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三百萬?!這麽小一塊牌子,就算真是永樂年間的,怎麽會值這麽多錢?”
“永樂宮廷佛作鍍金九宮八卦牌,如果不是鍍金剝落嚴重,還能多值一百多萬!”孫中原道,“古玩的價值,不能用大小和材質來判定,慢慢體會吧!”
“這就賺了三百萬?”陳丹洋還是有點兒不大適應,“我說,這賺錢也太快了!我要不是不拉你來,豈不是就賺不了了?”
“你是隻見賊吃肉,沒見賊挨打。有撿漏兒,就有打眼;有賺的,就有虧的。再說了,價值是價值,能不能出手,出手能賣多少,還是個未知數。另外,你要是不拉我來,是你賺不了,不是我。”
當然,對孫中原來說,還就是光撿漏兒不打眼來著。
陳丹洋看著孫中原,“拉倒吧!”
孫中原也看著陳丹洋。
陳丹洋:“你以為我能隨便把五大地氣改變的事兒告訴別人?你身上,有一種特殊的氣運!”
孫中原已經不是第一次聽到這個說法了,他把這個歸結為吸收了火麒麟髀石的靈氣導致的。
但是陳丹洋又說了一句話,“你的祖上,或許出過帝王!”
孫中原啞然失笑,“本來覺得你挺靠譜的,這句怎麽聽著這麽像江湖騙子呢?”
陳丹洋居然大笑,但沒有再多說。
“走吧,趁著今天周末,多轉轉。”孫中原抬腳。
“我說,這撿漏兒也太容易了。”陳丹洋一邊走一邊說。
“容易麽?為什麽那個攤主也算是老油子了,卻沒認出來?”
“這算自吹自擂麽?”
“算。”
兩人繼續逛。逛了一會兒,孫中原還真是發現東西了。
這是一件棒槌瓶,有一尺多高,不算小件。
棒槌瓶,是清代康熙年間新創燒的一種器型,樣子呢,就像一個棒槌,短直頸,圓折肩,腹部圓筒狀,比較長,下為圈足。不過,唯一不像棒槌的地方,就是這種器型一般為盤口,不是直接順頸同口。
清三代的瓷器,棒槌瓶是很多見的,而且這種器型製作起來難度不是很大,所以後世的仿品也比較多。
但是這件棒槌瓶,釉色很特殊,是蛇皮青。
蛇皮青,不是用來形容青的,是用來形容色感和底子的。蛇皮青一般為比較亮的青綠色,而且底子不均勻,有濃有淡,感覺像是紋路斑點,帶著蛇皮的感覺。
蛇皮青的瓷器非常少見。如果沒見過,乍一看出現在市場上的東西,很容易當成現在別出心裁創燒的工藝品。
孫中原跟攤主打了個招呼,拿起了這件棒槌瓶。
翻底,無款。
這東西,有個年份限製,最早就是康熙朝的,不可能再早,康熙朝創燒的嘛。
“這綠釉棒槌瓶,絕對的老東西。”攤主見孫中原看得仔細,笑眯眯說道。
得,攤主不知道“蛇皮青”,肯定更看不出這是“臧窯”的東西了!
臧窯,說的不是民窯,而是康熙早中期一段時間,官窯的代表作。
瓷都的禦窯廠,在清三代是很完善的,朝廷都會派駐督陶官。這一時期,當時的工部虞衡郎中臧應選在瓷都入駐的時間最長,所以特被稱為臧窯。
臧窯時期,有個最大的特點,史稱“諸色俱備”,什麽顏色都有。不過,最出名的自然不是蛇皮綠,而是豇豆紅。
如果這是一件豇豆紅的棒槌瓶,那攤主就不會說得這麽不準確了。正因為什麽顏色都有,所以很難掌握齊全。
蛇皮青也算是一個代表色,但市麵上出現過的器型太少了。而且,蛇皮青這顏色,在曆史上諸多的青釉和綠釉當中,就顯得不起眼了。
“最低多少錢啊,我看當個花瓶挺鮮亮。”孫中原笑道。
“我看您是行家,看著給一口兒?”
“這東西又沒款兒,民窯的東西,還是你叫吧!”
“您這話說得就不對了,沒款兒,未必不是官窯。清三代的官窯還有不落款兒的呢。”攤主應道。
官窯瓷器落款兒,大致是從明代永樂年間開始的,所以永樂乃至宣德瓷器,不帶款兒的也不少。但是,到了清三代,官窯款兒已成定製。
可攤主說得也沒錯,清三代的官窯,的確也有不落款兒的。大致有這麽三種情況:
一,因為精益求精,某種器物直到完美試燒成功,才落款兒。之前的試燒出來的,不合格的敲碎。但也有合格的,雖然沒款兒,也保留了下來。
二,有些常用器物,故意不落款兒。這裏麵還有個傳聞,比如康熙皇帝,怕人不小心打碎常用的瓷器,比如茶杯,花瓶,就故意讓官窯不落款兒。瓷器上落著“大清康熙年製”,這要是讓太監打碎了,豈不是把朕的江山打碎了?
三,有些特殊的祭器。
這說的是官窯燒造本朝器物的情況。在清三代,官窯還會奉旨仿製古代的經典瓷器,比如仿汝窯。這些瓷器,本來就是沒款兒的,所以仿製出來的,也不帶款兒。
這件棒槌瓶,很可能屬於第一種情況。棒槌瓶,蛇皮青,都是康熙朝創燒的東西,無款兒試燒的可能性比較大。
“你說的沒錯,不過咱倆也別討論這個了,給個最低價兒吧!”孫中原當然不會和攤主討論這個,既然他說是“綠釉”,那就是沒認出這是臧窯的“蛇皮青”。
說實話,攤主雖然懂瓷器,但還真說不出這棒槌瓶的來路,這東西亮閃閃的,看著是挺好看,但是現代氣息也太濃鬱了。
最後,攤主報了個八千的價格。孫中原討價還價,兩人拉鋸了一會兒,最後是三千拿下的。
這件棒槌瓶塊頭兒大,攤子上又沒合適的錦盒,最後攤主用報紙包了好幾層,用繩兒捆好,孫中原是提溜著繩兒走的。
走出幾步,陳丹洋便問道,“這東西難不成真是官窯?”
“不但是官窯,而且是清三代有名的臧窯,缺點就是沒款兒。不過話又說回來了,有款兒也輪不到我來撿漏兒。”
“臧窯?清三代以人名命名的官窯時期,我隻知道唐窯。”
“嗯,唐窯你要是再不知道,那就不用來逛市場了。”
“永樂宮廷佛作鍍金九宮八卦牌,如果不是鍍金剝落嚴重,還能多值一百多萬!”孫中原道,“古玩的價值,不能用大小和材質來判定,慢慢體會吧!”
“這就賺了三百萬?”陳丹洋還是有點兒不大適應,“我說,這賺錢也太快了!我要不是不拉你來,豈不是就賺不了了?”
“你是隻見賊吃肉,沒見賊挨打。有撿漏兒,就有打眼;有賺的,就有虧的。再說了,價值是價值,能不能出手,出手能賣多少,還是個未知數。另外,你要是不拉我來,是你賺不了,不是我。”
當然,對孫中原來說,還就是光撿漏兒不打眼來著。
陳丹洋看著孫中原,“拉倒吧!”
孫中原也看著陳丹洋。
陳丹洋:“你以為我能隨便把五大地氣改變的事兒告訴別人?你身上,有一種特殊的氣運!”
孫中原已經不是第一次聽到這個說法了,他把這個歸結為吸收了火麒麟髀石的靈氣導致的。
但是陳丹洋又說了一句話,“你的祖上,或許出過帝王!”
孫中原啞然失笑,“本來覺得你挺靠譜的,這句怎麽聽著這麽像江湖騙子呢?”
陳丹洋居然大笑,但沒有再多說。
“走吧,趁著今天周末,多轉轉。”孫中原抬腳。
“我說,這撿漏兒也太容易了。”陳丹洋一邊走一邊說。
“容易麽?為什麽那個攤主也算是老油子了,卻沒認出來?”
“這算自吹自擂麽?”
“算。”
兩人繼續逛。逛了一會兒,孫中原還真是發現東西了。
這是一件棒槌瓶,有一尺多高,不算小件。
棒槌瓶,是清代康熙年間新創燒的一種器型,樣子呢,就像一個棒槌,短直頸,圓折肩,腹部圓筒狀,比較長,下為圈足。不過,唯一不像棒槌的地方,就是這種器型一般為盤口,不是直接順頸同口。
清三代的瓷器,棒槌瓶是很多見的,而且這種器型製作起來難度不是很大,所以後世的仿品也比較多。
但是這件棒槌瓶,釉色很特殊,是蛇皮青。
蛇皮青,不是用來形容青的,是用來形容色感和底子的。蛇皮青一般為比較亮的青綠色,而且底子不均勻,有濃有淡,感覺像是紋路斑點,帶著蛇皮的感覺。
蛇皮青的瓷器非常少見。如果沒見過,乍一看出現在市場上的東西,很容易當成現在別出心裁創燒的工藝品。
孫中原跟攤主打了個招呼,拿起了這件棒槌瓶。
翻底,無款。
這東西,有個年份限製,最早就是康熙朝的,不可能再早,康熙朝創燒的嘛。
“這綠釉棒槌瓶,絕對的老東西。”攤主見孫中原看得仔細,笑眯眯說道。
得,攤主不知道“蛇皮青”,肯定更看不出這是“臧窯”的東西了!
臧窯,說的不是民窯,而是康熙早中期一段時間,官窯的代表作。
瓷都的禦窯廠,在清三代是很完善的,朝廷都會派駐督陶官。這一時期,當時的工部虞衡郎中臧應選在瓷都入駐的時間最長,所以特被稱為臧窯。
臧窯時期,有個最大的特點,史稱“諸色俱備”,什麽顏色都有。不過,最出名的自然不是蛇皮綠,而是豇豆紅。
如果這是一件豇豆紅的棒槌瓶,那攤主就不會說得這麽不準確了。正因為什麽顏色都有,所以很難掌握齊全。
蛇皮青也算是一個代表色,但市麵上出現過的器型太少了。而且,蛇皮青這顏色,在曆史上諸多的青釉和綠釉當中,就顯得不起眼了。
“最低多少錢啊,我看當個花瓶挺鮮亮。”孫中原笑道。
“我看您是行家,看著給一口兒?”
“這東西又沒款兒,民窯的東西,還是你叫吧!”
“您這話說得就不對了,沒款兒,未必不是官窯。清三代的官窯還有不落款兒的呢。”攤主應道。
官窯瓷器落款兒,大致是從明代永樂年間開始的,所以永樂乃至宣德瓷器,不帶款兒的也不少。但是,到了清三代,官窯款兒已成定製。
可攤主說得也沒錯,清三代的官窯,的確也有不落款兒的。大致有這麽三種情況:
一,因為精益求精,某種器物直到完美試燒成功,才落款兒。之前的試燒出來的,不合格的敲碎。但也有合格的,雖然沒款兒,也保留了下來。
二,有些常用器物,故意不落款兒。這裏麵還有個傳聞,比如康熙皇帝,怕人不小心打碎常用的瓷器,比如茶杯,花瓶,就故意讓官窯不落款兒。瓷器上落著“大清康熙年製”,這要是讓太監打碎了,豈不是把朕的江山打碎了?
三,有些特殊的祭器。
這說的是官窯燒造本朝器物的情況。在清三代,官窯還會奉旨仿製古代的經典瓷器,比如仿汝窯。這些瓷器,本來就是沒款兒的,所以仿製出來的,也不帶款兒。
這件棒槌瓶,很可能屬於第一種情況。棒槌瓶,蛇皮青,都是康熙朝創燒的東西,無款兒試燒的可能性比較大。
“你說的沒錯,不過咱倆也別討論這個了,給個最低價兒吧!”孫中原當然不會和攤主討論這個,既然他說是“綠釉”,那就是沒認出這是臧窯的“蛇皮青”。
說實話,攤主雖然懂瓷器,但還真說不出這棒槌瓶的來路,這東西亮閃閃的,看著是挺好看,但是現代氣息也太濃鬱了。
最後,攤主報了個八千的價格。孫中原討價還價,兩人拉鋸了一會兒,最後是三千拿下的。
這件棒槌瓶塊頭兒大,攤子上又沒合適的錦盒,最後攤主用報紙包了好幾層,用繩兒捆好,孫中原是提溜著繩兒走的。
走出幾步,陳丹洋便問道,“這東西難不成真是官窯?”
“不但是官窯,而且是清三代有名的臧窯,缺點就是沒款兒。不過話又說回來了,有款兒也輪不到我來撿漏兒。”
“臧窯?清三代以人名命名的官窯時期,我隻知道唐窯。”
“嗯,唐窯你要是再不知道,那就不用來逛市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