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還在下,周寧站在橋頭,縱目四顧,遙闊的洛河長風陣陣,橋南橋北遊人如熾,橋南一側,更是洛陽最為熱鬧的肆市。市內隱現樓閣亭台,青樓林立,彩旗搖曳,絲竹處處,比之揚州尚要略勝一籌。


    見周寧望向橋頭,李世民笑道:“那邊是洛陽有名的青樓曼清院,最近請了豔冠京華的大美人尚秀芳坐鎮,風頭一時無兩。在另一條街上,還有洛陽首屈一指的青樓芳華閣,頭牌是當世第一名伎李師師,老板聶芳華曾是紅極一時的名伎,後來下嫁給洛陽幫的老大,在十年前,俠客島的賞善罰惡二使擊殺了洛陽幫的老大,於是她便重出青樓,不然今天可就少了一個銷金窟。”


    周寧有些愕然,在這個位麵裏,俠客行是他寫出來的,難道在俠客島上還有太玄經麽?


    李世民可不知道周寧在想什麽,看了他一眼,笑道:“今番我要在洛陽城呆上一段時間,最近幾日,洛陽城內正好開了科舉,文人墨客比比皆是,若是周兄有暇,倒也可以去見識見識,若是去參加詩會。倒正好殺殺這幫才子眼高於頂的威風。”


    李世民說的倒是盛意拳拳,周寧雖注定不可能跟他成為朋友,但心中領情,便也笑著答應下來。


    李世民摸了摸肚子,說道:“走了這麽久,肚子有些餓了,我知道附近有個酒樓,咱們去用下飯罷。”


    談笑間,兩人穿過長街,朝著對麵的酒樓走去。


    在這個年代,洛陽有個特色是多重樓,對麵的酒樓便是格局極為宏大的三重樓,,周寧和李世民找到一張靠角的空桌子,要了糕餅點心,據桌酌飲。


    李世民親自夾了個糕點給周寧,笑道:“這是這酒樓有名的豌豆糕,色澤橙黃、沙甜質軟、豆香清盈,非常美味。”


    周寧點了點頭,說了聲:“多謝李兄。”津津有味的吃起來。


    兩人聊了幾句,在隔壁的包廂中站起來一個中年人,笑道:“這不是李世侄麽……何時來的東都?”


    “原來是虞世叔,今日方至……”李世民客氣的道,先介紹那中年人道:“這位是虞世基先生,乃是當今大儒,能寫書法,尤善草隸,堪稱當今潘陸。”


    “哦……久仰久仰。”


    虞世基看了周寧一眼,淡淡的道:“李世侄過譽了,虞某才疏學淺,又怎能敢當得上當今潘陸之稱,倒是李世侄文才武功均是一時之選,堪稱人中龍鳳。”


    虞世基顯然隻把他當做是進京趕考的書生。坐下後,隻顧和李世民說話,不再理會周寧。


    而在李世民眼中,虞世基顯然要比周寧重要一些,不過他仍是彬彬有禮,殷勤招呼周寧吃飯。


    周寧完全亦不在意,專心對付桌上的珍饈美食。


    兩人竊竊私語了一會,過了一會兒,虞世基告辭離去,李世民這才籲了口氣,看了一眼周寧,說道:“總算是送走這人了,此人當今的內史侍郎,與牛弘、蘇威、宇文述等六人共同參與吏部選官,時人謂之“選曹七貴”,隻要給他送錢,升官發財不在話下,等閑得罪不起,若是得罪了他,在洛陽城可就寸步難行了。”


    就在這時候,窗外馬蹄聲傳來,周寧舉目望向外麵的天津橋,隻見七八騎出現在天津橋上,催馬疾馳,帶頭的一騎是一個青衣少女,長相頗為秀麗,追在她馬後的,是六七個一看便是門閥子弟的年輕俊彥,鮮衣怒馬,在橋頭上疾馳而過。


    李世民笑道:“這位是當今朝廷大員裴蘊的幼女,與董淑妮一樣豔壓全城,最愛找人比武,真敗在她手上的人為數不少,但假敗的肯定占了十之八九,哈,不瞞周兄,李某便在一年前就曾敗在她手裏。”


    周寧失笑道:“李兄倒是憐香惜玉啊。”


    李世民啞然失笑道:“隻可惜,還是很難得到此女的青眼。依我看,周兄倒是很有希望的,那日我曾見到你跟項羽交手,平時周兄看來溫文爾雅,可是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卻能奇招迭出,從項羽等人的圍攻之下脫身,依我看,假以時日,周兄的成就定然不會在項羽之下。”


    得到這個千古一帝的極高評價,周寧有些受寵若驚,苦笑道:“李兄真的過獎了。”


    和李世民悠閑的聊了一陣天,兩人走下酒樓,重新步上天津橋,李世民接到了一封鴻雁傳書,這時各回各家各找各媽,李世民是要離開了,順便詢問了一下周寧的住處,得知他尚未尋好客棧,遞過一張名剌,笑著道:“這幾日正逢科舉,客棧不見得有空房,到時候若不能住下,公子不妨去東市那邊的崇文樓,那個客棧裏,和各大世家門閥是有些關係的。”


    崇文樓……宋師道當初好像說的也是這家客棧。


    李世民說完,拱了拱手,轉身離去,姿態瀟灑之極。


    目送李世民的身影消失在橋頭,周寧步下天津橋,回到了城南區域,整個人輕鬆起來。


    和李世民雖然注定不可能成為好友,但是此人的神采風度的確有令人心折之處。


    這時候雨還在下,洛陽城像是忽然蘇醒過來般,車轎川流不息,熱鬧非常。行人中不少身穿胡服,顯是來自西域的商旅。


    隻看眼前的繁榮,誰都感受不到城外的世界戰爭連綿,生靈塗炭。


    更想不到洛陽正陷於內外交煎的地步,成為各大勢力傾軋角力的軸心。


    在蒙蒙細雨下,周寧離開了人潮湧湧的天街,沿著洛水向西而行,寬達十多丈的河麵,巨舟並列,以大纜維舟,鐵鎖鉤連,蔚成奇景。在渡口,幾艘掛著“嬴”字大旗的巨型船隻緩緩靠上西岸。


    “嬴”字旗,莫非嬴政也已經到了洛陽?看來之前得到的訊息沒有錯,師妃暄所化名的秦川,的確是要在洛陽選君,嗬,李世民,項羽,嬴政,這倒有點意思了。


    之前寇仲、徐子陵、劉裕等人勸自己在江淮之地割據一地,可現在看來,爭霸之路絕非一條康莊大道。


    不但前途渺茫難測,崎嶇難行,而且隨時有粉身碎骨之禍。


    曆史上能走到最後的,無一不是驚才絕豔的真英雄,李世民和嬴政便都是這樣的人。李閥雄踞太原,隻要揭竿而起,旋即能取西都長安。而嬴政則虎踞巴蜀,可遙看群雄逐鹿,乘鷸蚌相爭,坐享漁人之利。


    而自己卻仍尚未起步。


    回頭朝天津橋望過去,李世民已走得影蹤不見。


    搖搖頭,舉步沿著橋南的肆市朝前方走去,前方街邊有一片顯得極其華美漂亮的建築,延綿成片,顯得頗為雄偉,一處處的樓舍大概有些年頭了,都是木製結構,空氣中不時傳來絲竹之聲,優雅又清新,此刻正值清晨,時不時看見有人推開門走出來,帶著宿醉後的疲倦。


    這裏想必就是李世民所說的兩間大青樓,周寧一路行過來,走到那正門對麵的街道上,看看那邊的大招牌,果然寫著“曼清院”,正是尚秀芳那日邀他過來時所提到的所在,周寧這樣想著。


    沿著橋南一直走回禦道,一路上找了許多家客棧,想要住下時發現果然全部客滿了,隨後周寧又轉向東市,找了李世民和宋師道所說的崇文樓,那邊果然還剩了不少房間,周寧想了想,選擇拿出了宋師道當日所送的名剌,在這裏租了一間院子住了下來,時間已到下午,雨還未停,周寧走到客棧大堂裏點了點飯菜吃起了午飯。這時候不少人在大廳裏大聲說著話,幾個離他比較近的文人墨客,聊得是最近在東都流傳很廣的幾首佳作,其中最有名的莫過於王維的一首詩: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複照青苔上。


    正在閱讀章節:我家後院通向武俠世界_第一百七十三章古都見聞


    瀏覽閱讀地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家後院通向武俠世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山德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山德魯並收藏我家後院通向武俠世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