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好。”孫中原想想也是,心理有安慰總比沒安慰強。
兩人繼續往前走。沒幾步,湊上來一個二十來歲的小夥兒,穿一件橘紅色的薄款羽絨服,提溜著一個黑色的書包,“兩位,喜歡瓷器嗎?”
陳丹洋正要開口問,孫中原擺擺手,“不太喜歡,借光讓一讓吧。”
古玩市場裏,這種人常見,通常是拎著包,甚至幹脆是懷裏夾著東西,一副賊兮兮的一樣子,悄然湊上來,問逛攤的要不要好東西。如果有人感興趣,就拉到僻靜地兒談。如果碰上不懂的又想買,一通忽悠說不定就成了。
孫中原自然明白這種事兒,所以幹脆拒絕。
不料,陳丹洋卻拍了拍孫中原的肩膀,對那個小夥兒笑道,“你有好東西?”
孫中原有些奇怪,但是陳丹洋之所以拍他,那就是個暗示,也不好立即再阻止。
“對,您先瞅一眼。”小夥兒拉開了黑色書包,裏麵是一個花盆。
陳丹洋探頭看了看,孫中原也跟著看了看。
不過,小夥兒在十幾秒鍾之後,就拉上了書包拉鏈,對陳丹洋說道,“誠心想要,咱們到個僻靜地方看!”
陳丹洋沒說去不去,問了一句,“這是什麽東西?”
“宋代鈞窯!”小夥兒表情神秘,“這東西,來頭可真是有點意思!”
“我看沒意思。”孫中原插了一句,又看了看陳丹洋,遞了個眼色,意思自然是別看了。
陳丹洋卻不知怎的,又問孫中原,“詳細看看再說唄?”
“那你自己看吧!”孫中原擺擺手,直接繞過小夥兒往前走。陳丹洋沒想到孫中原這麽幹脆,隻好拔腳要跟。
“你買還是他買?”小夥兒不甘心地激了陳丹洋一句。
陳丹洋直接棄了小夥兒,頭也不回地說道:“沒他我也不敢買!”
小夥兒有點兒懊惱,不過人已經走了,他也看出來了,孫中原是個老蟲,也隻好悻悻離去,繼續尋找“目標”。
陳丹洋追上了孫中原,“你還挺幹脆,東西必定不對?”
“先不說對不對。我有點兒納悶兒,你怎麽非得看他包裏的東西呢?這樣的人,古玩市場多了,忽悠的,做局的;我一開始不是說了不感興趣麽?你還這麽堅持。”孫中原反問。
“嗐,你不知道!我剛才看了看這小夥兒的麵相,帶著破財相,本以為能從他手裏撿漏呢!”陳丹洋苦笑,“這也是個參考嘛!不過,既然你看了東西不對,那這個就肯定不是漏兒了!”
“這麽大個兒的花盆,窯變釉,要真是宋代鈞瓷,千萬起步!怎麽會在這麽一個賊兮兮的人手裏?再說了,他這種人破財,不是很正常麽!”孫中原遞給陳丹洋一支煙,自己也點了一支,“不過,仿得還可以,就是蚯蚓走泥紋差點兒火候。”
“蚯蚓走泥紋?就是上麵那些開片的紋路?”陳丹洋聽說過這個詞兒,不過不甚了了,既然孫中原提了,幹脆就問個明白。
“蚯蚓走泥紋,不算是開片。”孫中原既然說了,順便就給他詳細講了講。
鈞窯,宋代五大名窯之一。當然,鈞窯的發展比較複雜,有官窯,有民窯,而且不止存在於宋代。
宋代的官窯鈞瓷,有一個非常顯著的特征,那就是釉很厚。不是一般的厚,根據出土和傳世的實物,最後的釉麵,能到一厘米。有的瓷器,連胎加釉,還沒有一厘米厚呢!
燒瓷器,胎質和釉料不同,所以膨脹係數不一樣。所以,在有些技術條件下,在冷卻的過程中,釉麵是會出現開片的。但是宋代鈞瓷的釉太厚,太粘稠,細碎的開片沒有,卻會形成粗的、彎曲的紋路。
這樣的紋路,像是蚯蚓在地裏爬過的痕跡,所以就很形象地被稱作“蚯蚓走泥紋”。這是判斷宋代鈞瓷的一個典型特征。
而且,在民國之前,這個蚯蚓走泥紋,在高仿技術上沒有被突破!也就是說,一般仿不出來,即便仿出來,也是很明顯的不自然。
所以,當時鑒定宋代鈞窯,有蚯蚓走泥紋,一般就是真品沒跑了。
不過,如今這個技術難點已經被攻克了。市麵上高仿宋代官窯鈞瓷,不僅能做出蚯蚓走泥紋,而且有些高手已經能做得十分自然,極難辨識了。
陳丹洋猛吐一口煙圈,“得,又上了一課。”
說話之間,陳丹洋走得有點兒急,腳上碰到了一處地攤上靠外的一件東西。
低頭一看,所幸是一件銅質大香爐,比較重,隻是晃悠了一下,沒倒下。“不好意思了!”陳丹洋對攤主笑了笑。
“逛市場看古玩,幹啥子這麽著急呦!”
這攤主是個五大三粗的漢子,不過一口川省口音,而且嗓音很細,形成了鮮明對比。
孫中原也衝攤主笑了笑,順帶看了看他攤上的東西,結果,還真有件東西吸引了他,便蹲下身來。
攤主循著他的目光,伸手拍了拍一件青花大罐,“老板,看上這件兒了?”
孫中原擺擺手,這件青花大罐是民國仿康熙的,沒什麽意思,他伸手指了指一件陶器,“就這一件麽?”
這是一件三彩器。
三彩器,是上釉的陶器。這是一件陶枕,以綠彩為主,兼帶褐彩和黃彩。雖然叫三彩,但實際上不止三種色彩,陶枕上,還帶有一種豔紅的彩釉。
陶枕四周,是花瓣狀的紋飾點綴;枕麵上,則是一叢蘭花,而且在右上角,還有一個“春”字。
“好眼力!”攤主看著孫中原,“這枕頭是一套四個!多了擺不開,你誠心想要,我都給你拿出來看看!”說罷,拍了拍身旁的一個旅行箱。
“唐三彩?”陳丹洋在孫中原身邊低聲問道。
“當然不是,唐三彩都是冥器,這是實用的陶枕。”孫中原應了陳丹洋一句,笑著對攤主說道,“既然是一套,當然是先都看看,再決定買不買嘍。”
他沒把話說死。
“好!”攤主伸手拉開了大旅行箱,“我看你是個行家,難得有人沒看全就問了個明白!”
兩人繼續往前走。沒幾步,湊上來一個二十來歲的小夥兒,穿一件橘紅色的薄款羽絨服,提溜著一個黑色的書包,“兩位,喜歡瓷器嗎?”
陳丹洋正要開口問,孫中原擺擺手,“不太喜歡,借光讓一讓吧。”
古玩市場裏,這種人常見,通常是拎著包,甚至幹脆是懷裏夾著東西,一副賊兮兮的一樣子,悄然湊上來,問逛攤的要不要好東西。如果有人感興趣,就拉到僻靜地兒談。如果碰上不懂的又想買,一通忽悠說不定就成了。
孫中原自然明白這種事兒,所以幹脆拒絕。
不料,陳丹洋卻拍了拍孫中原的肩膀,對那個小夥兒笑道,“你有好東西?”
孫中原有些奇怪,但是陳丹洋之所以拍他,那就是個暗示,也不好立即再阻止。
“對,您先瞅一眼。”小夥兒拉開了黑色書包,裏麵是一個花盆。
陳丹洋探頭看了看,孫中原也跟著看了看。
不過,小夥兒在十幾秒鍾之後,就拉上了書包拉鏈,對陳丹洋說道,“誠心想要,咱們到個僻靜地方看!”
陳丹洋沒說去不去,問了一句,“這是什麽東西?”
“宋代鈞窯!”小夥兒表情神秘,“這東西,來頭可真是有點意思!”
“我看沒意思。”孫中原插了一句,又看了看陳丹洋,遞了個眼色,意思自然是別看了。
陳丹洋卻不知怎的,又問孫中原,“詳細看看再說唄?”
“那你自己看吧!”孫中原擺擺手,直接繞過小夥兒往前走。陳丹洋沒想到孫中原這麽幹脆,隻好拔腳要跟。
“你買還是他買?”小夥兒不甘心地激了陳丹洋一句。
陳丹洋直接棄了小夥兒,頭也不回地說道:“沒他我也不敢買!”
小夥兒有點兒懊惱,不過人已經走了,他也看出來了,孫中原是個老蟲,也隻好悻悻離去,繼續尋找“目標”。
陳丹洋追上了孫中原,“你還挺幹脆,東西必定不對?”
“先不說對不對。我有點兒納悶兒,你怎麽非得看他包裏的東西呢?這樣的人,古玩市場多了,忽悠的,做局的;我一開始不是說了不感興趣麽?你還這麽堅持。”孫中原反問。
“嗐,你不知道!我剛才看了看這小夥兒的麵相,帶著破財相,本以為能從他手裏撿漏呢!”陳丹洋苦笑,“這也是個參考嘛!不過,既然你看了東西不對,那這個就肯定不是漏兒了!”
“這麽大個兒的花盆,窯變釉,要真是宋代鈞瓷,千萬起步!怎麽會在這麽一個賊兮兮的人手裏?再說了,他這種人破財,不是很正常麽!”孫中原遞給陳丹洋一支煙,自己也點了一支,“不過,仿得還可以,就是蚯蚓走泥紋差點兒火候。”
“蚯蚓走泥紋?就是上麵那些開片的紋路?”陳丹洋聽說過這個詞兒,不過不甚了了,既然孫中原提了,幹脆就問個明白。
“蚯蚓走泥紋,不算是開片。”孫中原既然說了,順便就給他詳細講了講。
鈞窯,宋代五大名窯之一。當然,鈞窯的發展比較複雜,有官窯,有民窯,而且不止存在於宋代。
宋代的官窯鈞瓷,有一個非常顯著的特征,那就是釉很厚。不是一般的厚,根據出土和傳世的實物,最後的釉麵,能到一厘米。有的瓷器,連胎加釉,還沒有一厘米厚呢!
燒瓷器,胎質和釉料不同,所以膨脹係數不一樣。所以,在有些技術條件下,在冷卻的過程中,釉麵是會出現開片的。但是宋代鈞瓷的釉太厚,太粘稠,細碎的開片沒有,卻會形成粗的、彎曲的紋路。
這樣的紋路,像是蚯蚓在地裏爬過的痕跡,所以就很形象地被稱作“蚯蚓走泥紋”。這是判斷宋代鈞瓷的一個典型特征。
而且,在民國之前,這個蚯蚓走泥紋,在高仿技術上沒有被突破!也就是說,一般仿不出來,即便仿出來,也是很明顯的不自然。
所以,當時鑒定宋代鈞窯,有蚯蚓走泥紋,一般就是真品沒跑了。
不過,如今這個技術難點已經被攻克了。市麵上高仿宋代官窯鈞瓷,不僅能做出蚯蚓走泥紋,而且有些高手已經能做得十分自然,極難辨識了。
陳丹洋猛吐一口煙圈,“得,又上了一課。”
說話之間,陳丹洋走得有點兒急,腳上碰到了一處地攤上靠外的一件東西。
低頭一看,所幸是一件銅質大香爐,比較重,隻是晃悠了一下,沒倒下。“不好意思了!”陳丹洋對攤主笑了笑。
“逛市場看古玩,幹啥子這麽著急呦!”
這攤主是個五大三粗的漢子,不過一口川省口音,而且嗓音很細,形成了鮮明對比。
孫中原也衝攤主笑了笑,順帶看了看他攤上的東西,結果,還真有件東西吸引了他,便蹲下身來。
攤主循著他的目光,伸手拍了拍一件青花大罐,“老板,看上這件兒了?”
孫中原擺擺手,這件青花大罐是民國仿康熙的,沒什麽意思,他伸手指了指一件陶器,“就這一件麽?”
這是一件三彩器。
三彩器,是上釉的陶器。這是一件陶枕,以綠彩為主,兼帶褐彩和黃彩。雖然叫三彩,但實際上不止三種色彩,陶枕上,還帶有一種豔紅的彩釉。
陶枕四周,是花瓣狀的紋飾點綴;枕麵上,則是一叢蘭花,而且在右上角,還有一個“春”字。
“好眼力!”攤主看著孫中原,“這枕頭是一套四個!多了擺不開,你誠心想要,我都給你拿出來看看!”說罷,拍了拍身旁的一個旅行箱。
“唐三彩?”陳丹洋在孫中原身邊低聲問道。
“當然不是,唐三彩都是冥器,這是實用的陶枕。”孫中原應了陳丹洋一句,笑著對攤主說道,“既然是一套,當然是先都看看,再決定買不買嘍。”
他沒把話說死。
“好!”攤主伸手拉開了大旅行箱,“我看你是個行家,難得有人沒看全就問了個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