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辯聽明白了,今天朝會的內容其實非常簡單:就是確認袁家的領導權,袁隗當輔,袁紹做大將軍。他麽,繼續當他的傀儡,混吃等死,一直等到哪一天袁隗、袁紹覺得差不多了,一腳把他踢下禦座。
你要當輔沒問題,你想當大將軍也行,我們可以商量。好吧,我沒有說話的實力,你們當就當吧。可是我都十七歲了,袁紹都願意把女兒嫁給我了,卻不肯承認我成年,這算怎麽回事?
天子是至尊沒錯,但是天子不可能直接統治偌大的國家,他必須依賴不同的利益集團。大漢原本三個利益集團:外戚、宦官和世家,這三個集團互相爭鬥,天子才能從中平衡,不讓任何一方坐大,也才能維持到今天。現在好了,宦官被袁紹、袁術斬草除根,外戚也殺得幹幹淨淨,就剩下世家,而最大的世家就是四世三公的袁家,沒有之一。
為了能繼續獨大,不讓新的外戚產生,袁隗就不承認天子成年,哪怕天子已經十七歲。不加元服,就不算成年。未成年,不僅沒有資格理政,也沒有資格立後。不能立後,就不能形成外戚勢力,與世家爭權。要有外戚也可以,袁紹做大將軍。
朝堂之上,已經有大半的人是袁家的黨羽,如果讓袁隗、袁紹再當政幾十年,還有人記得皇帝是誰嗎?到了那時候,袁紹就不是霍光了,而是王莽。
劉辯雖然不是一個老練的政客,但是他看過不少曆史故事,也聽萬年公主給他分析過當前的形勢,看到這個場景,他大致也明白了袁隗及其黨羽的用意。
慢火燉青蛙啊。
盧植啊盧植,我能戒急用忍嗎?再忍下去,我就被煮熟啦。
劉辯臉上的笑容不見了。他端坐在禦座上,藏在袖中的雙手互握,看著麵色平和的袁隗,眼睛漸漸的眯了起來。
袁隗感覺到了劉辯神色的變化,皺了皺眉,有些不悅。在他看來,劉辯顯然有些不自量力。如果生衝突,甚至不需要他開口,就會有人駁得劉辯啞口無言。他難道看不出朝廷上的人心所向嗎?董卓被趕出朝堂,還不足以說明問題嗎?
他雖然沒有教過劉辯讀書,可是劉辯是個什麽貨色,他太清楚了。十七歲了,連《論語》、《孝經》都沒有讀全,更別提《春秋》之類的大經了。
這樣也好,讓他碰碰壁,出出醜,早點讓天下人看看這位天子的成色,也好早點做出選擇。
袁隗沉默著。
一種說不出的壓力,以袁隗為中心,向四周擴散開去。朝堂上的氣氛慢慢的冷清下來,所有人都閉上了嘴巴,將目光投向了袁隗,投向了禦座上孤伶伶的劉辯。
空氣中似乎有看不見的火花在閃爍。
盧植是尚書,有資格列席會議,但是隻能站在後麵,他看到劉辯的臉,但是他能感覺到劉辯的怒氣。他提心吊膽,暗自祈禱,同時迅的組織著詞語,準備言,彌合局勢。
“諸卿的奏疏都上完了吧?”劉辯緩緩的開了口:“那朕有幾個問題,想請教太傅。”
袁隗上前,躬身行禮。劉辯把矛頭直接指向他,他不能不迎戰。當然了,他也不在乎劉辯。
“太傅,前幾日洛陽有事,大將軍、車騎將軍先後被殺,凶手是誰,可曾查清楚?”
“回陛下,大將軍乃是被尚方監渠穆所殺,張讓等豫謀,如今渠穆已伏誅,張讓等人也投河自絕。”袁隗不緊不慢的說道:“車騎將軍之死出於兄弟不合,大將軍身死,其部曲遷怒於車騎將軍,是以互相攻殺,車騎將軍殞命。參與此事的大將軍部曲有一部分被捕獲,一部分畏罪潛逃,三公聯議,已經下令通緝。”
“領頭的是誰?”
“吳匡。”
“吳匡何在?”
“在逃。”
劉辯明白了,什麽在逃,都是謊言。他又不能親自去抓吳匡,袁隗說什麽就是什麽了。他要殺吳匡,袁隗求吳匡,那吳匡以及那些參與的人會感激誰?
“既然三公府在通緝吳匡,則此事暫且不提。”劉辯強自鎮靜,聲音都有些顫,比前世在會議上言可緊張多了。到目前為止,他還沒有說錯話,沒有打結巴,已經出乎他的預料。“不過,請太傅轉告三公府,要活捉吳匡,待審明事情經過,再行定罪不遲。”
袁隗無聲的笑了笑,一本正經的躬身領命:“陛下仁恩,臣等謹遵聖命。”
“那麽,燒毀朱雀?、九龍門的人是誰,太傅想必也查明白了吧。”劉辯把目光投向袁術,“袁術那天當著朕的麵,承認朱雀闕是他燒的,後來有沒有翻供?”
袁術的臉頓時脹得通紅。他咬了咬牙,抗聲道:“大丈夫敢作敢當,是臣燒的,臣不會否認。”
袁隗側過臉,看了袁術一眼,袁術立刻閉上嘴巴,垂頭喪氣的回列。為了這件事,他已經明裏暗裏的被袁紹笑過幾次了。當著那麽多人的麵,被劉辯一句話逼出了真相,他後悔得腸子都青了。直到後來陳?給他分析,他才知道中了劉辯的圈套。
可是,讓他再把這句話收回去,那是萬萬不可能的。
“陛下,虎賁中郎將燒毀朱雀闕、九龍門,自是魯莽。但當時閹宦枉殺大將軍,支持陛下,意圖不軌,虎賁中郎將為陛下安危計,為大漢安危計,出此下策,事急從權,也是為國盡忠,盡其本分。”袁隗拱著手,躬著身,兩隻大袖像盾牌一樣護在身前,整個人看起來無比雄壯。“賞功罰過,為政之本。臣請陛下罰虎賁中郎將之過,賞虎賁中郎將之功,以正視聽。”
劉辯一聽,不禁翻了個白眼。袁隗還真能說啊,這麽一來,袁術燒朱雀闕倒成了功大於過了?與天子的安危相比,與大漢的江山相比,朱雀闕、九龍門又算得了什麽。既然袁術不是罪人,那翻供一說自然無從談起。袁隗在不經意之間,就打了劉辯一個耳光。
兩次質問,都被袁隗化解於無形,劉辯卻不氣餒。對袁隗的強大,他早有預料,要不然盧植也不會再三勸他戒急用忍,董卓被人趕出朝堂,也不會隻是向他哭訴一番就忍了。大家都在鬥心眼,指望一兩句話就將袁隗堵住,未免太異想天開了。
如果袁隗這麽不經打,袁家還是袁家嗎,袁隗還是養氣六十年的妖精?
對付袁隗這樣的老妖,劉辯當然要準備點殺傷力更大的殺手鐧。
。
。
;
你要當輔沒問題,你想當大將軍也行,我們可以商量。好吧,我沒有說話的實力,你們當就當吧。可是我都十七歲了,袁紹都願意把女兒嫁給我了,卻不肯承認我成年,這算怎麽回事?
天子是至尊沒錯,但是天子不可能直接統治偌大的國家,他必須依賴不同的利益集團。大漢原本三個利益集團:外戚、宦官和世家,這三個集團互相爭鬥,天子才能從中平衡,不讓任何一方坐大,也才能維持到今天。現在好了,宦官被袁紹、袁術斬草除根,外戚也殺得幹幹淨淨,就剩下世家,而最大的世家就是四世三公的袁家,沒有之一。
為了能繼續獨大,不讓新的外戚產生,袁隗就不承認天子成年,哪怕天子已經十七歲。不加元服,就不算成年。未成年,不僅沒有資格理政,也沒有資格立後。不能立後,就不能形成外戚勢力,與世家爭權。要有外戚也可以,袁紹做大將軍。
朝堂之上,已經有大半的人是袁家的黨羽,如果讓袁隗、袁紹再當政幾十年,還有人記得皇帝是誰嗎?到了那時候,袁紹就不是霍光了,而是王莽。
劉辯雖然不是一個老練的政客,但是他看過不少曆史故事,也聽萬年公主給他分析過當前的形勢,看到這個場景,他大致也明白了袁隗及其黨羽的用意。
慢火燉青蛙啊。
盧植啊盧植,我能戒急用忍嗎?再忍下去,我就被煮熟啦。
劉辯臉上的笑容不見了。他端坐在禦座上,藏在袖中的雙手互握,看著麵色平和的袁隗,眼睛漸漸的眯了起來。
袁隗感覺到了劉辯神色的變化,皺了皺眉,有些不悅。在他看來,劉辯顯然有些不自量力。如果生衝突,甚至不需要他開口,就會有人駁得劉辯啞口無言。他難道看不出朝廷上的人心所向嗎?董卓被趕出朝堂,還不足以說明問題嗎?
他雖然沒有教過劉辯讀書,可是劉辯是個什麽貨色,他太清楚了。十七歲了,連《論語》、《孝經》都沒有讀全,更別提《春秋》之類的大經了。
這樣也好,讓他碰碰壁,出出醜,早點讓天下人看看這位天子的成色,也好早點做出選擇。
袁隗沉默著。
一種說不出的壓力,以袁隗為中心,向四周擴散開去。朝堂上的氣氛慢慢的冷清下來,所有人都閉上了嘴巴,將目光投向了袁隗,投向了禦座上孤伶伶的劉辯。
空氣中似乎有看不見的火花在閃爍。
盧植是尚書,有資格列席會議,但是隻能站在後麵,他看到劉辯的臉,但是他能感覺到劉辯的怒氣。他提心吊膽,暗自祈禱,同時迅的組織著詞語,準備言,彌合局勢。
“諸卿的奏疏都上完了吧?”劉辯緩緩的開了口:“那朕有幾個問題,想請教太傅。”
袁隗上前,躬身行禮。劉辯把矛頭直接指向他,他不能不迎戰。當然了,他也不在乎劉辯。
“太傅,前幾日洛陽有事,大將軍、車騎將軍先後被殺,凶手是誰,可曾查清楚?”
“回陛下,大將軍乃是被尚方監渠穆所殺,張讓等豫謀,如今渠穆已伏誅,張讓等人也投河自絕。”袁隗不緊不慢的說道:“車騎將軍之死出於兄弟不合,大將軍身死,其部曲遷怒於車騎將軍,是以互相攻殺,車騎將軍殞命。參與此事的大將軍部曲有一部分被捕獲,一部分畏罪潛逃,三公聯議,已經下令通緝。”
“領頭的是誰?”
“吳匡。”
“吳匡何在?”
“在逃。”
劉辯明白了,什麽在逃,都是謊言。他又不能親自去抓吳匡,袁隗說什麽就是什麽了。他要殺吳匡,袁隗求吳匡,那吳匡以及那些參與的人會感激誰?
“既然三公府在通緝吳匡,則此事暫且不提。”劉辯強自鎮靜,聲音都有些顫,比前世在會議上言可緊張多了。到目前為止,他還沒有說錯話,沒有打結巴,已經出乎他的預料。“不過,請太傅轉告三公府,要活捉吳匡,待審明事情經過,再行定罪不遲。”
袁隗無聲的笑了笑,一本正經的躬身領命:“陛下仁恩,臣等謹遵聖命。”
“那麽,燒毀朱雀?、九龍門的人是誰,太傅想必也查明白了吧。”劉辯把目光投向袁術,“袁術那天當著朕的麵,承認朱雀闕是他燒的,後來有沒有翻供?”
袁術的臉頓時脹得通紅。他咬了咬牙,抗聲道:“大丈夫敢作敢當,是臣燒的,臣不會否認。”
袁隗側過臉,看了袁術一眼,袁術立刻閉上嘴巴,垂頭喪氣的回列。為了這件事,他已經明裏暗裏的被袁紹笑過幾次了。當著那麽多人的麵,被劉辯一句話逼出了真相,他後悔得腸子都青了。直到後來陳?給他分析,他才知道中了劉辯的圈套。
可是,讓他再把這句話收回去,那是萬萬不可能的。
“陛下,虎賁中郎將燒毀朱雀闕、九龍門,自是魯莽。但當時閹宦枉殺大將軍,支持陛下,意圖不軌,虎賁中郎將為陛下安危計,為大漢安危計,出此下策,事急從權,也是為國盡忠,盡其本分。”袁隗拱著手,躬著身,兩隻大袖像盾牌一樣護在身前,整個人看起來無比雄壯。“賞功罰過,為政之本。臣請陛下罰虎賁中郎將之過,賞虎賁中郎將之功,以正視聽。”
劉辯一聽,不禁翻了個白眼。袁隗還真能說啊,這麽一來,袁術燒朱雀闕倒成了功大於過了?與天子的安危相比,與大漢的江山相比,朱雀闕、九龍門又算得了什麽。既然袁術不是罪人,那翻供一說自然無從談起。袁隗在不經意之間,就打了劉辯一個耳光。
兩次質問,都被袁隗化解於無形,劉辯卻不氣餒。對袁隗的強大,他早有預料,要不然盧植也不會再三勸他戒急用忍,董卓被人趕出朝堂,也不會隻是向他哭訴一番就忍了。大家都在鬥心眼,指望一兩句話就將袁隗堵住,未免太異想天開了。
如果袁隗這麽不經打,袁家還是袁家嗎,袁隗還是養氣六十年的妖精?
對付袁隗這樣的老妖,劉辯當然要準備點殺傷力更大的殺手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