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隊長的人性刻畫


    不論是蝙超大戰還是內戰都犯了同一個錯誤,就是片名的設置誤導了觀眾。超級英雄間的內戰顯然比無數個單打獨鬥或是聯合作戰更具有吸引力,因為確實在大銀幕上這樣的衝突前所未見,但雖然在宣傳期間以及前期票房上作用巨大,但引來無數爭議也是其副作用之一。例如《蝙蝠俠大戰超人:正義黎明》,不論是在宣傳重點上還是直觀感受,前者必然吸引了大量注意力和期待,但同時也讓人忽略了“正義黎明”才是其終極目的。同樣,“內戰”由於其漫畫的著名,以及諸多超級英雄的出場,讓不少人忽略了這是美國隊長個人電影三部曲的完結篇。一個“紅偉正”的美國隊長竟然會為了巴基而背信棄義,許多人認為片中的事件並不能讓其在片中的行為在邏輯上成立,尤其是價值觀上的“自毀”。我覺得他很好地指出了美國隊長在這一集中的變化,但是理解上卻南轅北轍,如果把美國隊長從第一次出現到現在所有的戲份串聯起來就會發現那條跨度巨大但是合情合理的人物弧光。


    “你當初就不應該離開軍隊”這句話是在《第一滴血》係列中由史泰龍扮演的戰士蘭博的上司對他說的,這句話同樣適用於美國隊長,但是他不僅錯過了軍隊,而是錯過了一個時代。就像他自己所說,他從未真正的融入那些群體,他相信的是個人的力量,當然這裏不是指他自己,而是所有與他並肩作戰出生入死的戰友。美國隊長所麵臨的難題主要是價值觀的錯位與麵對新時代局勢的迷茫。當他與巴基在列車上痛揍納粹的時候,美國的形象在一種二元對立非白即黑的世界裏站在了正義的一方,那個年代所有的個體傷亡都可以上升到國家和道義層麵進行稀釋。而七十年後的美國依然模糊了這條隊長曾經明確的善惡的標準線。越南戰爭,伊拉克戰爭,對人民的監聽等等等等,這位“世界警察”為了自己的正義而做出的事情充滿了爭議。其實在這一點上美國隊長與蘭博有著相似的經曆,在我看來他也是一位ptsd創傷後應激障礙的患者。這種角色與社會的不適應性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的加強,當二戰結束後這個角色不再如當初那麽備受歡迎,如同所有真實的軍人在戰爭結束之後的生活困境,於是隨著銷量的大幅下跌他在一次任務中被冰凍了。而他再次出現時僅僅是二十年以後,卡特特工雖然已經中年,但這個世界並沒有離他而去。而之後這個時間跨度變成了50年,60年,70年,一切都改變了。


    以上提到是美國隊長反叛的重要原因,而最根本的原因在於人們長期的一個誤區。美國隊長並不是“美國政府隊長”,雖然他不論是大氣的頭銜,以星條旗為元素設計的盾牌與製服還是在二戰中的經曆都讓他看起來正氣十足,在以前的出場中也因為紀律性與戰士精神問題與鋼鐵俠發生過口角。但不論他如何強大,他依然是一位戰士,作為二戰時期超級士兵計劃的產物他沒有能力也沒有必要去改變正義的規則,在戰時他看到的是一個強有力的政府站在正義背後作為支撐,他作為一名正義的追隨者這種勢力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以至於他在複蘇之後加入了神盾局,因為在這個善惡不再分明的時代中神盾局可以以其高決策力高執行力站在抵禦危險的第一線,這裏的環境與他的時代最為相似。然而在《美國隊長2》中隨著九頭蛇與神盾局的垮台,這種支撐瞬間不複存在,而必然導致的是他的世界觀的土崩瓦解。當戰友都已經逝去,他發現自己被禁錮在了那座二戰的博物館中無法自拔,而置身在這一片廢墟中的他看不到了一個強有力的存在去維持所謂的“正義”。無處不在的九頭蛇導致的美國隊長對現任政府的不信任可以說是這次內戰爆發的根本原因之一。


    在片中的隊長不是沒有猶豫過,但是由於澤莫以及鋼鐵俠的心急一次次堅定了隊長對於政府的看法。首先是澤莫陷害冬兵,澤莫由於資源有限無法找到冬兵所以以襲擊為理由讓全世界幫忙找他,而政府在震驚世界的襲擊以及傷亡後急需一個解釋,忽略了冬兵為何會故意暴露在監視器前,這與其之前的行為根本不符。也就是說全世界範圍發動了大規模警力及軍方的追捕隻是因為一張模糊的視頻截圖。如果《斯科威亞法案》被簽署,那麽正像美國隊長所設想的那樣,英雄們失去了獨立判斷的機會,而迅速的決斷在關鍵時刻是解決問題的核心,這無異於讓超級英雄們也成為了這些被盲目調遣的士兵。而且羅斯國務卿下達的命令也是格殺勿論,絲毫沒有回旋餘地,若沒有複仇者聯盟及時調停則會引發更嚴重的後果。關於決斷力的事情黑豹也是同意的,他在與父親的對話中提到了這點,如果沒有殺父一事估計也不會站到美國隊長的對立麵,就如同他結尾將自己的國家瓦坎達作為屏障來保護隊長一行人一樣。而後在斯蒂文與托尼的對話中不難看出斯蒂文產生了動搖,但當他聽到旺達被軟禁之後便又一次堅定了決心。自由的意誌正在遭受侵蝕。在某種角度看,美國隊長對於冬兵的保護不僅僅是出於私情,而是一旦冬兵被抓捕,必然不會受到正規的審判以及公正的裁決,當羅斯國務卿下令的那一刻,法案就已經進入了實施階段,而美國隊長即便到了最後也是為了保存正義的成果,他並沒有刻意的去讓冬兵逃避責任,而是政府步步緊逼加上鋼鐵俠的仇恨讓他被迫這麽做,最明顯的一點就是在最後的大戰中,美國隊長始終處於被動局勢,他不是為了和鋼鐵俠大戰而是為了掩護冬兵撤離,始終隻是為了讓托尼失去能源。但相反托尼的感情我可以理解,為父母報仇是人之常情,但他確實要下死手。所以在冬兵失去了一條胳膊之後美國隊長終於爆發了。一旦冬兵受到重傷或是死亡,則是《斯科威亞法案》以及澤莫陰謀的全麵勝利,所以這並不是一場“理念之外的鬥爭”,而是在理念之爭加入了情感因素讓美國隊長係列更具有連貫性。


    再回到情感因素上來,美國隊長在現代中的歸屬感隻來自於兩個人,一個是已然命不久矣的老情人卡特,一個就是曾經的戰友巴基。而卡特特工的去世無疑是一次對於心靈的重創,很快,如果冬兵被不正規審判或者被殺那麽他與那個屬於他的時代的所有羈絆將會被徹底斬斷。美國隊長本人代表的是對於自由的追求與頑強的反抗精神,所以當政府站到了他所理解的“正義”的對立麵,那麽他的倒戈便是理所應當。“你知道什麽時候會做出讓步,而什麽時候堅決不能,即使全世界的人都讓你走開”這段來自卡特的話就如同戰爭年代對於他的寄語,若是在一個混亂的年代他無法堅信自己的信念,那麽這個英雄形象將蕩然無存。所以當他麵對鋼鐵俠時說出的那句“hisallday”,不僅僅是為了保護巴基,也是為了與當年瘦弱的他在巷子裏的那句同樣的話相呼應,不管有沒有超級血清,史蒂夫·羅傑斯不會改變。話說回來他從未是一個完人的形象,得益於政府的宣傳讓他披上了道德模範的外衣,但終歸他有自己的個人情感,而影片正是要通過這一事件來展現這種矛盾,你究竟願不願意為了“正義”而放棄自己的整個世界,你會為“正義”做出多少犧牲。就好像那個著名的問題,如果一列失控的火車駛向一個分岔路,一條路上有一個孩子,而另一條路上有五個孩子,而你恰恰可以改變這個方向,你會如何決斷?你肯定會選擇犧牲那一個孩子,但如果那個孩子是你自己的孩子呢?美國隊長實際上麵臨著本質相同但卻更加極端的困境。所以你看到的美國隊長不再是那個“我為人人”的隊長了,他會自私,他會出現偏差。正如其扮演著克裏斯所說“在電影裏,你將會第一次見到自私的美隊”,但也是一個真實的美隊,因為在這個抉擇麵前他需要以史蒂夫·羅傑斯的身份去麵對。


    順便再提一下,有些人說機場大戰太過於“兒戲”,尤其是獵鷹已經躲開了攻擊卻還要下來道歉導致被抓。然而我認為這是在情理之中的,對戰的雙方有不少人是直接參加戰鬥的,比如蜘蛛俠,鷹眼等人,本來在同一戰線出生入死的兄弟並不是想把對方打死,理念的鬥爭並不適用於所有參戰的英雄。美國隊長陣營是為了拖延住對方,給隊長和巴基爭取時間撤離,而鋼鐵俠一方甚至都沒有想到局勢會越演越烈,隻是為了阻止對方的撤離,這裏的核心衝突是不允許這場對戰擁有極高的慘烈程度的。內戰的理念衝突最激烈的是在美隊與鋼鐵俠這對兒ptsd患者身上,並不是其他人。還有一開始鋼鐵俠就已經廢掉了隊長想要乘坐的直升機,而昆式戰機是他們沒有預料到的,在混戰中鋼鐵俠一方甚至都沒有注意到,你總不能上來就摧毀所有飛機吧?而幻視如果直接炸毀昆式戰機強烈的爆炸和可能會傷及美隊等人,所以他選擇摧毀指揮塔來擋住他們的去路,他們始終沒有放開拳腳。獵鷹的扮演者安東尼·邁凱在采訪中也表示完全不理解為什麽美隊會為巴基做出這些,但是他的角色之所以追隨隊長是因為忠誠。美國隊長相信個人,相信戰友,而這些戰友會用忠誠來回報他,相信他的選擇,即便自己並不理解,這便是個人英雄主義的終極魅力。


    作為一部個人電影的續集,我們當然不希望看到一個刻板的人物永遠在於不同的敵人進行戰鬥,他不會有內心鬥爭,他不會拷問自己,如果你想看的話直接去看《奧特曼》係列就好,還得是早期的,也許那才適合你。對於美隊的爭議與對《葉問3》的爭議非常相似,有人認為《葉問3》的前後衝突發生矛盾導致葉問性格的不協調,關於這點我在之前寫過的《葉問3:一代宗師從神到人的自我救贖,係列恰到好處的終筆》也提出了自己的解釋,然而這不也是美隊被批評的理由嗎?《美國隊長》中一個絕對的道德模範被豎立起來,然而總體表現卻差強人意,主要是因為這個角色本身就帶著極為保守禁欲的特點,到了《複仇者聯盟》中無法適應正常生活的他加入了最前線的神盾局,但他與托尼的矛盾也初露端倪,在《美國隊長2》中隨著神盾局垮台與舊友的遭遇讓他在新時代中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迷茫,到了《複仇者聯盟2》中美國隊長已經和托尼因為幻視而大打出手,兩人的矛盾隨著一個個相對獨立的事件不斷激化,直至《美國隊長3》中不僅是與托尼的矛盾徹底爆發,而且在故事的格局上也更加傾向於個人化,盡管看起來英雄眾多。這是一個二戰英雄如何在現代建立自己信念的故事,你可能記不住每一部中他具體幹了些什麽,但其整體形象是在一個不斷建構的過程。


    ·鋼鐵俠的人性刻畫


    之前提到了托尼·斯塔克也是一位嚴重的ptsd患者,這是在《複仇者聯盟》紐約大戰時埋下的種子,本身並不是士兵的他在戰場上比美國隊長更容易受到影響。在片中有一個細節是托尼遇到了一位斯科威亞受害者的母親,當她將手伸進包裏試圖掏出兒子相片的時候托尼一下子把手伸了過去阻止她將手拿出來,這種過激反應的下意識行為是典型的創傷後應激障礙的表現。尤其是他作為一個普通人麵對的不是槍林彈雨,而是通過蟲洞跑過來摧毀地球的巨大外星人和外星軍隊。托尼從初次登場總給人一種放蕩不羈的感覺,甚至一開始讓不少人覺得他才應該是那個反對政府法案的人,然而從《複聯2》開始電影呈現的鋼鐵俠就像是另外一個人,他開始焦慮,感到無助,對未來的危機感到恐懼,於是他開發了奧創,卻沒有想到造成了更嚴重的災難。再加上開篇揭露的與女友分手一事,本片呈現的托尼實際上從之前的電影就開始打造。沉默寡言,莫名急躁,愧疚讓托尼與起初成為超級英雄並坦然公開身份時已然判若兩人。


    而此番內戰行為也與他的本職相關,身為無敵土豪的他在神盾局垮台後與隊長共同挑起大梁,隊長作為精神領袖在領導作戰方麵作用重大,而托尼除了資金等還要顧及對外交涉等更複雜的事物。在《斯科威亞法案》麵前他糾結的程度更甚於美隊,從他認為可以先簽署法案再製定緊急預案或是修改法案內容就可以看出雖然他也認可超級英雄團體在關鍵時刻的抉擇權力,但維係聯盟的穩定是他首要要考慮的。這意味著他必須做出犧牲,而冬兵就是這個犧牲品。片中明確提到神盾局垮台時羅曼諾夫上傳了百萬份關於九頭蛇與神盾局的文件,難道鋼鐵俠對這些會一無所知嗎?鋼鐵俠並不是一直處於被蒙蔽的狀態,確切的說根本就沒有,尤其是在他掌握了巴基被陷害的線索但是羅斯卻置之不理之後,他與美國隊長在政治理念上完全對立就基本告一段落了。而最後的決裂更是無可厚非啊,他本身就不是一名士兵,在突發事件麵前不可能保持完全的冷靜,尤其是還是得知自己被騙而麵前的正是殺害自己父母的凶手的時候。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超級英雄損害控製[綜]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白海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白海雲並收藏超級英雄損害控製[綜]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