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李恪可不是那麽好忽悠的人,他已經不再是長安成那個混吃等死的紈絝王爺了。在南方這邊他好歹也呆了幾年了,就算沒見過豬跑好歹還是吃過豬肉的人。李好沒有同他解釋該怎麽做,直接問李恪要現在長江以南的人口數量統計,這個是李好現在必須知道的。因為他的計劃再好還需要人的,不可能全部靠俘虜來幹活,然後讓他們大量的在這片土地生存下去的,這樣的話李好何必還折騰呢。


    李恪想了會告訴李好現在統計有一百多萬戶將近一千萬人左右,李好一聽嚇了一大跳,長江以南有這麽多人了?要知道現在整個大唐也就三百多萬戶,幾千萬人而已,長江以南才開發多久?怎麽會有那麽多人?


    李恪對李好的反應隻是翻了一個白眼,整個大唐休養了幾十年了,怎麽會隻有這麽點人?那隻是在籍戶口,哄傻子的,還有多少隱匿的人口沒有統計出來呢,估計在上麵加上半成還差不多,這個實際情況大唐朝廷的官員知道李二肯定也知道的。而南方不一樣,李恪采用了經過李好改版的戶籍製度加上南方是完全不存在漢人奴仆的情況,這裏的人口一統計就是完全透明的了,實際的人口數量也跟這個不會有多大出入了。


    要不然那些多生小孩的人去那要田地要政府補貼去?得益於李恪來南方就推行的良好的醫療環境。這裏的百姓現在都在拚命的生。盡力的生,能生幾個就生幾個,而且小孩成活率高。加上政府的各種補貼和成活小孩必須分到的田地他們的日子都過的不錯。誰會那麽傻把自己的人口隱瞞什麽好處得不到還要耗費自家糧食什麽的?


    對於這個製度的實施李恪開始是有怨言的,畢竟南方財力原本就不怎麽樣,這又要修水利修馬路,還要辦學校辦醫院辦工業區的。到處要錢要人,他還得咬牙勒緊自己的腰帶掏錢出來鼓勵那些家庭多生孩子多養豬,那時那日子過的那是相當極端的。過了兩年後當一切好轉的時候李恪才明白李好當初建議自己這樣做是多麽的有遠見,看著那統計的人口數以爆炸似的速度增長他就知道自己收獲了什麽了。這個年代,人口也是戰略資源啊。再過上幾年第一批生的小孩應該就可以進入訓練學習勞作了。如此循環下去這南方想不繁華都難啊,自己隻要挺過了最困難的時候後麵就是一條金光大道啊。


    看著對著自己給出的人口數量在沉思的李好,李恪估計這個提議人當初也沒想到南方這邊的人口會增加的這麽快吧?現在李好這家夥又給自己出難題了。李恪看到麵前的那個大開發計劃就想吐槽,能不能讓自己過幾天安生的日子啊。他已經不做紈絝好多年了,為什麽想享受幾天都不行?但是這些隻是心裏說說而已,那天兩人是交過心的,李恪想偷懶也沒門,更何況李好把這些整了出來還是為了自己好的。


    李好現在確實是吃驚李恪告訴他的長江以南的人口,但是要說失態那倒也不至於,他可是見過十幾億人口的說法的,不同於後世,這個時候才是真正的人多力量大。人越多越好的。以李好的計劃大唐的人口必須在現在這個基礎上翻上十倍才算真正的人口飽和,這樣才能有利於這個國家的擴大和長期以絕對優勢統治那些少數民族的。


    不過眼下倒也不需要糾結在這個問題上,這個沒有幾十年的休養很難達到這種程度的。眼下需要關注的問題就是李恪翻著白眼說的沒錢。李恪沒說假話,這邊的錢除了上繳的錢其他的錢基本全部用到民生上麵去了,所以李恪才會翻著白眼說沒錢。李好看到李恪這個樣子就想笑,至於嘛?能用錢解決的問題那都不是問題,如果隻是因為缺錢的話李好隨時可以喊開工了。不過眼下還是得讓李恪看到來錢的法子,讓他放心才能好辦事。


    李好想到的地方就是杭州灣那片地方出產的一個玩意。那就是鹽,在古代。鹽是一種僅次於糧食的戰略物資,它是人生活的必需品,所以它的重要性可想而知。而杭州灣的海鹽產量就唐朝來說開采和利用的很少,一直要到宋以後才開始大量的曬鹽製鹽,大唐現在的鹽價約二十文一石。


    李好所知道的是杭州灣的慈溪鹽場是浙江省最重要的海鹽生產區之一,其鹽業生產曆史已有1300餘年。慈溪海鹽產量長期位居全浙之冠,主要產地庵東素有“浙江鹽都”之美譽。它位於杭州灣南岸,始於唐代,至宋代已具一定規模。宋慶曆七年,慈溪沿海人民修築了第一條攔海大壩即大古塘,鹽場移至大古塘以北。


    據有關史料記載,宋代慈溪自東至西已建有龍頭、鳴鶴、石堰三鹽場,其中石堰、鳴鶴兩場的鹽產量占錢塘江口南岸7個主要鹽場產量的64%,其重要性可見一斑。在鹽的質量方麵,這兩場所產的鹽都是名列榜首。《宋史.食貨誌下四》中說:“石堰以東近海水鹹,故雖用竹盤麵鹽色尤白。”以後,隨著錢塘江口門的移動和杭州灣海岸的淤漲,許多鹽場先後廢止。13世紀後,三北半島的北淤速度加快,石堰、鳴鶴兩個鹽場的實際作業區也不斷向北推移,最後形成了庵東鹽場。慈溪各鹽場的製鹽方法經曆了煎熬、板曬、灘曬三個階段。宋代至清鹹豐年間全部采用刮土淋鹵火力煎鹽的製法。鹹豐二年,板曬製鹽法興起,煎鹽漸減。鹽板是曬鹽的主要器具,以杉木製成,四周用木框圍攏,以便貯鹵,板麵平滑,合縫之處嵌以油灰,以防止滲漏。1938年,庵東鹽場的鹽板數量高達67萬塊,原鹽年產量10萬噸以上,占浙江省原鹽總產量的40%,確立了其全浙第一大鹽場的地位。


    李好的計劃就是把這個地方的產鹽地和後世的曬鹽法貢獻出來然後作價標賣出來,這樣的話就能籌到他的開發計劃的啟動資金了。然後再通過他自己的影響籌集一些財力再慢慢分期對他的計劃進行實施,這樣的話這個計劃就能在幾年之內得到大部分實施和看到效果的。(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娛樂初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醉酒的探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醉酒的探戈並收藏娛樂初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