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北方防禦體係終於處理完了扶桑島的事宜,劉常滿心裏很有把握,使用了這麽未雨綢繆,而且看起來頗為陰險毒辣的處理方法之後,扶桑島上,應該在千年之內都難以發展起來。


    就算是哪一天大漢國亡國了,扶桑島照樣也還得成百上千年的發展,才能發展到對中國有威脅的地步。


    其實,處理扶桑島的事宜,已經是大漢皇帝在為千年後綢繆了。


    劉常滿心裏知道,在中國曆史上,任何時候,威脅都來自於北方。


    從來沒有哪個南方的小國,比如說先後建國的南詔、大理、吐蕃等國,對中原本土的局勢產生過重大威脅。


    對中國威脅最大的,一直是來自於北方的鄰國。


    這可能與北方人體形更高大,生存環境更惡劣,因此在農業社會的時候,競爭力也更強有關。


    正因為如此,北方遊牧文明對於中原農耕文明的衝擊,是從來沒有間斷過的。


    雖說這個時候,從名義上講,北方所有的國家,包括匈奴、東胡、月氏這樣的大國,韃靼、羌、樓蘭這樣的小國家,烏孫、善這樣的中型國家,都屬於中華聯邦,可劉常滿心裏也知道,這樣的聯邦。


    其實約束力極低。


    一旦中國內部空虛起來,這些聯邦地國家,照樣不會對中原手軟。


    到那個時候,史書上自然會記載一句:“漢德衰微,諸戎蜂起,入侵中原……”那可就大大不妙了。


    可是,朝代的更替那是曆史規律,大皇帝再厲害。


    也不是長生不老的神仙。


    因此上。


    等大漢皇帝去世後,這很多事情就難說得很了。


    就算是大皇帝把自己的太子劉裕教育得很不錯,但保不定以後出現一歲兩歲就登基的皇帝呢?所以劉常滿覺得,很有必要為子孫後代做些工作,以確保北方的安全。


    站在大漢國的地圖前,劉常滿一眼就看到了大漢國最北方的防線:長城。


    自大漢皇帝登基之後,長城沿線自然是完全收回到了中國。


    甚至包括河套地區在內。


    在中國曆史上,曆朝曆代,唯有北宋建國之後,一直沒能把長城收回到自己地統治之內,也正因為如此,北宋成了曆史上第一個亡於外敵而不是內亂地中原政權。


    如今劉常滿要做地,首先就是要鞏固長城防線。


    秦始皇帝上台之後,為了防止國內地方勢力擁兵作亂。


    因此將國內的長城全部拆除。


    隻留了北方的長城。


    不過大漢皇帝如今的形勢,已經大不相同了。


    大漢皇帝改革了軍製之後,大漢國的軍隊。


    已經根本不再是秦始皇帝時候的樣子。


    擁有了四十萬常備部隊的大漢國,基本上不會再害怕地方擁兵作亂:因為地方根本沒有什麽兵,而五個大防區地兵,都是由中央政府直接控製。


    當然,大漢皇帝也沒有再在國內建長城的想法。


    不過對於大漢國來說,過了長城防線之後,北方的防線,最重要的一道,就是黃河防線了。


    黃河自西向東呈“幾”字形流入大海。


    在周朝的時候,黃河一直是按照山經河和禹貢河的方向,流入大海的,即入海口在如今的天津附近。


    而後來,在春秋晚期,基本上到了秦始皇帝統一前四十年左右地時候,黃河地下遊的走勢,就完全改成了在山東境內入海,曆稱“漢誌河”。


    在冷兵器時代,黃河一直是“中原”的最後一道防線。


    所以大漢皇帝特意在黃河一帶,增設了幾十個防禦點,當然,這些防禦點在設計地時候,是作為普通的縣城建設的,建成之後,這些防禦點也真的做為縣城在使用著,隻不過在軍事專家眼裏,一旦北方有戰事發生,這些縣城立刻就變成了絕佳的防禦點。


    不但如此,在東垣和晉陽兩地,大漢皇帝特意的將這兩座城市修成了兩座氣象森嚴的要塞,一旦真有敵人入侵,並順利通過了長城防線,那這兩個城市,就和周圍的防禦點一起,形成一道堅固的人工防線。


    劉常滿記得,在後世的時候,有許多戰爭,都是以石家莊和太原為中心展開的,因此上,加強這兩個地禦能力,形成一道防線,那是極其重要的。


    原本,大漢皇帝還準備將防線再朝西推進一些,不過後來仔細一想,也就罷了。


    兒孫自有兒孫福,如果兒孫是有本事的,那麽很可能他們可以做得更好;但倘若兒孫是沒本事的,那就擁有中原的傳統疆域就行了。


    要說起來,大漢皇帝也不是沒有想過,學漢武帝那樣,將匈奴、東胡甚至蒙古人,都給驅趕到其他地方去。


    可是,從實際上講,大漢皇帝這個時候形勢,使他這樣做的話,根本沒有理由。


    最關鍵的是,大漢皇帝認為,北方這個民族,其實都是很容易同化入大漢民族的,根本不必要驅逐他們。


    就象匈奴人吧,這個曾經極端強盛的民族,此時的漢化程度已經非常高,在大漢國和匈奴人接壤的地方,匈奴人基本上都是說漢話、識漢字、過漢節的,你根本看不出他們和漢人之間有什麽區別。


    而象樓煩、白羊這些匈奴裨王的地盤,則完全已經成了大漢國的一份子,如果你問他是什麽人,他一定會以一種很響亮的聲音告訴你道:“我是大漢人!”是的,我是大漢人,這句話,已經成為大漢國百姓在和外國人說話時最常用的一句,這其中,包含了幾多驕傲,幾多自豪,恐怕也隻有大漢國的百姓們自己才能體會到了。


    其實不但是樓煩,就連原來“胡人”三大國之一的月氏,現在也已經完全的融進了農耕生活。


    隨著河湟地區的大力開發,月氏王帶領自己的國民,慢慢的適應了農耕生活,基本上,除了一小部分百姓以外,大部分都放棄了遊牧生活,而河湟一帶,也發展得日漸象大漢國的一個郡,大漢皇帝、中華聯邦天子的話,在河湟地區,比月氏王都要管用得多。


    不過縱然如此,大漢皇帝對於北方的防禦體係,還是不太放心。


    大漢曆三十七年,大漢皇帝有詔,令第一防區派了三萬精兵前往河套東部的黃河大拐彎處。


    以後的一年時間裏,這三萬精兵,都一直在黃河大拐彎處忙碌著,但礙於軍事禁區,外人根本無法知道,那裏在做什麽。


    其實,很多士兵自己也不知道大漢皇帝這個舉動是什麽意思:皇帝的詔書中,要求第一防區,在大漢國黃河大拐彎的拐角處,開挖一條巨大的暗渠!這條暗渠是如此的大,以致於一旦水閘全部打開,甚至能將黃河水一下子全部引走!雖然河套東部的黃河大拐彎處的黃河,還沒有汾河、渭河的注入,水量隻有下遊的大約一半,但那水量依然是非常大的。


    而且河套地區地處黃土高原,在開挖了大約五十裏的暗渠後,就到了地勢較低的地方。


    挖好後,大漢皇帝又命令在暗渠內,總共設了五道水閘。


    但挖好之後,皇帝命令部隊立即返回,隻在五道水閘處,設了五個中尉軍直屬的驛站,而暗渠蓋上之後,普通人根本看不出來下麵藏著暗渠。


    直到最後,那些士兵們也不知道條暗渠是做什麽用的,隻有曆代大漢國皇帝,會在大漢皇帝的秘傳裏得知真相:這條暗渠,是大漢國的最後一道防線,不到萬不得已的亡國滅種關頭,是不得使用的。


    劉常滿將這裏挖出暗渠後,一旦開閘放水,奔騰的黃河水將沿著暗渠直衝而下,浩浩蕩蕩的往東衝去,在大草原上衝出一條新的大河!後世能對大漢國形成威脅的,自然是草原上的民族。


    一旦真到了亡國滅種的危難時刻,突然將黃河水放入大草原,形成一道新的大河的話,那大草原上的很大麵積,都會變成沼澤,將會對草原民族的生活、運輸造成致命的打擊,很有可能就此扭轉局勢。


    “唉,我也隻能做到這些了。


    如果這些手段都使用了之後,大漢國依然要亡國,那我也是沒有辦法的。”


    在暗渠挖好,大皇帝又在皇家秘傳裏寫下了這麽一頁後,他在心中歎道。


    甚至,大皇帝將火藥的配製方法也寫在了皇家秘傳裏。


    “倘若真有外敵入侵,就讓他們開始使用火藥吧!雖然黑火藥的威力不大,不過總也聊勝於無。”


    大漢皇帝心中想道。


    跳至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新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左角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左角龍並收藏新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