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衡寸步不讓,而陳幸之自然也不會答應甘衡所提出的種種苛刻要求,。
這場和談僅短暫進行三日,陳幸之便憤而離席,回去整兵備戰,放言即便齊軍插手,他也不懼,既然朝廷不同意陳閥提出的條件,那便拚個你死我活!
陳幸之不識抬舉,正中甘衡下懷。
老相隨即發出討賊檄文,怒數陳幸之十大罪狀,擁兵自重,黨同伐異,禍國專權,犯上作亂……凡晉人,當同仇敵愾,共助朝廷,剿滅逆賊,撥亂反正!
後麵自然是對那些冷眼旁觀打算坐收漁翁之利的世家門閥說的。
而那些世家門閥顯然也聽懂了,沒有揣著明白裝糊塗,如今的局麵明顯對朝廷有利,甘衡從齊國借來的十萬精銳可不是鬧著玩的,陳閥聯軍未必就能打敗齊軍,越過樊城南下。
而若連齊軍都擋不住陳閥的勢頭,陳幸之問鼎帝位便指日可待,一旦讓這位上柱國推翻宇文氏江山,奪取晉國至尊寶座,以其難以撼動的強勁實力,到時必不會容忍眾世家門閥虎視眈眈,定會派兵一一掃滅。
簡單來說,朝廷打敗陳閥,對那些世家門閥來說有百利而無一害。
可如果陳閥打敗朝廷,那對於所有的世家門閥來說不啻於是一場災難。
陳幸之目前的勢力已然傲視東晉,倘若再讓其打敗朝廷,擴大地盤,甚至奪取帝位,將來還有其他世家門閥的活路麽?
別看世家門閥大都在坐山觀虎鬥,其實他們都是希望朝廷能夠將陳閥打敗的。
朝廷即便打贏這場戰爭,也無法對他們造成威脅,齊軍畢竟借來的,借來的東西當然要還,沒有人會認為齊國會慷慨仗義到為他國舍生忘死、不遺餘力!哪怕代價竟然是朝廷將孟良丘以及贛州兩地割讓!
可陳閥就不同了,陳閥勢力東晉第一,若是打贏這場戰爭,陳幸之再心一狠乘勢奪取帝位,到時諸世家門閥麵臨的局麵將隻有兩種——
歸順!
或者滅亡!
甘衡的討賊檄文一出,一些世家門閥審時度勢,終於是坐不住了,相繼派兵增援樊城,幫助朝廷抵禦逆賊。
當然,甘衡也沒有將希望寄托在這些世家門閥身上,相比於這些暗懷鬼胎的家夥,他反倒更相信飲馬月亮河的十萬齊軍。
大戰旋即再次展開,陳閥聯軍對樊城發起猛烈進攻,那座擋住南下之路的堅固堡壘,已然被摧殘得千瘡百孔,即便陸續有世家門閥派兵增援,隻怕也很難久撐。
不過沒有人覺得大勢已去,也沒有人害怕抵不住陳閥的攻勢而棄城逃離,要知道,老相手裏,可是還有十萬齊軍沒有動用呢。
一旦齊軍加入戰局,沒準鹿死誰手。
所有守城的將士都抱著必勝決心,麵對陳閥聯軍晝夜不停地進攻,苦苦支撐,寸步不退!
就連幫忙的世家門閥亦被感染,當然,也是騎虎難下,陳幸之睚眥必報,東晉皆知,他們既然選擇了幫助朝廷與陳閥作對,那麽也隻能硬著頭皮幫到底,一旦樊城被破,他們哪怕及時收手,隻怕也平息不了陳幸之的怒火,遲早會遭受陳閥的清算!
他們隻能咬牙苦撐,隻想甘衡能趕緊將借來的十萬齊軍派上戰場,扭轉頹勢。
可甘衡卻貌似沒有絲毫動用齊軍參戰的想法,隻說時機未到。
隨著守城戰死的人越來越多,陳閥進攻的勢頭也愈發猛烈,可卻依舊不見甘衡將齊軍調來參戰,諸閥主漸漸急不可耐。
就連沈燁與宇文琛的嫡係心腹皇屬親軍統帥皇甫流雲亦心急如焚,屢屢詢問甘衡為何還不調齊軍參戰,而看上去愈發蒼老憔悴的甘衡,回答的總是那四個字:“時機未到。”
老相諱莫如深,沈燁與皇甫流雲亦別無他法,隻能選擇無條件信任。
齊軍就是朝廷打贏這場戰爭的定海神針,正因為有十萬齊軍做後盾,守城將士方才鬥誌昂揚,堅信定能守住樊城。
可戰事已經緊迫到如此地步,齊軍卻仍未出現,守城將士終於不免士氣開始低落。
如果齊軍不參戰,他們再是血勇死守,最終也隻能是城破人亡。
逆賊會踏著他們的屍骨,去摘取勝利的果實。
而他們,屍骨會逐漸風化於這座殘破的城池之下,直至變為黃土一抔,徹底為這個世界所遺忘。
喪失了鬥誌,抵抗也不再那般頑強。
陳閥軍師計無成見狀,趁機散布謠言,說齊軍之所以遲遲不加入戰局,隻因甘衡根本就指揮不動那月亮河畔的十萬齊軍!
樊城中軍心更是大亂,雖然明知這謠言乃敵軍散布,可事實不容他們不信。
如果甘老丞相真的能指揮得動那十萬齊軍,為何樊城將破,那十萬齊軍還不出現?
一時守城將士人人自危,終於有人棄城逃跑。
打不贏的戰爭,還有必要再打下去麽?
麵對樊城逐漸薄弱下來的抵抗,陳幸之大喜,隻想盡快將這座破城踏平,南下直取豫衡!
他當即調集全部兵力,對樊城發起最後的猛攻。
樊城中軍心已經跌落到最低點,如果不出意外,在陳閥聯軍的全力進攻下,樊城隻怕用不上半日,便會被攻破!
可就在這時,齊軍終於出現了!
甘衡等得就是陳幸之將軍隊聚攏,打算一舉全殲!
陳幸之將重心全部放在了樊城,使得左右翼守備薄弱,齊軍在甘衡的調配下,兵分兩路,輕易便撕開陳閥聯軍之兩翼,繼而兵合一處,對正在攻城的陳閥聯軍發起猛攻。
左右翼失守,聯軍驚恐萬分,麵對悍勇數倍於己的齊軍更是難以招架,被打得丟盔棄甲,喪失鬥誌,亡命奔逃!
而守城將士麵對齊軍的神兵天降則喜出望外,重新燃起鬥誌,在皇甫流雲的率領下,終於敢打開城門,傾巢而出,痛打落水狗。
夜盡天明。
聯軍一夜之間,在樊城留下數萬具屍體!
陳幸之見大勢已去,憤怒的同時,不得不聽從計無成的建議,帶著所剩無幾的殘兵敗將,打算退守烷城,聚攏部眾,再圖反攻。
這場和談僅短暫進行三日,陳幸之便憤而離席,回去整兵備戰,放言即便齊軍插手,他也不懼,既然朝廷不同意陳閥提出的條件,那便拚個你死我活!
陳幸之不識抬舉,正中甘衡下懷。
老相隨即發出討賊檄文,怒數陳幸之十大罪狀,擁兵自重,黨同伐異,禍國專權,犯上作亂……凡晉人,當同仇敵愾,共助朝廷,剿滅逆賊,撥亂反正!
後麵自然是對那些冷眼旁觀打算坐收漁翁之利的世家門閥說的。
而那些世家門閥顯然也聽懂了,沒有揣著明白裝糊塗,如今的局麵明顯對朝廷有利,甘衡從齊國借來的十萬精銳可不是鬧著玩的,陳閥聯軍未必就能打敗齊軍,越過樊城南下。
而若連齊軍都擋不住陳閥的勢頭,陳幸之問鼎帝位便指日可待,一旦讓這位上柱國推翻宇文氏江山,奪取晉國至尊寶座,以其難以撼動的強勁實力,到時必不會容忍眾世家門閥虎視眈眈,定會派兵一一掃滅。
簡單來說,朝廷打敗陳閥,對那些世家門閥來說有百利而無一害。
可如果陳閥打敗朝廷,那對於所有的世家門閥來說不啻於是一場災難。
陳幸之目前的勢力已然傲視東晉,倘若再讓其打敗朝廷,擴大地盤,甚至奪取帝位,將來還有其他世家門閥的活路麽?
別看世家門閥大都在坐山觀虎鬥,其實他們都是希望朝廷能夠將陳閥打敗的。
朝廷即便打贏這場戰爭,也無法對他們造成威脅,齊軍畢竟借來的,借來的東西當然要還,沒有人會認為齊國會慷慨仗義到為他國舍生忘死、不遺餘力!哪怕代價竟然是朝廷將孟良丘以及贛州兩地割讓!
可陳閥就不同了,陳閥勢力東晉第一,若是打贏這場戰爭,陳幸之再心一狠乘勢奪取帝位,到時諸世家門閥麵臨的局麵將隻有兩種——
歸順!
或者滅亡!
甘衡的討賊檄文一出,一些世家門閥審時度勢,終於是坐不住了,相繼派兵增援樊城,幫助朝廷抵禦逆賊。
當然,甘衡也沒有將希望寄托在這些世家門閥身上,相比於這些暗懷鬼胎的家夥,他反倒更相信飲馬月亮河的十萬齊軍。
大戰旋即再次展開,陳閥聯軍對樊城發起猛烈進攻,那座擋住南下之路的堅固堡壘,已然被摧殘得千瘡百孔,即便陸續有世家門閥派兵增援,隻怕也很難久撐。
不過沒有人覺得大勢已去,也沒有人害怕抵不住陳閥的攻勢而棄城逃離,要知道,老相手裏,可是還有十萬齊軍沒有動用呢。
一旦齊軍加入戰局,沒準鹿死誰手。
所有守城的將士都抱著必勝決心,麵對陳閥聯軍晝夜不停地進攻,苦苦支撐,寸步不退!
就連幫忙的世家門閥亦被感染,當然,也是騎虎難下,陳幸之睚眥必報,東晉皆知,他們既然選擇了幫助朝廷與陳閥作對,那麽也隻能硬著頭皮幫到底,一旦樊城被破,他們哪怕及時收手,隻怕也平息不了陳幸之的怒火,遲早會遭受陳閥的清算!
他們隻能咬牙苦撐,隻想甘衡能趕緊將借來的十萬齊軍派上戰場,扭轉頹勢。
可甘衡卻貌似沒有絲毫動用齊軍參戰的想法,隻說時機未到。
隨著守城戰死的人越來越多,陳閥進攻的勢頭也愈發猛烈,可卻依舊不見甘衡將齊軍調來參戰,諸閥主漸漸急不可耐。
就連沈燁與宇文琛的嫡係心腹皇屬親軍統帥皇甫流雲亦心急如焚,屢屢詢問甘衡為何還不調齊軍參戰,而看上去愈發蒼老憔悴的甘衡,回答的總是那四個字:“時機未到。”
老相諱莫如深,沈燁與皇甫流雲亦別無他法,隻能選擇無條件信任。
齊軍就是朝廷打贏這場戰爭的定海神針,正因為有十萬齊軍做後盾,守城將士方才鬥誌昂揚,堅信定能守住樊城。
可戰事已經緊迫到如此地步,齊軍卻仍未出現,守城將士終於不免士氣開始低落。
如果齊軍不參戰,他們再是血勇死守,最終也隻能是城破人亡。
逆賊會踏著他們的屍骨,去摘取勝利的果實。
而他們,屍骨會逐漸風化於這座殘破的城池之下,直至變為黃土一抔,徹底為這個世界所遺忘。
喪失了鬥誌,抵抗也不再那般頑強。
陳閥軍師計無成見狀,趁機散布謠言,說齊軍之所以遲遲不加入戰局,隻因甘衡根本就指揮不動那月亮河畔的十萬齊軍!
樊城中軍心更是大亂,雖然明知這謠言乃敵軍散布,可事實不容他們不信。
如果甘老丞相真的能指揮得動那十萬齊軍,為何樊城將破,那十萬齊軍還不出現?
一時守城將士人人自危,終於有人棄城逃跑。
打不贏的戰爭,還有必要再打下去麽?
麵對樊城逐漸薄弱下來的抵抗,陳幸之大喜,隻想盡快將這座破城踏平,南下直取豫衡!
他當即調集全部兵力,對樊城發起最後的猛攻。
樊城中軍心已經跌落到最低點,如果不出意外,在陳閥聯軍的全力進攻下,樊城隻怕用不上半日,便會被攻破!
可就在這時,齊軍終於出現了!
甘衡等得就是陳幸之將軍隊聚攏,打算一舉全殲!
陳幸之將重心全部放在了樊城,使得左右翼守備薄弱,齊軍在甘衡的調配下,兵分兩路,輕易便撕開陳閥聯軍之兩翼,繼而兵合一處,對正在攻城的陳閥聯軍發起猛攻。
左右翼失守,聯軍驚恐萬分,麵對悍勇數倍於己的齊軍更是難以招架,被打得丟盔棄甲,喪失鬥誌,亡命奔逃!
而守城將士麵對齊軍的神兵天降則喜出望外,重新燃起鬥誌,在皇甫流雲的率領下,終於敢打開城門,傾巢而出,痛打落水狗。
夜盡天明。
聯軍一夜之間,在樊城留下數萬具屍體!
陳幸之見大勢已去,憤怒的同時,不得不聽從計無成的建議,帶著所剩無幾的殘兵敗將,打算退守烷城,聚攏部眾,再圖反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