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12971304[1297]對於這封奏疏,萬曆還是很給了點麵子。


    他召見了申時行,表示明白他的苦心,良藥雖然苦口,卻能治病,今後一定注意。


    申時行備感欣慰,興高采烈走了。


    但這隻是錯覺,因為在這個世界上,能夠藥到病除的藥隻有一種——毒藥。


    事實證明,萬曆確實不是一般人。


    因為一般人被人勸,多少還能改幾天,他卻是一點不改,每天繼續加班加點,從事自己熱愛的娛樂。


    據說還變本加厲,找來了十幾個小太監,陪著一起睡(同寢),也算是開辟了新品種。


    找太監這一段,史料多有記載,準確性說不好,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萬曆同誌依舊是我行我素,壓根兒不給大臣們麵子。


    既然不給臉麵,那咱就有撕破臉的說法。


    萬曆十七年十二月,明代,不,是中國曆史上膽最大、氣最足的奏疏問世了!其作者,是大理寺官員雒於仁。


    雒於仁,字少涇,陝西涇陽人。


    縱觀明清兩代,陝西考試不大行,但人都比較實在。


    既不慷慨激昂,也不羅羅嗦嗦,說一句是一句,天王老子也敢頂。


    比如後世的大貪汙犯和珅,最得意的時候,上有皇帝撐腰,下有大臣抬轎。


    什麽紀曉嵐、劉墉,全都服服帖帖,老老實實靠邊站,所謂34;智鬥"之類,大都是後人胡編的,可謂一呼百應。


    而唯一不應的,就是來自陝西的王傑。


    每次和珅說話,文武百官都誇,王傑偏要頂兩句,足足惡心了和珅十幾年,又抓不到他的把柄,也隻能是"厭之而不能去"(清史稿)。


    雒於仁就屬於這類人,想什麽說什麽,從不怕得罪人,而且他的這個習慣,還有家族傳統:雒於仁的父親,叫做雒遵,當年曾是高拱的學生,幹過吏科都給事中。


    馮保得勢的時候,罵過馮保;張居正得勢的時候,罵過譚綸(張居正的親信),為人一向高傲,平生隻佩服一人,名叫海瑞。


    有這麽個父親,雒於仁自然不是孬種。


    加上他家雖世代為官,卻世代不撈錢,窮日子過慣了,光腳的不怕穿鞋的。


    不怕罰工資,不怕降職,看不慣皇帝了,就要罵。


    隨即一揮而就,寫下奇文一篇,後世俗稱為《酒色財氣疏》。


    [1298]該文主旨明確,開篇即點明中心思想:"陛下之恙,病在酒色財氣者也,夫縱酒則潰胃,好色則耗精,貪財則亂神,尚氣則損肝。


    "這段話用今天的話講,就是說皇上你確實有病,什麽病呢?你喜歡喝酒,喜歡玩女人,喜歡撈錢,還喜歡動怒耍威風,酒色財氣樣樣俱全,自然就病了。


    以上是全文的論點,接下來的篇幅,是論據,描述了萬曆同誌在喝酒玩女人方麵的具體體現,逐一論證以上四點的真實性和可靠性,比較長,就不列舉了。


    綜觀此文,下筆之狠,罵法之全,真可謂是鬼哭狼嚎。


    就罵人的狠度和深度而言,雒於仁已經全麵超越了海瑞前輩,雒遵同誌如果在天有靈,應該可以瞑目了。


    更缺德的是,雒於仁的這封奏疏是十二月(農曆)底送上去的,搞得萬曆自從收到這封奏疏,就開始罵,不停罵,沒日沒夜罵,罵得新年都沒過好。


    罵過癮後,就該辦人了。


    萬曆十八年(1590)正月初一,按照規矩,內閣首輔應該去宮裏拜年。


    當然也不是真拜,到宮門口鞠個躬就算數。


    但這一次,申時行剛準備走人,就被太監給叫住了。


    此時,雒於仁的奏疏已經傳遍內外,申先生自然知道怎麽回事,不用言語就進了宮。


    看到了氣急敗壞的皇帝,雙方展開了一次別開生麵的對話:(以下言語,皆出自申時行的原始記錄)萬曆:先生看過奏本(指雒於仁的那份),說朕酒色財氣,試為朕評一評。


    申時行:……(還沒說話,即被打斷)萬曆:"他說朕好酒,誰人不飲酒?……又說朕好色,偏寵貴妃鄭氏(即著名的鄭貴妃),朕隻因鄭氏勤勞……何曾有偏?"喘口氣,接著說:"他說朕貪財……朕為天子,富有四海之內,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天下之財皆朕之財!又說朕尚氣……勇即是氣,朕豈不知!人孰無氣!"這口氣出完了,最後得出結論:"先生將這奏本去票擬重處!"申時行這才搭上話:"此無知小臣誤聽道路之言……(說到此處,又被打斷)"萬曆大喝一聲:"他就是出位沽名!"申時行傻眼了,他在朝廷混了幾十年,從未見過這幅場景,皇帝大人一副吃人的模樣,越說越激動,唾沫星子橫飛,這樣下去,恐怕要出大事。


    於是他閉上了嘴,開始緊張思索對策。


    [1299]既不能讓皇帝幹掉雒於仁,也不能不讓皇帝出氣,琢磨片刻,稀泥和好了。


    "他(指雒於仁)確實是為了出名(先打底),但陛下如果從重處罰他,卻恰恰幫他成了名,反損皇上聖德啊!""如果皇上寬容,不和他去一般見識,皇上的聖德自然天下聞名(繼續戴高帽)!"在這堆稀泥麵前,萬曆同誌終於消了氣:"這也說得是,如果和他計較,倒不是損了朕的德行,而是損了朕的氣度!"上鉤了,再加最後一句:"皇上聖度如天一般,何所不容!"(圓滿收工)萬曆沉默點了點頭。


    話說到這,事情基本就算完了,申時行定定神,突然想起了另一件事,一件極為重要的事。


    他決定趁此機會,解決此事。


    然而他正準備開口,卻又聽見了一句怒斥:"朕氣他不過,必須重處!"萬曆到底是年輕人,雖然被申時行和了一把稀泥,依然不肯幹休,這會回過味來,又繞回去了。


    這事還他娘沒完了,申時行頭疼不已,但再頭疼事情總得解決,如果任由萬曆發作胡來,後果將不堪設想。


    在這關鍵的時刻,申時行再次展現了他舉世無雙的混事本領,琢磨出了第二套和稀泥方案:"陛下,此奏本(雒於仁)原本就是訛傳,如果要重處雒於仁,必定會將此奏本傳之四方,反而做了實話啊!"利害關係說完,接下來該掏心窩了:"其實原先我等都已知道此奏疏,卻遲遲不見陛下發閣(內閣)懲處(學名:留中),我們幾個內閣大學士在私底下都互相感歎,陛下您胸襟寬容,實在是超越千古啊(馬屁與說理相結合)。


    ""所以以臣等愚見,陛下不用處置此事,奏疏還是照舊留存吧,如此陛下之寬容必定能留存史書,傳之後世,千秋萬代都稱頌陛下是堯舜之君,是大大的好事啊!"據說拍馬屁這個行當,最高境界是兩句古詩,所謂"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在我看來,申時行做到了。


    但申先生還是低估了萬曆的二杆子性格,他話剛講完,萬曆又是一聲大吼:"如何設法處他?隻是氣他不過!"[1300]好話說一堆,還這麽個態度,那就不客氣了:"此本不可發出,也無他法處之,還望皇上寬恕,容臣等傳諭該寺堂官(即大理寺高級官員),使之去任可也。


    "這意思就是,老子不和稀泥了,明白告訴你,罵你的這篇文章不能發,也沒辦法處理,最多我去找他們領導,把這人免職了事,你別再鬧了,鬧也沒用。


    很明顯,萬曆雖然在氣頭上,卻還是很識趣的,他清楚,目前形勢下,自己不能把雒於仁怎麽樣,半天一言不發。


    申時行明白,這是默認。


    萬曆十八年的這場驚天風波就此了解,雒於仁罵得皇上一無是處,青史留名,卻既沒掉腦袋,也沒有挨板子,拍拍屁股就走人了。


    而氣得半死的萬曆終於認定,言官就是混蛋,此後的幾十年裏,他都保持著相同的看法。


    最大的贏家無疑是申時行,他保護了盧洪春、保護了雒於仁,安撫了言官大臣,也沒有得罪皇帝,使兩次危機成功化解,無愧為和稀泥的絕頂高手。


    自萬曆十一年執政以來,申時行經曆了無數考驗,無論是上司還是同僚,他都應付自如,七年間,上哄皇帝,下撫大臣,即使有個把不識趣、不配合的,也能被他輕輕鬆鬆解決掉,混得可謂如魚得水。


    然而正是這一天,萬曆十八年(1590)正月初一,在解決完最為棘手的雒於仁問題後,他的好運將徹底結束。


    因為接下來,他說了這樣一句話:"臣等更有一事奏請。


    "雖然雒於仁的事十分難辦,但和申時行即將提出的這件事相比,隻能說是微不足道。


    他所講的事情,影響了無數人的一生,以及大明王朝的國運,而這件事情,在曆史上有個專用名詞:"爭國本"。


    遊戲的開始在張居正管事的前十年,萬曆既不能執政,也不能管事,甚至喝酒胡鬧都不行,但他還有一項基本的權力——娶老婆。


    萬曆六年(1578),經李太後挑選,張居正認可,十四歲的萬曆娶了老婆,並冊立為皇後。


    不過對萬曆而言,這不是個太愉快的事情,因為這個老婆是指認的,什麽偶然邂逅,自由戀愛都談不上,某月某天,突然拉來一女的,無需吃飯看電影,就開始辦手續,經過無數道繁瑣程序儀式,然後正式宣告,從今以後,她就是你的老婆了。


    包辦婚姻,純粹的包辦婚姻。


    [1301]雖然是湊合婚姻,但萬曆的運氣還不錯,因為他的這個老婆相當湊合。


    萬曆皇後王氏,浙江人,屬傳統賢妻型,而且為人乖巧,定位明確,善於關鍵時刻抓關鍵人,進宮後皇帝都沒怎麽搭理,先一心一意服侍皇帝他媽,早請示晚匯報,把老太太伺候好了,婆媳問題也就解決了。


    此外她還是皇帝的辦公室主任,由於後來萬曆不上朝,喜歡在家裏辦公,公文經常堆得到處都是,她都會不動聲色加以整理,一旦萬曆找不著了,她能夠立即說出公文放在何處,何時、由何人送入,在生活上,她對皇帝大人也是關懷備至,是優秀的秘書老婆兩用型人才。


    這是一個似乎無可挑剔的老婆,除了一個方麵——她生不出兒子。


    古人有雲: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雖說家裏有一堆兒子,最後被丟到街上的也不在少數,但既然是古人雲,大家就隻好人雲亦雲,生不出兒子,皇後也是白搭。


    於是萬曆九年(1581)的時候,在李太後的授意下,萬曆下達旨意:命令各選取女子,以備挑選。


    其實算起來,萬曆六年兩人結婚的時候,萬曆隻有十四歲,到萬曆九年的時候,也才十七歲,連槍斃都沒有資格,就逼著要兒子,似乎有點不道,但這是一般人的觀念,皇帝不是一般人,觀念自然也要超前,生兒子似乎也得比一般人急。


    但旨意傳下去,被張居正擋了回來,並且表示,此令絕不可行。


    不要誤會,張先生的意思並非考慮民間疾苦,不可行,是行不通。


    到底是首輔大人老謀深算,據說他剛看到這道旨意,便下斷言:如按此令下達,決然無人可挑。


    俗話說,一入候門深似海,何況是宮門,辛辛苦苦養大的女兒送進去,就好比黃金周的旅遊景點,丟進人堆就找不著了,誰也不樂意。


    那些出身名門、長相漂亮的自然不來,萬一拉上來的都是些歪瓜裂棗,惡心了皇帝大人,這個黑鍋誰來背?可是皇帝不能不生兒子,不能不找老婆,既要保證數量,也要確保質量,畢竟你要皇帝大人將就將就,似乎也是勉為其難。


    事情很難辦,但在張居正大人的手中,就沒有辦不了的事,他腦筋一轉,加了幾個字:原文是挑選入宮,大筆一揮,變成了挑選入宮冊封嬪妃。


    [1302]事情就這麽解決了,因為說到底,入不入宮,也是個成本問題,萬一進了宮啥也混不上,幾十年沒人管,實在不太值。


    在入宮前標明待遇,肯定級別,給人家個底線,自然就都來了。


    這就是水平。


    但連張居正都沒想到,他苦心琢磨的這招,竟然還是沒用上。


    因為萬曆自己把這個問題解決了。


    就在挑選嬪妃的聖旨下達後,一天,萬曆閑來無事,去給李太後請安,完事後,準備洗把臉,就叫人打盤水來。


    水端來了,萬曆一邊洗著手,一邊四處打量,打量來,打量去,就打量上了這個端臉盆的宮女。


    換在平常,這類人萬曆是一眼都不看的,現在不但看了,而且還越看越順眼,順眼了,就開始搭訕。


    就搭訕的方式而言,皇帝和街頭小痞子是沒什麽區別的,無非是你貴姓,哪裏人等等。


    但差異在於,小痞子搭完話,該幹嘛還幹嘛,皇帝就不同了。


    幾句話搭下來,萬曆感覺不錯,於是乎頭一熱,就幸了。


    皇帝非凡人,所以幸了之後的反應也不同於凡人,不用說什麽一時衝動之類的話,拍拍屁股就走人了。


    不過萬曆還算厚道,臨走時,賞賜她一副首飾,這倒也未必是他有多大覺悟,而是宮裏的規定:但凡臨幸,必賜禮物。


    因為遵守這個規定,他後悔了很多年。


    就萬曆而言,這是一件小事,皇帝嘛,幸了就幸了,感情是談不上的,事實上,此人姓甚名誰,他都未必記得。


    這個宮女姓王,他很快就將牢牢記住。


    因為在不久之後,王宮女意外發現,自己懷孕了。


    這個消息很快就傳到了萬曆那裏,他非但不高興,反而對此守口如瓶,絕口不提。


    因為王宮女位低,且並非什麽沉魚落雁之類的人物,一時興起而已,萬曆不打算認這帳,能拖多久是多久。


    但這位仁兄明顯打錯了算盤,上朝可以拖,政務可以拖,懷孕拖到最後,是要出人命的。


    隨著王宮女的肚子一天天大起來,知道這件事的人也一天天多起來,最後,太後知道了。


    於是,她叫來了萬曆,向他詢問此事。


    萬曆的答複是沉默,他沉默的樣子,很有幾分流氓的風采。


    [1303]然而李太後對付此類人物,一向頗有心得。


    當年如高拱、張居正之類的老手都應付過去了,剛入行的新流氓萬曆自然不在話下。


    既然不說話,就接著問。


    裝啞巴是行不通了,萬曆隨口打哈哈,就說沒印象了,打算死不認賬。


    萬曆之所以有持無恐,是因為這種事一般都是你知我知,現場沒有證人,即使有證人,也不敢出來(偷窺皇帝,是要命的)。


    他這種穿上褲子就不認人的態度徹底激怒了李太後,於是,她找來了證人。


    這個證人的名字,叫內起居注。


    在古代文書中,起居注是皇帝日常言行的記錄。


    比如今天幹了多少活,去了多少方,是第一手的史料來源。


    但起居注記載的,隻是皇帝的外在工作情況,是大家都能看見的,而大家看不見的那部分,就是內起居注。


    內起居注記載的,是皇帝在後宮中的生活情況。


    比如去到哪裏,和誰見麵,幹了些什麽。


    當然,鑒於場所及皇帝工作內容的特殊性,其實際記錄者不是史官,而是太監。


    所謂外表很天真,內心很暴力,隻要翻一翻內外兩本起居注,基本都能搞清楚。


    由於具有生理優勢,太監可以出入後宮,幹這類事情也方便得多。


    皇帝到哪裏,就跟到哪裏(當然,不宜太近),皇帝進去開始工作,太監在外麵等著。


    等皇帝出來,就開始記錄,某年某月某日,皇帝來到某後妃處,某時進,某時出,特此記錄存入檔案。


    皇帝工作,太監記錄,這是後宮的優良傳統,事實證明,這一規定是極其有效,且合理的。


    因為後宮人太多,皇帝也不計數,如王宮女這樣的邂逅,可謂比比皆是。


    實際上,皇帝亂搞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亂搞之後的結果。


    如果宮女或後妃恰好懷孕,生下了孩子,這就是龍種,要是兒子,沒準就是下一任皇帝,萬一到時沒有原始記錄,對不上號,那就麻煩了。


    所以記錄工作十分重要。


    但這項工作,還有一個漏洞,因為事情發生的時候,隻有皇帝、太監、後妃(宮女)三人在場。


    事後一旦有了孩子,後妃自然一口咬定,是皇帝幹的,而皇帝一般都不記得,是不是自己幹的。


    最終的確定證據,就是太監的記錄。


    但問題在於,太監也是人,也可能被人收買,如果後妃玩花樣,或是皇帝不認賬,太監也沒有公信力。


    [1304]所以宮中規定,皇帝工作完畢,要送給當事人一件物品,而這件物品,就是證據。


    李太後拿出了內起居注,翻到了那一頁,交給了萬曆。


    一切就此真相大白,萬曆隻能低頭認賬。


    萬曆十年(1582),上車補票的程序完成,王宮女的位終於得到了確認,她挺著大肚子,接受了恭妃的封號。


    兩個月後,她不負眾望生下了一個兒子,是為萬曆長子,取名朱常洛。


    消息傳來,舉國歡騰,老太太高興,大臣們也高興,唯一不高興的,就是萬曆。


    因為他對這位恭妃,並沒有太多感情。


    對這個意外出生的兒子,自然也談不上喜歡。


    更何況,此時他已經有了德妃。


    德妃,就是後世俗稱的鄭貴妃。


    北京大興人,萬曆初年進宮,頗得皇帝喜愛。


    在後來的許多記載中,這位鄭貴妃被描述成一個相貌妖豔,陰狠毒辣的女人。


    但在我看來,相貌妖豔還有可能,陰狠毒辣實在談不上。


    在此後幾十年的後宮鬥爭中,此人手段之拙劣,腦筋之愚蠢,反應之遲鈍,實在令人發指。


    綜合史料分析,其智商水平,也就能到菜市場罵個街而已。


    可是萬曆偏偏就喜歡這個女人,經常前去留宿。


    而鄭妃的肚子也相當爭氣,萬曆十一年(1583)生了個女兒,雖然不能接班,但萬曆很高興,竟然破格提拔,把她升為了貴妃。


    這是一個不詳的先兆,因為在後宮中,貴妃的位要高於其他妃嬪——包括生了兒子的恭妃。


    而這位鄭貴妃的個人素養也實在很成問題,當上了後妃領導後,除了皇後,誰都瞧不上,特別是恭妃,經常被她稱作老太婆。


    橫行宮中,專橫跋扈,十分好鬥。


    難能可貴的是,貴妃同誌不但特別能戰鬥,還特別能生。


    萬曆十四年(158),她終於生下了兒子,取名朱常洵。


    這位朱常洵,就是後來的福王。


    按鄭貴妃的想法,有萬曆當靠山,這孩子生出來,就是當皇帝的。


    但她做夢也想不到,幾十年後,自己這個寶貝兒子會死在屠刀之下。


    揮刀的人,名叫李自成。


    但在當時,這個孩子的出生,確實讓萬曆欣喜異常。


    他本來就不喜歡長子朱常洛,打算換人,現在替補來了,怎能不高興?然而他很快就將發現,皇帝說話,不一定算數。


    明朝的那些事兒跳至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朝的那些事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當年明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當年明月並收藏明朝的那些事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