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雕漆臉譜的測試結果出來了,報告多達好幾頁,然而並沒有什麽實質性內容。報告顯示一切正常,不管是放射性檢測還是空氣檢測和磁場檢測,都沒有發現異常。而且木雕臉譜自始至終沒有起變化,所謂的合並成一支牡丹花的推測沒有發生。
我身上的壓力陡然增加,各種證據都表明我之前的推斷是錯誤的。這無異於當頭一記悶棍,直接把我打蒙了。
而此時我研究晚晴宮廷史的事情進入到關鍵時刻,越來越多的線索從成堆的史料中摘出來。不過胡所長似乎對此失去了信心,讓我趕緊來上班,研究史料的事先放一放。
我極不情願地放下手頭的資料,來到胡所長的辦公室。小季和王冊都在,最近十多天以來我們第三研究所的成員第一次全部湊齊。
別人都還正常,唯獨王冊眉飛色舞,這小子負責的任務估計又有新的進展。果然,胡所長讓王冊先發言,匯報一下最近的收獲。
王冊從公文包裏拿出一大堆照片,都是最近拍攝的,滿滿都是小動物的印記,有腳印、有糞便、還有毛發等等。我暗暗好笑,這家夥是不是要在故宮裏拍攝一期動物世界。
王冊把所有照片按照次序擺放在一起,一條清晰的脈絡呈現出來。這家夥果然沒少下功夫,也沒少吃苦,竟然拍攝到了不少細微而珍貴的畫麵。照片就是一個證據鏈,預示著王冊已經摸清了隱藏在故宮裏的狐狸的蹤跡。所有的證據無不指向同一個地點:英華殿。[想看的書幾乎都有啊,比一般的小說網站要穩定很多更新還快,全文字的沒有廣告。]
這個結果我並不感到意外,英華殿是紫禁城當中少有的林木茂盛的區域。紫禁城占地七十多萬平方米,栽種高大樹木的地方隻占據很小的一部分。像占地很廣的三大殿區域,連一根草也沒有,全部都是方磚鋪地。東西六宮、慈寧宮、壽康宮、皇極殿、奉先殿等主要宮殿也很少看見樹木。
故宮裏大部分的高大樹木和茂密植物都集中在最北端,以禦花園為中心,東有乾隆花園,西有延春閣和英華殿。三個地方集中了故宮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植物。為什麽營建故宮時植物都統一栽種在最北端?其中緣由頗有講究――
從風水學上講,北方屬水,北方壬癸水。按五行相生的原理,木生水,因而北方易植樹。從大的環境上來講,故宮北端緊靠景山,故宮的綠植與景山的樹木遙相呼應、融為一體,似斷非斷、似連非連,等於整個故宮與景山融合在了一起。當年永樂皇帝營建紫禁城,花費大量人力物力堆砌景山,自然有其原因。第一就是收住氣,風水學講究背有靠山,景山就是紫禁城的第一道靠山,起的作用就是聚攏氣勢,收住浩大磅礴的皇家氣勢。兩者之間有樹木遙相呼應,等於有了一道連接的紐帶。
至於為什麽故宮裏大部分地方都不種樹木,比如核心重地三大殿,一棵草也不種。曆來眾說紛紜,第一種說法就是三大殿乃皇家重地,栽植樹木不利於安全,刺客容易在其中隱藏,對皇帝及皇家重要成員不利;第二種說法就是三大殿巍峨雄渾、三大殿廣場開闊磅礴,中間如果栽種樹木的話,視覺上受限,磅礴的氣勢就沒了;後來又有了第三種說法,三大殿的地底下都是打的灰土,極其堅硬,不適合植物生長。
反正不管怎麽說吧,故宮裏除了北邊之外,主要宮殿裏沒有大片的樹木存在。
今天胡所長召集我們來,顯然就是奔著英華殿去的。我們一行人出了辦公室,順著狹長的巷子左拐右拐一路往北。穿過鐵皮圍擋做成的隔斷,西邊就是未開放區域了。路過慈寧宮的時候我們不禁多看了幾眼。
慈寧宮正在抓緊修繕,爭取在故宮博物院建館90周年的時候對外開放。與之配套的大佛堂也開始修繕。鋼管和木料搭起的施工架子把整個宮殿團團包圍,安全網又將宮殿與外界完全隔開,裏麵的施工幾乎看不到。
事實上不光慈寧宮,整個西六宮都在修繕,用不了幾年就會對外開放,紫禁城裏最神秘的地方即將揭開麵紗。
大佛堂屋頂的修繕正在進行,破損的琉璃瓦要換掉,掉色的琉璃瓦要重新上色……大多數的瓦都要一片一片揭下來,重新上色後再用上。這是一個很浩大的工程,為了最大限度保持原貌,每一片瓦都有編號,原來在什麽位置,修繕時還要放在什麽位置。單是大佛堂就有上千片瓦,修繕起來極其繁瑣。
地麵上堆放著成堆成堆的琉璃瓦,每一片都用草繩纏著,防止磕碰。整個慈寧宮的後院都被占滿。乍一進來還以為進了瓦窯廠。一夥兒專家打扮的人正在圍著一堆琉璃瓦指手畫腳,似乎在討論什麽。我之所以認定對方是專家,是因為他們的穿著跟工人明顯的不一樣,並且手裏還拿著放大鏡、相機、卡尺等等專業工具。現場的工人則是中標的園林修繕公司下發的統一服裝,很好辨認。以我多年黑導遊的眼力,文物專家和修繕工人還是能分得清。
胡所長是個好事的人,見有專家在議論什麽。第一個走了過去。我們三個自然也得跟著。
專家當中有認得胡所長的,寒暄幾句之後請他加入討論。我靜靜地在旁邊觀望,很快看出了端倪。
原來工人在給大佛堂的琉璃瓦編號時,發現了問題。故宮裏的琉璃瓦,不管哪個宮殿的,背麵都有記號。比如乾清宮的瓦,背麵會刻著乾清宮三個字,表示此瓦為乾清宮專用。另外還會刻著“五作成造”、“三五作造”、“西作造”等等標識,記錄著出自哪座窯口。故宮裏的琉璃瓦都是在指定的窯口燒造的,人稱禦窯廠。全國的禦窯廠也就那麽幾個,專門為紫禁城燒造琉璃瓦。禦窯廠在領到燒造任務後,會在瓦胎上刻上自己窯口的名字。因而故宮裏的每一片瓦來龍去脈都很清晰,出自哪一座禦窯廠,用在哪一座宮殿,一看便知。
問題恰恰就出在這上麵,一個大佛堂竟然出現了三個窯口,“五作成造”、“三五作造”、“西作造”等等標識的都有,這在偌大的紫禁城十分罕見。如果隻是這個問題還不算什麽,畢竟大佛堂有兩百多年的曆史裏,幾經修繕,三個禦窯廠均參與過大佛堂屋瓦的燒造,也解釋的過去。
關鍵是工人們還發現了一些刻著端敬殿、仁壽宮字樣的瓦,這就說不過去了,宮殿之間的瓦不可能混用,皇帝知道了是要殺頭的。這還不算,還有更要命的:工人們還發現了一塊刻著陵墓專用的琉璃瓦。這還了得,皇帝知道了豈止是要殺頭,簡直是誅九族的大罪。
這塊瓦便是專家們討論的核心,雖然隻發現了一塊,但是爆炸性無異於一顆核彈。在等級製度森嚴的紫禁城,這種事情的存在是破天荒的,足以令各路專家們撓破頭。就是咚咚撞牆也想不出緣由。
我的好奇心也被極大的勾引起來,不禁仔細端詳著那片瓦:尺寸跟別的瓦一模一樣,漆色也沒有分別,關鍵就是背麵的刻字:大高玄殿,萬年吉地,陵墓專用。十二個字如同十二顆子彈,深深射進專家們的心裏。就這十二個字,足夠各路專家寢食難安一段時間了。
胡所長顯然入戲很深,尤其是看到陵墓兩個字,更是勾起了他的某種回憶。興致勃勃地跟專家們討論著,猜測著各種可能性。
慈寧宮的地位熟悉故宮的人都知道,那是正宮國母居住的地方,就是皇帝去了也得磕頭。遑論一般的皇太後還不敢居住,隻有像孝莊太皇太後那樣的輔曆三朝、教導二君的國母才有資格居住。慈寧宮是一座豐碑,除了孝莊之外,曆代太後隻能仰止。
大佛堂作為慈寧宮的附殿,地位也是極其崇高。要知道大清不比大明,大明以道教為國教,而大清皇族普遍信奉佛教。孝莊、順治、乾隆、慈禧等等權柄人物更是無比摯誠的佛教徒。大佛堂之於慈寧宮、之於整個紫禁城都有獨到的地位。地位崇高的孝莊太皇太後據說就經常在大佛堂禮佛。洛陽白馬寺陳列的釋迦摩尼三世佛及十八羅漢像就出自大佛堂,全部為明初文物,製作工藝更不得了,乃是將近失傳的幹漆夾苧工藝。
就是在這麽一個備受矚目的地方,屋頂的琉璃瓦竟然出了大問題。僅僅是由於財力不濟或者一時疏忽恐怕解釋不通。
我不禁想起了第一次在故宮過夜的情形,當時人在西三所,回望大佛堂的情形曆曆在目:蒙蒙月色中,幾個人形的東西在大佛堂的屋頂上走來走去,似乎要從屋頂鑽進去。現在看來我想錯了,對方不是要鑽進去,更像是在揭瓦。莫非在尋找這塊陵墓專用瓦?一股無力感從心頭升起,故宮究竟隱藏著多少秘密。
我身上的壓力陡然增加,各種證據都表明我之前的推斷是錯誤的。這無異於當頭一記悶棍,直接把我打蒙了。
而此時我研究晚晴宮廷史的事情進入到關鍵時刻,越來越多的線索從成堆的史料中摘出來。不過胡所長似乎對此失去了信心,讓我趕緊來上班,研究史料的事先放一放。
我極不情願地放下手頭的資料,來到胡所長的辦公室。小季和王冊都在,最近十多天以來我們第三研究所的成員第一次全部湊齊。
別人都還正常,唯獨王冊眉飛色舞,這小子負責的任務估計又有新的進展。果然,胡所長讓王冊先發言,匯報一下最近的收獲。
王冊從公文包裏拿出一大堆照片,都是最近拍攝的,滿滿都是小動物的印記,有腳印、有糞便、還有毛發等等。我暗暗好笑,這家夥是不是要在故宮裏拍攝一期動物世界。
王冊把所有照片按照次序擺放在一起,一條清晰的脈絡呈現出來。這家夥果然沒少下功夫,也沒少吃苦,竟然拍攝到了不少細微而珍貴的畫麵。照片就是一個證據鏈,預示著王冊已經摸清了隱藏在故宮裏的狐狸的蹤跡。所有的證據無不指向同一個地點:英華殿。[想看的書幾乎都有啊,比一般的小說網站要穩定很多更新還快,全文字的沒有廣告。]
這個結果我並不感到意外,英華殿是紫禁城當中少有的林木茂盛的區域。紫禁城占地七十多萬平方米,栽種高大樹木的地方隻占據很小的一部分。像占地很廣的三大殿區域,連一根草也沒有,全部都是方磚鋪地。東西六宮、慈寧宮、壽康宮、皇極殿、奉先殿等主要宮殿也很少看見樹木。
故宮裏大部分的高大樹木和茂密植物都集中在最北端,以禦花園為中心,東有乾隆花園,西有延春閣和英華殿。三個地方集中了故宮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植物。為什麽營建故宮時植物都統一栽種在最北端?其中緣由頗有講究――
從風水學上講,北方屬水,北方壬癸水。按五行相生的原理,木生水,因而北方易植樹。從大的環境上來講,故宮北端緊靠景山,故宮的綠植與景山的樹木遙相呼應、融為一體,似斷非斷、似連非連,等於整個故宮與景山融合在了一起。當年永樂皇帝營建紫禁城,花費大量人力物力堆砌景山,自然有其原因。第一就是收住氣,風水學講究背有靠山,景山就是紫禁城的第一道靠山,起的作用就是聚攏氣勢,收住浩大磅礴的皇家氣勢。兩者之間有樹木遙相呼應,等於有了一道連接的紐帶。
至於為什麽故宮裏大部分地方都不種樹木,比如核心重地三大殿,一棵草也不種。曆來眾說紛紜,第一種說法就是三大殿乃皇家重地,栽植樹木不利於安全,刺客容易在其中隱藏,對皇帝及皇家重要成員不利;第二種說法就是三大殿巍峨雄渾、三大殿廣場開闊磅礴,中間如果栽種樹木的話,視覺上受限,磅礴的氣勢就沒了;後來又有了第三種說法,三大殿的地底下都是打的灰土,極其堅硬,不適合植物生長。
反正不管怎麽說吧,故宮裏除了北邊之外,主要宮殿裏沒有大片的樹木存在。
今天胡所長召集我們來,顯然就是奔著英華殿去的。我們一行人出了辦公室,順著狹長的巷子左拐右拐一路往北。穿過鐵皮圍擋做成的隔斷,西邊就是未開放區域了。路過慈寧宮的時候我們不禁多看了幾眼。
慈寧宮正在抓緊修繕,爭取在故宮博物院建館90周年的時候對外開放。與之配套的大佛堂也開始修繕。鋼管和木料搭起的施工架子把整個宮殿團團包圍,安全網又將宮殿與外界完全隔開,裏麵的施工幾乎看不到。
事實上不光慈寧宮,整個西六宮都在修繕,用不了幾年就會對外開放,紫禁城裏最神秘的地方即將揭開麵紗。
大佛堂屋頂的修繕正在進行,破損的琉璃瓦要換掉,掉色的琉璃瓦要重新上色……大多數的瓦都要一片一片揭下來,重新上色後再用上。這是一個很浩大的工程,為了最大限度保持原貌,每一片瓦都有編號,原來在什麽位置,修繕時還要放在什麽位置。單是大佛堂就有上千片瓦,修繕起來極其繁瑣。
地麵上堆放著成堆成堆的琉璃瓦,每一片都用草繩纏著,防止磕碰。整個慈寧宮的後院都被占滿。乍一進來還以為進了瓦窯廠。一夥兒專家打扮的人正在圍著一堆琉璃瓦指手畫腳,似乎在討論什麽。我之所以認定對方是專家,是因為他們的穿著跟工人明顯的不一樣,並且手裏還拿著放大鏡、相機、卡尺等等專業工具。現場的工人則是中標的園林修繕公司下發的統一服裝,很好辨認。以我多年黑導遊的眼力,文物專家和修繕工人還是能分得清。
胡所長是個好事的人,見有專家在議論什麽。第一個走了過去。我們三個自然也得跟著。
專家當中有認得胡所長的,寒暄幾句之後請他加入討論。我靜靜地在旁邊觀望,很快看出了端倪。
原來工人在給大佛堂的琉璃瓦編號時,發現了問題。故宮裏的琉璃瓦,不管哪個宮殿的,背麵都有記號。比如乾清宮的瓦,背麵會刻著乾清宮三個字,表示此瓦為乾清宮專用。另外還會刻著“五作成造”、“三五作造”、“西作造”等等標識,記錄著出自哪座窯口。故宮裏的琉璃瓦都是在指定的窯口燒造的,人稱禦窯廠。全國的禦窯廠也就那麽幾個,專門為紫禁城燒造琉璃瓦。禦窯廠在領到燒造任務後,會在瓦胎上刻上自己窯口的名字。因而故宮裏的每一片瓦來龍去脈都很清晰,出自哪一座禦窯廠,用在哪一座宮殿,一看便知。
問題恰恰就出在這上麵,一個大佛堂竟然出現了三個窯口,“五作成造”、“三五作造”、“西作造”等等標識的都有,這在偌大的紫禁城十分罕見。如果隻是這個問題還不算什麽,畢竟大佛堂有兩百多年的曆史裏,幾經修繕,三個禦窯廠均參與過大佛堂屋瓦的燒造,也解釋的過去。
關鍵是工人們還發現了一些刻著端敬殿、仁壽宮字樣的瓦,這就說不過去了,宮殿之間的瓦不可能混用,皇帝知道了是要殺頭的。這還不算,還有更要命的:工人們還發現了一塊刻著陵墓專用的琉璃瓦。這還了得,皇帝知道了豈止是要殺頭,簡直是誅九族的大罪。
這塊瓦便是專家們討論的核心,雖然隻發現了一塊,但是爆炸性無異於一顆核彈。在等級製度森嚴的紫禁城,這種事情的存在是破天荒的,足以令各路專家們撓破頭。就是咚咚撞牆也想不出緣由。
我的好奇心也被極大的勾引起來,不禁仔細端詳著那片瓦:尺寸跟別的瓦一模一樣,漆色也沒有分別,關鍵就是背麵的刻字:大高玄殿,萬年吉地,陵墓專用。十二個字如同十二顆子彈,深深射進專家們的心裏。就這十二個字,足夠各路專家寢食難安一段時間了。
胡所長顯然入戲很深,尤其是看到陵墓兩個字,更是勾起了他的某種回憶。興致勃勃地跟專家們討論著,猜測著各種可能性。
慈寧宮的地位熟悉故宮的人都知道,那是正宮國母居住的地方,就是皇帝去了也得磕頭。遑論一般的皇太後還不敢居住,隻有像孝莊太皇太後那樣的輔曆三朝、教導二君的國母才有資格居住。慈寧宮是一座豐碑,除了孝莊之外,曆代太後隻能仰止。
大佛堂作為慈寧宮的附殿,地位也是極其崇高。要知道大清不比大明,大明以道教為國教,而大清皇族普遍信奉佛教。孝莊、順治、乾隆、慈禧等等權柄人物更是無比摯誠的佛教徒。大佛堂之於慈寧宮、之於整個紫禁城都有獨到的地位。地位崇高的孝莊太皇太後據說就經常在大佛堂禮佛。洛陽白馬寺陳列的釋迦摩尼三世佛及十八羅漢像就出自大佛堂,全部為明初文物,製作工藝更不得了,乃是將近失傳的幹漆夾苧工藝。
就是在這麽一個備受矚目的地方,屋頂的琉璃瓦竟然出了大問題。僅僅是由於財力不濟或者一時疏忽恐怕解釋不通。
我不禁想起了第一次在故宮過夜的情形,當時人在西三所,回望大佛堂的情形曆曆在目:蒙蒙月色中,幾個人形的東西在大佛堂的屋頂上走來走去,似乎要從屋頂鑽進去。現在看來我想錯了,對方不是要鑽進去,更像是在揭瓦。莫非在尋找這塊陵墓專用瓦?一股無力感從心頭升起,故宮究竟隱藏著多少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