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東北的銅都區、會川縣、巧家縣古代屬於東川府,治所在會川縣,乃是滇省銅都,開采銅礦有兩三千年的曆史。
明清以來更是大規模開采,尤其是清朝,由於清朝施行嚴格的閉關鎖國政策,國家沒有了海外大量的白銀流入,也沒有繼續引進日本的銅,所以隻能大力開采東川府的銅。
全盛時期,東川府一年輸出6000到8000噸銅,維持了整個滿清天下一半以上的鑄造銅錢的需求,可以說是“東川雲銅維天下”。
可是幾百年的銅礦經濟的興盛,東川府並沒有獲得什麽好處。
他雖然曾造就了東川府治所會川縣城銅商文明的畸形繁榮,但大部分利益被外來的湖廣、江右、西蜀商人占了。
本地的百姓隻是作為采銅、煉銅、雲銅的苦力,賺一點微薄至極的血汗錢。
而且,煉一噸銅要消耗十噸木炭,燒一噸木炭,要消耗十噸樹木。所以幾百年下來,尤其是清朝近兩百年來,朝廷為了煉銅,砍光了滇東北地區幾乎所有的樹木。
全盛時,每年要砍伐10平方公裏的森林燒炭,在段宇鍾的老家附近,有許多名為炭山村、炭山坡、老廠、礦山等的地名。
原本都是青山綠水,如今都變得童山濯濯,近兩百年來燒炭煉銅,留給當地的時近兩百條泥石流衝溝,尤其是蔣家溝地區,平均每年爆發12次泥石流,最多的時候一年25次。
如今,整個滇東北地區都變成了窮山惡水,以前,國家級的貧困縣、國家級的貧困市都出現在這裏。
會川縣至今還沒有通鐵路,有一個村前兩年才通公路。產銅的主要區域——銅都區到處山河破碎、泥石流滾滾,至今還沒有通高速路。
我們不禁要問,靠著犧牲環境和消耗資源的發展值得嗎?尤其是像東川府這樣為國家提供資源的地區,自己到底獲得了什麽?
如今,銅都區變得不適合人類居住,玉門已被廢棄,鄂爾多斯建了無數房子,卻變成了“鬼城”。
如果這些都不能讓我們有所警示的話,那麽消失的樓蘭古國、瑪雅文明似乎可以更明確地告訴我們破壞環境的後果。
以前段宇鍾思考這些,隻是“閑吃蘿卜淡操心”。但現在,他有了改善環境的能力後,就一刻也不相等了。
於是,接下來的一段時間,段宇鍾多管齊下,開始想辦法治理滇東北地區的生態環境。同樣,他首先想到的,還是用自己的神通法力。
於是,繼前幾天的異象之後,滇東北地區仍然頻頻出現各種異象,先是幹熱的最不可能下雪的小江河穀地區頻頻下起了鵝毛大雪,氣溫由二十度左右驟降到零度左右。
而後,小江河穀地區,尤其是湯丹、因民、爛泥坪等礦區頻頻出現四到五級的地震,人員倒是沒有傷亡,但許多礦洞都倒塌了。
其實這些都是段宇鍾幹的,他現在的性格變了很多,可以說是繼承了部分皇帝的性格,隻要合乎天理良心,他就會想到什麽就去做什麽。
在他看來,滇東北地區,尤其是小江地區的生態已經很惡化了,重病需要猛藥醫,所以最好是徹底遷移所有百姓,關停所有廠礦,然後重塑地形地貌,才有望恢複這個地區的生態環境。
而且,作為帝王,本就有指點江山、規劃天下,治理山河的衝動。作為昊天上帝,更是要主宰自然環境。
所以段宇鍾的行為很大膽、很放肆,而今後他所有的行為也都想著他現在定下的這個目標邁進。
他也有這個狂妄的本錢,如今,他隻要運用傳國璽法寶,溝通昊天上帝,就可以呼風喚雨,打雷下雪。小江河穀地區的鵝毛大雪就是他硬生生製造出來的。
之所以下雪而不下雨,是因為小江河穀地區一下雨就變成泥石流,起不到給這些幹旱地區補水的作用。
而下雪則可以降溫、除塵,還能夠在這一片不正常的氣候中在加一把火,引起人們的警示。
自從對人道紅雲有了免疫力後,他還能夠很自由地溝通昊天上帝及地球意識,定點定量地發動地震。
此外,小江河穀地區總共隻有二三十萬人口,國民生產總值也才四五十億,以段宇鍾小千世界裏的貴金屬財富打底,就算他一個人徹底負責小江河穀地區的人口搬遷安置工作都綽綽有餘。
所以他的行為十分大膽,在下雪和製造地震的同時,他還回了一趟春城,以神霄派掌教、萬壽宮觀主的身份,在春城注冊了一個神霄集團公司,注冊資金10億元人民幣。
旗下有綠色生態農產品公司、汙水處理公司、旅遊公司、南亞及東南亞進出口貿易公司、道教文化傳播公司、道教醫藥公司和道教出版公司等子公司。
這次回春城,他還物色了一個人才當自己集團公司的ceo。他名叫熊兆麟,家住小江邊的小陷塘,乃是段宇鍾的初中和高中同學。
熊兆麟曾經也是他們學校裏的傳奇人物,他的家境比段宇鍾家還差一些,因為他父親在他年少時就在一次礦難中去世了。
但生活的重擔沒有壓垮塌他,他一直很上進很努力。學習成績在初中時,與段宇鍾一時瑜亮,但到了高中,就將沉迷於小說世界中的段宇鍾遠遠甩開了。
這次段宇鍾在春城遇到他,聽說這幾年,他也不太如意。雖然兩人聯係不多,但段宇鍾相信他的才華,也相信兩人的友誼,於是就將草創的公司交給他,自己當了甩手掌櫃。
另外,還將他介紹給華總和楊總,借用他們的人脈關係,注冊、辦執照、租辦公場地等方便不少。然後,段宇鍾就讓熊兆麟在春城大規模招兵買馬,自己就回到小江地區了。
他還告訴熊兆麟,要是有什麽事就以電話聯係。過了幾天,段宇鍾製造降雪和發動地震越來越熟練,預計到1月底就能夠製造一個堰塞湖。
所以他想到要為小江地區的搬遷安置做準備,又想到自己要穿越古代,得帶一些物資去進行位麵交易。
於是他就讓熊兆麟開始大規模購買囤積糧食、食鹽、食用油、帳篷、布料、衣物、醫藥、鋼鐵、水泥等各種物資。
然後,段宇鍾就一邊進行人工降雪和人工地震,一邊親自走訪小江河穀各地,承包荒山、河灘、田地等等,連一個個泥石流衝溝都要,總之大灑金錢。
在這樣一個原本就希望破滅,如今更是地震、滑坡不斷的地區投資,段宇鍾被當成了傻子。在這樣一片人心惶惶的地區投資,政府和民眾都很歡迎,真希望多幾個這樣的傻子。
因為民眾需要錢離開這個鬼地方,政府需要有政績和利好消息來穩定民心,所以他每到一處都受到及其熱烈的歡迎,各項手續皆是特事特辦。
因為他不但逆勢而上,在這種情況下還來投資,給的承包價錢還挺高。現在滇東北農村,承包良田都隻要1300元每畝,段宇鍾出到3000元每畝,旱地2000元每畝,連最無用的荒山、荒灘都出到1000元每畝。
而且他還答應簽10年、20年、30年不等的合同,可以一次性付款。
麵對這樣拿錢不當回事,揮金如土的土豪,政府和民眾都非常歡迎。許多人就直接一次性拿了三十年的承包費,舉家遷往城市。
因為有的人家有二三十畝貧瘠山地,每畝兩千元,三十畝就是6萬,30年就是180萬,在城裏買房都綽綽有餘了。
於是,段宇鍾花錢如流水,不到半個月,熊兆麟就跟他說,賬上沒錢了。段宇鍾還很驚訝,“之前不是有10億嗎?”
然後熊兆麟就問了他幹了些什麽,段宇鍾如實回到,熊兆麟在電話那邊沉默了幾十秒,才以極度壓抑、哭笑不得的語氣給他算了一筆賬:
“老大,我不知道你是怎麽想的,有錢也不該這樣花啊!照你這種價格算,小江河穀地區需要搬遷的麵積至少有1000平方公裏,那就是150萬畝。
假如全部承包的話,按每畝2000元的均價算,一年就要30億承包費。承包30年,總共就是900億,你有這麽多錢嗎?”
明清以來更是大規模開采,尤其是清朝,由於清朝施行嚴格的閉關鎖國政策,國家沒有了海外大量的白銀流入,也沒有繼續引進日本的銅,所以隻能大力開采東川府的銅。
全盛時期,東川府一年輸出6000到8000噸銅,維持了整個滿清天下一半以上的鑄造銅錢的需求,可以說是“東川雲銅維天下”。
可是幾百年的銅礦經濟的興盛,東川府並沒有獲得什麽好處。
他雖然曾造就了東川府治所會川縣城銅商文明的畸形繁榮,但大部分利益被外來的湖廣、江右、西蜀商人占了。
本地的百姓隻是作為采銅、煉銅、雲銅的苦力,賺一點微薄至極的血汗錢。
而且,煉一噸銅要消耗十噸木炭,燒一噸木炭,要消耗十噸樹木。所以幾百年下來,尤其是清朝近兩百年來,朝廷為了煉銅,砍光了滇東北地區幾乎所有的樹木。
全盛時,每年要砍伐10平方公裏的森林燒炭,在段宇鍾的老家附近,有許多名為炭山村、炭山坡、老廠、礦山等的地名。
原本都是青山綠水,如今都變得童山濯濯,近兩百年來燒炭煉銅,留給當地的時近兩百條泥石流衝溝,尤其是蔣家溝地區,平均每年爆發12次泥石流,最多的時候一年25次。
如今,整個滇東北地區都變成了窮山惡水,以前,國家級的貧困縣、國家級的貧困市都出現在這裏。
會川縣至今還沒有通鐵路,有一個村前兩年才通公路。產銅的主要區域——銅都區到處山河破碎、泥石流滾滾,至今還沒有通高速路。
我們不禁要問,靠著犧牲環境和消耗資源的發展值得嗎?尤其是像東川府這樣為國家提供資源的地區,自己到底獲得了什麽?
如今,銅都區變得不適合人類居住,玉門已被廢棄,鄂爾多斯建了無數房子,卻變成了“鬼城”。
如果這些都不能讓我們有所警示的話,那麽消失的樓蘭古國、瑪雅文明似乎可以更明確地告訴我們破壞環境的後果。
以前段宇鍾思考這些,隻是“閑吃蘿卜淡操心”。但現在,他有了改善環境的能力後,就一刻也不相等了。
於是,接下來的一段時間,段宇鍾多管齊下,開始想辦法治理滇東北地區的生態環境。同樣,他首先想到的,還是用自己的神通法力。
於是,繼前幾天的異象之後,滇東北地區仍然頻頻出現各種異象,先是幹熱的最不可能下雪的小江河穀地區頻頻下起了鵝毛大雪,氣溫由二十度左右驟降到零度左右。
而後,小江河穀地區,尤其是湯丹、因民、爛泥坪等礦區頻頻出現四到五級的地震,人員倒是沒有傷亡,但許多礦洞都倒塌了。
其實這些都是段宇鍾幹的,他現在的性格變了很多,可以說是繼承了部分皇帝的性格,隻要合乎天理良心,他就會想到什麽就去做什麽。
在他看來,滇東北地區,尤其是小江地區的生態已經很惡化了,重病需要猛藥醫,所以最好是徹底遷移所有百姓,關停所有廠礦,然後重塑地形地貌,才有望恢複這個地區的生態環境。
而且,作為帝王,本就有指點江山、規劃天下,治理山河的衝動。作為昊天上帝,更是要主宰自然環境。
所以段宇鍾的行為很大膽、很放肆,而今後他所有的行為也都想著他現在定下的這個目標邁進。
他也有這個狂妄的本錢,如今,他隻要運用傳國璽法寶,溝通昊天上帝,就可以呼風喚雨,打雷下雪。小江河穀地區的鵝毛大雪就是他硬生生製造出來的。
之所以下雪而不下雨,是因為小江河穀地區一下雨就變成泥石流,起不到給這些幹旱地區補水的作用。
而下雪則可以降溫、除塵,還能夠在這一片不正常的氣候中在加一把火,引起人們的警示。
自從對人道紅雲有了免疫力後,他還能夠很自由地溝通昊天上帝及地球意識,定點定量地發動地震。
此外,小江河穀地區總共隻有二三十萬人口,國民生產總值也才四五十億,以段宇鍾小千世界裏的貴金屬財富打底,就算他一個人徹底負責小江河穀地區的人口搬遷安置工作都綽綽有餘。
所以他的行為十分大膽,在下雪和製造地震的同時,他還回了一趟春城,以神霄派掌教、萬壽宮觀主的身份,在春城注冊了一個神霄集團公司,注冊資金10億元人民幣。
旗下有綠色生態農產品公司、汙水處理公司、旅遊公司、南亞及東南亞進出口貿易公司、道教文化傳播公司、道教醫藥公司和道教出版公司等子公司。
這次回春城,他還物色了一個人才當自己集團公司的ceo。他名叫熊兆麟,家住小江邊的小陷塘,乃是段宇鍾的初中和高中同學。
熊兆麟曾經也是他們學校裏的傳奇人物,他的家境比段宇鍾家還差一些,因為他父親在他年少時就在一次礦難中去世了。
但生活的重擔沒有壓垮塌他,他一直很上進很努力。學習成績在初中時,與段宇鍾一時瑜亮,但到了高中,就將沉迷於小說世界中的段宇鍾遠遠甩開了。
這次段宇鍾在春城遇到他,聽說這幾年,他也不太如意。雖然兩人聯係不多,但段宇鍾相信他的才華,也相信兩人的友誼,於是就將草創的公司交給他,自己當了甩手掌櫃。
另外,還將他介紹給華總和楊總,借用他們的人脈關係,注冊、辦執照、租辦公場地等方便不少。然後,段宇鍾就讓熊兆麟在春城大規模招兵買馬,自己就回到小江地區了。
他還告訴熊兆麟,要是有什麽事就以電話聯係。過了幾天,段宇鍾製造降雪和發動地震越來越熟練,預計到1月底就能夠製造一個堰塞湖。
所以他想到要為小江地區的搬遷安置做準備,又想到自己要穿越古代,得帶一些物資去進行位麵交易。
於是他就讓熊兆麟開始大規模購買囤積糧食、食鹽、食用油、帳篷、布料、衣物、醫藥、鋼鐵、水泥等各種物資。
然後,段宇鍾就一邊進行人工降雪和人工地震,一邊親自走訪小江河穀各地,承包荒山、河灘、田地等等,連一個個泥石流衝溝都要,總之大灑金錢。
在這樣一個原本就希望破滅,如今更是地震、滑坡不斷的地區投資,段宇鍾被當成了傻子。在這樣一片人心惶惶的地區投資,政府和民眾都很歡迎,真希望多幾個這樣的傻子。
因為民眾需要錢離開這個鬼地方,政府需要有政績和利好消息來穩定民心,所以他每到一處都受到及其熱烈的歡迎,各項手續皆是特事特辦。
因為他不但逆勢而上,在這種情況下還來投資,給的承包價錢還挺高。現在滇東北農村,承包良田都隻要1300元每畝,段宇鍾出到3000元每畝,旱地2000元每畝,連最無用的荒山、荒灘都出到1000元每畝。
而且他還答應簽10年、20年、30年不等的合同,可以一次性付款。
麵對這樣拿錢不當回事,揮金如土的土豪,政府和民眾都非常歡迎。許多人就直接一次性拿了三十年的承包費,舉家遷往城市。
因為有的人家有二三十畝貧瘠山地,每畝兩千元,三十畝就是6萬,30年就是180萬,在城裏買房都綽綽有餘了。
於是,段宇鍾花錢如流水,不到半個月,熊兆麟就跟他說,賬上沒錢了。段宇鍾還很驚訝,“之前不是有10億嗎?”
然後熊兆麟就問了他幹了些什麽,段宇鍾如實回到,熊兆麟在電話那邊沉默了幾十秒,才以極度壓抑、哭笑不得的語氣給他算了一筆賬:
“老大,我不知道你是怎麽想的,有錢也不該這樣花啊!照你這種價格算,小江河穀地區需要搬遷的麵積至少有1000平方公裏,那就是150萬畝。
假如全部承包的話,按每畝2000元的均價算,一年就要30億承包費。承包30年,總共就是900億,你有這麽多錢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