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筆筒不錯,老東西。”攤主是個中年人,見孫中原看了一會兒,開口了。
“什麽時候的?”孫中原一邊問一邊心想,這東西,越看越像清初的東西。清初比較亂,民窯倒真有可能有人嚐試,出現這種隸書落款的青花筆筒。
“這個不好說,沒準是清朝哪個王爺貝勒的私窯,或者民國珠山八友的東西也不一定呢!”攤主應道。
這些他就是瞎說了,私窯能是隨便開的麽?還有珠山八友,怎麽會落這種款兒?
“珠山八友?”陳丹洋看向孫中原,“這八個人好像很有名。”
孫中原順勢應了一句,“珠山八友不是八個人,光代表人物就是十幾個,整個群體怕是得有幾十個人。這個八,是個虛數。比如揚州八怪,也不是八個人。”
珠山八友的名頭確實很大,難怪攤主會攀用附會。當然,這也說明,他沒看明白這件筆筒。
而且,珠山八友的創作,以粉彩和瓷板畫為主。這也是晚清到民國的流行元素使然。
清亡之後,瓷都的禦窯廠沒了,但是有一批之前在瓷都謀生的民間高手就此出場。以前的官窯雖然精美,但是一般都有嚴格限定,不利於藝術發揮。珠山八友在瓷器上,開始了創新,比如之前的瓷器人物都是全身籠統的,沒有人物肖像,他們做了;比如在瓷器上運用潑墨技法,效果也不錯。
“這應該就是普通的清代民窯,不像你說的。”孫中原仔細研究了一番,基本可以斷定了。
不過,他這話半真半假,清代民窯沒錯,但絕非普通民窯。
這件青花筆筒,應該是順治時期的民窯,而且是高手匠人所為。
華夏古代的匠人,留名的少,大多高手都被湮沒,隻有作品傳世,未有其名。像玉雕中的陸子岡,瓷器中的珠山八友,畢竟是極少數。
所以,這件青花筆筒,雖然是順治時期的民窯,但稱得上精品。
順治時期,滿清剛剛入關,官窯尚未順利恢複生產,所以產量極少,質量也不高。目前出現過的,主要是“大清順治年製”和“順治年製”,一般都是青花款,並沒有太多特色,繼承了明朝遺風。
相反,反倒是民窯百花齊放,甚至出過精品。其中的款識,非常多,堂號齋號,吉祥用語,皆可用作底款。
隻不過,隸書底款,仍舊是十分罕見。孫中原想,這多半是“閑雲齋”的瓷窯匠人,一時興起所致,可能是偶然為之。
這樣的款識,能流傳下來,讓他見到實物,本身確實也是極為難得了。
“開個最低價吧,不管什麽時期的了,挺漂亮的。”孫中原對攤主說道。
這件筆筒,與之前得到的青獅白象紫銅鎮紙一樣,自己收藏,擺在案頭,也是一件雅事。
攤主報了個六千的價兒。這個價兒,如果是普通的清代民窯,其實高了,清代民窯傳到現在的太多了。當然,這個“多”不是說像蘿卜白菜一樣,隻是相對的。
但這件,六萬也值!當然,孫中原還是和攤主拉鋸了幾次,最後三千拿下。
拿了這件筆筒,兩人便也沒再繼續逛。看著隻拿了幾件東西,其實已經逛了一個下午。這個逛攤的樂趣,在過程中也體現了不少,而且如今這年頭,想碰好東西,也忒難了點兒。
回到酒店,稍事整理,晚上四個人一起出去吃了飯。
錦官城自然以川菜為主,麻辣當道。四人商量了一下,不想吃火鍋,而陳丹洋喜歡吃魚,四個人去了一家以豆瓣魚聞名的館子。豆瓣魚麻辣鮮香,還有什麽夫妻肺片,回鍋肉,麻婆豆腐,紅油兔丁,都辣;隻有一道菜不是辣的,東坡肘子。
休息一晚,第二天早上八點多,四人駕車出發。
“那個村子叫什麽名兒?”上了高速,陳丹洋問開車的大軍。
“天都。”
陳丹洋回了回神兒,“一個村子,竟然叫這個名兒!看來,附近還真是有可能存在王陵!”
從錦官城到天都,直線距離就有將近五百公裏,大部分路程有高速,但最後是要走普通公路的。而且到了山區,路途難行,他們中午還休息吃飯了,後半程開得也不快。到了天都村,已經是下午四點多了。幾乎耗去了一個白天的時間。
這個村子不小,而且有不止一家旅店,還有酒館、飯店。
幾人在一個帶有大院子的旅店投宿。院子裏可以停車,裏麵正房是二層的長排樓房,一共有大約三十個房間。入冬了,旅遊淡季,房間空了一多半。
院子正房兩邊還有平房,一邊的平房是個簡單的酒吧,另一邊則是飯店。
飯店的菜品很少,多是牛羊肉。晚飯四個人要了半隻烤全羊,味道尚可。
吃罷晚飯,四個人出了旅店,來到村邊西側。正如大軍和黑子所說,村邊一處空曠高地,緊鄰一條大河。具體是哪條江的支流他們沒去考證,大河上有一座吊橋,通向西側的雪山區。
根據之前吃飯時聽說的,有的來旅遊的,會爬一下雪山。不過,其他的雪山連綿陡峭,隻有靠近大河最近的那一處雪山能爬,因為這座雪山比較孤立,山下有路,北側雖然陡峭,但是南側比較平緩,適合爬山。
這座雪山,在夜色中,隻能看到山頂的皚皚白雪和大體輪廓,如同一個被推倒的巨人,背斜臂撐。
從山腳到山頂,目測高度約有七八百米,比其他連綿的雪山明顯矮了一截。當然,這是平地目測高度,海拔應該不低,大河西側整體也明顯要比東側海拔高。
這條大河的河岸很高,水平麵卻很低,差了得有十幾米,比河麵寬度還寬。吊橋看起來倒是很結實,鐵鏈粗大,木板平整。
“我怎麽看著有點兒飛奪瀘定橋的感覺!”陳丹洋笑道。
“瀘定橋比這個險峻多了。”孫中原點了一支煙,夜風中火光明滅,“大晚上看不出啥來,明天我們過去看看吧!”
“好!”陳丹洋和大軍、黑子都點了點頭。這一天,確實也累了,他們便回去早早休息了。
“什麽時候的?”孫中原一邊問一邊心想,這東西,越看越像清初的東西。清初比較亂,民窯倒真有可能有人嚐試,出現這種隸書落款的青花筆筒。
“這個不好說,沒準是清朝哪個王爺貝勒的私窯,或者民國珠山八友的東西也不一定呢!”攤主應道。
這些他就是瞎說了,私窯能是隨便開的麽?還有珠山八友,怎麽會落這種款兒?
“珠山八友?”陳丹洋看向孫中原,“這八個人好像很有名。”
孫中原順勢應了一句,“珠山八友不是八個人,光代表人物就是十幾個,整個群體怕是得有幾十個人。這個八,是個虛數。比如揚州八怪,也不是八個人。”
珠山八友的名頭確實很大,難怪攤主會攀用附會。當然,這也說明,他沒看明白這件筆筒。
而且,珠山八友的創作,以粉彩和瓷板畫為主。這也是晚清到民國的流行元素使然。
清亡之後,瓷都的禦窯廠沒了,但是有一批之前在瓷都謀生的民間高手就此出場。以前的官窯雖然精美,但是一般都有嚴格限定,不利於藝術發揮。珠山八友在瓷器上,開始了創新,比如之前的瓷器人物都是全身籠統的,沒有人物肖像,他們做了;比如在瓷器上運用潑墨技法,效果也不錯。
“這應該就是普通的清代民窯,不像你說的。”孫中原仔細研究了一番,基本可以斷定了。
不過,他這話半真半假,清代民窯沒錯,但絕非普通民窯。
這件青花筆筒,應該是順治時期的民窯,而且是高手匠人所為。
華夏古代的匠人,留名的少,大多高手都被湮沒,隻有作品傳世,未有其名。像玉雕中的陸子岡,瓷器中的珠山八友,畢竟是極少數。
所以,這件青花筆筒,雖然是順治時期的民窯,但稱得上精品。
順治時期,滿清剛剛入關,官窯尚未順利恢複生產,所以產量極少,質量也不高。目前出現過的,主要是“大清順治年製”和“順治年製”,一般都是青花款,並沒有太多特色,繼承了明朝遺風。
相反,反倒是民窯百花齊放,甚至出過精品。其中的款識,非常多,堂號齋號,吉祥用語,皆可用作底款。
隻不過,隸書底款,仍舊是十分罕見。孫中原想,這多半是“閑雲齋”的瓷窯匠人,一時興起所致,可能是偶然為之。
這樣的款識,能流傳下來,讓他見到實物,本身確實也是極為難得了。
“開個最低價吧,不管什麽時期的了,挺漂亮的。”孫中原對攤主說道。
這件筆筒,與之前得到的青獅白象紫銅鎮紙一樣,自己收藏,擺在案頭,也是一件雅事。
攤主報了個六千的價兒。這個價兒,如果是普通的清代民窯,其實高了,清代民窯傳到現在的太多了。當然,這個“多”不是說像蘿卜白菜一樣,隻是相對的。
但這件,六萬也值!當然,孫中原還是和攤主拉鋸了幾次,最後三千拿下。
拿了這件筆筒,兩人便也沒再繼續逛。看著隻拿了幾件東西,其實已經逛了一個下午。這個逛攤的樂趣,在過程中也體現了不少,而且如今這年頭,想碰好東西,也忒難了點兒。
回到酒店,稍事整理,晚上四個人一起出去吃了飯。
錦官城自然以川菜為主,麻辣當道。四人商量了一下,不想吃火鍋,而陳丹洋喜歡吃魚,四個人去了一家以豆瓣魚聞名的館子。豆瓣魚麻辣鮮香,還有什麽夫妻肺片,回鍋肉,麻婆豆腐,紅油兔丁,都辣;隻有一道菜不是辣的,東坡肘子。
休息一晚,第二天早上八點多,四人駕車出發。
“那個村子叫什麽名兒?”上了高速,陳丹洋問開車的大軍。
“天都。”
陳丹洋回了回神兒,“一個村子,竟然叫這個名兒!看來,附近還真是有可能存在王陵!”
從錦官城到天都,直線距離就有將近五百公裏,大部分路程有高速,但最後是要走普通公路的。而且到了山區,路途難行,他們中午還休息吃飯了,後半程開得也不快。到了天都村,已經是下午四點多了。幾乎耗去了一個白天的時間。
這個村子不小,而且有不止一家旅店,還有酒館、飯店。
幾人在一個帶有大院子的旅店投宿。院子裏可以停車,裏麵正房是二層的長排樓房,一共有大約三十個房間。入冬了,旅遊淡季,房間空了一多半。
院子正房兩邊還有平房,一邊的平房是個簡單的酒吧,另一邊則是飯店。
飯店的菜品很少,多是牛羊肉。晚飯四個人要了半隻烤全羊,味道尚可。
吃罷晚飯,四個人出了旅店,來到村邊西側。正如大軍和黑子所說,村邊一處空曠高地,緊鄰一條大河。具體是哪條江的支流他們沒去考證,大河上有一座吊橋,通向西側的雪山區。
根據之前吃飯時聽說的,有的來旅遊的,會爬一下雪山。不過,其他的雪山連綿陡峭,隻有靠近大河最近的那一處雪山能爬,因為這座雪山比較孤立,山下有路,北側雖然陡峭,但是南側比較平緩,適合爬山。
這座雪山,在夜色中,隻能看到山頂的皚皚白雪和大體輪廓,如同一個被推倒的巨人,背斜臂撐。
從山腳到山頂,目測高度約有七八百米,比其他連綿的雪山明顯矮了一截。當然,這是平地目測高度,海拔應該不低,大河西側整體也明顯要比東側海拔高。
這條大河的河岸很高,水平麵卻很低,差了得有十幾米,比河麵寬度還寬。吊橋看起來倒是很結實,鐵鏈粗大,木板平整。
“我怎麽看著有點兒飛奪瀘定橋的感覺!”陳丹洋笑道。
“瀘定橋比這個險峻多了。”孫中原點了一支煙,夜風中火光明滅,“大晚上看不出啥來,明天我們過去看看吧!”
“好!”陳丹洋和大軍、黑子都點了點頭。這一天,確實也累了,他們便回去早早休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