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家子弟都是大叫一聲,下腹春雷鳴叫一樣,轟隆隆的放出許多臭氣,好似茅房倒塌,滿地流了糞水;熏得滿堂的人掩住口鼻,盡變臉色。


    一刻十分過後,雷鳴停住,楊家子弟們全身黑色褪進,臉麵恢複血色,他們幾乎同時從木椅上跳腳起身,叫道:“好臭,好臭。”一齊向人群跑去。


    老槐村村民圍住幾個活潑亂跳的楊家子弟歡聲雷動,他們的爹娘流著眼淚圍住道士,跪在地上不停地磕頭,感謝救命之恩。


    邪氣退走,籠罩在老槐村上空的恐怖烏雲散去,活在驚恐中的村民重獲自在,他們帶著輕快心情張羅著晚飯。


    道士心中沒有那麽輕鬆,楊家子弟們雖已恢複原常,但是讓他們中毒的元凶惡首並沒有拿住,病根不除,治標不治本。


    要想讓老槐村村民真正過上安穩日子,還得收拾掉那個下毒手的惡魔;瞧著他們高興的神情,道士不忍心說出真相,他把幾個楊家子弟叫到一邊,詢問他們在老陰山上的所見所聞。


    一個口齒伶俐的楊家子弟竹筒倒黃豆一半說起他們那天遇到的一件詭異的事。


    前天,楊家子弟們去老陰山打獵的時候,最初他們隻是在山腳搜尋獵物。


    幾經奔波,勞累了差不多一時辰,楊家子弟們隻獵得幾隻野兔,都不夠分,他們很懊惱,這麽回去,會被鄉親笑話。


    商量一會,楊家弟子們一致決定上到山腰上去,那裏的野物肯定比山下多,他們會獲得更加多的收獲。


    楊家子弟們上得山腰上後,忙活一再次失望了,他們不過射得幾隻野雞。


    披荊斬棘地爬上來,隻得很少的獵物,眾楊家弟子不甘心就此灰頭土臉下山,他們決定再往上去到山頂上碰碰運氣。


    千辛萬苦爬上山頂,楊家子弟們沒白費心思,他們很快獵獲一頭野獐。


    楊家弟子們的高興勁很快消退,他們在稠密的矮樹林中苦苦搜尋,再也沒有見到半隻山獸。


    失望之極,楊家子弟們決心打道回府;當他們走到一片濃密的老樹林中,發現了十丈遠處一個小牛犢大的野物,全身五花斑斕,頭長一對枝丫角,沒誰能道出它的名字。


    大野獸對著楊家子弟們觀望,並不逃走,喜得他們樂不可支:“獵到這大野物,可以風風光光地回村。”一齊張弓搭箭。


    嗖嗖嗖聲,十來隻箭矢朝著大野獸疾風過去。


    眼見獵物要到手,大野獸消失不見,隻聽見箭矢射入大樹的噗噗聲,驚得楊家子弟們發出一身冷汗,大夥兒麵麵相窺,做不得聲。


    不可能大家都看花眼,一定是那大野物跑得快逃走了,眾楊家子弟愣神一會,壯著膽子走向大野獸所在的地方。


    大野獸所在的四周大鬆樹上沒有箭矢,空地地上也沒有,它們平白無故消失了。


    在那邊時,明明聽到箭矢射進樹木的聲音,眾楊家弟子驚得目瞪口呆:“雙眼花了也就罷了,兩耳也有問題?”


    “轟……”老鬆樹林中傳來打雷聲,引得楊家子弟抬頭望天看,方圓百裏內,青天紅日,無半點黑雲。


    老鬆林中雷聲滾滾,楊家子弟交換眼神,都是按耐不住,要進去探過一清二楚。


    老林深處,一團漆黑中雷鳴火閃,迅速朝著楊家子弟飄過去。


    楊家子弟嚇得汗毛倒立,身子比掉進寒冰中還冷,顧不得瞧稀奇,一哄而散,轉身往山下跑,他們逢林鑽林,遇坡滾坡,一條路走到底,一口氣跑到山腳下。


    幾頭倒黴的野獸被楊家子弟長虹貫日般的氣勢嚇得失魂落魄,沒頭沒腦的跟著往山嚇跑,它們上山跑得快,下山滾得更快。


    那幾頭倒黴鬼滾到山下時,已跌的七葷八素,四腳都站不穩,被嚇破了膽的楊家子弟撿現成,正好印證一句老話:“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雷聲消失,山上的那團漆黑沒有跟到山下,不知所蹤。


    那漆黑的一團到底是什麽玩意,楊家子弟誰也說不上,他們心有餘悸,不敢再在山上逗留,結伴回家。


    累了一天,受半天驚嚇,好在收獲不少,又一人不少,受傷重的,也不過身上起了幾個包,都是尋常小事,無人放在心上,楊家子弟拋下不開心的事,敞開胸懷談天說地。


    楊家子弟平安回到家,故事隨著完結。


    那黑色之物到底是鬼是怪,沒有露出真實麵目,道士心中斟酌良久,不敢下結論。


    深秋的天總是黑的快,道士聽完楊家子弟說的遭遇,已到掌燈時分,眾村民已辦好酒席。


    茅山道士不忌酒肉,道士心中有顧慮,喝了三杯便停住吃飯;村民都是樸實的莊稼漢,見他不貪杯,誰也不相勸。


    山村比不得城裏,鄉民平時都是麵朝黃土背朝天,除了逢年過節,一年到頭各忙各的,很難聚在一起找樂子。趁消災之際,不喝酒的都陪上三杯,個個全弄得醉眼迷離,東倒西歪。


    皓月高掛天空當中,村民攜妻帶子,三三五五散場歸家,熱鬧的楊家祠歸於安靜。


    一陣冷風當麵刮來,道士三分酒意全化成冷汗流出,他擦擦汗水,扭頭四看,周邊都是樹影深深,他心中打一個突。


    月光下,一個黑影從山上飄下來,落在楊家祠堂前麵樹影中。


    道士驚得猛地站起身,腳踩魁星鬥,手持七星劍指著那黑影,厲聲道:“何方鬼怪,竟敢驚嚇本道人!”


    “本君不是山林鬼怪,本君是老陰山山神是也!”那黑影走出樹影,露出本相,是一個麵目醜陋,身穿黃甲,手持一件古怪兵器的巨人。他喝道:“大膽老道,見到本君,你怎麽還不下跪!用劍對著本君,意欲何為?”


    老道心中一跳:“山神!慚愧,老道兒差點錯把好人當壞人。”茅山道士平日常在山中與妖魔鬼怪交手,最敬山神。他收好七星劍,錯開魁星鬥,雙手作揖,道:“老道參見尊神,老道有眼無珠,冒犯尊神,敬請見諒。”說著雙腳屈膝跪下去。


    山神道:“老道兒無禮!敢和本君作對!我看你往後不想上山了!”


    道士心中一凜,他們這教弟子,靠山吃山,山神不準他上山,等於斷了他的後路。忙道:“尊神息怒,老道不知那是得罪您老,還請示下。”他心中確實是稀裏糊塗的,他學道以來,上山前,總是先要禮敬山神,從未做過對不住他們的事。


    山神喝道:“老道兒放肆,居然敢頂嘴!吃我一槍。”


    道士慌忙道:“尊神息怒,老道當真不知!豈敢開罪您老,還請明示,若真有此事,老道甘願認罰。”


    山神哼一聲,道:“老道兒,你搭救老槐村那幾個壞坯子,壞了我的好事。你說,該不該罰。”


    道士賠罪道:“該,該罰!老道冒犯動問神君,那幾個小子做了何事因而吃罪?”他心中暗想:“那邪惡的陰毒是他放的?奇怪。山神乃是一方山林至尊,護一方百姓,是正神。怎麽會置人於死地?人命關天,我既已收老槐村村請托,不能見死不救,需得問過一清二白。”


    山神道:“老道兒,本君不妨告訴你。昨天本君變化成一頭香鹿,正在林中巡查山土風情,不料被幾個壞坯子用箭射傷,幾乎喪命。你說我該不該懲罰他們?”


    道士心中疑竇起:“不對!那幾個小子用的是普通的箭矢,不可能射傷一個擁有法力的山神。再說,山神見到凡人,為避免泄露真身,都會回避,不該站在那裏等著。”他回想起法壇前做法的情景,呼的一下站起身,耍起七星劍,擺好架勢。


    山神被道士唬住,道:“老道兒,敢用劍對著本君,你要造反不成!”


    道士不怒反笑:“老道不敢對真山神動用兵器。”


    山神沉默半晌,喝道:“老道兒,你口出狂言,說本君是假的?居心何在?”


    道士笑道:“老道良心好的,隻怕你這個鬼魅居心不良。看招!”他踏著天罡步,舉劍刺向那山神。


    山神飛身上半空,叫道:“老道兒,住手!兩虎相爭必有一傷,本君不跟你爭鬥。你說本君不是真山神,本君不與你做口舌之辯,本君另請兩神君來作證。”


    道士沒有飛天的本領,隻能停住手,他倒想瞧瞧來的又會是何方神聖。


    堂前平地冒出兩道青煙,一黑一白兩個人影從地裏鑽出,各自手中拿著一黑一白兩根哭喪棒。


    道士愣住,尋思:“來的是地府中鬼差黑白無常?”他也從未見過,曾從老前輩口中聽說過他們。


    黑白兩人影對著空中山神道:“不知神君遙呼我二鬼來此有何貴幹?”


    山神道:“本君惠請二地府神君為我作證,不得已而為之。那道士說本君是假的,山中鬼怪變化而成。”


    黑白兩人影轉身麵對道士。


    黑人影道:“癡道士,你白學一身道法!錯把山神當鬼魅。我等二地府差爺常在時間拿鬼,豈會不認得它們?”


    白人影道:“諢道士,既分辨不出鬼神,何必出來獻醜?何不回去勤學道法,功成之後再現身。本差捉一個真鬼給你看過清楚。”說完將手伸入地中,拉出一個樣貌醜陋的鬼影。


    黑人影一把揪住那個鬼影,伸長手臂朝道士送過去,道:“假道士,仔細看過清楚!”


    道士連退兩步,道:“收回去吧,不看也罷。兩位鬼差請回。”黑白人影一唱一和,他心中半信半疑。。


    黑白人影轉身,對空中山神說道:“神君,瞎道士已明白道理,二鬼告退。”


    山神道:“兩位地府神君慢走!有勞!”


    黑白二人影踏著青煙鑽進地下。


    山神道:“老道兒,本君今日不與你一介凡人計較,往後休得再無!到那時,本君定對你不客氣!那幾個壞坯子,本君繞他們這一回。”他的聲音越來越微弱,最後引入黑暗中。


    道士直愣愣地瞧著遠處的山發神到天明,他一直弄不明白,那山神和黑白無常是真是假?


    還未等村民起床,道士背著行囊,恍恍惚惚地走出老槐村。


    楊太爺見到兒孫都轉危為安,心病痊愈,病體康複,特意起了個大早,去楊家祠找道士致謝。


    道士不聲不響離開老槐村,楊太爺心有自責不安,以為是他們沒盡到地主之誼,連忙派幾個腳力快的青年人拿了山貨土產,去到宣化城謝罪。


    紅日下山,夜幕降臨,送禮的村民原封不動地拿著東西回到老槐村向楊太爺回話,說是他們在道士家撲空,等了一天也沒有等到他回來,問了相鄰,無人知曉他去了哪裏。


    道士對老槐村有大恩,一次見不到,見兩次,眾村民又湊了錢財,過後兩天,楊太爺連續派人去宣化城送禮,一回也沒有見到他,恐他出去行道,隻能作罷,等過段時間再去。


    老槐村安然度過幾天,眾村民認為大難過去,安心地照常過活,唯一不同的,沒人再敢踏進老陰山半步。


    道士做過法事過後的第七天,一個淒風苦雨的夜晚,老槐村遭遇滅頂災禍,所有未到而立之年的年輕人一夜之間全都中了陰毒。


    這回,不單是楊家祠,就連王家祠和田家祠,全安置本族年輕人。


    老槐村哀聲一片,留下婦孺和行走不便的老人照顧中了陰毒的年輕人,其餘漢子一齊出動,去宣化城請道士回村救命。


    眾漢子垂頭喪氣回到老槐村,他們尋遍了整個宣化城,都未能尋到道士;七天來,城中的人都沒再見到他,不但如此,不管是道士還是僧人,沒有一個敢來村裏。


    中毒的年青人力氣大,鬧騰的很厲害,無奈下,村民隻能將他們身子用結實的繩子緊緊捆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青飛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古風鬆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古風鬆影並收藏青飛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