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集 初來乍到
至黃昏擺飯,一家人說說笑笑倒也其樂融融。李佑將近日衙mén裏的事情與父親講了講,當然沒有講那麽細,拉皮條、逛窯子(雖然隻是送銀子去)這種事怎麽好在家人麵前說得出口。
李父點頭道:“縣官你是巴結不上的,小二你能與師爺結好也是極佳。”
李母和四歲的小侄兒都困頓了,由嫂子送回屋去歇息。這時,李父給了大兒子李佐幾個眼è。
得到授意的哥哥李佐又拉著李佑喝酒,但李佐為人憨厚又不會說什麽巧話,隻好頻頻碰杯灌酒。李佑中午已經喝得半醉,晚上才與哥哥喝了幾杯又醉醺醺的不辨東南西北了。
這時候,李父忽然製止了李佐,笑眯眯的對李佑說:“小二啊,你可是真的能寫詩詞?”俗話道,酒後有真言,李父堅信這一點。
已然喝多的李佑被ji的拍著桌子叫:“人家都不信,連父親也不相信我了麽!兒子現在就給你來一首。”
全家除了李佑,唯一會寫字的就是李佐,他趕緊變戲法般mo出一套筆墨紙硯候著,顯然是事先備好的。
暈頭暈腦的李佑腦子裏冒出納蘭詞裏最出名的一首,也沒多想張口就念道:“人生若隻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何如薄幸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李佐寫字寫得很吃力,歪歪扭扭寫完給李佑看了看,醉眼裏見“人生弱智如初見…”等,一堆白字。李佑狂笑,塗塗抹抹的修改一遍,把紙還給臉è燥紅的哥哥,又大笑三聲,便一頭倒在桌子上昏睡過去了。
我兒杯酒立成新詞,真名士也,奈何生於衙役家,不然又是一個李太白…李父頗覺意外的感慨道,又問李佐:“寫的這是什麽故事?”
李佐麵帶憂慮的說:“似乎是小二被某家小娘子拋棄了,可憐巴巴的,還念念不忘。”說完拿著紙張出mén找人抄寫去了,這是李父早就吩咐過的。
忒沒出息!且看為父給你辦一樁好姻緣,李父對著醉的不醒人事的李佑搖搖頭,指揮小廝把李佑拖回屋去。
又過了不到一個時辰,李佐抱著一卷紙回來對父親道:“小二這詞寫的好像水平不行啊,族學裏的老先生看了這詞竟然哭了,邊哭邊抄,抄完也不願要筆費,想必很差罷。”
李父坐在堂上,靜靜地也不知道在想什麽。
及至天明,虛江縣捕快兼李家第一才子李佑宿醉而醒,略覺頭昏眼uā。起來喝幾口茶水,在樹蔭環繞的院裏踢打踢打ui腳,此時清風拂麵,身子飄飄yu仙。感到舒適些,慢慢回想起那昨夜星辰昨夜風,不回想還好,一回想頓時後悔的要以頭撞牆。
蒼天!大地!此首《木蘭uā令》,是詞中絕品,裝bi利器,怎可輕示於人!李佑本意是要在重大場合隆重推出,以達到一鳴驚人、萬眾仰視、鮮uā簇簇、美nv投懷的效果。
昨天那什麽場合?昏黑的小蠟燭下,全家三個成年文盲一個成年半文盲一個四歲小兒…抄詞都抄成了人生弱智如初見…可憐仙家曲,碾於塵泥間。
“小二啊,既然回家就好好歇一歇,我已經遣義哥兒去衙mén為你告假了。”李母出來念叨說。
李佑給母親問了安,卻納悶的發現父親和哥哥都還在méng頭大睡,也不打擾他們,信步出mén,觀賞觀賞鎮上風物。
這西水鎮並非山清水秀、靜謐悠然的典型江南小鎮。放眼望去,建築雜lun無章,無論太湖岸還是鎮中河道那真是垃圾密布,顏è詭異,水麵上從爛菜葉子到破木板無所不有。大清早滿街販夫走卒嘈嘈雜雜,碼頭上船隻更是進進出出忙lun不停。看的李佑直搖頭,誰說古代環境一定好?
街口牆壁上貼著布告樣式的一張榜文,底下三五人在議論著什麽。李佑隨意走過去,聽到其中一人道:“看到榜文本人差點嚇住,還以為官府又要征稅征徭役了,聽別人一念,誰知道是這麽個東西。”
另一人道:“方才我還以為追捕逃犯呢,爺在巡檢司剛太平了幾個月,就怕一出逃犯又要不得安寧。話說,貼這麽一個看不明白的酸東西作甚?李老太爺那二小子發的哪mén神經開始yin詩作詞了?”
還有人道:“我從鎮北過來,看到三四張了,這李家裝什麽神nong什麽鬼呢。”
李佑抬眼細看,是工工整整的楷書,寫著“人生若隻如初見……”落款:縣衙公差李氏小二名佑者四月初六作於家宴,族學塾師宋某不勝惶恐代筆。好標準的落款,就是這開頭職位寒磣了點,哪有太中大夫某某布政使這類的稱呼氣派。
想想沉睡不起的父親和哥哥,李佑為他們的“樸實”淚流滿麵…他們昨晚…
讀書人是有在牆上lun寫lun畫的習慣,謂之題壁,但一是都在旅遊勝地二是提筆直接寫成。見得誰來用這種大字報,在街頭巷尾,一晚上貼十幾張的,更要命的還是別人代筆的。
最最最最關鍵的,本朝i人貼大字報一般都是用來罵人吵架告狀的!與風雅一點不相幹,跟後世的廁所文學差不多,類似於“誰誰誰是王八蛋”的那種。可憐的千古絕唱《木蘭uā令》,被以這般充滿了小農式的俗不可耐想象力的方式流傳出來。雖然似乎打破了讀書人對話語權的禁錮,可也太…
李佑轉身正yu掩麵而走,旁邊卻來了兩個長衫書生,人群自動給他倆讓開。卻聽得個頭略高的那書生嚎啕大哭,對同伴道:“我本北人,勤學苦讀二十載。僥幸中的解元,自覺成才,特來江南拜會群英比試一番,yu借此揚名於江浙。誰知才下得船,在偏街陋巷、販夫走卒之中,就能見到這等詞句。連這衙mén賤役都不弱於宋朝晏幾道,江南果然文風鼎盛,今日始知夜郎自大何解矣!吾還有何麵目見江南同道!”又道:“就此別過,吾歸家去也,自此終生不來這江南了!”
李佑很同情的目送這北方書生踉蹌而去,這位解元公,我真的不是故意打擊你的…
無論怎樣,不看過程隻看結果的話,李佑的才名開始小小的、零星的、若有若無的、將信將疑的流傳起來,滾動了無數遍的曆史車輪又羞羞答答的向前滾動了一小步。
虧得他剽竊的詞實在是光芒遮不住的大作,若是一首打油詩,還洋洋得意的張榜賣nong,那恬不知恥四個字將會成為他揮之不去的印記,他將會成為輿論鄙視嘲笑的對象,沒準幾百年後的笑話集上會有他的一席之地。在這個時代,似乎不存在比**醜比惡心,越炒作越吃香的風氣。
————————————————————————
話說。。。怎麽管理書評?
至黃昏擺飯,一家人說說笑笑倒也其樂融融。李佑將近日衙mén裏的事情與父親講了講,當然沒有講那麽細,拉皮條、逛窯子(雖然隻是送銀子去)這種事怎麽好在家人麵前說得出口。
李父點頭道:“縣官你是巴結不上的,小二你能與師爺結好也是極佳。”
李母和四歲的小侄兒都困頓了,由嫂子送回屋去歇息。這時,李父給了大兒子李佐幾個眼è。
得到授意的哥哥李佐又拉著李佑喝酒,但李佐為人憨厚又不會說什麽巧話,隻好頻頻碰杯灌酒。李佑中午已經喝得半醉,晚上才與哥哥喝了幾杯又醉醺醺的不辨東南西北了。
這時候,李父忽然製止了李佐,笑眯眯的對李佑說:“小二啊,你可是真的能寫詩詞?”俗話道,酒後有真言,李父堅信這一點。
已然喝多的李佑被ji的拍著桌子叫:“人家都不信,連父親也不相信我了麽!兒子現在就給你來一首。”
全家除了李佑,唯一會寫字的就是李佐,他趕緊變戲法般mo出一套筆墨紙硯候著,顯然是事先備好的。
暈頭暈腦的李佑腦子裏冒出納蘭詞裏最出名的一首,也沒多想張口就念道:“人生若隻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何如薄幸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李佐寫字寫得很吃力,歪歪扭扭寫完給李佑看了看,醉眼裏見“人生弱智如初見…”等,一堆白字。李佑狂笑,塗塗抹抹的修改一遍,把紙還給臉è燥紅的哥哥,又大笑三聲,便一頭倒在桌子上昏睡過去了。
我兒杯酒立成新詞,真名士也,奈何生於衙役家,不然又是一個李太白…李父頗覺意外的感慨道,又問李佐:“寫的這是什麽故事?”
李佐麵帶憂慮的說:“似乎是小二被某家小娘子拋棄了,可憐巴巴的,還念念不忘。”說完拿著紙張出mén找人抄寫去了,這是李父早就吩咐過的。
忒沒出息!且看為父給你辦一樁好姻緣,李父對著醉的不醒人事的李佑搖搖頭,指揮小廝把李佑拖回屋去。
又過了不到一個時辰,李佐抱著一卷紙回來對父親道:“小二這詞寫的好像水平不行啊,族學裏的老先生看了這詞竟然哭了,邊哭邊抄,抄完也不願要筆費,想必很差罷。”
李父坐在堂上,靜靜地也不知道在想什麽。
及至天明,虛江縣捕快兼李家第一才子李佑宿醉而醒,略覺頭昏眼uā。起來喝幾口茶水,在樹蔭環繞的院裏踢打踢打ui腳,此時清風拂麵,身子飄飄yu仙。感到舒適些,慢慢回想起那昨夜星辰昨夜風,不回想還好,一回想頓時後悔的要以頭撞牆。
蒼天!大地!此首《木蘭uā令》,是詞中絕品,裝bi利器,怎可輕示於人!李佑本意是要在重大場合隆重推出,以達到一鳴驚人、萬眾仰視、鮮uā簇簇、美nv投懷的效果。
昨天那什麽場合?昏黑的小蠟燭下,全家三個成年文盲一個成年半文盲一個四歲小兒…抄詞都抄成了人生弱智如初見…可憐仙家曲,碾於塵泥間。
“小二啊,既然回家就好好歇一歇,我已經遣義哥兒去衙mén為你告假了。”李母出來念叨說。
李佑給母親問了安,卻納悶的發現父親和哥哥都還在méng頭大睡,也不打擾他們,信步出mén,觀賞觀賞鎮上風物。
這西水鎮並非山清水秀、靜謐悠然的典型江南小鎮。放眼望去,建築雜lun無章,無論太湖岸還是鎮中河道那真是垃圾密布,顏è詭異,水麵上從爛菜葉子到破木板無所不有。大清早滿街販夫走卒嘈嘈雜雜,碼頭上船隻更是進進出出忙lun不停。看的李佑直搖頭,誰說古代環境一定好?
街口牆壁上貼著布告樣式的一張榜文,底下三五人在議論著什麽。李佑隨意走過去,聽到其中一人道:“看到榜文本人差點嚇住,還以為官府又要征稅征徭役了,聽別人一念,誰知道是這麽個東西。”
另一人道:“方才我還以為追捕逃犯呢,爺在巡檢司剛太平了幾個月,就怕一出逃犯又要不得安寧。話說,貼這麽一個看不明白的酸東西作甚?李老太爺那二小子發的哪mén神經開始yin詩作詞了?”
還有人道:“我從鎮北過來,看到三四張了,這李家裝什麽神nong什麽鬼呢。”
李佑抬眼細看,是工工整整的楷書,寫著“人生若隻如初見……”落款:縣衙公差李氏小二名佑者四月初六作於家宴,族學塾師宋某不勝惶恐代筆。好標準的落款,就是這開頭職位寒磣了點,哪有太中大夫某某布政使這類的稱呼氣派。
想想沉睡不起的父親和哥哥,李佑為他們的“樸實”淚流滿麵…他們昨晚…
讀書人是有在牆上lun寫lun畫的習慣,謂之題壁,但一是都在旅遊勝地二是提筆直接寫成。見得誰來用這種大字報,在街頭巷尾,一晚上貼十幾張的,更要命的還是別人代筆的。
最最最最關鍵的,本朝i人貼大字報一般都是用來罵人吵架告狀的!與風雅一點不相幹,跟後世的廁所文學差不多,類似於“誰誰誰是王八蛋”的那種。可憐的千古絕唱《木蘭uā令》,被以這般充滿了小農式的俗不可耐想象力的方式流傳出來。雖然似乎打破了讀書人對話語權的禁錮,可也太…
李佑轉身正yu掩麵而走,旁邊卻來了兩個長衫書生,人群自動給他倆讓開。卻聽得個頭略高的那書生嚎啕大哭,對同伴道:“我本北人,勤學苦讀二十載。僥幸中的解元,自覺成才,特來江南拜會群英比試一番,yu借此揚名於江浙。誰知才下得船,在偏街陋巷、販夫走卒之中,就能見到這等詞句。連這衙mén賤役都不弱於宋朝晏幾道,江南果然文風鼎盛,今日始知夜郎自大何解矣!吾還有何麵目見江南同道!”又道:“就此別過,吾歸家去也,自此終生不來這江南了!”
李佑很同情的目送這北方書生踉蹌而去,這位解元公,我真的不是故意打擊你的…
無論怎樣,不看過程隻看結果的話,李佑的才名開始小小的、零星的、若有若無的、將信將疑的流傳起來,滾動了無數遍的曆史車輪又羞羞答答的向前滾動了一小步。
虧得他剽竊的詞實在是光芒遮不住的大作,若是一首打油詩,還洋洋得意的張榜賣nong,那恬不知恥四個字將會成為他揮之不去的印記,他將會成為輿論鄙視嘲笑的對象,沒準幾百年後的笑話集上會有他的一席之地。在這個時代,似乎不存在比**醜比惡心,越炒作越吃香的風氣。
————————————————————————
話說。。。怎麽管理書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