到,臨到頭了,出了這麽個案子!俺小心謹慎,左躲右閃,還是一個不留神,就被深深卷進了大政潮的漩渦之中!
這種事情,一旦身陷其中,就沒有人能夠保證自己可以全身而退。既在局中,其勢就不容你不開口、不動作,隻要一開口、一動作,就可能說錯、做錯,就可能站到了最後的勝利者的對立麵——誰他媽知道哪個會最終贏出?!
真是,招誰惹誰了,叫我“到老來過不了世?”
這麽想下來,瑞中堂五內如焚,臉色怎麽可能好看?
至於阿爾哈圖神采飛揚,迥異於瑞常,是因為兩人在此案上的利害得失完全不同。第一,阿爾哈圖隻是個總兵,不需要像瑞常那樣,對此案負“政治責任”;第二,他是關某人的嫡係,謀壞恩主的大案,在自己手上撞破,正是邀功買好之良機呀。
不過,文祥並不是瑞常那種不敢擔負責任的人,最初的震駭激蕩過去之後,他開始盡可能冷靜地分析目前的局麵>
案犯被軒軍的人抓了現行,很可能,軒軍早早就盯上了案犯,草蛇灰線都在掌握之中,才能在案犯犯案之時,“捉賊拿贓”;關卓凡想拿這個案子辦成什麽樣子還不好說,但他要求軍機處今日一早“轉奏”——這也是最正常、最標準的的程序——說明他沒有任何“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意思。
他擺的這個姿態,表示:他是第一個要曝光此案的那個人。
這說明了什麽呢?
第一,說明他心裏麵沒鬼,無事不可對天下言;第二,說明他不打算放過揭帖案的幕後黑手。
不能排除,關卓凡已另具密折,直遞紫禁城。現在有了電報,萬裏消息,轉瞬即至,說不定,就在這會兒,來自天津的“電奏”,已經送進內奏事處了。
還有,天津那邊,聖母皇太後有可能已經知道了這個案子——這個事兒,關卓凡不可能瞞著她。
所以,任何試圖拖延、阻滯此案曝光、調查的行為——不論是出於什麽目的,都是極其不智的,都隻會適得其反。
這個案子,自己沒有一點頭緒,什麽牌都在人家手中,除了這條堂皇正大的路子,也沒有第二條路子好走。不然,立足稍有不穩,別說回護什麽人了,自己都隨時會栽了進去。而且,現在離天亮還不到兩個時辰,亦來不及做任何的輾轉騰挪了。
想定了,文祥開口說道:“既然貝勒爺有此諭示,事不宜遲,咱們這就往大鳳翔胡同,請見六爺,麵稟此事。另外叫人,知會寶佩蘅、曹琢如、許星叔三位,都在六爺那兒會齊了,然後一同進宮——如此處置,芝翁以為如何?”
“自然都聽博公吩咐。嗯,岩樵和陳……參謀兩位……”
在瑞常府上的時候,陳亦誠也請瑞中堂稱呼他“亦誠”。可是,這兩個字,瑞常實在是叫不出口。
文祥看了阿爾哈圖和陳亦誠一眼,說道:“是,老阿和亦誠兩位,也要一同入宮,以備‘上頭’谘問。”
阿爾哈圖和陳亦誠同時應了聲“嗻”。阿爾哈圖臉上露出了既興奮、又緊張的神情;陳亦誠臉上神色,卻沒有任何變化,依然是一副淡定從容的樣子。
文祥心中暗道:此人不是凡品!
想起一件事情來,說道:“入宮不能便裝,亦誠,你帶了朝服麽?”
陳亦誠說道:“謝文大人提點,我這就著人回去打點衣包。”
這麽說,就是沒帶了。
文祥點了點頭,說道:“直接送大鳳翔胡同的恭王府好了——咱們從那兒走。”
陳亦誠應了。
文祥說道:“各位且請小坐,我去換了朝服就來。”說罷站起身來。
阿爾哈圖和陳亦誠兩個,跟著站了起來,隻有瑞常坐著沒動。文祥向阿、陳二人,虛按了按手,抬腿就走。
剛邁出一步,回過頭來,問道:“那撥賊人的來曆,有沒有什麽頭緒?”
瑞常和阿爾哈圖都不說話,一齊目視陳亦誠。
陳亦誠說道:“這個——大人曉不曉得,有一個叫做‘聚賢館’的地方?”
文祥眼中光芒一閃,說道:“隱約聽說過。”
陳亦誠緩緩說道:“這撥賊人,十有**,就來自這個‘聚賢館’。”
文祥心頭大震,嘴角微微一抽,臉上露出了難以置信的表情。
滯了一滯,心底長長一聲歎息:五爺荒唐!
一個可怕的念頭,緊跟著冒了出來:六爺和這個事兒,不會有什麽幹係吧?
冷汗又從背上冒了出來。
他努力壓抑住激越的心情,說道:“賊人現在關在步軍統領衙門麽?可不能有一丁兒的閃失!”
*(未完待續請搜索,更好更新更快!
講到這兒,也偏過了頭,不過,他看的是陳亦誠。
文祥恍然,什麽“一塊兒辦的”,這個案子,隻怕由頭到尾,都是軒軍的首尾,步軍統領衙門的人,不過是拉來裝潢門麵的。
怪不得,案發在右翼總兵的地頭,辦案的卻是左翼總兵——阿爾哈圖可是關卓凡的拜把子兄弟啊。
陳亦誠接口說道:“啟稟文大人,案子既出來了,亦誠不敢壅於上聞,第一時間,給貝勒爺拍了電報,報告了案子的詳情。貝勒爺回電,說他亦不敢‘壅於上聞’,嗯,要我們立即稟告瑞中堂,然後……”
說到這兒,打住話頭,看向瑞常。
瑞常又咳了一聲,說道:“關貝勒的意思,是今兒‘叫起’,由軍機處向‘上頭’奏報此案。”
原來如此。
在京的軍機大臣,恭王之下,就是文祥。瑞常三個,自然不好直接去把恭王從熱被窩中拉起來,於是,就來找文祥了。
文祥發現,在這場經已揭開序幕的大政潮中,不管願不願意,自己都已被推上了風口浪尖。既然此案要由軍機處向“上頭”奏報,而自己,既是在京五位軍機大臣中第一個接觸此案的,又是五人之中、位份僅次於恭王的一位,理所當然。就是一個處理此案的“召集人”的角色。
此案的“上達天聽”。由自己經手;此案的一切後續處理。自己也很可能會參與主持,其中暗礁險灘,波湧浪高,風狂雨驟,摧折覆滅,文祥略一思及,就不由背上冒汗,遍體生寒。手又微微地抖了起來。
但他不能學曹孟德哈哈一笑:“是兒欲使吾居爐火上耶?”
文祥突然明白了,瑞常的臉色如此難看,好像死了老子娘一般,不僅僅是因為出了這麽件駭人聽聞的案子,更是因為這個案子正正出在他的治下,欲裝聾作啞,置身事外,亦不可得。
文祥知道,瑞常升了協辦大學士後,三番五次上疏請辭九門提督的差使——既然位份已近人臣之極。按資排輩就能更上層樓,成為殿閣大學士。真正“位極人臣”;他又沒有任何固權爭利、拉幫結派的欲求,何必還呆在這麽個事務瑣碎、責任重大、叫人覺都睡不好的位子上邊?
瑞常當差謹慎,他的九門提督上的差使的風評,上上下下大致都過得去的。開始的時候,兩宮皇太後溫諭慰留;後來,架不住瑞常去意堅決,原則上同意了他的要求。隻是一時半會兒還找不到合適的接替人選,年底的事情又多,倉促之間生手接任,容易出亂子,所以,九門提督的差使,暫時還是由瑞常兼著,預備著過了年,確定了繼任者,再辦交接。
沒想到,臨到頭了,出了這麽個案子!俺小心謹慎,左躲右閃,還是一個不留神,就被深深卷進了大政潮的漩渦之中!
這種事情,一旦身陷其中,就沒有人能夠保證自己可以全身而退。既在局中,其勢就不容你不開口、不動作,隻要一開口、一動作,就可能說錯、做錯,就可能站到了最後的勝利者的對立麵——誰他媽知道哪個會最終贏出?!
真是,招誰惹誰了,叫我“到老來過不了世?”
這麽想下來,瑞中堂五內如焚,臉色怎麽可能好看?
至於阿爾哈圖神采飛揚,迥異於瑞常,是因為兩人在此案上的利害得失完全不同。第一,阿爾哈圖隻是個總兵,不需要像瑞常那樣,對此案負“政治責任”;第二,他是關某人的嫡係,謀壞恩主的大案,在自己手上撞破,正是邀功買好之良機呀。
不過,文祥並不是瑞常那種不敢擔負責任的人,最初的震駭激蕩過去之後,他開始盡可能冷靜地分析目前的局麵>
案犯被軒軍的人抓了現行,很可能,軒軍早早就盯上了案犯,草蛇灰線都在掌握之中,才能在案犯犯案之時,“捉賊拿贓”;關卓凡想拿這個案子辦成什麽樣子還不好說,但他要求軍機處今日一早“轉奏”——這也是最正常、最標準的的程序——說明他沒有任何“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意思。
他擺的這個姿態,表示:他是第一個要曝光此案的那個人。
這說明了什麽呢?
第一,說明他心裏麵沒鬼,無事不可對天下言;第二,說明他不打算放過揭帖案的幕後黑手。
不能排除,關卓凡已另具密折,直遞紫禁城。現在有了電報,萬裏消息,轉瞬即至,說不定,就在這會兒,來自天津的“電奏”,已經送進內奏事處了。
還有,天津那邊,聖母皇太後有可能已經知道了這個案子——這個事兒,關卓凡不可能瞞著她。
所以,任何試圖拖延、阻滯此案曝光、調查的行為——不論是出於什麽目的,都是極其不智的,都隻會適得其反。
這個案子,自己沒有一點頭緒,什麽牌都在人家手中,除了這條堂皇正大的路子,也沒有第二條路子好走。不然,立足稍有不穩,別說回護什麽人了,自己都隨時會栽了進去。而且,現在離天亮還不到兩個時辰,亦來不及做任何的輾轉騰挪了。
想定了,文祥開口說道:“既然貝勒爺有此諭示,事不宜遲,咱們這就往大鳳翔胡同,請見六爺,麵稟此事。另外叫人,知會寶佩蘅、曹琢如、許星叔三位,都在六爺那兒會齊了,然後一同進宮——如此處置,芝翁以為如何?”
“自然都聽博公吩咐。嗯,岩樵和陳……參謀兩位……”
在瑞常府上的時候,陳亦誠也請瑞中堂稱呼他“亦誠”。可是,這兩個字,瑞常實在是叫不出口。
文祥看了阿爾哈圖和陳亦誠一眼,說道:“是,老阿和亦誠兩位,也要一同入宮,以備‘上頭’谘問。”
阿爾哈圖和陳亦誠同時應了聲“嗻”。阿爾哈圖臉上露出了既興奮、又緊張的神情;陳亦誠臉上神色,卻沒有任何變化,依然是一副淡定從容的樣子。
文祥心中暗道:此人不是凡品!
想起一件事情來,說道:“入宮不能便裝,亦誠,你帶了朝服麽?”
陳亦誠說道:“謝文大人提點,我這就著人回去打點衣包。”
這麽說,就是沒帶了。
文祥點了點頭,說道:“直接送大鳳翔胡同的恭王府好了——咱們從那兒走。”
陳亦誠應了。
文祥說道:“各位且請小坐,我去換了朝服就來。”說罷站起身來。
阿爾哈圖和陳亦誠兩個,跟著站了起來,隻有瑞常坐著沒動。文祥向阿、陳二人,虛按了按手,抬腿就走。
剛邁出一步,回過頭來,問道:“那撥賊人的來曆,有沒有什麽頭緒?”
瑞常和阿爾哈圖都不說話,一齊目視陳亦誠。
陳亦誠說道:“這個——大人曉不曉得,有一個叫做‘聚賢館’的地方?”
文祥眼中光芒一閃,說道:“隱約聽說過。”
陳亦誠緩緩說道:“這撥賊人,十有**,就來自這個‘聚賢館’。”
文祥心頭大震,嘴角微微一抽,臉上露出了難以置信的表情。
滯了一滯,心底長長一聲歎息:五爺荒唐!
一個可怕的念頭,緊跟著冒了出來:六爺和這個事兒,不會有什麽幹係吧?
冷汗又從背上冒了出來。
他努力壓抑住激越的心情,說道:“賊人現在關在步軍統領衙門麽?可不能有一丁兒的閃失!”
*(未完待續請搜索,更好更新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