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道是“清明時節雨紛紛”。隨著清明節的日漸臨近江南各地也下了淅淅瀝瀝的春雨。隆武三年的清明節對隆武內閣來說可是重要非凡的。隆武皇帝在這一天要去鳳陽祭奠祖廟。而首相大人則要代替皇帝趕去杭州“忠烈廟”祭拜嶽飛。按黃曆算來今年的清明節該是農曆三月初一。這兩頭都要搞的祭祀著實讓禮部在整個二月忙了個人仰馬翻。還好隆武朝曆來對這種活動都報以嚴肅而又節儉的態度。除了祭祀的必要用品外並無其他奢侈的祭品。唯一遇到的問題大概就是兩處祭祀的官員如何配置了。按照孫露的指示陪同皇帝去鳳陽的是以禮部尚書錢謙益為首的文官。而隨孫露去杭州的則是以黃得功、秦良玉為首的軍武將。一同前往的還有史可法、湯來賀等幾個內閣大臣。


    位於西湖西北角的嶽王廟始建於南宋嘉定十四年(1221年)。明景泰年間改稱“忠烈廟”。嶽王廟雖曆經宋、元、明三朝,時興時廢,一直傳承至今。“申甲之變”使得來自白山黑水的那個民族再次入主中原,並形成了與五百年前極為相似的南北對峙。這一切都讓人們不得不回憶起五百年前那段屈辱的記憶。五百年前的那個懦弱的王朝早就隨風而去。五百年前的英雄仍就活在人們的心中。不以成敗論英雄。公道自在人心,真正的英雄是不會因為某些跳梁小醜的非難而被人們遺忘的。孫露知道無論時光怎樣流逝“嶽飛”這二個字依然會深深地烙印在每個中國人的心中。因為“嶽飛魂”代表了一種精神!一種為民族生存而鞠躬盡瘁的精神!因此比起嶽王廟來,孫露更欣賞明朝“忠烈廟”的叫法。這裏所紀念的不單單是一位叫嶽飛的武將更是一個民族不屈的脊梁。想到這兒孫露低頭看了一眼桌子上擺放的二卷明黃色的卷軸。其中一份便是隆武皇帝冊封嶽飛為“武聖帝君”的聖旨。


    其實明朝的供奉的武聖原是關羽。在明朝前的武聖人是薑太公。明朝之後關羽才逐漸替代薑太公成為新的武聖。但在孫露心目始終認為比起關羽來嶽飛更適合“武聖”的頭銜成為所有軍人的楷模。關羽講究的是“忠義”。軍閥割據的時代關羽是為漢室而戰,更確切的說是為他的主公而戰。曆來為皇帝們推崇也正是他對君主的這種類似於江湖義氣的忠誠上。而嶽飛體現的是“忠烈”。人們敬佩嶽飛的是他“精忠報國”的精神。是對本民族的忠誠,對國家的忠誠。但這決不是“愚忠”。風波亭的悲劇可以說是嶽飛作為一個武將悲壯的抉擇。在當時抗旨即為背叛,背叛代表著自己將與祖國決裂。強敵四環局勢下的南宋絕對經不起這種內訌。南宋的百姓更經不起來自內部的殘殺。於是嶽飛做出了一個被後人稱做“愚忠”的決定。正如五百年後的袁崇煥將軍做出“舉世所不得不避之嫌,直不避而獨行”的決定一樣。這種選擇帶著雖九死其猶未悔的壯烈色彩。


    另一份則是隆武皇帝為袁崇煥將軍昭雪的親筆手禦。奉嶽飛為武聖和為袁崇煥將軍平冤昭雪是孫露一直以來的心願。前者並未引來什麽異議。畢竟如今的形勢奉嶽飛為武聖人更有利於激發士氣。然而為袁督師平反可就沒那麽容易了。這案子是崇禎皇帝欽定的,就算知道中了反間計可要翻案也要先找幾個替罪羊才行。按照中國曆朝曆代的習慣千錯萬錯皇帝不錯,錯的隻能是大臣。就象千百年來風波亭的主犯一直是秦檜、張俊等人。至於宋高宗人家是皇帝,是被蒙蔽的主兒。於是當年主審此案的兵部尚書梁廷棟等人便理所當然的成為了整件案子的罪魁禍首。梁廷棟在袁崇煥死後不久也被崇禎皇帝逼得服毒自盡也算是死無對證。在孫露的一再堅持下隆武皇帝朱聿鍵終於大筆一揮下旨為袁督師撥亂反正。案子總算是沉冤得雪了可是孫露的心情依然有些沉重。她隱約間總覺得朱聿鍵不來杭州祭拜“忠烈廟”更多的是不想在大庭廣眾之下公開宣讀這份詔書。畢竟他是皇帝拉不下這個臉。


    “首相大人,外麵的祭祀已經準備妥當。”一個蒼老的聲音打斷了孫露的思緒。她回頭一看原來是史可法。此時的史可法和孫露一樣身著青羅衣,白紗中單,黑領黑邊。這是明朝文武官員的祭服。比起平日裏所穿的朝服和官服又多了幾分漢唐神韻。忽然間史可法一眼瞥見了桌子上放著的一份公文。從顏色上看該是兵部的八百裏加急。那公文上的封蠟已然拆開看樣子孫露也是剛剛才收到這份公文。一旁的孫露見史可法好奇的看著桌上的公文不由清咳一聲將公文遞給他道:“史大人,這是兵部剛傳來的戰報。姚金的第七野戰師已於二月二十五日攻克了朱仙鎮。”


    “姚將軍攻克了朱仙鎮!”史可法聽罷連忙接過了公文。上下掃了一邊後興奮的叫道:“太好了!太好了!這樣一來收複開封便指日可待了。首相大人,待回兒祭祀大典結束後是否直接就向百姓宣布此次大捷啊。”


    “那是當然,我大明將士有此戰績正好告慰嶽爺爺的在天之靈。也好求嶽爺爺保佑我大明將士早日收複故土。”孫露朝天拱手道。其實現在收複朱仙鎮在鼓舞士氣上的作用遠大於它本身的戰略意義。特別是在這個特殊的日子更能為隆武內閣和孫露賺取更多的擁護。


    此刻的史可法更是沉浸在了這種精神鼓舞下正以顫抖的手拿著戰報。這種捷報頻傳的感覺了仿佛已是很遙遠的事情了。最後一次該是孫傳庭在河南大破闖賊的那次吧。在之後的戰報中朝廷是一次比一次敗得慘。簡直到了不堪入耳的地步。直到眼前這個女人出現一切才開始有了扭轉。令人興奮的勝利戰報一次接著一次的傳來。這讓史可法等老臣對天下的局勢開始樂觀起來。軍事上的優勢帶來的是政治外交上的強硬。一想起前些日子自己同錢歉益討論的意向史可法不由脫口而出道:“首相大人,如今我大明將士越戰越勇。直搗黃龍之日可以說是指日可待。那滿清不過是些化外蠻夷。有道是不戰而曲人之兵方為上策。不如趁此機會朝廷對其來個恩威並施。迫使九酋多爾袞歸還北京退出關外。也好讓我中原百姓少受刀兵之苦早日迎來太平盛世。”


    孫露聽罷史可法的話語卻擺了擺手笑道:“史大人此言差矣。多爾袞他都沒派使節來。我們急什麽呢?依我看我們現在給多爾袞的教訓還不夠。這個叔父攝政王心裏的花花腸子可多著呢。就算那一天他肯過來求和了。我們也不能輕信。這滿人求和向來都是心懷叵測。當年在遼東時滿人同朝廷作戰時可謂勝多敗少。然而皇太極每次都會主動提出求和。為什麽?是皇太極他想借著求和的機會休生養息。他滿州才多少人馬啊。長期幹耗怎麽可能是朝廷的對手。所以才要打一段時間修養一下,然後再次出兵。於是朝廷每次接受了皇太極的求和後下次反而會輸得更慘。”


    孫露的一席言語讓史可法不由皺了皺眉頭覺得是那麽回事兒。不過他依然不死心的解釋道:“可是首相大人,此一時,彼一時。如今朝廷對滿人的優勢可不是當年在遼東可以比擬的。再說首相大人已經在兩淮之戰時重創了滿八旗。可以說現在滿人是元氣大傷。正是打壓他的時候啊。”


    “不錯,正是因為滿人如今元氣大傷就更不能放他們回遼東老家舔傷口。這多爾袞比當年的李自成還要狡猾善戰。若是讓他回遼東歇上幾年又是個禍害。所以要打就要打得堅決,打得徹底!打得他今身今世都不得翻身!”孫露堅定的說道:“這遼東本就是我大明的疆土!在奴爾哈赤在起兵叛明前愛新覺羅家一直以“土官”的身份世襲建洲衛指揮使之職。揮師北上收複故土當然要包括遼東。否則我等如何麵對遼東百姓,如何對得起當年為守護遼東犧牲的將士!”


    “遼東本就是我大明的疆土!”這一句話說得史可法一陣熱血沸騰。其實在不少大臣和百姓心目中遼東已經是被放棄的地方。隻要能收回北京以及長城以內的國土就是天大的勝利。至於長城以外的國土保不保得住便無關緊要。然而從孫露的話語中史可法能清楚的感受到孫露是絕對不會放棄遼東的。這種難得的雄心壯誌讓他激動萬分。史可法並不知曉在孫露的心目中遼東有著特殊的意義。從《尼布楚條約》到後來東北三省淪陷於日寇鐵蹄。那片黑土地承載了太多的屈辱與不甘。而在孫露心中實際國土範圍也比這個時代的人想象中的要大得多。


    就在此時外麵響起了三聲莊嚴的鼓聲,祭祀即將開始了。於是孫露整了整衣冠正色道:“史大人,祭祀大典快開始了。我們還是出去吧。”史可法這才回過神來恭敬的做了個揖道:“首相大人請。”


    由於嶽飛如今已經被封為了新的武聖。應此這次祭典的規格是與祭孔大典相似的。隨著先前鼓聲莊嚴的響起主持祭典的祭祀們按照執事者、糾儀官、陪祭官、分獻官、主祭官的順序依次就位、盥洗。當眾人都按部就班的就位後“忠烈廟”的廟門被開啟了。隻見一個身著玄色祭服的執事者手捧牛毛血盤到牛埋毛血的地方,將牛之毛血埋於土中。此為“痊毛血”取滋養土地,使萬物生生不息之意。緊接著祭壇之上鍾鼓齊鳴,迎神隊伍便由廟門中門進入廟內。祭祀們高聲吟唱,底下參禮者同時行禮迎神。迎來神靈後祭祀們便開始進饌向神靈呈獻祭品。主持祭典的主祭官和分獻官至嶽王爺神位前恭敬的上前行上香禮並獻帛、獻酒。隻見祭祀們在主祭官和分獻官的帶領下反複地高聲讀祝、行獻禮。整個過程繁複而又肅穆。祭祀們的每一個動作容不得有半點的差池。


    煩瑣的禮節之後便是作為首相的孫露帶領百官向嶽王爺神位行上香禮。作為一個三百年後的現代人參加這樣一個祭典或許會覺得有些異樣。可是此刻孫露的心中卻充滿了虔誠。雖然她也看到過三百年後祭孔大典的電視直播。21世紀的祭典規模自然是大得多也奢華得多。然而比起此刻的祭典卻缺少了許多東西。或許比起後世的“領導”來眼前這些“大人”對他們所要祭拜的武聖人多了一種源自內心的敬仰。


    終於輪到孫露宣讀聖旨了。在一番焚香盥洗後她恭敬的請出了聖旨。頭一份當然是封嶽飛為“武聖帝君”的聖旨。與之一同公布的還有兵部擬定的《軍人訓誡》。對於孫露來說原本帶來的“三大紀律八項主義”並不足以作為一個國家軍隊思想上的核心。後來由鐵血社所提出的“士之十二戒”也太過自由激進。於是孫露在同不少大臣與將領商量過後便有了這麽一部以儒家的“五常”與兵家“將者,智、信、仁、勇、嚴”的信條相結合製定了眼前這部《軍人訓誡》。將忠、勇、嚴、智、信為規定為軍人的“五德”。並以此為核心旨在統一軍隊思想。特別是對中下級軍官的思想管束。為了達到最佳效果孫露不但選擇了在祭拜“忠烈廟”時公布《軍人訓誡》。更是將此《訓誡》篆刻成碑文立於“忠烈廟”之中。因為她要將這裏建立成一個聖地。所有中國軍人的聖地。


    接下來一份便是為袁崇煥將軍昭雪的詔書了。這聖旨不過是份一米多長,三十公分寬的卷軸而已。可是掂量在手中孫露卻覺得有千斤之重。底下已經開始有人抽泣了孫露知道那是遼東一係的部將與袁督師的族人。孫露的心不禁一緊隻見她攤開了聖旨大聲朗讀起來。那聲音陰陽頓挫包含深情。當她念道隆武皇帝賜袁崇煥賜諡號為“襄湣”時。底下的將士哭得更厲害了,眾人紛紛轉身朝北方叩拜起來。孫露知道那是因為袁督師的遺骸至今還留在北京城裏。看著底下那些在槍林彈雨中都未曾皺過眉頭的漢子號啕大哭著。孫露覺得五百年前的場景仿佛與現在的場景重合了一般。鬥轉星移間世事多變化。不變的是這壯麗的江山,是這壯烈的軍魂!


    此時天空又飄起了蒙蒙細雨。孫露收起了聖旨抬頭望了望有些陰沉的天空深吸了口氣大聲宣布道:“諸位將士,擦去你們的眼淚。這裏是‘忠烈廟’是供奉武聖人的地方。遠在河南的第七師將士已經攻取了朱仙鎮。這是今天先上的最好祭品。隻有敵人的鮮血才能告慰這裏的先烈。天佑我中華,重拾舊河山!”


    **************


    袁崇煥將軍的諡號柳丁不敢瞎寫。書裏用的是曆史上桂王後來追封的“襄湣”。襄是“美諡”意為辟地有德;湣是“憫諡”意為在國逢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命運的抉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黑色柳丁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黑色柳丁並收藏命運的抉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