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13811386[1381]據某些筆記的記載,努爾哈赤和李成梁之前很早就認識了,不但認識,努爾哈赤還給李成梁打過下手,他們之間,還有一段極為神秘的糾葛。
據說努爾哈赤少年時,曾經因為鬧事,被李成梁抓回來管教,不久之後,努爾哈赤被釋放了,不是李成梁放的。
放走努爾哈赤的,是李成梁的老婆(小妾),而她放走努爾哈赤的理由也很簡單——這人長得好(奇其貌,陰縱之出)。
至於他倆有無其他糾葛,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
相關的說法還有很多,什麽努爾哈赤跟李成梁打過仗,一同到過京城,凡此種種,更不可思議的是,據說努爾哈赤和李成梁還是親家:努爾哈赤的弟弟,叫做舒爾哈齊,這位舒爾哈齊有個女兒,嫁給了李成梁的兒子李如柏,做妾。
而種種跡象表明,勇敢而悲痛的努爾哈赤,除了會打仗、身體好外,似乎還很會來事兒。
他經常給李成梁送禮,東西是一車車拉,拍起馬屁來,可謂"無所不用其極"(明史學者孟森語)。
所以,我們有理由認為,努爾哈赤和李成梁家族,有著某種不可告人的聯係。
當你知道了這一點,再回頭審視此前的幾條記錄,你就會發現,這個流傳久遠的故事的第二版本,以及隱藏其後的真正秘密。
萬曆十一年(1583)二月,努爾哈赤祖父、父親被誤殺,努爾哈赤接受委任,管理部落。
萬曆十一年(1583)十二月,努爾哈赤部的死敵,海西女真中最強大的葉赫部貝勒清佳努被討伐,所部兩千餘人全部被殺,勢力大減。
此後不久,努爾哈赤率兵攻打尼堪外蘭,尼堪外蘭自認有功,投奔李成梁,李成梁把他交給了努爾哈赤。
萬曆十五年(1587),海西女真哈達部孟格部祿聯合葉赫,被李成梁發現,隨即攻打,斬殺五百餘人。
萬曆十六年(1588),葉赫部再度強大,李成梁再次出擊,殺死清佳努的兒子那林脖羅,斬殺六百餘人,葉赫部實力大損,隻得休養生息。
萬曆二十一年(1593),努爾哈赤終於統一建州女真,成為了女真最強大的部落。
萬曆二十一年(1593)九月,麵對越來越強大的努爾哈赤,海西女真葉赫部聯合哈達部、蒙古科爾沁部等九大部落,組成聯軍,攻擊努爾哈赤,失敗,被殺四千餘人,史稱"古勒山之戰"。
戰後,努爾哈赤將葉赫部首領分屍,一半留存,一半交葉赫部。
自此,葉赫部與愛新覺羅部不共戴天。
據說其部落首領於戰敗之時,曾放言如下:"我葉赫部若隻剩一女子,亦將傾覆之!"葉赫部居住於那拉河畔,故又稱葉赫那拉。
[1382]這是幾條似乎毫無關聯的曆史記載,其中某些之前還曾提過,但請你聯係上下文再看一遍,因為秘密就隱藏其中。
如果你依然不得要領,那麽我會給你一個提示——李成梁的習慣。
所謂習慣,是指一個人多年來不會輕易改變的行為方式,比如李成梁,他的習慣,是誰露頭就打誰,誰強大就滅誰,蒙古如此,葉赫部如此,哈達部也如此。
然而這個習慣,在努爾哈赤的身上,失效了。
整整十年,努爾哈赤從一個弱小部落逐漸強大,統一了建州女真,對如此龐然大物,李成梁卻視而不見,海西女真四分五裂,葉赫哈達部隻是剛剛冒泡,就被他一頓猛打,壓製下去。
這種舉動,我認為可以用一個術語來形容——選擇性失明。
更有意思的是,偶然之間,我還發現了一條這樣的史料:萬曆二十年(1592)朝鮮戰爭爆發,李如鬆奉命出征,此時,一個人自動請纓,要求入朝作戰,保家衛國,支援李如鬆,當然了,這位仁兄我不說你也能猜到——努爾哈赤。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到這樣一個結論:他們,是一夥的。
一切都從萬曆十一年的那場誤會開始,勸降、誤解、誤殺,但接下來,真相被掩蓋了。
等待著努爾哈赤的,並不是陌生、冷漠、孤獨,而是交情、歉疚、庇護以及無私的幫助。
打擊潛在的對手,給予發展的空間,得到的回應是,服從。
李成梁庇護努爾哈赤,和局勢無關,隻因為他認定,這是一個聽話的親信。
努爾哈赤主動請戰,和明朝無關,隻因為他認定,李氏家族是他的盟友。
而當若幹年後塵埃落定,重整史料時,他們就會發現,一個得到敵人扶持、幫助的首領,是不太體麵的。
所以掩蓋和創造就開始了,所以幾百年後,曆史變成了現在的模樣。
[1383]李成梁做了件不公道的事情,他扶植了努爾哈赤,培養了明朝的敵人。
但公道講,他並不是故意的,更不是所謂的漢奸。
因為在他看來,所謂努爾哈赤,不過是一隻柔弱的貓,給他吃穿,讓他成長,最後成為一隻溫順、聽話的貓。
這隻貓逐漸長大了,它的身軀變得強壯,叫聲變得淒厲,腳掌長出了利爪,最後它亮出了獠牙。
至此,我們終於知道,它不是貓,而是老虎,它不是寵物,而是野獸。
但李成梁的觀察能力,那真不是普通的差。
萬曆十九年(1591)李成梁退休,在此之前,他已打垮了蒙古、葉赫、哈達以及所有強大的部落,除了努爾哈赤。
非但不打,還除掉了他的對手,李成梁實在是個很夠意思的人。
十年後,李成梁再次上任,此時的努爾哈赤已經統一了建州女真,極其壯大,但在李成梁看來,他似乎還是那隻溫順的貓,於是,他做出了一個錯誤的抉擇——放棄六堡。
六堡,是明代在遼東一帶的軍事基,是遏製女真的重要堡壘,也是遼東重鎮撫順、清河的唯一屏障,若丟失此處,女真軍隊將縱橫遼東、不可阻擋。
而此時的六堡,沒有大兵壓境,沒有糧食饑荒,無論如何,都不應該、不需要、不能放棄。
然而李成梁放棄了。
萬曆三十四年(10),李成梁正式放棄六堡,並遷走了這裏的十餘萬居民,將此拱手讓給了努爾哈赤。
這是一個錯誤的抉擇,也是一個無恥的抉擇,李成梁將軍不但丟失了戰略重,毀滅了十餘萬人的家園,還以此向朝廷報功,所謂"招撫邊民十餘萬",實在不知世上有羞恥二字。
努爾哈赤毫無代價占領六堡,明朝的繁榮、富饒,以及虛弱全部暴露在他的麵前,那一刻,他終於看到了欲望,和欲望實現的可能。
萬曆四十三年(115),李成梁去世,年九十,不世之功臣,千秋之罪首。
建功一世,禍患千秋,萬死不足恕其罪![1384]幾個月後,萬曆四十四年(11),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建立政權,年號天命,史稱後金,努爾哈赤稱天命汗。
這說明他還是很給李成梁麵子的,至少給了幾個月的麵子。
海西女真、葉赫部、哈達部,這些名詞已不複存在,現在的女真,是唯一的女真,是努爾哈赤的女真,是擁有自己文字(努爾哈赤找人造出來的)的女真,是擁有八旗製度,和精銳騎兵部隊的女真。
遼東已經容不下努爾哈赤了,他從來不是一個老實本分的老百姓,也不是遵紀守法的好公民,當現有的財富和土無法滿足他的欲望時,眼前這個富饒的大明帝國,將是他的唯一選擇。
好了,麵具不需要了,偽裝也不需要了,唯一要做的,是抽出屠刀,肆無忌憚砍殺他們的士兵,擄掠他們的百姓,搶走他們的所有財富。
殺死士兵,可以得到裝備馬匹,擄掠百姓,可以獲得奴隸,搶奪財富,可以強大金國。
當然了,這些話是不能明說的,因為一個強盜,殺人放火是不需要借口的,但對一群強盜而言,理由,是很有必要的萬曆四十六年(118)正月,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發出了戰爭的宣告:"今歲(年),必征大明國!"光叫口號是不夠的,無論如何,還得找幾個開戰的理由。
四月,努爾哈赤找到了理由,七個。
此即所謂七大恨,在文中,努爾哈赤先生列舉了七個明朝對不住他的方,全文就不列了,但值得表揚的是,在挑事方麵,這篇文章,還真是下了點功夫。
祖父、父親被殺,自然是要講下的,李成梁的庇護,自然是不會提的,某些重大事件,也不能放過。
比如邊界問題:擅自進入我方邊界。
經濟問題:割了我們這邊的糧食。
外交問題:十名女真人在邊界被害(這個理由好像很眼熟)。
其中,最有意思的理由是:明朝偏袒葉赫、哈達部,對自己不公。
對於這句話,明朝有什麽看法不好說,但被李成梁同誌打殘無數次的葉赫和哈達部,應該是有話要講的。
這個七大恨,後來被包括袁崇煥在內的許多人駁斥過,湊熱鬧的事我就不幹了。
我隻是認為,努爾哈赤先生有點多餘,想搶,搶就是了,想殺,殺就是了,何苦費那麽大勁呢?殺死一切敢於抵抗的人,搶走一切能夠搶走的東西,占領一切能夠占領的土,目的十分明確。
搶掠,其實無須借口。
萬曆四十六年(118)四月,努爾哈赤將他的馬刀指向了第一個目標——撫順。
[1385]有一位古羅馬的將領,在與日耳曼軍隊征戰多年後,發出了這樣的感歎:他們不懂軍事,卻很彪悍,不懂權謀,卻很狡猾。
這句簡單的話,蘊藏著深厚的哲理。
很多人說過,最好的老師,不是特級教師,不是名牌學校,而是興趣。
但我要告訴你,這個答案是錯誤的。
在這個世界上,最優秀的老師,是生存。
為了一塊土,為了一座房子,為了一塊肉,為了在這個世界上多活一天,熟悉殺戮的技巧、掌握搶劫的訣竅,無須催促、無須勸說,在每一天生與死的較量中,懂得生存,懂得如何去生存。
生存很困難,所以為了生存,必須更加狡詐、必須更加殘暴。
所以在撫順戰役中,我們看到的,並不是縱橫馳騁的遊牧騎兵,光明正大的英勇衝鋒,而是更為陰險狡詐的權謀詭計。
萬曆四十六年(118)四月十五日,努爾哈赤抵達撫順近郊。
但他並沒有發動進攻,卻派人向城裏散布了一個消息。
這個消息的內容是,明天,女真部落三千人,將攜帶大量財物來撫順交易。
撫順守將欣然應允,承諾打開城門,迎接商隊的到來。
第二天(十五日)早晨,商隊來了,撫順打開了城門,百姓商販走出城外,準備交易。
然後,滿臉笑容的女真商隊拿出了他們攜帶的唯一交易品——屠刀。
貿易隨即變成了搶掠,商隊變成了軍隊,很明顯,女真人做無本生意的積極性要高得多。
努爾哈赤的軍隊再無須隱藏,精銳的八旗騎兵,在34;商隊"的幫助下,向撫順城發動了進攻。
守城明軍反應很快,開始組織抵抗,然而沒過多久,抵抗就停止了,城內一片平靜。
對於這個不同尋常的變化,努爾哈赤並不驚訝,因為這一切,都在他的計劃之中。
很快,他就見到了計劃中的那個關鍵棋子——李永芳。
李永芳,是撫順城的守將之一,簡單介紹下——是個叛徒。
他出賣撫順城,所換來的,是副將的職稱,和努爾哈赤的一個孫女。
撫順失陷了,努爾哈赤搶到了所有能夠搶到的財物、人口,明朝遭受了重大損失。
明軍自然不肯幹休,總兵張承胤率軍追擊努爾哈赤,卻遭遇皇太極的伏兵,陣亡,全軍覆沒。
[138]撫順戰役,努爾哈赤掠奪了三十多萬人口、牛馬,獲得了前所未有的財富,但這一切,隻是個開始。
對努爾哈赤而言,繼續搶下去,有很多的理由。
女真部落缺少日常用品,拿東西去換太麻煩,發展手工業不靠譜,搶來得最快。
而更重要的是,當時的女真正在鬧災荒,草荒蕪,野獸數量大量減少,這幫大爺又不耕,糧食不夠,搞得部落裏怨聲載道,矛盾激化。
所以繼續搶,那是一舉多得,既能夠填補產業空白,又能解決吃飯問題,而且還能轉嫁矛盾。
於是,萬曆四十六年(118)七月,他再次出擊,這次,他的目標是清河。
清河,就是今天的遼寧本溪,此是通往遼陽、沈陽的必經之,戰略位置十分重要。
而清河的失陷過程也再次證明,努爾哈赤,實在是個狡猾狡猾的家夥。
七月初,他率軍出征,卻不打清河,反而跑到相反方向去鬧騰,對外宣稱是去打葉赫部,然後調轉方向,攻擊清河。
到了清河,也不開打,又是老把戲,先派奸細,打扮成商販進了城,然後發動進攻,裏應外合,清河人少勢孤,守軍一萬餘人全軍覆沒。
之後的事情比較雷同,城內的十幾萬人口被努爾哈赤全數打包帶走,有錢、有奴隸、有糧食,空白填補了,糧食保證了,矛盾緩和了。
但他留下的,是一片徹底的白,是無數被搶走口糧而餓死的平民,是無數家破人亡的慘劇,痛苦、無助。
無論什麽角度、什麽立場、什麽觀點、什麽利益、什麽目的、什麽動機、什麽想法、什麽情感、什麽理念、都應該承認一點,至少一點:這是搶掠,是自私、無情、帶給無數人痛苦的搶掠。
征服的榮光背後,是無數的悲泣與哀嚎——本人語會戰努爾哈赤是一位偉大的軍事家,至少我是這樣認為。
作為一名沒有進過私塾,沒有上過軍校,沒有受過係統軍事訓練的遊牧民族首領,努爾哈赤懂得什麽是戰爭,也懂得如何贏得戰爭。
他的戰役指揮水平,已經達到了爐火純青的步。
在撫順、清河以及之後一係列戰役中,他表現出了驚人的軍事天賦,無論是判斷對方動向,選擇戰機、還是玩陰耍詐,都可謂是無懈可擊。
毫無疑問,他是這個時代最傑出的軍事將領——在那兩個人尚未出現之前。
明朝的那些事兒跳至
據說努爾哈赤少年時,曾經因為鬧事,被李成梁抓回來管教,不久之後,努爾哈赤被釋放了,不是李成梁放的。
放走努爾哈赤的,是李成梁的老婆(小妾),而她放走努爾哈赤的理由也很簡單——這人長得好(奇其貌,陰縱之出)。
至於他倆有無其他糾葛,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
相關的說法還有很多,什麽努爾哈赤跟李成梁打過仗,一同到過京城,凡此種種,更不可思議的是,據說努爾哈赤和李成梁還是親家:努爾哈赤的弟弟,叫做舒爾哈齊,這位舒爾哈齊有個女兒,嫁給了李成梁的兒子李如柏,做妾。
而種種跡象表明,勇敢而悲痛的努爾哈赤,除了會打仗、身體好外,似乎還很會來事兒。
他經常給李成梁送禮,東西是一車車拉,拍起馬屁來,可謂"無所不用其極"(明史學者孟森語)。
所以,我們有理由認為,努爾哈赤和李成梁家族,有著某種不可告人的聯係。
當你知道了這一點,再回頭審視此前的幾條記錄,你就會發現,這個流傳久遠的故事的第二版本,以及隱藏其後的真正秘密。
萬曆十一年(1583)二月,努爾哈赤祖父、父親被誤殺,努爾哈赤接受委任,管理部落。
萬曆十一年(1583)十二月,努爾哈赤部的死敵,海西女真中最強大的葉赫部貝勒清佳努被討伐,所部兩千餘人全部被殺,勢力大減。
此後不久,努爾哈赤率兵攻打尼堪外蘭,尼堪外蘭自認有功,投奔李成梁,李成梁把他交給了努爾哈赤。
萬曆十五年(1587),海西女真哈達部孟格部祿聯合葉赫,被李成梁發現,隨即攻打,斬殺五百餘人。
萬曆十六年(1588),葉赫部再度強大,李成梁再次出擊,殺死清佳努的兒子那林脖羅,斬殺六百餘人,葉赫部實力大損,隻得休養生息。
萬曆二十一年(1593),努爾哈赤終於統一建州女真,成為了女真最強大的部落。
萬曆二十一年(1593)九月,麵對越來越強大的努爾哈赤,海西女真葉赫部聯合哈達部、蒙古科爾沁部等九大部落,組成聯軍,攻擊努爾哈赤,失敗,被殺四千餘人,史稱"古勒山之戰"。
戰後,努爾哈赤將葉赫部首領分屍,一半留存,一半交葉赫部。
自此,葉赫部與愛新覺羅部不共戴天。
據說其部落首領於戰敗之時,曾放言如下:"我葉赫部若隻剩一女子,亦將傾覆之!"葉赫部居住於那拉河畔,故又稱葉赫那拉。
[1382]這是幾條似乎毫無關聯的曆史記載,其中某些之前還曾提過,但請你聯係上下文再看一遍,因為秘密就隱藏其中。
如果你依然不得要領,那麽我會給你一個提示——李成梁的習慣。
所謂習慣,是指一個人多年來不會輕易改變的行為方式,比如李成梁,他的習慣,是誰露頭就打誰,誰強大就滅誰,蒙古如此,葉赫部如此,哈達部也如此。
然而這個習慣,在努爾哈赤的身上,失效了。
整整十年,努爾哈赤從一個弱小部落逐漸強大,統一了建州女真,對如此龐然大物,李成梁卻視而不見,海西女真四分五裂,葉赫哈達部隻是剛剛冒泡,就被他一頓猛打,壓製下去。
這種舉動,我認為可以用一個術語來形容——選擇性失明。
更有意思的是,偶然之間,我還發現了一條這樣的史料:萬曆二十年(1592)朝鮮戰爭爆發,李如鬆奉命出征,此時,一個人自動請纓,要求入朝作戰,保家衛國,支援李如鬆,當然了,這位仁兄我不說你也能猜到——努爾哈赤。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到這樣一個結論:他們,是一夥的。
一切都從萬曆十一年的那場誤會開始,勸降、誤解、誤殺,但接下來,真相被掩蓋了。
等待著努爾哈赤的,並不是陌生、冷漠、孤獨,而是交情、歉疚、庇護以及無私的幫助。
打擊潛在的對手,給予發展的空間,得到的回應是,服從。
李成梁庇護努爾哈赤,和局勢無關,隻因為他認定,這是一個聽話的親信。
努爾哈赤主動請戰,和明朝無關,隻因為他認定,李氏家族是他的盟友。
而當若幹年後塵埃落定,重整史料時,他們就會發現,一個得到敵人扶持、幫助的首領,是不太體麵的。
所以掩蓋和創造就開始了,所以幾百年後,曆史變成了現在的模樣。
[1383]李成梁做了件不公道的事情,他扶植了努爾哈赤,培養了明朝的敵人。
但公道講,他並不是故意的,更不是所謂的漢奸。
因為在他看來,所謂努爾哈赤,不過是一隻柔弱的貓,給他吃穿,讓他成長,最後成為一隻溫順、聽話的貓。
這隻貓逐漸長大了,它的身軀變得強壯,叫聲變得淒厲,腳掌長出了利爪,最後它亮出了獠牙。
至此,我們終於知道,它不是貓,而是老虎,它不是寵物,而是野獸。
但李成梁的觀察能力,那真不是普通的差。
萬曆十九年(1591)李成梁退休,在此之前,他已打垮了蒙古、葉赫、哈達以及所有強大的部落,除了努爾哈赤。
非但不打,還除掉了他的對手,李成梁實在是個很夠意思的人。
十年後,李成梁再次上任,此時的努爾哈赤已經統一了建州女真,極其壯大,但在李成梁看來,他似乎還是那隻溫順的貓,於是,他做出了一個錯誤的抉擇——放棄六堡。
六堡,是明代在遼東一帶的軍事基,是遏製女真的重要堡壘,也是遼東重鎮撫順、清河的唯一屏障,若丟失此處,女真軍隊將縱橫遼東、不可阻擋。
而此時的六堡,沒有大兵壓境,沒有糧食饑荒,無論如何,都不應該、不需要、不能放棄。
然而李成梁放棄了。
萬曆三十四年(10),李成梁正式放棄六堡,並遷走了這裏的十餘萬居民,將此拱手讓給了努爾哈赤。
這是一個錯誤的抉擇,也是一個無恥的抉擇,李成梁將軍不但丟失了戰略重,毀滅了十餘萬人的家園,還以此向朝廷報功,所謂"招撫邊民十餘萬",實在不知世上有羞恥二字。
努爾哈赤毫無代價占領六堡,明朝的繁榮、富饒,以及虛弱全部暴露在他的麵前,那一刻,他終於看到了欲望,和欲望實現的可能。
萬曆四十三年(115),李成梁去世,年九十,不世之功臣,千秋之罪首。
建功一世,禍患千秋,萬死不足恕其罪![1384]幾個月後,萬曆四十四年(11),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建立政權,年號天命,史稱後金,努爾哈赤稱天命汗。
這說明他還是很給李成梁麵子的,至少給了幾個月的麵子。
海西女真、葉赫部、哈達部,這些名詞已不複存在,現在的女真,是唯一的女真,是努爾哈赤的女真,是擁有自己文字(努爾哈赤找人造出來的)的女真,是擁有八旗製度,和精銳騎兵部隊的女真。
遼東已經容不下努爾哈赤了,他從來不是一個老實本分的老百姓,也不是遵紀守法的好公民,當現有的財富和土無法滿足他的欲望時,眼前這個富饒的大明帝國,將是他的唯一選擇。
好了,麵具不需要了,偽裝也不需要了,唯一要做的,是抽出屠刀,肆無忌憚砍殺他們的士兵,擄掠他們的百姓,搶走他們的所有財富。
殺死士兵,可以得到裝備馬匹,擄掠百姓,可以獲得奴隸,搶奪財富,可以強大金國。
當然了,這些話是不能明說的,因為一個強盜,殺人放火是不需要借口的,但對一群強盜而言,理由,是很有必要的萬曆四十六年(118)正月,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發出了戰爭的宣告:"今歲(年),必征大明國!"光叫口號是不夠的,無論如何,還得找幾個開戰的理由。
四月,努爾哈赤找到了理由,七個。
此即所謂七大恨,在文中,努爾哈赤先生列舉了七個明朝對不住他的方,全文就不列了,但值得表揚的是,在挑事方麵,這篇文章,還真是下了點功夫。
祖父、父親被殺,自然是要講下的,李成梁的庇護,自然是不會提的,某些重大事件,也不能放過。
比如邊界問題:擅自進入我方邊界。
經濟問題:割了我們這邊的糧食。
外交問題:十名女真人在邊界被害(這個理由好像很眼熟)。
其中,最有意思的理由是:明朝偏袒葉赫、哈達部,對自己不公。
對於這句話,明朝有什麽看法不好說,但被李成梁同誌打殘無數次的葉赫和哈達部,應該是有話要講的。
這個七大恨,後來被包括袁崇煥在內的許多人駁斥過,湊熱鬧的事我就不幹了。
我隻是認為,努爾哈赤先生有點多餘,想搶,搶就是了,想殺,殺就是了,何苦費那麽大勁呢?殺死一切敢於抵抗的人,搶走一切能夠搶走的東西,占領一切能夠占領的土,目的十分明確。
搶掠,其實無須借口。
萬曆四十六年(118)四月,努爾哈赤將他的馬刀指向了第一個目標——撫順。
[1385]有一位古羅馬的將領,在與日耳曼軍隊征戰多年後,發出了這樣的感歎:他們不懂軍事,卻很彪悍,不懂權謀,卻很狡猾。
這句簡單的話,蘊藏著深厚的哲理。
很多人說過,最好的老師,不是特級教師,不是名牌學校,而是興趣。
但我要告訴你,這個答案是錯誤的。
在這個世界上,最優秀的老師,是生存。
為了一塊土,為了一座房子,為了一塊肉,為了在這個世界上多活一天,熟悉殺戮的技巧、掌握搶劫的訣竅,無須催促、無須勸說,在每一天生與死的較量中,懂得生存,懂得如何去生存。
生存很困難,所以為了生存,必須更加狡詐、必須更加殘暴。
所以在撫順戰役中,我們看到的,並不是縱橫馳騁的遊牧騎兵,光明正大的英勇衝鋒,而是更為陰險狡詐的權謀詭計。
萬曆四十六年(118)四月十五日,努爾哈赤抵達撫順近郊。
但他並沒有發動進攻,卻派人向城裏散布了一個消息。
這個消息的內容是,明天,女真部落三千人,將攜帶大量財物來撫順交易。
撫順守將欣然應允,承諾打開城門,迎接商隊的到來。
第二天(十五日)早晨,商隊來了,撫順打開了城門,百姓商販走出城外,準備交易。
然後,滿臉笑容的女真商隊拿出了他們攜帶的唯一交易品——屠刀。
貿易隨即變成了搶掠,商隊變成了軍隊,很明顯,女真人做無本生意的積極性要高得多。
努爾哈赤的軍隊再無須隱藏,精銳的八旗騎兵,在34;商隊"的幫助下,向撫順城發動了進攻。
守城明軍反應很快,開始組織抵抗,然而沒過多久,抵抗就停止了,城內一片平靜。
對於這個不同尋常的變化,努爾哈赤並不驚訝,因為這一切,都在他的計劃之中。
很快,他就見到了計劃中的那個關鍵棋子——李永芳。
李永芳,是撫順城的守將之一,簡單介紹下——是個叛徒。
他出賣撫順城,所換來的,是副將的職稱,和努爾哈赤的一個孫女。
撫順失陷了,努爾哈赤搶到了所有能夠搶到的財物、人口,明朝遭受了重大損失。
明軍自然不肯幹休,總兵張承胤率軍追擊努爾哈赤,卻遭遇皇太極的伏兵,陣亡,全軍覆沒。
[138]撫順戰役,努爾哈赤掠奪了三十多萬人口、牛馬,獲得了前所未有的財富,但這一切,隻是個開始。
對努爾哈赤而言,繼續搶下去,有很多的理由。
女真部落缺少日常用品,拿東西去換太麻煩,發展手工業不靠譜,搶來得最快。
而更重要的是,當時的女真正在鬧災荒,草荒蕪,野獸數量大量減少,這幫大爺又不耕,糧食不夠,搞得部落裏怨聲載道,矛盾激化。
所以繼續搶,那是一舉多得,既能夠填補產業空白,又能解決吃飯問題,而且還能轉嫁矛盾。
於是,萬曆四十六年(118)七月,他再次出擊,這次,他的目標是清河。
清河,就是今天的遼寧本溪,此是通往遼陽、沈陽的必經之,戰略位置十分重要。
而清河的失陷過程也再次證明,努爾哈赤,實在是個狡猾狡猾的家夥。
七月初,他率軍出征,卻不打清河,反而跑到相反方向去鬧騰,對外宣稱是去打葉赫部,然後調轉方向,攻擊清河。
到了清河,也不開打,又是老把戲,先派奸細,打扮成商販進了城,然後發動進攻,裏應外合,清河人少勢孤,守軍一萬餘人全軍覆沒。
之後的事情比較雷同,城內的十幾萬人口被努爾哈赤全數打包帶走,有錢、有奴隸、有糧食,空白填補了,糧食保證了,矛盾緩和了。
但他留下的,是一片徹底的白,是無數被搶走口糧而餓死的平民,是無數家破人亡的慘劇,痛苦、無助。
無論什麽角度、什麽立場、什麽觀點、什麽利益、什麽目的、什麽動機、什麽想法、什麽情感、什麽理念、都應該承認一點,至少一點:這是搶掠,是自私、無情、帶給無數人痛苦的搶掠。
征服的榮光背後,是無數的悲泣與哀嚎——本人語會戰努爾哈赤是一位偉大的軍事家,至少我是這樣認為。
作為一名沒有進過私塾,沒有上過軍校,沒有受過係統軍事訓練的遊牧民族首領,努爾哈赤懂得什麽是戰爭,也懂得如何贏得戰爭。
他的戰役指揮水平,已經達到了爐火純青的步。
在撫順、清河以及之後一係列戰役中,他表現出了驚人的軍事天賦,無論是判斷對方動向,選擇戰機、還是玩陰耍詐,都可謂是無懈可擊。
毫無疑問,他是這個時代最傑出的軍事將領——在那兩個人尚未出現之前。
明朝的那些事兒跳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