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舒琿麵前的窗戶屬於透花欞支摘窗,可以向上支撐開啟,在這個大部分建築都使用雨水篦[bi]子一般固定直欞窗的時期可謂別具一格。
三樓的裝飾也十分有格調。邛州屬於上州,臨邛更是秦朝古城。其曆史淵源,文教昌盛,從牆壁上懸掛的名人字畫與桌案間豎立的繡像屏風便能略窺一二。
除舒琿一行之外,此時三樓還有一桌兩人相對共飲。觀二人衣著,雖隻是一身素絲白綢,卻有提花緙絲等手法處理出明暗不同的花色,彰顯出一種低調的奢華。
通曉各地名酒的“酒博士”報完幾種名酒與招牌菜色,又指示了案幾上擺放的卷軸便是菜單。有什麽疑惑可以問他,也可以自行閱讀提示。
博士為秦漢古官職,於太常寺分經任職,負責答複谘詢。三國時魏文帝置太常博士,掌管祭祀占卜,唐時為從七品上官員。
至此,太常寺再無博士一職,隻有太常博士。於是此銜流落民間,仍作通曉某行業,答複谘詢之用。酒博士,就是對酒十分了解,負責向客人介紹的專業人員,後世俗稱店小二。
舒琿沒聽清他連珠似的地名酒名和菜名,於是拿過菜單鋪展開來,細細查看。
這家十方樓三樓裝潢很有幾分風雅,想來平時於此層宴飲的都是有些文化之人。酒樓甚至準備了思想超前的菜單,這讓舒琿對此地主事之人不禁有了幾分好奇。
菜單分成三個部分。畢竟是酒樓,最前麵便是酒。舒琿看過幾眼也不得要領,諸如郢州之富水,烏程之若下,榮陽之土窟春、富平之石凍春、別南之嬈春與嶺南之雲溪、博羅,宜城之九醞,潯陽之淚水,京城之西市腔、暇蟆陵、郎官清、阿婆清……(《唐國史補》)
這些酒他有的前世聽過,但大多沒有,聽過的也記不太真切。
此外還有些低酒精度的飲品涼食,此時通常被認為是果汁飲料,比如由訶梨勒、毗梨勒、庵摩勒三種果品釀造的三勒漿、新鮮牛羊奶加醪糟凝結成的酥酪、李柰桃櫻等水果輕度發酵的果漿等等。
其中高昌國出產的葡萄釀和梓州劍南焼春讓舒琿提起了些興趣。
吐魯番在後世也盛產葡萄,想來這種酒能夠遠銷國外,口味應當也是不錯的。
而劍南焼春讓舒琿想起了後世的劍南春。劍南春廣告便說源於唐朝、回味唐朝,而這裏的劍南焼春名字帶個燒字,似乎是中國最早的蒸餾酒?
舒琿決定一樣來一壺,先嚐嚐跟印象中的味道有何區別。
這份菜單條理分明,明碼標價。就價格來看,三樓提供的酒菜無疑都屬於高檔消費,是以舒琿隻在菜單上找到一些有名的燒清酒,無法窺得初唐酒文化的全貌。
“博士,給我來一壺葡萄釀,再來一壺劍南燒春,拿小一點的杯子。”
他隻是嚐嚐口味,自己是喝不完,但不是還有敖廣嘛,管他願不願意喝。
“紅魚待會幫我把葡萄釀喝完,敖廣負責劍南燒春。”舒琿決定事先說明,免得兩人也點太多酒到時候浪費。
在舒琿想來讓紅魚喝葡萄釀是照顧女士,劍南燒春如此霸氣的名字就該讓敖廣這個爺們來喝。春就是酒,所謂燒春不就是後世所言燒刀子酒嘛。
又看到中間菜肴一項,這些名字多為生僻,令人十分費解。如巨勝奴、貴妃紅、七返膏、冷蟾兒羹、金鈴炙、見風消、玉露團、金粟平、漢宮棋、長生粥、升平炙、清涼臛碎、箸頭春、過門香、紅羅飣等。(《燒尾宴食單》)
但估計成品也隻是尋常之物,舒琿便根據越貴越好吃的猜測隨便點了幾樣值錢的。因為分盤就餐,無需考慮他人喜好。
此時小規模的酒肆並不提供菜肴,但是酒樓不同,不僅有菜還有歌妓。菜單卷軸中的後三分之一便是可以點的曲子,曲子按長短不同每曲二十到四十錢,倒是跟一壺好酒相仿,抵得上兩道菜。
曲子即為詩賦配樂,菜單所錄詩賦多為前人經典,但也有當代文豪甚至本地才子所題。舒琿看這些曲子中連續幾支曲名都似曾相似,稍微一琢磨,頓時明白了周圍那些繡像屏風與這幾支曲子都在述說同一個故事。
臨邛古城,即是西漢卓文君家鄉。卓家是冶鐵世家,祖輩於秦朝遷到臨邛,在西漢時卓文君之父卓王孫已是西南首富。
司馬相如其時已經頗具才名,尤其善於撫琴與作賦。見到卓文君家勢與美貌,便與當時臨邛縣(在漢時臨邛為縣)令兼他好友演雙簧,讓卓王孫誤以為司馬相如出身高貴不凡,於是請入家中做客。
到了卓文君家中,隻與她相識半日的司馬相如便靠得一曲《鳳求凰》輕易俘獲佳人芳心,卓文君連夜與司馬相如私奔回蜀郡,所見不過家徒四壁,之前駿馬漆車種種光鮮隻是司馬相如刻意而為。
卓王孫得知此事大怒,然而自家女兒私奔終究是樁醜聞,因司馬相如名氣頗大也無法因此找他麻煩,但卻理所當然地拒絕給予女兒支付嫁妝。
按史記所言,司馬相如“家貧無以自業”。卓文君見到與司馬相如繼續待在蜀郡隻有餓死一途,便讓司馬相如與她一同回臨邛靠兄妹接濟過活,司馬相如欣然應諾。
待到了臨邛,司馬相如卻將他之前充門麵加方便私奔買來的車馬賣掉開了家酒肆,卓文君在前台賣酒,司馬相如在後麵洗杯子,這便是一段佳話“文君當壚,相如滌器”。
西南首富的女兒女婿卻在自家門前拋頭露麵當街賣酒,這讓卓王孫羞憤交加,卻又無可奈何,最終隻好閉門不出。
但逃避終究不是辦法,經過兄弟長輩的勸說,隻好給他女兒卓文君又分了些嫁妝,史記所言“卓王孫不得已分予文君僮百人,錢百萬及其嫁時衣被、財物,文君乃與相如歸cd,買田宅為富人。”
以上除《鳳求凰》曲名之外,所述皆為正史所載,即史記司馬相如傳。
然而菜單上還有一曲《白頭吟》,這就是後續故事了。
相傳司馬相如成了富人,便去長安瀟灑。他在長安受漢武帝失寵皇後陳阿嬌的百金重托而作了一篇騷體賦,即《長門賦》,成功讓漢武帝回心轉意,使陳阿嬌再度得寵。
司馬相如的才名也因為此事而一時無兩。
一篇詞賦便得金百斤,按漢製一金萬錢,即銅錢百萬,這不就跟卓文君嫁妝裏的現錢一樣多了嗎?
雖然此時沒有當官,但是司馬相如也非常膨脹了,便對與卓文君之間這場夾雜了太多功利因素的婚姻產生了厭倦。加上有感恩於他的陳阿嬌牽線搭橋,他便萌生了休妻另娶的想法。
之後的故事便是人們喜聞樂見的寫詩作賦,卓文君為表達自己對丈夫的思念作《怨郎詩》、又因丈夫的絕情冷性而作《白頭吟》與《訣別書》。其中佳句膾炙人口,廣為傳頌,致使司馬相如的渣男形象深入人心。
以上內容均為野史,然而卻是唐以前的野史。因為內容大家喜聞樂見,且其中所出詞賦被記載於著名文選,故而已經於民間廣為流傳,倒是跟舒琿後世聽到的差不多。
其間細節可能因版本不同略有出入。然而無論哪個版本,對於他們究竟是合是分,卻並無任何記載,隻留給後人無窮遐想。
其實此事頗多疑點。無論武帝閱《長門賦》後是被輿論逼迫也好,真心感化也罷,就史實來講陳阿嬌所謂再度得寵也沒能讓她搬出長門冷宮,她終究隻是他一生中廢黜的四名皇後中的第一個。
在付出了匪夷所思的“黃金百斤”作潤筆費之後,卻沒有搬出冷宮。還因為感謝至少已經四十九歲,患有糖尿病,有口吃,因為娶了卓文君而很有錢的司馬相如要給他找小老婆?
這因為年老色衰而使用“婦人媚術”,牽連三百多人被斬的陳阿嬌豈會如此天真地認為自己還能活著便可以有出頭之日。
但是舒琿不知道這些啊!他隻是覺得司馬相如真真渣男,即使才氣再高人品也是不行。
他不禁想起來後世學者對司馬相如的一句評語:“《長門》解為他人賦,卻惹閨中怨《白頭》。”
是啊,你能以女子的口吻將閨怨哀思述說得如此深情動人,卻又怎麽忍心令得獨守家中的嬌妻寫下肝腸寸斷的白頭吟呢?
而實際上,司馬相如可能隻是貪了點財,卻未必不同樣喜歡卓文君的美貌而與之感情和睦。甚至史記所載曲折原委,也可能隻是民間趣談而已。
但正因史記司馬相如傳開頭的這則小故事,樹立起了使馬相如貪財的形象。且因為他妻子家有錢,自己又由於受賄而一度被免職,後世藝術加工一番便傳為一段窮才子與富佳人間令人唏噓扼腕的曲折愛情故事。
對此毫不知情的舒琿想起這個故事,隻覺頗為不平,不過他倒也沒有多少義憤填膺之感。畢竟見一麵就能跟人私奔,回頭坑老子的女人,被人拋棄實在找不到多少同情點啊。
也許唯一能夠同情的地方就在於,故事中卓文君明知上當,卻因為害怕已經經曆過兩任丈夫的自己難以再嫁,而隻好認命吧。
“思想還是太封建,看來以後如果有機會,我有必要編出一本教典出來解放這方麵的思想才行。”舒琿想了想:“但是這樣會不會被那些滿口禮儀的老學究們打死?”
舒琿摸了摸自己的下巴,老學究們應該不會因為這個來找他麻煩,畢竟這並不違背什麽禮製嘛。
但是他想要出教典來改變民眾思想的這個想法很危險,搞不好要成為眾矢之的。
雖然因為前三年他立下大功,很多人對他感恩戴德,但既然危難已經過去,如果他的行為對別人威脅太大的話也是會激起反撲的。
即使看起來舒琿的行為都是好的,但是也不會有人願意看到他成為萬民心目中言即天意的神靈,那太危險了。
不過這些問題多想無益,此時還是點菜要緊。
“再來一曲司馬長卿的《鳳求凰》,然後就接一曲《白頭吟》吧,要女聲版的啊。”
鼎鼎大名,如雷貫耳,如今有機會卻還是要好好聽一聽的。
但是酒博士卻回答說:“客人想要聽曲,隻是此刻已經過點,不知唱曲彈琴的倌人得不得空,還要待我去問問。”
看來這酒樓的歌妓與樂伶已經下班了啊。舒琿估計,這座樓裏的歌妓們地位可能還不算低,不然誰管你有沒有空。
而且舒琿還留了心,原來酒博士是叫他們客人,而不是他想象中的客官。
舒琿一行花花綠綠的就沒有一個白丁,加上舒琿身上的紅衣服尤為騷包紮眼,讓酒博士侍候起來也是小意有加,想來並不是被怠慢,而是時俗如此。
何止是風俗原因,客官本來指外地做官的官員,隻有白話小說裏麵才會用這個詞稱呼茶樓酒肆的客人。
酒是現成的,很快便上好。
古時喝酒有頗多禮節,比如特殊的禮儀動作,輩分尊卑,長幼秩序……然而唐時風氣豪放,平時並不如何在意形式。加上舒琿身份特殊,比在座諸人品級都高,也就沒有誰會提示他按規矩來了。
舒琿一邊自己給自己倒酒,一邊看著袁天罡等官員灑酒祭地,舉樽互敬,主官先飲,屬官陪飲,真是一板一眼好生無趣。
不過酒過三巡,大家便各喝各的,不再拘謹,倒也算張弛有道。如此看來,之前的禮儀規範反而讓舒琿更能理解了。
倒滿一杯葡萄釀,舒琿卻沒有喝,而是指著剛才打開的酒器櫃中阿拉丁神燈一般的東西問道:“那是什麽玩意,拿來我看看。”
此時各人點的幾樣冷盤糕點率先上桌,酒博士正在指點各菜式分屬哪位客人,聞言便跑去將那種瓷杯取了個過來,向舒琿解釋:
“前些時日邛窯的大師傅們手藝又有精進,弄出了不少新鮮物什。這公道杯便是其中之一,和最近在士子間十分搶手的省油燈出自同一名師傅之手。”
公道杯?這是什麽名字……
“這是杯子麽,我怎麽看它更像個茶壺,而且它為什麽叫公道杯?”
舒琿一邊發問,一邊拿起那隻杯子上下翻看,也沒發現它有什麽公道的地方。除了小了點和沒有蓋子,它完全就是一個茶壺。
酒博士卻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先舉了個形象的例子:“客人應該聽過渴烏,以曲筒翻山取水,用氣將水引到越過水麵之上再落入更低的池子。”
舒琿就算沒聽過渴烏是什麽,聽酒博士如此知趣的詳解,也能明白這便是虹吸效應的應用了。之前那個省油燈,倒轉後能夠保證開口在液麵以下的注水口不漏水,也運用了類似的原理,不過是反用。
經過酒博士的一番解釋舒琿算是明白了這個所謂公道杯的意義何在:
它可以保證酒在液麵超過像茶壺把手一樣的杯耳頂端時,所有高於杯耳在酒杯內底部管道口的酒液都通過杯耳漏出杯外。
這樣就能夠防止互相勸酒的時候將杯子添得太滿,十分公道,所以叫做公道杯。
舒琿不覺得這樣的設計哪裏公道了,倒是以為這杯子拿給貪杯的人不錯,能讓他們稍微少喝兩口。
公道杯這樣的虹吸原理,在舒琿前世最常見的應用就是廁所的蓄水箱和抽水馬桶,都是將流量較小的水緩緩積滿水池到超過虹吸管頂部的高度再一次性迅速排空。
“嘖嘖,之前我怎麽沒有想到呢?”舒琿咂了咂嘴,頗為興奮地想到:“邛窯的大師傅已經有這技術了,想來讓他們給我燒個衛生舒適的抽水馬桶沒有問題了吧?”
現在的如廁環境,真是惡劣得很。雖然舒琿有空氣淨化器可以避免聞到惡臭,然而每逢下雨漲水,舒琿便會找個沒人的角落解決而拒絕進入廁所。
因為那會濺得他滿腚都是糞水!
縣裏的無主荒地可是很難找到,舒琿所謂無人角落就是縣署三堂背後的花園,有次還差點讓縣丞撞到他的尷尬一幕。
“別的可以緩緩,這事卻很急啊,最好是能在回去之前就讓人燒出成品。”想到這裏,舒琿心裏一動,看向了酒博士。
“我聽說省油燈供不應求,而且劉使君也對此物很是看中,為什麽你們這裏還能拿到差不多工藝複雜程度的‘公道杯’?”
想來這家店應該跟邛窯有些淵源,自己如今落腳於此,若能通過酒樓的關係簡單花錢解決,便不用另外找人托關係了。
畢竟舒琿也不清楚這要用到多大的關係,用小了對方尷尬,用大了又不合算。
“客人你不知道吧,這邛州大的瓷窯共有三個,十裏樓對麵的那個也是最大的一個,便和我們十裏樓是同一個東家。”
哦?這可就厲害了。舒琿吃了一驚,如此規模的瓷窯,在如今竟然還不是官辦嗎?
舒琿麵前的窗戶屬於透花欞支摘窗,可以向上支撐開啟,在這個大部分建築都使用雨水篦[bi]子一般固定直欞窗的時期可謂別具一格。
三樓的裝飾也十分有格調。邛州屬於上州,臨邛更是秦朝古城。其曆史淵源,文教昌盛,從牆壁上懸掛的名人字畫與桌案間豎立的繡像屏風便能略窺一二。
除舒琿一行之外,此時三樓還有一桌兩人相對共飲。觀二人衣著,雖隻是一身素絲白綢,卻有提花緙絲等手法處理出明暗不同的花色,彰顯出一種低調的奢華。
通曉各地名酒的“酒博士”報完幾種名酒與招牌菜色,又指示了案幾上擺放的卷軸便是菜單。有什麽疑惑可以問他,也可以自行閱讀提示。
博士為秦漢古官職,於太常寺分經任職,負責答複谘詢。三國時魏文帝置太常博士,掌管祭祀占卜,唐時為從七品上官員。
至此,太常寺再無博士一職,隻有太常博士。於是此銜流落民間,仍作通曉某行業,答複谘詢之用。酒博士,就是對酒十分了解,負責向客人介紹的專業人員,後世俗稱店小二。
舒琿沒聽清他連珠似的地名酒名和菜名,於是拿過菜單鋪展開來,細細查看。
這家十方樓三樓裝潢很有幾分風雅,想來平時於此層宴飲的都是有些文化之人。酒樓甚至準備了思想超前的菜單,這讓舒琿對此地主事之人不禁有了幾分好奇。
菜單分成三個部分。畢竟是酒樓,最前麵便是酒。舒琿看過幾眼也不得要領,諸如郢州之富水,烏程之若下,榮陽之土窟春、富平之石凍春、別南之嬈春與嶺南之雲溪、博羅,宜城之九醞,潯陽之淚水,京城之西市腔、暇蟆陵、郎官清、阿婆清……(《唐國史補》)
這些酒他有的前世聽過,但大多沒有,聽過的也記不太真切。
此外還有些低酒精度的飲品涼食,此時通常被認為是果汁飲料,比如由訶梨勒、毗梨勒、庵摩勒三種果品釀造的三勒漿、新鮮牛羊奶加醪糟凝結成的酥酪、李柰桃櫻等水果輕度發酵的果漿等等。
其中高昌國出產的葡萄釀和梓州劍南焼春讓舒琿提起了些興趣。
吐魯番在後世也盛產葡萄,想來這種酒能夠遠銷國外,口味應當也是不錯的。
而劍南焼春讓舒琿想起了後世的劍南春。劍南春廣告便說源於唐朝、回味唐朝,而這裏的劍南焼春名字帶個燒字,似乎是中國最早的蒸餾酒?
舒琿決定一樣來一壺,先嚐嚐跟印象中的味道有何區別。
這份菜單條理分明,明碼標價。就價格來看,三樓提供的酒菜無疑都屬於高檔消費,是以舒琿隻在菜單上找到一些有名的燒清酒,無法窺得初唐酒文化的全貌。
“博士,給我來一壺葡萄釀,再來一壺劍南燒春,拿小一點的杯子。”
他隻是嚐嚐口味,自己是喝不完,但不是還有敖廣嘛,管他願不願意喝。
“紅魚待會幫我把葡萄釀喝完,敖廣負責劍南燒春。”舒琿決定事先說明,免得兩人也點太多酒到時候浪費。
在舒琿想來讓紅魚喝葡萄釀是照顧女士,劍南燒春如此霸氣的名字就該讓敖廣這個爺們來喝。春就是酒,所謂燒春不就是後世所言燒刀子酒嘛。
又看到中間菜肴一項,這些名字多為生僻,令人十分費解。如巨勝奴、貴妃紅、七返膏、冷蟾兒羹、金鈴炙、見風消、玉露團、金粟平、漢宮棋、長生粥、升平炙、清涼臛碎、箸頭春、過門香、紅羅飣等。(《燒尾宴食單》)
但估計成品也隻是尋常之物,舒琿便根據越貴越好吃的猜測隨便點了幾樣值錢的。因為分盤就餐,無需考慮他人喜好。
此時小規模的酒肆並不提供菜肴,但是酒樓不同,不僅有菜還有歌妓。菜單卷軸中的後三分之一便是可以點的曲子,曲子按長短不同每曲二十到四十錢,倒是跟一壺好酒相仿,抵得上兩道菜。
曲子即為詩賦配樂,菜單所錄詩賦多為前人經典,但也有當代文豪甚至本地才子所題。舒琿看這些曲子中連續幾支曲名都似曾相似,稍微一琢磨,頓時明白了周圍那些繡像屏風與這幾支曲子都在述說同一個故事。
臨邛古城,即是西漢卓文君家鄉。卓家是冶鐵世家,祖輩於秦朝遷到臨邛,在西漢時卓文君之父卓王孫已是西南首富。
司馬相如其時已經頗具才名,尤其善於撫琴與作賦。見到卓文君家勢與美貌,便與當時臨邛縣(在漢時臨邛為縣)令兼他好友演雙簧,讓卓王孫誤以為司馬相如出身高貴不凡,於是請入家中做客。
到了卓文君家中,隻與她相識半日的司馬相如便靠得一曲《鳳求凰》輕易俘獲佳人芳心,卓文君連夜與司馬相如私奔回蜀郡,所見不過家徒四壁,之前駿馬漆車種種光鮮隻是司馬相如刻意而為。
卓王孫得知此事大怒,然而自家女兒私奔終究是樁醜聞,因司馬相如名氣頗大也無法因此找他麻煩,但卻理所當然地拒絕給予女兒支付嫁妝。
按史記所言,司馬相如“家貧無以自業”。卓文君見到與司馬相如繼續待在蜀郡隻有餓死一途,便讓司馬相如與她一同回臨邛靠兄妹接濟過活,司馬相如欣然應諾。
待到了臨邛,司馬相如卻將他之前充門麵加方便私奔買來的車馬賣掉開了家酒肆,卓文君在前台賣酒,司馬相如在後麵洗杯子,這便是一段佳話“文君當壚,相如滌器”。
西南首富的女兒女婿卻在自家門前拋頭露麵當街賣酒,這讓卓王孫羞憤交加,卻又無可奈何,最終隻好閉門不出。
但逃避終究不是辦法,經過兄弟長輩的勸說,隻好給他女兒卓文君又分了些嫁妝,史記所言“卓王孫不得已分予文君僮百人,錢百萬及其嫁時衣被、財物,文君乃與相如歸cd,買田宅為富人。”
以上除《鳳求凰》曲名之外,所述皆為正史所載,即史記司馬相如傳。
然而菜單上還有一曲《白頭吟》,這就是後續故事了。
相傳司馬相如成了富人,便去長安瀟灑。他在長安受漢武帝失寵皇後陳阿嬌的百金重托而作了一篇騷體賦,即《長門賦》,成功讓漢武帝回心轉意,使陳阿嬌再度得寵。
司馬相如的才名也因為此事而一時無兩。
一篇詞賦便得金百斤,按漢製一金萬錢,即銅錢百萬,這不就跟卓文君嫁妝裏的現錢一樣多了嗎?
雖然此時沒有當官,但是司馬相如也非常膨脹了,便對與卓文君之間這場夾雜了太多功利因素的婚姻產生了厭倦。加上有感恩於他的陳阿嬌牽線搭橋,他便萌生了休妻另娶的想法。
之後的故事便是人們喜聞樂見的寫詩作賦,卓文君為表達自己對丈夫的思念作《怨郎詩》、又因丈夫的絕情冷性而作《白頭吟》與《訣別書》。其中佳句膾炙人口,廣為傳頌,致使司馬相如的渣男形象深入人心。
以上內容均為野史,然而卻是唐以前的野史。因為內容大家喜聞樂見,且其中所出詞賦被記載於著名文選,故而已經於民間廣為流傳,倒是跟舒琿後世聽到的差不多。
其間細節可能因版本不同略有出入。然而無論哪個版本,對於他們究竟是合是分,卻並無任何記載,隻留給後人無窮遐想。
其實此事頗多疑點。無論武帝閱《長門賦》後是被輿論逼迫也好,真心感化也罷,就史實來講陳阿嬌所謂再度得寵也沒能讓她搬出長門冷宮,她終究隻是他一生中廢黜的四名皇後中的第一個。
在付出了匪夷所思的“黃金百斤”作潤筆費之後,卻沒有搬出冷宮。還因為感謝至少已經四十九歲,患有糖尿病,有口吃,因為娶了卓文君而很有錢的司馬相如要給他找小老婆?
這因為年老色衰而使用“婦人媚術”,牽連三百多人被斬的陳阿嬌豈會如此天真地認為自己還能活著便可以有出頭之日。
但是舒琿不知道這些啊!他隻是覺得司馬相如真真渣男,即使才氣再高人品也是不行。
他不禁想起來後世學者對司馬相如的一句評語:“《長門》解為他人賦,卻惹閨中怨《白頭》。”
是啊,你能以女子的口吻將閨怨哀思述說得如此深情動人,卻又怎麽忍心令得獨守家中的嬌妻寫下肝腸寸斷的白頭吟呢?
而實際上,司馬相如可能隻是貪了點財,卻未必不同樣喜歡卓文君的美貌而與之感情和睦。甚至史記所載曲折原委,也可能隻是民間趣談而已。
但正因史記司馬相如傳開頭的這則小故事,樹立起了使馬相如貪財的形象。且因為他妻子家有錢,自己又由於受賄而一度被免職,後世藝術加工一番便傳為一段窮才子與富佳人間令人唏噓扼腕的曲折愛情故事。
對此毫不知情的舒琿想起這個故事,隻覺頗為不平,不過他倒也沒有多少義憤填膺之感。畢竟見一麵就能跟人私奔,回頭坑老子的女人,被人拋棄實在找不到多少同情點啊。
也許唯一能夠同情的地方就在於,故事中卓文君明知上當,卻因為害怕已經經曆過兩任丈夫的自己難以再嫁,而隻好認命吧。
“思想還是太封建,看來以後如果有機會,我有必要編出一本教典出來解放這方麵的思想才行。”舒琿想了想:“但是這樣會不會被那些滿口禮儀的老學究們打死?”
舒琿摸了摸自己的下巴,老學究們應該不會因為這個來找他麻煩,畢竟這並不違背什麽禮製嘛。
但是他想要出教典來改變民眾思想的這個想法很危險,搞不好要成為眾矢之的。
雖然因為前三年他立下大功,很多人對他感恩戴德,但既然危難已經過去,如果他的行為對別人威脅太大的話也是會激起反撲的。
即使看起來舒琿的行為都是好的,但是也不會有人願意看到他成為萬民心目中言即天意的神靈,那太危險了。
不過這些問題多想無益,此時還是點菜要緊。
“再來一曲司馬長卿的《鳳求凰》,然後就接一曲《白頭吟》吧,要女聲版的啊。”
鼎鼎大名,如雷貫耳,如今有機會卻還是要好好聽一聽的。
但是酒博士卻回答說:“客人想要聽曲,隻是此刻已經過點,不知唱曲彈琴的倌人得不得空,還要待我去問問。”
看來這酒樓的歌妓與樂伶已經下班了啊。舒琿估計,這座樓裏的歌妓們地位可能還不算低,不然誰管你有沒有空。
而且舒琿還留了心,原來酒博士是叫他們客人,而不是他想象中的客官。
舒琿一行花花綠綠的就沒有一個白丁,加上舒琿身上的紅衣服尤為騷包紮眼,讓酒博士侍候起來也是小意有加,想來並不是被怠慢,而是時俗如此。
何止是風俗原因,客官本來指外地做官的官員,隻有白話小說裏麵才會用這個詞稱呼茶樓酒肆的客人。
酒是現成的,很快便上好。
古時喝酒有頗多禮節,比如特殊的禮儀動作,輩分尊卑,長幼秩序……然而唐時風氣豪放,平時並不如何在意形式。加上舒琿身份特殊,比在座諸人品級都高,也就沒有誰會提示他按規矩來了。
舒琿一邊自己給自己倒酒,一邊看著袁天罡等官員灑酒祭地,舉樽互敬,主官先飲,屬官陪飲,真是一板一眼好生無趣。
不過酒過三巡,大家便各喝各的,不再拘謹,倒也算張弛有道。如此看來,之前的禮儀規範反而讓舒琿更能理解了。
倒滿一杯葡萄釀,舒琿卻沒有喝,而是指著剛才打開的酒器櫃中阿拉丁神燈一般的東西問道:“那是什麽玩意,拿來我看看。”
此時各人點的幾樣冷盤糕點率先上桌,酒博士正在指點各菜式分屬哪位客人,聞言便跑去將那種瓷杯取了個過來,向舒琿解釋:
“前些時日邛窯的大師傅們手藝又有精進,弄出了不少新鮮物什。這公道杯便是其中之一,和最近在士子間十分搶手的省油燈出自同一名師傅之手。”
公道杯?這是什麽名字……
“這是杯子麽,我怎麽看它更像個茶壺,而且它為什麽叫公道杯?”
舒琿一邊發問,一邊拿起那隻杯子上下翻看,也沒發現它有什麽公道的地方。除了小了點和沒有蓋子,它完全就是一個茶壺。
酒博士卻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先舉了個形象的例子:“客人應該聽過渴烏,以曲筒翻山取水,用氣將水引到越過水麵之上再落入更低的池子。”
舒琿就算沒聽過渴烏是什麽,聽酒博士如此知趣的詳解,也能明白這便是虹吸效應的應用了。之前那個省油燈,倒轉後能夠保證開口在液麵以下的注水口不漏水,也運用了類似的原理,不過是反用。
經過酒博士的一番解釋舒琿算是明白了這個所謂公道杯的意義何在:
它可以保證酒在液麵超過像茶壺把手一樣的杯耳頂端時,所有高於杯耳在酒杯內底部管道口的酒液都通過杯耳漏出杯外。
這樣就能夠防止互相勸酒的時候將杯子添得太滿,十分公道,所以叫做公道杯。
舒琿不覺得這樣的設計哪裏公道了,倒是以為這杯子拿給貪杯的人不錯,能讓他們稍微少喝兩口。
公道杯這樣的虹吸原理,在舒琿前世最常見的應用就是廁所的蓄水箱和抽水馬桶,都是將流量較小的水緩緩積滿水池到超過虹吸管頂部的高度再一次性迅速排空。
“嘖嘖,之前我怎麽沒有想到呢?”舒琿咂了咂嘴,頗為興奮地想到:“邛窯的大師傅已經有這技術了,想來讓他們給我燒個衛生舒適的抽水馬桶沒有問題了吧?”
現在的如廁環境,真是惡劣得很。雖然舒琿有空氣淨化器可以避免聞到惡臭,然而每逢下雨漲水,舒琿便會找個沒人的角落解決而拒絕進入廁所。
因為那會濺得他滿腚都是糞水!
縣裏的無主荒地可是很難找到,舒琿所謂無人角落就是縣署三堂背後的花園,有次還差點讓縣丞撞到他的尷尬一幕。
“別的可以緩緩,這事卻很急啊,最好是能在回去之前就讓人燒出成品。”想到這裏,舒琿心裏一動,看向了酒博士。
“我聽說省油燈供不應求,而且劉使君也對此物很是看中,為什麽你們這裏還能拿到差不多工藝複雜程度的‘公道杯’?”
想來這家店應該跟邛窯有些淵源,自己如今落腳於此,若能通過酒樓的關係簡單花錢解決,便不用另外找人托關係了。
畢竟舒琿也不清楚這要用到多大的關係,用小了對方尷尬,用大了又不合算。
“客人你不知道吧,這邛州大的瓷窯共有三個,十裏樓對麵的那個也是最大的一個,便和我們十裏樓是同一個東家。”
哦?這可就厲害了。舒琿吃了一驚,如此規模的瓷窯,在如今竟然還不是官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