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翁的折子,”寶廷說道,“立意極佳!‘大禮議’駭擾宸衷,柳翁婉轉陳詞,意切情真,絮絮如子女繞膝於父母,兩宮皇太後禦覽之餘,必有以抒厪慮、慰慈懷!”
吳可讀今年五十五、六歲,兩宮皇太後不過三十歲上下,論年紀,吳可讀完全做得兩宮皇太後的父親,但是,君為臣綱,寶廷說吳可讀之於兩宮皇太後,“絮絮如子女繞膝於父母”,沒有任何問題。
當然,吳可讀這份折子,聖母皇太後暫時是看不著的,“禦覽”的,隻有一位母後皇太後,不過,台麵上還是得說“兩宮皇太後”。
大夥兒聽著,心中嘀咕:寶竹坡這個樣子,不像是……說反話啊。
吳可讀亦頗為意外,說道:“謬賞了!主憂臣辱,為人臣者,不能不竭盡菲材,為君上分憂一二。”
寶廷點了點頭,說道:“這都是柳翁的忠愛之心!”
頓了一頓,“不過……”
大夥兒精神一振:好啦,終於“不過”了!
“柳翁的折子,”寶廷說道,“立意雖好,筆力亦足,隻是……”
說到這兒,臉上露出為難的表情,停了下來。
“請說,”吳可讀平靜的說道,“原是要斧鑿於方家的。”
“是!”寶廷沉吟說道,“柳翁大度,不嫌後生放肆,那……我就冒昧了。”
大夥兒暗暗稱奇:如此婉轉謙和,可不是寶竹坡一貫的做派呀!
“柳翁的大作,立意佳,筆力足,隻是——”
寶廷再次強調了一遍吳可讀的“大作”的優點,頓了頓,終於把重點說了出來:“惜乎——格局上麵,略嫌小了一點兒。”
“請指教。”
“柳翁之議,”寶廷的聲音,聽起來十分誠懇,“固然可以稍抒厪慮,稍慰慈懷,不過,立嗣皇帝,可不是兩宮皇太後一個人的事兒!這裏邊兒,還夾雜著近支、遠支的分別,關係著整個朝局的穩定!”
眾人心頭一震,尤其是親貴們,不論近支還是遠支,耳朵都豎起來了。
“整個朝局的穩定”也罷了,“近支、遠支的分別”,卻是極其**的話題,在此之前,在台麵上,尚無一人語及。
所謂“近支、遠支的分別”,其實就是婉妃說給麗貴太妃的那一段:
立女帝,宗室裏邊,“有人不樂意,那是肯定的;可有人樂意,那也是肯定的。”
“不樂意的那一撥,其實也糾結著呢!”
“‘大禮議’……嚇住了母後皇太後,也嚇住了多少的近支宗室!”
“若真出了‘大禮議’的事情,母後皇太後固然做不成‘母後皇太後’,近支宗室,也做不成‘近支宗室’了!”
因為,“‘帝係偏移’,出了嗣皇帝的那一支,才能算是‘近支宗室’。”
“榮安公主雖然是女子,可是,她是文宗皇帝親生的,她做了皇帝,近支宗室還是‘近支宗室’。”
“你說,近支宗室,要不要榮安公主做皇帝呢?”
……
嗣皇帝之立,帶來的宗室的近支、遠支之別,屬於比較抽象的、原則性的問題,因此,雖然**,吳可讀依舊坦然回應:“你說的不錯,立嗣皇帝,確實不僅僅是兩宮皇太後的事情,其中確實還夾雜著近支、遠支的分別,關係著整個朝局的穩定——”
微微一頓,“正因如此,我才做如是獻議——嗣皇帝自幼由兩宮皇太後教養,自然感念兩宮皇太後哺育之恩,親政之後,也就不會起追尊本生的念頭,則近支、遠支,就不會生易位之變,朝局也就安定如常了。”
寶廷“格格”一笑:“柳翁,你太良善了!”
吳可讀微微皺了皺眉:“怎麽說?”
“柳翁忠愛之心,昭昭曆曆!”寶廷朗聲說道,“不過,推己及於天下人,以為天下人皆為赤子,就可議了!柳翁的這個法子,若嗣皇帝本性淳厚,自然可行;若嗣皇帝天性涼薄如前明世宗者,誰又能保證,他親政之後,不會變更成議,追尊所生?”
吳可讀愣了一愣,說道:“嗣皇帝,自然要選擇品格端正、天性淳厚的……”
還沒說完,就發現自己的話裏有問題了。
果然,寶廷何等敏銳,哪裏會放過他的漏洞?
“柳翁說笑話了——繈褓之中,美惡善凶,何由分辨?”
吳可讀不說話了。
“民間有一句俗語,”寶廷說道,“說出來不大好聽,可是話很實在,叫做——”
他微微拉長了聲調:“‘養不熟’!”
吳可讀皺了皺眉,還是不說話。
“龍生九子,”寶廷勾起食指,做了一個“九”字,“有狴犴、負屭,亦有睚眥、饕餮,這個……”
說到這兒,微微搖了搖頭,打住了。
狴犴公正、負屭喜文,一般視作善獸,睚眥嗜殺、饕餮貪食,一般視作惡獸。
寶廷的話沒說全,但言下之意,大夥兒都是明白的:即便皇族血脈,亦不免有不肖之子孫啊。
吳可讀歎了口氣,終於說話了:“盡人事,安天命,天底下,本也沒有萬全之策……”
寶廷立即接口:“怎麽沒有萬全之策?榮安公主繼統承嗣,就是萬全之策!”
內閣大堂中,人人心中一凜。
“榮安公主為文宗顯皇帝、慈安皇太後、慈禧皇太後親女!”寶廷高聲說道,“若由她繼統、承嗣,上上下下,哪裏還要心驚膽戰的過上十幾年,提防著什麽‘大禮議’之類的荒唐事兒?”
微微一頓,“還有,眾所周知,榮安公主天性淳厚,聰慧通達!登基踐祚,必為一代明君!由她來繼統、承嗣,非止宗室椒房之幸,亦為天下臣民之福!”
榮安公主當然是文宗顯皇帝親女,卻不是哪位皇太後親生的,不過,說她是“慈安皇太後親女”,從宗法上來說,從母後皇太後和榮安公主的母女情分上來說,都不算錯;至於“慈禧皇太後”嘛,嘿嘿,反正“兩宮並尊”,將“慈禧皇太後”扯進來,將榮安公主算成“慈安皇太後、慈禧皇太後親女”,勉強也說的過去。
至少,此時、此地、此事,不會有人跳出來挑寶廷的刺兒。
至於“天性淳厚,聰慧通達”,倒真的是“眾所周知”,公認的說法是,榮安公主的性子,仿佛生母麗貴太妃,溫柔和婉,屈己從人;不過,腦袋瓜子,就要比麗貴太妃好用許多了。
仔細想一想,榮安公主繼統、承嗣,大夥兒的利益,都不受影響,該怎麽過日子還怎麽過日子——過的更好些,也說不定呢。
那麽,我們為什麽要反對“立女帝”呢?
這個,這個,呃,我們自己,也有點兒糊塗呀。
大夥兒正在“糊塗”,寶廷又說話了。
“還有,”寶廷說道,“不曉得柳翁想過沒有?抱養幼帝,立意雖佳,用心雖好,卻另有一大隱患,為社稷計,為朝廷計,不能不慮!”
另有一大隱患?
吳可讀:“請道其詳。”
“天花!”
“天花?”
“不錯,天花!”寶廷說道,“我查過了,目下的‘載’字輩,尚在繈褓之中者,並沒有已經出過天花的,如果立為嗣皇帝,日後竟不幸重蹈大行皇帝之不諱,如之奈何?”
這倒確實是個“不可不慮”的事兒。
竊竊私語的親貴重臣中,不少人都暗暗點頭。
吳可讀還沒說話,醇王忍不住了:“榮安也沒有出過天花!有什麽區別?”
寶廷微微一笑,說道:“王爺有所不知,榮安公主已經出過天花了。”
醇王愕然:“胡說!焉有此事?寶竹坡,你不要為了遂行己誌,信口開河!”
“我說的不大準確,”寶廷從容說道,“榮安公主不是已經出過了天花,而是已經種過痘了——這不就相當於出過了天花了嗎?”
“種過痘了?”醇王依舊愕然,“什麽時候的事兒?我怎麽不曉得?”
說罷,看向關卓凡,眼神中全是懷疑。
關卓凡輕輕的咳嗽了一聲:“就是前不久的事情。大行皇帝‘見喜’,姊弟關心,我想著,榮安也沒有出過天花,就——”
哦,原來如此。
這似乎是很合理的:眼見弟弟遭逢“天花之喜”,趕緊亡羊補牢,替姊姊未雨綢繆,以免日後重蹈弟弟之“不諱”。
醇王依舊滿是懷疑:“種痘——那是多大的動靜?怎麽……外頭一點兒消息也沒有?”
關卓凡淡淡一笑:“沒有多大的動靜——種的不是‘人痘’,是‘牛痘’,無需勞師動眾,一個醫生、半天功夫,就盡夠了。”
聽到“牛痘”二字,吳可讀眼中,倏然光芒大盛。
“一個醫生、半天功夫?”醇王一臉茫然,“‘牛……痘’?那是什麽?”
接口的不是關卓凡,是寶廷,他含笑說道:“‘牛痘’是什麽,咱們倒是可以請教柳翁。”
轉向吳可讀:“柳翁,就請指教。”
眾人不禁奇怪了:這幾個人,葫蘆裏,到底在賣什麽藥啊?
“牛痘——”吳可讀慢吞吞的說道,“其實和‘人痘’仿佛,‘人痘’取之於人體,因此,謂之‘人痘’;‘牛痘’,取之於牛身,因此,謂之‘牛痘’。”
頓了一頓,“二者之別在於,‘人痘’極險,受者必出天花——隻是,此天花之烈,較之普通天花,要略輕一點——若不出天花,固然無險,可也就全然無效了;‘牛痘’,卻是極安全的,受者不出天花,隻會發一點點的低燒,且兩、三日之後,便恢複如常,此後,終其一生,再也不會罹患天花了。”
這麽神奇?
下麵議論的聲音,明顯的大了起來——這個事兒,不和繼統、承嗣直接相關,倒是可以“暢所欲言”。
“取之於……牛身?”醇王一臉難以置信的樣子。
吳可讀點了點頭:“是。”
“焉有是理?焉有是理?”醇王連連搖頭。
吳可讀苦笑了一下,沒有直接回應醇王的“焉有是理”,卻微微提高了聲音:“諸公或許奇怪,我怎麽會曉得‘牛痘’這回事兒?”
是啊,俺們都在奇怪呢。
有人甚至暗自嘀咕:吳柳堂,你不是暗地裏早就和和寶竹坡勾當好了吧?如是,可就……不大地道了呀!
“‘牛痘’的法子,”吳可讀朗聲說道,“我是從一個廣東的商人那裏聽來的,此人‘在教’,夫妻子女,皆種‘牛痘’,又說‘教友’之中,隻要種了‘牛痘’,就再也沒有罹患天花的了。”
“我大為驚奇,多方求證於方家——也包括洋人,結果發現,這‘牛痘’,果然安全可靠,效驗如神,絕非‘人痘’可比!”
“鹹豐十一年,我丁母憂,扶柩歸蘭,就講於蘭山書院。期間,眼見鄉梓天花肆虐,鄉人除了祈求神佛保佑,束手無策——‘人痘’,那根本不是普通人家種得起的;就種了,稍有不慎,亦幾同自殺!”
“我奔走呼號,募集白銀千餘兩,遴選董事,延聘良醫,購置種苗,創建了一間小小的‘牛痘局’,並寫了一篇《創設牛痘局啟》,力陳‘牛痘’之安全可靠,極具效驗。”
“可是,”吳可讀搖了搖頭,“聽到‘牛痘’二字,曉得種苗‘取之於牛身’,絕大多數的人,都是……‘焉有是理?焉有是理’?”
醇王的臉,漲紅了,囁嚅了幾下,沒說出什麽來。
“我服滿起複,”吳可讀說道,“返京之時,‘牛痘局’已難乎為繼,現在,隻怕已經……”
搖了搖頭,長歎一聲。
頓了一頓,眼中已是灼灼的放出光來:“如今,榮安公主身為皇女,率先垂範,日後推行‘牛痘’,必然事半而功倍!這……真是活人萬千的天大功德!”
說著,站起身來,向著關卓凡,長揖到地。
關卓凡趕緊也站了起來,還了一揖。
親貴重臣,相互以目:這下子,可好玩兒了——吳柳堂,你現在到底算是哪一邊兒的人呢?
寶廷得意洋洋:“榮安公主尚未登基,已在儀範天下後世!繼統踐祚,必為一代明君!諸公,何去何從,這不是明擺著的事兒嗎?”
吳可讀說的“垂範”,並未上升到寶廷的“儀範天下後世”的高度,不過,寶廷順杆兒爬上來,倒是十分的自然。
至此,是“小宗入繼大宗”,還是“立女帝”,天平明顯的傾向於後者了。
當然,還有最重要、最重要的一個事兒,尚未有人提出來。
“寶竹坡!”醇王大聲說道,“你再怎麽天花亂墜,又用何用?我隻問你一句話——”
頓了一頓,聲音更大了:“若榮安繼統、承嗣,她的子女,姓什麽呀?”
這,就是那個“最重要、最重要”事兒了。
所有人的目光,刷的一下,盯死了寶廷。
“這還用說?”寶廷高聲說道,“自然是姓——愛新覺羅!”
“呼——”
這是吐氣的聲音,不是一個人吐氣,是許多人同時吐氣——內閣大堂內,幾乎所有的人,都不由自主的吐了一口氣。
眼尖的,留意到主持人之一的文博川,身子微微一晃,一陣潮紅,浮上了麵龐。
醇王咬著牙:“姓愛新覺羅——我要請問,軒親王,樂意嗎?”
人們剛剛放下去的心,一下子又提了上來,所有人的目光,聚攏到了關卓凡的身上。
未等關卓凡開口,寶廷便大聲說道:“這個事兒,哪裏輪得到軒親王說話?榮安公主是君,軒親王是臣!榮安公主登基踐祚之後,君臣分際,更是不可逾越!榮安公主繼統為君,承嗣愛新覺羅之大宗,其子女自然姓愛新覺羅,此乃天定!非人臣所可置喙!”
雖說“非人臣所可置喙”,但大夥兒還是都看著軒親王。
軒親王說話了,聲音異常平靜:“寶竹坡的話,乃是正論,此確非人臣所可置喙——我沒有多一個字的看法。”
“呼——”
幾乎又是人人都吐了口氣。
文祥的身子,似乎又微微的晃了一晃。
“好,好,好!”
醇王的話,帶著古怪的顫音,臉麵也愈來愈紅,看的出來,他正在努力集聚自己的決心。
“好”了幾聲,終於咬著牙,下定了決心:“有一件事,如果軒親王答應了下來,立女帝——我就不反對了!”
啊?
下麵響起了一片“嗡嗡”的議論聲。
關卓凡的聲音,依舊很平靜:“醇郡王請說,我但凡做得到的,必定勉力去做,不過嘛——”
微微一頓,“這個,同是否反對‘立女帝’,不必扯上關係。”
意思是,我做了您要求的事兒之後,您還是可以繼續反對立女帝的,沒關係,沒關係。
醇王微微獰笑:“君子一言,駟馬難追!——我言必行,行必果!”
頓了一頓,“大家都曉得,如果‘小宗入繼大宗’,皇帝的本生父,是不能幹政的——”
話沒說完,反應快的人,腦子裏已是微微一炸:什麽意思?
“那麽,”醇王臉上的肌肉,微微**,“請教軒親王,皇帝的‘本夫’——又該如何呢?”
整個內閣大堂,似乎都呆了一呆,然後,“轟”的一下,即便最冷靜的人,也未能控製住自己,不發出某種失驚的聲音。
(五千一百字大章送上,求賜票票一張,獅子拜謝!)
(本章完)
吳可讀今年五十五、六歲,兩宮皇太後不過三十歲上下,論年紀,吳可讀完全做得兩宮皇太後的父親,但是,君為臣綱,寶廷說吳可讀之於兩宮皇太後,“絮絮如子女繞膝於父母”,沒有任何問題。
當然,吳可讀這份折子,聖母皇太後暫時是看不著的,“禦覽”的,隻有一位母後皇太後,不過,台麵上還是得說“兩宮皇太後”。
大夥兒聽著,心中嘀咕:寶竹坡這個樣子,不像是……說反話啊。
吳可讀亦頗為意外,說道:“謬賞了!主憂臣辱,為人臣者,不能不竭盡菲材,為君上分憂一二。”
寶廷點了點頭,說道:“這都是柳翁的忠愛之心!”
頓了一頓,“不過……”
大夥兒精神一振:好啦,終於“不過”了!
“柳翁的折子,”寶廷說道,“立意雖好,筆力亦足,隻是……”
說到這兒,臉上露出為難的表情,停了下來。
“請說,”吳可讀平靜的說道,“原是要斧鑿於方家的。”
“是!”寶廷沉吟說道,“柳翁大度,不嫌後生放肆,那……我就冒昧了。”
大夥兒暗暗稱奇:如此婉轉謙和,可不是寶竹坡一貫的做派呀!
“柳翁的大作,立意佳,筆力足,隻是——”
寶廷再次強調了一遍吳可讀的“大作”的優點,頓了頓,終於把重點說了出來:“惜乎——格局上麵,略嫌小了一點兒。”
“請指教。”
“柳翁之議,”寶廷的聲音,聽起來十分誠懇,“固然可以稍抒厪慮,稍慰慈懷,不過,立嗣皇帝,可不是兩宮皇太後一個人的事兒!這裏邊兒,還夾雜著近支、遠支的分別,關係著整個朝局的穩定!”
眾人心頭一震,尤其是親貴們,不論近支還是遠支,耳朵都豎起來了。
“整個朝局的穩定”也罷了,“近支、遠支的分別”,卻是極其**的話題,在此之前,在台麵上,尚無一人語及。
所謂“近支、遠支的分別”,其實就是婉妃說給麗貴太妃的那一段:
立女帝,宗室裏邊,“有人不樂意,那是肯定的;可有人樂意,那也是肯定的。”
“不樂意的那一撥,其實也糾結著呢!”
“‘大禮議’……嚇住了母後皇太後,也嚇住了多少的近支宗室!”
“若真出了‘大禮議’的事情,母後皇太後固然做不成‘母後皇太後’,近支宗室,也做不成‘近支宗室’了!”
因為,“‘帝係偏移’,出了嗣皇帝的那一支,才能算是‘近支宗室’。”
“榮安公主雖然是女子,可是,她是文宗皇帝親生的,她做了皇帝,近支宗室還是‘近支宗室’。”
“你說,近支宗室,要不要榮安公主做皇帝呢?”
……
嗣皇帝之立,帶來的宗室的近支、遠支之別,屬於比較抽象的、原則性的問題,因此,雖然**,吳可讀依舊坦然回應:“你說的不錯,立嗣皇帝,確實不僅僅是兩宮皇太後的事情,其中確實還夾雜著近支、遠支的分別,關係著整個朝局的穩定——”
微微一頓,“正因如此,我才做如是獻議——嗣皇帝自幼由兩宮皇太後教養,自然感念兩宮皇太後哺育之恩,親政之後,也就不會起追尊本生的念頭,則近支、遠支,就不會生易位之變,朝局也就安定如常了。”
寶廷“格格”一笑:“柳翁,你太良善了!”
吳可讀微微皺了皺眉:“怎麽說?”
“柳翁忠愛之心,昭昭曆曆!”寶廷朗聲說道,“不過,推己及於天下人,以為天下人皆為赤子,就可議了!柳翁的這個法子,若嗣皇帝本性淳厚,自然可行;若嗣皇帝天性涼薄如前明世宗者,誰又能保證,他親政之後,不會變更成議,追尊所生?”
吳可讀愣了一愣,說道:“嗣皇帝,自然要選擇品格端正、天性淳厚的……”
還沒說完,就發現自己的話裏有問題了。
果然,寶廷何等敏銳,哪裏會放過他的漏洞?
“柳翁說笑話了——繈褓之中,美惡善凶,何由分辨?”
吳可讀不說話了。
“民間有一句俗語,”寶廷說道,“說出來不大好聽,可是話很實在,叫做——”
他微微拉長了聲調:“‘養不熟’!”
吳可讀皺了皺眉,還是不說話。
“龍生九子,”寶廷勾起食指,做了一個“九”字,“有狴犴、負屭,亦有睚眥、饕餮,這個……”
說到這兒,微微搖了搖頭,打住了。
狴犴公正、負屭喜文,一般視作善獸,睚眥嗜殺、饕餮貪食,一般視作惡獸。
寶廷的話沒說全,但言下之意,大夥兒都是明白的:即便皇族血脈,亦不免有不肖之子孫啊。
吳可讀歎了口氣,終於說話了:“盡人事,安天命,天底下,本也沒有萬全之策……”
寶廷立即接口:“怎麽沒有萬全之策?榮安公主繼統承嗣,就是萬全之策!”
內閣大堂中,人人心中一凜。
“榮安公主為文宗顯皇帝、慈安皇太後、慈禧皇太後親女!”寶廷高聲說道,“若由她繼統、承嗣,上上下下,哪裏還要心驚膽戰的過上十幾年,提防著什麽‘大禮議’之類的荒唐事兒?”
微微一頓,“還有,眾所周知,榮安公主天性淳厚,聰慧通達!登基踐祚,必為一代明君!由她來繼統、承嗣,非止宗室椒房之幸,亦為天下臣民之福!”
榮安公主當然是文宗顯皇帝親女,卻不是哪位皇太後親生的,不過,說她是“慈安皇太後親女”,從宗法上來說,從母後皇太後和榮安公主的母女情分上來說,都不算錯;至於“慈禧皇太後”嘛,嘿嘿,反正“兩宮並尊”,將“慈禧皇太後”扯進來,將榮安公主算成“慈安皇太後、慈禧皇太後親女”,勉強也說的過去。
至少,此時、此地、此事,不會有人跳出來挑寶廷的刺兒。
至於“天性淳厚,聰慧通達”,倒真的是“眾所周知”,公認的說法是,榮安公主的性子,仿佛生母麗貴太妃,溫柔和婉,屈己從人;不過,腦袋瓜子,就要比麗貴太妃好用許多了。
仔細想一想,榮安公主繼統、承嗣,大夥兒的利益,都不受影響,該怎麽過日子還怎麽過日子——過的更好些,也說不定呢。
那麽,我們為什麽要反對“立女帝”呢?
這個,這個,呃,我們自己,也有點兒糊塗呀。
大夥兒正在“糊塗”,寶廷又說話了。
“還有,”寶廷說道,“不曉得柳翁想過沒有?抱養幼帝,立意雖佳,用心雖好,卻另有一大隱患,為社稷計,為朝廷計,不能不慮!”
另有一大隱患?
吳可讀:“請道其詳。”
“天花!”
“天花?”
“不錯,天花!”寶廷說道,“我查過了,目下的‘載’字輩,尚在繈褓之中者,並沒有已經出過天花的,如果立為嗣皇帝,日後竟不幸重蹈大行皇帝之不諱,如之奈何?”
這倒確實是個“不可不慮”的事兒。
竊竊私語的親貴重臣中,不少人都暗暗點頭。
吳可讀還沒說話,醇王忍不住了:“榮安也沒有出過天花!有什麽區別?”
寶廷微微一笑,說道:“王爺有所不知,榮安公主已經出過天花了。”
醇王愕然:“胡說!焉有此事?寶竹坡,你不要為了遂行己誌,信口開河!”
“我說的不大準確,”寶廷從容說道,“榮安公主不是已經出過了天花,而是已經種過痘了——這不就相當於出過了天花了嗎?”
“種過痘了?”醇王依舊愕然,“什麽時候的事兒?我怎麽不曉得?”
說罷,看向關卓凡,眼神中全是懷疑。
關卓凡輕輕的咳嗽了一聲:“就是前不久的事情。大行皇帝‘見喜’,姊弟關心,我想著,榮安也沒有出過天花,就——”
哦,原來如此。
這似乎是很合理的:眼見弟弟遭逢“天花之喜”,趕緊亡羊補牢,替姊姊未雨綢繆,以免日後重蹈弟弟之“不諱”。
醇王依舊滿是懷疑:“種痘——那是多大的動靜?怎麽……外頭一點兒消息也沒有?”
關卓凡淡淡一笑:“沒有多大的動靜——種的不是‘人痘’,是‘牛痘’,無需勞師動眾,一個醫生、半天功夫,就盡夠了。”
聽到“牛痘”二字,吳可讀眼中,倏然光芒大盛。
“一個醫生、半天功夫?”醇王一臉茫然,“‘牛……痘’?那是什麽?”
接口的不是關卓凡,是寶廷,他含笑說道:“‘牛痘’是什麽,咱們倒是可以請教柳翁。”
轉向吳可讀:“柳翁,就請指教。”
眾人不禁奇怪了:這幾個人,葫蘆裏,到底在賣什麽藥啊?
“牛痘——”吳可讀慢吞吞的說道,“其實和‘人痘’仿佛,‘人痘’取之於人體,因此,謂之‘人痘’;‘牛痘’,取之於牛身,因此,謂之‘牛痘’。”
頓了一頓,“二者之別在於,‘人痘’極險,受者必出天花——隻是,此天花之烈,較之普通天花,要略輕一點——若不出天花,固然無險,可也就全然無效了;‘牛痘’,卻是極安全的,受者不出天花,隻會發一點點的低燒,且兩、三日之後,便恢複如常,此後,終其一生,再也不會罹患天花了。”
這麽神奇?
下麵議論的聲音,明顯的大了起來——這個事兒,不和繼統、承嗣直接相關,倒是可以“暢所欲言”。
“取之於……牛身?”醇王一臉難以置信的樣子。
吳可讀點了點頭:“是。”
“焉有是理?焉有是理?”醇王連連搖頭。
吳可讀苦笑了一下,沒有直接回應醇王的“焉有是理”,卻微微提高了聲音:“諸公或許奇怪,我怎麽會曉得‘牛痘’這回事兒?”
是啊,俺們都在奇怪呢。
有人甚至暗自嘀咕:吳柳堂,你不是暗地裏早就和和寶竹坡勾當好了吧?如是,可就……不大地道了呀!
“‘牛痘’的法子,”吳可讀朗聲說道,“我是從一個廣東的商人那裏聽來的,此人‘在教’,夫妻子女,皆種‘牛痘’,又說‘教友’之中,隻要種了‘牛痘’,就再也沒有罹患天花的了。”
“我大為驚奇,多方求證於方家——也包括洋人,結果發現,這‘牛痘’,果然安全可靠,效驗如神,絕非‘人痘’可比!”
“鹹豐十一年,我丁母憂,扶柩歸蘭,就講於蘭山書院。期間,眼見鄉梓天花肆虐,鄉人除了祈求神佛保佑,束手無策——‘人痘’,那根本不是普通人家種得起的;就種了,稍有不慎,亦幾同自殺!”
“我奔走呼號,募集白銀千餘兩,遴選董事,延聘良醫,購置種苗,創建了一間小小的‘牛痘局’,並寫了一篇《創設牛痘局啟》,力陳‘牛痘’之安全可靠,極具效驗。”
“可是,”吳可讀搖了搖頭,“聽到‘牛痘’二字,曉得種苗‘取之於牛身’,絕大多數的人,都是……‘焉有是理?焉有是理’?”
醇王的臉,漲紅了,囁嚅了幾下,沒說出什麽來。
“我服滿起複,”吳可讀說道,“返京之時,‘牛痘局’已難乎為繼,現在,隻怕已經……”
搖了搖頭,長歎一聲。
頓了一頓,眼中已是灼灼的放出光來:“如今,榮安公主身為皇女,率先垂範,日後推行‘牛痘’,必然事半而功倍!這……真是活人萬千的天大功德!”
說著,站起身來,向著關卓凡,長揖到地。
關卓凡趕緊也站了起來,還了一揖。
親貴重臣,相互以目:這下子,可好玩兒了——吳柳堂,你現在到底算是哪一邊兒的人呢?
寶廷得意洋洋:“榮安公主尚未登基,已在儀範天下後世!繼統踐祚,必為一代明君!諸公,何去何從,這不是明擺著的事兒嗎?”
吳可讀說的“垂範”,並未上升到寶廷的“儀範天下後世”的高度,不過,寶廷順杆兒爬上來,倒是十分的自然。
至此,是“小宗入繼大宗”,還是“立女帝”,天平明顯的傾向於後者了。
當然,還有最重要、最重要的一個事兒,尚未有人提出來。
“寶竹坡!”醇王大聲說道,“你再怎麽天花亂墜,又用何用?我隻問你一句話——”
頓了一頓,聲音更大了:“若榮安繼統、承嗣,她的子女,姓什麽呀?”
這,就是那個“最重要、最重要”事兒了。
所有人的目光,刷的一下,盯死了寶廷。
“這還用說?”寶廷高聲說道,“自然是姓——愛新覺羅!”
“呼——”
這是吐氣的聲音,不是一個人吐氣,是許多人同時吐氣——內閣大堂內,幾乎所有的人,都不由自主的吐了一口氣。
眼尖的,留意到主持人之一的文博川,身子微微一晃,一陣潮紅,浮上了麵龐。
醇王咬著牙:“姓愛新覺羅——我要請問,軒親王,樂意嗎?”
人們剛剛放下去的心,一下子又提了上來,所有人的目光,聚攏到了關卓凡的身上。
未等關卓凡開口,寶廷便大聲說道:“這個事兒,哪裏輪得到軒親王說話?榮安公主是君,軒親王是臣!榮安公主登基踐祚之後,君臣分際,更是不可逾越!榮安公主繼統為君,承嗣愛新覺羅之大宗,其子女自然姓愛新覺羅,此乃天定!非人臣所可置喙!”
雖說“非人臣所可置喙”,但大夥兒還是都看著軒親王。
軒親王說話了,聲音異常平靜:“寶竹坡的話,乃是正論,此確非人臣所可置喙——我沒有多一個字的看法。”
“呼——”
幾乎又是人人都吐了口氣。
文祥的身子,似乎又微微的晃了一晃。
“好,好,好!”
醇王的話,帶著古怪的顫音,臉麵也愈來愈紅,看的出來,他正在努力集聚自己的決心。
“好”了幾聲,終於咬著牙,下定了決心:“有一件事,如果軒親王答應了下來,立女帝——我就不反對了!”
啊?
下麵響起了一片“嗡嗡”的議論聲。
關卓凡的聲音,依舊很平靜:“醇郡王請說,我但凡做得到的,必定勉力去做,不過嘛——”
微微一頓,“這個,同是否反對‘立女帝’,不必扯上關係。”
意思是,我做了您要求的事兒之後,您還是可以繼續反對立女帝的,沒關係,沒關係。
醇王微微獰笑:“君子一言,駟馬難追!——我言必行,行必果!”
頓了一頓,“大家都曉得,如果‘小宗入繼大宗’,皇帝的本生父,是不能幹政的——”
話沒說完,反應快的人,腦子裏已是微微一炸:什麽意思?
“那麽,”醇王臉上的肌肉,微微**,“請教軒親王,皇帝的‘本夫’——又該如何呢?”
整個內閣大堂,似乎都呆了一呆,然後,“轟”的一下,即便最冷靜的人,也未能控製住自己,不發出某種失驚的聲音。
(五千一百字大章送上,求賜票票一張,獅子拜謝!)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