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大師敲著椅子,心裏尋思了起來。


    今天的交流會確實商議了一些不得了的東西,在場的很多人都被沈武寰的話激發了強烈的民族情緒,但廖大師的理智告訴他這裏的問題實在很多。


    首先要做到民樂交響化,單靠民間的力量那是萬萬不可能成功的,這樣一來就不可避免的和官方產生巨大的瓜葛。


    同時,所謂的民族交響化相對於大環境,還是太過理想,能否受到公眾及地方音樂家的支持根本尤未可知。


    這樣的情況實在說不上有多樂觀,可此時台上在做準備的沈武寰卻一臉輕鬆,絲毫沒有擔憂。


    沈武寰此時在廖大師的眼中神秘色彩更濃重了一分,難道這人就是憑空冒出來拯救民樂的嗎?


    民樂交響化其實已經不能說是一種音樂改革,更多的是一種政治運動,是符合當下國情所作出的必要改變。


    而且看沈武寰剛才作答如流的樣子,顯然沒少做功課,這也就難怪廖大師如此震驚了。


    不單單是廖大師如此震驚,來自文化局的幾位領導也震驚非常,這其中自然包括寧文蘭、孫允文這兩位大佬。


    所謂的民樂交響化,他們並不是沒想過,甚至已經計劃了好多年,但因為一直無法和民樂家們建立行之有效的交流,所以這個計劃就這麽擱淺了。


    而其中針對民樂如何完成交響化進程的問題,就連文化局內部都沒有任何相關的計劃,原因自然是因為根本沒有熟知民樂的人願意和他們進行交流,以至於造成如此窘境。


    但再怎麽樣這個大方向的計劃也是由文化局的公務員們一起製定的,沈武寰不但提出了相同的計劃,更是對其中最為關鍵的部分進行了補完?


    她難道是怪物嗎?


    他們當然不會知道沈武寰原來的世界之中早已經製定了相同的計劃,經過了漫長的研究也發展出了一些成效。


    她隻不過是把他們照搬到這個世界來了而已。


    “好了,接下來,給大家帶來的這首曲子是《賽馬》,在場應該有些前輩是聽過的,不過,這次的改編我又融合了一些其他的東西,畢竟給我們的準備時間不多,那麽有請我們的餘傑成餘老師。”


    餘傑成走上台,打過招呼之後便坐了下來。


    而沈武寰則抱著一把二胡搬著凳子坐在了三角鋼琴邊上。


    此時台下的人們看著這倆人的組合,那是怎麽看怎麽覺得不搭調。


    但現在沈武寰竟然要讓兩件樂器同台表演?


    這不得不說有些瘋狂。


    沈武寰和餘傑成這次表演的《賽馬》其實是來源於郎朗和郎父在卡耐基音樂大廳上表演的一出二胡二重奏。


    整體短小精悍,卻格外吸引外國人的眼球。


    特別是那一聲馬嘶更是引起在場的外國人的驚呼。


    但相對的在國內,人們卻多半認為這兩者的搭配並不出彩,這多少還和文化差異有關係。


    不過正因為這樣,沈武寰才會選擇讓這首曲子再次出現在這樣的場合。


    外國人喜歡,那麽自然我們也要相應的朝著這個方向去發展,目的並非是為了哄外國人開心,隻不過是單純的要賺外國人的錢而已。


    當然,這樣的說法多少有些俗套,完全的商業化也是藝術家們極度厭惡的現象,但當民樂連基本的經濟效益都無法保證的時候,還不作出改變,大家還是一起餓死吧!


    跟別說在原來的世界,最早在國外嶄露頭角的民族樂器之一便是二胡。


    就連當初郎朗在歐洲表演拉三的時候,bbc的主持人還特意來嘲諷:“你一個中國人為什麽不拉二胡,反而來彈鋼琴,還彈這麽高難度的曲子?”


    即便二胡在這個時候出現在一句充滿了嘲諷意味的話語中,但仍然足以證明他的知名度打開了。


    當音樂聲響起之時,鋼琴的旋律便呈現極其歡快的伴奏段落,以階梯式極進,呈現出一種從遠處奔跑而來的態勢。


    二胡《賽馬》的進程同時啟動。


    此時的樂曲就像是兩隻奔馳的駿馬在不斷角力。


    二胡婉轉且極具辨識力度的音色在沈武寰的手中更是響度驚人,整體音色極其飽滿。


    餘傑成的鋼琴雖及不上沈武寰那樣誇張,但其本身也是一位專業的鋼琴演奏家,這樣簡單的旋律還是手到擒來的,再加上沈武寰給他特化的演奏方式,整體表現也可圈可點。


    事實上,以二胡和三角鋼琴的響度對比來說,二胡是萬萬無法跟三角鋼琴來媲美的,但在特別的安排下,鋼琴部分的觸鍵經過調整,凸顯出了二胡的聲色。


    這是此曲的一大重點。


    駿馬奔馳之際,兩人你追我趕,鋼琴雖然在模仿馬蹄聲上相較二胡來說是萬萬不及的,但在悅動的音符行進之中,強弱的變化也能夠給人們帶來很強的觀感。


    當二胡的主題部不斷發展之時,鋼琴的觸鍵也不斷增強,連續不斷的重擊下,比賽的焦灼得以重現。


    可就在這時,二胡聲卻突然變的纏綿了起來。


    這裏采用的同樣是《戰馬奔騰》選段之中較為輕柔的一段,鋼琴也隨之緩落。


    在節選段落過後,鋼琴連續快速的十六分音符轟炸來襲了,而二胡也用馬蹄聲回應著同樣的段落,好像兩匹馬進行著最後的猛烈衝刺。


    當整個音樂進入到了最終時刻時,沈武寰那招牌式的馬嘶聲響徹整個音樂廳。


    頓時引起一片驚呼。


    一曲終了,部分民樂演奏者還沒有反應過來這是什麽玩意兒的時候,卻見整個觀眾席的最後幾排,幾個外國記者突然站起來使勁的拍著手掌。


    同時口中大喊道:“brava!”


    這些外國記者顯然陷入了瘋狂,而民樂演奏者們卻有些不知所措,強烈的反差帶給他們極其別扭的感覺。


    就連廖大師都是一頭霧水,剛才這段四不像的曲子,到底是觸發到了這些老外哪根神經了?


    竟然讓他們這麽激動?


    真是活見鬼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變身古典女神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月下牡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月下牡丹並收藏變身古典女神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