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的主城內熱鬧非凡,堪比過節。
東方的地平線剛剛露出一絲魚肚白的時候,女人們就揮舞著藤條和木棒闖進奴隸的窩棚,粗暴地把男人叫醒,驅趕著他們從地鋪上爬起來,去為今天的凱旋儀式做準備。
往公廁填入石灰,在巷陌燃起熏香,給大大小小的花崗岩建築塗上五顏六色。當女人們的吟唱伴隨著骨笛聲響起時,最後一根為紀念勝利而雕刻的木製圖騰插入豎洞,高高聳起。
例行的祈禱結束,一些女人手持武器返回城牆值勤,另一些則帶著工具加入了男人的隊伍。她們和他們一起用陶盆潑水,用木屑吸汙,用捆紮的竹枝打掃,用大團亂麻反複揩擦青石鋪就的路麵。主城的街道很快變的一塵不染。
大祭司祝英站在高塔上,俯視著一隊隊腳卒穿過大門,溪流般淌入城內的各個角落。她知道他們來自周邊的采集場,隨身空間裏滿載著清晨摘下的野果,以及被露水浸潤過的鮮花。
浸潤?一想到這個詞大祭司就忍不住想笑。因為在她的前世記憶裏,這詞往往有另外兩層意思,一個是進讒言,另一個嘛……
“主人,您在笑什麽?”
大祭司看向她的貼身奴隸,“我在笑我自己啊,茂財。昨晚你與我浸潤的時候,不覺得我叫起來的樣子很好笑嗎?”
名叫茂財的男人臉紅了,“主人,主人真會說笑,主人那時哪裏好笑了?”他低下頭,聲若蚊蚋。“主人那時,那時好看的緊。”
祝英放聲大笑,她擺了擺手,“走吧,我們下去看看。”
大祭司的原名並不叫祝英,她在前世隻有個姓氏,覺醒後從自己還是新兵時的名字裏取了個英字,合二為一成了現在的祝英。曾有不少好事者建議她再加個台字,她對此都是一笑置之。
如今那些好事者要麽被俘了,要麽戰死了,要麽祖墳冒了青煙,得到了離開競技場的機會。剩下的人則有一大部分再也不提這茬了,低階者跟三階者開玩笑這種事本身就是個玩笑,何況對方還是個地位僅次於主帥的上位者。
一路上所過之處,眾人紛紛停住手頭的工作,使用不同的禮節向大祭司致以敬意。女人張開雙臂低眉半蹲,男人跪下雙膝叩頭頓拜。祝英一一頜首回應,心情格外舒暢。她仰麵深吸了口空氣,享受著巨大的滿足感。
感覺就像是擠奶女工發際間的清香。
這是祝英第一次主持祝捷儀式時,聽到杜芸對主城內飄逸撲鼻的氣味如是評價。據說這段話是引用自主帥前世記憶裏的一部長篇小說,杜芸經常為穿越前沒能看到小說的結局而遺憾。
幾名祭司和腳卒沿著街道向祝英走來,她們恭敬地行禮致意。“稟大祭司,驛站剛送來兩條新消息。一條是主帥的,另一條的發信人署名桃琪,是第四團團長。”為首者報告道。
但她還有條不適合公開講的情報沒說出來,‘北方要塞那邊也有了新發現。’
北方這個詞匯猶如尖刺,紮破了大祭司心中那個愉快的泡沫。祝英表麵上不動聲色,“講。”
‘北方要塞的事不要用心靈感應講,待會你親口告訴我。’
“是!”祭司站起身,從腳卒手中接過一塊木簡。上麵畫的符號表明木簡記錄的信息內容是可以公開的,不需要保密。祝英示意周圍的人聚攏過來,一起聆聽。
祭司發動異能,她的同僚手持木簡時聽到的話被一字不漏的重現出來。
“我是主帥杜芸,我現在有重大消息要向你們宣布。當你們聽到這段話時,你們應該已經從大祭司那裏知道了本次神意之戰的結果。我想要說的是,敵軍經過此役元氣大傷,正是我們擴疆拓土的絕好時機。我決心親率四千姐妹遠征西南男國,滅其根本,以絕後患。另,我軍餘部現由四團團長桃琪率領,不日返抵主城,你們需做好迎接準備。最後,願我們犧牲的姐妹們安息,願諸位有生之年踏上應許之地,此畢,敬禮。”
主帥的話如同投水的石塊,在人群中掀起陣陣漣漪。驚訝、狂喜、欽佩、不屑、憤怒、擔憂,女人們的臉上閃爍著各種表情,經過感情轉化的男人們則顯的無動於衷。
祝英對這個消息並不怎麽意外,因為有關遠征的構想,杜芸在上戰場前曾向她吹過風。北方的威脅與日俱增,作為少數知情者之一,她完全支持主帥這次的冒險舉動。
畢竟她沒有更好的選擇。
大祭司的隨從們大喊肅靜,把周圍的嘈雜聲壓了下去。
“另一條消息呢?說的什麽?”
另一條消息就簡短多了,說的是桃琪指揮的兩千一百人以及押送的三千名俘虜已經抵達城外十公裏處,眼下正在休整。
“隻等大祭司準許,團長即刻拔隊入城。”四團的信使收起了木簡。
“辛苦了,城內的準備很快就能完成,請轉告桃團長,我的手令稍後送到。”祝英轉向祭司,“你跟我來一趟,有別的事問你。”
她們穿過人群,沿著小巷拐了幾個彎,最後停在一個死胡同裏。祝英命令眾隨從在胡同口警戒,嚴防他人靠近。等茂財的隔音異能一發動,她便迫不及待地抓住了祭司的胳膊,“北方要塞那邊究竟發現了什麽?”
“一支巡邏隊昨晚看到界牆的另一側有人發火光信號,對方用暗語循環重複著五個字。”
“哪五個字?”大祭司緊張地問。
“北風急,必來。”
祝英一陣眩暈,她的身子晃了晃,茂財急忙伸手扶住。“主人?”
“我沒事,真的。”女人衝奴隸擠了個微笑。
沒事是不可能的,她的細作不惜冒著暴露的風險傳回情報,隻能說明事態的發展已經大大超出了她的預計。北風急,必來。簡單的一句話,普通的五個字,對祝英來說卻猶如千鈞之重。雖然該來的終究會來,但這來的未免也太快了些。
“知道這消息的還有誰?”
“除了要塞守備團團長,所有目擊者的相關記憶已全部封印。”
“你們做的很好。”祝英勉勵道。
誰又來勉勵我呢?我連該怎麽做都不知道。祝英想起了杜芸,要是她在這裏就好了,她總是有辦法。
“大祭司,”祭司小聲說道,“還有件蹊蹺事,我想您可能會感興趣。”
“蹊蹺事?什麽蹊蹺事?”
“我們安插在第三團的眼線發回報告說,她們團的一個百人隊,在界牆升起的那天組織了一批好手去抓一個男人。據說這男人殺了該隊一個頗有威望的單階武士,三團團長和她們的隊長都決意找他報仇。”
聽起來很尋常啊,“這事蹊蹺在哪?”
“這事蹊蹺就蹊蹺在最後雖說抓到了這個男人,但派去抓他的人隻有一個活了下來。而且死的那些人中除了一個擅長追蹤的單階武士,餘下的全是二階。”
哎喲,這事確實蹊蹺。“那人叫什麽名字?”
“紅鵑,是個什長。”
“不不,我不是問抓到男人的那個,我是問被抓到的那個男人。他叫什麽?”祝英來了興趣。
“竹竿。”
這男人叫竹竿嗎?真是個幹巴巴的名字。“他殺了我們多少人?”
“六個。算上神意之戰時被他殺的那個,一共七個。”
“他怎麽做到的?”
“眼線沒說,”祭司搖搖頭,“我猜她也不知道。”
“沒關係,我們很快就能知道了。傳令下去,等儀式結束後,將紅鵑和竹竿帶到神廟,我親自訊問。”
祝英突然又感覺到了希望,盡管她也說不出自己為什麽會有這種感覺。
東方的地平線剛剛露出一絲魚肚白的時候,女人們就揮舞著藤條和木棒闖進奴隸的窩棚,粗暴地把男人叫醒,驅趕著他們從地鋪上爬起來,去為今天的凱旋儀式做準備。
往公廁填入石灰,在巷陌燃起熏香,給大大小小的花崗岩建築塗上五顏六色。當女人們的吟唱伴隨著骨笛聲響起時,最後一根為紀念勝利而雕刻的木製圖騰插入豎洞,高高聳起。
例行的祈禱結束,一些女人手持武器返回城牆值勤,另一些則帶著工具加入了男人的隊伍。她們和他們一起用陶盆潑水,用木屑吸汙,用捆紮的竹枝打掃,用大團亂麻反複揩擦青石鋪就的路麵。主城的街道很快變的一塵不染。
大祭司祝英站在高塔上,俯視著一隊隊腳卒穿過大門,溪流般淌入城內的各個角落。她知道他們來自周邊的采集場,隨身空間裏滿載著清晨摘下的野果,以及被露水浸潤過的鮮花。
浸潤?一想到這個詞大祭司就忍不住想笑。因為在她的前世記憶裏,這詞往往有另外兩層意思,一個是進讒言,另一個嘛……
“主人,您在笑什麽?”
大祭司看向她的貼身奴隸,“我在笑我自己啊,茂財。昨晚你與我浸潤的時候,不覺得我叫起來的樣子很好笑嗎?”
名叫茂財的男人臉紅了,“主人,主人真會說笑,主人那時哪裏好笑了?”他低下頭,聲若蚊蚋。“主人那時,那時好看的緊。”
祝英放聲大笑,她擺了擺手,“走吧,我們下去看看。”
大祭司的原名並不叫祝英,她在前世隻有個姓氏,覺醒後從自己還是新兵時的名字裏取了個英字,合二為一成了現在的祝英。曾有不少好事者建議她再加個台字,她對此都是一笑置之。
如今那些好事者要麽被俘了,要麽戰死了,要麽祖墳冒了青煙,得到了離開競技場的機會。剩下的人則有一大部分再也不提這茬了,低階者跟三階者開玩笑這種事本身就是個玩笑,何況對方還是個地位僅次於主帥的上位者。
一路上所過之處,眾人紛紛停住手頭的工作,使用不同的禮節向大祭司致以敬意。女人張開雙臂低眉半蹲,男人跪下雙膝叩頭頓拜。祝英一一頜首回應,心情格外舒暢。她仰麵深吸了口空氣,享受著巨大的滿足感。
感覺就像是擠奶女工發際間的清香。
這是祝英第一次主持祝捷儀式時,聽到杜芸對主城內飄逸撲鼻的氣味如是評價。據說這段話是引用自主帥前世記憶裏的一部長篇小說,杜芸經常為穿越前沒能看到小說的結局而遺憾。
幾名祭司和腳卒沿著街道向祝英走來,她們恭敬地行禮致意。“稟大祭司,驛站剛送來兩條新消息。一條是主帥的,另一條的發信人署名桃琪,是第四團團長。”為首者報告道。
但她還有條不適合公開講的情報沒說出來,‘北方要塞那邊也有了新發現。’
北方這個詞匯猶如尖刺,紮破了大祭司心中那個愉快的泡沫。祝英表麵上不動聲色,“講。”
‘北方要塞的事不要用心靈感應講,待會你親口告訴我。’
“是!”祭司站起身,從腳卒手中接過一塊木簡。上麵畫的符號表明木簡記錄的信息內容是可以公開的,不需要保密。祝英示意周圍的人聚攏過來,一起聆聽。
祭司發動異能,她的同僚手持木簡時聽到的話被一字不漏的重現出來。
“我是主帥杜芸,我現在有重大消息要向你們宣布。當你們聽到這段話時,你們應該已經從大祭司那裏知道了本次神意之戰的結果。我想要說的是,敵軍經過此役元氣大傷,正是我們擴疆拓土的絕好時機。我決心親率四千姐妹遠征西南男國,滅其根本,以絕後患。另,我軍餘部現由四團團長桃琪率領,不日返抵主城,你們需做好迎接準備。最後,願我們犧牲的姐妹們安息,願諸位有生之年踏上應許之地,此畢,敬禮。”
主帥的話如同投水的石塊,在人群中掀起陣陣漣漪。驚訝、狂喜、欽佩、不屑、憤怒、擔憂,女人們的臉上閃爍著各種表情,經過感情轉化的男人們則顯的無動於衷。
祝英對這個消息並不怎麽意外,因為有關遠征的構想,杜芸在上戰場前曾向她吹過風。北方的威脅與日俱增,作為少數知情者之一,她完全支持主帥這次的冒險舉動。
畢竟她沒有更好的選擇。
大祭司的隨從們大喊肅靜,把周圍的嘈雜聲壓了下去。
“另一條消息呢?說的什麽?”
另一條消息就簡短多了,說的是桃琪指揮的兩千一百人以及押送的三千名俘虜已經抵達城外十公裏處,眼下正在休整。
“隻等大祭司準許,團長即刻拔隊入城。”四團的信使收起了木簡。
“辛苦了,城內的準備很快就能完成,請轉告桃團長,我的手令稍後送到。”祝英轉向祭司,“你跟我來一趟,有別的事問你。”
她們穿過人群,沿著小巷拐了幾個彎,最後停在一個死胡同裏。祝英命令眾隨從在胡同口警戒,嚴防他人靠近。等茂財的隔音異能一發動,她便迫不及待地抓住了祭司的胳膊,“北方要塞那邊究竟發現了什麽?”
“一支巡邏隊昨晚看到界牆的另一側有人發火光信號,對方用暗語循環重複著五個字。”
“哪五個字?”大祭司緊張地問。
“北風急,必來。”
祝英一陣眩暈,她的身子晃了晃,茂財急忙伸手扶住。“主人?”
“我沒事,真的。”女人衝奴隸擠了個微笑。
沒事是不可能的,她的細作不惜冒著暴露的風險傳回情報,隻能說明事態的發展已經大大超出了她的預計。北風急,必來。簡單的一句話,普通的五個字,對祝英來說卻猶如千鈞之重。雖然該來的終究會來,但這來的未免也太快了些。
“知道這消息的還有誰?”
“除了要塞守備團團長,所有目擊者的相關記憶已全部封印。”
“你們做的很好。”祝英勉勵道。
誰又來勉勵我呢?我連該怎麽做都不知道。祝英想起了杜芸,要是她在這裏就好了,她總是有辦法。
“大祭司,”祭司小聲說道,“還有件蹊蹺事,我想您可能會感興趣。”
“蹊蹺事?什麽蹊蹺事?”
“我們安插在第三團的眼線發回報告說,她們團的一個百人隊,在界牆升起的那天組織了一批好手去抓一個男人。據說這男人殺了該隊一個頗有威望的單階武士,三團團長和她們的隊長都決意找他報仇。”
聽起來很尋常啊,“這事蹊蹺在哪?”
“這事蹊蹺就蹊蹺在最後雖說抓到了這個男人,但派去抓他的人隻有一個活了下來。而且死的那些人中除了一個擅長追蹤的單階武士,餘下的全是二階。”
哎喲,這事確實蹊蹺。“那人叫什麽名字?”
“紅鵑,是個什長。”
“不不,我不是問抓到男人的那個,我是問被抓到的那個男人。他叫什麽?”祝英來了興趣。
“竹竿。”
這男人叫竹竿嗎?真是個幹巴巴的名字。“他殺了我們多少人?”
“六個。算上神意之戰時被他殺的那個,一共七個。”
“他怎麽做到的?”
“眼線沒說,”祭司搖搖頭,“我猜她也不知道。”
“沒關係,我們很快就能知道了。傳令下去,等儀式結束後,將紅鵑和竹竿帶到神廟,我親自訊問。”
祝英突然又感覺到了希望,盡管她也說不出自己為什麽會有這種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