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六章:流亡貴族(五)無恥之國
神的遊戲之我是星球的遠大意誌 作者:虛無行者北冥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大曆1799年,19歲的那波利卡被迫再次中斷了他的學業。自從1792年以後的7年之間,由於整個斯裏荷家族都成了流亡貴族,那波利卡的學業也變為風雨中的浮萍,屢屢被中斷,以前是因為需要轉移遛彎地,然而這次卻有著不同的理由。
“什麽?造反、啊不,起義?在這裏?”那波利卡從家族中一個高級仆人口中驚愕的得到了這個消息,刹那間感覺到一絲夢幻。
“是的,起義,”仆人堅定且帶著狂熱回答道,“共和是波裏斯自古以來的傳統,暴君卡多許廢除了這個傳統,遭遇全波裏斯的不滿,隻是他們以前敢怒不敢言,於是我們要將他們集結在一起,推翻暴君,恢複共和!”
“那我?”
“家族長說了,共和大業至關重要,不能讓一些不可靠的人混進來,那波利卡少爺你是家族的新星,一定可以承擔起更重要的任務。”
那波利卡諾諾應許以後,家仆便退去了,留下那波利卡在房間中深思這一事件。5年前那波利卡與哈迪斯分別以後,踏上了不同的流亡之路,哈迪斯所在的萊博斯家族流亡到波特盧,而那波利卡所在的斯裏荷家族則是轉道波旁流亡到安羅拉航道。
安羅拉航道是波裏斯在埃多楠半島的海外領土,這幾年中卡多許一世主要做的事情是壓製在波旁島的反對派,因此對安羅拉航道的管製鬆懈無比,導致安羅拉航道成了異見分子的聚集地,包過斯裏荷家族在內許多反卡多許分子都流亡到這裏。
說實話,那波利卡對那些異見分子並不看好,盡管他這一世的父母就是這些異見分子之一。不看好的原因之一,就比如爭權奪勢,明明已經被驅趕到這裏了,偏偏還內部激烈鬥爭,那波利卡一個19歲的少年為什麽也會被拉上戰場?四世為人的那波利卡非常清楚。
然後沒準,卡多許一世就是故意放斯裏荷家族這些人流亡到安羅拉航道呢?通過一次戰爭,將他們集中消滅?不管如何,安羅拉航道很快就會混亂起來,自己也要卷入戰場。隻是不知道,如今的哈迪斯過得如何?
如今哈迪斯在波特盧的歐利學院裏,正準備著自己的畢業修行課題,他拒絕了波特盧人員安穩的提議,計劃去烏爾奇進行調查——沒錯,哈迪斯真的打算去見巴提他們。
比起風雲湧動的波裏斯,如今的波特盧正處於一片祥和的和平之中,因為在第三期與第四期幕間中,波特盧所進行的兩場戰爭都獲得了勝利,享受著戰爭紅利的波特盧自然如今是繁花似錦。
幕間中波特盧進行的第一場戰爭,是1722年至1742年共持續20年的“邁席卡戰爭”,當初第三世修革死時,就預言過邁席卡會再次被侵略,這一預言成真了,並且還是將騰龍四國全部卷入的“邁席卡戰爭”。
“邁席卡戰爭”的起因,是在波特盧的指示下,一夥在“第二次諸寡頭戰爭”以後流亡波特盧的軍閥後裔大搖大擺的回到祖地鬧事,向邁席卡當局討回祖傳的領地,以及因為流亡而被沒收的財富。
邁席卡王知道對方是來找茬的,就采取冷處理的方式沒去理會,但是這夥軍閥後裔成天在當地遊蕩,喝酒不給錢,還尋釁滋事,惹得人憎狗厭,結果就被當地的官吏狠狠收拾了一頓趕出去。
這就不得了了,這夥軍閥後裔被趕走以後,就跑去向波特盧哭訴,於是波特盧大使就趾高氣昂的要求邁席卡王立刻給個交代,不然不排除波特盧使用某些會導致不愉快局麵的特殊手段。
一開始邁席卡還將這次事件當做一次普通的外交事件,於是邁席卡王隻得誠懇的以國家的名義,對那些鬧事者表示道歉,但是波特盧不依不饒,要求邁席卡交出揍人的官吏,並給波特盧審判。
事情鬧到這個份上,邁席卡就明白這不是一起普通的外交事件,波特盧是故意要把事情鬧到。如果繼續對波特盧退讓,隻會讓波特盧步步緊逼,然後自己丟臉到家,什麽事情也無法解決。
因此邁席卡開始強硬起來,回絕了波特盧的審判要求,因此波特盧立刻對邁席卡宣戰,發動入侵。一周以後,烏爾奇表示“支持波特盧的正義舉措”,因此也對邁席卡宣戰。所以天界將這次戰爭定名為“邁席卡戰爭”。
現如今回首這場“邁席卡戰爭”,波特盧在其中吃相之難看令人汗顏,連魔鬼都可以和他們比較道德。
原本這場戰爭是烏爾奇與波特盧夾擊邁席卡的戰爭,可是在1727年以後,戰爭局麵發生了改變,因為布拉亞鬆接受了邁席卡的求援,表示邁席卡才是戰爭的受害方,於是……布拉亞鬆無視了戰爭的主謀波特盧,僅對烏爾奇宣戰。
然後到1728年時,戰爭局麵又發生了變化,邁席卡退入僅存的蒼茫地,丟掉所有沿海土地,這意味著波特盧和烏爾奇成了陸地鄰國,因此從這一刻起,波特盧的敵人名單又增加了一個。
接著最無恥的事件在1729年出現了,這件事無恥到連冷弈都覺得那一任波特盧貴族王盧爾三世真特麽是個人才,所以罕見的利用斬界之神的權限,將對方的稱號更改為“無臉者”——其實一開始想叫“無恥者”的。
大曆1729年,波特盧與邁席卡簽署了《盧格羅密約》,在這份密約中,要求邁席卡需要越境,越什麽境?以前是邁席卡的國土,幾年前被波特盧占據的領地,邁席卡需要越過這裏去進攻烏爾奇。
那麽波特盧可以給邁席卡什麽呢?隻要邁席卡能在對烏爾奇的戰爭中取得戰功,那麽波特盧承諾不繼續進攻蒼茫地,甚至連弗蘭克要塞都可以留給邁席卡。
於是在之後“邁席卡戰爭”的烽火歲月中,烏爾奇以自己一國之力,被布拉亞鬆與邁席卡南北夾擊,三國殺作一團,而身為戰爭挑起者的波特盧,卻開始玩起了靜坐。
烏爾奇很快就感覺不對勁了,怎麽波特盧都不動了?怎麽明明是我和波特盧夾擊邁席卡,變成邁席卡和布拉亞鬆夾擊我了?所以反應過來的烏爾奇在1733年開始,就和邁席卡開始進行和談。
這樣吧,我願意割地求和,如何?在這次和談中,雞賊的烏爾奇試圖將此前“第二次諸寡頭戰爭”中征服的邁席卡領地部分歸還邁席卡,什麽叫部分?和波特盧接壤的那片全歸還回去,讓烏爾奇與波特盧不再是鄰國,這就是部分。
烏爾奇與邁席卡和談才剛開始,就被邁席卡內奸通報給波特盧,然後波特盧以邁席卡打破《盧格羅密約》為由,對邁席卡發動突然襲擊。雖然波特盧是突然襲擊,但並不違法,因為此時邁席卡與波特盧仍然處於戰爭狀態。
早就因為多年戰爭國困民窮的邁席卡這一次沒挺過多久,僅僅過了4年,蒼茫地就盡數淪陷。
當邁席卡屈服時,烏爾奇與布拉亞鬆還在打,又打了2年,感覺自己要輸的烏爾奇向波特盧尋求幹涉,正好波特盧事實上並未與布拉亞鬆處於戰爭狀態(也很雞賊的布拉亞鬆幹涉時,隻對烏爾奇宣戰),所以就開始協調。
協調的結果又是令人吐血,確切的說是令烏爾奇與布拉亞鬆吐血,波特盧要求兩國結束戰爭,恢複戰前邊界。什麽是戰前邊界?這意味著布拉亞鬆要退出自己占據烏爾奇的領地,而烏爾奇要退出目前占據的邁席卡領地。
得到這個調停結果,氣得半死的烏爾奇居然試圖聯合布拉亞鬆一起打波特盧,結果被布拉亞鬆幹淨利落的賣了。為什麽賣了?波特盧再怎麽可惡,和自己又不接壤,把波特盧打殘以後,布拉亞鬆拿頭去打烏爾奇啊?
因此在大曆1742年結束“邁席卡戰爭”的《第二次盧格羅和約》中,烏爾奇與布拉亞鬆一無所獲,隻有波特盧贏家通吃,終於完整的收複了昔日波旁的教化區。
其實在這次和約中,波特盧是已經可以直接吞並被打殘的邁席卡,但是波特盧隻割走了開發不錯的林間地,對於處內內地的蒼茫地敬而遠之。所以邁席卡就這樣苟延殘喘下去,以波特盧附庸國的身份。
接下來爆發的戰爭是“烏爾奇戰爭”,從1764年至1783年共持續19年。
“烏爾奇戰爭”的起因,是烏爾奇在未通知布拉亞鬆的情況下,處決了一批沿海捕獲的“托克西海盜”,所謂“托克西海盜”,是16世紀興起的,主要在布拉亞鬆新航海內國活躍的海上劫掠分子,他們在各地沿海相當肆虐。
布拉亞鬆之所以對烏爾奇宣戰,理由是那些被處決的托克西海盜之中,有部分是被裹挾進去的良民,他們不應該被處死,因此布拉亞鬆感覺非常憤怒,幾次糾纏以後無果,布拉亞鬆就對烏爾奇宣戰,一周以後,支持布拉亞鬆正義舉動的波特盧也對烏爾奇宣戰。
其實這場戰爭預備開始的時候,布拉亞鬆有些貴族就擔心,如果烏爾奇倒下了,波特盧下個目標會不會是布拉亞鬆?然而布拉亞鬆大國王對這個猜想嗤之以鼻,波特盧的領土已經太大了,恐怕占據烏爾奇以後,就到他所能擴張的極限,根本不可能再向南擴張。
這一次戰爭倒沒有什麽好說,被南北夾擊痛毆一頓的烏爾奇在進行了盡可能的掙紮以後,幹淨利落的敗了,丟失掉不少領地。
“烏爾奇戰爭”是在哈迪斯3歲的時候才結束,而一直到今天,波特盧都還沒有再進行新的戰爭,不過按照此前戰爭頻率的習慣,哈迪斯覺得下一場戰爭已經不遠了。
“什麽?造反、啊不,起義?在這裏?”那波利卡從家族中一個高級仆人口中驚愕的得到了這個消息,刹那間感覺到一絲夢幻。
“是的,起義,”仆人堅定且帶著狂熱回答道,“共和是波裏斯自古以來的傳統,暴君卡多許廢除了這個傳統,遭遇全波裏斯的不滿,隻是他們以前敢怒不敢言,於是我們要將他們集結在一起,推翻暴君,恢複共和!”
“那我?”
“家族長說了,共和大業至關重要,不能讓一些不可靠的人混進來,那波利卡少爺你是家族的新星,一定可以承擔起更重要的任務。”
那波利卡諾諾應許以後,家仆便退去了,留下那波利卡在房間中深思這一事件。5年前那波利卡與哈迪斯分別以後,踏上了不同的流亡之路,哈迪斯所在的萊博斯家族流亡到波特盧,而那波利卡所在的斯裏荷家族則是轉道波旁流亡到安羅拉航道。
安羅拉航道是波裏斯在埃多楠半島的海外領土,這幾年中卡多許一世主要做的事情是壓製在波旁島的反對派,因此對安羅拉航道的管製鬆懈無比,導致安羅拉航道成了異見分子的聚集地,包過斯裏荷家族在內許多反卡多許分子都流亡到這裏。
說實話,那波利卡對那些異見分子並不看好,盡管他這一世的父母就是這些異見分子之一。不看好的原因之一,就比如爭權奪勢,明明已經被驅趕到這裏了,偏偏還內部激烈鬥爭,那波利卡一個19歲的少年為什麽也會被拉上戰場?四世為人的那波利卡非常清楚。
然後沒準,卡多許一世就是故意放斯裏荷家族這些人流亡到安羅拉航道呢?通過一次戰爭,將他們集中消滅?不管如何,安羅拉航道很快就會混亂起來,自己也要卷入戰場。隻是不知道,如今的哈迪斯過得如何?
如今哈迪斯在波特盧的歐利學院裏,正準備著自己的畢業修行課題,他拒絕了波特盧人員安穩的提議,計劃去烏爾奇進行調查——沒錯,哈迪斯真的打算去見巴提他們。
比起風雲湧動的波裏斯,如今的波特盧正處於一片祥和的和平之中,因為在第三期與第四期幕間中,波特盧所進行的兩場戰爭都獲得了勝利,享受著戰爭紅利的波特盧自然如今是繁花似錦。
幕間中波特盧進行的第一場戰爭,是1722年至1742年共持續20年的“邁席卡戰爭”,當初第三世修革死時,就預言過邁席卡會再次被侵略,這一預言成真了,並且還是將騰龍四國全部卷入的“邁席卡戰爭”。
“邁席卡戰爭”的起因,是在波特盧的指示下,一夥在“第二次諸寡頭戰爭”以後流亡波特盧的軍閥後裔大搖大擺的回到祖地鬧事,向邁席卡當局討回祖傳的領地,以及因為流亡而被沒收的財富。
邁席卡王知道對方是來找茬的,就采取冷處理的方式沒去理會,但是這夥軍閥後裔成天在當地遊蕩,喝酒不給錢,還尋釁滋事,惹得人憎狗厭,結果就被當地的官吏狠狠收拾了一頓趕出去。
這就不得了了,這夥軍閥後裔被趕走以後,就跑去向波特盧哭訴,於是波特盧大使就趾高氣昂的要求邁席卡王立刻給個交代,不然不排除波特盧使用某些會導致不愉快局麵的特殊手段。
一開始邁席卡還將這次事件當做一次普通的外交事件,於是邁席卡王隻得誠懇的以國家的名義,對那些鬧事者表示道歉,但是波特盧不依不饒,要求邁席卡交出揍人的官吏,並給波特盧審判。
事情鬧到這個份上,邁席卡就明白這不是一起普通的外交事件,波特盧是故意要把事情鬧到。如果繼續對波特盧退讓,隻會讓波特盧步步緊逼,然後自己丟臉到家,什麽事情也無法解決。
因此邁席卡開始強硬起來,回絕了波特盧的審判要求,因此波特盧立刻對邁席卡宣戰,發動入侵。一周以後,烏爾奇表示“支持波特盧的正義舉措”,因此也對邁席卡宣戰。所以天界將這次戰爭定名為“邁席卡戰爭”。
現如今回首這場“邁席卡戰爭”,波特盧在其中吃相之難看令人汗顏,連魔鬼都可以和他們比較道德。
原本這場戰爭是烏爾奇與波特盧夾擊邁席卡的戰爭,可是在1727年以後,戰爭局麵發生了改變,因為布拉亞鬆接受了邁席卡的求援,表示邁席卡才是戰爭的受害方,於是……布拉亞鬆無視了戰爭的主謀波特盧,僅對烏爾奇宣戰。
然後到1728年時,戰爭局麵又發生了變化,邁席卡退入僅存的蒼茫地,丟掉所有沿海土地,這意味著波特盧和烏爾奇成了陸地鄰國,因此從這一刻起,波特盧的敵人名單又增加了一個。
接著最無恥的事件在1729年出現了,這件事無恥到連冷弈都覺得那一任波特盧貴族王盧爾三世真特麽是個人才,所以罕見的利用斬界之神的權限,將對方的稱號更改為“無臉者”——其實一開始想叫“無恥者”的。
大曆1729年,波特盧與邁席卡簽署了《盧格羅密約》,在這份密約中,要求邁席卡需要越境,越什麽境?以前是邁席卡的國土,幾年前被波特盧占據的領地,邁席卡需要越過這裏去進攻烏爾奇。
那麽波特盧可以給邁席卡什麽呢?隻要邁席卡能在對烏爾奇的戰爭中取得戰功,那麽波特盧承諾不繼續進攻蒼茫地,甚至連弗蘭克要塞都可以留給邁席卡。
於是在之後“邁席卡戰爭”的烽火歲月中,烏爾奇以自己一國之力,被布拉亞鬆與邁席卡南北夾擊,三國殺作一團,而身為戰爭挑起者的波特盧,卻開始玩起了靜坐。
烏爾奇很快就感覺不對勁了,怎麽波特盧都不動了?怎麽明明是我和波特盧夾擊邁席卡,變成邁席卡和布拉亞鬆夾擊我了?所以反應過來的烏爾奇在1733年開始,就和邁席卡開始進行和談。
這樣吧,我願意割地求和,如何?在這次和談中,雞賊的烏爾奇試圖將此前“第二次諸寡頭戰爭”中征服的邁席卡領地部分歸還邁席卡,什麽叫部分?和波特盧接壤的那片全歸還回去,讓烏爾奇與波特盧不再是鄰國,這就是部分。
烏爾奇與邁席卡和談才剛開始,就被邁席卡內奸通報給波特盧,然後波特盧以邁席卡打破《盧格羅密約》為由,對邁席卡發動突然襲擊。雖然波特盧是突然襲擊,但並不違法,因為此時邁席卡與波特盧仍然處於戰爭狀態。
早就因為多年戰爭國困民窮的邁席卡這一次沒挺過多久,僅僅過了4年,蒼茫地就盡數淪陷。
當邁席卡屈服時,烏爾奇與布拉亞鬆還在打,又打了2年,感覺自己要輸的烏爾奇向波特盧尋求幹涉,正好波特盧事實上並未與布拉亞鬆處於戰爭狀態(也很雞賊的布拉亞鬆幹涉時,隻對烏爾奇宣戰),所以就開始協調。
協調的結果又是令人吐血,確切的說是令烏爾奇與布拉亞鬆吐血,波特盧要求兩國結束戰爭,恢複戰前邊界。什麽是戰前邊界?這意味著布拉亞鬆要退出自己占據烏爾奇的領地,而烏爾奇要退出目前占據的邁席卡領地。
得到這個調停結果,氣得半死的烏爾奇居然試圖聯合布拉亞鬆一起打波特盧,結果被布拉亞鬆幹淨利落的賣了。為什麽賣了?波特盧再怎麽可惡,和自己又不接壤,把波特盧打殘以後,布拉亞鬆拿頭去打烏爾奇啊?
因此在大曆1742年結束“邁席卡戰爭”的《第二次盧格羅和約》中,烏爾奇與布拉亞鬆一無所獲,隻有波特盧贏家通吃,終於完整的收複了昔日波旁的教化區。
其實在這次和約中,波特盧是已經可以直接吞並被打殘的邁席卡,但是波特盧隻割走了開發不錯的林間地,對於處內內地的蒼茫地敬而遠之。所以邁席卡就這樣苟延殘喘下去,以波特盧附庸國的身份。
接下來爆發的戰爭是“烏爾奇戰爭”,從1764年至1783年共持續19年。
“烏爾奇戰爭”的起因,是烏爾奇在未通知布拉亞鬆的情況下,處決了一批沿海捕獲的“托克西海盜”,所謂“托克西海盜”,是16世紀興起的,主要在布拉亞鬆新航海內國活躍的海上劫掠分子,他們在各地沿海相當肆虐。
布拉亞鬆之所以對烏爾奇宣戰,理由是那些被處決的托克西海盜之中,有部分是被裹挾進去的良民,他們不應該被處死,因此布拉亞鬆感覺非常憤怒,幾次糾纏以後無果,布拉亞鬆就對烏爾奇宣戰,一周以後,支持布拉亞鬆正義舉動的波特盧也對烏爾奇宣戰。
其實這場戰爭預備開始的時候,布拉亞鬆有些貴族就擔心,如果烏爾奇倒下了,波特盧下個目標會不會是布拉亞鬆?然而布拉亞鬆大國王對這個猜想嗤之以鼻,波特盧的領土已經太大了,恐怕占據烏爾奇以後,就到他所能擴張的極限,根本不可能再向南擴張。
這一次戰爭倒沒有什麽好說,被南北夾擊痛毆一頓的烏爾奇在進行了盡可能的掙紮以後,幹淨利落的敗了,丟失掉不少領地。
“烏爾奇戰爭”是在哈迪斯3歲的時候才結束,而一直到今天,波特盧都還沒有再進行新的戰爭,不過按照此前戰爭頻率的習慣,哈迪斯覺得下一場戰爭已經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