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12921296[1292]主和就不同了,甭管真假,大家都喊打,你偏不喊,脫離群眾,群眾就會把你踩死。
所以主戰者未必勇,主和者未必怯。
主和的申時行,就是一個勇敢的人。
事實證明,他的主張十分正確。
因為那位下黑手的扯立克,並不是一般人,他的身份,是韃靼的順義王。
順義王,是當年明朝給俺答的封號,這位扯立克就是俺答的繼任者。
但此人即不順,也不義,好好的互市不幹,整天對外擴張,還打算聯合蒙古、西藏各部落,搞個蒙古帝國出來和明朝對抗。
對這號人,打是應該的。
但普魯士偉大的軍事家克勞塞維茨說過,戰爭是政治的繼續,打仗說穿了,最終的目的就是要對方聽話,如果有別的方法能達到目的,何必要打呢?申時行找到了這個方法。
他敏銳發現,扯立克雖然是順義王,但其屬下卻並非鐵板一塊。
由各個部落組成,各有各的主張,大多數人和明朝生意做得好好的,壓根不想打仗,如果貿然開戰,想打的打了,不想打的也打了,實在是得不償失。
分化瓦解才是上策。
所以申時行反對。
當然,以申時行的水平,公開反對這種事,他是不會幹的。
夜深人靜,獨自起草,秘密上交,事情幹得滴水不漏。
萬曆接到奏疏,認可了申時行的意見,同意暫不動兵,並命令他全權處理此事。
消息傳開,一片嘩然,但皇帝說不打,誰也沒辦法找皇帝算帳。
申時行先生也是一臉無辜:我雖是朝廷首輔,但皇帝不同意,我也沒辦法。
仗是不用打了,但這事還沒完。
申時行隨即下令兵部尚書鄭洛,在邊界集結重兵,也不大舉進攻,每天就在那裏蹲著。
別的部落都不管,專打扯立克,而且還專挑他的運輸車隊下手,搶了就跑。
這種打法毫無成本,且收益率極高,明軍樂此不疲,扯立克卻是叫苦不迭,實在撐不下去了,隻得率部躲得遠遠的,就這樣,不用大動幹戈,不費一兵一卒,申時行輕而易舉解決了這個問題,恢複了邊境的和平。
雖然張居正死後,朝局十分複雜,幫派林立,申時行卻憑借著無人能敵的34;混功",應對自如,遊刃有餘。
更為難能可貴的是,他不但自己能混,還無私幫助不能混的同誌,比如萬曆。
[1293]自從登基以來,萬曆一直在忙兩件事,一是處理政務,二是搞臭張居正,從某種意義上講,這兩件事,其實是一件事。
因為張居正實在太牛了,當了二十六年的官,十年的皇帝(實際如此),名氣比皇帝還大,雖然人死了,茶還燙的冒泡,所以不搞臭張居正,就搞不好政務。
但要幹這件事,自己是無從動手的,必須找打手,萬曆很快發現,最好的打手,就是言官和大臣。
張居正時代,言官大臣都不吃香,被整得奄奄一息,現在萬曆決定,開閘,放狗。
事實上,這幫人的表現確實不錯,如江東之、李植、羊可立等人,雖說下場不怎麽樣,但至少在工作期間,都盡到了狗的本分。
看見張居正被窮追猛打,萬曆很高興,看見申時行被牽連,萬曆也不悲傷,因為在他看來,這不過是輕微的副作用,敲打一下申老師也好,免得他當首輔太久,再犯前任(張居正)的錯誤。
他解放言官大臣,指揮自若,是因為他認定,這些人將永遠聽從他的調遣。
然而他並不知道,自己犯下了一個多麽可怕的錯誤。
因為就罵人的水平而言,言官大臣和街頭罵街大媽,隻有一個區別:大媽是業餘的,言官大臣是職業的。
大媽罵完街後,還得回家洗衣做飯,言官大臣罵完這個,就會罵下一個。
所以,當他們足夠壯大之後,攻擊的矛頭將不再是死去的張居正,或是活著的申時行,而是至高無上的皇帝。
對言官和大臣們而言,萬曆確實有被罵的理由。
自從萬曆十五年(1587)起,萬曆就不怎麽上朝了,經常是"偶有微疾",開始還真是34;偶有",後來就變成常有,34;微疾"也逐漸變成"頭暈眼黑,力乏不興",總而言之,大臣們是越來越少見到他了。
必須說明的是,萬曆是不上朝,卻並非不上班,事情還是要辦,就好比說你早上起床,不想去單位,改在家裏辦公,除了不打考勤,少見幾個人外,也沒什麽不同,後世一說到這位仁兄,總是什麽幾十年不幹活之類,這要麽是無意的誤解,要麽是有意的汙蔑。
[1294]在中國當皇帝,收益高,想要啥就有啥,但風險也大,屁股上坐的那個位置,隻要是人就想要,但凡在位者,除了個把弱智外,基本上都是懷疑主義者,見誰懷疑誰,今天這裏搞陰謀,明天那裏鬧叛亂,日子過得那叫一個懸,幾天不看公文,沒準刀就架在脖子上了。
萬曆自然也不例外,事實上,他是一個權力欲望極強,工於心計的政治老手,所有的人都隻看到他不上朝的事實,卻無人察覺背後隱藏的奧秘:在他之前,有許多皇帝每日上朝理政,費盡心力,日子過得極其辛苦,卻依然是腦袋不保,而他幾十年不上朝,誰都不見,卻依然能夠控製群臣,你說這人厲不厲害?但言官大臣是不管這些的,在他們的世界觀裏,皇帝不但要辦事,還要上班,哪怕屁事沒有,你也得坐在那,這才叫皇帝。
萬曆自然不幹,他不幹的表現就是不上朝,言官大臣也不幹,他們不幹的表現就是不斷上奏疏。
此後的幾十年裏,他們一直在幹同樣的事情。
萬曆十四年(158)十月,這場長達三十餘年的戰爭正式拉開序幕。
當時的萬曆,基本上還屬於上朝族,隻是偶爾罷工而已,就這樣,也沒躲過去。
第一個上書的,是禮部祠祭司主事盧洪春,按說第一個不該是他,因為這位仁兄主管的是祭祀,級別又低,平時也不和皇帝見麵。
但這一切並不妨礙他上書提意見,他之所以不滿,不是皇帝不上朝,而是不祭祀。
盧洪春是一個很負責的人,發現皇帝不怎麽來太廟,又聽說近期經常消極怠工,便上書希望皇帝改正。
本來是個挺正常的事,卻被他搞得不正常。
因為這位盧先生除了研究禮儀外,還學過醫,有學問在身上,不顯實在對不起自己,於是發揮專業特長,寫就奇文一篇,送呈禦覽。
第二天,申時行奉命去見萬曆,剛進去,就聽到了這樣的一句話:"盧洪春這廝!肆言惑眾,沽名訕上,好生狂妄!著錦衣衛拿在午門前,著實打六十棍!革了職為民當差,永不敘用!"以上言辭,係萬曆同誌之原話,並無加工。
很久很久以前,這廝兩個字就誕生了,在明代的許多小說話本中,也頻頻出現,其意思依照現場情況,有各種不同的解釋,從這家夥、這小子、到這混蛋,這王八蛋,不一而同。
但可以肯定的是,這兩字不是好話,是市井之徒的常用語,皇帝大人脫口而出,那是真的急了眼了。
[1295]這是可以理解的,因為盧洪春的那篇奏疏,你看你也急。
除了指責皇帝陛下不該缺席祭祀外,盧主事還替皇帝陛下擔憂其危害:"陛下春秋鼎盛,精神強固,頭暈眼黑之疾,皆非今日所宜有。
"年紀輕輕就頭暈眼黑,確實是不對的,確實應該注意,到此打住,也就罷了。
可是擔憂完,盧先生就發揮醫學特長:"醫家曰:氣血虛弱,乃五勞七傷所致,肝虛則頭暈目眩,腎虛則腰痛精泄。
"氣血虛弱,肝虛腎虛,症狀出來了,接著就是分析原因:"以目前衽席之娛,而忘保身之術,其為患也深。
"最經典的就是這一句。
所謂衽席之娛,是指某方麵的娛樂,相信大家都能理解,綜合起來的意思是:皇帝你之所以身體不好,在我看來,是因為過於喜歡某種娛樂,不知收斂保養,如此下去,問題非常嚴重。
說這句話的,不是萬曆他媽,不是他老婆,不是深更半夜交頭接耳,天知知,你知我知,而是一個管禮儀的六品官,在大庭廣眾之下公開上書,且一言一語皆已千古流傳。
再不收拾他,就真算白活了。
命令下達給了申時行,於是申時行為難了。
這位老油條十分清楚,如果按照萬曆的意思嚴懲盧洪春,言官們是不答應的;如果不處理,萬曆又不答應。
琢磨半天,想了個辦法。
他連夜動筆,草擬了兩道文書,第一道是代萬曆下的,嚴厲斥責盧洪春,並將其革職查辦。
第二道是代內閣下的,上奏皇帝,希望能夠寬恕盧洪春,就這麽算了。
按照他的想法,兩邊都不得罪,兩邊都有交代。
事實證明,這是幻想。
首先發作的是萬曆。
這位皇帝又不是傻子,一看就明白申時行耍兩麵派,立即下令,即刻動手打屁股,不得延誤。
此外他還不懷好意暗示,午門很大,多個人不嫌擠。
午門就是執行廷杖的方,眼看自己要去墊背,申時行隨即更改口風,把盧洪春拉出去結結實實打了六十棍。
馬蜂窩就這麽捅破了。
言官們很慚愧。
一個禮部的業餘選手,都敢上書,勇於曝光皇帝的私生活,久經罵陣的專業人才竟然毫無動靜,還有沒有職業道德?於是大家群情激奮,以給事中楊廷相為先鋒,十餘名言官一擁而上,為盧洪春喊冤翻案。
[129]麵對漫天的口水和奏疏,萬曆毫不退讓,事實上,這是一個極端英明的抉擇:一旦讓步,從寬處理了盧洪春,那所謂"喜歡某種娛樂,不注意身體"的黑鍋,就算是背定了。
但駁回去一批,又來一批。
言官們踴躍發言,熱烈討論,反正閑著也是閑著,不說白不說。
萬曆終於惱火了,他決定罰款,帶頭鬧事的主犯罰一年工資,從犯八個月。
對言官而言,這個辦法很有效果。
在明代,對付不同類別的官員,有不同的方法:要折騰方官,一般都是降職。
罰工資沒用,因為這幫人計劃外收入多,工資基本不動,罰光了都沒事。
言官就不同了,他們都是靠死工資的,沒工資日子就沒法過,一家老小隻能去喝西北風,故十分害怕這一招。
於是風波終於平息,大家都消停了。
但這隻是表麵現象,對此,申時行有很深的認識。
作為天字第一號混事的高手,他既不想得罪領導,又不想得罪同事,為實現安定團結,幾十年如一日和稀泥,然而隨著事件的進一步發展,他逐漸意識到,和稀泥的幸福生活長不了。
因為萬曆的生活作風,是一天不如一天了。
事實上,盧洪春的猜測很可能是正確的,二十多歲的萬曆之所以不上朝,應該是沉迷於某種娛樂。
否則實在很難解釋,整天在宮裏呆著,到底有啥樂趣可言。
說起來,當年張居正管他也實在管得太緊。
啥也不讓幹,吃個飯喝點酒都得看著。
就好比高考學生拚死拚活熬了幾年,一朝拿到錄取通知書,革命成功,自然就完全解放了。
萬曆同誌在解放個人的同時,也解放了大家。
火燒眉毛的事情(比如打仗,陰謀叛亂之類),看一看,批一批,其餘的事,能不管就不管,上朝的日子越來越少。
申時行很著急,但這事又不好公開講,於是他靈機一動,連夜寫就了一封奏疏。
在我看來,這封文書的和稀泥技術,已經達到了登峰造極的步。
文章大意是這樣的:皇帝陛下,我聽說您最近身體不好,經常頭暈眼花(時作暈眩),對此我十分擔心。
我知道,您這是勞累所致啊!由於您經常熬夜工作,親曆親為(一語雙關,佩服),才會身體不好。
為了國家,希望您能夠清心寡欲,養氣寧神(原文用詞),好好保重身體。
高山仰止,自慚形穢之感,油然而生。
明朝的那些事兒跳至
所以主戰者未必勇,主和者未必怯。
主和的申時行,就是一個勇敢的人。
事實證明,他的主張十分正確。
因為那位下黑手的扯立克,並不是一般人,他的身份,是韃靼的順義王。
順義王,是當年明朝給俺答的封號,這位扯立克就是俺答的繼任者。
但此人即不順,也不義,好好的互市不幹,整天對外擴張,還打算聯合蒙古、西藏各部落,搞個蒙古帝國出來和明朝對抗。
對這號人,打是應該的。
但普魯士偉大的軍事家克勞塞維茨說過,戰爭是政治的繼續,打仗說穿了,最終的目的就是要對方聽話,如果有別的方法能達到目的,何必要打呢?申時行找到了這個方法。
他敏銳發現,扯立克雖然是順義王,但其屬下卻並非鐵板一塊。
由各個部落組成,各有各的主張,大多數人和明朝生意做得好好的,壓根不想打仗,如果貿然開戰,想打的打了,不想打的也打了,實在是得不償失。
分化瓦解才是上策。
所以申時行反對。
當然,以申時行的水平,公開反對這種事,他是不會幹的。
夜深人靜,獨自起草,秘密上交,事情幹得滴水不漏。
萬曆接到奏疏,認可了申時行的意見,同意暫不動兵,並命令他全權處理此事。
消息傳開,一片嘩然,但皇帝說不打,誰也沒辦法找皇帝算帳。
申時行先生也是一臉無辜:我雖是朝廷首輔,但皇帝不同意,我也沒辦法。
仗是不用打了,但這事還沒完。
申時行隨即下令兵部尚書鄭洛,在邊界集結重兵,也不大舉進攻,每天就在那裏蹲著。
別的部落都不管,專打扯立克,而且還專挑他的運輸車隊下手,搶了就跑。
這種打法毫無成本,且收益率極高,明軍樂此不疲,扯立克卻是叫苦不迭,實在撐不下去了,隻得率部躲得遠遠的,就這樣,不用大動幹戈,不費一兵一卒,申時行輕而易舉解決了這個問題,恢複了邊境的和平。
雖然張居正死後,朝局十分複雜,幫派林立,申時行卻憑借著無人能敵的34;混功",應對自如,遊刃有餘。
更為難能可貴的是,他不但自己能混,還無私幫助不能混的同誌,比如萬曆。
[1293]自從登基以來,萬曆一直在忙兩件事,一是處理政務,二是搞臭張居正,從某種意義上講,這兩件事,其實是一件事。
因為張居正實在太牛了,當了二十六年的官,十年的皇帝(實際如此),名氣比皇帝還大,雖然人死了,茶還燙的冒泡,所以不搞臭張居正,就搞不好政務。
但要幹這件事,自己是無從動手的,必須找打手,萬曆很快發現,最好的打手,就是言官和大臣。
張居正時代,言官大臣都不吃香,被整得奄奄一息,現在萬曆決定,開閘,放狗。
事實上,這幫人的表現確實不錯,如江東之、李植、羊可立等人,雖說下場不怎麽樣,但至少在工作期間,都盡到了狗的本分。
看見張居正被窮追猛打,萬曆很高興,看見申時行被牽連,萬曆也不悲傷,因為在他看來,這不過是輕微的副作用,敲打一下申老師也好,免得他當首輔太久,再犯前任(張居正)的錯誤。
他解放言官大臣,指揮自若,是因為他認定,這些人將永遠聽從他的調遣。
然而他並不知道,自己犯下了一個多麽可怕的錯誤。
因為就罵人的水平而言,言官大臣和街頭罵街大媽,隻有一個區別:大媽是業餘的,言官大臣是職業的。
大媽罵完街後,還得回家洗衣做飯,言官大臣罵完這個,就會罵下一個。
所以,當他們足夠壯大之後,攻擊的矛頭將不再是死去的張居正,或是活著的申時行,而是至高無上的皇帝。
對言官和大臣們而言,萬曆確實有被罵的理由。
自從萬曆十五年(1587)起,萬曆就不怎麽上朝了,經常是"偶有微疾",開始還真是34;偶有",後來就變成常有,34;微疾"也逐漸變成"頭暈眼黑,力乏不興",總而言之,大臣們是越來越少見到他了。
必須說明的是,萬曆是不上朝,卻並非不上班,事情還是要辦,就好比說你早上起床,不想去單位,改在家裏辦公,除了不打考勤,少見幾個人外,也沒什麽不同,後世一說到這位仁兄,總是什麽幾十年不幹活之類,這要麽是無意的誤解,要麽是有意的汙蔑。
[1294]在中國當皇帝,收益高,想要啥就有啥,但風險也大,屁股上坐的那個位置,隻要是人就想要,但凡在位者,除了個把弱智外,基本上都是懷疑主義者,見誰懷疑誰,今天這裏搞陰謀,明天那裏鬧叛亂,日子過得那叫一個懸,幾天不看公文,沒準刀就架在脖子上了。
萬曆自然也不例外,事實上,他是一個權力欲望極強,工於心計的政治老手,所有的人都隻看到他不上朝的事實,卻無人察覺背後隱藏的奧秘:在他之前,有許多皇帝每日上朝理政,費盡心力,日子過得極其辛苦,卻依然是腦袋不保,而他幾十年不上朝,誰都不見,卻依然能夠控製群臣,你說這人厲不厲害?但言官大臣是不管這些的,在他們的世界觀裏,皇帝不但要辦事,還要上班,哪怕屁事沒有,你也得坐在那,這才叫皇帝。
萬曆自然不幹,他不幹的表現就是不上朝,言官大臣也不幹,他們不幹的表現就是不斷上奏疏。
此後的幾十年裏,他們一直在幹同樣的事情。
萬曆十四年(158)十月,這場長達三十餘年的戰爭正式拉開序幕。
當時的萬曆,基本上還屬於上朝族,隻是偶爾罷工而已,就這樣,也沒躲過去。
第一個上書的,是禮部祠祭司主事盧洪春,按說第一個不該是他,因為這位仁兄主管的是祭祀,級別又低,平時也不和皇帝見麵。
但這一切並不妨礙他上書提意見,他之所以不滿,不是皇帝不上朝,而是不祭祀。
盧洪春是一個很負責的人,發現皇帝不怎麽來太廟,又聽說近期經常消極怠工,便上書希望皇帝改正。
本來是個挺正常的事,卻被他搞得不正常。
因為這位盧先生除了研究禮儀外,還學過醫,有學問在身上,不顯實在對不起自己,於是發揮專業特長,寫就奇文一篇,送呈禦覽。
第二天,申時行奉命去見萬曆,剛進去,就聽到了這樣的一句話:"盧洪春這廝!肆言惑眾,沽名訕上,好生狂妄!著錦衣衛拿在午門前,著實打六十棍!革了職為民當差,永不敘用!"以上言辭,係萬曆同誌之原話,並無加工。
很久很久以前,這廝兩個字就誕生了,在明代的許多小說話本中,也頻頻出現,其意思依照現場情況,有各種不同的解釋,從這家夥、這小子、到這混蛋,這王八蛋,不一而同。
但可以肯定的是,這兩字不是好話,是市井之徒的常用語,皇帝大人脫口而出,那是真的急了眼了。
[1295]這是可以理解的,因為盧洪春的那篇奏疏,你看你也急。
除了指責皇帝陛下不該缺席祭祀外,盧主事還替皇帝陛下擔憂其危害:"陛下春秋鼎盛,精神強固,頭暈眼黑之疾,皆非今日所宜有。
"年紀輕輕就頭暈眼黑,確實是不對的,確實應該注意,到此打住,也就罷了。
可是擔憂完,盧先生就發揮醫學特長:"醫家曰:氣血虛弱,乃五勞七傷所致,肝虛則頭暈目眩,腎虛則腰痛精泄。
"氣血虛弱,肝虛腎虛,症狀出來了,接著就是分析原因:"以目前衽席之娛,而忘保身之術,其為患也深。
"最經典的就是這一句。
所謂衽席之娛,是指某方麵的娛樂,相信大家都能理解,綜合起來的意思是:皇帝你之所以身體不好,在我看來,是因為過於喜歡某種娛樂,不知收斂保養,如此下去,問題非常嚴重。
說這句話的,不是萬曆他媽,不是他老婆,不是深更半夜交頭接耳,天知知,你知我知,而是一個管禮儀的六品官,在大庭廣眾之下公開上書,且一言一語皆已千古流傳。
再不收拾他,就真算白活了。
命令下達給了申時行,於是申時行為難了。
這位老油條十分清楚,如果按照萬曆的意思嚴懲盧洪春,言官們是不答應的;如果不處理,萬曆又不答應。
琢磨半天,想了個辦法。
他連夜動筆,草擬了兩道文書,第一道是代萬曆下的,嚴厲斥責盧洪春,並將其革職查辦。
第二道是代內閣下的,上奏皇帝,希望能夠寬恕盧洪春,就這麽算了。
按照他的想法,兩邊都不得罪,兩邊都有交代。
事實證明,這是幻想。
首先發作的是萬曆。
這位皇帝又不是傻子,一看就明白申時行耍兩麵派,立即下令,即刻動手打屁股,不得延誤。
此外他還不懷好意暗示,午門很大,多個人不嫌擠。
午門就是執行廷杖的方,眼看自己要去墊背,申時行隨即更改口風,把盧洪春拉出去結結實實打了六十棍。
馬蜂窩就這麽捅破了。
言官們很慚愧。
一個禮部的業餘選手,都敢上書,勇於曝光皇帝的私生活,久經罵陣的專業人才竟然毫無動靜,還有沒有職業道德?於是大家群情激奮,以給事中楊廷相為先鋒,十餘名言官一擁而上,為盧洪春喊冤翻案。
[129]麵對漫天的口水和奏疏,萬曆毫不退讓,事實上,這是一個極端英明的抉擇:一旦讓步,從寬處理了盧洪春,那所謂"喜歡某種娛樂,不注意身體"的黑鍋,就算是背定了。
但駁回去一批,又來一批。
言官們踴躍發言,熱烈討論,反正閑著也是閑著,不說白不說。
萬曆終於惱火了,他決定罰款,帶頭鬧事的主犯罰一年工資,從犯八個月。
對言官而言,這個辦法很有效果。
在明代,對付不同類別的官員,有不同的方法:要折騰方官,一般都是降職。
罰工資沒用,因為這幫人計劃外收入多,工資基本不動,罰光了都沒事。
言官就不同了,他們都是靠死工資的,沒工資日子就沒法過,一家老小隻能去喝西北風,故十分害怕這一招。
於是風波終於平息,大家都消停了。
但這隻是表麵現象,對此,申時行有很深的認識。
作為天字第一號混事的高手,他既不想得罪領導,又不想得罪同事,為實現安定團結,幾十年如一日和稀泥,然而隨著事件的進一步發展,他逐漸意識到,和稀泥的幸福生活長不了。
因為萬曆的生活作風,是一天不如一天了。
事實上,盧洪春的猜測很可能是正確的,二十多歲的萬曆之所以不上朝,應該是沉迷於某種娛樂。
否則實在很難解釋,整天在宮裏呆著,到底有啥樂趣可言。
說起來,當年張居正管他也實在管得太緊。
啥也不讓幹,吃個飯喝點酒都得看著。
就好比高考學生拚死拚活熬了幾年,一朝拿到錄取通知書,革命成功,自然就完全解放了。
萬曆同誌在解放個人的同時,也解放了大家。
火燒眉毛的事情(比如打仗,陰謀叛亂之類),看一看,批一批,其餘的事,能不管就不管,上朝的日子越來越少。
申時行很著急,但這事又不好公開講,於是他靈機一動,連夜寫就了一封奏疏。
在我看來,這封文書的和稀泥技術,已經達到了登峰造極的步。
文章大意是這樣的:皇帝陛下,我聽說您最近身體不好,經常頭暈眼花(時作暈眩),對此我十分擔心。
我知道,您這是勞累所致啊!由於您經常熬夜工作,親曆親為(一語雙關,佩服),才會身體不好。
為了國家,希望您能夠清心寡欲,養氣寧神(原文用詞),好好保重身體。
高山仰止,自慚形穢之感,油然而生。
明朝的那些事兒跳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