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14651470趙大人在把他們掃地出門的同時,也不忘給這四位下崗人員一個響亮的稱號——四凶。


    為此,他還寫了一篇評論文章《四凶論》,以示紀念。


    跟著這四位一起走人的,還有若幹人,他們都有著共同的身份:三黨成員、落水狗。


    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既然趙大人不給飯吃,就隻好另找飯館開飯了。


    就在此時,一個人站在他們麵前,體貼地對他們說,在這世界上,趙南星並不是唯一的飯館老板。


    據史料記載,這個人言語溫和,麵目慈祥,是個親切的胖老頭。


    現在,讓我們隆重介紹:明代太監中的極品,宦官製度的終極產物,讓劉瑾、王振等先輩汗顏的後來者,比萬歲隻差一千歲的傑出壞人、惡棍、流氓地痞的綜合體——魏忠賢。


    魏忠賢,北直隸(今河北)肅寧縣人,曾用名魏進忠。


    對於魏公公的出身,曆史上一直有兩種說法。


    一種說,他的父母都是貧苦農民;另一種說,他的父母都是街頭玩雜耍的。


    說法是不同的,結果是一樣的,因為無論農民或雜耍,都是窮人。


    家裏窮,自然就沒錢給他讀書,不讀書,自然就不識字,也沒法考取功名,升官發財,小孩不上學,父母又不管,隻能整天在街上閑逛。


    就這樣,少年魏忠賢成為了失學兒童、文盲、社會無業遊蕩人員。


    但這樣的悲慘遭遇,絲毫沒有影響魏忠賢的心情,因為他壓根兒不覺得自己很慘。


    混混的幸福多年前,我曾研習過社會學,並從中發現了這樣一條原理:社會垃圾(俗稱混混),是從來不會自卑的。


    雖然在別人眼中,他們是當之無愧的人渣、敗類、計劃生育的敗筆,但在他們自己看來,能成為一個混混,是極其光榮且值得驕傲的。


    因為他們從不認為自己在混,對於這些人而言,打架、鬥毆、鬧事,都是美好生活的一部分,搶小孩的棒棒糖和完成一座建築工程,都是人生意義的自我實現,沒有任何區別。


    做了一件壞事,卻絕不會後悔愧疚,並為之感到無比光輝與自豪的人,才是一個合格的壞人,一個純粹的壞人,一個壞得掉渣的壞人。


    魏忠賢,就是這樣一個壞人。


    [14]根據史料記載,少年魏忠賢應該是個非常開朗的人,雖然他沒錢上學,沒法讀書,沒有工作,卻從不唉聲歎氣,相當樂觀。


    麵對一沒錢、二沒前途的不利局麵,魏忠賢不等不靠,毅然走上社會,大玩特玩,並在實際生活中確定了自己的人生性格(市井一無賴爾)。


    他雖然是個文盲,卻能言善辯(目不識丁,言辭犀利),沒讀過書,卻無師自通(性多狡詐),更為難得的是,他雖然身無分文,卻胸懷萬貫,具體表現為明明吃飯的錢都沒有,還敢跑去賭博(家無分文而一擲百萬),賭輸後沒錢給,被打得生活不能自理,依然無怨無悔,下次再來。


    混到這個份上,可算是登峰造極了。


    然而混混魏忠賢,也是有家庭的,至少曾經有過。


    在他十幾歲的時候,家裏就給他娶了老婆,後來還生了個女兒,一家人過得還不錯。


    但為了快樂的混混生活,魏忠賢堅定地拋棄了家庭,在他尚未成為太監之前,四處尋花問柳,城中的大小妓院,都留下了他的足跡,家裏僅有的一點錢財,也被他用光用盡。


    被債主逼上門的魏忠賢,終於幡然悔悟,經過仔細反省,他發現,原來自己並非一無所有——還有個女兒。


    於是,他義無反顧地賣掉了自己的女兒,以極其堅定的決心和勇氣,為了還清賭債。


    能幹出這種事情的人,也就不是人了,魏忠賢的老婆受不了了,離家出走改嫁了。


    應該說,這個決定很正確,因為按當時情形看,下一個被賣的,很可能是她。


    原本隻有家,現在連家都沒了,賣無可賣的魏忠賢再次陷入了困境。


    被債主逼上門的魏忠賢,再次幡然悔悟,經過再次反省,他再次發現,原來自己並非一無所有,事實上,還多了件東西。


    隻要丟掉這件東西,就能找一份好工作——太監。


    這並非魏忠賢的個人想法,事實上在當地,這是許多人的共識。


    魏忠賢所在的直隸省河間府,一向盛產太監,由於此地距離京城很近,且比較窮,從來都是宮中太監的主要產地,並形成了固定產業,也算是當地創收的一種主要方式。


    混混都混不下去,人生失敗到這個程度,必須豁出去了。


    經過短期的激烈思想鬥爭,魏忠賢樹立了當太監的遠大理想,然而當他決心在太監的大道上奮勇前進的時候,才驚奇地發現,原來要當一名太監,是很難的。


    [147]一直以來,在人們的心目中,做太監,是迫於無奈,是沒辦法的辦法。


    現在,我要嚴肅地告訴你,這種觀點是錯誤的。


    太監,是一份工作,極其熱門的工作,而想成為一名太監,是很難的。


    事實上,太監這個職業之所以出現,隻是因為一個極其簡單的原因——宮裏隻有女人。


    由於老婆太多,忙不過來,為保證皇帝陛下不戴綠帽子(這是很有可能的),宮裏不能進男人。


    可問題是,宮裏太大,上千人吃喝拉撒,重活累活得有人幹,女的幹不了,男的不能進,隻好不男不女了。


    換句話說,太監其實就是進城幹活的勞工。


    唯一不同的是,他們的工作地點,是皇宮。


    既然是勞工,就有用工指標,畢竟太監也有個新陳代謝,老太監死了,新太監才能進,也就是說,每年錄取太監比例相當低。


    有多低呢?我統計了一下,大致是百分之十到百分之十五,而且哪年招還說不準,今年要不缺人,就不招。


    對於有誌於踏入這一熱門行業,成為合格太監的眾多有誌青年而言,這是一個十分殘酷的事實,因為這意味著,在一百個符合條件(割了)的人中,隻有十到十五人,能夠成為光榮的太監。


    事實上,自明代中期,每年都有上千名符合條件(割過了),卻沒法入宮的太監(候選)在京城等著。


    要知道,萬一切了,又當不了太監,那就慘了。


    雖說太監很吃香,但歸根結底,吃香的隻是太監的工資收入,不是太監本人。


    對於這類“割了”的人,人民群眾是相當鄙視的。


    所以眾多未能成功入選的太監候選人,既不能入宮,也不能回家,隻能在京城混。


    後來混得人越來越多,嚴重影響京城社會治安的穩定,為此,明朝政府曾頒布法令:未經允許,不得擅自閹割。


    我一直相信,世事皆有可能。


    太監之所以如此熱門,除了能夠找工作,混飯吃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權力。


    公正地講,明代是一個公正的朝代。


    任何一個平凡的人,哪怕是八輩貧農,全家隻有一條褲子,隻要出個能讀書的,就能當官,就能進入朝廷,最終掌控無數人的命運。


    唯一的問題在於,這條道路雖然公正,卻不平坦[148]因為平凡的人是很多的,且大都不安分,要想金榜題名,考中進士,走著上去是不行的,一般都得踩著上去——踩著那些被你淘汰的人。


    明朝的進士,三年考一次,每次錄取名額平均一百多人,也就是說,平均每年能進入朝廷,看見皇帝大人尊容的,隻有三四十人。


    而決定所有人命運的,隻是那張白紙,和幾道考試的題目。


    同一張紙,同一道題目,同一個地方。


    不同的人,不同的腦袋,不同的手。


    能否出人頭地,隻能靠你自己,靠你那非凡的智力、領悟力,以及你那必定能夠超越常人,必定與眾不同的信念。


    所以我一直認為,科舉製度,是一種傑出、科學的人才選拔製度,它杜絕了自東漢以來,腐敗不堪的門閥製度,最大地保證了人才的選拔,雖然它並不完美,卻亦無可取代。


    當然,事情到這裏,還沒有結束,因為當你考上了進士,脫離了科舉體係,就會發現,自己進入了另一個全新的體係——文官體係。


    在那個體係中,你隻是微不足道的一員,還要熬資曆,幹工作,鬥智鬥勇,經過幾十年的磨礪之後,你才能成為精英中的精英,並具備足夠的智商和經驗,領導這個偉大的國度繼續前進。


    這就是於謙、李賢、徐階、張居正、申時行等人的成功之道,也是必經之道。


    雖然他們都具有優異的天賦,堅韌的性格,坎坷的經曆,但要想名流千古,這是無法逃避的代價。


    在那條通往最高寶座的道路上,隻有最優秀,最聰明,最有天分的人,才能到達終點但許多人不知道,有些不那麽聰明,不那麽優秀,不那麽有天分的人,也能走到終點。


    因為在通往終點的方向,有一條捷徑,這條捷徑,就是太監之路。


    太監不需要飽讀詩書,不需要層層培訓,不需要處理政務,不需要苦苦掙紮,他們能夠跨過所有文官體係的痛苦經曆,直接獲取成功,隻需要討好一人——皇帝。


    皇帝就是老板,就是ceo,就是一言九鼎,總而言之,是說了就算的人物。


    而太監,就在皇帝的身邊,所以隻要哄好皇帝,太監就能得到權力,以及他想得到的一切。


    這就是有明一代,無數的人誌願成為太監的全部、真實的原因。


    但現在擺在無業遊民魏忠賢麵前的,不僅僅是個錄取名額比例,還有一個更為基本的難點——閹割問題——各位朋友:非常抱歉,今天晚上第二篇我以為發出去了,結果卻沒有發出去,現在補上。


    實在抱歉。


    希望大家理解。


    當年明月2008年7月1日[149]魏忠賢當政以後,對自己以前的曆史萬般遮掩,特別是他怎麽當上太監,怎麽進宮這一段,是絕口不提,搞得雲裏霧裏,捉摸不透。


    但這種行為,就好比罵自己的兒子是王八蛋一樣,最終隻能自取其辱。


    他當年的死黨,後來的死敵劉若愚太監告訴我們,魏公公不願提及發家史,是因為違背了太監成長的正常程序——他是自宮的。


    我一直堅信,東方不敗是這個世界上最偉大、最傑出,也最有可能的自宮者。


    這絕不僅僅因為他的自宮,絕無混飯吃、找工作的目的,而是為了中華武學的發展。


    真正的原因在於,當我考證了太監閹割的全過程後,才不禁由衷感歎,自宮不僅需要勇氣,沒準還真得要點功夫。


    很多人不知道,其實閹割是個技術工作,想一想就明白了,從人身上割點東西下來,還是重要部位,稍有不慎,命就沒了。


    所以很多年以來,幹這行的都是家族產業,代代相傳,以割人為業,其中水平最高的,還能承包官方業務,獲得官方認證。


    一般這種檔次的,不但技術高,能達到庖丁解人的地步,快速切除,還有配套醫治傷口,消毒處理,很有服務意識。


    所有說,東方不敗能在完全外行的情況下,完成這一複雜的手術,且毫無後遺症(至少我沒看出來),沒有幾十年的內功修養,估計是白扯。


    魏忠賢不是武林高手(不算電影電視),要他自我解決,實在勉為其難,於是隻好尋到上述專業機構,找人幫忙。


    可到地方一問,才知道人家服務好,收費也高,割一個得四五兩銀子,我估算了一下,合人民幣大概是三四千塊這可就為難魏公公了,身上要有這麽多錢,早拿去賭博翻本,哪犯得著幹這個?割還是不割,這不是一個問題,問題是,沒錢。


    但現實擺在眼前,不找工作是不行了,魏公公心一橫——自己動手,前程無憂。


    果不其然,業餘的趕不上專業的,手術的後遺症十分嚴重,出血不止,幸虧好心人路過,幫他止了血。


    成功自宮後,魏忠賢跑去報名,可剛到報名處,問清楚錄取條件,當時就暈了。


    [1470]事情是這樣的,宮裏招太監,是有年齡要求的,因為小孩進宮好管,也好教,可是魏忠賢同誌自己扳指頭一算,今年芳齡已近二十這可要了命了,年齡是硬指標,跟你一起入宮的,都是幾歲的孩子,哪個太監師傅願意帶你這麽個五大三粗的小夥子,純粹浪費糧食。


    魏忠賢急了,可急也沒用,招聘規定是公開的,你不去問,還能怪誰?可事到如今,割也割了,又沒法找回來,想再當混混,沒指望了,要知道,混混雖然很混,也瞧不起人妖。


    宮進不去,家回不去,魏公公就此開始了他的流浪生涯,具體情況他本人不說,所以我也沒法同情他,但據說是過得很慘,到後來,隻能以討飯為生,偶爾也打打雜工。


    萬曆十六年(1597),窮困至極的魏忠賢來到了一戶人家的府上,在這裏,他找到了一份傭人的工作。


    他的命運就此改變。


    一般說來,尋常人家找傭人,是不會找閹人的,魏忠賢之所以成功應聘,是因為這戶人家的主人,也是個閹人。


    這個人的名字,叫孫暹,是宮中的太監,準確地說是太監首領,他的職務,是司禮監秉筆太監。


    這個職務,是幫助皇帝批改奏章的,前麵說過很多次,就不多說了。


    魏忠賢很珍惜這個工作機會,他起早貪黑,日幹夜幹,終於有一天,孫暹找他談話,說是看在他比較老實的份上,願意保舉他進宮。


    萬曆十七年(1598),在經曆了無數波折之後,魏忠賢終於圓了他的夢,進宮當了一名太監。


    不好意思,糾正一下,是火者。


    實際上,包括魏忠賢在內的所有新閹人,在剛入宮的時候,隻是宦官,並不是太監,某些人甚至一輩子也不是太監。


    因為太監,是很難當上的。


    宮裏,能被稱為“太監”的,都是宦官的最高領導,太監以下,是少監,少監以下,是監丞,監丞以下,還有長隨、當差。


    當差以下,就是火者了。


    那麽魏火者的主要工作是什麽呢?大致包括以下幾項:掃地、打水、洗馬桶、開大門等等。


    很明顯,這不是一份很有前途的工作,而且進宮這年,魏忠賢已經二十一歲了,所以在相當長的時間裏,魏忠賢很不受人待見。


    一晃十幾年過去了,魏忠賢沒有任何成就,也沒有任何名頭,因為他的年齡比同期入宮的太監大,經常被人呼來喝去,人送外號“魏傻子”。


    但這一切,全都是假象。


    明朝的那些事兒跳至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朝的那些事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當年明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當年明月並收藏明朝的那些事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