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疆的原意是想再多等些時候,讓北伐失敗的陰影散去之後,再審問太子一案。可是第二天就收到不少奏折,請求盡快公布馬杲的罪行,以安定百官之心。想來也不假,太子乃國之儲君,被禁足在府內;而丞相是百官之首,卻被關押在天牢。時至今日,朝廷都還沒有拿出個罪名,確實不好向百官交代。李疆正猶豫之時,內侍又入內稟報,言齊王求見。
李吉見父皇動氣,知道隱瞞不下去,急忙下拜道:“兒臣也是擔心太子兄長的處境,所以……”
“兒臣知罪。”李吉伏地不起,連聲道:“兒臣並非此意。隻是回到府中,諸位皇弟都來詢問太子兄長之事,都十分關心。兒臣並不知情,所以才想請父皇將真相告知,也好讓兒臣與諸位弟弟安心。”
這個借口找的並不十分高明,但李疆還是信了幾分,出了這樣的大事,確實隱瞞不了。別說這些皇子,朝中的百官隻怕也都在私下猜測,人心惶惶。李疆抬眼看著李吉,問道:“你當真不知內情?”李吉忙道:“兒臣委實不知。但聽說三弟親自處理此事,兒臣還親自去楚王府詢問,可三弟再三不肯說,兒臣隻好來問父皇。”李疆點了點頭,道:“老三做的不錯,這事朕本不打算張揚出來。”
李吉聽到皇帝誇獎三弟李昌,頓時又想起當日在河內軍中,秦王李坤說的話,心中不禁暗生恨意。隻得道:“兒臣知罪,這就告退。”李疆卻輕歎道:“算了,你說的也有道理。此事瞞也瞞不住,遲早要公之於眾。早日讓你們知道,也好叫你們安心。”說著便高聲道:“來人。”林甫急忙入內,道:“奴才在。”
李疆略微思考片刻,便念出一串官職人名,讓林甫前去傳召。這些人中不僅有皇後、楚王、在京的兩位國公,還有朝廷一些德高望重的老臣,總共有十幾人,也虧得林甫能聽一遍就清楚記住,下去安排人手。
李吉跪在下麵,明白父皇是要公布太子的罪狀,心中大喜,但卻不敢絲毫顯露出來。李疆瞟了他一眼,見他還跪著,隻說了句:“起來吧。”便又不再理會,靜靜地等候眾人前來。
桓皇後就在宮中,最先趕來,見到李吉也在,頓時明白了幾分,臉色也不禁沉了下來。接著被傳召的大臣陸續趕來,勤政殿內本來不十分大,突然多了十幾個人,頓時顯得有些擁擠。李疆命人端來兩張椅子,除了他與皇後之外,隻有雍國公郭援,楚國公關彝得以坐下,李吉與李昌二人都隨著那些老臣一起站立。
這些大臣大都不知道皇帝召見所為何事,但見李疆臉色不善,行禮之後,都按著官職站好,不敢開口詢問。等召見的人來齊之後,李疆才輕咳一聲,開口道:“今日朕召集諸位愛卿前來,是因為一件極為重要的事情。”頓了頓又道:“想必眾位愛卿都已經知道太子被禁之事,今日朕便是要當著眾卿,將太子與馬杲的罪行公布。來人,帶太子與馬杲父子。”
在這期間,李疆早命人前往太子府和天牢將三人帶來,等候在外。李疆話音落地,三人便在禁軍的押送下,魚貫而入。其中隻有馬則被繩索捆綁,蓋是因他身有武藝的原因。李建性格本來就有些懦弱膽小,自從事敗之後,被軟禁在東宮就整日膽戰心驚,惶惶而不可終日。現在見到皇帝,心中更是害怕,進來之後,立刻撲上前下拜,道:“兒臣參見父皇。兒臣不孝,兒臣該死……”說到後麵,早已是淚流滿麵。
李疆心中本就著惱,見他如此更是不喜,喝道:“住口。”李建頓時嚇得噤若寒蟬,再不敢說話,隻是跪在下麵,身體不住發抖。便是皇後看在眼中,也暗暗搖頭,心道,自己生的這兩個孩子,倒還真是天壤之別。
馬杲父子行禮之後,李疆便道:“楚王,此事你最清楚,就由你將事情始末向諸位愛卿敘說吧。”李昌施禮答應之後,便上前幾步,從頭開始講述傅羽入京求救,被馬杲謀害,而後謀逆之事,詳細說出。在場眾位大臣之中,也有極少數知道真相,但還有不少也是今日才知道太子與馬杲犯下的罪行,都是大驚失色。
李昌說完之後,又退回原位。李疆冷冷地瞪著李建,問道:“太子,你可知罪?”這次李昌當著眾人之麵,措詞得當,既沒有為太子開罪,也沒有隱射太子。但李建自覺罪孽深重,被垂問之後,便不住道:“兒臣死罪,兒臣死罪……”
馬杲昨日受到皇帝暗示,此刻也開口道:“陛下,罪臣有下情稟告。”李疆看了皇後一眼,便道:“講。”馬杲於是再拜道:“楚王殿下方才所言的罪行,句句屬實。隻是此事都是罪臣所為,與太子無關。而且在太子知曉罪臣所作所為之後,還竭力阻止,隻是當時京城兵權就在罪臣手中,太子縱然有心,也無能為力。”
馬杲這幾句話,又引得下麵群臣竊竊私語。李疆揮手示意眾人安靜,問道:“不知諸位愛卿有何建議?”然後目光環掃殿內,最後落到雍國公郭援的身上。
郭援乃是三國時候名將郭淮之孫。郭淮先是魏臣,又轉投太祖皇帝李蘭,在蜀漢效力,為其左膀右臂,一直鎮守荊襄要地。太祖北伐攻魏時,郭淮引荊州之兵北上,克樊城、破宛城,會師洛陽。但在洛陽卻不幸戰死,長子郭統領其舊部,屢立戰功。後在李疆代漢時,也是極力支持,位列開國四姓國公之一。三年前,郭統酒後墜馬而死,世子郭援便承襲雍國公的爵位。
郭統雖然與李疆平輩論交,但卻長其二十餘歲,而郭援也是四十到頭,年近半百之人。在場的大臣之中,自以他與楚國公關彝的爵位為尊,但關彝隻過而立之年,所以郭援便首當其衝,成了皇帝第一個詢問的目標。郭援與其父祖不一樣,少經戰陣,多曆官場,當下起身答道:“陛下,臣雖然久不在京,但也對太子殿下仁德有所耳聞。馬杲既已經伏罪,自該明正典刑。至於太子殿下……”稍微頓了一頓,又看了看坐在皇帝身邊的皇後,繼續道:“太子殿下縱然有過,但也非十惡不赦之罪,還請陛下聖裁。”顯然他能看出皇後愛子之情,所以開口便在為太子脫罪。
郭援這話雖十分迎合皇後之意,但卻惹惱了旁邊一人,那便是齊王李吉。雖然李昌曾經邀請他一起為太子作保,但正如秦舒所言,李吉圖謀太子之位多年,恨不得兄長李建從此萬劫不複,哪裏還會在皇帝麵前保他?便是別人為太子作保,他心中也是老大不願意。但又不能明著站出去唱反調,隻好向著旁邊的太尉桓延打眼色。
桓延乃是大充開國四姓國公桓易第三子。桓易有子三人,長曰衝,次曰帆,又次曰延。桓衝早年病逝,於是次子桓帆承襲蜀國公之爵位。由於桓氏功高,李疆又以三千戶封桓延為平陵侯,入朝供職,又將女嫁與齊王李吉,可謂隆寵至極。
桓延官居太尉高職,自然在今日李疆召見之列。齊王與太子爭奪嫡位,桓延肯定是支持自己的女婿,所以平素就與太子嶽父馬杲不合,現在看到老對手落得這般下場,心中正暗自竊喜。齊王李吉的眼色使過來,桓延頓時明白其意,急忙上踏一步道:“陛下,臣有話講。”
李疆似乎能猜到他將要說的話,眉頭先微微皺了起來,也不說話,隻是點頭示意。桓延遂道:“陛下,臣以為馬杲之言不可全信。陛下北征,以太子監國,京城大小事務皆由太子掌管。若說馬杲謀逆,太子毫不知情,隻怕讓人難以信服。更何況馬杲所作所為,都是為了能讓太子早日登基,若是太子當真無意於此,馬杲又何必甘冒大險,犯下如此重罪?現在事情敗露,馬杲卻聲言與太子無關,其意明顯是為了保全太子。他與太子乃是翁婿,其證詞怎能取信?”
桓延說的確實有道理,本來馬杲與李建就是翁婿關係,事到如今,馬杲為了保全太子,將罪責一人獨攬,也在情理之中。隻可惜桓延與李吉都還有件事沒有想透徹,那就是李疆隻想廢除李建的太子之位,而並不打算要李建的性命。常言道:“虎毒不食子”,太子究竟李疆的親生骨肉,李疆隻需要“太子懦弱,致使馬杲謀反”這樣的借口就足夠了,而不需要李建親自同謀造反。所以等桓延說話之後,李疆不置可否,隻是淡淡地問道:“諸位愛卿,可還有高見?”
在場的大臣能混到現在的地位,少說也在官場沉浮幾十年,最少不了的應該就是見風使舵的本事。雍國公郭援與太尉桓延說了兩種不同的意思,也各自代表了皇後與齊王的心意。雖然理論上來說,齊王不能與皇後相提並論,但太子被廢之後,齊王可就是奪嫡的最大熱門,現在得罪了他,難保日後沒有小鞋穿?所以這些大臣大多數都選擇了保持沉默,包括楚國公關彝,也是端坐在旁邊,一言不發,渾然不覺得眼前發生的事情與自己有多大的關係。
桓皇後在聽到他兄長的一席話之後,臉色就沉了下來,多年來最擔心的兄弟相殘,還是最終發生了。桓延這幾句話,無疑是想至太子於死地,而其背後主使之人,也肯定就是齊王李吉。看到眾大臣都像鋸了嘴的葫蘆一樣不吭聲,桓皇後終於開口道:“齊王,你覺得呢?”
李吉被皇後點名詢問,心中也是一驚。父皇與母後的心思,他還是能隱約猜測到幾分,可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兄長李建當了二十多年的太子,在朝廷中的影響,遠不是其他的幾位皇子所能比。一個活著的廢太子,怎麽也比死掉的前太子,對李吉的威脅更大。李吉應了一聲,走出行列,心中卻不住地盤算,應該這樣措詞,才能既置兄長於死地,又不讓父皇母後怪罪自己?
“吉兒,你說吧。”桓皇後冷眼看著李吉,道:“依你看,你兄長可會參與謀逆之事?”尤其將“兄長”二字咬得極重,便是希望李吉還能顧及到幾分兄弟情誼。雖然皇後知道李疆也有意保全太子的性命,但如果大臣之中,反對的人太多,再加上太子本身與馬杲也是含混不清,眾口鑠金,皇帝也不能一意孤行,執意護短。
李吉心中腹稿為定,但被皇後逼問,隻好勉強開口道:“兒臣隨父皇……”他接下來本是打算說,自己隨皇帝北征,對京城之事毫不知情。但李吉隻說了這幾個字,就聽後麵有人道:“陛下,娘娘,罪臣有下情稟報。”
眾人轉頭看去,卻是馬杲之子馬則。馬則隨太子與其父進入殿內,一直跪在後麵,低著腦袋,默不作聲,幾乎沒有人去注意他。反正不論太子主謀,還是馬杲主謀,他都是從犯,也都是難逃一死。可是現在他卻開口說話,倒讓李疆吃了一驚,乃道:“講。”
馬則在眾人的注視之下,膝行上前兩步,跪到父親馬杲與太子之間,然後再拜道:“陛下,臣冤枉。”
在大充後期的青年將領之中,李疆最其中的就是馬則、蕭剛兩人,對這兩人都寄予了厚望。這次北征鮮卑,李疆能把京城禁軍交付與馬則,自然是對他十分的寵信。可是卻發生這樣的事情,李疆的心中自然是深恨不已,冷然問道:“你冤枉什麽?”
馬則乃道:“謀逆之事,臣與父親都是奉太子之命行事,太子實是主謀。”這話一出,不僅滿座皆驚,便是跪在旁邊的李建、馬杲也大覺得意外。李建更是指著馬則,道:“你,你……”卻由於過分激動,竟再也“你”不下去。
馬杲不愧沉浮多年,當下處亂不驚,輕喝道:“則兒,休得胡言。”馬則卻對著他道:“父親,你這又是何苦?太子殿下威逼你我父子謀逆,事情敗露卻又要舍車保帥,以我父子二人頂罪。父親,孩兒知道你素來對太子忠心耿耿,但此等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之徒,哪裏還值得父親以舉族相保?”說著便又對著李疆叩頭,道:“陛下,微臣所言句句屬實。我父子隨從叛逆,罪該萬死,微臣也不求活命。但臣深受陛下知遇大恩,不忍見陛下受奸人蒙蔽,太子意圖弑父奪位,實在罪大惡極。父親雖然有心保全,但臣卻心有不甘,若太子不能獲罪,臣死不瞑目。”
“你胡說。”李建雖然平日性格溫和,但被人當麵誣陷,哪裏還能忍耐得住?當即撲了過去,抓住馬則胸前繩索,喝罵道:“馬則,孤待你父子不薄,為何如此害孤?”馬則卻冷笑道:“陛下待太子何薄?太子卻為何要置陛下於死地?”李建怒急攻心,伸手便在馬則臉上打了一掌。聽到身後李疆喝道:“放肆。”知道自己又在聖駕之前失禮,急忙放開馬則,轉身拜道:“父皇,馬則滿口胡言,冤枉兒臣,還請父皇明鑒。”
李疆麵寒如冰,目光在李建、馬則臉上掃過,良久才道:“馬氏父子二人各執一詞,眾卿以為誰的言語可信?”話音落地,桓延便立刻道:“陛下,馬則已是必死之人,斷無陷害太子的必要。反而馬杲素來與太子相善,極有可能為了保全太子,而欺瞞陛下。臣鬥膽以為,馬則可信。”
桓皇後沒有想到馬則會有這樣一番言語,不由地向李吉看去。李吉見到母後目光過來,急忙將臉轉開,心中明白,皇後必然把他當成馬則的幕後指使者。可李吉雖然一心想致兄長於死地,但剛回京城,哪裏有時間去天牢與馬則串通?所以心裏也十分驚訝於馬則的證詞,卻又不能明白地站出來說,馬則與自己無關,隻好將臉轉開,假裝沒有看到皇後的眼光。
卻不知越是如此,桓皇後心中越是懷疑李吉,但苦於沒有證據,以自己的身份又不好明著幫太子說話,隻好再向雍國公郭援使眼色求助。雍國公郭援這次入京,除了因為皇帝被困之外,還有一件極為重要的事情。而這件事情也需要皇後的大力支持,所以他在得到桓皇後暗示之後,便在皇帝麵前極力保全太子。但令他沒有想到的是,馬則會突然指出太子才是主謀,情形急轉直下。郭援又不好立刻改口,隻得奏道:“陛下,此等謀逆大事,料想主謀之人,不會太過張揚,知道內情的,必然隻有少數幾人。現在馬杲父子說法不一,不如暫時將此事放下,等再多搜集人證,再作處置不遲。”
“郭愛卿說的極是……”李疆也被馬則突如其來地幾句話說得難辨真假,正要打算按照郭援的意思,暫時將這事放下。卻見一直不曾開口的楚國公關彝突然站了起來,道:“陛下,謀逆之罪,乃十惡不赦之列,而且又是當朝太子與百官之首的丞相被牽連在內。這些天,京城上下早已經風言風語,臣以為此案還是應該早日定下結論,免得百官私下猜疑,有損朝廷威嚴。”
關彝雖然剛過而立之年,論年紀恐怕是在場諸位大臣中最年輕的,但他祖上乃是三國時蜀漢五虎上將之首的關羽關雲長。其父關統又是太祖皇帝李蘭一手帶大,情同父子,在李疆代漢之後,受爵楚國公,封地乃是除了南陽以外的整個荊州。雖然名次上排在傅儉、桓易之後,但論封地之遼闊,卻是四姓國公之首。而且荊州乃是太祖皇帝龍興之地,李疆能將此處封與關統,也足見對關氏一門的隆寵。所以關彝開口之後,李疆也點了點頭,然後問道:“隻是現在馬杲父子證詞不一,莫非愛卿有良策,能分辨二人真偽?”
關彝微微搖頭,道:“微臣也是入京之後,方由皇後娘娘口中知曉此事,也不能分辨這父子二人誰所言屬實。但臣以為,不論太子是否此案之主謀,都犯有大罪,於法於理都不應再保有太子尊號,居於東宮。臣鬥膽請陛下廢去太子尊號,交付有司按律詢問,或者更能有助於案情發展。”
關彝到了勤政殿一直沒有說話,沒有想到剛一開口,居然就是請皇帝廢黜太子。雖然眾人心中都明白,這是遲早的事,但被他第一個說出來,難免還有有些震驚。至於李吉、桓延等齊王一黨,更是喜出望外,沒有想到平百多了這樣的一個強援。桓延立刻出列,道:“楚國公所言極是,臣附議。”
以關彝的身份地位,一旦表明立場,對那些還在觀望的太臣,必然有著影響。更有甚者,竟以為或者是關彝在私下與齊王達成了某種協定,眼下的情況是太子的位置反正不能保全,何必為他得罪齊王?於是又有好幾人站出來附議。
不等李疆開口決斷,反是李建有自知之明,以頭觸地道:“父皇,兒臣忝居東宮多年,上不能孝順父皇母後,告慰宗廟;下不能安撫百姓,以安社稷,反而犯下如此重罪,實在無顏再居東宮,還請父皇能準眾臣所奏,廢去兒臣。”說得已是淚如泉湧,不能自己。
李疆雖然早就有心將他廢掉,但畢竟是二十幾年的太子,事到臨頭,竟有一絲不忍。看著李建的悔恨表情,李疆也覺得鼻子有些發酸,可事情到了這一步,已經沒有回頭路可以走,隻得道:“朕準關愛卿之奏。”目光在群臣中掃視一遍,最後落在太傅賈模的身上,道:“詔書就由賈愛卿草擬吧。”草擬詔書本是中書令之職,但當初冊立太子的詔書乃是賈模所擬,而且賈模又曾是李建的授業恩師,李疆讓他去擬,也是希望措詞能溫和一些。
賈模已經年過花甲,多次向皇帝告老,但都留中不發,也算是難得的恩典。但他沒有想到原本該是在家享清福的時候,得意門生居然會弄出這樣一檔子事。在太子被軟件期間,楚王李昌多次登門拜訪,雖然口中沒有說什麽。但賈模心裏明白,身為太子恩師,又官居當朝一品,隻有有人別有居心,自然能借此將他整垮。賈模已經老了,沒有當年的棱角,而且膝下子孫滿堂,也不可能為了太子,招來滅門之禍,隻好關門謝客,對此事不聞不問。但今天皇帝親自召見,他卻不得不來,隻不過來了之後,不敢多發一言。至於太子本人,不論是保、還是廢,賈模都沒有任何的意見。現在皇帝將草擬詔書的差事交待下來,賈模也是淡淡地道:“老臣遵旨。”神色之間,沒有絲毫的變化。
李疆又看了太子一眼,最後道:“李建被廢,朕特準他仍居東宮,等案件查實之後,再行遷出。隻是此案關係重大,還需選一人主持,諸卿可有合適人選?”桓延向李吉看了一眼,便打算上前請旨。桓皇後卻搶先一步,道:“陛下,此事牽涉太子,臣妾以為應選一皇子主持。”頓了一下,又道:“楚王李昌品行端良,處事公正穩重,臣妾舉薦他擔當此任。”李昌監國期間,在京城之中頗得人心,而且在皇後麵前,竭力保全太子,所以桓皇後第一個就想到讓他來審理此案。
李吉頓時眉頭緊皺,再次想起當日在河內的時候,秦王李坤所說的話,如今看來果然不假。李昌通過這次平叛監國,已經深得皇後的賞識,再想起李昌曾在自己麵前請求一同保全太子,若讓他擔任此案的主審,難保不會為了討好皇後,而從寬發落太子。李吉遂上前道:“兒臣也願為父皇分憂。”
桓皇後不由狠狠瞪了李吉一眼,對自己的這個孩子,她太了解了。隻要看中的東西,總會不擇手段弄到手。看來這次不將太子打到萬劫不複,永不翻身的地步,李吉是不會甘休的。
李疆在兩人臉上看來看去,終於開口道:“既然如此,就讓齊王與楚王共理此事。”等李吉、李昌謝恩之後,便讓眾人告退。
等列位大臣散盡之後,桓皇後才對著李疆道:“你明知吉兒與建兒不合,怎麽還讓他主審此案?若是,若是……”李疆卻哼了一聲,道:“若是他敢借此陷害建兒,朕難道會饒過他麽?”隨即麵色緩和,道:“但若他能秉公處理,豈不是太子的最好人選?”桓皇後這才明白皇帝的用意,但心中卻不禁擔心,李吉會秉公處理嗎?
李吉見父皇動氣,知道隱瞞不下去,急忙下拜道:“兒臣也是擔心太子兄長的處境,所以……”
“兒臣知罪。”李吉伏地不起,連聲道:“兒臣並非此意。隻是回到府中,諸位皇弟都來詢問太子兄長之事,都十分關心。兒臣並不知情,所以才想請父皇將真相告知,也好讓兒臣與諸位弟弟安心。”
這個借口找的並不十分高明,但李疆還是信了幾分,出了這樣的大事,確實隱瞞不了。別說這些皇子,朝中的百官隻怕也都在私下猜測,人心惶惶。李疆抬眼看著李吉,問道:“你當真不知內情?”李吉忙道:“兒臣委實不知。但聽說三弟親自處理此事,兒臣還親自去楚王府詢問,可三弟再三不肯說,兒臣隻好來問父皇。”李疆點了點頭,道:“老三做的不錯,這事朕本不打算張揚出來。”
李吉聽到皇帝誇獎三弟李昌,頓時又想起當日在河內軍中,秦王李坤說的話,心中不禁暗生恨意。隻得道:“兒臣知罪,這就告退。”李疆卻輕歎道:“算了,你說的也有道理。此事瞞也瞞不住,遲早要公之於眾。早日讓你們知道,也好叫你們安心。”說著便高聲道:“來人。”林甫急忙入內,道:“奴才在。”
李疆略微思考片刻,便念出一串官職人名,讓林甫前去傳召。這些人中不僅有皇後、楚王、在京的兩位國公,還有朝廷一些德高望重的老臣,總共有十幾人,也虧得林甫能聽一遍就清楚記住,下去安排人手。
李吉跪在下麵,明白父皇是要公布太子的罪狀,心中大喜,但卻不敢絲毫顯露出來。李疆瞟了他一眼,見他還跪著,隻說了句:“起來吧。”便又不再理會,靜靜地等候眾人前來。
桓皇後就在宮中,最先趕來,見到李吉也在,頓時明白了幾分,臉色也不禁沉了下來。接著被傳召的大臣陸續趕來,勤政殿內本來不十分大,突然多了十幾個人,頓時顯得有些擁擠。李疆命人端來兩張椅子,除了他與皇後之外,隻有雍國公郭援,楚國公關彝得以坐下,李吉與李昌二人都隨著那些老臣一起站立。
這些大臣大都不知道皇帝召見所為何事,但見李疆臉色不善,行禮之後,都按著官職站好,不敢開口詢問。等召見的人來齊之後,李疆才輕咳一聲,開口道:“今日朕召集諸位愛卿前來,是因為一件極為重要的事情。”頓了頓又道:“想必眾位愛卿都已經知道太子被禁之事,今日朕便是要當著眾卿,將太子與馬杲的罪行公布。來人,帶太子與馬杲父子。”
在這期間,李疆早命人前往太子府和天牢將三人帶來,等候在外。李疆話音落地,三人便在禁軍的押送下,魚貫而入。其中隻有馬則被繩索捆綁,蓋是因他身有武藝的原因。李建性格本來就有些懦弱膽小,自從事敗之後,被軟禁在東宮就整日膽戰心驚,惶惶而不可終日。現在見到皇帝,心中更是害怕,進來之後,立刻撲上前下拜,道:“兒臣參見父皇。兒臣不孝,兒臣該死……”說到後麵,早已是淚流滿麵。
李疆心中本就著惱,見他如此更是不喜,喝道:“住口。”李建頓時嚇得噤若寒蟬,再不敢說話,隻是跪在下麵,身體不住發抖。便是皇後看在眼中,也暗暗搖頭,心道,自己生的這兩個孩子,倒還真是天壤之別。
馬杲父子行禮之後,李疆便道:“楚王,此事你最清楚,就由你將事情始末向諸位愛卿敘說吧。”李昌施禮答應之後,便上前幾步,從頭開始講述傅羽入京求救,被馬杲謀害,而後謀逆之事,詳細說出。在場眾位大臣之中,也有極少數知道真相,但還有不少也是今日才知道太子與馬杲犯下的罪行,都是大驚失色。
李昌說完之後,又退回原位。李疆冷冷地瞪著李建,問道:“太子,你可知罪?”這次李昌當著眾人之麵,措詞得當,既沒有為太子開罪,也沒有隱射太子。但李建自覺罪孽深重,被垂問之後,便不住道:“兒臣死罪,兒臣死罪……”
馬杲昨日受到皇帝暗示,此刻也開口道:“陛下,罪臣有下情稟告。”李疆看了皇後一眼,便道:“講。”馬杲於是再拜道:“楚王殿下方才所言的罪行,句句屬實。隻是此事都是罪臣所為,與太子無關。而且在太子知曉罪臣所作所為之後,還竭力阻止,隻是當時京城兵權就在罪臣手中,太子縱然有心,也無能為力。”
馬杲這幾句話,又引得下麵群臣竊竊私語。李疆揮手示意眾人安靜,問道:“不知諸位愛卿有何建議?”然後目光環掃殿內,最後落到雍國公郭援的身上。
郭援乃是三國時候名將郭淮之孫。郭淮先是魏臣,又轉投太祖皇帝李蘭,在蜀漢效力,為其左膀右臂,一直鎮守荊襄要地。太祖北伐攻魏時,郭淮引荊州之兵北上,克樊城、破宛城,會師洛陽。但在洛陽卻不幸戰死,長子郭統領其舊部,屢立戰功。後在李疆代漢時,也是極力支持,位列開國四姓國公之一。三年前,郭統酒後墜馬而死,世子郭援便承襲雍國公的爵位。
郭統雖然與李疆平輩論交,但卻長其二十餘歲,而郭援也是四十到頭,年近半百之人。在場的大臣之中,自以他與楚國公關彝的爵位為尊,但關彝隻過而立之年,所以郭援便首當其衝,成了皇帝第一個詢問的目標。郭援與其父祖不一樣,少經戰陣,多曆官場,當下起身答道:“陛下,臣雖然久不在京,但也對太子殿下仁德有所耳聞。馬杲既已經伏罪,自該明正典刑。至於太子殿下……”稍微頓了一頓,又看了看坐在皇帝身邊的皇後,繼續道:“太子殿下縱然有過,但也非十惡不赦之罪,還請陛下聖裁。”顯然他能看出皇後愛子之情,所以開口便在為太子脫罪。
郭援這話雖十分迎合皇後之意,但卻惹惱了旁邊一人,那便是齊王李吉。雖然李昌曾經邀請他一起為太子作保,但正如秦舒所言,李吉圖謀太子之位多年,恨不得兄長李建從此萬劫不複,哪裏還會在皇帝麵前保他?便是別人為太子作保,他心中也是老大不願意。但又不能明著站出去唱反調,隻好向著旁邊的太尉桓延打眼色。
桓延乃是大充開國四姓國公桓易第三子。桓易有子三人,長曰衝,次曰帆,又次曰延。桓衝早年病逝,於是次子桓帆承襲蜀國公之爵位。由於桓氏功高,李疆又以三千戶封桓延為平陵侯,入朝供職,又將女嫁與齊王李吉,可謂隆寵至極。
桓延官居太尉高職,自然在今日李疆召見之列。齊王與太子爭奪嫡位,桓延肯定是支持自己的女婿,所以平素就與太子嶽父馬杲不合,現在看到老對手落得這般下場,心中正暗自竊喜。齊王李吉的眼色使過來,桓延頓時明白其意,急忙上踏一步道:“陛下,臣有話講。”
李疆似乎能猜到他將要說的話,眉頭先微微皺了起來,也不說話,隻是點頭示意。桓延遂道:“陛下,臣以為馬杲之言不可全信。陛下北征,以太子監國,京城大小事務皆由太子掌管。若說馬杲謀逆,太子毫不知情,隻怕讓人難以信服。更何況馬杲所作所為,都是為了能讓太子早日登基,若是太子當真無意於此,馬杲又何必甘冒大險,犯下如此重罪?現在事情敗露,馬杲卻聲言與太子無關,其意明顯是為了保全太子。他與太子乃是翁婿,其證詞怎能取信?”
桓延說的確實有道理,本來馬杲與李建就是翁婿關係,事到如今,馬杲為了保全太子,將罪責一人獨攬,也在情理之中。隻可惜桓延與李吉都還有件事沒有想透徹,那就是李疆隻想廢除李建的太子之位,而並不打算要李建的性命。常言道:“虎毒不食子”,太子究竟李疆的親生骨肉,李疆隻需要“太子懦弱,致使馬杲謀反”這樣的借口就足夠了,而不需要李建親自同謀造反。所以等桓延說話之後,李疆不置可否,隻是淡淡地問道:“諸位愛卿,可還有高見?”
在場的大臣能混到現在的地位,少說也在官場沉浮幾十年,最少不了的應該就是見風使舵的本事。雍國公郭援與太尉桓延說了兩種不同的意思,也各自代表了皇後與齊王的心意。雖然理論上來說,齊王不能與皇後相提並論,但太子被廢之後,齊王可就是奪嫡的最大熱門,現在得罪了他,難保日後沒有小鞋穿?所以這些大臣大多數都選擇了保持沉默,包括楚國公關彝,也是端坐在旁邊,一言不發,渾然不覺得眼前發生的事情與自己有多大的關係。
桓皇後在聽到他兄長的一席話之後,臉色就沉了下來,多年來最擔心的兄弟相殘,還是最終發生了。桓延這幾句話,無疑是想至太子於死地,而其背後主使之人,也肯定就是齊王李吉。看到眾大臣都像鋸了嘴的葫蘆一樣不吭聲,桓皇後終於開口道:“齊王,你覺得呢?”
李吉被皇後點名詢問,心中也是一驚。父皇與母後的心思,他還是能隱約猜測到幾分,可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兄長李建當了二十多年的太子,在朝廷中的影響,遠不是其他的幾位皇子所能比。一個活著的廢太子,怎麽也比死掉的前太子,對李吉的威脅更大。李吉應了一聲,走出行列,心中卻不住地盤算,應該這樣措詞,才能既置兄長於死地,又不讓父皇母後怪罪自己?
“吉兒,你說吧。”桓皇後冷眼看著李吉,道:“依你看,你兄長可會參與謀逆之事?”尤其將“兄長”二字咬得極重,便是希望李吉還能顧及到幾分兄弟情誼。雖然皇後知道李疆也有意保全太子的性命,但如果大臣之中,反對的人太多,再加上太子本身與馬杲也是含混不清,眾口鑠金,皇帝也不能一意孤行,執意護短。
李吉心中腹稿為定,但被皇後逼問,隻好勉強開口道:“兒臣隨父皇……”他接下來本是打算說,自己隨皇帝北征,對京城之事毫不知情。但李吉隻說了這幾個字,就聽後麵有人道:“陛下,娘娘,罪臣有下情稟報。”
眾人轉頭看去,卻是馬杲之子馬則。馬則隨太子與其父進入殿內,一直跪在後麵,低著腦袋,默不作聲,幾乎沒有人去注意他。反正不論太子主謀,還是馬杲主謀,他都是從犯,也都是難逃一死。可是現在他卻開口說話,倒讓李疆吃了一驚,乃道:“講。”
馬則在眾人的注視之下,膝行上前兩步,跪到父親馬杲與太子之間,然後再拜道:“陛下,臣冤枉。”
在大充後期的青年將領之中,李疆最其中的就是馬則、蕭剛兩人,對這兩人都寄予了厚望。這次北征鮮卑,李疆能把京城禁軍交付與馬則,自然是對他十分的寵信。可是卻發生這樣的事情,李疆的心中自然是深恨不已,冷然問道:“你冤枉什麽?”
馬則乃道:“謀逆之事,臣與父親都是奉太子之命行事,太子實是主謀。”這話一出,不僅滿座皆驚,便是跪在旁邊的李建、馬杲也大覺得意外。李建更是指著馬則,道:“你,你……”卻由於過分激動,竟再也“你”不下去。
馬杲不愧沉浮多年,當下處亂不驚,輕喝道:“則兒,休得胡言。”馬則卻對著他道:“父親,你這又是何苦?太子殿下威逼你我父子謀逆,事情敗露卻又要舍車保帥,以我父子二人頂罪。父親,孩兒知道你素來對太子忠心耿耿,但此等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之徒,哪裏還值得父親以舉族相保?”說著便又對著李疆叩頭,道:“陛下,微臣所言句句屬實。我父子隨從叛逆,罪該萬死,微臣也不求活命。但臣深受陛下知遇大恩,不忍見陛下受奸人蒙蔽,太子意圖弑父奪位,實在罪大惡極。父親雖然有心保全,但臣卻心有不甘,若太子不能獲罪,臣死不瞑目。”
“你胡說。”李建雖然平日性格溫和,但被人當麵誣陷,哪裏還能忍耐得住?當即撲了過去,抓住馬則胸前繩索,喝罵道:“馬則,孤待你父子不薄,為何如此害孤?”馬則卻冷笑道:“陛下待太子何薄?太子卻為何要置陛下於死地?”李建怒急攻心,伸手便在馬則臉上打了一掌。聽到身後李疆喝道:“放肆。”知道自己又在聖駕之前失禮,急忙放開馬則,轉身拜道:“父皇,馬則滿口胡言,冤枉兒臣,還請父皇明鑒。”
李疆麵寒如冰,目光在李建、馬則臉上掃過,良久才道:“馬氏父子二人各執一詞,眾卿以為誰的言語可信?”話音落地,桓延便立刻道:“陛下,馬則已是必死之人,斷無陷害太子的必要。反而馬杲素來與太子相善,極有可能為了保全太子,而欺瞞陛下。臣鬥膽以為,馬則可信。”
桓皇後沒有想到馬則會有這樣一番言語,不由地向李吉看去。李吉見到母後目光過來,急忙將臉轉開,心中明白,皇後必然把他當成馬則的幕後指使者。可李吉雖然一心想致兄長於死地,但剛回京城,哪裏有時間去天牢與馬則串通?所以心裏也十分驚訝於馬則的證詞,卻又不能明白地站出來說,馬則與自己無關,隻好將臉轉開,假裝沒有看到皇後的眼光。
卻不知越是如此,桓皇後心中越是懷疑李吉,但苦於沒有證據,以自己的身份又不好明著幫太子說話,隻好再向雍國公郭援使眼色求助。雍國公郭援這次入京,除了因為皇帝被困之外,還有一件極為重要的事情。而這件事情也需要皇後的大力支持,所以他在得到桓皇後暗示之後,便在皇帝麵前極力保全太子。但令他沒有想到的是,馬則會突然指出太子才是主謀,情形急轉直下。郭援又不好立刻改口,隻得奏道:“陛下,此等謀逆大事,料想主謀之人,不會太過張揚,知道內情的,必然隻有少數幾人。現在馬杲父子說法不一,不如暫時將此事放下,等再多搜集人證,再作處置不遲。”
“郭愛卿說的極是……”李疆也被馬則突如其來地幾句話說得難辨真假,正要打算按照郭援的意思,暫時將這事放下。卻見一直不曾開口的楚國公關彝突然站了起來,道:“陛下,謀逆之罪,乃十惡不赦之列,而且又是當朝太子與百官之首的丞相被牽連在內。這些天,京城上下早已經風言風語,臣以為此案還是應該早日定下結論,免得百官私下猜疑,有損朝廷威嚴。”
關彝雖然剛過而立之年,論年紀恐怕是在場諸位大臣中最年輕的,但他祖上乃是三國時蜀漢五虎上將之首的關羽關雲長。其父關統又是太祖皇帝李蘭一手帶大,情同父子,在李疆代漢之後,受爵楚國公,封地乃是除了南陽以外的整個荊州。雖然名次上排在傅儉、桓易之後,但論封地之遼闊,卻是四姓國公之首。而且荊州乃是太祖皇帝龍興之地,李疆能將此處封與關統,也足見對關氏一門的隆寵。所以關彝開口之後,李疆也點了點頭,然後問道:“隻是現在馬杲父子證詞不一,莫非愛卿有良策,能分辨二人真偽?”
關彝微微搖頭,道:“微臣也是入京之後,方由皇後娘娘口中知曉此事,也不能分辨這父子二人誰所言屬實。但臣以為,不論太子是否此案之主謀,都犯有大罪,於法於理都不應再保有太子尊號,居於東宮。臣鬥膽請陛下廢去太子尊號,交付有司按律詢問,或者更能有助於案情發展。”
關彝到了勤政殿一直沒有說話,沒有想到剛一開口,居然就是請皇帝廢黜太子。雖然眾人心中都明白,這是遲早的事,但被他第一個說出來,難免還有有些震驚。至於李吉、桓延等齊王一黨,更是喜出望外,沒有想到平百多了這樣的一個強援。桓延立刻出列,道:“楚國公所言極是,臣附議。”
以關彝的身份地位,一旦表明立場,對那些還在觀望的太臣,必然有著影響。更有甚者,竟以為或者是關彝在私下與齊王達成了某種協定,眼下的情況是太子的位置反正不能保全,何必為他得罪齊王?於是又有好幾人站出來附議。
不等李疆開口決斷,反是李建有自知之明,以頭觸地道:“父皇,兒臣忝居東宮多年,上不能孝順父皇母後,告慰宗廟;下不能安撫百姓,以安社稷,反而犯下如此重罪,實在無顏再居東宮,還請父皇能準眾臣所奏,廢去兒臣。”說得已是淚如泉湧,不能自己。
李疆雖然早就有心將他廢掉,但畢竟是二十幾年的太子,事到臨頭,竟有一絲不忍。看著李建的悔恨表情,李疆也覺得鼻子有些發酸,可事情到了這一步,已經沒有回頭路可以走,隻得道:“朕準關愛卿之奏。”目光在群臣中掃視一遍,最後落在太傅賈模的身上,道:“詔書就由賈愛卿草擬吧。”草擬詔書本是中書令之職,但當初冊立太子的詔書乃是賈模所擬,而且賈模又曾是李建的授業恩師,李疆讓他去擬,也是希望措詞能溫和一些。
賈模已經年過花甲,多次向皇帝告老,但都留中不發,也算是難得的恩典。但他沒有想到原本該是在家享清福的時候,得意門生居然會弄出這樣一檔子事。在太子被軟件期間,楚王李昌多次登門拜訪,雖然口中沒有說什麽。但賈模心裏明白,身為太子恩師,又官居當朝一品,隻有有人別有居心,自然能借此將他整垮。賈模已經老了,沒有當年的棱角,而且膝下子孫滿堂,也不可能為了太子,招來滅門之禍,隻好關門謝客,對此事不聞不問。但今天皇帝親自召見,他卻不得不來,隻不過來了之後,不敢多發一言。至於太子本人,不論是保、還是廢,賈模都沒有任何的意見。現在皇帝將草擬詔書的差事交待下來,賈模也是淡淡地道:“老臣遵旨。”神色之間,沒有絲毫的變化。
李疆又看了太子一眼,最後道:“李建被廢,朕特準他仍居東宮,等案件查實之後,再行遷出。隻是此案關係重大,還需選一人主持,諸卿可有合適人選?”桓延向李吉看了一眼,便打算上前請旨。桓皇後卻搶先一步,道:“陛下,此事牽涉太子,臣妾以為應選一皇子主持。”頓了一下,又道:“楚王李昌品行端良,處事公正穩重,臣妾舉薦他擔當此任。”李昌監國期間,在京城之中頗得人心,而且在皇後麵前,竭力保全太子,所以桓皇後第一個就想到讓他來審理此案。
李吉頓時眉頭緊皺,再次想起當日在河內的時候,秦王李坤所說的話,如今看來果然不假。李昌通過這次平叛監國,已經深得皇後的賞識,再想起李昌曾在自己麵前請求一同保全太子,若讓他擔任此案的主審,難保不會為了討好皇後,而從寬發落太子。李吉遂上前道:“兒臣也願為父皇分憂。”
桓皇後不由狠狠瞪了李吉一眼,對自己的這個孩子,她太了解了。隻要看中的東西,總會不擇手段弄到手。看來這次不將太子打到萬劫不複,永不翻身的地步,李吉是不會甘休的。
李疆在兩人臉上看來看去,終於開口道:“既然如此,就讓齊王與楚王共理此事。”等李吉、李昌謝恩之後,便讓眾人告退。
等列位大臣散盡之後,桓皇後才對著李疆道:“你明知吉兒與建兒不合,怎麽還讓他主審此案?若是,若是……”李疆卻哼了一聲,道:“若是他敢借此陷害建兒,朕難道會饒過他麽?”隨即麵色緩和,道:“但若他能秉公處理,豈不是太子的最好人選?”桓皇後這才明白皇帝的用意,但心中卻不禁擔心,李吉會秉公處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