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試分為三場,每場考三天兩夜,共九天六夜。
第一場,《四書》三道,《五經》四道;第二場,論一道,判語五條,誥、表、內、科一道;第三場,經史時策五道。
現在進行的是第一場,四書三道和五經四道共七篇八股文。以著童子試時的速度,這其實就是不到兩天的題量,林晧然的速度自然是可以做得完的。
將徽墨加清水研好在端硯後,林晧然便鋪開一張草稿紙,準備開始做題。
第一題是:“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這是一道標準的四書義,出自於《論語·述而》,意思是孔子說:“不到學生努力想弄明白,但仍然想不透的程度時,先不要去開導他;不到學生心裏明白,卻又不能完善表達出來的程度時,也不要去啟發他。”
這是孔子的一個教學方法的原則,體現了儒學積極學習的態度。
隻是這話理解起來容易,但要進行濃縮與精練,卻不算是易事。若是在這道破題中出差池,有些考官甚至後麵的內容都不看,直接將試卷打落了。
“聖人不輕於啟發,欲有所待而後施也。”
林晧然自然不會犯這種錯誤,輕輕蘸上墨汁,便在草紙上便寫下了這一句破題。這句話將孔聖人的教學原則進行歸納,將這個大道理精準地說了出來。
“夫夫子固欲盡人而啟發之,而無如不憤不悱何也!欲求啟發者,亦知所省哉!”
在破題後,林晧然又對孔聖人的教學原則進行論述,開始運用“盡人而啟發之”進行舉例,然後再跟孔聖的人教學原則作對比,突現了孔聖人的“英明神武”。
“且學之中,必有無可如何之一候焉。自學者不知,而教者雖有善導之方,往往隔而不入。夫至隔而不入,而始歎善導之無益也;孰若默而息焉,以俟其無可如何之一候乎!”
……
“不悱而發,是終無由悱也。若因不發而悱,亦事之未可料者也。不悱而發,是終無由悱也,若因不發而悱,亦事之未可料者也。學者日望吾之發而自思之,悱乎未也。憤勿但咎其不啟,不發為也。”
洋洋灑灑數百字,不到半柱香的時間,林晧然便寫一篇錦繡文章寫好。
他滿意地點了點頭,按著以往的習慣,將寫好的草稿紙放在旁邊晾曬著,又是繼續做第二道題。
第二道題:“逸民伯夷叔齊。”
林晧然看到這個題目的時候,卻是抬頭朝著明遠樓望了一眼,剛好看到一個身穿三品官袍的官員站在護攔前,不由得無奈地笑了笑。
廣東鄉試歸為南京禮部主持,而這次派遣的主考官規格很高,竟然是南京禮部右待郎尹台,一個清流的典範官員。
這道題並不是正統的四書題,但卻是比較合理的截搭題,出自《論語·微子》,全文是:“逸民:伯夷、叔齊、虞仲、夷逸、朱張、柳下惠、少連。子曰:‘不降其誌,不辱其身,伯夷、叔齊與!’”
這雖然是一道截搭題,但題義很清楚,意思是:古今被遺落的賢人有伯夷、叔齊。伯夷和叔齊被世人當作抱節守誌的典範,獨行其誌,恥食周粟,餓死首陽山,被孔子所稱頌。
隻是這題放在鄉試這裏,似乎有著別樣的含義。
現在的朝廷以嚴黨而尊,那些自謬為的清流官員卻紛紛流放於南京,這位南京禮部右待郎怕亦是借著這次鄉試的機會,要發一下牢騷了。
“有逸於商周之際者,民之望也”
林晧然自然是遵循著孔聖人的思想,對這兩個隱士進行大大地誇讚。不管這裏會涉及到什麽樣的政治鬥爭,這都跟他無關,他隻需要專心答題,考取舉人的功名。
筆並沒有停頓,不急不慢,整篇八股文像是一氣嗬成。這次的速度比方才還要快上一些,一篇標準的八股文便寫好了。
<a id="wzsy" href="http://m.ddxs.com">頂點小說</a>
寫完之後,看著旁邊的草稿紙已經晾幹,又是將這張草稿紙放上去晾,然後繼續看題。
第三道題:“居則曰不吾知也”
在看到這題後,林晧然伸了伸懶腰,整個人都放鬆下來,倒不再急於一時了。
鄉試中,首重前三道四書題,這早已經成不了慣例。
這既是因為鄉試本心就重八股文,又是客觀條件決定的。像廣東鄉試隻有四名同考官,但需要審批二千份試卷,但朝廷規定閱卷時間不可超過一個旬日。
正是如此,哪怕再用心的考官,時間還是斷然不夠的。考官往往隻來得及看前麵三篇四書題,錄與不錄往往就由這三篇文章決定。
由於昨晚睡得不好,今天又一太早起床,打了一個哈欠,打算先睡個午覺再繼續做題。
將試卷裝回油紙袋中,然後把上麵的木板取下,放在下麵的“磚托”上,跟著裏麵的木板並到一起,這便是一張床了。
他又掛著了一張簾子,隻是考慮到明遠樓那些考官正瞧著,並沒有將簾子放下來。隻是號舍有些窄,他屈著腿,頭睡在裏麵。
由於號舍是坐北朝南,在這個時節倒不怕日曬風吹。當然,今天的天氣有些陰沉,而且亦是沒有風,更沒有烈日。
隻是在迷迷糊糊中,他的腳有些冷,還想著摟摟虎妞取暖,結果才想起他如今是身在考場中,然後發現外麵竟然下起了一場秋雨。
秋雨霏霏,飄飄灑灑,如絲,如霧,如煙。
雖然沒有淋到,但身體感到了寒意,他翻出了一條毛皮氈子裹在身上,身體總算舒服起來。看著正匆忙披雨笠的軍士,雖然隻能萎縮在小小的號舍中,但一場幸福油然而生。
啊……
正是這時,一聲慘叫從隔壁傳來,動靜很大。
旋即幾個軍士向著旁邊的九號舍號聚攏,他正疑惑地微微探頭,卻是聽到“毒蛇”兩個字,嚇得他差點就魂魄擴散。
他的心提到了嗓門眼,卻見一條長達一米餘的銀環蛇吐著息子順著牆角向著他這邊而來,林晧然從胸口掏了銀子砸了下去,那個護身符亦是這般砸掉了。
隻是很是神奇,這銀環蛇看到銀子後,竟然向著巷道外麵而去了。
軍士這時有了準頭,一把將蛇頭砍下,一場災難便算是落下帳幕。
“於休哉!於休哉!”
那個臉色慘白的書生捂著那被咬的手,竟然發瘋般向著考巷外麵赤著腳奔去,隻是看著他那個樣子,以其說是受了驚嚇,還不如說是中了邪。
聽著他嘴裏話間的意思,似乎真看到了冤魂,如今他是勸冤魂不要再糾纏於他。
林晧然這些天可沒少聽說,一些考生就是因為生平作惡太多,進到這裏後就會被冤鬼纏身,別說要中舉了,甚至有考生出去後一命嗚呼!
一念至此,他抬頭望站陰沉沉的天空,再看看軍士那一張張棺材臉,特別對麵的青磚牆上的青苔像是一張人臉,不由得湧起了一股寒意。
第一場,《四書》三道,《五經》四道;第二場,論一道,判語五條,誥、表、內、科一道;第三場,經史時策五道。
現在進行的是第一場,四書三道和五經四道共七篇八股文。以著童子試時的速度,這其實就是不到兩天的題量,林晧然的速度自然是可以做得完的。
將徽墨加清水研好在端硯後,林晧然便鋪開一張草稿紙,準備開始做題。
第一題是:“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這是一道標準的四書義,出自於《論語·述而》,意思是孔子說:“不到學生努力想弄明白,但仍然想不透的程度時,先不要去開導他;不到學生心裏明白,卻又不能完善表達出來的程度時,也不要去啟發他。”
這是孔子的一個教學方法的原則,體現了儒學積極學習的態度。
隻是這話理解起來容易,但要進行濃縮與精練,卻不算是易事。若是在這道破題中出差池,有些考官甚至後麵的內容都不看,直接將試卷打落了。
“聖人不輕於啟發,欲有所待而後施也。”
林晧然自然不會犯這種錯誤,輕輕蘸上墨汁,便在草紙上便寫下了這一句破題。這句話將孔聖人的教學原則進行歸納,將這個大道理精準地說了出來。
“夫夫子固欲盡人而啟發之,而無如不憤不悱何也!欲求啟發者,亦知所省哉!”
在破題後,林晧然又對孔聖人的教學原則進行論述,開始運用“盡人而啟發之”進行舉例,然後再跟孔聖的人教學原則作對比,突現了孔聖人的“英明神武”。
“且學之中,必有無可如何之一候焉。自學者不知,而教者雖有善導之方,往往隔而不入。夫至隔而不入,而始歎善導之無益也;孰若默而息焉,以俟其無可如何之一候乎!”
……
“不悱而發,是終無由悱也。若因不發而悱,亦事之未可料者也。不悱而發,是終無由悱也,若因不發而悱,亦事之未可料者也。學者日望吾之發而自思之,悱乎未也。憤勿但咎其不啟,不發為也。”
洋洋灑灑數百字,不到半柱香的時間,林晧然便寫一篇錦繡文章寫好。
他滿意地點了點頭,按著以往的習慣,將寫好的草稿紙放在旁邊晾曬著,又是繼續做第二道題。
第二道題:“逸民伯夷叔齊。”
林晧然看到這個題目的時候,卻是抬頭朝著明遠樓望了一眼,剛好看到一個身穿三品官袍的官員站在護攔前,不由得無奈地笑了笑。
廣東鄉試歸為南京禮部主持,而這次派遣的主考官規格很高,竟然是南京禮部右待郎尹台,一個清流的典範官員。
這道題並不是正統的四書題,但卻是比較合理的截搭題,出自《論語·微子》,全文是:“逸民:伯夷、叔齊、虞仲、夷逸、朱張、柳下惠、少連。子曰:‘不降其誌,不辱其身,伯夷、叔齊與!’”
這雖然是一道截搭題,但題義很清楚,意思是:古今被遺落的賢人有伯夷、叔齊。伯夷和叔齊被世人當作抱節守誌的典範,獨行其誌,恥食周粟,餓死首陽山,被孔子所稱頌。
隻是這題放在鄉試這裏,似乎有著別樣的含義。
現在的朝廷以嚴黨而尊,那些自謬為的清流官員卻紛紛流放於南京,這位南京禮部右待郎怕亦是借著這次鄉試的機會,要發一下牢騷了。
“有逸於商周之際者,民之望也”
林晧然自然是遵循著孔聖人的思想,對這兩個隱士進行大大地誇讚。不管這裏會涉及到什麽樣的政治鬥爭,這都跟他無關,他隻需要專心答題,考取舉人的功名。
筆並沒有停頓,不急不慢,整篇八股文像是一氣嗬成。這次的速度比方才還要快上一些,一篇標準的八股文便寫好了。
<a id="wzsy" href="http://m.ddxs.com">頂點小說</a>
寫完之後,看著旁邊的草稿紙已經晾幹,又是將這張草稿紙放上去晾,然後繼續看題。
第三道題:“居則曰不吾知也”
在看到這題後,林晧然伸了伸懶腰,整個人都放鬆下來,倒不再急於一時了。
鄉試中,首重前三道四書題,這早已經成不了慣例。
這既是因為鄉試本心就重八股文,又是客觀條件決定的。像廣東鄉試隻有四名同考官,但需要審批二千份試卷,但朝廷規定閱卷時間不可超過一個旬日。
正是如此,哪怕再用心的考官,時間還是斷然不夠的。考官往往隻來得及看前麵三篇四書題,錄與不錄往往就由這三篇文章決定。
由於昨晚睡得不好,今天又一太早起床,打了一個哈欠,打算先睡個午覺再繼續做題。
將試卷裝回油紙袋中,然後把上麵的木板取下,放在下麵的“磚托”上,跟著裏麵的木板並到一起,這便是一張床了。
他又掛著了一張簾子,隻是考慮到明遠樓那些考官正瞧著,並沒有將簾子放下來。隻是號舍有些窄,他屈著腿,頭睡在裏麵。
由於號舍是坐北朝南,在這個時節倒不怕日曬風吹。當然,今天的天氣有些陰沉,而且亦是沒有風,更沒有烈日。
隻是在迷迷糊糊中,他的腳有些冷,還想著摟摟虎妞取暖,結果才想起他如今是身在考場中,然後發現外麵竟然下起了一場秋雨。
秋雨霏霏,飄飄灑灑,如絲,如霧,如煙。
雖然沒有淋到,但身體感到了寒意,他翻出了一條毛皮氈子裹在身上,身體總算舒服起來。看著正匆忙披雨笠的軍士,雖然隻能萎縮在小小的號舍中,但一場幸福油然而生。
啊……
正是這時,一聲慘叫從隔壁傳來,動靜很大。
旋即幾個軍士向著旁邊的九號舍號聚攏,他正疑惑地微微探頭,卻是聽到“毒蛇”兩個字,嚇得他差點就魂魄擴散。
他的心提到了嗓門眼,卻見一條長達一米餘的銀環蛇吐著息子順著牆角向著他這邊而來,林晧然從胸口掏了銀子砸了下去,那個護身符亦是這般砸掉了。
隻是很是神奇,這銀環蛇看到銀子後,竟然向著巷道外麵而去了。
軍士這時有了準頭,一把將蛇頭砍下,一場災難便算是落下帳幕。
“於休哉!於休哉!”
那個臉色慘白的書生捂著那被咬的手,竟然發瘋般向著考巷外麵赤著腳奔去,隻是看著他那個樣子,以其說是受了驚嚇,還不如說是中了邪。
聽著他嘴裏話間的意思,似乎真看到了冤魂,如今他是勸冤魂不要再糾纏於他。
林晧然這些天可沒少聽說,一些考生就是因為生平作惡太多,進到這裏後就會被冤鬼纏身,別說要中舉了,甚至有考生出去後一命嗚呼!
一念至此,他抬頭望站陰沉沉的天空,再看看軍士那一張張棺材臉,特別對麵的青磚牆上的青苔像是一張人臉,不由得湧起了一股寒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