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不同身份的人說不同的話
在職場,為了達成自己所期望的目的,我們時常需要說服別人。
為了成功地說服別人,“見什麽人說什麽話,因人而異”是非常必要的,否則就會犯“對牛彈琴”的錯誤。
在一般情況下,運用“因人而異”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麵:
(1)根據性別的差異。
對男性,需要采取較強有力的勸說語言;對女性,則可以溫和一些。
(2)根據年齡的差異。
對年輕人,應采用煽動的語言;對中年人,應講明利害,供他們斟酌;對老年人,應以商量的口吻,盡量表示尊重的態度。
(3)根據地域的差異。
對於生活在不同地域的人,所采用的勸說方式也應有所差別。比如,對於我國北方人,可采用粗獷的態度;對於南方人,則應細膩一些。
(4)根據職業的差異。
不論遇到從事何種職業的人,都要運用與對方所掌握的專業知識關聯較緊的語言與之交談,對方對你的信任感就會大大增強。
(5)根據性格的差異。
若對方性格直爽,便可以單刀直入;若對方性格遲緩,則要“慢工出細活”;若對方生性多疑,忌處處表白,應該不動聲色,使其疑惑自消。
(6)根據化程度的差異。
一般來說,對化程度低的人所采用的方法應簡單明確,多使用一些具體的數字和例子;對於化程度高的人,則可以采取抽象的說理方法。
(7)根據興趣愛好的差異。
凡是有興趣愛好的人,當你談起有關他的愛好這方麵的事情時,對方都會興致盎然,同時,對你無形中也會產生好感。因此,如果你能從此入手,就會為下一步的勸說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有效說服別人的幾種簡單技巧
有些人說服人經常犯的弊病,就是先想好幾條理由,然後去和對方辯論;還有的是站在長輩的立場上,以教訓人的口吻,指點別人該怎麽做。這樣一來,就是等於先把對方推到錯誤的一方,因此,效果往往不好。說服人的方法和技巧很多,以下幾種是比較實用和簡便的:
(1)用高尚的動機來激勵他。
在一般情況下,每個人都崇尚高尚的道德、正派的作用,都有起碼的政治覺悟和做人道德。所以,在說服他人轉變看法的時候,一個有效的辦法就是,用高尚的動機來激勵他。比如說這樣做將對國家、公司帶來什麽好處,或將對家庭、對子女帶來什麽好處,或將對自己的威信有什麽影響,等等。這往往能夠很好地啟發他,讓他做應該做的事。
(2)用熱忱的感情來感化他。
當說服一個人的時候,他最擔心的是可能要受到的傷害,因此,在思想上先砌上了一道牆,在這種情況下,不管你怎麽講道理,他都聽不進去。解決這種心態的最有效的辦法就是,要用誠摯的態度、滿腔的熱情來對待他,在說服他的時候,要用情不自禁的感情來感化他,使他從內心受到感動,從而改變自己的態度。
(3)通過交換信息促使他改變。
實踐證明,不同的意見往往是由於掌握了不同的信息所造成的。有些人學習不夠,對一些問題不理解;也有些人習慣於老的做法,對新的做法不了解;還有些人聽人誤傳,對某些事情有誤解,等等。在這種情況下,隻要能把信息傳給他,他就會覺察到行為不是像原來想象的那麽美好,進而采納你的新主張。
(4)激發他主動轉變的意願。
要想讓別人心甘情願地去做任何事,最有效的方法,不是談你所需要的,而是談他需要的,教他怎麽去得到。所以有人說:“撩起對方的急切願望,能做到這一點的人,世人必與他同在;不能的人,將孤獨終生。”
探察別人的觀點並且在他心裏引起對某項事物迫切需要的願望,並不是指要操縱他,使他做隻對你有利而不利於他的某件事,而是要他做對他自己有利,同時又符合你的想法的事。這裏要掌握兩個環節:一是說服人要設身處地地談問題,要把別人的事當做彼此互相有利的事來加以對待;二是在促使他行動的時候,最好讓他覺得不是你的主意而是自己的主意。這樣他會喜歡,會更加主動和積極。
(5)用間接的方式促使他轉變。
說服人時如果直接指出他的錯誤,他常常會采取守勢,並竭力為自己辯護,因此,最好用間接的方式讓他了解應改進的地方,從而讓他達到轉變的目的。所謂間接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如把指責變為關懷;用形象的比喻來加以規勸;避開實質問題談相關的事;談別人的或自己的錯誤來啟發他;用建議的方法提出問題,等等。這就要靠你根據實際情況創造性地加以運用。
(6)提高對方“期望”的心理。
被說服者是否接受意見,往往和他心目中對說服者的“期望”心理有關,說服者如果威望高,一貫言行可靠,或者平時和自己感情好,覺得可以信賴,就比較願意接受他的意見。反之,就有一種排斥心理,所以你平時要注意多與他們交往,和他們建立深厚的感情,這樣在說服的時候,就能變得主動有力。
用巧妙的表達技巧來增強說服力
一個人的說服力並不是一個常數,它是可以用巧妙的表達技巧來增強的。為了成功地勸說別人,以下幾點經驗值得借鑒:
(1)善用地利。
許多人在自己的客廳裏說話比在別人的接待室裏說話更有說服力,因此,精明的交涉者在與人洽談重要事務時,總是爭取在自己的而非對方的辦公室裏進行。
英國心理學家泰勒爾和他的助手蘭尼曾做過一次實驗。他們先給部分選定的大學生評分,鑒定他們對別人的影響力,然後把其中願意者分成三人一組,每組由影響力大、中、小不同的人組成,然後請他們討論並表決該校預算中十項可以削減的項目哪幾項最宜減掉。一半的小組會議在影響力最大者的寢室裏召開,另一半則在影響力最小者的寢室裏進行。最後結果顯示:討論時,即使主人的影響力最小並且客人開始也持反對意見,最終還是屈從了主人。
(2)注意儀表。
英國某鎮內有一位藝術家,常因一些地方問題到鎮議會去控訴。他去時常穿一件油漬斑斑的工作服,胡子也不刮。因為他從來看不起那些以衣冠整齊來取悅於人的人,認為人隻要有頭腦,別人就會聽取他的意見,穿著好壞並無關緊要。可事實是,年複一年,照樣沒人理會他。他則自我麻醉地認為這是由於那些人愚蠢之故。
也許是吧,不過,他自己也聰明不了多少。
心理學家塞肯曾召集了68名學生誌願者,吩咐他們每人跟四位行人談話,請求他們支持一個反對校內早餐供應肉類的團體。在跟行人接觸前,研究人員對每位誌願者的各種情況,如:外表是否漂亮,口齒是否伶俐,能否令人信賴,能否說服人以及智力高低等等,都作了鑒定。結果發現,在相同條件下,外表漂亮者一般比不大漂亮者更為成功。
(3)站在聽眾一邊。
要改變別人的想法,勸說者必須與聽眾站在一邊,兩者的關係越融洽,勸說的話便越容易入耳,這是因為人類有一個共同的天性,即喜歡聽“自己人”說的話。美國紐約市立大學的心理學家哈斯也說過:“一個釀酒專家也許能告訴你許多理由為什麽某一種牌子的啤酒比另一種牌子的要好。但如果你的朋友,不管他對啤酒是否在行,教你選購某種啤酒,你很可能聽取他的。”
另一位心理學家莫恩在加利福尼亞州一個海灘上搞了一個傳播訓練公司,他發現,最佳商品推銷員都能模仿顧客的聲調、音量和言詞,表現顧客的姿態和情調,甚至還能下意識地在呼吸動作上與顧客相協調,好像是一架絕妙的反饋機器,把顧客發出的每一個信號反射回去。
毋庸諱言,這種由於在具體行動上,甚至是些很微不足道的方麵表現出來的在感情上與你的聽眾的親近感與認同感,往往會使你得到巨大的感情回報和共鳴。而一旦建立了這種感情共鳴,還需要什麽苦口婆心地勸誡與說服呢?
(4)考慮聽者處境。
假如你要到隔壁去,請那裏的新婚夫婦參加一項社會公益活動,你采用什麽方法才能引起他們的興趣?
平庸的勸說者可能會直截了當地說一番大道理,而善於勸人者則會先考慮對方的處境,贏得聽者的信任。如果對方說自己正為某事煩惱,勸說者便會對他說:“我理解你為什麽會有這種感覺。要是我處在你的位置,也同樣會煩惱的。”這樣就既表示了對人的同情,設身處地地為人留下了廣闊的空間,同時又巧妙地贏得了對方的注意。
善勸者聽見對方反駁自己的話時,也會做出反應,但絕不會反駁。他會把反對的話重複一遍,承認其有道理。好些研究表明:勸說時,照顧雙方的意見,比隻提供單方麵意見的說服力強得多。
(5)論據要堅實。
什麽樣的論據才有說服力?這是一個很值得重視的問題。一個很基本的要求就是論據要堅實可靠,不可使人產生不信任感。我們相信:向聽者提供切實的資料比提供主張更有力。但對於一個猶豫不決的人來說,資料來源也是很有影響的,並且其影響之深不亞於資料本身。這並非因為人們隻信任特定來源而不信任其他的來源,而是因為他們聽到引述的話來自十分可信的權威,便不會再為自己的成見辯護。這是一種非常奇妙的心理作用。不過,引述權威的意見也不宜過分,過猶不及。資料太多也可能引起聽者的反感。
(6)運用經驗和例證。
善於做勸服工作的人都知道我們做事受個人的具體經驗的影響比受空空洞洞的大道理的影響要大得多。對於一個病人來說,如果大夫勸他服某種藥物,那麽即使醫生再三證明這種藥物有效,說了許多的藥理知識和道理,病人總還是不免心存疑慮的。但如果換一種方法試試,如醫生告訴他:我自己也服這種藥,隻用了一個療程就大病痊愈了。聽了這樣活生生的個人體驗,病人一定再也不會有所顧慮了。
心理學家塞肯在研究這種方法的效果時發現,成功的推銷員往往使用具體的例證向顧客說明:他們現在的選擇已有人作過。
再次強調,說服力並不神秘,它是人的天賦所致,也是可以學習和提高的。隻要你掌握了一些說服人的真正技巧,那麽你便不怕說服不了人。
麵對異議,成功地推銷你的主意
在你力圖向別人推銷你自己和你的主意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以下技巧:
(1)一定要強調利益。
如果你想兜售你的主意,不要沒有先陳述它的利益就提議行動起來。假設你這麽和你的老板說:“我想要接手彼特的業務。”那是你想要兜售的主意,但是你還沒有給老板看到這個主意好在哪兒。你補充道:“我能夠充分利用我和彼特的良好關係,使得這項業務回到正軌上去。彼特先生會和我一起工作,去找到一項大家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法。”在你嚐試推銷你的任何主意之前,考慮你能帶到桌麵上的全部利益,以你的主意的重要結果來向別人建議。
(2)探索分歧的原因。
當你試圖推銷主意、點子之類的東西的時候,對方肯定會生出天生的抗拒力,你需要減低這種抗拒力。當他們提出異議的時候,你肯定會有所反應,但是隻有在你理解了異議背後的原因之後,你才能做出反應。你應試圖回答這樣的問題:“他們提出異議背後的原因是什麽?”當某些人不同意你的時候,異議的原因是他們的想法和你的想法可能對不上。在你找到解決方案以前,其實你已經達到了對這個問題的診斷了。最好的方法就是你能揭開那些反對意見背後的原因,看看這些原因從何而來。
當人們不同意你的觀點的時候,找一下他們表示異議的原因。這是最難應用的推銷策略之一,但是它能夠給你最大的回報。我們有一個自然的傾向,就是在對話中為了盡量消除反對意見,會馬上對它發表一個看法。問題是反對者們在他們表述過反對以後可能就不會繼續聆聽了,他們一直考慮的是能再說一些什麽以堅定他們的異議。為了使他們能把他們的想法和你的想法掛起鉤來,問他們一個關於異議的問題,也能使你確切地了解為什麽他們表示反對。你不得不對他們的反對刨根問底。假設你正在向一些人推銷一種新的節省時間的工作方法,他們卻回答:“那樣做太複雜了。”如果不知道他們說的“複雜”是什麽意思,你如何反駁他們呢?刨根問底的另外一個益處是你表現出對異議很大的興趣。提問是有效的,多用途的推銷工具,隻要有可能,就多多地使用吧。
(3)解釋為什麽要提問。
不管什麽時候提出了問題,都要說說你為什麽要問這個問題。如果隻是拋出了你孤零零的問題,在聽者的意識裏肯定會冒出另外一個問題,比如:“為什麽他會問這個問題?”當他們沉思著尋找答案時,他們會停止聆聽你的談論。如果他們找不到你提問的原因,甚至會變得惱火。他們可能覺得你在考驗他們,或者他們感到很焦慮,因為你的問題需要他們提供給你信息。在拋出自己的問題之前,你可以先說一句:“讓我來問你一個問題,以確信我已經理解了你剛才說的話。”這樣,就可以排除上麵出現的那些問題。除了會根據別人的話得出錯誤的結論這樣的可能,一般說來,你表現出了對別人的談話的興趣,別人轉而也會把他們的注意力放到對你的聆聽上去。
(4)證明你的結論有理。
當你做出一個結論的時候,要陳述為什麽你認為這樣的結論是正確的。如果你給出了結論的基礎,將會大大地提高自己的可信度。你要認識到如果有一些人不知道你是如何得出你的結論的,他們會變得非常多疑,最後甚至會認為你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說些什麽。為了打消這種疑問,你可以說:“根據我展示給各位的數字,我相信執行我的想法是非常合適的。你們怎麽想呢?”通過加上“你們怎麽想?”這樣的問題,你給了別人一個機會,讓他們選擇同意還是反對你的結論。如果他們不同意,你最起碼知道了他們是抱著異議的,這樣就可以恰當地采取對策。
最好的策略就是使異議讓步。一個有所鬆懈、讓步的異議常常是建立在不堅定的基礎之上的,甚至就是建立在假象之上的,但你對此很難判斷。假設那個和你談話的人告訴你,他不喜歡你的主意,因為他認識的人告訴他你的主意不起任何效果。你不得不反問他,“你認識的人嚐試過執行我的主意嗎?他們擁有什麽和我的觀點有關的專業知識?他們給過你為什麽我的主意不起效果的具體說明嗎?”一旦你發現異議之中的猶豫不決之處,就可以刨根問底地追究下去,直到說明為什麽這個異議是不正確的。
(5)事先貯備可能遇到的問題。
當嚐試著說服某些人接受你的觀點,你可能需要提供信息來支持自己。這個可能是一個挑戰,因為你不知道他們會問什麽問題,而這些問題又需要什麽樣的數據支持。不幸的是,一旦你的回答在一個環節上出了問題,就會對所有其他的環節產生消極的影響。甚至如果你的生意上並沒有出現麻煩,也會削弱你推銷的點子的有效性。或許你需要回答的問題類型和需要的支持數據可以避開這個麻煩。你可以請那些平時要求很苛刻的同事來對你事先提問,這將會幫助你提高和完善你的陳述。
把握好讚美同事和朋友的分寸
讚揚對方的關鍵,是要實事求是,恰當的讚美,是極有分寸感的。《登徒子好色賦》中,“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用到此處,來說明掌握讚揚的“度”,的確是恰如其分的。恰當的讚美,是極有分寸感的。這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1)內容上要適度。
讚揚一個人,不要亂說一氣,任意誇大情節,評價失衡,給小人戴大帽子,那樣是難以起到讚揚的正麵效應的。透過你的溢美之詞,就會看到你內心的動機。
(2)方式要適宜。
人與人是各不相同的。讚揚要因人而異。不能用同一個型號的衣服,不分大小,見到誰就給誰穿。比如年齡檔次不同,讚揚時語氣上也應有所區別。對年輕人應多誇獎,對老年人應多尊敬,對小朋友應多引導。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但對方認為是缺陷的地方,你卻當作長處讚賞,肯定會惹別人不高興,明知他身短如桶,你卻誇他偉岸挺拔,他隻會把你的美言作為嘲諷來看,這樣豈不南轅北轍?讚美的新鮮感,就是對讚美者的讚美,別人沒發現,也沒讚美過地方,經你突然一提,他才恍然大悟,覺得自己還有如此動人的一麵,豈不榮幸有加?比如一個本來就十分漂亮的女孩子,她的美貌是人所共知,有目共睹的,稱讚她沉魚落雁、傾國傾城不過是老生常談,絲毫都不會引發她的好感。倘若你抓住時機,稱讚她的聰明智慧,或者能歌善舞,以至於琴棋書畫等方麵的專長,一定會令她耳目一新,有更上一層樓的喜悅,對你產生好感,也就是意料當中的事了。因人施讚,一定會“彈無虛發”的。
(3)頻率要適中。
這裏的頻率,是指相對時期內,對一個對象讚揚的次數。次數太少,起不到應有作用;次數太多,也會削弱應有的效果。而讚揚的頻率是否適中,是以受讚揚者優良行為的進展程度為尺度的。如果被讚揚者的優良行為同讚揚的頻率成正比,則說明讚揚的頻率是適度的。如果呈現反比的現象,則說明讚揚的頻率多高,已經到了“濫施”的程度,誰還會珍惜它呢?
稱讚不漂亮女同事的4大秘訣
稱讚女同事的時候,大家可能都會認為先從外貌開始比較快捷。但問題是一旦你碰到相貌平平的女性怎麽辦?這就是說,除了容貌之外,我們並不是一無所求。眾所周知,每個女人都有自己的特質,而且有著為別的女性所沒有的特征,包括生活經曆、家庭環境、教育層次、性情氣質等。因而,每個女人所關心的內容和重點也不一樣。不同的女人需要不同的稱讚和誇獎
(1)讚美女同事的修養氣質。
對於相貌平平的女性,我們就有必要從她的修養上找話題。比如說她從不大笑,說話從不大聲等,有許多女人,盡管長得漂亮,由於缺乏內涵,接觸一段時間之後就露出了馬腳。而一個擁有好的修養的女性,雖然外表不能打動我們,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她的魅力會越來越大。這種女性的吸引力是內在的,它可以征服一個男人的心,所以,你在這方麵就有了進攻之道。
下麵是一些實例:
對一個從不愛說活的女孩說:“你是我們這裏最靜的女孩。”
對一個總愛說話的女孩說:“你是我們這裏最活潑可愛的女孩。”(假如你喜歡她這種類型的女孩的話)
對一位不化妝的女孩說:“我從來不喜歡那些化妝化得很濃的女孩,你瞧那樣多俗氣!”
對一位愛化妝的女孩就有必要改變方式:“會化妝就是不一樣,看來你的審美情趣挺不一般。你一定學過美容吧?”
對一個唱歌唱的很好的女孩說:“聽你的歌簡直就是一種享受。”
(2)讚美女性的細膩和善解人意。
女人憑借其細膩的直覺就可以了解男人的心理活動,這使她們對男人深層的、有時是難以覺察的需要做出及時準確的反應。善解人意,是女人征服男人的技巧與本能;它使男人感到一種嗬護與溫暖。當一位女性為你端上一杯熱水時,你千萬別忘了拍她一下:“您真善解人意!”
下麵是一些實例:
對一個愛哭的女孩說:“你像林黛玉一樣多愁善感。你肯定是一個善良溫柔的女孩。”
對一個不愛哭的女孩說:“你一定非常堅強。我看你辦事非常有主見,從不像別的女性那樣婆婆媽媽。”
對一個愛幹淨的女孩說:“真是女人味十足。看,多講究!將來一定是一個好的家庭主婦。”
對一個孝順的女孩說:“我的母親總是誇獎你。我的姐姐也和你一樣。”
對一位經過介紹認識的女性說:“別人都說你很容易接近,我看是都想和你接近。”
(3)讚美女性的工作能力和事業心。
現代社會,女性參與的意識越來越強。而且,通過我們的調查發現,愈是相貌平平的女性,在這方麵的要求愈是強烈。有很多女性,盡管長相一般,但是其魅力並不亞於那些漂亮的姑娘。因此我們要看準她的能力。有的女性很有事業心。她們從來不願意為男人活著,你誇獎她的工作能力、審美水平、學識修養都能打動她的芳心。
下麵是一些實例:
對一個會燒飯的女性說:“誰和你交朋友,算誰有福氣。什麽都會,而且工作也是好樣的。”
對一位剛剛和上司提過意見的女性說:“你的意見是我們大家的意見。我很欣賞你的勇氣。”
對一位從不願意作出頭鳥的女性說:“我真佩服你的處世方式,沉穩得很,別看你長相這麽年輕,但是心計卻是大大的有。”
麵對一位身穿白衣的護士說:“現在你是穿著白衣的大使。其實,你下班後仍是天使。”
對一位崇拜知識的女性說:“我最近發表的那篇章,還是受了你的啟發才寫成的。為了感謝你給我的靈感,我今天特意來請你吃飯。”
對一位學曆不高的女孩說:“我雖然不完全讚成‘女子無才便是德’,但是我總覺得女孩有個中專學曆就足夠了。別看中專學曆,你的智商並不比有些靠死讀書讀出來的差。”這樣,你很能滿足她的虛榮心。
對一位學曆較高的女性說:“一般來說,在大學裏很難找到漂亮的女孩。這可能是由於她們在中學裏比較容易被男同學打擾的緣故。請你談談你的決竅。”
(4)盡量讚美女性的內在美。
美麗、可愛、魅力等有關容貌的讚美,對女性而言非常**。雖隻是表麵的稱讚,對方也會覺得有一絲絲的喜悅。然而讚美本來就不簡單,尤其是讚美女性更難,在她情緒不好時,你的一句:“小趙,你今天特別漂亮!”也會讓她覺得“那麽以前我天天都不漂亮?”
讚美是出自內心的喜歡與欣賞,並非逢迎或違心阿諛。因此真心的讚美,除了外在的稱讚之外,不妨讚美她的內在美。
你如果對一個女性說:“你的眼睛像星星那樣明亮,像泉水那般的清澈。”不如說:“你的舉止高,談吐中肯。對了,你都如何進修充實自己呢?”後麵這種讚美會使對方更為喜悅。
讚美上司時要得到理想的效果
圖書出版界的名人培特蘭,有一次到華盛頓出席一項會議,準備擁護一條對出版界很有影響力的議案。可當時他處在一個極為不利的地位上。事前法律顧問的分析說:許多有權勢的人,企圖阻止這項草案的通過。就連國會領袖對這項草案也表示反對。可結果培特蘭借著國會議長柯培的力量大獲全勝。
他是怎麽做到的呢?原來會談一開始,培特蘭便對柯培做事的公正與學識的淵博大加讚賞。使得柯培心裏很受用。恰當的頌揚,是最有效的方法。它可以滿足別人的自尊需求,獲得別人心甘情願的協助。
心理學的研究表明,人性都有一個顯著的弱點,幾乎每個人都喜歡別人的讚美。恰當的讚美,也是激勵上司的好方法,可以贏得上司的好感,縮短與上司的距離。日本的一位智者說過,對你的上司也有激發動機的必要。因為上司也是平常人,他們也願意得到別人的支持與鼓勵。當上司遇到困難時,你應當給他以激勵;當上司工作有業績時,你應當向他由衷地表示祝賀。可以說,隻有將對他人的激勵,與對上司、對左右的激勵相結合時,它才是完善的。
讚揚上司某個優點,意味著肯定這個優點。上司也需要從別人的評價中認識自己的成就及在屬下心目中的位置,而對稱讚者喜愛有加。
怎樣讚美上司才能得到理想的效果呢?下麵的兩點建議可供借鑒:
(1)遴選上司最引人注目的事和人加以讚賞。
我們要適當地讚美別人的優點長處。這種讚美必須是誠心的,而不是為了阿諛逢迎而故意誇大的虛假的讚美。交友時,說話如果能很好地動用這一條,對於朋友間的和諧大有裨益。
《論語》上說:“人告之以過則喜。”實際上,這恐怕隻有子路孔子等大聖人才有如此量,一般情況下,普通人都不可能做到這一點。大家常說“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但真正能聽得進逆耳忠言的人卻並不多。所以說話時應當靈活,不妨適當說些恭維話。
或許,大家都以為恭維人乃是小人所為,大丈夫光明磊落,行正身直。事實上,我們都應該清楚一個道理,那就是槍炮或毒藥可以殺死無辜的百姓,是因為它們被壞人利用了,而不是它們本身有什麽不好。正如鴉片會使人喪命,是因為販毒者利用了它,而在藥店裏,鴉片則又可成為很好的麻醉劑和鎮靜劑,可以用它來解除病人的痛苦。明白了這個道理,我們就應該承認,恭維作為一種說話的方式,我們有權使用,而且如果我們用得恰當,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恭維話並不是隨便恭維,要注意對象和內容,任何人都在心底有一種希望,年輕人的希望是他自己,老年人則把希望寄托在年輕人身上。年輕人當然希望自己前途無量,宏圖大展,所以恭維時便須點出幾條,證明他是有潛力的。而老年人自知年老力衰,一切都已成為過去,所謂“好漢不提當年勇”,他們隻希望後輩人能超過自己,創出更好的前程。所以,對老年人恭維時,不妨將著眼點放到他們的晚輩人身上,並將老年人與其晚輩比較,指出後輩的長處。這樣抑老揚少的做法,不但不會引起老人的反感,相反他會很高興。
對於不同職業不同化程度的人,恭維也應有所區別。對待商人,如果恭維他才高八鬥學富五車顯然不行;而對化人說他如何財源廣進,財運亨通更是不妥;對於官吏,你若說他生財有道,他定以為你是罵他貪汙受賄,搜刮百姓。因此要注意區別,同時也還要注意掌握好恭維的分寸。
(2)上司不在場時極力稱讚他。
當著上司的麵直接予以誇讚,雖然也是種奉承上司的方法,但很容易招致周圍同僚的輕蔑、敵視。而且,這種正麵式的歌功頌德所產生的效果反而很小,甚至有反效果的危險。
與其如此,倒不如在公司其他部門,上司不在場時,大力地吹噓一番。這些讚美終有一天還是會傳到上司耳中的。而且效果勝過當麵讚美。
巧妙地暗示對方注意自己的錯誤
對那些對直接的批評會非常憤怒的人,間接地讓他們去麵對自己的錯誤,會有非常神奇的效果。瑪姬傑各曾采取這樣的方法,使一群懶惰的建築工人在幫她加蓋房子之後把周圍清理得幹幹淨淨。
最初幾天,傑各太太下班回家之後,發現滿院子都是鋸木屑子。她沒有去跟工人們抗議,因為他們工程做得很好。所以,等工人走了之後,她與孩子們把這些碎木塊撿起來,並整整齊齊的堆放在屋角。
次日早晨,她把領班叫到旁邊說:“我很高興昨天晚上草地上這麽幹淨,又沒有冒犯到鄰居。”
從那天起,工人每天都把木屑撿起來在一邊堆好,領班也每天都來,看看草地的狀況。
在生活中掌握這種技巧的人並不少見。據說有一位著名的心理醫生,在超市發現一位賣副食的小姐雖然長得十分漂亮,可是對顧客老是板著一副冷冰冰的麵孔。這位很有心計的心理醫生決定悄悄幫助她克服對人愛理不理的毛病。於是他按照她胸卡上的姓名,寫了一封措詞熱情的感謝信寄給她。信中寫道:“我是一位退休的醫務工作者,每次來到超市,看到你的笑容,我就覺得自己的病減輕了不少。願你的微笑長存,為每一位顧客帶來快樂。”這位小姐自從接到這封信後,受暗示的誘導,服務態度大變樣,克服了對顧客愛理不理的毛病,見人不笑不開口。年終,心理醫生到超市來調查,發現這位小姐的照片貼在超市的“光榮榜”上。
當麵指責別人,或者不分場合地批評,這隻會造成對方的頑強反抗,而巧妙地暗示對方注意自己的錯誤,則會收到最佳的效果。
減少和同事間不必要的爭論
一天,幾個人衝進美國第25任總統威廉麥金萊的辦公室,向他提一項抗議。為首的是一個議員。他的脾氣很大,開口就用難聽的話咒罵總統。而麥金萊卻顯得異常平靜。他知道,現在作任何解釋,都會導致更激烈的爭吵,這對於堅持自己的決定很不利。他一言不發,默默地聽這些人叫嚷,任他們去泄盡自己的怒氣。直到這些人都說得精疲力盡了,他才用溫和的口氣問:“現在你們覺得好些嗎?”
那個議員的臉立刻紅了,總統平和而略帶譏諷的態度,使他覺得自己好像矮了一截,他仿佛覺得自己粗暴的指責根本站不住腳,而總統可能根本就沒錯。
後來,麥金萊總統開始向他解釋自己為什麽要做那項決定,為什麽不能更改,這位議員並沒完全聽懂,但他在心理上已經完全服從總統了。他回去報告交涉結果時,隻是說:“夥計們,我忘了總統所說的是些什麽了,不過他是對的。”
麥金萊總統憑著他的自製力,在心理上打了一個勝仗。
不成功人士喜歡僅僅為了爭論而爭論並挑起爭端,或者使其他人失去心理平衡。那些挑起爭端的人也許會想,此刻朋友們和同事們會對他們的機敏與智慧留下深刻的印象。美國眾議院著名發言人薩姆雷伯說道:“如果你想與人融洽相處,那就多多附和別人吧。”他的意思不是說你必須同意別人所說的一切,而是說你不可能一方麵無休止地激惱別人而另一方麵又指望別人來幫助你。結束了一天工作後的人們不喜歡把時間花費在無休止的爭論上。如果此刻你挑起爭端,他們會回避你,而你將會發現,你已被其他好爭辯的失敗者們所包圍。
林肯早年因出言尖刻而導致與人決鬥。隨著年歲漸增,他也日趨成熟,在非原則問題上總是避免和人發生衝突,他曾說:“寧可給一條狗讓路,也比和它爭吵而被它咬一口好。被它咬了一口,即使把狗殺掉,也無濟於事。”我們在遇到某些不講理的人時,如果不爭論也無關緊要,不存在大是大非的問題,那麽就跟林肯學習,容忍一下算了。
在工作中,避免和同事爭論,可以節省你的大量時間與精神,使你投入到完善你的觀點和實踐你觀點的工作中去。你完全沒有必要浪費太多的精神去幹那種沒有結果也毫無意義的事情上去。少去了麵紅耳赤的爭論,隻會使雙方尊重對方,從而增進友誼,有利於思想交流,意見的轉換。
為了避免和同事爭論,大致可以從以下幾方麵做起:
(1)對不同的意見進行選擇。
當你與別人的意見始終不能統一的時候,這時就要求舍棄其中之一。人的腦力是有限的,有些方麵不可能完全想到,因而別人的意見是從另外一個人的角度提出的,總有些可取之處,或者比自己的更好。這時你就應該冷靜地思考,或兩者互補,或擇其善者麵之。如果采取的別人的意見,就應該衷心感謝對方,因為有可能此意見使你避開了一個重大的錯誤,甚至奠定了你一生成功的基礎。
(2)不要輕易相信自己的直覺。
每個人都不願意聽到與自己不同的聲音。每當別人提出與你不同的意見,你的第一個反應是要自衛,為自己的意見進行辯護並去竭力地找根據。完全沒有必要。這時你要平心靜氣地,公平、謹慎地對待兩種觀點(包括你自己的),並時刻提防你的直覺(自衛意識)對你做出正確抉擇的影響。值得一提的是,有的人脾氣不大好,聽不得反對意見,一聽見就會暴躁起來。這時就應控製你的脾氣,讓別人陳述自己的觀點。不然,就未免氣量太窄了。
(3)盡量讓自己傾聽。
每次對方提出一個不同的觀點,不能隻聽一點就開始發作。要讓別人有說話的機會,一是尊重對方,二是讓自己更多地了解對方的觀點,好判斷此觀點是否可取,努力建立了解的橋梁,使雙方都完全知道對方的意思,不要弄巧成拙,否則的話,隻會增加彼此溝通的障礙和困難,加深雙方的誤解。
(4)審慎地對待別人的意見。
在聽完對方的話後,首先想的就是去找你同意的意見,看是否有相同之處。如果對方提出的觀點是正確的,應放棄自己的觀點,而考慮采取他們的意見。一味地堅持己見,隻會使自己處於尷尬境地。因為照此下去,你隻會做錯。而到那時,給你提意見的人會對你說:“早已給你說了,還那麽固執,知道誰是對的了吧!”這時,自己怎麽下台?所以為避免出現這種情況,最好是給對方一點時間,把問題考慮清楚,而不要訴諸於爭論。建議當天稍後或第二天再交換意見。這使雙方都有時間,把所有事實都考慮進去,才可能找出最好的方案。這時就應進行一下反思:別人的意見,可不可能是對的?還是部分是對的?他們的立場或理由有沒有道理?自己的反應到底在減輕問題或隻不是過在減輕挫折感而已?自己的反應會使對方遠離我還是親近我?自己的觀點會不會提高別人對我的評價?如果自己不提出意見,別人的意見是否會加給自己?這是不是最後的一次機會?自己撤回意見是不是會令整個計劃失敗?多問一下自己也許會找到解決的辦法。
(5)真誠對待對方。
如果對方的觀點是正確的,就應該積極地采納,並主動指出自己觀點的不足和錯誤的地方。這樣做了,有助於解除反對者的武裝,減少他們的防衛,同時也緩和了氣氛。同時要明白,對方既然表達了不同的意見,表明他對這件事情與你一樣的關心。因而不要把他們當作防衛的對象,不能因為提出了不同的意見就把他們當作“敵人”。反而應該感謝他們的關心和幫助,這樣,本來也許是反對你的人也會變成你的朋友。
(6)為反對者關心你的事情而真誠地感謝他們。
任何肯花時間表達不同意見的人,必然和你一樣對同一件事情感到關心。把他們當作要幫助你的人,或許就可以把你的反對者轉變為你的朋友。
(7)延緩采取行動,讓雙方都有時間把問題考慮清楚。
建議當天稍後或第二天再舉行會議,這樣所有的事實才可能都考慮到了。在準備舉行下一次會議的叫候,要問問自己:“反對者的意見,可不可能是對的?還是有部分是對的?他們的立場或理由是不是有道理?我的反應到底在減輕問題或隻不過是在減輕一些挫折感而已?我的反應會使我的反對者遠離我還是親近我?我的反應會不會提高別人對我的評價?我將會勝利還是失敗?如果我勝利了,我將要付出什麽樣的代價?如果我不說話,不同的意見就會消失嗎?這個難題會不會是我的一次機會?”
學會多聽、多看、多學、多思、少說
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對於剛剛步入社會的年輕人來說,第一年的工作表現對你以後的發展都會有決定性的影響。
你能否好好發揮潛力,往往要視你的工作環境,以及你對這個環境的適應能力而定。比如你的職務,你所受的正式或非正式的培訓,同事和老板的工作態度和公司的政策等,都將直接影響你的發展。
當然,這並不是唯一因素,你的工作態度、責任感、能力和取舍也都影響著你的前途。
剛剛踏上工作崗位時,你頭幾個月要做的事情就是謀求建立上司對你的信任:你需要認識、了解他,明白他對你的要求,然後盡量把差事幹好。這是博取他對你的尊重和信任的唯一方法。隻有當你贏得他的信任時,他才會委你以重任。
也許,經過全力以赴的努力,你所得到的工作並不如意。或許此時,你心中可能滋生一種厭倦的感覺,你發現單位辦事效率低下,人際關係複雜,職員缺乏上進精神、創新精神,安於現狀等等。你會後悔來到了這個公司,於是你可能問自己:我費了那麽大的勁,選擇了一個新單位,究竟為了什麽?我是不是犯了一個天大的錯誤?
怎樣正確麵對這種情況呢?其實,擇業如同擇偶。婚姻初期也有類似的現象。新婚蜜月期間,新郎、新娘覺得什麽都新鮮有趣,就連煩瑣的一日三餐也會如此。然一兩個月後,新鮮感、神秘感都過去了,往往會若有所失,漸而產生厭煩心理。難怪社會學家說婚後的第一個不穩固動搖時就是蜜月之後。既然如此,你不必再悔恨交加。你現在好似行駛在單行線上的汽車,不能回頭。堅持一直向前走,或許一年半載,就會適應的。
這也提醒我們,在擇業時對公司不要寄予太高期望。因為期望太高,失望就可能更大;希望越大,痛苦可能越多。
古人雲:“既來之,則安之。”麵對自己的新崗位,不應該再左思右想,猶豫徘徊。你要做的應是力求在新單位站穩腳跟,步步高升。如果兩三年後還無起色,再急流勇退不遲。
剛就業時最重要的一件的事,就是盡快盡好地熟悉這份新工作。不論你有多高的學曆,對於新生事物,你要學的、要了解的總是很多。尤其是在競爭激烈,具有挑戰的環境下工作,此時要考驗的就是個人能力和工作方法。因而,對於那些有機會讓你學習新知識、新技術的工作,你要樂於接受。這對於豐富你的知識和增長你的工作經驗和才幹是很有幫助的。
在你達到目標之前,目標與現實總是有一定的距離。而你不懈的努力正在使這距離縮短。在你取得上司信任的這一努力期間,你可能會被冷落。但這並不說明你的上司就不信任你,很可能他們正暗中注意你。有人把這一時期的關鍵總結為“四多一少”:多聽、多看、多學、多思、少說。
聆聽別人講話是一門學問。你不僅要聆聽上司的講話,也應聆聽同事或低級行政人員的講話,這同樣是重要的。事實上,很多人之所以工作欠佳,就是因為不肯或不懂得聽別人講話。
“少說”,是因為你對公司的規章製度、規則和內情所知尚少。輕率地發表自己的意見、看法,容易暴露自己的無知,成為別人的資料。即使你說話鞭辟入裏,但你初來乍到,人微言輕,說話也頂不了多大作用。相反,容易給人留下一種誇誇其談、好出風頭的壞印象。當然如果別人是征詢你的意見,你也不應緘口不言,隻需言簡意賅,言之有物。
“少說”,還有利保守秘密。有的職員喜歡講閑話,散布謠言,對機構的損害很大。這種人也不會得到重任升遷。上司要重用你,首先他要信任你,而前提就是他肯定你是一個嚴守秘密的人。你應當清楚哪些消息是可以公開的,哪些消息是不可以公開的,你要時時刻刻提醒自己切不可在閑聊或是酒後無意地泄露了有損公司或是他人的秘密。更不可為個人利益有意泄露可能使同事尷尬或使上司受損害的資料。
在工作中盡可能多看、多學、多思,迅速熟悉業務,熟悉人事,記住領導和同事的名字,對他們表示適度的尊重,不可低三下四,貶低自己,也不應自高自大,自作清高。總之,熱情而有禮貌、不亢也不卑。
沉默有時是最安全的交往策略
沉默是一種處世哲學,用得好時,又是一種藝術。
誰都知道口是用來吃飯的,但是若統計起來,口的最多的(也許不是最大的)用處,還應該是說話。按照時下流行的議論,說話大約也算是一種“宣傳”,自我的宣傳。
自己以外有別人,所以要說話;別人也有別人的自己,所以又要少說話或不說話。於是乎我們要懂得沉默。
一般人見生人時,大抵會沉默的。見生人的沉默,大約由於原始的恐怖,但是似乎也還有別的。假如這個生人的名字,你全然不熟悉,你所能做的工作,自然隻是有意或無意的防禦像防禦一個敵人。沉默便是最安全的防禦戰略。你不一定要他知道你,更不想讓他發現你的可笑的地方一個人總有些可笑的地方不是?你隻讓他盡量說他所要說的,若他是個愛說的人。最後你恭恭敬敬和他分別。假如這個生人,你願意和他做朋友,你也還是得沉默。但是得留心聽他的話,選出幾處,加以簡短的、相當的讚詞,至少也得表示相當的同意。
說話是一件費神的事,能少說或不說以及應少說或不說的時候,沉默實在是高明的選擇。至於自我宣傳,誠然重要,但對於生人,這是白費的;他不會領略你宣傳的旨趣,隻暗笑你的宣傳熱,一轉身他就會忘記得幹幹淨淨。
同事和生人不同,就在他們能聽也肯聽你的說話宣傳。這不用說是交換的,但是就是交換的也好。他們在不同的程度下了解你,諒解你;他們對於你有了相當的趣味和禮貌。你的話滿足他們的好奇心,他們就趣味地聽著。如果你的話題很嚴肅,他們因為禮貌的緣故,眼眸裏也會暫時變得很嚴肅。
你應該相當的節製自己,不可妄想你的話占領同事們整個的心你自己的心,也不會讓別人完全占領呀!
盡管大多數人直言不諱的時候太少而不是太多,但有時候還是不說為妙。
有些問題根本就不值得提出來,你也不希望大動幹戈地把小分歧變成大衝突。花費時間和精力糾纏於非常小的分歧是不明智的,特別是那些不大可能會影響人們工作質量或者那些你很可能在一周或一月後就忘記的分歧。如果衝突隻涉及不重要的關係或者不會持續很久,那就不一定非講出來不可。盡管你可能錯過因為表示不同意見而帶來的創造力和學習機會,但你不必擔心製造出懸而未決的分歧把關係破壞掉,從而造成額外的損失。
即使分歧非提出來解決不可,也有個時機問題。例如,如果你在麵臨迫在眉睫的截止時向你的老板提出新的棘手的問題,可能就會徒勞無益,除非提出來的問題對手頭的工作非常重要,並且確實有足夠的時間來解決這個問題。因此,等到過了這段緊張時間,人們能集中精力研究你必須說出來的問題時再提出問題,也許是最佳的選擇方案。
說話應力求簡潔
歐陽修寫作,非常注意章的平易流暢,簡潔洗練。他的散名作《醉翁亭記》,開頭一句僅用“環滁皆山也”五個字,就把滁州的自然環境描繪出來了。
有一次,歐陽修和兩位朋友在街上散步,看到一匹脫韁的奔馬踏死了一隻狗。他提議,看誰能把這件事最簡練地記述下來。一位朋友想了想說:“有犬臥於通衢,逸馬蹄而死之。”用了12個字。另一位朋友說:“有馬逸於街衢,臥犬遭之而斃。”也是12個字,歐陽修嫌他們說的不精練,隻用了“逸馬殺犬於道”六個字,便表述清楚了。兩位朋友聽了都很佩服。
歐陽修為了使章言簡意賅,常把稿貼到臥室的牆上,反複推敲、修改。“為求一字穩,耐得半宵寒”,直到晚年,他還是這樣認真寫作,成為了千古佳話。我們在日常說話的時候,也要力求簡潔,以突出主題,引起別人的興趣。具體可參考如下建議:
(1)片言以居要,一目能傳神。
人們在交流思想、介紹情況、陳述觀點、發表見解時,為了使對方能夠很快了解自己的說話意圖,領會要領,往往使用高度概括、十分凝練的語言,提綱挈領地把問題的本質特征表達出來,以達到一語中的、以少勝多的效果。不少領袖人物都具有這種能力,他們善於高屋建瓴地把握形勢,抓住問題的症結,且能用準確精當的語言加以概括表達,其作用和影響非同一般。美國第十六任總統林肯,在一次溯江視察途中與同船的船員們握手時,有一位工人卻縮著手,麵對總統靦腆地說:“總統,我的手太髒了,不便與你握。”林肯聽後笑道:“把手伸過來吧,你的手是為聯邦加煤弄黑的。”短短一句話,聽似極為平常,卻高度概括,得其要領,充滿感情。
事實上,不管世事多麽複雜,不管產生多麽深奧的思想,說到底,就是那麽一點或幾點經過概括和抽象了的認識。而這些要求,是精華,是核心,是本質,隻要抓住它,就能提綱挈領,一通百通,產生“片言以居要,一目能傳神”的效果。恩格斯曾說:“言簡意賅的句子,一經了解,就能牢牢記住,變成口號。”
(2)長話短說,無話不說。
由於客觀環境的限製,有時由不得你長篇大論,侃侃而談,隻能逼你三言兩語,述其概要。例如在戰場上、在搶險工地、在各種危急關頭,甚至是一對情侶在汽笛已經拉響的月台上話別,誰也來不及去高談闊論。在這種情況下,唯其簡明扼要的話語,才能顯示其特有的鋒芒。
在緊急關頭作長篇大論,則可能帶來嚴重後果。1812年英美戰爭全麵爆發前夕,美國政府召開緊急會議討論對英宣戰問題。會上,一位議員的發言竟從下午持續到午夜,而這時會場上大多數議員早已進入夢鄉。結果,當另一位議員又急又怒地用痰盂向發言者頭上擲去而結束發言、通過決議時,英國人已經打到了美國人的家門口。不難想象,這種“馬拉鬆式”的發言,超出聽眾心理承受能力,讓人無法接受是一方麵,貽誤戰機所造成的損失更難以計算。為了製止冗長的發言,現在不少國家采取了一些絕妙的措施。美國南部一些地區規定,發言人講話必須手握一塊冰,他講多久,就握多久。非洲有一個民族,規定講話時隻允許站一隻腳,當這隻腳站累了,另一隻腳落地時,講話就被終止。在生活節奏日趨加快的今天,這種做法是頗值得借鑒的。
(3)通俗明快。
簡潔的語言一般都很通俗明快,如果追求辭藻的華麗、句式的工整,則必然顯得拖遝冗長。
要使自己的語言簡潔洗練,就要使自己的語言“少而準”、“簡而豐”,重要的是要培養自己分析問題的能力,要學會透過事物的表麵現象,把握事物的本質特征,並善於綜合概括。在這個基礎上形成的交流語言,才能準確、精辟,有力度,有魅力。同時還應盡可能多地掌握一些詞匯。福樓拜曾告誡人們:任何事物都隻有一個名詞來稱呼,隻有一個動詞標誌它的動作,隻有一個形容詞來形容它。如果講話者詞匯貧乏,說話時即使搜腸刮肚,也決不會有精彩的談吐。此外,會“刪繁就簡”也是培養說話簡潔明快的一種有效方法,古代有一首“製鼓歌”,原16個字:“緊蒙鼓皮,密釘釘子,天晴落雨,一樣聲音。”後來有人將其壓縮為12個字:“緊蒙皮,密釘釘,晴落雨,一樣音。”更有大膽者將其刪後留下8個字:“緊蒙,密釘,晴雨,同音。”從意義上說,這8個字與20個字相比,絲毫不比原意遜色。
需要一提的是,簡潔絕非“苟簡”,為簡而簡,以簡代精。簡潔要從實際效果出發,簡得適當,恰到好處。否則,硬是掐頭去尾,隻能捉襟見肘,掛一漏萬,得不償失。應予承認,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重性。簡短的語言有時很難將相當複雜的思想感情十分清晰地表達出來。與人交往,過簡的語言則有礙於相互間的了解,有礙心靈的溝通。同時,簡短也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鄒韜奮先生在公祭魯迅先生的大會上隻講了一句話,短得無法再短,而恩格斯在馬克思墓前的演說長達15分鍾,卻也是世所公認的短小精悍的演講。總之,簡短應以精當為前提,該繁則繁,能簡則簡。
克服發言時怯場心理
怯場指的是在人前,尤其是人多的場合,因緊張害怕而不敢說話,或者說話時顯得拘謹、不自然。
怯場是一種心理障礙:要麽感到自己被說話場合的氣氛、形勢所壓迫;要麽顧慮自己說得不好或說錯;要麽擔心自己不是他人的對手,因而畏首畏尾,誠惶誠恐。
其實,這種心理障礙是完全不必要的。有的人在家人麵前可以滔滔不絕,可是一與外人交談,他就難以啟齒;有的人平時在三兩個人的場合可以口若懸河,可人一多,尤其是上台,就心慌意亂,語無倫次。這說明他不是不能說,而是有心理障礙。隻要破除這種障礙,怯場也就會消失。
消除怯場心理障礙可參考以下方法:
(1)平時加強訓練。
朗誦、自言自語、多同親近熟悉的人交談、多聽別人交談等,都是練習說話的方式。
(2)每次發言前作必要的準備。
這在單向交流時容易做到;在雙向交流前,對同誰談,涉及什麽內容,也可作大體的言辭預測。隻要在大方向上有所準備,到時就不致不敢說或說不下去。
(3)臨場抱定豁出去的心態。
任何人都不是天生的敢在公眾場合自如說話,都有一個艱難的“第一次”。美國的羅斯福總統說過:“每一個新手,常常都有一種心慌病。心慌並不是膽小,而是一種過度的精神刺激。”古羅馬著名演講家希斯洛第一次演講就臉色發白、四肢顫抖;美國的雄辯家查理士初次登台時兩個膝蓋抖得不停地相碰;印度前總理英甘地首次演講不敢看聽眾,臉孔朝天。隻要抱定豁出去的心態,管他三七二十一,就自如了。
(4)“忘記”聽眾。
就是自己在發言前,心中有聽眾,但在發言時,眼中不能有聽眾,隻顧按自己的意圖去表達。一位教師第一次登台講課效果就不錯,有人向他請教經驗:他說:“備課時我心中一直想著學生,可一上講台,我眼中所見,隻有桌椅而已。這樣,我就放鬆自如了。”
談吐幽默也是一種能力
一個談吐幽默的人,常常會給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
幽默話語怎樣形成?它的產生靠哪些條件呢?幽默話語作為語言藝術,形成的基礎和條件是:
(1)要有高尚的情趣和樂觀的信念。
恩格斯曾經說:“幽默是表明工人對自己事業具有信心並且表明自己占著優勢的標誌。”幽默的談吐是建立在說話者思想健康、情趣高尚的基礎上的。它對人提出善意的批評和規勸,它必須要求批評者有較高的思想境界和較高的涵養性。一個心地狹窄,思想頹唐的人是不會幽默的。幽默永遠屬於那些熱心腸的人,屬於那些生活的強者。幽默者品德要高尚,要心寬氣朗,對人充滿熱情。老一輩革命家,在與人民群眾講話、攀談時,言談話語間有時便流露出一定的幽默感,使人感到分外熱情、親切,這當然與他們具有崇高的**信念和樂觀主義精神有關。
(2)要有較高的觀察力和想象力。
幽默的談吐具有反應迅速的特點,這就要求說話者思維敏捷、能言善辯,而這些又來自於對生活深刻體驗和對事物的認真觀察。具有較高的觀察力、想象力、才能通過仿擬、移時、降用、拈連、比喻、誇張、雙方等方式說出幽默的話語。
在職場,為了達成自己所期望的目的,我們時常需要說服別人。
為了成功地說服別人,“見什麽人說什麽話,因人而異”是非常必要的,否則就會犯“對牛彈琴”的錯誤。
在一般情況下,運用“因人而異”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麵:
(1)根據性別的差異。
對男性,需要采取較強有力的勸說語言;對女性,則可以溫和一些。
(2)根據年齡的差異。
對年輕人,應采用煽動的語言;對中年人,應講明利害,供他們斟酌;對老年人,應以商量的口吻,盡量表示尊重的態度。
(3)根據地域的差異。
對於生活在不同地域的人,所采用的勸說方式也應有所差別。比如,對於我國北方人,可采用粗獷的態度;對於南方人,則應細膩一些。
(4)根據職業的差異。
不論遇到從事何種職業的人,都要運用與對方所掌握的專業知識關聯較緊的語言與之交談,對方對你的信任感就會大大增強。
(5)根據性格的差異。
若對方性格直爽,便可以單刀直入;若對方性格遲緩,則要“慢工出細活”;若對方生性多疑,忌處處表白,應該不動聲色,使其疑惑自消。
(6)根據化程度的差異。
一般來說,對化程度低的人所采用的方法應簡單明確,多使用一些具體的數字和例子;對於化程度高的人,則可以采取抽象的說理方法。
(7)根據興趣愛好的差異。
凡是有興趣愛好的人,當你談起有關他的愛好這方麵的事情時,對方都會興致盎然,同時,對你無形中也會產生好感。因此,如果你能從此入手,就會為下一步的勸說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有效說服別人的幾種簡單技巧
有些人說服人經常犯的弊病,就是先想好幾條理由,然後去和對方辯論;還有的是站在長輩的立場上,以教訓人的口吻,指點別人該怎麽做。這樣一來,就是等於先把對方推到錯誤的一方,因此,效果往往不好。說服人的方法和技巧很多,以下幾種是比較實用和簡便的:
(1)用高尚的動機來激勵他。
在一般情況下,每個人都崇尚高尚的道德、正派的作用,都有起碼的政治覺悟和做人道德。所以,在說服他人轉變看法的時候,一個有效的辦法就是,用高尚的動機來激勵他。比如說這樣做將對國家、公司帶來什麽好處,或將對家庭、對子女帶來什麽好處,或將對自己的威信有什麽影響,等等。這往往能夠很好地啟發他,讓他做應該做的事。
(2)用熱忱的感情來感化他。
當說服一個人的時候,他最擔心的是可能要受到的傷害,因此,在思想上先砌上了一道牆,在這種情況下,不管你怎麽講道理,他都聽不進去。解決這種心態的最有效的辦法就是,要用誠摯的態度、滿腔的熱情來對待他,在說服他的時候,要用情不自禁的感情來感化他,使他從內心受到感動,從而改變自己的態度。
(3)通過交換信息促使他改變。
實踐證明,不同的意見往往是由於掌握了不同的信息所造成的。有些人學習不夠,對一些問題不理解;也有些人習慣於老的做法,對新的做法不了解;還有些人聽人誤傳,對某些事情有誤解,等等。在這種情況下,隻要能把信息傳給他,他就會覺察到行為不是像原來想象的那麽美好,進而采納你的新主張。
(4)激發他主動轉變的意願。
要想讓別人心甘情願地去做任何事,最有效的方法,不是談你所需要的,而是談他需要的,教他怎麽去得到。所以有人說:“撩起對方的急切願望,能做到這一點的人,世人必與他同在;不能的人,將孤獨終生。”
探察別人的觀點並且在他心裏引起對某項事物迫切需要的願望,並不是指要操縱他,使他做隻對你有利而不利於他的某件事,而是要他做對他自己有利,同時又符合你的想法的事。這裏要掌握兩個環節:一是說服人要設身處地地談問題,要把別人的事當做彼此互相有利的事來加以對待;二是在促使他行動的時候,最好讓他覺得不是你的主意而是自己的主意。這樣他會喜歡,會更加主動和積極。
(5)用間接的方式促使他轉變。
說服人時如果直接指出他的錯誤,他常常會采取守勢,並竭力為自己辯護,因此,最好用間接的方式讓他了解應改進的地方,從而讓他達到轉變的目的。所謂間接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如把指責變為關懷;用形象的比喻來加以規勸;避開實質問題談相關的事;談別人的或自己的錯誤來啟發他;用建議的方法提出問題,等等。這就要靠你根據實際情況創造性地加以運用。
(6)提高對方“期望”的心理。
被說服者是否接受意見,往往和他心目中對說服者的“期望”心理有關,說服者如果威望高,一貫言行可靠,或者平時和自己感情好,覺得可以信賴,就比較願意接受他的意見。反之,就有一種排斥心理,所以你平時要注意多與他們交往,和他們建立深厚的感情,這樣在說服的時候,就能變得主動有力。
用巧妙的表達技巧來增強說服力
一個人的說服力並不是一個常數,它是可以用巧妙的表達技巧來增強的。為了成功地勸說別人,以下幾點經驗值得借鑒:
(1)善用地利。
許多人在自己的客廳裏說話比在別人的接待室裏說話更有說服力,因此,精明的交涉者在與人洽談重要事務時,總是爭取在自己的而非對方的辦公室裏進行。
英國心理學家泰勒爾和他的助手蘭尼曾做過一次實驗。他們先給部分選定的大學生評分,鑒定他們對別人的影響力,然後把其中願意者分成三人一組,每組由影響力大、中、小不同的人組成,然後請他們討論並表決該校預算中十項可以削減的項目哪幾項最宜減掉。一半的小組會議在影響力最大者的寢室裏召開,另一半則在影響力最小者的寢室裏進行。最後結果顯示:討論時,即使主人的影響力最小並且客人開始也持反對意見,最終還是屈從了主人。
(2)注意儀表。
英國某鎮內有一位藝術家,常因一些地方問題到鎮議會去控訴。他去時常穿一件油漬斑斑的工作服,胡子也不刮。因為他從來看不起那些以衣冠整齊來取悅於人的人,認為人隻要有頭腦,別人就會聽取他的意見,穿著好壞並無關緊要。可事實是,年複一年,照樣沒人理會他。他則自我麻醉地認為這是由於那些人愚蠢之故。
也許是吧,不過,他自己也聰明不了多少。
心理學家塞肯曾召集了68名學生誌願者,吩咐他們每人跟四位行人談話,請求他們支持一個反對校內早餐供應肉類的團體。在跟行人接觸前,研究人員對每位誌願者的各種情況,如:外表是否漂亮,口齒是否伶俐,能否令人信賴,能否說服人以及智力高低等等,都作了鑒定。結果發現,在相同條件下,外表漂亮者一般比不大漂亮者更為成功。
(3)站在聽眾一邊。
要改變別人的想法,勸說者必須與聽眾站在一邊,兩者的關係越融洽,勸說的話便越容易入耳,這是因為人類有一個共同的天性,即喜歡聽“自己人”說的話。美國紐約市立大學的心理學家哈斯也說過:“一個釀酒專家也許能告訴你許多理由為什麽某一種牌子的啤酒比另一種牌子的要好。但如果你的朋友,不管他對啤酒是否在行,教你選購某種啤酒,你很可能聽取他的。”
另一位心理學家莫恩在加利福尼亞州一個海灘上搞了一個傳播訓練公司,他發現,最佳商品推銷員都能模仿顧客的聲調、音量和言詞,表現顧客的姿態和情調,甚至還能下意識地在呼吸動作上與顧客相協調,好像是一架絕妙的反饋機器,把顧客發出的每一個信號反射回去。
毋庸諱言,這種由於在具體行動上,甚至是些很微不足道的方麵表現出來的在感情上與你的聽眾的親近感與認同感,往往會使你得到巨大的感情回報和共鳴。而一旦建立了這種感情共鳴,還需要什麽苦口婆心地勸誡與說服呢?
(4)考慮聽者處境。
假如你要到隔壁去,請那裏的新婚夫婦參加一項社會公益活動,你采用什麽方法才能引起他們的興趣?
平庸的勸說者可能會直截了當地說一番大道理,而善於勸人者則會先考慮對方的處境,贏得聽者的信任。如果對方說自己正為某事煩惱,勸說者便會對他說:“我理解你為什麽會有這種感覺。要是我處在你的位置,也同樣會煩惱的。”這樣就既表示了對人的同情,設身處地地為人留下了廣闊的空間,同時又巧妙地贏得了對方的注意。
善勸者聽見對方反駁自己的話時,也會做出反應,但絕不會反駁。他會把反對的話重複一遍,承認其有道理。好些研究表明:勸說時,照顧雙方的意見,比隻提供單方麵意見的說服力強得多。
(5)論據要堅實。
什麽樣的論據才有說服力?這是一個很值得重視的問題。一個很基本的要求就是論據要堅實可靠,不可使人產生不信任感。我們相信:向聽者提供切實的資料比提供主張更有力。但對於一個猶豫不決的人來說,資料來源也是很有影響的,並且其影響之深不亞於資料本身。這並非因為人們隻信任特定來源而不信任其他的來源,而是因為他們聽到引述的話來自十分可信的權威,便不會再為自己的成見辯護。這是一種非常奇妙的心理作用。不過,引述權威的意見也不宜過分,過猶不及。資料太多也可能引起聽者的反感。
(6)運用經驗和例證。
善於做勸服工作的人都知道我們做事受個人的具體經驗的影響比受空空洞洞的大道理的影響要大得多。對於一個病人來說,如果大夫勸他服某種藥物,那麽即使醫生再三證明這種藥物有效,說了許多的藥理知識和道理,病人總還是不免心存疑慮的。但如果換一種方法試試,如醫生告訴他:我自己也服這種藥,隻用了一個療程就大病痊愈了。聽了這樣活生生的個人體驗,病人一定再也不會有所顧慮了。
心理學家塞肯在研究這種方法的效果時發現,成功的推銷員往往使用具體的例證向顧客說明:他們現在的選擇已有人作過。
再次強調,說服力並不神秘,它是人的天賦所致,也是可以學習和提高的。隻要你掌握了一些說服人的真正技巧,那麽你便不怕說服不了人。
麵對異議,成功地推銷你的主意
在你力圖向別人推銷你自己和你的主意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以下技巧:
(1)一定要強調利益。
如果你想兜售你的主意,不要沒有先陳述它的利益就提議行動起來。假設你這麽和你的老板說:“我想要接手彼特的業務。”那是你想要兜售的主意,但是你還沒有給老板看到這個主意好在哪兒。你補充道:“我能夠充分利用我和彼特的良好關係,使得這項業務回到正軌上去。彼特先生會和我一起工作,去找到一項大家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法。”在你嚐試推銷你的任何主意之前,考慮你能帶到桌麵上的全部利益,以你的主意的重要結果來向別人建議。
(2)探索分歧的原因。
當你試圖推銷主意、點子之類的東西的時候,對方肯定會生出天生的抗拒力,你需要減低這種抗拒力。當他們提出異議的時候,你肯定會有所反應,但是隻有在你理解了異議背後的原因之後,你才能做出反應。你應試圖回答這樣的問題:“他們提出異議背後的原因是什麽?”當某些人不同意你的時候,異議的原因是他們的想法和你的想法可能對不上。在你找到解決方案以前,其實你已經達到了對這個問題的診斷了。最好的方法就是你能揭開那些反對意見背後的原因,看看這些原因從何而來。
當人們不同意你的觀點的時候,找一下他們表示異議的原因。這是最難應用的推銷策略之一,但是它能夠給你最大的回報。我們有一個自然的傾向,就是在對話中為了盡量消除反對意見,會馬上對它發表一個看法。問題是反對者們在他們表述過反對以後可能就不會繼續聆聽了,他們一直考慮的是能再說一些什麽以堅定他們的異議。為了使他們能把他們的想法和你的想法掛起鉤來,問他們一個關於異議的問題,也能使你確切地了解為什麽他們表示反對。你不得不對他們的反對刨根問底。假設你正在向一些人推銷一種新的節省時間的工作方法,他們卻回答:“那樣做太複雜了。”如果不知道他們說的“複雜”是什麽意思,你如何反駁他們呢?刨根問底的另外一個益處是你表現出對異議很大的興趣。提問是有效的,多用途的推銷工具,隻要有可能,就多多地使用吧。
(3)解釋為什麽要提問。
不管什麽時候提出了問題,都要說說你為什麽要問這個問題。如果隻是拋出了你孤零零的問題,在聽者的意識裏肯定會冒出另外一個問題,比如:“為什麽他會問這個問題?”當他們沉思著尋找答案時,他們會停止聆聽你的談論。如果他們找不到你提問的原因,甚至會變得惱火。他們可能覺得你在考驗他們,或者他們感到很焦慮,因為你的問題需要他們提供給你信息。在拋出自己的問題之前,你可以先說一句:“讓我來問你一個問題,以確信我已經理解了你剛才說的話。”這樣,就可以排除上麵出現的那些問題。除了會根據別人的話得出錯誤的結論這樣的可能,一般說來,你表現出了對別人的談話的興趣,別人轉而也會把他們的注意力放到對你的聆聽上去。
(4)證明你的結論有理。
當你做出一個結論的時候,要陳述為什麽你認為這樣的結論是正確的。如果你給出了結論的基礎,將會大大地提高自己的可信度。你要認識到如果有一些人不知道你是如何得出你的結論的,他們會變得非常多疑,最後甚至會認為你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說些什麽。為了打消這種疑問,你可以說:“根據我展示給各位的數字,我相信執行我的想法是非常合適的。你們怎麽想呢?”通過加上“你們怎麽想?”這樣的問題,你給了別人一個機會,讓他們選擇同意還是反對你的結論。如果他們不同意,你最起碼知道了他們是抱著異議的,這樣就可以恰當地采取對策。
最好的策略就是使異議讓步。一個有所鬆懈、讓步的異議常常是建立在不堅定的基礎之上的,甚至就是建立在假象之上的,但你對此很難判斷。假設那個和你談話的人告訴你,他不喜歡你的主意,因為他認識的人告訴他你的主意不起任何效果。你不得不反問他,“你認識的人嚐試過執行我的主意嗎?他們擁有什麽和我的觀點有關的專業知識?他們給過你為什麽我的主意不起效果的具體說明嗎?”一旦你發現異議之中的猶豫不決之處,就可以刨根問底地追究下去,直到說明為什麽這個異議是不正確的。
(5)事先貯備可能遇到的問題。
當嚐試著說服某些人接受你的觀點,你可能需要提供信息來支持自己。這個可能是一個挑戰,因為你不知道他們會問什麽問題,而這些問題又需要什麽樣的數據支持。不幸的是,一旦你的回答在一個環節上出了問題,就會對所有其他的環節產生消極的影響。甚至如果你的生意上並沒有出現麻煩,也會削弱你推銷的點子的有效性。或許你需要回答的問題類型和需要的支持數據可以避開這個麻煩。你可以請那些平時要求很苛刻的同事來對你事先提問,這將會幫助你提高和完善你的陳述。
把握好讚美同事和朋友的分寸
讚揚對方的關鍵,是要實事求是,恰當的讚美,是極有分寸感的。《登徒子好色賦》中,“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用到此處,來說明掌握讚揚的“度”,的確是恰如其分的。恰當的讚美,是極有分寸感的。這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1)內容上要適度。
讚揚一個人,不要亂說一氣,任意誇大情節,評價失衡,給小人戴大帽子,那樣是難以起到讚揚的正麵效應的。透過你的溢美之詞,就會看到你內心的動機。
(2)方式要適宜。
人與人是各不相同的。讚揚要因人而異。不能用同一個型號的衣服,不分大小,見到誰就給誰穿。比如年齡檔次不同,讚揚時語氣上也應有所區別。對年輕人應多誇獎,對老年人應多尊敬,對小朋友應多引導。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但對方認為是缺陷的地方,你卻當作長處讚賞,肯定會惹別人不高興,明知他身短如桶,你卻誇他偉岸挺拔,他隻會把你的美言作為嘲諷來看,這樣豈不南轅北轍?讚美的新鮮感,就是對讚美者的讚美,別人沒發現,也沒讚美過地方,經你突然一提,他才恍然大悟,覺得自己還有如此動人的一麵,豈不榮幸有加?比如一個本來就十分漂亮的女孩子,她的美貌是人所共知,有目共睹的,稱讚她沉魚落雁、傾國傾城不過是老生常談,絲毫都不會引發她的好感。倘若你抓住時機,稱讚她的聰明智慧,或者能歌善舞,以至於琴棋書畫等方麵的專長,一定會令她耳目一新,有更上一層樓的喜悅,對你產生好感,也就是意料當中的事了。因人施讚,一定會“彈無虛發”的。
(3)頻率要適中。
這裏的頻率,是指相對時期內,對一個對象讚揚的次數。次數太少,起不到應有作用;次數太多,也會削弱應有的效果。而讚揚的頻率是否適中,是以受讚揚者優良行為的進展程度為尺度的。如果被讚揚者的優良行為同讚揚的頻率成正比,則說明讚揚的頻率是適度的。如果呈現反比的現象,則說明讚揚的頻率多高,已經到了“濫施”的程度,誰還會珍惜它呢?
稱讚不漂亮女同事的4大秘訣
稱讚女同事的時候,大家可能都會認為先從外貌開始比較快捷。但問題是一旦你碰到相貌平平的女性怎麽辦?這就是說,除了容貌之外,我們並不是一無所求。眾所周知,每個女人都有自己的特質,而且有著為別的女性所沒有的特征,包括生活經曆、家庭環境、教育層次、性情氣質等。因而,每個女人所關心的內容和重點也不一樣。不同的女人需要不同的稱讚和誇獎
(1)讚美女同事的修養氣質。
對於相貌平平的女性,我們就有必要從她的修養上找話題。比如說她從不大笑,說話從不大聲等,有許多女人,盡管長得漂亮,由於缺乏內涵,接觸一段時間之後就露出了馬腳。而一個擁有好的修養的女性,雖然外表不能打動我們,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她的魅力會越來越大。這種女性的吸引力是內在的,它可以征服一個男人的心,所以,你在這方麵就有了進攻之道。
下麵是一些實例:
對一個從不愛說活的女孩說:“你是我們這裏最靜的女孩。”
對一個總愛說話的女孩說:“你是我們這裏最活潑可愛的女孩。”(假如你喜歡她這種類型的女孩的話)
對一位不化妝的女孩說:“我從來不喜歡那些化妝化得很濃的女孩,你瞧那樣多俗氣!”
對一位愛化妝的女孩就有必要改變方式:“會化妝就是不一樣,看來你的審美情趣挺不一般。你一定學過美容吧?”
對一個唱歌唱的很好的女孩說:“聽你的歌簡直就是一種享受。”
(2)讚美女性的細膩和善解人意。
女人憑借其細膩的直覺就可以了解男人的心理活動,這使她們對男人深層的、有時是難以覺察的需要做出及時準確的反應。善解人意,是女人征服男人的技巧與本能;它使男人感到一種嗬護與溫暖。當一位女性為你端上一杯熱水時,你千萬別忘了拍她一下:“您真善解人意!”
下麵是一些實例:
對一個愛哭的女孩說:“你像林黛玉一樣多愁善感。你肯定是一個善良溫柔的女孩。”
對一個不愛哭的女孩說:“你一定非常堅強。我看你辦事非常有主見,從不像別的女性那樣婆婆媽媽。”
對一個愛幹淨的女孩說:“真是女人味十足。看,多講究!將來一定是一個好的家庭主婦。”
對一個孝順的女孩說:“我的母親總是誇獎你。我的姐姐也和你一樣。”
對一位經過介紹認識的女性說:“別人都說你很容易接近,我看是都想和你接近。”
(3)讚美女性的工作能力和事業心。
現代社會,女性參與的意識越來越強。而且,通過我們的調查發現,愈是相貌平平的女性,在這方麵的要求愈是強烈。有很多女性,盡管長相一般,但是其魅力並不亞於那些漂亮的姑娘。因此我們要看準她的能力。有的女性很有事業心。她們從來不願意為男人活著,你誇獎她的工作能力、審美水平、學識修養都能打動她的芳心。
下麵是一些實例:
對一個會燒飯的女性說:“誰和你交朋友,算誰有福氣。什麽都會,而且工作也是好樣的。”
對一位剛剛和上司提過意見的女性說:“你的意見是我們大家的意見。我很欣賞你的勇氣。”
對一位從不願意作出頭鳥的女性說:“我真佩服你的處世方式,沉穩得很,別看你長相這麽年輕,但是心計卻是大大的有。”
麵對一位身穿白衣的護士說:“現在你是穿著白衣的大使。其實,你下班後仍是天使。”
對一位崇拜知識的女性說:“我最近發表的那篇章,還是受了你的啟發才寫成的。為了感謝你給我的靈感,我今天特意來請你吃飯。”
對一位學曆不高的女孩說:“我雖然不完全讚成‘女子無才便是德’,但是我總覺得女孩有個中專學曆就足夠了。別看中專學曆,你的智商並不比有些靠死讀書讀出來的差。”這樣,你很能滿足她的虛榮心。
對一位學曆較高的女性說:“一般來說,在大學裏很難找到漂亮的女孩。這可能是由於她們在中學裏比較容易被男同學打擾的緣故。請你談談你的決竅。”
(4)盡量讚美女性的內在美。
美麗、可愛、魅力等有關容貌的讚美,對女性而言非常**。雖隻是表麵的稱讚,對方也會覺得有一絲絲的喜悅。然而讚美本來就不簡單,尤其是讚美女性更難,在她情緒不好時,你的一句:“小趙,你今天特別漂亮!”也會讓她覺得“那麽以前我天天都不漂亮?”
讚美是出自內心的喜歡與欣賞,並非逢迎或違心阿諛。因此真心的讚美,除了外在的稱讚之外,不妨讚美她的內在美。
你如果對一個女性說:“你的眼睛像星星那樣明亮,像泉水那般的清澈。”不如說:“你的舉止高,談吐中肯。對了,你都如何進修充實自己呢?”後麵這種讚美會使對方更為喜悅。
讚美上司時要得到理想的效果
圖書出版界的名人培特蘭,有一次到華盛頓出席一項會議,準備擁護一條對出版界很有影響力的議案。可當時他處在一個極為不利的地位上。事前法律顧問的分析說:許多有權勢的人,企圖阻止這項草案的通過。就連國會領袖對這項草案也表示反對。可結果培特蘭借著國會議長柯培的力量大獲全勝。
他是怎麽做到的呢?原來會談一開始,培特蘭便對柯培做事的公正與學識的淵博大加讚賞。使得柯培心裏很受用。恰當的頌揚,是最有效的方法。它可以滿足別人的自尊需求,獲得別人心甘情願的協助。
心理學的研究表明,人性都有一個顯著的弱點,幾乎每個人都喜歡別人的讚美。恰當的讚美,也是激勵上司的好方法,可以贏得上司的好感,縮短與上司的距離。日本的一位智者說過,對你的上司也有激發動機的必要。因為上司也是平常人,他們也願意得到別人的支持與鼓勵。當上司遇到困難時,你應當給他以激勵;當上司工作有業績時,你應當向他由衷地表示祝賀。可以說,隻有將對他人的激勵,與對上司、對左右的激勵相結合時,它才是完善的。
讚揚上司某個優點,意味著肯定這個優點。上司也需要從別人的評價中認識自己的成就及在屬下心目中的位置,而對稱讚者喜愛有加。
怎樣讚美上司才能得到理想的效果呢?下麵的兩點建議可供借鑒:
(1)遴選上司最引人注目的事和人加以讚賞。
我們要適當地讚美別人的優點長處。這種讚美必須是誠心的,而不是為了阿諛逢迎而故意誇大的虛假的讚美。交友時,說話如果能很好地動用這一條,對於朋友間的和諧大有裨益。
《論語》上說:“人告之以過則喜。”實際上,這恐怕隻有子路孔子等大聖人才有如此量,一般情況下,普通人都不可能做到這一點。大家常說“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但真正能聽得進逆耳忠言的人卻並不多。所以說話時應當靈活,不妨適當說些恭維話。
或許,大家都以為恭維人乃是小人所為,大丈夫光明磊落,行正身直。事實上,我們都應該清楚一個道理,那就是槍炮或毒藥可以殺死無辜的百姓,是因為它們被壞人利用了,而不是它們本身有什麽不好。正如鴉片會使人喪命,是因為販毒者利用了它,而在藥店裏,鴉片則又可成為很好的麻醉劑和鎮靜劑,可以用它來解除病人的痛苦。明白了這個道理,我們就應該承認,恭維作為一種說話的方式,我們有權使用,而且如果我們用得恰當,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恭維話並不是隨便恭維,要注意對象和內容,任何人都在心底有一種希望,年輕人的希望是他自己,老年人則把希望寄托在年輕人身上。年輕人當然希望自己前途無量,宏圖大展,所以恭維時便須點出幾條,證明他是有潛力的。而老年人自知年老力衰,一切都已成為過去,所謂“好漢不提當年勇”,他們隻希望後輩人能超過自己,創出更好的前程。所以,對老年人恭維時,不妨將著眼點放到他們的晚輩人身上,並將老年人與其晚輩比較,指出後輩的長處。這樣抑老揚少的做法,不但不會引起老人的反感,相反他會很高興。
對於不同職業不同化程度的人,恭維也應有所區別。對待商人,如果恭維他才高八鬥學富五車顯然不行;而對化人說他如何財源廣進,財運亨通更是不妥;對於官吏,你若說他生財有道,他定以為你是罵他貪汙受賄,搜刮百姓。因此要注意區別,同時也還要注意掌握好恭維的分寸。
(2)上司不在場時極力稱讚他。
當著上司的麵直接予以誇讚,雖然也是種奉承上司的方法,但很容易招致周圍同僚的輕蔑、敵視。而且,這種正麵式的歌功頌德所產生的效果反而很小,甚至有反效果的危險。
與其如此,倒不如在公司其他部門,上司不在場時,大力地吹噓一番。這些讚美終有一天還是會傳到上司耳中的。而且效果勝過當麵讚美。
巧妙地暗示對方注意自己的錯誤
對那些對直接的批評會非常憤怒的人,間接地讓他們去麵對自己的錯誤,會有非常神奇的效果。瑪姬傑各曾采取這樣的方法,使一群懶惰的建築工人在幫她加蓋房子之後把周圍清理得幹幹淨淨。
最初幾天,傑各太太下班回家之後,發現滿院子都是鋸木屑子。她沒有去跟工人們抗議,因為他們工程做得很好。所以,等工人走了之後,她與孩子們把這些碎木塊撿起來,並整整齊齊的堆放在屋角。
次日早晨,她把領班叫到旁邊說:“我很高興昨天晚上草地上這麽幹淨,又沒有冒犯到鄰居。”
從那天起,工人每天都把木屑撿起來在一邊堆好,領班也每天都來,看看草地的狀況。
在生活中掌握這種技巧的人並不少見。據說有一位著名的心理醫生,在超市發現一位賣副食的小姐雖然長得十分漂亮,可是對顧客老是板著一副冷冰冰的麵孔。這位很有心計的心理醫生決定悄悄幫助她克服對人愛理不理的毛病。於是他按照她胸卡上的姓名,寫了一封措詞熱情的感謝信寄給她。信中寫道:“我是一位退休的醫務工作者,每次來到超市,看到你的笑容,我就覺得自己的病減輕了不少。願你的微笑長存,為每一位顧客帶來快樂。”這位小姐自從接到這封信後,受暗示的誘導,服務態度大變樣,克服了對顧客愛理不理的毛病,見人不笑不開口。年終,心理醫生到超市來調查,發現這位小姐的照片貼在超市的“光榮榜”上。
當麵指責別人,或者不分場合地批評,這隻會造成對方的頑強反抗,而巧妙地暗示對方注意自己的錯誤,則會收到最佳的效果。
減少和同事間不必要的爭論
一天,幾個人衝進美國第25任總統威廉麥金萊的辦公室,向他提一項抗議。為首的是一個議員。他的脾氣很大,開口就用難聽的話咒罵總統。而麥金萊卻顯得異常平靜。他知道,現在作任何解釋,都會導致更激烈的爭吵,這對於堅持自己的決定很不利。他一言不發,默默地聽這些人叫嚷,任他們去泄盡自己的怒氣。直到這些人都說得精疲力盡了,他才用溫和的口氣問:“現在你們覺得好些嗎?”
那個議員的臉立刻紅了,總統平和而略帶譏諷的態度,使他覺得自己好像矮了一截,他仿佛覺得自己粗暴的指責根本站不住腳,而總統可能根本就沒錯。
後來,麥金萊總統開始向他解釋自己為什麽要做那項決定,為什麽不能更改,這位議員並沒完全聽懂,但他在心理上已經完全服從總統了。他回去報告交涉結果時,隻是說:“夥計們,我忘了總統所說的是些什麽了,不過他是對的。”
麥金萊總統憑著他的自製力,在心理上打了一個勝仗。
不成功人士喜歡僅僅為了爭論而爭論並挑起爭端,或者使其他人失去心理平衡。那些挑起爭端的人也許會想,此刻朋友們和同事們會對他們的機敏與智慧留下深刻的印象。美國眾議院著名發言人薩姆雷伯說道:“如果你想與人融洽相處,那就多多附和別人吧。”他的意思不是說你必須同意別人所說的一切,而是說你不可能一方麵無休止地激惱別人而另一方麵又指望別人來幫助你。結束了一天工作後的人們不喜歡把時間花費在無休止的爭論上。如果此刻你挑起爭端,他們會回避你,而你將會發現,你已被其他好爭辯的失敗者們所包圍。
林肯早年因出言尖刻而導致與人決鬥。隨著年歲漸增,他也日趨成熟,在非原則問題上總是避免和人發生衝突,他曾說:“寧可給一條狗讓路,也比和它爭吵而被它咬一口好。被它咬了一口,即使把狗殺掉,也無濟於事。”我們在遇到某些不講理的人時,如果不爭論也無關緊要,不存在大是大非的問題,那麽就跟林肯學習,容忍一下算了。
在工作中,避免和同事爭論,可以節省你的大量時間與精神,使你投入到完善你的觀點和實踐你觀點的工作中去。你完全沒有必要浪費太多的精神去幹那種沒有結果也毫無意義的事情上去。少去了麵紅耳赤的爭論,隻會使雙方尊重對方,從而增進友誼,有利於思想交流,意見的轉換。
為了避免和同事爭論,大致可以從以下幾方麵做起:
(1)對不同的意見進行選擇。
當你與別人的意見始終不能統一的時候,這時就要求舍棄其中之一。人的腦力是有限的,有些方麵不可能完全想到,因而別人的意見是從另外一個人的角度提出的,總有些可取之處,或者比自己的更好。這時你就應該冷靜地思考,或兩者互補,或擇其善者麵之。如果采取的別人的意見,就應該衷心感謝對方,因為有可能此意見使你避開了一個重大的錯誤,甚至奠定了你一生成功的基礎。
(2)不要輕易相信自己的直覺。
每個人都不願意聽到與自己不同的聲音。每當別人提出與你不同的意見,你的第一個反應是要自衛,為自己的意見進行辯護並去竭力地找根據。完全沒有必要。這時你要平心靜氣地,公平、謹慎地對待兩種觀點(包括你自己的),並時刻提防你的直覺(自衛意識)對你做出正確抉擇的影響。值得一提的是,有的人脾氣不大好,聽不得反對意見,一聽見就會暴躁起來。這時就應控製你的脾氣,讓別人陳述自己的觀點。不然,就未免氣量太窄了。
(3)盡量讓自己傾聽。
每次對方提出一個不同的觀點,不能隻聽一點就開始發作。要讓別人有說話的機會,一是尊重對方,二是讓自己更多地了解對方的觀點,好判斷此觀點是否可取,努力建立了解的橋梁,使雙方都完全知道對方的意思,不要弄巧成拙,否則的話,隻會增加彼此溝通的障礙和困難,加深雙方的誤解。
(4)審慎地對待別人的意見。
在聽完對方的話後,首先想的就是去找你同意的意見,看是否有相同之處。如果對方提出的觀點是正確的,應放棄自己的觀點,而考慮采取他們的意見。一味地堅持己見,隻會使自己處於尷尬境地。因為照此下去,你隻會做錯。而到那時,給你提意見的人會對你說:“早已給你說了,還那麽固執,知道誰是對的了吧!”這時,自己怎麽下台?所以為避免出現這種情況,最好是給對方一點時間,把問題考慮清楚,而不要訴諸於爭論。建議當天稍後或第二天再交換意見。這使雙方都有時間,把所有事實都考慮進去,才可能找出最好的方案。這時就應進行一下反思:別人的意見,可不可能是對的?還是部分是對的?他們的立場或理由有沒有道理?自己的反應到底在減輕問題或隻不是過在減輕挫折感而已?自己的反應會使對方遠離我還是親近我?自己的觀點會不會提高別人對我的評價?如果自己不提出意見,別人的意見是否會加給自己?這是不是最後的一次機會?自己撤回意見是不是會令整個計劃失敗?多問一下自己也許會找到解決的辦法。
(5)真誠對待對方。
如果對方的觀點是正確的,就應該積極地采納,並主動指出自己觀點的不足和錯誤的地方。這樣做了,有助於解除反對者的武裝,減少他們的防衛,同時也緩和了氣氛。同時要明白,對方既然表達了不同的意見,表明他對這件事情與你一樣的關心。因而不要把他們當作防衛的對象,不能因為提出了不同的意見就把他們當作“敵人”。反而應該感謝他們的關心和幫助,這樣,本來也許是反對你的人也會變成你的朋友。
(6)為反對者關心你的事情而真誠地感謝他們。
任何肯花時間表達不同意見的人,必然和你一樣對同一件事情感到關心。把他們當作要幫助你的人,或許就可以把你的反對者轉變為你的朋友。
(7)延緩采取行動,讓雙方都有時間把問題考慮清楚。
建議當天稍後或第二天再舉行會議,這樣所有的事實才可能都考慮到了。在準備舉行下一次會議的叫候,要問問自己:“反對者的意見,可不可能是對的?還是有部分是對的?他們的立場或理由是不是有道理?我的反應到底在減輕問題或隻不過是在減輕一些挫折感而已?我的反應會使我的反對者遠離我還是親近我?我的反應會不會提高別人對我的評價?我將會勝利還是失敗?如果我勝利了,我將要付出什麽樣的代價?如果我不說話,不同的意見就會消失嗎?這個難題會不會是我的一次機會?”
學會多聽、多看、多學、多思、少說
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對於剛剛步入社會的年輕人來說,第一年的工作表現對你以後的發展都會有決定性的影響。
你能否好好發揮潛力,往往要視你的工作環境,以及你對這個環境的適應能力而定。比如你的職務,你所受的正式或非正式的培訓,同事和老板的工作態度和公司的政策等,都將直接影響你的發展。
當然,這並不是唯一因素,你的工作態度、責任感、能力和取舍也都影響著你的前途。
剛剛踏上工作崗位時,你頭幾個月要做的事情就是謀求建立上司對你的信任:你需要認識、了解他,明白他對你的要求,然後盡量把差事幹好。這是博取他對你的尊重和信任的唯一方法。隻有當你贏得他的信任時,他才會委你以重任。
也許,經過全力以赴的努力,你所得到的工作並不如意。或許此時,你心中可能滋生一種厭倦的感覺,你發現單位辦事效率低下,人際關係複雜,職員缺乏上進精神、創新精神,安於現狀等等。你會後悔來到了這個公司,於是你可能問自己:我費了那麽大的勁,選擇了一個新單位,究竟為了什麽?我是不是犯了一個天大的錯誤?
怎樣正確麵對這種情況呢?其實,擇業如同擇偶。婚姻初期也有類似的現象。新婚蜜月期間,新郎、新娘覺得什麽都新鮮有趣,就連煩瑣的一日三餐也會如此。然一兩個月後,新鮮感、神秘感都過去了,往往會若有所失,漸而產生厭煩心理。難怪社會學家說婚後的第一個不穩固動搖時就是蜜月之後。既然如此,你不必再悔恨交加。你現在好似行駛在單行線上的汽車,不能回頭。堅持一直向前走,或許一年半載,就會適應的。
這也提醒我們,在擇業時對公司不要寄予太高期望。因為期望太高,失望就可能更大;希望越大,痛苦可能越多。
古人雲:“既來之,則安之。”麵對自己的新崗位,不應該再左思右想,猶豫徘徊。你要做的應是力求在新單位站穩腳跟,步步高升。如果兩三年後還無起色,再急流勇退不遲。
剛就業時最重要的一件的事,就是盡快盡好地熟悉這份新工作。不論你有多高的學曆,對於新生事物,你要學的、要了解的總是很多。尤其是在競爭激烈,具有挑戰的環境下工作,此時要考驗的就是個人能力和工作方法。因而,對於那些有機會讓你學習新知識、新技術的工作,你要樂於接受。這對於豐富你的知識和增長你的工作經驗和才幹是很有幫助的。
在你達到目標之前,目標與現實總是有一定的距離。而你不懈的努力正在使這距離縮短。在你取得上司信任的這一努力期間,你可能會被冷落。但這並不說明你的上司就不信任你,很可能他們正暗中注意你。有人把這一時期的關鍵總結為“四多一少”:多聽、多看、多學、多思、少說。
聆聽別人講話是一門學問。你不僅要聆聽上司的講話,也應聆聽同事或低級行政人員的講話,這同樣是重要的。事實上,很多人之所以工作欠佳,就是因為不肯或不懂得聽別人講話。
“少說”,是因為你對公司的規章製度、規則和內情所知尚少。輕率地發表自己的意見、看法,容易暴露自己的無知,成為別人的資料。即使你說話鞭辟入裏,但你初來乍到,人微言輕,說話也頂不了多大作用。相反,容易給人留下一種誇誇其談、好出風頭的壞印象。當然如果別人是征詢你的意見,你也不應緘口不言,隻需言簡意賅,言之有物。
“少說”,還有利保守秘密。有的職員喜歡講閑話,散布謠言,對機構的損害很大。這種人也不會得到重任升遷。上司要重用你,首先他要信任你,而前提就是他肯定你是一個嚴守秘密的人。你應當清楚哪些消息是可以公開的,哪些消息是不可以公開的,你要時時刻刻提醒自己切不可在閑聊或是酒後無意地泄露了有損公司或是他人的秘密。更不可為個人利益有意泄露可能使同事尷尬或使上司受損害的資料。
在工作中盡可能多看、多學、多思,迅速熟悉業務,熟悉人事,記住領導和同事的名字,對他們表示適度的尊重,不可低三下四,貶低自己,也不應自高自大,自作清高。總之,熱情而有禮貌、不亢也不卑。
沉默有時是最安全的交往策略
沉默是一種處世哲學,用得好時,又是一種藝術。
誰都知道口是用來吃飯的,但是若統計起來,口的最多的(也許不是最大的)用處,還應該是說話。按照時下流行的議論,說話大約也算是一種“宣傳”,自我的宣傳。
自己以外有別人,所以要說話;別人也有別人的自己,所以又要少說話或不說話。於是乎我們要懂得沉默。
一般人見生人時,大抵會沉默的。見生人的沉默,大約由於原始的恐怖,但是似乎也還有別的。假如這個生人的名字,你全然不熟悉,你所能做的工作,自然隻是有意或無意的防禦像防禦一個敵人。沉默便是最安全的防禦戰略。你不一定要他知道你,更不想讓他發現你的可笑的地方一個人總有些可笑的地方不是?你隻讓他盡量說他所要說的,若他是個愛說的人。最後你恭恭敬敬和他分別。假如這個生人,你願意和他做朋友,你也還是得沉默。但是得留心聽他的話,選出幾處,加以簡短的、相當的讚詞,至少也得表示相當的同意。
說話是一件費神的事,能少說或不說以及應少說或不說的時候,沉默實在是高明的選擇。至於自我宣傳,誠然重要,但對於生人,這是白費的;他不會領略你宣傳的旨趣,隻暗笑你的宣傳熱,一轉身他就會忘記得幹幹淨淨。
同事和生人不同,就在他們能聽也肯聽你的說話宣傳。這不用說是交換的,但是就是交換的也好。他們在不同的程度下了解你,諒解你;他們對於你有了相當的趣味和禮貌。你的話滿足他們的好奇心,他們就趣味地聽著。如果你的話題很嚴肅,他們因為禮貌的緣故,眼眸裏也會暫時變得很嚴肅。
你應該相當的節製自己,不可妄想你的話占領同事們整個的心你自己的心,也不會讓別人完全占領呀!
盡管大多數人直言不諱的時候太少而不是太多,但有時候還是不說為妙。
有些問題根本就不值得提出來,你也不希望大動幹戈地把小分歧變成大衝突。花費時間和精力糾纏於非常小的分歧是不明智的,特別是那些不大可能會影響人們工作質量或者那些你很可能在一周或一月後就忘記的分歧。如果衝突隻涉及不重要的關係或者不會持續很久,那就不一定非講出來不可。盡管你可能錯過因為表示不同意見而帶來的創造力和學習機會,但你不必擔心製造出懸而未決的分歧把關係破壞掉,從而造成額外的損失。
即使分歧非提出來解決不可,也有個時機問題。例如,如果你在麵臨迫在眉睫的截止時向你的老板提出新的棘手的問題,可能就會徒勞無益,除非提出來的問題對手頭的工作非常重要,並且確實有足夠的時間來解決這個問題。因此,等到過了這段緊張時間,人們能集中精力研究你必須說出來的問題時再提出問題,也許是最佳的選擇方案。
說話應力求簡潔
歐陽修寫作,非常注意章的平易流暢,簡潔洗練。他的散名作《醉翁亭記》,開頭一句僅用“環滁皆山也”五個字,就把滁州的自然環境描繪出來了。
有一次,歐陽修和兩位朋友在街上散步,看到一匹脫韁的奔馬踏死了一隻狗。他提議,看誰能把這件事最簡練地記述下來。一位朋友想了想說:“有犬臥於通衢,逸馬蹄而死之。”用了12個字。另一位朋友說:“有馬逸於街衢,臥犬遭之而斃。”也是12個字,歐陽修嫌他們說的不精練,隻用了“逸馬殺犬於道”六個字,便表述清楚了。兩位朋友聽了都很佩服。
歐陽修為了使章言簡意賅,常把稿貼到臥室的牆上,反複推敲、修改。“為求一字穩,耐得半宵寒”,直到晚年,他還是這樣認真寫作,成為了千古佳話。我們在日常說話的時候,也要力求簡潔,以突出主題,引起別人的興趣。具體可參考如下建議:
(1)片言以居要,一目能傳神。
人們在交流思想、介紹情況、陳述觀點、發表見解時,為了使對方能夠很快了解自己的說話意圖,領會要領,往往使用高度概括、十分凝練的語言,提綱挈領地把問題的本質特征表達出來,以達到一語中的、以少勝多的效果。不少領袖人物都具有這種能力,他們善於高屋建瓴地把握形勢,抓住問題的症結,且能用準確精當的語言加以概括表達,其作用和影響非同一般。美國第十六任總統林肯,在一次溯江視察途中與同船的船員們握手時,有一位工人卻縮著手,麵對總統靦腆地說:“總統,我的手太髒了,不便與你握。”林肯聽後笑道:“把手伸過來吧,你的手是為聯邦加煤弄黑的。”短短一句話,聽似極為平常,卻高度概括,得其要領,充滿感情。
事實上,不管世事多麽複雜,不管產生多麽深奧的思想,說到底,就是那麽一點或幾點經過概括和抽象了的認識。而這些要求,是精華,是核心,是本質,隻要抓住它,就能提綱挈領,一通百通,產生“片言以居要,一目能傳神”的效果。恩格斯曾說:“言簡意賅的句子,一經了解,就能牢牢記住,變成口號。”
(2)長話短說,無話不說。
由於客觀環境的限製,有時由不得你長篇大論,侃侃而談,隻能逼你三言兩語,述其概要。例如在戰場上、在搶險工地、在各種危急關頭,甚至是一對情侶在汽笛已經拉響的月台上話別,誰也來不及去高談闊論。在這種情況下,唯其簡明扼要的話語,才能顯示其特有的鋒芒。
在緊急關頭作長篇大論,則可能帶來嚴重後果。1812年英美戰爭全麵爆發前夕,美國政府召開緊急會議討論對英宣戰問題。會上,一位議員的發言竟從下午持續到午夜,而這時會場上大多數議員早已進入夢鄉。結果,當另一位議員又急又怒地用痰盂向發言者頭上擲去而結束發言、通過決議時,英國人已經打到了美國人的家門口。不難想象,這種“馬拉鬆式”的發言,超出聽眾心理承受能力,讓人無法接受是一方麵,貽誤戰機所造成的損失更難以計算。為了製止冗長的發言,現在不少國家采取了一些絕妙的措施。美國南部一些地區規定,發言人講話必須手握一塊冰,他講多久,就握多久。非洲有一個民族,規定講話時隻允許站一隻腳,當這隻腳站累了,另一隻腳落地時,講話就被終止。在生活節奏日趨加快的今天,這種做法是頗值得借鑒的。
(3)通俗明快。
簡潔的語言一般都很通俗明快,如果追求辭藻的華麗、句式的工整,則必然顯得拖遝冗長。
要使自己的語言簡潔洗練,就要使自己的語言“少而準”、“簡而豐”,重要的是要培養自己分析問題的能力,要學會透過事物的表麵現象,把握事物的本質特征,並善於綜合概括。在這個基礎上形成的交流語言,才能準確、精辟,有力度,有魅力。同時還應盡可能多地掌握一些詞匯。福樓拜曾告誡人們:任何事物都隻有一個名詞來稱呼,隻有一個動詞標誌它的動作,隻有一個形容詞來形容它。如果講話者詞匯貧乏,說話時即使搜腸刮肚,也決不會有精彩的談吐。此外,會“刪繁就簡”也是培養說話簡潔明快的一種有效方法,古代有一首“製鼓歌”,原16個字:“緊蒙鼓皮,密釘釘子,天晴落雨,一樣聲音。”後來有人將其壓縮為12個字:“緊蒙皮,密釘釘,晴落雨,一樣音。”更有大膽者將其刪後留下8個字:“緊蒙,密釘,晴雨,同音。”從意義上說,這8個字與20個字相比,絲毫不比原意遜色。
需要一提的是,簡潔絕非“苟簡”,為簡而簡,以簡代精。簡潔要從實際效果出發,簡得適當,恰到好處。否則,硬是掐頭去尾,隻能捉襟見肘,掛一漏萬,得不償失。應予承認,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重性。簡短的語言有時很難將相當複雜的思想感情十分清晰地表達出來。與人交往,過簡的語言則有礙於相互間的了解,有礙心靈的溝通。同時,簡短也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鄒韜奮先生在公祭魯迅先生的大會上隻講了一句話,短得無法再短,而恩格斯在馬克思墓前的演說長達15分鍾,卻也是世所公認的短小精悍的演講。總之,簡短應以精當為前提,該繁則繁,能簡則簡。
克服發言時怯場心理
怯場指的是在人前,尤其是人多的場合,因緊張害怕而不敢說話,或者說話時顯得拘謹、不自然。
怯場是一種心理障礙:要麽感到自己被說話場合的氣氛、形勢所壓迫;要麽顧慮自己說得不好或說錯;要麽擔心自己不是他人的對手,因而畏首畏尾,誠惶誠恐。
其實,這種心理障礙是完全不必要的。有的人在家人麵前可以滔滔不絕,可是一與外人交談,他就難以啟齒;有的人平時在三兩個人的場合可以口若懸河,可人一多,尤其是上台,就心慌意亂,語無倫次。這說明他不是不能說,而是有心理障礙。隻要破除這種障礙,怯場也就會消失。
消除怯場心理障礙可參考以下方法:
(1)平時加強訓練。
朗誦、自言自語、多同親近熟悉的人交談、多聽別人交談等,都是練習說話的方式。
(2)每次發言前作必要的準備。
這在單向交流時容易做到;在雙向交流前,對同誰談,涉及什麽內容,也可作大體的言辭預測。隻要在大方向上有所準備,到時就不致不敢說或說不下去。
(3)臨場抱定豁出去的心態。
任何人都不是天生的敢在公眾場合自如說話,都有一個艱難的“第一次”。美國的羅斯福總統說過:“每一個新手,常常都有一種心慌病。心慌並不是膽小,而是一種過度的精神刺激。”古羅馬著名演講家希斯洛第一次演講就臉色發白、四肢顫抖;美國的雄辯家查理士初次登台時兩個膝蓋抖得不停地相碰;印度前總理英甘地首次演講不敢看聽眾,臉孔朝天。隻要抱定豁出去的心態,管他三七二十一,就自如了。
(4)“忘記”聽眾。
就是自己在發言前,心中有聽眾,但在發言時,眼中不能有聽眾,隻顧按自己的意圖去表達。一位教師第一次登台講課效果就不錯,有人向他請教經驗:他說:“備課時我心中一直想著學生,可一上講台,我眼中所見,隻有桌椅而已。這樣,我就放鬆自如了。”
談吐幽默也是一種能力
一個談吐幽默的人,常常會給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
幽默話語怎樣形成?它的產生靠哪些條件呢?幽默話語作為語言藝術,形成的基礎和條件是:
(1)要有高尚的情趣和樂觀的信念。
恩格斯曾經說:“幽默是表明工人對自己事業具有信心並且表明自己占著優勢的標誌。”幽默的談吐是建立在說話者思想健康、情趣高尚的基礎上的。它對人提出善意的批評和規勸,它必須要求批評者有較高的思想境界和較高的涵養性。一個心地狹窄,思想頹唐的人是不會幽默的。幽默永遠屬於那些熱心腸的人,屬於那些生活的強者。幽默者品德要高尚,要心寬氣朗,對人充滿熱情。老一輩革命家,在與人民群眾講話、攀談時,言談話語間有時便流露出一定的幽默感,使人感到分外熱情、親切,這當然與他們具有崇高的**信念和樂觀主義精神有關。
(2)要有較高的觀察力和想象力。
幽默的談吐具有反應迅速的特點,這就要求說話者思維敏捷、能言善辯,而這些又來自於對生活深刻體驗和對事物的認真觀察。具有較高的觀察力、想象力、才能通過仿擬、移時、降用、拈連、比喻、誇張、雙方等方式說出幽默的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