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謝雲往場內走去,李僑與辛景湊等人露出戲謔的笑意,他們在等著謝雲出乖弄醜的機會。
李僑在賭,他賭謝雲的詩才不可能跟他的馬球技藝一樣高明。辛景湊同樣也在賭。他賭謝雲這種凡夫俗子,不可能在短時間內作出別樣的佳作。因為在他的印象裏,謝雲不過是一個隻會寫兩手好字的窮酸書生。若非如此,他們楊家也不會那麽不待見他,三番兩次急著退婚。
若說全場對他最有信心的,恐怕隻有李昭道一人。他瞥了謝雲一眼,捋須一笑,旋即又將所有精神都貫注到那幅畫上,再也不往場內多看一眼。
在滿場的矚目下,謝雲長袖負手,緩緩往場中的書案走去,神態舉止文雅優美,超逸灑脫。僅憑他的相貌與風度,便足引起許多人的好感。
世人對你的觀感,始於顏值,陷於才華,忠於人品。無論古今,一個人若想成功,容貌氣度都極為重要。
走到書案跟前,謝雲稍微沉吟了一下。
謝雲前世國學功底頗高。他自信親作幾首古詩,其意境水平比起李僑、杜鴻漸也隻高不低。隻不過李僑是皇孫郡王,杜鴻漸則是世家朝士。他們的詩作隻要不是差到極致,無論多麽平庸都會有人熱捧。
而對自己這種籍籍無名的寒士來說,平庸就代表著失敗。若自己的詩作無法掀雷決電的話,等待自己的就隻有嘲笑、侮辱與蔑視。
他終與這個時代的寒門子弟感同身受。對於素門凡流士子來說,他們每走一步都極為艱難。若是一著不慎,則滿盤皆輸。像辛景湊那種紈絝,即便胸無點墨,依舊年紀輕輕就做到六品朝官。而無數滿腹經綸的才士卻是懷才不遇。不是所有寒門子弟都幸運如馬周,不是所有人都像馬周那樣可以遇到常何那樣的貴人,與李世民那樣的伯樂。
世態不平,不過如此。
謝雲搖了搖頭。若單靠自己的能力,想在一群唐朝詩人裏勝出怕是不容易。事到如今,也隻能借鑒甚至是剽竊一些古人的詩作了。
見謝雲沉吟不定,李僑站在一旁頓時冷笑了起來,“怎麽,寫不出來了?你方才打馬球的時候不是牛皮轟轟?粗鄙的田舍奴,真以為寫詩跟你拉屎一樣容易嗎?”
謝雲額頭微汗,這位宜都郡王怎麽說起話來比市井小民還要粗鄙三分?看來這群皇室貴人衣冠楚楚的外表下,都隱藏著一顆極為悶騷猥瑣的內心啊……
謝雲沒有理他,徑自鋪開箋紙,毫筆輕輕往硯台裏沾了點墨。
描寫春天、春遊的古詩並不少。拋卻宋元明清四朝,僅盛唐到晚唐的詩作便不勝枚舉。隻不過想要從中挑選一兩首足以震驚四座的名句,卻是難以下手。
描寫春景的古詩,最好、最多的當屬詩聖杜甫的作品。隻不過小杜到底是這個時代的人,謝雲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去剽竊他的詩作。若運氣差極,正好選到一首杜甫已流傳於世的詩句,那麽他這輩子恐怕都得抬不起頭來了。
為免弄巧成拙,謝雲索性全盤拋棄盛唐詩人的作品,將目標鎖定在中、晚唐詩人的作品上。
謝雲抬頭往周圍風景略略看了一眼,靈感從腦海中一閃而過。他頓時勾起一抹微笑,伏到書案上揮筆疾書。
寫完,他將箋紙交由身旁的程元振。李倓大步走過來,拿起謝雲的詩作,嗬嗬笑道:“不若由小王為謝郎吟誦。”
謝雲心知對方欲投桃報李,點頭一笑。
李倓將箋紙遞過來,眯了眼睛一個字一個字地看過去,隨後也是眼睛一亮,頓了一頓連道:“好詩!”
滿座賓客覺得非常詫異,這建寧郡王怎麽念都沒念,便大聲誇好?李僑眉頭一皺,冷言道:“我說建寧王,是雌是雄還得念出來大夥一起端詳,你可別在那自吹自捧!”
李倓微微一笑,掃了眾人一眼,然後朗聲吟道——
“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勻。
若待上林花似錦,出門俱是看花人。”
李倓誦讀完,場上頓時鴉雀無聲。
許久之後,場內一位中年儒士終於打破沉靜,大喝一聲“好!”
那是兵部員外郎王縉,字夏卿。此人乃是太原王氏子弟,當朝有名的風流雅士。王縉文筆泉藪,善草隸書,書法功超初唐四大書法家之一的薛稷,一向是遐邇聞名。
他的兄長,便是當今詩壇文宗、才名冠代的王維王摩詰。
王縉瞻望谘嗟後,全場也隨之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與叫好聲。眾人交口稱讚,議論紛紛。
在場賓客詩文造詣雖然參差不齊,但大多不是胸無點墨之輩。都是文人雅士,又豈有不識貨之理?
這首詩極其高明,此詩雖隻有第二句實寫春色,且描寫春色時又隻寫柳芽一處,卻概括了早春全景。後兩句雖寫仲春觀花的慣常盛況,實際卻更加反襯出早春的獨特與詩人的慧眼。全詩語言精練,構思巧妙,對比鮮明,含蘊深刻,堪稱佳篇。
這首詩不僅反襯出謝雲對早春清新之景的喜愛。最重要一點,謝雲通過這首詩,委婉表達出希望別人能賞識自己的意旨。
此詩的深層意旨是:選拔人才,應在他們地位卑微、功績未顯之際,猶如嫩柳初黃、色彩未濃之時。若能善於識別、大膽扶持,他們就會迅速成材,擔當大用。如果等到他們功成誌得、譽滿名高,猶如花開錦繡、紅映枝頭時,即便人們爭趨共仰,他們也不需要別人發現和幫助了。
“妙哉!”王縉讚不絕口道:“此詩納清極、穠極之景於一篇,同時含蘊深刻,耐人尋味,實在堪稱佳篇。”
李僑與辛景湊的嘴唇同時哆嗦了一下,猛然抬頭凝望著謝雲,臉上盡是難以置信之色。
李昭道這時放下筆來,稍一品味,卻是欣然大笑。旋即搖了搖頭,暗罵道:“這小子,真是賊的很……狡猾……太狡猾了……”
謝雲的確很狡猾。他的這首詩抓住了“半未勻”這種境界,使人仿佛見到綠枝上剛剛露出的幾顆嫩黃的柳眼,不僅突出了“早”字,而且把早春的風姿勾畫得非常逼真。
此外,這首詩最重要的是融情於景,他在詩中寄托了自己的理想。他在寫柳芽的同時,也把自己帶入成那顆柳芽。他在寫春,卻把自己也帶人初春的景色中。
這首詩意有所指,他是把自己比喻成那顆初露崢嶸的柳芽,文雅地希冀有伯樂提拔他。
這便是謝雲的狡猾之處,也是他的大膽之處。
當著滿座達官顯宦的麵,直率地表達自己的理想,這是他的膽大之處;而把自己的心願誌向跟詩題完美的融合起來,委婉繾綣地表達意旨,這就是他的狡猾之處。
“若待上林花似錦,出門俱是看花人。”楊憐兒眼中閃過一絲複雜的神色。
得知對自己譽聲不斷的人竟是王縉,謝雲也是微微訝然,旋拱手作揖道:“謝王員外讚譽。”
“好詩。”王縉用玉如意敲擊身前木案,舉行舉止頗有魏晉風度,看著風姿卓秀的謝雲,淡淡道:“謝子可否根據這首詩的意境,將此詩譜成曲詞?”
中國古代的詩歌,向來同音樂有相當密切的關係。如先秦時代的《詩經》全部和《楚辭》的一部分,以及漢魏六朝樂府詩,原來都是配樂演唱的。王縉此番問話,無疑是在考校謝雲的詩才。
謝雲稍一遲疑,點頭道:“稍可一試。”
“善!”王縉命取筆墨來,旋即親自為他鋪開箋紙,拂手道:“請。”
謝雲暗自苦笑,這王縉還真是言簡意賅啊,難道所謂的名士都是這副樣子?
李俶本來欲誇賞謝雲幾句,此時見王縉出言考校,便是眯起眼睛來。
謝雲微微頷首,笑問道:“不知以何詞牌為曲調?”
王縉微笑著打量謝雲,不置可否道:“便以‘木蘭花令’為調。”
本蘭花令原本就是唐代的教坊曲。五代入宋後用為詞牌名,調同“玉樓春”。
謝雲略一思忖,便運筆於手下箋紙之中。
對麵的王縉邊喝酒邊觀摩他寫詩,開始時還是神色從容,須臾之後,神色開始變得凝重,及至謝雲落筆之時,他已是滿臉不可思議的驚訝。
他驚訝的不是謝雲的曲詞,而是書法。
王縉本身便是當世數一數二的書法大家。即便他的兄長王維是天下難得的全才,在書法一道上也比自己遜色三分。以他的造詣修為,如何看不出謝雲的書法功力。
“怪哉——”王縉斜睨謝雲一眼,微微歎息道:“謝子的隸書奔逸超縱,神采奕揚,頗有漢隸八分之風……”
待他輕輕捧起那道宣紙時,臉色微變,一雙眼目竟是無法再從紙上移開。
李俶等人見王縉如此驚乍癡狂,正要開口詢問時,就聽一個清麗中帶著威儀的聲音響起道:“王夏卿,你身為當世大家,竟在這幅畫前如此失態,這是為何?”
眾人齊齊扭過頭,猛吃一驚,紛紛起身拱手道:“拜見虢國夫人。”
李僑在賭,他賭謝雲的詩才不可能跟他的馬球技藝一樣高明。辛景湊同樣也在賭。他賭謝雲這種凡夫俗子,不可能在短時間內作出別樣的佳作。因為在他的印象裏,謝雲不過是一個隻會寫兩手好字的窮酸書生。若非如此,他們楊家也不會那麽不待見他,三番兩次急著退婚。
若說全場對他最有信心的,恐怕隻有李昭道一人。他瞥了謝雲一眼,捋須一笑,旋即又將所有精神都貫注到那幅畫上,再也不往場內多看一眼。
在滿場的矚目下,謝雲長袖負手,緩緩往場中的書案走去,神態舉止文雅優美,超逸灑脫。僅憑他的相貌與風度,便足引起許多人的好感。
世人對你的觀感,始於顏值,陷於才華,忠於人品。無論古今,一個人若想成功,容貌氣度都極為重要。
走到書案跟前,謝雲稍微沉吟了一下。
謝雲前世國學功底頗高。他自信親作幾首古詩,其意境水平比起李僑、杜鴻漸也隻高不低。隻不過李僑是皇孫郡王,杜鴻漸則是世家朝士。他們的詩作隻要不是差到極致,無論多麽平庸都會有人熱捧。
而對自己這種籍籍無名的寒士來說,平庸就代表著失敗。若自己的詩作無法掀雷決電的話,等待自己的就隻有嘲笑、侮辱與蔑視。
他終與這個時代的寒門子弟感同身受。對於素門凡流士子來說,他們每走一步都極為艱難。若是一著不慎,則滿盤皆輸。像辛景湊那種紈絝,即便胸無點墨,依舊年紀輕輕就做到六品朝官。而無數滿腹經綸的才士卻是懷才不遇。不是所有寒門子弟都幸運如馬周,不是所有人都像馬周那樣可以遇到常何那樣的貴人,與李世民那樣的伯樂。
世態不平,不過如此。
謝雲搖了搖頭。若單靠自己的能力,想在一群唐朝詩人裏勝出怕是不容易。事到如今,也隻能借鑒甚至是剽竊一些古人的詩作了。
見謝雲沉吟不定,李僑站在一旁頓時冷笑了起來,“怎麽,寫不出來了?你方才打馬球的時候不是牛皮轟轟?粗鄙的田舍奴,真以為寫詩跟你拉屎一樣容易嗎?”
謝雲額頭微汗,這位宜都郡王怎麽說起話來比市井小民還要粗鄙三分?看來這群皇室貴人衣冠楚楚的外表下,都隱藏著一顆極為悶騷猥瑣的內心啊……
謝雲沒有理他,徑自鋪開箋紙,毫筆輕輕往硯台裏沾了點墨。
描寫春天、春遊的古詩並不少。拋卻宋元明清四朝,僅盛唐到晚唐的詩作便不勝枚舉。隻不過想要從中挑選一兩首足以震驚四座的名句,卻是難以下手。
描寫春景的古詩,最好、最多的當屬詩聖杜甫的作品。隻不過小杜到底是這個時代的人,謝雲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去剽竊他的詩作。若運氣差極,正好選到一首杜甫已流傳於世的詩句,那麽他這輩子恐怕都得抬不起頭來了。
為免弄巧成拙,謝雲索性全盤拋棄盛唐詩人的作品,將目標鎖定在中、晚唐詩人的作品上。
謝雲抬頭往周圍風景略略看了一眼,靈感從腦海中一閃而過。他頓時勾起一抹微笑,伏到書案上揮筆疾書。
寫完,他將箋紙交由身旁的程元振。李倓大步走過來,拿起謝雲的詩作,嗬嗬笑道:“不若由小王為謝郎吟誦。”
謝雲心知對方欲投桃報李,點頭一笑。
李倓將箋紙遞過來,眯了眼睛一個字一個字地看過去,隨後也是眼睛一亮,頓了一頓連道:“好詩!”
滿座賓客覺得非常詫異,這建寧郡王怎麽念都沒念,便大聲誇好?李僑眉頭一皺,冷言道:“我說建寧王,是雌是雄還得念出來大夥一起端詳,你可別在那自吹自捧!”
李倓微微一笑,掃了眾人一眼,然後朗聲吟道——
“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勻。
若待上林花似錦,出門俱是看花人。”
李倓誦讀完,場上頓時鴉雀無聲。
許久之後,場內一位中年儒士終於打破沉靜,大喝一聲“好!”
那是兵部員外郎王縉,字夏卿。此人乃是太原王氏子弟,當朝有名的風流雅士。王縉文筆泉藪,善草隸書,書法功超初唐四大書法家之一的薛稷,一向是遐邇聞名。
他的兄長,便是當今詩壇文宗、才名冠代的王維王摩詰。
王縉瞻望谘嗟後,全場也隨之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與叫好聲。眾人交口稱讚,議論紛紛。
在場賓客詩文造詣雖然參差不齊,但大多不是胸無點墨之輩。都是文人雅士,又豈有不識貨之理?
這首詩極其高明,此詩雖隻有第二句實寫春色,且描寫春色時又隻寫柳芽一處,卻概括了早春全景。後兩句雖寫仲春觀花的慣常盛況,實際卻更加反襯出早春的獨特與詩人的慧眼。全詩語言精練,構思巧妙,對比鮮明,含蘊深刻,堪稱佳篇。
這首詩不僅反襯出謝雲對早春清新之景的喜愛。最重要一點,謝雲通過這首詩,委婉表達出希望別人能賞識自己的意旨。
此詩的深層意旨是:選拔人才,應在他們地位卑微、功績未顯之際,猶如嫩柳初黃、色彩未濃之時。若能善於識別、大膽扶持,他們就會迅速成材,擔當大用。如果等到他們功成誌得、譽滿名高,猶如花開錦繡、紅映枝頭時,即便人們爭趨共仰,他們也不需要別人發現和幫助了。
“妙哉!”王縉讚不絕口道:“此詩納清極、穠極之景於一篇,同時含蘊深刻,耐人尋味,實在堪稱佳篇。”
李僑與辛景湊的嘴唇同時哆嗦了一下,猛然抬頭凝望著謝雲,臉上盡是難以置信之色。
李昭道這時放下筆來,稍一品味,卻是欣然大笑。旋即搖了搖頭,暗罵道:“這小子,真是賊的很……狡猾……太狡猾了……”
謝雲的確很狡猾。他的這首詩抓住了“半未勻”這種境界,使人仿佛見到綠枝上剛剛露出的幾顆嫩黃的柳眼,不僅突出了“早”字,而且把早春的風姿勾畫得非常逼真。
此外,這首詩最重要的是融情於景,他在詩中寄托了自己的理想。他在寫柳芽的同時,也把自己帶入成那顆柳芽。他在寫春,卻把自己也帶人初春的景色中。
這首詩意有所指,他是把自己比喻成那顆初露崢嶸的柳芽,文雅地希冀有伯樂提拔他。
這便是謝雲的狡猾之處,也是他的大膽之處。
當著滿座達官顯宦的麵,直率地表達自己的理想,這是他的膽大之處;而把自己的心願誌向跟詩題完美的融合起來,委婉繾綣地表達意旨,這就是他的狡猾之處。
“若待上林花似錦,出門俱是看花人。”楊憐兒眼中閃過一絲複雜的神色。
得知對自己譽聲不斷的人竟是王縉,謝雲也是微微訝然,旋拱手作揖道:“謝王員外讚譽。”
“好詩。”王縉用玉如意敲擊身前木案,舉行舉止頗有魏晉風度,看著風姿卓秀的謝雲,淡淡道:“謝子可否根據這首詩的意境,將此詩譜成曲詞?”
中國古代的詩歌,向來同音樂有相當密切的關係。如先秦時代的《詩經》全部和《楚辭》的一部分,以及漢魏六朝樂府詩,原來都是配樂演唱的。王縉此番問話,無疑是在考校謝雲的詩才。
謝雲稍一遲疑,點頭道:“稍可一試。”
“善!”王縉命取筆墨來,旋即親自為他鋪開箋紙,拂手道:“請。”
謝雲暗自苦笑,這王縉還真是言簡意賅啊,難道所謂的名士都是這副樣子?
李俶本來欲誇賞謝雲幾句,此時見王縉出言考校,便是眯起眼睛來。
謝雲微微頷首,笑問道:“不知以何詞牌為曲調?”
王縉微笑著打量謝雲,不置可否道:“便以‘木蘭花令’為調。”
本蘭花令原本就是唐代的教坊曲。五代入宋後用為詞牌名,調同“玉樓春”。
謝雲略一思忖,便運筆於手下箋紙之中。
對麵的王縉邊喝酒邊觀摩他寫詩,開始時還是神色從容,須臾之後,神色開始變得凝重,及至謝雲落筆之時,他已是滿臉不可思議的驚訝。
他驚訝的不是謝雲的曲詞,而是書法。
王縉本身便是當世數一數二的書法大家。即便他的兄長王維是天下難得的全才,在書法一道上也比自己遜色三分。以他的造詣修為,如何看不出謝雲的書法功力。
“怪哉——”王縉斜睨謝雲一眼,微微歎息道:“謝子的隸書奔逸超縱,神采奕揚,頗有漢隸八分之風……”
待他輕輕捧起那道宣紙時,臉色微變,一雙眼目竟是無法再從紙上移開。
李俶等人見王縉如此驚乍癡狂,正要開口詢問時,就聽一個清麗中帶著威儀的聲音響起道:“王夏卿,你身為當世大家,竟在這幅畫前如此失態,這是為何?”
眾人齊齊扭過頭,猛吃一驚,紛紛起身拱手道:“拜見虢國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