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你想擁有法術麽?”
浮士德的話語如魔鬼的低語縈繞在蟾蜍人的耳邊,老蟾蜍人不顧傷勢,強行撐起上半身,“願意!我願意!無論付出什麽代價,隻要能學會法術,哪怕是最蹩腳的法術,我也願意!”
老蟾蜍太過興奮,以至於用上了自己的母語。
浮士德把老蟾蜍重新按回原處,繼續微笑著說:“那就如你所想,我會讓你擁有法術,不過現在最重要的是休息,當你醒來,說不定已經學會法術了呢……”
浮士德在語言裏潛伏下了靈能的力量,這隻是心靈力量最基礎的運用,不過對付一個重傷的老蟾蜍夠用了。
於是老蟾蜍的眼皮越來越沉重,很快就支撐不住,沉沉睡去。
讓老蟾蜍睡下,浮士德就走出了他的起居室,來到了之前的閱覽室。
浮士德並沒有著急學習蟾蜍人的文字,現在他找到了不必通過寫字和蟾蜍人文化人交流,從而傳播雷格巴宗教的方法。
他要讓老蟾蜍成為一名牧師,通過他向蟾蜍人傳教——他自己的形象在蟾蜍人中不算正麵,雖然老蟾蜍也是個被邊緣化的角色,不過總比“攻擊神樹的惡魔”來得更親切。
浮士德的想法是先用人類通用語寫上一篇傳教小冊子,然後根據字典翻譯成蟾蜍語,再讓老蟾蜍信奉雷格巴,成為神靈的牧師,用這篇小冊子去傳教。
雷格巴能得到信徒,浮士德能完成任務,老蟾蜍能學會法術,三方都得到了滿意的結果,這個計劃簡直完美。浮士德默默地讚美能想出如此完美計劃的自己。
既然已經計劃妥當,那剩下的就是工作了。首先,浮士德打算編寫一本傳教小冊子——當然不會太難,他傳教的對象也理解不了太難的教義。
雷格巴隻是命令他傳教,對於教義方麵並無囑托——可能是雷格巴對此也沒有什麽深入的知識——畢竟,他知道世界上有神還不到一天。
那麽,就隻能由自己胡謅一個教義了,浮士德稍微有些苦惱。
浮士德背靠椅背,雙手插袋望著天花板思考,到底要編造什麽樣的教義呢?突然,他的左手觸摸到了口袋裏的小物件。
浮士德掏出左手,手裏赫然是一顆二十麵骰子,這還是他在舊世界時賭錢用的,沒想到現在還能在口袋裏找到。
突然,浮士德靈機一動,俯身奮筆疾書。
“命運,命運到底是什麽呢?命運是能決定人生軌跡的一連串抉擇——它給你選擇的自由,又拿走你選項之外的道路。所謂命運,就是讓人在束縛中感到自由的一種偉大存在。麵對人生的十字路口,你會做下什麽樣的抉擇呢?你又如何判斷自己抉擇的對錯呢?”
“雷格巴會告訴你答案。至尊至大之雷格巴、至榮至偉之雷格巴,他是優柔寡斷的終結者、直覺的指引者、十字路口的國王陛下,他會引領你走上正確的命運。”
“命運的答案就是隨機,一切的一切都蘊藏在偉大的隨機數之中,偶然恰恰是世界上最大的必然!謳歌這有限的自由吧,命運最後的寬容全在這裏。”
除此之外,還有其他一些無意義的宗教讚美詩歌——比如列舉雷格巴的一百個名字,每一種象征雷格巴展現過的一個奇跡;或者是無意義的心靈雞湯寓言故事——比如一個雷格巴信徒通過抓住機遇獲得幸福的故事。
浮士德不打算寫多而複雜的教義,那對傳教毫無助益。其他神靈的教義往往也很簡單——有了神力,誰還願意用複雜的教義吸引信徒呢?
浮士德停下筆,下意識地揉著太陽穴,開始搜腸刮肚地想有哪些傳教手段——展示神跡之類的常用手段,以雷格巴的狀況,恐怕難以施展。
那麽,就隻能使用一些非常規的手段了,浮士德不由得咧開嘴,露出了惡趣味的笑容,開始伏案疾書。
“每天虔誠稱頌至尊至大雷格巴的名號一萬遍,就能得到雷格巴神的注視;能虔誠稱頌至尊至大雷格巴名號十萬遍,一天都會受到神的祝福;如果能日日如此,死後定能升入雷格巴的國度,享受永遠新奇刺激的冒險。”
“向他人宣講雷格巴名號的人,注定升入神的國度,在神國裏享受隨心所欲的美妙生活。”
“凡是聽到至榮至偉雷格巴名號的人,他的心中就埋下了歸正的種子,一旦遇到契機,就會歸順至大的雷格巴。這歸正者是真正有福的——他們聽聞了世界的奧秘,追隨了正確的教誨,他們將在神國裏享受比天生信徒更高的榮譽。”
浮士德毫不在意的寫下了這種不負責任的傳教方式——畢竟,他的目的是讓更多人信教,而不是構建一個完整的井然有序的教會。
這種粗糙而不負責的傳教方式,隻能製造出一個個大大小小,互不統屬的教會——但卻有可能帶來最多的信徒。
浮士德挑了挑眉頭,決定再添幾筆,單純靠機械式的洗腦,並不能有效的傳教。
“凡是雷格巴神的信徒,必須在每天晨昏兩次依照祈禱詞向大神禱告。清晨的禱告是祈求新的一天開啟新的冒險,一潭死水的事情能夠出現轉機;夜晚的禱告是感謝神指引自己做下的美妙抉擇。”
“凡相信偉大的雷格巴者,不得食用奇蹄動物的肉,因這肉受神唾棄,食此肉者也受神唾棄。”
浮士德滿意地笑了。
戒律,戒律和生活方式才是區分宗教最直接的依據,底層信徒可不會管什麽教義,他們隻需要一個小團體,通過戒律來識別身份的團體。
“要什麽,就給他們什麽,這才是成功的宗教。所謂有求必應,無非就是這樣。”浮士德自言自語道。
浮士德奮筆疾書,一口氣寫下了十幾條戒律,其中當然不隻是這種無意義的戒律,很多都規範了信徒的生活方式,甚至包括便後洗手。
很快,浮士德就寫夠了一本薄薄的小冊子。“計劃的第一步,完成。”浮士德對著空氣發出了宣告。
計劃的第二步也在進行之中,浮士德防空心中的雜念,默默祈禱:“至尊至大雷格巴,至榮至偉雷格巴,請回應我的祈禱,讓我貫徹您的教義,撒播您的榮光。”後邊還跟著浮士德編寫的教義小冊子。
作為雷格巴的弟子兼使徒,他的禱告很快就有了回應。
雷格巴表示教義的內容無所謂,教會強大與否也無所謂,他所要的唯有信仰,同時表揚了浮士德的勤勉,並對傳教士也予以支持和鼓勵。
浮士德則表示一切都在睿智的雷格巴導師的預料之中,自己隻是依照雷格巴的指引,做出了一些微不足道的成績,並希望雷格巴繼續信任自己,自己也將全力傳教回饋雷格巴的信任。
浮士德在腦海裏和雷格巴互相吹捧,大打官腔,過足了癮頭,雷格巴退去後好一陣子,浮士德都意猶未盡,慷慨激昂的醞釀著政治演說。
吹捧的目的無非是有所求,雷格巴實際是對浮士德提出要求,催促他盡快地傳教,獲取更多的信徒;而浮士德也毫不含糊的回敬,自己的權力太小,無法有效的傳教,希望能得到一定的支持。
最後的結論自然是皆大歡喜的,浮士德得到了權限,雷格巴也得到了浮士德的承諾。
那麽,是時候了。
浮士德看了一眼窗外西斜的日頭,走向老蟾蜍的起居室。
浮士德的話語如魔鬼的低語縈繞在蟾蜍人的耳邊,老蟾蜍人不顧傷勢,強行撐起上半身,“願意!我願意!無論付出什麽代價,隻要能學會法術,哪怕是最蹩腳的法術,我也願意!”
老蟾蜍太過興奮,以至於用上了自己的母語。
浮士德把老蟾蜍重新按回原處,繼續微笑著說:“那就如你所想,我會讓你擁有法術,不過現在最重要的是休息,當你醒來,說不定已經學會法術了呢……”
浮士德在語言裏潛伏下了靈能的力量,這隻是心靈力量最基礎的運用,不過對付一個重傷的老蟾蜍夠用了。
於是老蟾蜍的眼皮越來越沉重,很快就支撐不住,沉沉睡去。
讓老蟾蜍睡下,浮士德就走出了他的起居室,來到了之前的閱覽室。
浮士德並沒有著急學習蟾蜍人的文字,現在他找到了不必通過寫字和蟾蜍人文化人交流,從而傳播雷格巴宗教的方法。
他要讓老蟾蜍成為一名牧師,通過他向蟾蜍人傳教——他自己的形象在蟾蜍人中不算正麵,雖然老蟾蜍也是個被邊緣化的角色,不過總比“攻擊神樹的惡魔”來得更親切。
浮士德的想法是先用人類通用語寫上一篇傳教小冊子,然後根據字典翻譯成蟾蜍語,再讓老蟾蜍信奉雷格巴,成為神靈的牧師,用這篇小冊子去傳教。
雷格巴能得到信徒,浮士德能完成任務,老蟾蜍能學會法術,三方都得到了滿意的結果,這個計劃簡直完美。浮士德默默地讚美能想出如此完美計劃的自己。
既然已經計劃妥當,那剩下的就是工作了。首先,浮士德打算編寫一本傳教小冊子——當然不會太難,他傳教的對象也理解不了太難的教義。
雷格巴隻是命令他傳教,對於教義方麵並無囑托——可能是雷格巴對此也沒有什麽深入的知識——畢竟,他知道世界上有神還不到一天。
那麽,就隻能由自己胡謅一個教義了,浮士德稍微有些苦惱。
浮士德背靠椅背,雙手插袋望著天花板思考,到底要編造什麽樣的教義呢?突然,他的左手觸摸到了口袋裏的小物件。
浮士德掏出左手,手裏赫然是一顆二十麵骰子,這還是他在舊世界時賭錢用的,沒想到現在還能在口袋裏找到。
突然,浮士德靈機一動,俯身奮筆疾書。
“命運,命運到底是什麽呢?命運是能決定人生軌跡的一連串抉擇——它給你選擇的自由,又拿走你選項之外的道路。所謂命運,就是讓人在束縛中感到自由的一種偉大存在。麵對人生的十字路口,你會做下什麽樣的抉擇呢?你又如何判斷自己抉擇的對錯呢?”
“雷格巴會告訴你答案。至尊至大之雷格巴、至榮至偉之雷格巴,他是優柔寡斷的終結者、直覺的指引者、十字路口的國王陛下,他會引領你走上正確的命運。”
“命運的答案就是隨機,一切的一切都蘊藏在偉大的隨機數之中,偶然恰恰是世界上最大的必然!謳歌這有限的自由吧,命運最後的寬容全在這裏。”
除此之外,還有其他一些無意義的宗教讚美詩歌——比如列舉雷格巴的一百個名字,每一種象征雷格巴展現過的一個奇跡;或者是無意義的心靈雞湯寓言故事——比如一個雷格巴信徒通過抓住機遇獲得幸福的故事。
浮士德不打算寫多而複雜的教義,那對傳教毫無助益。其他神靈的教義往往也很簡單——有了神力,誰還願意用複雜的教義吸引信徒呢?
浮士德停下筆,下意識地揉著太陽穴,開始搜腸刮肚地想有哪些傳教手段——展示神跡之類的常用手段,以雷格巴的狀況,恐怕難以施展。
那麽,就隻能使用一些非常規的手段了,浮士德不由得咧開嘴,露出了惡趣味的笑容,開始伏案疾書。
“每天虔誠稱頌至尊至大雷格巴的名號一萬遍,就能得到雷格巴神的注視;能虔誠稱頌至尊至大雷格巴名號十萬遍,一天都會受到神的祝福;如果能日日如此,死後定能升入雷格巴的國度,享受永遠新奇刺激的冒險。”
“向他人宣講雷格巴名號的人,注定升入神的國度,在神國裏享受隨心所欲的美妙生活。”
“凡是聽到至榮至偉雷格巴名號的人,他的心中就埋下了歸正的種子,一旦遇到契機,就會歸順至大的雷格巴。這歸正者是真正有福的——他們聽聞了世界的奧秘,追隨了正確的教誨,他們將在神國裏享受比天生信徒更高的榮譽。”
浮士德毫不在意的寫下了這種不負責任的傳教方式——畢竟,他的目的是讓更多人信教,而不是構建一個完整的井然有序的教會。
這種粗糙而不負責的傳教方式,隻能製造出一個個大大小小,互不統屬的教會——但卻有可能帶來最多的信徒。
浮士德挑了挑眉頭,決定再添幾筆,單純靠機械式的洗腦,並不能有效的傳教。
“凡是雷格巴神的信徒,必須在每天晨昏兩次依照祈禱詞向大神禱告。清晨的禱告是祈求新的一天開啟新的冒險,一潭死水的事情能夠出現轉機;夜晚的禱告是感謝神指引自己做下的美妙抉擇。”
“凡相信偉大的雷格巴者,不得食用奇蹄動物的肉,因這肉受神唾棄,食此肉者也受神唾棄。”
浮士德滿意地笑了。
戒律,戒律和生活方式才是區分宗教最直接的依據,底層信徒可不會管什麽教義,他們隻需要一個小團體,通過戒律來識別身份的團體。
“要什麽,就給他們什麽,這才是成功的宗教。所謂有求必應,無非就是這樣。”浮士德自言自語道。
浮士德奮筆疾書,一口氣寫下了十幾條戒律,其中當然不隻是這種無意義的戒律,很多都規範了信徒的生活方式,甚至包括便後洗手。
很快,浮士德就寫夠了一本薄薄的小冊子。“計劃的第一步,完成。”浮士德對著空氣發出了宣告。
計劃的第二步也在進行之中,浮士德防空心中的雜念,默默祈禱:“至尊至大雷格巴,至榮至偉雷格巴,請回應我的祈禱,讓我貫徹您的教義,撒播您的榮光。”後邊還跟著浮士德編寫的教義小冊子。
作為雷格巴的弟子兼使徒,他的禱告很快就有了回應。
雷格巴表示教義的內容無所謂,教會強大與否也無所謂,他所要的唯有信仰,同時表揚了浮士德的勤勉,並對傳教士也予以支持和鼓勵。
浮士德則表示一切都在睿智的雷格巴導師的預料之中,自己隻是依照雷格巴的指引,做出了一些微不足道的成績,並希望雷格巴繼續信任自己,自己也將全力傳教回饋雷格巴的信任。
浮士德在腦海裏和雷格巴互相吹捧,大打官腔,過足了癮頭,雷格巴退去後好一陣子,浮士德都意猶未盡,慷慨激昂的醞釀著政治演說。
吹捧的目的無非是有所求,雷格巴實際是對浮士德提出要求,催促他盡快地傳教,獲取更多的信徒;而浮士德也毫不含糊的回敬,自己的權力太小,無法有效的傳教,希望能得到一定的支持。
最後的結論自然是皆大歡喜的,浮士德得到了權限,雷格巴也得到了浮士德的承諾。
那麽,是時候了。
浮士德看了一眼窗外西斜的日頭,走向老蟾蜍的起居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