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這件仿漢玉玦是姚宗仁做的,那麽三十萬也就不貴了。名家的工藝和普通的乾隆仿古玉器,那還是不一樣的。
隻不過,這隻是根據一個“仁”字做出的可能性極大的推論。
這一點,並沒有確鑿的史料可以輔證。孫中原也沒有聽說,之前有過類似的玉件發現。
在市場上,隻能用清代乾隆年間的仿古件來估價。三十萬也不算很高,但對孫中原這樣的人來說,意思並不是很大了。
“真的不能再低了?”孫中原問了一句。
那攤主沒說話,伸出手來勾了勾。
孫中原站起身來,點了一支煙,也沒有再說話。
這件東西,要價三十萬,在古玩地攤上,不算低了,這個攤主未必好出手。如果好出手,也不用等到現在。所以說,即便是想要,也可以抻一抻他,先走了再說。甚至,過一周回來,沒準兒還能碰上。
但是,如果徐北武想要,孫中原也不會阻攔,因為從價值上肯定不虧啊。所以,孫中原起身抽煙,不再搭話了。
徐北武並沒有立即把玉玦遞給攤主,而是還在考慮這個“仁”字。他的反應,比孫中原慢了一點兒,但是很快也是臉色起了變化,略加猶疑之後,便把玉玦還給了攤主。
鄺西寅一看,明白了,“那先走吧?”
孫中原和徐北武一起點頭,三人離去。
不過,三人離去的時候,攤主也沒有喊住他們,看來,就目前來看,這個價兒他不想再讓。
遠離了攤子,徐北武開口,“中原,你是不是想到了姚宗仁?”
“這個可能性很大。”孫中原道,“也隻有姚宗仁這樣的頂級玉工,才能做出這樣的仿古件。不過,市場可不會認這個‘仁’字。”
徐北武點點頭,“年紀大了,腦子就是轉得慢,老覺得有點兒東西沉在裏麵,半天才想起姚宗仁。”
“師父您要真想要,可以抻一抻他。他說是漢玉,卻擺到地攤上,沒準兒也知道點兒什麽。”孫中原又道。
“不用了。”徐北武擺擺手,“我感興趣,就是覺得像漢玉但又缺點兒什麽,要是仿古的話,一時想不到怎會有這樣的高手?想起姚宗仁,算是搞明白了。姚家世代玉工,尤精漢玉,這就說得過去了。至於東西,就算真的漢玉,我也經手過不少。”
確實,到了徐北武這個地步,拿不拿這件玉玦無所謂,解開心頭疑念,不難受才是最關鍵的。
三人隨後逛了大半個市場,再沒有感興趣的東西。
逛古玩地攤,其實就是這樣,還是空手而歸的時候多。隻不過買到東西的時候,往往記憶深刻罷了。
沒有上眼的東西,就容易覺得累,三人到了一處石階前,幹脆坐下休息了一會兒。
鄺西寅點了一支煙,“中原,你師父給你說過他撿漏的事兒麽?”
“這真沒有,他以前老說,不管到哪裏,千萬不要存了撿漏之心,亂了心思。”孫中原笑道。
“你師父撿漏,我可是見識過,市場上就不說了,有一次我和他到郊區辦事兒,回來的路上,中午在一家小飯館吃飯,他居然也撿了一個漏兒!”
孫中原一聽,謔,吃飯也能撿漏!
徐北武無奈地笑笑,不過並沒有阻攔鄺西寅說下去。
原來,當時是八十年代末,算起來,孫中原還沒出生。在郊區一家小飯館兒裏,兩人坐下吃飯,徐北武突然發現,飯廳和後廚之間的小門上,掛了一個布簾子。
這布簾子有點兒髒,不過隱隱約約能看出,圖案好像是佛像。
徐北武溜達過去,抬手試了試質地,又仔細看了看圖案,心裏有數了。
吃飯的時候,徐北武又加了一個菜,趁機和店老板聊了聊。這店老板是個中年人,長著一張笑臉兒,挺愛聊天。徐北武很快就把話題引到了這簾子上,說:你挺幹淨一個飯店,後廚門那簾子看著可不幹淨。
店老板就說:嗐,掛後廚門上,煙熏油氣的,還能幹淨了?
這簾子,原本是店老板家的老宅子裏的,也不知道幹什麽用的,就在雜物堆裏放著,後來到這郊區景點開飯店,就拿過來了。後廚門比較窄小,掛上當簾子還正合適。
吃完了飯,一結賬,二十三塊錢。那時候,二十三塊錢吃頓飯真不少,全聚德的烤鴨全套才二十多。這還是因為徐北武後來加了個貴菜的緣故。
徐北武給了他一張百元大鈔,那時候百元大鈔剛發行沒多久,店主還拿著仔細看了看,這當口兒,徐北武說,“你那個簾子,賣給我得了。”
店主一聽,還反問了一句,“就是一塊破布,你要了幹嘛?”
“我是電影廠負責道具的,最近準備點兒老東西,這老簾子市麵兒上不多,這不趕上了麽?”
“那你多少錢能收?”
“這樣,湊整兒,你就找給我五十吧!”
這頓飯是二十三塊錢,要是店主隻找給徐北武五十,那就是二十七塊錢買這個簾子。這種布簾子,當時在市場上,幾塊錢就能買特別好的。
店主心花怒放,“你們國營單位就是好,你也能從裏麵撈點兒油水吧?”
徐北武笑而不語,就這麽把這件布簾子給收了。
離開小飯館,鄺西寅也知道八成是撿漏了,連忙問,“布簾子到底是什麽東西?”
他雖然眼力也可以,但是對軟片子,尤其是這樣特殊的軟片子不是很懂。
“什麽布簾子?這是乾隆年間的緙絲掛毯!”徐北武應道,“而且是宮廷工藝,沒準兒就是皇上賞賜給誰的!”
聽鄺西寅說到這裏,徐北武插了一句,“那件掛毯賣早了,擱到現在,比這件清仿漢玉可值錢!”
回去之後,經過專業處理,這件緙絲掛毯露出了本來麵目,端的是精美異常。當時出手,賣了三萬塊。
三萬塊擱在現在不算多,可在當時,真不算小數,而且關鍵收來太便宜了,這可是一千多倍的利潤!
即便是孫中原撿過不少漏兒,聽了這個仍是起了興趣,“虎叔,還有什麽撿漏的?一起說說唄!”
隻不過,這隻是根據一個“仁”字做出的可能性極大的推論。
這一點,並沒有確鑿的史料可以輔證。孫中原也沒有聽說,之前有過類似的玉件發現。
在市場上,隻能用清代乾隆年間的仿古件來估價。三十萬也不算很高,但對孫中原這樣的人來說,意思並不是很大了。
“真的不能再低了?”孫中原問了一句。
那攤主沒說話,伸出手來勾了勾。
孫中原站起身來,點了一支煙,也沒有再說話。
這件東西,要價三十萬,在古玩地攤上,不算低了,這個攤主未必好出手。如果好出手,也不用等到現在。所以說,即便是想要,也可以抻一抻他,先走了再說。甚至,過一周回來,沒準兒還能碰上。
但是,如果徐北武想要,孫中原也不會阻攔,因為從價值上肯定不虧啊。所以,孫中原起身抽煙,不再搭話了。
徐北武並沒有立即把玉玦遞給攤主,而是還在考慮這個“仁”字。他的反應,比孫中原慢了一點兒,但是很快也是臉色起了變化,略加猶疑之後,便把玉玦還給了攤主。
鄺西寅一看,明白了,“那先走吧?”
孫中原和徐北武一起點頭,三人離去。
不過,三人離去的時候,攤主也沒有喊住他們,看來,就目前來看,這個價兒他不想再讓。
遠離了攤子,徐北武開口,“中原,你是不是想到了姚宗仁?”
“這個可能性很大。”孫中原道,“也隻有姚宗仁這樣的頂級玉工,才能做出這樣的仿古件。不過,市場可不會認這個‘仁’字。”
徐北武點點頭,“年紀大了,腦子就是轉得慢,老覺得有點兒東西沉在裏麵,半天才想起姚宗仁。”
“師父您要真想要,可以抻一抻他。他說是漢玉,卻擺到地攤上,沒準兒也知道點兒什麽。”孫中原又道。
“不用了。”徐北武擺擺手,“我感興趣,就是覺得像漢玉但又缺點兒什麽,要是仿古的話,一時想不到怎會有這樣的高手?想起姚宗仁,算是搞明白了。姚家世代玉工,尤精漢玉,這就說得過去了。至於東西,就算真的漢玉,我也經手過不少。”
確實,到了徐北武這個地步,拿不拿這件玉玦無所謂,解開心頭疑念,不難受才是最關鍵的。
三人隨後逛了大半個市場,再沒有感興趣的東西。
逛古玩地攤,其實就是這樣,還是空手而歸的時候多。隻不過買到東西的時候,往往記憶深刻罷了。
沒有上眼的東西,就容易覺得累,三人到了一處石階前,幹脆坐下休息了一會兒。
鄺西寅點了一支煙,“中原,你師父給你說過他撿漏的事兒麽?”
“這真沒有,他以前老說,不管到哪裏,千萬不要存了撿漏之心,亂了心思。”孫中原笑道。
“你師父撿漏,我可是見識過,市場上就不說了,有一次我和他到郊區辦事兒,回來的路上,中午在一家小飯館吃飯,他居然也撿了一個漏兒!”
孫中原一聽,謔,吃飯也能撿漏!
徐北武無奈地笑笑,不過並沒有阻攔鄺西寅說下去。
原來,當時是八十年代末,算起來,孫中原還沒出生。在郊區一家小飯館兒裏,兩人坐下吃飯,徐北武突然發現,飯廳和後廚之間的小門上,掛了一個布簾子。
這布簾子有點兒髒,不過隱隱約約能看出,圖案好像是佛像。
徐北武溜達過去,抬手試了試質地,又仔細看了看圖案,心裏有數了。
吃飯的時候,徐北武又加了一個菜,趁機和店老板聊了聊。這店老板是個中年人,長著一張笑臉兒,挺愛聊天。徐北武很快就把話題引到了這簾子上,說:你挺幹淨一個飯店,後廚門那簾子看著可不幹淨。
店老板就說:嗐,掛後廚門上,煙熏油氣的,還能幹淨了?
這簾子,原本是店老板家的老宅子裏的,也不知道幹什麽用的,就在雜物堆裏放著,後來到這郊區景點開飯店,就拿過來了。後廚門比較窄小,掛上當簾子還正合適。
吃完了飯,一結賬,二十三塊錢。那時候,二十三塊錢吃頓飯真不少,全聚德的烤鴨全套才二十多。這還是因為徐北武後來加了個貴菜的緣故。
徐北武給了他一張百元大鈔,那時候百元大鈔剛發行沒多久,店主還拿著仔細看了看,這當口兒,徐北武說,“你那個簾子,賣給我得了。”
店主一聽,還反問了一句,“就是一塊破布,你要了幹嘛?”
“我是電影廠負責道具的,最近準備點兒老東西,這老簾子市麵兒上不多,這不趕上了麽?”
“那你多少錢能收?”
“這樣,湊整兒,你就找給我五十吧!”
這頓飯是二十三塊錢,要是店主隻找給徐北武五十,那就是二十七塊錢買這個簾子。這種布簾子,當時在市場上,幾塊錢就能買特別好的。
店主心花怒放,“你們國營單位就是好,你也能從裏麵撈點兒油水吧?”
徐北武笑而不語,就這麽把這件布簾子給收了。
離開小飯館,鄺西寅也知道八成是撿漏了,連忙問,“布簾子到底是什麽東西?”
他雖然眼力也可以,但是對軟片子,尤其是這樣特殊的軟片子不是很懂。
“什麽布簾子?這是乾隆年間的緙絲掛毯!”徐北武應道,“而且是宮廷工藝,沒準兒就是皇上賞賜給誰的!”
聽鄺西寅說到這裏,徐北武插了一句,“那件掛毯賣早了,擱到現在,比這件清仿漢玉可值錢!”
回去之後,經過專業處理,這件緙絲掛毯露出了本來麵目,端的是精美異常。當時出手,賣了三萬塊。
三萬塊擱在現在不算多,可在當時,真不算小數,而且關鍵收來太便宜了,這可是一千多倍的利潤!
即便是孫中原撿過不少漏兒,聽了這個仍是起了興趣,“虎叔,還有什麽撿漏的?一起說說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