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複成師徒二人饑渴交加,沒有多餘的力氣說話,他們一前一後搖擺向前,行走的不快。


    秋風無情,肆意奪走張複成師徒二人身上的熱氣,凍得他們渾身顫抖不停。


    晨曦是一天中陰陽交會之際,陽氣初升,陰氣還未散盡,一天當中最為涼爽的時候。


    師徒二人走到離老槐村路口不到一裏路時,遇見一個白發老叟正在路邊割草。


    見到活人的心情比見鬼要好得多,張複成笑著打招呼:“尊翁,這麽早就起來勞作了,您老一刻都閑不住。”


    老叟聞聲住手,抬頭盯著張複成,出神地瞧他。


    張複成心中一驚,老叟的臉色晦暗不明,似皺巴巴的老樹皮,印堂發黑,一副中邪的模樣,他尋思:“老人難道和我們一樣,路上遇凶鬼?到底真相如何,容我問問實情。”


    不待張複成開口,老叟迎麵走來,作揖道:“老朽冒昧,老道長貴姓張?”


    張複成回禮道:“不敢稱貴,老道正是張複成。敢問尊翁,您老可是老槐村人士?”


    那老恩拜倒在地,哭訴:“老朽正是老槐村楊老九,還請大法師救救老槐村眾鄉親。”他哭得很悲傷,說完話已上氣不接下氣。


    張複成很震驚,不敢相信眼前看起來已是一個年過古稀的老人會是自己四五年前見過的楊老九,那時他不過年過半百,臉色紅潤,不過區區幾年,他為何老得如此快?


    張複成一時不解楊老九話中老槐村全村中邪的意思?他隱隱感到不安,個中緣由,必定和陰符鏡中的紅鬼有牽連。


    孰真孰假需得問個清楚明白,張複成拉著楊老九手,往上扶,問道:“楊老伯,有話起來慢慢說。”


    楊老九滿臉老淚縱橫,他的身子很輕,雙手瘦小,因悲傷過度,雙腳不停顫抖。張複成稍稍用力便托起他,用力攙住他,讓他坐在張青飛尋來的一塊大石頭上休息。


    喘氣良久,楊老九緩過神,悲傷道:“大法師,老槐村的人都快死絕,成為一片亂葬崗。”


    張複成倒吸一口冷氣,彈起身子,失聲道:“楊老伯,這話從何說起?老槐村前些年還好好地,怎會落到關門絕戶的地步?這幾年,那裏到底發生什麽事了?”


    楊老九黯然道:“大法師,你有所不知,三年來,老槐村中的青壯年連同小童幼兒都死絕了。能走的都走了,剩下的都是我這種半死不活的老頭,留著等死。太慘了。”


    張複成震驚的脫口而出:“楊老伯,您的兩個兒子還在不?”他話出口,心中懊悔。


    楊老九捂住臉失聲痛哭:“死了,都死了,一家年青的六口死得幹幹淨淨,隻剩下兩個老不死。”


    張複成心頭充滿悲傷,張口說不出話;張青飛自幼跟著師父生活,從未親生經曆至親的生死離別,雖是如此,他耳聽目染楊老九的悲情,仍不免心中動容,哭出聲。


    楊老九止住悲聲,擦著淚水,拱手道:“老漢失禮,讓二位見笑。”


    張複成還禮道:“老道豈敢幸災樂禍!是老道失言,敬請楊老伯寬宥。”他本想再問老槐村三年間發生的是是非非,又怕惹得楊老九傷心,不敢多問。


    楊老九道:“大法師言重。老漢有錯在先,本是求大法師救老槐村鄉親性命,到先哭啼不住,耽擱了說正事。”他斷斷續續說出老槐村鄉親家破人亡的前因後果。


    三年前,中秋節的前一天,楊家幾個青年小夥結伴成隊,挎著弓箭帶著獵狗去老陰山打野貨,弄點葷菜過節,誰也不曾料想,他們這一去,惹出天大禍事。


    那天從清晨到傍晚,幾個小青年在莽山中穿梭忙碌一天,獵獲了諸如山雞、野兔、野獐不少,回到家時,都是有說有笑。


    因第二天是中秋佳節,按習俗要早起殺雞宰鴨製作糕點,當夜老槐村的人都睡得很早,戌時未過,全村人都安寢入睡。


    到了夜半三更,村頭王家看門狗率先大聲犬吠,叫的很淒厲,別人家的狗緊隨其後跟著叫喚,淒慘的狗叫聲從村頭叫到村尾;古怪的是所有的狗叫了幾聲不再叫喚。


    村中時有山獸進來溜達,引得狗叫,老槐村的村民誰也沒有在意。


    第二天清晨,天剛麻麻亮,起得早的村民開始忙碌,趕製晚上合家團圓飯,他們檢查家中牲畜時,發現自家的狗不見了,當時也不在意,以為是跑出去野了。


    早飯過後,日升三杆,各家的狗還未歸家,往**們都要回來吃食,村民覺得事情不對勁,年輕人相約去找。


    十幾個年輕人從辰時找到午時,找遍了四周的山溝山坡,但一無所獲。


    茫茫大山中,山多樹茂,猛獸藏身的好地方,處在其中的村莊為了安全起見,家家戶戶都喂養狗看門守屋;老槐村也不例外,村中共有八十餘戶,每戶都喂養著狗,少的一條,多的三四條,一家姓田的家中養狗最多,大大小小有八條。


    數百條狗無緣無故地同時消失,老槐村炸開鍋,村民們紛紛議論開,有人說是山上的豺狼下山,擄走他們的狗,前晚聽到的聲音能對證。不過這種說法很快被人推翻,它們真要是被猛獸叼走,地上怎麽也得留下血跡,不會一口將它們生吞,再說了,要有多少猛獸才能一夜能擄走這麽多狗。


    有人搬出妖魔說法,說是老林中的妖魔鬼怪下山,將家養狗吃盡。


    此言一出,老槐村人心惶惶,他們一致相信,隻有妖怪有能力一晚上吃盡村中的看門狗。


    到底是妖魔還是鬼怪,眾村民各抒己見,有人說是豺狼虎豹成精,它們平日最恨家養狗,吃了它們也是理所當然;有的說是厲鬼作祟,一個理由是狗看到它們時大吼大叫,得罪它們,另一個理由是村中畜生除了狗以外,牛羊雞鴨都無損失。


    村民爭來鬧去,誰也說不了誰,平時和睦相處的相鄰爭的麵紅耳赤,亂哄哄的糾纏一起,連過節的心思都拋棄,午飯都顧不得吃。


    大人不吃飯猶可過,小孩不吃飯餓得慌,夾在爭吵聲中,他們哭的更起勁。


    祥和的氣氛起了紛爭,團圓節變成吵架節,有違和睦至理。


    村中最有名望的楊太爺出頭調解,勸大家不要胡亂猜測白白受驚嚇,先過完節,第二天再去宣化城中請道士和尚來村中做場法事,再判定是非。


    村民停住爭吵,領著自家孩童,各回各家。


    日落西山前,在外奔波的村民陸陸續續都返回到老槐村和家人團圓。


    月圓之夜下的老槐村,漸漸歸於寧靜,走家串戶的村民大都歸家安睡,他們不曾料想,大難臨頭。


    接連幾聲淒厲的叫聲劃破老槐村寧靜的夜空。


    叫聲停息,黑夜中響起搶天哭地的叫喊聲:“我的兒啊,你這是怎麽了?”


    酣睡中的村民徹底被驚醒,膽小的孩童嚇得嚎啕大哭。


    睡意朦朧的村民一頭霧水,都不知道發生何事,匆匆點燃燈火去響起哭聲的那些人家探過究竟。


    人聲鼎沸,老槐村的村民相互通消息,得知發出慘叫聲的都是楊姓人家,他們的兒子半夜突然得了怪病,全身變得烏青,雙眼圓瞪,裏麵布滿黑絲,一臉猙獰,手腳亂舞。口中大喊大叫,不斷吐出腥臭黑水,連同耳鼻中冒出一絲絲黑氣。


    去探望的村民看到楊家子弟恐怖麵目時,無不嚇得撒腿就跑,整個老槐村亂成一團,大人小人都陷入驚恐中。


    人來人往,楊太爺鎮定下來,他忙而不亂,幾個楊家子弟到底是中邪還是生重病,他心裏沒底,不敢獨斷;穩當起見,他吩咐兒孫找幾個膽大的壯年人去宣化城中請道士和大夫;他自己則逐一去出事人家探望,安撫人心。


    楊太爺雙管齊下,他一麵將村中所有青壯年聚齊一起,分成兩隊,一隊將幾個神誌不清的楊家子弟綁結實,抬到楊家祠中,又請懂點道法的老人在祠堂祖宗牌位前燒香化紙;一隊在祠堂前殺雞宰豬,敬請天地神靈驅趕邪魔;他一麵又讓村中婦人砍下幾支槐樹知煮水,槐樹花煎藥,又讓小孩灑出童子尿用瓦罐盛了。


    第一隊青壯年從村中尋來幾隻大木桶,灌滿用槐樹枝煮的溫水,摻和童子尿並混勻,將那幾個楊家子放進去,浸泡,用紅繩捆綁他們的身子;又搬開他們的下巴,灌進湯藥。


    大夥手忙腳亂地忙了大半夜,直到公雞打鳴,幾個楊家子弟終於安靜下來,七竅中不再流露出髒物。


    第二天午時,出去請人的村民還未歸來,楊太爺心中惴惴不安,老槐村到宣化縣不過二十裏路程,腳力好的兩個時辰就回來了,走得慢的三個時辰也夠走過來回,加上尋先生的時間,最多四個時辰。


    一定是出意外了,楊太爺不敢再耽擱時間,趕緊又派出兩隊人馬,一隊去找他兒孫子那夥人,一隊去尋先生和道士。


    不到小半個時辰,尋人的那隊抬著楊太爺兒孫幾個急衝衝地趕回到老槐村,說是他們中了邪,倒在路邊上的山溝中。


    楊太爺得知凶信,憂愁的長籲短歎,病倒在床上。


    紅日偏西,楊太爺派出去的第二批人馬抬著一個大夫和道士,風風火火的回到老槐村。


    道士見詳細端看幾個楊家子弟麵目後,連說幾聲“厲害!”大夫給他們把脈過後,連連搖頭,兩人交流之下,一致斷定他們是中了惡鬼的毒,不是生病。


    中邪的事歸道士管,大夫愛莫能助,他先給中邪的幾個楊家子弟開了幾味安神驅邪的藥物,後給楊太爺把脈開方,隨後向眾人告辭,被幾個村民送回宣化城。


    降妖伏魔和治病一樣,動手之前需得找到根源,道士向中邪的楊家子弟的父母盤根究底地問了一會;得到明確答複後,他當即吩咐村民搬來桌椅,在楊家祠堂前升壇做法。


    幾個村民七手八腳從木桶中抬出幾個楊家子弟,解開繩索,擦幹他們身子,用黃布兜住他們的隱秘處,架他們放在木椅上靠著。


    法壇最上方擺著三個尺許高的三清神像;中間依次擺有七樣法器,分別是鎮壇木、令牌、令旗、甘露碗、七星劍、驅鬼符籙、法鈴,正下方擺有一香爐。


    法壇前,道士身穿道袍頭戴黃冠,雙手十指緊扣,使出一個“內轉印”,兩個大拇指間夾著三根燃燒的長香。


    法壇兩邊,堆有兩排陰人用的物件――白蠟燭、金箔做的元寶、紙錢。


    道士先在楊家子弟胸口貼下幾張靈符,後在法壇前拜下,口誦“祝香神咒”:“道由心學,心假香傳,香爇玉爐,心存帝前,真靈下盼,仙旆臨軒,今臣關告,逕達九天。”


    道士,磕三個響頭,起身往香爐擦入三炷香,隨即拿起法壇上的法鈴,又跪下,搖三下,口誦解“冤結咒”:“眾生多結冤,冤深難解結,一世結成冤,三世報不歇,我今傳妙法,解除諸冤業,聞誦誌心聽,冤家自散滅。”


    道士念完咒語,磕三個響頭後,起身燒化法壇邊兩排元寶蠟燭,隨後走到楊家子弟身前,掀開他們的眼皮細看。


    挨個查看楊家子弟過後,道士眉頭緊鎖,表情嚴肅,回到法壇前,拿起七星劍,開口唱道:“惡鬼無道,金銀不要,誠請不離,加害凡人;我道慈悲,三清台前,除惡救善。”


    道士拜三拜,起身搖動法鈴,從左邊起步,圍著法壇行走鬥步,口誦“淨口神咒”:“丹朱口神,吐穢除氛,舌神正道,通命養神,羅千齒神,卻邪衛真,喉神虎賁,氣神引津,心神丹元,令我通真,思神鍊液,道常存。”


    左邊行走完七圈,道士再拜三拜,搖動法鈴,往右邊行走鬥步,口誦淨心神咒:“太上台星,應變無停,驅邪縛魅,保命護身,智慧明淨,心神安寧,三魂永久,魄無喪傾。”


    走完二七十四圈,道士來到楊家子弟身前,用七星劍在他們背上連拍三下,每拍一下,口道一聲:“邪魅去,魂魄定,人無恙!”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青飛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古風鬆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古風鬆影並收藏青飛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