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六章:環南疆(十二)國雖滅族仍存
神的遊戲之我是星球的遠大意誌 作者:虛無行者北冥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鐵路到達埃裏皮這裏,又會轉而往東南方轉向,鏈接到的下一個城市,便是著名的古都比烏。
比烏是奧迪建國的第一座城市,因此也是奧迪人的第一個首都,日後結束群雄時代的比烏家族便是以這座城市而聞名。
而比烏也有其天然地利,盤側的山脈名曰比烏山脈,在非常長的一段時間之中,比烏山脈都是分隔奧迪南北的分界線,日後南方貴族集團與北方貴族集團的分野,正是來自這座比烏山脈。
隻是日後由於南北貴族集團的成長,導致比烏山脈從核心地帶變成了爭奪地帶,因此當北方集團壓倒南方集團以後,比烏便在794年失去了其首都地位。
時過境遷,斯陸王朝建立以後又在比烏設立了學院,這一度是奧迪最輝煌的學院,可是等奧迪分裂出奧斯陸與奧特加以後,比烏再次成為邊界城市,因此承載了許多輝煌的學院也被內遷到奧斯陸確立的新首都。
當優素福到達比烏的時候,這座城市已經褪去了他過往的輝煌,不過還留下濃厚的曆史痕跡,已然無用的古老要塞依舊屹立在這座山脈的隘口之處,布滿青苔的牆壁見證著昔日的血戰,任憑優素福這群後人憑吊。
走過比烏的要塞,到了南方的奧羅拉德,奧羅拉德是如今新鳥首區的首府,1445年將鳥首區拆分成前後兩個鳥首區時,奧羅拉德又是前鳥首區的首府,直到1581年時才被奧巴尼爾給取代。
曆史上在奧迪的斯陸王朝建立以後,作為斯陸王朝起家的地方在1110年取代基福塔成為奧迪的第三個首都,又在1437年成為奧斯陸的第一個首都。
奧羅拉德南方鐵路所鏈接的城市,是與其名字相似的奧巴尼爾,曆史上奧巴尼爾也多次與奧迪爭奪首府或首都地位。
1581年的時候,奧巴尼爾取代奧羅拉德成為前鳥首區的第二處首府,以及奧斯陸的第二個首都,直到1807年以後首都地位才被基福塔取代,等到2155年前後鳥首區合並為新鳥首區的時候,奧巴尼爾又是新鳥首區的首府,到了2263年才被奧巴尼爾個取代。
其實優素福如今到的奧巴尼爾,並不完全是曆史上那個作為首都的奧巴尼爾,曆史上那個奧巴尼爾已經因為被拆遷,如今淪落成一個小村莊了,17世紀的時候奧斯陸曾經對奧巴尼爾進行過改造,將奧巴尼爾拆分成兩個地區,現在這個奧巴尼爾是拆分後的產物。
當做著鐵車往東南方向行駛時,優素福可以路過最初的奧巴尼爾,他還特地下車去參觀了這個如今名聲不顯的小村莊,發現不少舊奧巴尼爾的遺跡。
鐵車繼續前進,就到了東奧巴尼爾,這座城市便是昔日奧巴尼爾拆遷後的新城市,由於這座城市離原來的奧巴尼爾比較遠,所以沒有繼承奧巴尼爾的稱呼,這也難怪,這座東奧巴尼爾已經是臨海城市了。
當初拆遷奧巴尼爾的時候,奧斯陸還有一個策劃,那就是更好的與白恩泰島的勢力相連接,東奧巴尼爾正是因為這個考慮,被遷徙到了鳥首半島的東海岸,隨後成為與白恩泰島交流的重要港口,到如今也相當發達。
東奧巴尼爾的鐵路向西南延伸,就到了海島區的首府,奧雷蒂亞建國至今唯一的首都,瑪納若多。
說實在的,瑪納若多作為首都的地理位置非常不好,他北部是一望無際的平原,敵軍要是從北方過來的話根本無險可守,直接就會被撲到瑪納若多的城下。
這也是奧雷蒂亞一直向北擴張的原因,無險可守的瑪納若多給了奧雷蒂亞一種危機感,既然無法改變首都的地理,那就隻能將首都之外的格局經營成銅牆鐵壁,所以當初奧雷蒂亞獨立的時候,不惜一切代價要得到比烏,就是為了得到北方的屏障。
因此這也讓奧雷蒂亞建國初期的戰略局勢相當糟糕,隻要奧斯陸可以突破比烏到奧羅拉德這一條狹窄的走廊,之後便是一馬平川的平原,到了那時候奧雷蒂亞除了退守海島以外,就沒有其他的出路了。
然而可惜的是,奧雷蒂亞建國至今七百餘年,還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突破奧羅拉德進入奧雷蒂亞的腹心,反而倒是奧雷蒂亞一路向北、向東,將自己經營成奧迪地域第一強國。
瑪納若多這個位於鳥首半島的城市之所以被奧雷蒂亞選定為海島區的首府,是因為他是連接兩座西梅德爾島交流最為方便的樞紐,整個海島區一共8個主城,4個在島上,4個在大陸的南海岸上,瑪納若多無疑是當之無愧的樞紐,因此也成為奧雷蒂亞的首都。
當瀏覽完瑪納若多以後,優素福就必須返程了,隻有折返一段路程,才能做到環南疆航行一圈。
因此優素福在瑪納若多坐上返程的火車,途經東奧巴尼爾、奧巴尼爾、奧羅拉德、比烏、埃裏皮、基福塔、基多萊斯克、亞古、瑪納西卡、貝車而又回到了易迪巴,接著向東到達伊瑪梅菉,將環南疆繼續進行下去。
伊瑪梅菉往東,就離開了奧雷蒂亞的國土而進入了奧特加的領土,第一個鏈接的城市是隸屬於於立文區的於立文。
奧特加的曆史可以追溯到1449年,起源於奧迪三分以後割據右翼區的特加家族所建立的國家,可是特加王朝的統治持續僅9代通天王,曆經165年就結束了,被於立文家族所取代。
於立文家族以封地為姓,換句話說伊瑪梅菉通達的於立文,便是往昔於立文家族所崛起的地方。
於立文王朝在264年的統治之後,由於外部戰敗導致了內部戰爭,又在被奧斯陸插手的情況下,最終造成“雙王割據”的局麵,通過1878年的《麻萊多妥協法案》被正式確立下來。
根據《麻萊多妥協法案》,內戰的兩支於立文王族,一支割據右翼區,一支割據於立文區,互為正統,右翼區的被稱為齊馬通天王,於立文區的被稱為於立文通天王,此外揚尼斯城規定由特加家族在當地自治。
1898年時,於立文通天王發生繼承危機,齊馬通天王對其進行幹涉,導致在1900年引發了“第二次雙王戰爭”,最後結果是奧特加在1920年被奧斯陸滅國,結束其471年的曆史。
奧特加滅國之後,奧斯陸將於立文區的於立文家族分支授予自治權,這一支於立文家族此後被稱作上於立文家族,即便是2152年於立文區被奧斯陸割讓給多利安的時候,上於立文家族也仍然保持了自己的自治權。
爾後隨著多利安的衰落和奧雷蒂亞的驟然崛起,上於立文家族又與揚尼斯特加家族聯合在一起,開始背刺多利安而與奧雷蒂亞勾結,這就有了2381年的“多利安戰爭”和2425年的“第二次多利安戰爭”。
等“第二次多利安戰爭”在2474年結束之後,上於立文家族徹底倒向奧雷蒂亞,作為獎勵,奧雷蒂亞讓奧特加作為自己的商業庇護國而複國,而上於立文家族便得以在奧特加建立上於立文王朝,開始了自己的統治。
作為“商業庇護國”這個奧雷蒂亞剛創造出來的詞匯,奧特加有著傳統附庸國所沒有的權力,比如締結條約,還可以擁有軍隊而出兵,雖然給予奧雷蒂亞大部分商業特權,但是等到戰爭爆發以後,奧雷蒂亞還是會提供援助給奧特加維持戰爭支出的。
所以在奧特加複國後漫長的數百年中,奧特加雖然經曆過不少戰爭,卻沒有損失任何的領地,反而還在奧雷蒂亞的操作下在2577年擴張了領土,得到對新特加軍鎮的統治,盡管這裏是由沼澤特加家族自治,但好歹還是會繳納一些稅賦的對吧。
於立文區是進入複國後奧特加的第一站,當1587年特加王朝有感於右翼區過於龐大而要拆分時,便將北部領土拆分出了新的行省,而新的行省圍繞於立文為中心,因此特加王朝將其定名為於立文區,於立文便是當地的首府。
而於立文能作為首府的優點之一,就是他看守著於立文門,這裏是阻止北方蠻族南下劫掠和陸地上連接揚尼斯灣沿岸城市的重要站點,畢竟揚尼斯灣盡管是內海,北部卻不怎麽平靜,擁有陸地上站點還是非常重要的。
於立文的鐵路往東鏈接的城市是海西,海西在1878年取代於立文成為於立文區第二個首府以後,至今地位都有變過。
畢竟1878年以後,奧特加就進入了雙王時代,於立文區被日後的上於立文家族,當時的於立文通天王割據,而於立文就成為了邊境關口,顯然不適合作為首都,再加上此時北部也開拓了一些城市,領土不再局限於海灣沿岸,因此海西便成為新的首府。
而等到2474年奧特加複國以後,由於僅有於立文區這一個行省,因此海西就成為奧特加的首都,算上亡國前包括麻萊多在內的一係列首都的話,海西算是奧特加的第六個首都,當優素福旅行到這裏的時候仍然是這樣。
。
(戰場文學)
比烏是奧迪建國的第一座城市,因此也是奧迪人的第一個首都,日後結束群雄時代的比烏家族便是以這座城市而聞名。
而比烏也有其天然地利,盤側的山脈名曰比烏山脈,在非常長的一段時間之中,比烏山脈都是分隔奧迪南北的分界線,日後南方貴族集團與北方貴族集團的分野,正是來自這座比烏山脈。
隻是日後由於南北貴族集團的成長,導致比烏山脈從核心地帶變成了爭奪地帶,因此當北方集團壓倒南方集團以後,比烏便在794年失去了其首都地位。
時過境遷,斯陸王朝建立以後又在比烏設立了學院,這一度是奧迪最輝煌的學院,可是等奧迪分裂出奧斯陸與奧特加以後,比烏再次成為邊界城市,因此承載了許多輝煌的學院也被內遷到奧斯陸確立的新首都。
當優素福到達比烏的時候,這座城市已經褪去了他過往的輝煌,不過還留下濃厚的曆史痕跡,已然無用的古老要塞依舊屹立在這座山脈的隘口之處,布滿青苔的牆壁見證著昔日的血戰,任憑優素福這群後人憑吊。
走過比烏的要塞,到了南方的奧羅拉德,奧羅拉德是如今新鳥首區的首府,1445年將鳥首區拆分成前後兩個鳥首區時,奧羅拉德又是前鳥首區的首府,直到1581年時才被奧巴尼爾給取代。
曆史上在奧迪的斯陸王朝建立以後,作為斯陸王朝起家的地方在1110年取代基福塔成為奧迪的第三個首都,又在1437年成為奧斯陸的第一個首都。
奧羅拉德南方鐵路所鏈接的城市,是與其名字相似的奧巴尼爾,曆史上奧巴尼爾也多次與奧迪爭奪首府或首都地位。
1581年的時候,奧巴尼爾取代奧羅拉德成為前鳥首區的第二處首府,以及奧斯陸的第二個首都,直到1807年以後首都地位才被基福塔取代,等到2155年前後鳥首區合並為新鳥首區的時候,奧巴尼爾又是新鳥首區的首府,到了2263年才被奧巴尼爾個取代。
其實優素福如今到的奧巴尼爾,並不完全是曆史上那個作為首都的奧巴尼爾,曆史上那個奧巴尼爾已經因為被拆遷,如今淪落成一個小村莊了,17世紀的時候奧斯陸曾經對奧巴尼爾進行過改造,將奧巴尼爾拆分成兩個地區,現在這個奧巴尼爾是拆分後的產物。
當做著鐵車往東南方向行駛時,優素福可以路過最初的奧巴尼爾,他還特地下車去參觀了這個如今名聲不顯的小村莊,發現不少舊奧巴尼爾的遺跡。
鐵車繼續前進,就到了東奧巴尼爾,這座城市便是昔日奧巴尼爾拆遷後的新城市,由於這座城市離原來的奧巴尼爾比較遠,所以沒有繼承奧巴尼爾的稱呼,這也難怪,這座東奧巴尼爾已經是臨海城市了。
當初拆遷奧巴尼爾的時候,奧斯陸還有一個策劃,那就是更好的與白恩泰島的勢力相連接,東奧巴尼爾正是因為這個考慮,被遷徙到了鳥首半島的東海岸,隨後成為與白恩泰島交流的重要港口,到如今也相當發達。
東奧巴尼爾的鐵路向西南延伸,就到了海島區的首府,奧雷蒂亞建國至今唯一的首都,瑪納若多。
說實在的,瑪納若多作為首都的地理位置非常不好,他北部是一望無際的平原,敵軍要是從北方過來的話根本無險可守,直接就會被撲到瑪納若多的城下。
這也是奧雷蒂亞一直向北擴張的原因,無險可守的瑪納若多給了奧雷蒂亞一種危機感,既然無法改變首都的地理,那就隻能將首都之外的格局經營成銅牆鐵壁,所以當初奧雷蒂亞獨立的時候,不惜一切代價要得到比烏,就是為了得到北方的屏障。
因此這也讓奧雷蒂亞建國初期的戰略局勢相當糟糕,隻要奧斯陸可以突破比烏到奧羅拉德這一條狹窄的走廊,之後便是一馬平川的平原,到了那時候奧雷蒂亞除了退守海島以外,就沒有其他的出路了。
然而可惜的是,奧雷蒂亞建國至今七百餘年,還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突破奧羅拉德進入奧雷蒂亞的腹心,反而倒是奧雷蒂亞一路向北、向東,將自己經營成奧迪地域第一強國。
瑪納若多這個位於鳥首半島的城市之所以被奧雷蒂亞選定為海島區的首府,是因為他是連接兩座西梅德爾島交流最為方便的樞紐,整個海島區一共8個主城,4個在島上,4個在大陸的南海岸上,瑪納若多無疑是當之無愧的樞紐,因此也成為奧雷蒂亞的首都。
當瀏覽完瑪納若多以後,優素福就必須返程了,隻有折返一段路程,才能做到環南疆航行一圈。
因此優素福在瑪納若多坐上返程的火車,途經東奧巴尼爾、奧巴尼爾、奧羅拉德、比烏、埃裏皮、基福塔、基多萊斯克、亞古、瑪納西卡、貝車而又回到了易迪巴,接著向東到達伊瑪梅菉,將環南疆繼續進行下去。
伊瑪梅菉往東,就離開了奧雷蒂亞的國土而進入了奧特加的領土,第一個鏈接的城市是隸屬於於立文區的於立文。
奧特加的曆史可以追溯到1449年,起源於奧迪三分以後割據右翼區的特加家族所建立的國家,可是特加王朝的統治持續僅9代通天王,曆經165年就結束了,被於立文家族所取代。
於立文家族以封地為姓,換句話說伊瑪梅菉通達的於立文,便是往昔於立文家族所崛起的地方。
於立文王朝在264年的統治之後,由於外部戰敗導致了內部戰爭,又在被奧斯陸插手的情況下,最終造成“雙王割據”的局麵,通過1878年的《麻萊多妥協法案》被正式確立下來。
根據《麻萊多妥協法案》,內戰的兩支於立文王族,一支割據右翼區,一支割據於立文區,互為正統,右翼區的被稱為齊馬通天王,於立文區的被稱為於立文通天王,此外揚尼斯城規定由特加家族在當地自治。
1898年時,於立文通天王發生繼承危機,齊馬通天王對其進行幹涉,導致在1900年引發了“第二次雙王戰爭”,最後結果是奧特加在1920年被奧斯陸滅國,結束其471年的曆史。
奧特加滅國之後,奧斯陸將於立文區的於立文家族分支授予自治權,這一支於立文家族此後被稱作上於立文家族,即便是2152年於立文區被奧斯陸割讓給多利安的時候,上於立文家族也仍然保持了自己的自治權。
爾後隨著多利安的衰落和奧雷蒂亞的驟然崛起,上於立文家族又與揚尼斯特加家族聯合在一起,開始背刺多利安而與奧雷蒂亞勾結,這就有了2381年的“多利安戰爭”和2425年的“第二次多利安戰爭”。
等“第二次多利安戰爭”在2474年結束之後,上於立文家族徹底倒向奧雷蒂亞,作為獎勵,奧雷蒂亞讓奧特加作為自己的商業庇護國而複國,而上於立文家族便得以在奧特加建立上於立文王朝,開始了自己的統治。
作為“商業庇護國”這個奧雷蒂亞剛創造出來的詞匯,奧特加有著傳統附庸國所沒有的權力,比如締結條約,還可以擁有軍隊而出兵,雖然給予奧雷蒂亞大部分商業特權,但是等到戰爭爆發以後,奧雷蒂亞還是會提供援助給奧特加維持戰爭支出的。
所以在奧特加複國後漫長的數百年中,奧特加雖然經曆過不少戰爭,卻沒有損失任何的領地,反而還在奧雷蒂亞的操作下在2577年擴張了領土,得到對新特加軍鎮的統治,盡管這裏是由沼澤特加家族自治,但好歹還是會繳納一些稅賦的對吧。
於立文區是進入複國後奧特加的第一站,當1587年特加王朝有感於右翼區過於龐大而要拆分時,便將北部領土拆分出了新的行省,而新的行省圍繞於立文為中心,因此特加王朝將其定名為於立文區,於立文便是當地的首府。
而於立文能作為首府的優點之一,就是他看守著於立文門,這裏是阻止北方蠻族南下劫掠和陸地上連接揚尼斯灣沿岸城市的重要站點,畢竟揚尼斯灣盡管是內海,北部卻不怎麽平靜,擁有陸地上站點還是非常重要的。
於立文的鐵路往東鏈接的城市是海西,海西在1878年取代於立文成為於立文區第二個首府以後,至今地位都有變過。
畢竟1878年以後,奧特加就進入了雙王時代,於立文區被日後的上於立文家族,當時的於立文通天王割據,而於立文就成為了邊境關口,顯然不適合作為首都,再加上此時北部也開拓了一些城市,領土不再局限於海灣沿岸,因此海西便成為新的首府。
而等到2474年奧特加複國以後,由於僅有於立文區這一個行省,因此海西就成為奧特加的首都,算上亡國前包括麻萊多在內的一係列首都的話,海西算是奧特加的第六個首都,當優素福旅行到這裏的時候仍然是這樣。
。
(戰場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