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811820||


    就在他靜坐等待處罰的時候,另一個噩耗傳來,他的妻子突然病逝了,隻留下了一個兩歲的孩子。


    徐階悲痛萬分,他成婚僅僅六年,妻子就永別而去,但更讓他痛苦不已的是,他連辦理妻子後事的能力都沒有,因為他得罪了張大人,不能四處走動,必須呆在原地等候處理。


    事實上,在當時很多人的眼裏,徐階已然是必死無疑,因為根據路邊社報道,都察院已經放出風來,都禦史汪鋐受張璁指使,給徐階定了死罪。


    徐階終於沒有能夠逃脫死神的第三次玩弄,其實殺頭也沒什麽,眼一閉,心一橫,根據傳統說法,就當是多個碗大的疤(雖然治不好)。但最讓人難以忍受的是,把你關起來先不殺你,吊著你玩,讓你感覺每一天都可能是人生的最後一天。


    徐階所承受的就是這樣的痛苦,每日籠罩在死亡陰影下,隨時都可能有人闖進來宣布他的死期,但除了死亡的恐懼外,他還有更為深切的痛楚——妻死子幼,而家裏的情形還真是應了那句老台詞——上有七十歲的老母,下有吃奶的孩子。


    正所謂辛辛苦苦二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為了遠大前程、幸福家庭,用了二十年,現在前程盡毀、家破人亡,卻隻用了十幾天。


    有時候,天堂到地獄隻有一步之遙。


    這突然發生的一切足以讓人發瘋,相信隻要是人類,就會難以忍受。


    可是人生最痛苦的地方就在於,明明已經無法忍受,卻還要忍受下去。


    當都察院內定的死罪傳到徐階耳朵裏時,重壓之下的他終於忍無可忍了,於是他抖擻精神,決定,重頭再忍。


    不忍又能怎樣呢?


    徐階開始準備後事了,他叫來了自己的好友沈愷,交給他一些銀兩,隻委托他兩件事情:


    “請安葬我的妻子,把我的孩子帶回華亭老家,交給我的母親。”


    沈愷認真地點點頭,接受了他的委托。


    得到承諾的徐階放心了,他大聲地說道:


    “死就死吧,如今我已了無牽掛!請你替我轉告張學士(即張璁,時任謹身殿大學士),此事我一人所為,絕無悔意!”


    上天一向是很幽默的,一心求死的徐階偏偏還就死不了,都察院的處決意見送到刑部,恰好刑部的幾個司局級幹部是徐階的老鄉兼好友,就把這事給壓了下去,還四處幫他活動,最後終於大事化小、小事化無了。當然了,張璁是不會罷休的,既然殺不掉你,就毀掉你的前途,此後再也不用回翰林院上班了,更別想什麽尚書、內閣,老老實實地去福建吧。


    更為可惡的是,這位張學士還在皇帝麵前狠狠地告了一狀,搞得嘉靖也是激動異常,竟然讓人在柱子上刻下了八個大字——徐階小人,永不敘用,看樣子是害怕自己記性不好,把這事給忘了(事後證明他記性確實不好)。


    好了,有了這八字評語,徐階的前程就算到此為止了。


    他沒有多說什麽,收拾行李準備上路,而在赴任之前,他還要回一趟華亭,去拜別在家的母親。


    徐階連殺頭都不怕,自然也不怕罷官,但對辛勤養育自己的母親,他始終懷著歉疚,榮華富貴已付之流水,何以見母?何以報歸?


    但當他見到母親的時候,才知道自己錯了。


    母親顧氏聽他講完所有的經過後,卻欣慰地笑了:


    “你因勇於直言而被貶官,這是我的榮耀啊!”


    然後她站起身,去為一臉驚訝的兒子準備遠行的行李。


    畢竟我並非孤身一人啊!徐階笑了。他最終下定了決心。


    出發,去福建!普天之下,豈有絕人之路!


    徐階是幸運的,因為綜合前人經驗,但凡上天要你吃苦,一定會有好處給你,這次也不例外,如往常一樣,老天爺早已準備好了一份珍貴的禮物,等待著徐階去領取。


    當然了,在此之前,他不把徐階折騰個七葷八素是不會罷休的,因為老天爺他老人家的習慣是永遠不會改變的——先收貨、再付款。


    秘訣、醒悟


    福建延平府的推官是個好位置嗎?


    答案是不,延平位於閩北位置,而且多是山區,在那裏當知府連轎子都沒法多坐,經常要騎馬,而推官更是夠嗆,因為它專管司法以及各類刑事案件。


    所謂窮山惡水出刁民,不巧延平完全符合這個條件,所以此地大案要案頻發,而且其司法係統的下屬官員大都由本地人擔任,包庇徇私,也十分難搞。如此看來,當年張璁發配他的時候還是經過一番深思熟慮的。


    於是,當個子矮小的上海人徐階出現在當地屬下麵前的時候,當慣了地頭蛇的人們幾乎同時確定:這人很快就會滾蛋的。


    總體上看,這句話的語法和真實性是沒錯的,但主語的指向並非徐階,而是他們自己。徐階上任後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處理積案,托手下的福,延平府這幾年的司法成績十分突出,案件堆積如山,卻總不處理,監獄已經成為了延平最適合居住的地方,老犯人沒解決,新犯人又關進來。聲勢日益壯大。


    當年也沒有什麽羈押期限,說關你就關你,說多久就多久,完全就沒個譜。拖個三五年,判個一兩年,審完後掐指頭一算,當庭釋放也算是常事。


    於是徐階對下屬們說,從明天開始,加班加點審查案件。


    下屬們反應十分熱烈,紛紛表示一定要協助領導搞好工作。徐階非常之高興。


    第二天,所有官員都按時報到,然而徐階驚奇地發現,這幫人雖然坐在了辦公室裏,卻隻是一心一意地磨洋工,出工不出力,根本沒有任何作用。


    徐階終於明白了,眼前的這群看似親切的部下,整日笑臉相迎,呼前擁後,背地裏卻搞非暴力不合作,推三阻四,其實隻為一個目的——把自己趕走。


    徐階憤怒了,他嚴辭訓斥了幾個怠工的官員,卻沒有想到,這些人的脾氣比他還大,當場就頂了他幾句,之後索性不來了。爛攤子丟給你,看你一個人怎麽辦!


    徐階握緊了拳頭,他知道指望不上這些人了,但問題擺在眼前,一個人怎麽辦呢?


    其實很多事一個人也是可以辦的,隻要你有足夠的決心。


    徐階打開了塵封的卷宗,開始逐件審查整理案件,在這個陌生的地方,他沒有助手、沒有朋友,在孤燈下艱難地工作,經過一個多月的努力,他最終完成了這件看似無法完成的任務。


    該判的判了,該放的放了,什麽千古奇冤、罪大惡極的也都處理了。這個世界第一次徹底清靜了。


    地頭蛇們跌破了眼鏡,他們想不到,這個看上去白白淨淨的外地人竟然如此驃悍,可他們更想不到的是,這並不是事情的終結。


    在不久之後,徐階突然下令逮捕了幾個法司衙門的官員——那幾位非暴力不合作行動的領導人,罪名是貪汙受賄,以他們的那些爛底,這類證據實在並不難找。於是分流的分流,下崗的下崗。


    從此沒有人再敢和徐階作對,因為他們已經認識到,在這個文弱書生的身體裏,蘊藏著極為可怕的力量。


    在很多記載中,這個故事常常被引用,以說明徐階的良好的工作態度,並體現了其全心全意為百姓服務的思想境界等等等等。


    其實事情並非那麽簡單。在這層光環的下麵,隱藏著徐階性格的另一麵——先隱而後發,俗語又叫秋後算賬,或是君子報仇,十年不晚。


    而二十年後那些驚心動魄的事情,也明確地告訴了我們,在這位斯文讀書人的心中,始終銘刻著這樣一個人生信條——有仇必報。


    不久之後,徐階的名聲就隨著這件事情傳遍了延平,喜歡他的人很多,恨他的人也不少。幾位被他下崗分流的人還找來了當地的黑社會,揚言要給他放點血。


    於是有人找到他,直截了當地告訴他,你已經不是京官了,在這小地方撈點外快,混日子就行,何必那麽認真呢?


    徐階的回答是這樣的:


    “我雖官小,卻有職責在身,一日不敢懈怠。此地雖偏,亦可勵精圖治!”


    說得好,說得好,可是勵精圖治的徐階先生,你很快就會遇到一個真正的麻煩,而這個麻煩,是你無法解決的。


    事情是這樣的,延平一帶雖然窮,卻還有個天然優勢——產礦。這礦出產的東西也比較特別——銀。


    當年那個時候,銀礦的地位大致相當於今天的印鈔廠,隻要能挖出來,就能用出去,還不用擔心通貨膨脹問題。


    延平是個民風驃悍的地方,所謂民風驃悍,通俗點講就是不讀書、敢鬧事,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不吃白不吃。


    於是各地未經生產安全部門批準的小銀窯紛紛開張,四處刨坑挖洞,還勾結地方黑社會,稱霸一方,魚肉百姓。


    剛剛斷完冤案的徐階意氣風發,他準備再顯身手,徹底解決這幫為害百姓的人渣。但讓他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雖然三令五申,反複清查,情況卻絲毫沒有好轉。官員們依然喝茶聊天,惡霸們依然盜挖銀兩。


    徐階並不是個天真的人,他十分清楚,官員們之所以采取這樣的態度,是因為在那些被盜掘的銀子中,必定有屬於他們的一份。


    官匪勾結,蛇鼠一窩,沒有人肯執行他的命令。這一次,徐階真的無計可施了,文件可以自己看,案件也可以自己審,但是要他手提鋼刀、深入虎穴剿匪,這玩笑就開得太大了。


    剛開始的時候,在徐階看來,這隻是一件他必須解決的治安案件,但他沒有想到,對這件事情的處理將成為他一生的轉折點時間一天天過去,事情卻毫無進展,在逐日的等待中,徐階開始疑惑了。


    即使在被張璁惡整,皇帝訓斥的時候,徐階也從未畏懼過,因為他一直認為自己的所作所為是對的,是站得住腳的,但是現在他似乎有點心虛了。


    二十多年以來,雖然飽經風雨,但徐階始終是一個十分自信的人,他相信自己學到的四書五經,相信自己聽到的聖賢之言,那些曆史上的名臣名相和他們的不朽功績一直都是他學習的榜樣。徐階曾經堅定地認為,隻要信守聖人的教誨,遵循禮儀廉恥,必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可是現在出問題了,徐階驚奇地發現,雷厲風行、剛正不阿,在現實中失去了作用,至少在現在這件事情上,一點作用也沒有。


    而他的屬下們並沒有相同的道德覺悟,也不打算培養類似的品德,他們並不理會徐階的苦心,隻是站在一旁冷眼旁觀,等待著徐階的離去,然後繼續獲取他們的利益。


    徐階想不通,他忿忿不平了,他出離憤怒了,這個世界怎麽會是這個樣子!


    它不是書中所記載的那個太平盛世,更不是人心向善的桃花源,這是一個醜陋的世界,所有的人最為關心的,隻是自己的利益得失。


    所謂舍身取義,所謂心懷天下,在他那些貪婪的下屬心中,統統歸結為兩個字——放屁。


    絕望的情緒彌漫在徐階的心中,他突然發現,自己二十多年所信奉的聖人之道、處事原則原來竟然毫無用處,連福建延平府的幾個奸吏惡霸都解決不了,治理天下、青史留名?真是笑話!


    徐階終於遇到了他人生中的最大危機——信仰的危機,多年所學已然無用,世上還有什麽東西可以相信?可以堅持!?


    然而他最終沒有放棄,因為他還有第二個選擇——良知之學,知行合一。


    我的一位哲學係畢業的好朋友曾經這樣對我說:大學裏不應該開設哲學本科專業,因為學生不懂。


    這是一句至理名言,作為這個世界上最為高深的智慧,哲學是無數天才一生思考、生活的結晶,他們吃過許多虧,受過許多苦,才最終將其濃縮為書本上的短短數言。


    一個二十歲的青年人是不會懂得這些的,他們太天真,太幼稚,他們或許能夠在考試中得到一百分,卻不可能真正了解其中的含義。所以他們雖然手握真理,卻無法使用,滿懷熱情地踏入社會,卻被撞得頭破血流。


    徐階大致就是這樣一個人,他也不懂,雖然他了解心學的所有內容,卻並不知道該怎樣去做。至於六年前聶豹告訴他的那四個字,則更是不得要領。


    什麽是知行合一?答:就是知與行的合一。評:廢話。徐階反複思考著這四個字,卻始終摸不著頭腦,聶豹說話時那鄭重肅穆的表情依然浮現在他的眼前,他肯定這位先生不是在拿他開涮。


    但問題是他怎麽都看不出這四個字有什麽作用,難道像念咒一樣把它念出來,礦霸們就能落荒而逃,官員們就會老實辦事?所謂良知之學,所謂光明之學,在這個現實的世界中,又有何用處?


    於茫茫黑暗之中,光明何處去尋?!


    百思不得其解的徐階沉默了,在官員們的冷眼旁觀和冷嘲熱諷中,他開始了漫長的思考。


    在痛苦的思索中,他終於發現,自己可能犯了一個根本的錯誤,他堅守二十餘年的信念和原則是存在很大問題的。這套傳統道德體係或許是對的,卻並無用處。真正決定大多數人行為的,是另一樣東西。


    隻要找到了這樣東西,就能解決所有的難題。於是徐階決定,否定自己所有的過往,把一切推倒重來,去找到那樣東西。


    說教沒有用,禮儀廉恥沒有用,忠孝節義也沒有用,這些玩意除了讓人昏昏欲睡外,並沒有任何作用。


    在剝除這個醜惡世界的所有偽裝之後,徐階終於找到了最後的答案——利益。


    胸懷天下、舍生取義的絕對道德確實是存在的,可惜的是這玩意太高級,付出的代價太高,從古自今,除了個別先進分子外,大多數人都不願消費。


    利益,隻有充足的利益,才有驅動人們的魔力,這就是這個世界的真實麵目,極其的殘酷,卻異常的真實。


    麵對這個殘酷的現實,徐階終於明白了知行合一的真意,無論有多麽偉大正直的理想,要實現它,還必須懂得兩個字——變通。隻有變通,隻有切合實際的行動,才能適應這個變化萬千的世界。


    於是在醒悟的那一天,徐階丟棄了他曾信奉幾十年的文字和理念,麵對那些肆無忌憚的礦霸貪官,作出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決定。時間一天天過去,事情卻毫無進展,在逐日的等待中,徐階開始疑惑了。


    即使在被張璁惡整,皇帝訓斥的時候,徐階也從未畏懼過,因為他一直認為自己的所作所為是對的,是站得住腳的,但是現在他似乎有點心虛了。


    二十多年以來,雖然飽經風雨,但徐階始終是一個十分自信的人,他相信自己學到的四書五經,相信自己聽到的聖賢之言,那些曆史上的名臣名相和他們的不朽功績一直都是他學習的榜樣。徐階曾經堅定地認為,隻要信守聖人的教誨,遵循禮儀廉恥,必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可是現在出問題了,徐階驚奇地發現,雷厲風行、剛正不阿,在現實中失去了作用,至少在現在這件事情上,一點作用也沒有。


    而他的屬下們並沒有相同的道德覺悟,也不打算培養類似的品德,他們並不理會徐階的苦心,隻是站在一旁冷眼旁觀,等待著徐階的離去,然後繼續獲取他們的利益。


    徐階想不通,他忿忿不平了,他出離憤怒了,這個世界怎麽會是這個樣子!


    它不是書中所記載的那個太平盛世,更不是人心向善的桃花源,這是一個醜陋的世界,所有的人最為關心的,隻是自己的利益得失。


    所謂舍身取義,所謂心懷天下,在他那些貪婪的下屬心中,統統歸結為兩個字——放屁。


    絕望的情緒彌漫在徐階的心中,他突然發現,自己二十多年所信奉的聖人之道、處事原則原來竟然毫無用處,連福建延平府的幾個奸吏惡霸都解決不了,治理天下、青史留名?真是笑話!


    徐階終於遇到了他人生中的最大危機——信仰的危機,多年所學已然無用,世上還有什麽東西可以相信?可以堅持!?


    然而他最終沒有放棄,因為他還有第二個選擇——良知之學,知行合一。


    我的一位哲學係畢業的好朋友曾經這樣對我說:大學裏不應該開設哲學本科專業,因為學生不懂。


    這是一句至理名言,作為這個世界上最為高深的智慧,哲學是無數天才一生思考、生活的結晶,他們吃過許多虧,受過許多苦,才最終將其濃縮為書本上的短短數言。


    一個二十歲的青年人是不會懂得這些的,他們太天真,太幼稚,他們或許能夠在考試中得到一百分,卻不可能真正了解其中的含義。所以他們雖然手握真理,卻無法使用,滿懷熱情地踏入社會,卻被撞得頭破血流。


    徐階大致就是這樣一個人,他也不懂,雖然他了解心學的所有內容,卻並不知道該怎樣去做。至於六年前聶豹告訴他的那四個字,則更是不得要領。徐階反複思考著這四個字,卻始終摸不著頭腦,聶豹說話時那鄭重肅穆的表情依然浮現在他的眼前,他肯定這位先生不是在拿他開涮。


    但問題是他怎麽都看不出這四個字有什麽作用,難道像念咒一樣把它念出來,礦霸們就能落荒而逃,官員們就會老實辦事?所謂良知之學,所謂光明之學,在這個現實的世界中,又有何用處?


    於茫茫黑暗之中,光明何處去尋?!


    百思不得其解的徐階沉默了,在官員們的冷眼旁觀和冷嘲熱諷中,他開始了漫長的思考。


    在痛苦的思索中,他終於發現,自己可能犯了一個根本的錯誤,他堅守二十餘年的信念和原則是存在很大問題的。這套傳統道德體係或許是對的,卻並無用處。真正決定大多數人行為的,是另一樣東西。


    隻要找到了這樣東西,就能解決所有的難題。於是徐階決定,否定自己所有的過往,把一切推倒重來,去找到那樣東西。


    說教沒有用,禮儀廉恥沒有用,忠孝節義也沒有用,這些玩意除了讓人昏昏欲睡外,並沒有任何作用。


    在剝除這個醜惡世界的所有偽裝之後,徐階終於找到了最後的答案——利益。


    胸懷天下、舍生取義的絕對道德確實是存在的,可惜的是這玩意太高級,付出的代價太高,從古自今,除了個別先進分子外,大多數人都不願消費。


    利益,隻有充足的利益,才有驅動人們的魔力,這就是這個世界的真實麵目,極其的殘酷,卻異常的真實。


    麵對這個殘酷的現實,徐階終於明白了知行合一的真意,無論有多麽偉大正直的理想,要實現它,還必須懂得兩個字——變通。隻有變通,隻有切合實際的行動,才能適應這個變化萬千的世界。


    於是在醒悟的那一天,徐階丟棄了他曾信奉幾十年的文字和理念,麵對那些肆無忌憚的礦霸貪官,作出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決定不久之後,徐階的隨從們驚奇地發現,幾乎在一夜之間,那些霸占銀礦的地方黑社會突然退隱江湖,老老實實地回了家。


    在納悶和興奮的情緒交織中,他們向徐階通報了這個好消息,然而出乎他們意料的是,徐階並沒有絲毫的驚訝和喜悅,似乎這早在他預料之中。


    而事實確實如此。


    幾天前,徐階帶領著幾個親信,來到了銀礦的所在地,他沒有去那裏的官衙,而是找到了另一群人——當地的裏長。


    當然,這些所謂的裏長並不是什麽善類,盜礦的好處自然也有他們的一份,就在他們不知這位大人來意、惶恐不安的時候,徐階亮出了底牌:


    鏟除那些礦霸,我將給你們更大的利益。


    於是一切都解決了,這些以往雷打不動的人突然煥發了生機,他們立刻動員起來,發動各村各戶,連夜把參與盜礦的人抓了起來,刻不容緩。


    在徐階的政策影響下,各地各村紛紛效仿,興起了打擊礦盜的**,對這種特殊的群眾運動,當地官員個個目瞪口呆,束手無策。礦盜幹不下去,隻好走人,危害當地十餘年的禍患就此解除。


    徐階終於成功了,他沒有死守所謂的絕對道德,用利益打倒了利益。但當他將所有內情坦誠相告的時候,一位隨從卻十分不以為然,憤然而起,指責徐階的處理方式是耍滑頭,搞妥協。


    “是的,這是妥協”,徐階平靜地回答道,“但我贏了。”


    經曆了艱辛的曆練,徐階終於知道了這個世界的生存法則,也徹底領悟了心學的含義和聶豹留給他的那個秘訣。


    “知行合一,我想我已經明白了。”徐階注視著當年他來時的方向,做出了這個自信的回答。


    嘉靖十三年(1534),徐階終於熬出了頭,他因政績優秀,被提任為湖廣黃州(今湖北黃岡)同知,可運氣來了擋都擋不住,還沒來得及赴任,就又得到消息——他再次被提升,改任浙江學政。


    在浙江幹了三年教育工作後,徐階迎來了他人生的第二次轉機,這一次他的職位是江西按察副使。


    作為江西的高級官員,徐階再也不用每天爬山溝、深夜翻檔案了,


    但是麻煩還是找到了他的門上。


    一天,他家的門衛突然前來通報,說有一個人想見他,徐階還以為有


    何冤情,便同意了。


    可是這位仁兄進來之後,即不哭也不鬧,卻直截了當地向徐階表示,自己積極肯幹,要求進步,通俗點說,就是升官。徐階笑了,他從未見過如此莫名其妙的人,你說升官就升官?憑什麽?


    可是很快他就笑不出來了,因為這位找上門來的人說出了他如此自信的理由:


    我是夏首輔的親戚。


    這實在是個很合理的理由,也十分正常,提拔夏言的親戚,夏言自然也會提拔自己,公平交易,符合市場規律。而已經學會變通的徐階似乎沒有理由拒絕。


    然而他拒絕了,在留下一句話後,他把這個人趕出了家門。


    “我到此為官,是來管束你們(爾曹屬我誨),不是濫用職權,謀求晉升的!”


    這位仁兄灰頭土臉地走了,自然不肯幹休,馬上給夏言寫信痛罵徐階,還四處揚言,要給徐階好看。


    徐階聽到了風聲,卻一點都不以為意,不理不睬,隻當是沒聽見。


    這是一個意味深長的事件,經曆磨難,懂得變通的徐階已然成為了一個熟悉官場規則的人,他很清楚,討好夏言能給自己帶來什麽,但他卻堅定地回絕了。


    在很早以前,徐階曾決心做一個正直的人,匡扶社稷,為國盡忠,許多年過去了,他受到過無數打擊、經曆了很多痛苦,卻從未背叛過自己的初衷。


    事實證明,他始終是一個堅持原則的人,是一個了不起的人。


    嘉靖十八年(1539),堅持原則的徐階遇上了堅持原則的夏言,於是他又一次得到了改變命運的機會,在外曆練八年之後,他即將踏上回京的道路。


    一般來說,大興土木搞工程是當官拿回扣發財的不二法門,所以凡有修理河道、建築糧倉之類的項目,各級官員無不摩拳擦掌,躍躍欲試。而徐階大概是唯一的例外。


    但在他即將離開的時候,卻也出人意料地提出了一個類似的要求——修建一個祠堂。


    祠堂一般都是用來紀念某人的,可讓經辦官員驚訝的是,徐階所要紀念的這個人,既不是他的朋友,更不是他的親屬,事實上,他根本沒有見過這個人。


    “此人是我的老師。”徐階這樣回答旁人的疑問。


    於是在王守仁祠堂建成的那天,徐階親自到訪,在眾人詫異的眼光中,他整肅衣冠,向這位偉大的先輩跪拜行禮:


    “我曾隨文蔚(聶豹字文蔚)公習閣下之道,磨礪十年方有所悟,雖未能相見,實為再傳弟子,師恩無以為報,唯牢記良知之學,報國濟民,匡扶正道,誓死不忘!”拜別了這位素未謀麵的導師,徐階踏上了返京之路。


    近十年的磨礪與曆練,那個不諳世事的青年翰林,已然變成了一個工於心計,老謀深算的官場老手。


    但這並不是徐階的唯一收獲,更重要的是,他終於領悟了所謂光明之學的真意。


    領教了黑暗中的掙紮、沉浮,天真幼稚的徐階終於回到了真實的世界——一個醜惡現實的社會,但耐人尋味的是,那門追求光明的奇特心學正是誕生於在這黑暗的世界中,倔強地閃耀著自己的光芒。而創立者王守仁先生一生飽經風雨坎坷,卻懷著一顆光明之心死去。


    因為天真的理想主義者縱使執著、縱使頑強,卻依然是軟弱的。他們並不明白,在這世上,很多事情你可以不理解,卻必須接受。


    隻有真正了解這個世界的醜陋與汙濁,被現實打擊,被痛苦折磨,遍體鱗傷、無所遁形,卻從未放棄對光明的追尋,依然微笑著,堅定前行的人,才是真正的勇者。


    不經曆黑暗的人,是無法懂得光明的。


    背負著黑暗活下去吧,徐階,堅持下去,你會找到光明的。但這次他不再像十年前那樣得意了,因為一路走來,他已經為自己的囂張付出了代價,而且他已經得知,自己能夠死魚翻身,竟然是托那位夏首輔的福。


    他簡直難以相信,在朝廷的官場上,還有如此不計前嫌,公正處事的人,徐階的心中充滿了感激,他決定帶上禮物,去拜會這位前輩。


    可當他見到夏言的時候,才發現自己似乎打錯了算盤。夏先生對他十分冷淡,也沒收他的禮,隻是板著臉看著他,還沒等他說完感謝詞,就揮手打斷了他,丟下一句話,讓他走人:


    “我對你並無好感,召你回京,隻是為國選材而已,你無需謝我,今後也不必再來。”


    徐階收回了禮物,臉上卻露出了笑容,因為他已經明白,眼前這個做了好事也不認賬的老頭,雖然看似古板嚴肅,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好人


    徐階的判斷是正確的,自從進入朝廷以來,夏首輔曾多次親自查問他的工作情況,並曾對他讚不絕口。但這一切,他從沒有在徐階的麵前提起過。


    就這樣,六十多歲的夏首輔與三十多歲的徐翰林建立了一種奇特的關係,一種沒有利益,沒有交易的真誠關係。


    夏言是個有著堅定道德原則的人,他雖然深通官場原則,但也不怕皇帝,1/2|跳至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朝的那些事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當年明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當年明月並收藏明朝的那些事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