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天焦雷,炸得崖山行宮內瑟瑟土落。
昏暗的燭光下,大宋行朝的文官們彼此相視,目光中充滿了淒涼與無奈。
大熊州、小熊州、香山、三江,行宮外圍的島嶼半日內相繼失守,曾經被視作天險的崖山已經無險可憑。
大宋行朝,此刻戰無兵,退,亦已無路。
“太後,臣以為,此刻應馬上送皇帝陛下出海,暫避元軍兵威。
尋找時機,再重整大宋旗鼓!”禮部侍郎鄧光薦急切地勸告。
他已經不是第一次提出這個建議了,得到的回答依舊是一聲低低的噎泣,坐在空蕩蕩的龍椅側麵的楊太後仿佛沒聽見鄧光薦說什麽一般,隻顧著落淚。
自從國舅公楊亮節的遺體被忠勇的士兵們搶回來後,楊太後就變成了這個樣子。
無論大臣說什麽話,她都以哭泣相應。
此刻,楊亮節那插滿了羽箭的遺體就擺在她的腳下,這位被言官們譏諷為不會做事,隻會攬權,一心想把朝廷的軍隊化為楊家軍的國舅,人生最後一刻走得極其雄壯。
在聽說自己的本家兄弟楊元禮把府庫物資全部獻給元軍後,他硬是以三百死士攻上了香山島,打得香山島守軍抱頭鼠竄。
若不是關鍵時刻,遭遇了呂師夔所帶的接應元軍,香山島就會被重新奪回到大宋手上。
麵對五千元軍,楊亮節提槍,入陣,直取中軍。
向來以勇武著稱的呂師夔不得不掩旗避之。
楊亮節透陣而過,吩咐麾下親兵回報崖山行宮,香山已失。
然後,再度提槍,殺入元軍重圍,直致力盡戰死。
“陸丞相,您看……?”鄧光薦得不到楊太後的回答,又把頭轉到陸秀夫這邊。
“上了船,我們能去哪呢?”陸秀夫輕輕地搖了搖頭,打斷了鄧光薦的話。
是啊,上了船,我們能去哪裏呢?諸臣相對黯然。
崖門內,大宋水師的戰艦尚存一千餘艘,其中不乏兩千料以上的軍船。
但此刻伶仃洋外,風高浪急,參照海民的說法是,“一出崖門,片板不歸”。
駕船出航,隻是比戰死多拖延了幾個時辰,並且死後連屍骨都找不到。
“那也好過等死吧,說不定海上還能闖出一條生路來!否則,楊大人豈不是白白丟了性命!”鄧光薦不甘心坐以待斃,繼續勸道。
楊亮節幾次乘船來往與崖山與福州之間,留在崖山的諸臣之中,他應該是最懂海情的人。
鄧光薦總覺得,楊國舅到死還念念不忘讓皇帝出海,必然有他的道理。
但具體道理在哪,他亦說不出。
非但他,自從張世傑、蘇劉義等人離開,翟國秀、顧鎧等人相繼投降後,整個行朝,已經沒有一個通曉水戰和航海之人。
所以此刻縱使沒有風浪,出海亦是一場以生命進行的賭博。
陸秀夫臉上的肌肉抽搐了一下,似乎心有所動。
還沒等鄧光薦把自己的想法說清楚,行宮外響起一串腳步聲。
宮門口,一個太監打扮的人撲到在地,哭叫道:“啟稟太後,同知樞密院事王德大人,刑部尚書申維時大人,工部侍郎楊守道大人,戶部員外胡靖大人,一起服毒自盡了……!”“什麽?”陸秀夫幾步走到宮門前,大聲問道。
他派人去傳百官來大殿議事,幾個大人遲遲未到。
假了太後的懿旨再次派人去催,沒想到催回來的卻是這種結果。
“王樞密和申尚書等六位大人,服毒自盡了。
臨去前,留言說,大宋已有一帝有辱社稷,斷斷不可再辱。
請陸大人好自為之…….”報信的太監跪在泥水裏,一邊哭,一邊轉述道。
陸秀夫的身體晃了晃,後退幾步,才勉強站穩腳跟。
幾道閃電當空劃過,藍紫色的光,照亮他絕望的臉。
滾滾雷聲從天際而來,震得殿中每個人的心,都跟著發顫。
悲涼而壓抑的感覺在大殿中越來越濃,越來越濃。
“列祖列宗啊!”惠王趙興棟悲呼一聲,低頭撞向了殿中金柱。
整個金鑾殿都跟著晃了晃,發出一聲沉悶的響。
血光四濺,諸臣攔阻不及,眼睜睜地看著惠王的屍體被柱子彈開,軟軟地仆倒。
金殿內,響起一片悲聲。
正在給弟弟清理身體的楊太後迷茫地抬起頭,看看眾人,又將頭低下,眼淚一條線般,灑在楊亮節的鎖甲上。
“報,淺灘水漲,賊舟逆灘而上,淩震將軍不敵,已經退過大嶺。
何去何從,請陸大人速做決斷!”沒等眾人從悲傷與震驚中緩過神來,一名渾身是血的小校闖進宮,俯在金殿前報告。
聽到此言,眾人心裏更加絕望。
崖山與三江島之間的水道,被珠江所攜帶的泥沙淤積,據海民說,已經幾十年都無法行船。
所以,眾人以為,張弘範取了三江島後,若想攻上崖山,也得駕艨艟從熊州和三江島之間的水道過來。
十幾裏水路,行船要耗費很多時候。
誰料到,此刻天欲亡宋,連淺灘都跟著漲水,能托起運兵的艨艟來。
“報,瑤光艦被風浪推動,撞在奇石上,沉沒!”報信的小校剛從泥漿中爬起來,又一名士兵闖進來,伏在闕下。
“啊!”鄧光薦後退數步,無力地倚在了殿柱上。
瑤光艦是幼帝趙?m的座艦,整個艦隊中,以此舟最大,一向是最抗風浪的。
瑤光艦在官湧港內,海中奇石旁,被其他戰艦環繞而泊。
這艘大艦都被風浪擊碎,其他戰艦想必更是難保,大宋朝最後一絲活命的希望也斷絕了。
“天亡大宋!”諸臣彼此目光相交,頃刻間,想到了一處。
“太後,事已至此,該喚醒官家了!”陸秀夫整頓衣冠,上前施禮,大聲奏道。
“嗯,一切俱依憑陸大人安排!”楊太後抬起頭,清晰地答道。
不知道是因為傷心過度,還是被瑤光艦的沉沒,蒙古人臨近的消息所刺激,一直哀哭的她,居然開始說話。
略有些蒼白的臉上,刹那間帶上了幾分生命的光澤,仿佛冬日傍晚的殘陽,落山前最後的一次閃動般,冷中透著強烈。
幾個太監抹著淚,去後宮伺候皇帝更衣。
文臣們相視而泣,哽咽不止。
陸秀夫輕輕咳嗽了幾聲,壓住了眾人的悲啼,笑著奏道:“啟稟太後,微臣不才,無計力挽天河。
此刻社稷將傾,理應相從陛下始終。
臣家中還有一妻,二子,容臣且去安頓,稍頃便來!”所謂安頓之言,定是逼著他們自殺,以殉國難了。
大夥理解陸秀夫話後的含義,心中一冷,悲傷的感覺一下子被憋住。
取而代之的,反而是絕望之後的輕鬆。
“丞相大人且去安排,片刻後,我母子於偏殿相候!丞相有為國捐軀之心,哀家身為女流,亦不會再令社稷受辱!”楊太後點點頭,笑著應答。
想讓陸秀夫和諸臣寬心一些,眼淚卻不肯聽話,順著清瘦的麵孔上滾了下來。
“臣家中已無人,就在此與陛下告別吧!”參政知事夏士林擦去了眼淚,對著殿前都檢點張德慘然一笑,說道:“待會煩勞張大人找一個手腳利落的弟兄帶劍上殿,送在下一程!”“煩勞張大人!”“煩勞張大人!”幾個禦史陸續上前,給殿下都檢點張德施禮。
金殿中,唯一一個佩有武器臣子張德頷首相回,解下腰間佩劍,托在了手裏。
金殿外,僅餘的百十個侍衛在雨中肅立著,電光下,握刀的手被照得慘白。
“諸位有必死之心,難道沒有殺賊之念嗎。
等死,何不提刀死於陣前!”禮部侍郎鄧光薦越眾而出,大聲喝道。
大夥都欲殉社稷,強行出海的尋覓活路的話,他再也提不出來。
但揮刀自盡,卻又太不甘心。
此刻,崖山島上,宗室大臣的家眷、子女不下五千。
大、小熊州、香山島、還有分散著住在伶仃洋諸島之上,台山、新會、番隅一帶,追隨著大宋行朝的百姓、士人不下二十萬。
眼下雖然大部分百姓都落入了北元之手,但大夥忍辱偷生,就因為行朝還在,華夏文明還有延續下去的希望。
如果帝景和楊太後、陸丞相以及朝中諸臣都選擇了殉社稷,事情傳開去,崖山附近追隨殉國的讀書人和普通百姓,人數絕對不會低於十萬。
全國各地,聞訊而死者,估計會更多。
既然大家連死都不怕了,何必不與元軍拚死。
就像國舅楊亮節那樣,至少還不曾墜了大宋威名。
“我等俱是文人,鄧大人何出此言!”夏士林愣了愣,正色喝道。
為國捐軀,是士大夫的本分。
但提刀上陣,卻是把自己的身份降低到與武夫同類,實在有損文人臉麵。
幾個禦史低聲附和,在與敵人拚命而死和自盡之間,他們寧願選擇後者。
大夥實在不明白,一向文章、氣節都為文人表率的帝師鄧光薦,怎麽會到了最後關頭,說出如此文武不分的混賬之語。
“大夥既然連死都不怕,還在乎這文人名聲。
我輩若是自盡了,跟在身後的數十萬大宋百姓,不過一同做了千秋雄鬼而已,能奈蒙古人何。
我輩今日殺賊而死,日後必有千萬萬大宋男人血灑疆場,前仆後繼,把蒙古人趕出去。
放眼江南,真正的蒙古人不過兩萬,而願意為國捐軀的百姓,又何止二十萬,兩百萬……”禮部侍郎,帝師鄧光薦不顧朝堂禮儀,大聲疾呼,“等死,做人傑而死可乎?”“哢嚓!”閃電當空劈下,照亮金殿外眾人的臉。
陸秀夫愣了愣,抬頭看看鄧光薦,突然發現,自己方才的行為著實可悲可憐。
眾目睽睽下,陸秀夫走到殿前都檢點張德麵前,拔劍出鞘,揮舞著喊道:“既然如此,我等就血流五步,讓韃子知道何為壯士之怒。
張大人,煩勞你且出去,找幾十把刀來!”“末將遵命!”張德大聲回答,昂首而出。
不一會兒,金殿內外就響起了沸騰的人聲,侍衛、太監、宮女,還有附近大臣之家眷,奴仆,男女老幼,提著刀,捧著槍,集結在一起。
幼帝趙?m被太監換了一身戎裝,金色皮盔,銀色鎖甲,精鋼戰靴,一手拉著楊太後,一手拉著陸秀夫,到金殿口。
此刻已經無需皇帝開口勉勵,如林刀槍中,響起了山呼海嘯般的“萬歲”聲。
與天空中風雷之聲遙遙相和,把環島的海浪聲都壓了下去。
就在這時,宮牆外,又傳來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
緊接著,腳步聲越來越密,越來越清晰,風雨中,隱隱有一哨人馬,直奔皇宮而來。
“諸位,跟我舉刀殺賊!”殿前都檢點張德大喝一聲,提槍向宮門口衝去。
千餘刀槍相隨,呼喝而上,那氣勢,仿佛瞬間集結了千軍萬馬般。
陸秀夫上前幾步,提劍,護在金殿口。
楊太後笑了笑,抓著一支從楊亮節身上拔出來的血箭,抵在了自己的胸口上。
幼帝趙?m提著把不知何人塞在他手中的匕首,鋒刃向前,一雙大眼中精光滾來滾去,竟無半點畏懼之色。
“好一個少年帝王,若加以時日……”帝師鄧光薦看了看皇帝,滿眼愛憐。
轉身入宮,將大宋曆代皇帝的靈位和宗譜、典籍,百官名冊,禦印等傳國之物依次擦淨,在禦案前擺放整齊。
摘下布幔簾簾幛等易燃之物,將禦案圍好。
捧著一把香燭,站在了布幔旁。
隻等元兵一入宮門,立即舉火。
把三百多年傳承化做一股清煙,隨趙?m的魂魄飛了去。
忽然,陸秀夫的身體晃了晃,手中長劍“叮”的一聲掉落在地上。
鄧光薦聞聲抬頭,隻見殿前都檢點張德,帶著二十幾個全副武裝的彪形大漢衝了進來。
昏暗的燭光下,大宋行朝的文官們彼此相視,目光中充滿了淒涼與無奈。
大熊州、小熊州、香山、三江,行宮外圍的島嶼半日內相繼失守,曾經被視作天險的崖山已經無險可憑。
大宋行朝,此刻戰無兵,退,亦已無路。
“太後,臣以為,此刻應馬上送皇帝陛下出海,暫避元軍兵威。
尋找時機,再重整大宋旗鼓!”禮部侍郎鄧光薦急切地勸告。
他已經不是第一次提出這個建議了,得到的回答依舊是一聲低低的噎泣,坐在空蕩蕩的龍椅側麵的楊太後仿佛沒聽見鄧光薦說什麽一般,隻顧著落淚。
自從國舅公楊亮節的遺體被忠勇的士兵們搶回來後,楊太後就變成了這個樣子。
無論大臣說什麽話,她都以哭泣相應。
此刻,楊亮節那插滿了羽箭的遺體就擺在她的腳下,這位被言官們譏諷為不會做事,隻會攬權,一心想把朝廷的軍隊化為楊家軍的國舅,人生最後一刻走得極其雄壯。
在聽說自己的本家兄弟楊元禮把府庫物資全部獻給元軍後,他硬是以三百死士攻上了香山島,打得香山島守軍抱頭鼠竄。
若不是關鍵時刻,遭遇了呂師夔所帶的接應元軍,香山島就會被重新奪回到大宋手上。
麵對五千元軍,楊亮節提槍,入陣,直取中軍。
向來以勇武著稱的呂師夔不得不掩旗避之。
楊亮節透陣而過,吩咐麾下親兵回報崖山行宮,香山已失。
然後,再度提槍,殺入元軍重圍,直致力盡戰死。
“陸丞相,您看……?”鄧光薦得不到楊太後的回答,又把頭轉到陸秀夫這邊。
“上了船,我們能去哪呢?”陸秀夫輕輕地搖了搖頭,打斷了鄧光薦的話。
是啊,上了船,我們能去哪裏呢?諸臣相對黯然。
崖門內,大宋水師的戰艦尚存一千餘艘,其中不乏兩千料以上的軍船。
但此刻伶仃洋外,風高浪急,參照海民的說法是,“一出崖門,片板不歸”。
駕船出航,隻是比戰死多拖延了幾個時辰,並且死後連屍骨都找不到。
“那也好過等死吧,說不定海上還能闖出一條生路來!否則,楊大人豈不是白白丟了性命!”鄧光薦不甘心坐以待斃,繼續勸道。
楊亮節幾次乘船來往與崖山與福州之間,留在崖山的諸臣之中,他應該是最懂海情的人。
鄧光薦總覺得,楊國舅到死還念念不忘讓皇帝出海,必然有他的道理。
但具體道理在哪,他亦說不出。
非但他,自從張世傑、蘇劉義等人離開,翟國秀、顧鎧等人相繼投降後,整個行朝,已經沒有一個通曉水戰和航海之人。
所以此刻縱使沒有風浪,出海亦是一場以生命進行的賭博。
陸秀夫臉上的肌肉抽搐了一下,似乎心有所動。
還沒等鄧光薦把自己的想法說清楚,行宮外響起一串腳步聲。
宮門口,一個太監打扮的人撲到在地,哭叫道:“啟稟太後,同知樞密院事王德大人,刑部尚書申維時大人,工部侍郎楊守道大人,戶部員外胡靖大人,一起服毒自盡了……!”“什麽?”陸秀夫幾步走到宮門前,大聲問道。
他派人去傳百官來大殿議事,幾個大人遲遲未到。
假了太後的懿旨再次派人去催,沒想到催回來的卻是這種結果。
“王樞密和申尚書等六位大人,服毒自盡了。
臨去前,留言說,大宋已有一帝有辱社稷,斷斷不可再辱。
請陸大人好自為之…….”報信的太監跪在泥水裏,一邊哭,一邊轉述道。
陸秀夫的身體晃了晃,後退幾步,才勉強站穩腳跟。
幾道閃電當空劃過,藍紫色的光,照亮他絕望的臉。
滾滾雷聲從天際而來,震得殿中每個人的心,都跟著發顫。
悲涼而壓抑的感覺在大殿中越來越濃,越來越濃。
“列祖列宗啊!”惠王趙興棟悲呼一聲,低頭撞向了殿中金柱。
整個金鑾殿都跟著晃了晃,發出一聲沉悶的響。
血光四濺,諸臣攔阻不及,眼睜睜地看著惠王的屍體被柱子彈開,軟軟地仆倒。
金殿內,響起一片悲聲。
正在給弟弟清理身體的楊太後迷茫地抬起頭,看看眾人,又將頭低下,眼淚一條線般,灑在楊亮節的鎖甲上。
“報,淺灘水漲,賊舟逆灘而上,淩震將軍不敵,已經退過大嶺。
何去何從,請陸大人速做決斷!”沒等眾人從悲傷與震驚中緩過神來,一名渾身是血的小校闖進宮,俯在金殿前報告。
聽到此言,眾人心裏更加絕望。
崖山與三江島之間的水道,被珠江所攜帶的泥沙淤積,據海民說,已經幾十年都無法行船。
所以,眾人以為,張弘範取了三江島後,若想攻上崖山,也得駕艨艟從熊州和三江島之間的水道過來。
十幾裏水路,行船要耗費很多時候。
誰料到,此刻天欲亡宋,連淺灘都跟著漲水,能托起運兵的艨艟來。
“報,瑤光艦被風浪推動,撞在奇石上,沉沒!”報信的小校剛從泥漿中爬起來,又一名士兵闖進來,伏在闕下。
“啊!”鄧光薦後退數步,無力地倚在了殿柱上。
瑤光艦是幼帝趙?m的座艦,整個艦隊中,以此舟最大,一向是最抗風浪的。
瑤光艦在官湧港內,海中奇石旁,被其他戰艦環繞而泊。
這艘大艦都被風浪擊碎,其他戰艦想必更是難保,大宋朝最後一絲活命的希望也斷絕了。
“天亡大宋!”諸臣彼此目光相交,頃刻間,想到了一處。
“太後,事已至此,該喚醒官家了!”陸秀夫整頓衣冠,上前施禮,大聲奏道。
“嗯,一切俱依憑陸大人安排!”楊太後抬起頭,清晰地答道。
不知道是因為傷心過度,還是被瑤光艦的沉沒,蒙古人臨近的消息所刺激,一直哀哭的她,居然開始說話。
略有些蒼白的臉上,刹那間帶上了幾分生命的光澤,仿佛冬日傍晚的殘陽,落山前最後的一次閃動般,冷中透著強烈。
幾個太監抹著淚,去後宮伺候皇帝更衣。
文臣們相視而泣,哽咽不止。
陸秀夫輕輕咳嗽了幾聲,壓住了眾人的悲啼,笑著奏道:“啟稟太後,微臣不才,無計力挽天河。
此刻社稷將傾,理應相從陛下始終。
臣家中還有一妻,二子,容臣且去安頓,稍頃便來!”所謂安頓之言,定是逼著他們自殺,以殉國難了。
大夥理解陸秀夫話後的含義,心中一冷,悲傷的感覺一下子被憋住。
取而代之的,反而是絕望之後的輕鬆。
“丞相大人且去安排,片刻後,我母子於偏殿相候!丞相有為國捐軀之心,哀家身為女流,亦不會再令社稷受辱!”楊太後點點頭,笑著應答。
想讓陸秀夫和諸臣寬心一些,眼淚卻不肯聽話,順著清瘦的麵孔上滾了下來。
“臣家中已無人,就在此與陛下告別吧!”參政知事夏士林擦去了眼淚,對著殿前都檢點張德慘然一笑,說道:“待會煩勞張大人找一個手腳利落的弟兄帶劍上殿,送在下一程!”“煩勞張大人!”“煩勞張大人!”幾個禦史陸續上前,給殿下都檢點張德施禮。
金殿中,唯一一個佩有武器臣子張德頷首相回,解下腰間佩劍,托在了手裏。
金殿外,僅餘的百十個侍衛在雨中肅立著,電光下,握刀的手被照得慘白。
“諸位有必死之心,難道沒有殺賊之念嗎。
等死,何不提刀死於陣前!”禮部侍郎鄧光薦越眾而出,大聲喝道。
大夥都欲殉社稷,強行出海的尋覓活路的話,他再也提不出來。
但揮刀自盡,卻又太不甘心。
此刻,崖山島上,宗室大臣的家眷、子女不下五千。
大、小熊州、香山島、還有分散著住在伶仃洋諸島之上,台山、新會、番隅一帶,追隨著大宋行朝的百姓、士人不下二十萬。
眼下雖然大部分百姓都落入了北元之手,但大夥忍辱偷生,就因為行朝還在,華夏文明還有延續下去的希望。
如果帝景和楊太後、陸丞相以及朝中諸臣都選擇了殉社稷,事情傳開去,崖山附近追隨殉國的讀書人和普通百姓,人數絕對不會低於十萬。
全國各地,聞訊而死者,估計會更多。
既然大家連死都不怕了,何必不與元軍拚死。
就像國舅楊亮節那樣,至少還不曾墜了大宋威名。
“我等俱是文人,鄧大人何出此言!”夏士林愣了愣,正色喝道。
為國捐軀,是士大夫的本分。
但提刀上陣,卻是把自己的身份降低到與武夫同類,實在有損文人臉麵。
幾個禦史低聲附和,在與敵人拚命而死和自盡之間,他們寧願選擇後者。
大夥實在不明白,一向文章、氣節都為文人表率的帝師鄧光薦,怎麽會到了最後關頭,說出如此文武不分的混賬之語。
“大夥既然連死都不怕,還在乎這文人名聲。
我輩若是自盡了,跟在身後的數十萬大宋百姓,不過一同做了千秋雄鬼而已,能奈蒙古人何。
我輩今日殺賊而死,日後必有千萬萬大宋男人血灑疆場,前仆後繼,把蒙古人趕出去。
放眼江南,真正的蒙古人不過兩萬,而願意為國捐軀的百姓,又何止二十萬,兩百萬……”禮部侍郎,帝師鄧光薦不顧朝堂禮儀,大聲疾呼,“等死,做人傑而死可乎?”“哢嚓!”閃電當空劈下,照亮金殿外眾人的臉。
陸秀夫愣了愣,抬頭看看鄧光薦,突然發現,自己方才的行為著實可悲可憐。
眾目睽睽下,陸秀夫走到殿前都檢點張德麵前,拔劍出鞘,揮舞著喊道:“既然如此,我等就血流五步,讓韃子知道何為壯士之怒。
張大人,煩勞你且出去,找幾十把刀來!”“末將遵命!”張德大聲回答,昂首而出。
不一會兒,金殿內外就響起了沸騰的人聲,侍衛、太監、宮女,還有附近大臣之家眷,奴仆,男女老幼,提著刀,捧著槍,集結在一起。
幼帝趙?m被太監換了一身戎裝,金色皮盔,銀色鎖甲,精鋼戰靴,一手拉著楊太後,一手拉著陸秀夫,到金殿口。
此刻已經無需皇帝開口勉勵,如林刀槍中,響起了山呼海嘯般的“萬歲”聲。
與天空中風雷之聲遙遙相和,把環島的海浪聲都壓了下去。
就在這時,宮牆外,又傳來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
緊接著,腳步聲越來越密,越來越清晰,風雨中,隱隱有一哨人馬,直奔皇宮而來。
“諸位,跟我舉刀殺賊!”殿前都檢點張德大喝一聲,提槍向宮門口衝去。
千餘刀槍相隨,呼喝而上,那氣勢,仿佛瞬間集結了千軍萬馬般。
陸秀夫上前幾步,提劍,護在金殿口。
楊太後笑了笑,抓著一支從楊亮節身上拔出來的血箭,抵在了自己的胸口上。
幼帝趙?m提著把不知何人塞在他手中的匕首,鋒刃向前,一雙大眼中精光滾來滾去,竟無半點畏懼之色。
“好一個少年帝王,若加以時日……”帝師鄧光薦看了看皇帝,滿眼愛憐。
轉身入宮,將大宋曆代皇帝的靈位和宗譜、典籍,百官名冊,禦印等傳國之物依次擦淨,在禦案前擺放整齊。
摘下布幔簾簾幛等易燃之物,將禦案圍好。
捧著一把香燭,站在了布幔旁。
隻等元兵一入宮門,立即舉火。
把三百多年傳承化做一股清煙,隨趙?m的魂魄飛了去。
忽然,陸秀夫的身體晃了晃,手中長劍“叮”的一聲掉落在地上。
鄧光薦聞聲抬頭,隻見殿前都檢點張德,帶著二十幾個全副武裝的彪形大漢衝了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