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它是否真的
“真理是我們內在不能被改變的一部分。”
這個問題是:“它是否真的?”答案有兩個:“是”或“不是”。
如果你相信它是真的,它就是真的。
如果你相信它不是真的,它就不是真的。
半杯水,同時可以被看成是半“滿”,或者是半“空”;不同的角度,即產生不同的觀點。我們可以選擇千千萬萬種不同的思想,我們絕對有權可以選擇。
大部分的人們,都會跟隨他們父母的思想;但是,世界上沒有任何法律,規定我們一定繼續跟隨父母的思想。人根本不應該限定所有人的思想都一致。
任何我選擇出來相信它的,對我來說,它都會變成事實;任何你選擇出來相信它的,對你來說,也都會變成事實;任何他選擇出來相信它的,對他來說,同樣會變成事實。如果你和我的思想信念不同,那麽,你和我的生命曆程,也會完全不一樣。
研究你的思想
假如你的經濟突然崩潰,那就是表示在你思想信念的某一個層次,相信你自己會沒錢、會欠債窮困,你因此鬱鬱不樂,沒有作過穩定經濟的切實計畫。
固然,美好的東西往往不長久,但消極頹喪,也大可不必。生命對你不會不公平,隻是你自己沒有鬥誌,常常說自己:“我怎樣都勝不了。”
這一類喪氣話,可以衝昏自己的頭腦,作出不正確的決定。
如果你還沒有能夠吸引到一個異性來愛你,那也是你一直認為“沒有人會愛我”、“我不值得被愛”。或者,你是在怕異性會像你的父母一樣,支配你、管轄你。也或者你常以為:“人們隻會傷害我”。你在內心先拒絕人,使人不敢接近你,不是人人無端端拒絕你。
有些人的身體健康不佳,他們常常相信:“我的家人身體都不健康,所以我的身體也一定不健康。”或者:“那是因為天氣變壞,所以我的身體就變壞。”又或者:“我根本是來到世間受苦的”、“禍不單行”──。
他們不去研究和對治他們的健康不佳,隻以消極的信念來接受他們的健康不佳,身體自然不會好了。
很多人有了不好的思想信念,而自己並不知道。大多數的人,都不認識自己的思想信念;他們隻把所有發生的事情,都看成是自然的,像餅幹咬過後一定會碎一樣。
不論什麽問題,都有它的思想根源,這些思想根源,都可以在受到再教育後徹底改變。
很多使我們要在生命中受苦和掙紮的問題,在感覺上,都是那麽現實、那麽困難,好像與我們內在的思想信念,完全無關,隻是從外麵逼近來的、無可奈何的事。如果你那樣想,如果你以為自己完全是被動的角色,那你便錯了。
佛教告訴我們,凡事有“因”必有“果”,果是從因而來,並非無端端發生。我們隻要想想,在學校裏麵發生問題的永遠隻是那幾個常常發生問題的學生,便可以知道,學校並沒有逼他們發生問題,是他們自己先有不正確的思想原因,才引他們得到麻煩的結果,這是很容易明白的道理。
看看你生命中的問題吧!問問你自己:“我有什麽不正確的思想信念,使我製造出這麽多的問題?”
讓自己靜靜的坐著,仔細思索,同時想想佛陀的慈悲精神,你自己內在的智慧,就會給你正確的答案。
童年學來的信念
有些童年學來的思想信念,是積極和有益的,對我們的整個生命曆程都有幫助,例如:“過馬路以前,要先看看街的兩麵,有車就不能過去。”──等等。
也有另一些信念,隻合於小時候有用,到了我們長大,便不再適合,例如:“不要聽信別人的話。”──等等。接觸別人是成年以後不應再害怕的事,如果永遠對別人不信任,人就會變得寂寞和孤立,限製了在社會上的發展。
“真理是我們內在不能被改變的一部分。”
這個問題是:“它是否真的?”答案有兩個:“是”或“不是”。
如果你相信它是真的,它就是真的。
如果你相信它不是真的,它就不是真的。
半杯水,同時可以被看成是半“滿”,或者是半“空”;不同的角度,即產生不同的觀點。我們可以選擇千千萬萬種不同的思想,我們絕對有權可以選擇。
大部分的人們,都會跟隨他們父母的思想;但是,世界上沒有任何法律,規定我們一定繼續跟隨父母的思想。人根本不應該限定所有人的思想都一致。
任何我選擇出來相信它的,對我來說,它都會變成事實;任何你選擇出來相信它的,對你來說,也都會變成事實;任何他選擇出來相信它的,對他來說,同樣會變成事實。如果你和我的思想信念不同,那麽,你和我的生命曆程,也會完全不一樣。
研究你的思想
假如你的經濟突然崩潰,那就是表示在你思想信念的某一個層次,相信你自己會沒錢、會欠債窮困,你因此鬱鬱不樂,沒有作過穩定經濟的切實計畫。
固然,美好的東西往往不長久,但消極頹喪,也大可不必。生命對你不會不公平,隻是你自己沒有鬥誌,常常說自己:“我怎樣都勝不了。”
這一類喪氣話,可以衝昏自己的頭腦,作出不正確的決定。
如果你還沒有能夠吸引到一個異性來愛你,那也是你一直認為“沒有人會愛我”、“我不值得被愛”。或者,你是在怕異性會像你的父母一樣,支配你、管轄你。也或者你常以為:“人們隻會傷害我”。你在內心先拒絕人,使人不敢接近你,不是人人無端端拒絕你。
有些人的身體健康不佳,他們常常相信:“我的家人身體都不健康,所以我的身體也一定不健康。”或者:“那是因為天氣變壞,所以我的身體就變壞。”又或者:“我根本是來到世間受苦的”、“禍不單行”──。
他們不去研究和對治他們的健康不佳,隻以消極的信念來接受他們的健康不佳,身體自然不會好了。
很多人有了不好的思想信念,而自己並不知道。大多數的人,都不認識自己的思想信念;他們隻把所有發生的事情,都看成是自然的,像餅幹咬過後一定會碎一樣。
不論什麽問題,都有它的思想根源,這些思想根源,都可以在受到再教育後徹底改變。
很多使我們要在生命中受苦和掙紮的問題,在感覺上,都是那麽現實、那麽困難,好像與我們內在的思想信念,完全無關,隻是從外麵逼近來的、無可奈何的事。如果你那樣想,如果你以為自己完全是被動的角色,那你便錯了。
佛教告訴我們,凡事有“因”必有“果”,果是從因而來,並非無端端發生。我們隻要想想,在學校裏麵發生問題的永遠隻是那幾個常常發生問題的學生,便可以知道,學校並沒有逼他們發生問題,是他們自己先有不正確的思想原因,才引他們得到麻煩的結果,這是很容易明白的道理。
看看你生命中的問題吧!問問你自己:“我有什麽不正確的思想信念,使我製造出這麽多的問題?”
讓自己靜靜的坐著,仔細思索,同時想想佛陀的慈悲精神,你自己內在的智慧,就會給你正確的答案。
童年學來的信念
有些童年學來的思想信念,是積極和有益的,對我們的整個生命曆程都有幫助,例如:“過馬路以前,要先看看街的兩麵,有車就不能過去。”──等等。
也有另一些信念,隻合於小時候有用,到了我們長大,便不再適合,例如:“不要聽信別人的話。”──等等。接觸別人是成年以後不應再害怕的事,如果永遠對別人不信任,人就會變得寂寞和孤立,限製了在社會上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