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奧特加的首都海西而乘坐鐵路繼續向東,下一個到達的城市名叫提多悉,這是在於立文王朝時代才興起的新興城市,不過即便是於立文王朝時代才興起的城市,至今也有一千多年的曆史了。


    提多悉是三處鐵路交匯的地方,東西鐵路大動脈在提多悉這裏交匯,從海西自西向東經過提多悉到達塞尤拉,此外南北鐵路大動脈也會從北方的塞爾韓南下到達提多悉,從塞爾韓啟程一直往北的話,可以到達四處鐵路交匯的紐約曼多。


    而塞尤拉位於提多悉的東方,是鐵路經過的下一個城市,也坐落在揚尼斯灣的港口上,是遙遠時代奧特加在於立文王朝時代沿著揚尼斯灣進行殖民時留下的產物,比提多悉晚興起一些,而和提多悉一樣,自從建城以後始終隸屬於於立文區的管轄範疇。


    到塞尤拉以後,鐵路就會從東往南偏斜,離開於立文區而進入新特加軍鎮,經過的第一個軍鎮是格奇亞偉。


    經過對揚尼斯灣數百年來的探索,當時右翼區逐漸意識到在尼娜坎半島的對岸,似乎也有一個很近的半島,隻不過土地較為貧瘠。


    等奧特加的於立文王朝取代特加王朝以後,於立文王朝將特加家族拆分,嫡係軟禁在首都中,拆分出來的支係則四處流放到當時奧特加的各個邊疆,而其中有一支支係則別出心裁的被流放到了那個對奧特加還略顯陌生的半島。


    那支支係的族長叫做揚尼斯,因此這支支係日後被稱為揚尼斯特加家族,他們建立起來的第一座城市也叫做揚尼斯,乃至於這個最早被稱為特加灣的海灣,到了後來也改稱為揚尼斯灣。


    由於位於海的對岸而天高皇帝遠,掌控當地的揚尼斯特加家族逐漸有了越來越大的權力,最終趁著奧特加“雙王戰爭”時期勾結上作為近鄰的多迪,趕走奧特加設立在當地的稅吏而趁機割據自治。


    奧斯陸出於攪局的心態,在1878年的《麻萊多妥協法案》中承認了揚尼斯的自治,將其新設立為新特加區,揚尼斯作為新特加區唯一的城市,自然也是無可爭議的首府。


    然而新特加區的自治地位非常不穩固,因為揚尼斯半島較為貧瘠,需要靠貿易來維持城市運行,因此掌握距離揚尼斯最近港口羅木書的齊馬通天王趁此機會對揚尼斯橫加幹涉,頗有想要將其收複的念頭。


    正是因為這種情況,等奧特加爆發“第二次雙王戰爭”時,揚尼斯特加家族勾結上多迪,先是宣布獨立,然後在1913年投奔多迪。


    多迪接受了揚尼斯的投奔,將其行省名稱從新特加區更名為新特加軍鎮以後,便維持其自身自治而不幹涉,新特加軍鎮這個稱呼便一直沿用至今,而揚尼斯的投奔也成為日後奧斯陸幹涉法克尤地域的最佳借口。


    爾後多迪遭遇了“純潔戰爭”,起初新特加軍鎮作為多迪的自治行省,任勞任怨的提供了許多人力與財力。


    然而隨著多迪前線的潰敗,點燃了新特加軍鎮的野心,串聯另一個自治的亞奇軍鎮一同發動抗稅暴亂,最後在1993年時,成功得到了更多的自治權,而亞奇軍鎮將陶碧馬與格奇亞偉作為報酬轉交給新特加軍鎮。


    通過這次投機,新特加軍鎮開始走出揚尼斯一城,拉開了自己的擴張序幕,並且將首府從揚尼斯遷到陶碧馬,以更好的統治被征服的多迪人。


    等到2030年時,法克尤地域爆發了“法克尤戰爭”,這回新特加軍鎮倒沒有跳反,或者說沒有等到能跳反的時候,因為在2036年時,統治奧斯陸的洛文王朝就以新特加軍鎮也是奧迪人分支為緣由而找上門來。


    此時多迪不想在西方再開戰場,更何況多迪從來沒有在西方進行過戰爭的經驗,因此麵對氣勢洶洶的奧斯陸,多迪果斷慫了,表示願意將新特加軍鎮割讓給奧斯陸,以換取奧斯陸在“法克尤戰爭”中保持中立。


    新特加軍鎮得知多迪要出賣自己的風聲以後頓時就怒了,於是當時的通天總督做出一個大膽的決定,搶在兩國簽署條約之前找上奧斯陸,表示自己願意充當帶路黨,為奧斯陸指明入侵多迪的道路。


    當時奧斯陸處於洛文王朝的統治,作為奧雷蒂亞人貴族出身的洛文王朝迫切的需要一場空前的戰爭來確定自己的威望,以證明即便是奧雷蒂亞人的自己,也可以像卡斯王朝一樣統治奧斯陸。


    而要做到這一點,踏上前人所未踏上的土地,將領土給繼續擴張,無疑是一條非常好的方法。


    原本奧斯陸隻滿足於新特加軍鎮的原因,是因為王畿不過千裏,即便是於立文區都已經過於遙遠以至於讓奧斯陸無力直轄統治,更何況新特加軍鎮呢?陌生的地域自然意味著陌生的榮耀,但同時也意味著陌生的風險。


    可是現在有在這個地域生活了上百年的新特加軍鎮願意帶路,那奧斯陸就不用擔心客場作戰的問題了。


    並且聽新特加軍鎮介紹,多迪的主力軍隊向來都在東部戰場與法克尤地域其他國家作戰,西部戰場的軍隊最多隻有和蠻族作戰的經驗,所以雙方可以稱得上是半斤八兩。經過新特加軍鎮的蠱惑,奧斯陸最終決定參戰。


    於是便有了2064年的《第十二次圖克和約》,多迪同意把新特加軍鎮割讓給奧斯陸,而新特加軍鎮在回歸奧斯陸的同時,還吞並了原屬多迪的亞奇軍鎮中的許多城市,其中有霍思傲、夏麗爾、斯奧德裏克、助童力和大骨甲這5座城市。


    回歸奧斯陸以後,新特加軍鎮仍然被允許由揚尼斯特加家族保持自治,而一次性擴張了5個主城,也讓新特加軍鎮掌控了揚尼斯灣的東海岸,成為一個真正的行省,一個不可小覷的行省。


    “法克尤戰爭”之後也是奧斯陸領土的巔峰,可是到了2105年時爆發的“鳥身斯陸戰爭”,就標誌著奧斯陸衰落的開始。


    在這場戰爭中,於立文區與新特加軍鎮都不願意為極其遙遠的戰爭——在奧迪境內爆發的戰爭,對於兩個自治行省來說,已經算是極其遙遠的戰爭了——因此兩個行省串聯起來割據自保。


    於立文區與新特加軍鎮對奧斯陸的“叛亂”與海島區和阿瑪尤克家族都不同,他們叛亂的主要目的隻是不想出錢出力,而不是想要獨立,於是在初期交戰了片刻以後,奧斯陸便與兩個行省達成中立條約,得以專心對付阿瑪尤克家族與海島區,也就是後來的奧雷蒂亞。


    在與奧斯陸達成中立條約以後,揚尼斯特加家族並沒有就這麽等待著戰爭結束,而是將目光投向了東方,多利安。


    此時多迪早已衰落,隻剩下提吉克軍鎮這一小塊領地,並且成為多利安的附庸國,然而統治多利安的亞奇王朝在麵對“第十二次陰影狩獵戰爭”時時運不濟,前線接連敗仗,統治岌岌可危,這就引起了新特加軍鎮的注意。


    此時新特加軍鎮的通天總督揚尼斯是一個野心勃勃之徒,他素來就有想要成為一國之主的野心,而多利安的衰落便給了揚尼斯機會,作為特加家族的分支,揚尼斯對於恢複奧特加沒有什麽欲望,倒是想入主其他國家,也就是多利安。


    於是在2140年時,揚尼斯說通了於立文區的上於立文家族與自己結盟,雙方在多利安內部許多貴族的支持下,對多利安發動了入侵。


    最後在2152年《第十三次圖克和約》結束“第十二次陰影狩獵戰爭”時,揚尼斯如願以償,統治多利安280年、傳承17代的亞其王朝被取代,揚尼斯特加家族這個奧特加人貴族在多利安建立了揚尼斯特加王朝。


    而由於新特加軍鎮與於立文區的入主多利安,使得多利安雖然不得不將孟卡軍鎮與尼羅蘭軍鎮割讓出去,卻又多得了兩個軍鎮,這一來一去,多利安賬麵上的行省數量居然沒減,主城甚至還多了一個。


    多利安此時還剩下的2個軍鎮,分別是烏卡軍鎮與亞奇軍鎮,可是亞奇軍鎮乃是多利安上個王朝亞奇王朝崛起之地,揚尼斯特加家族看這裏實在是礙眼,最後經過議會同意,將當地更名為高薩拉軍鎮。


    多利安,是報告給神界的國名簡稱,然而實際上多利安的正式國名叫做“多迪人與法克尤人聯合軍機國”,畢竟多利安這個源自西部軍鎮的政權,一開始就是兩個族群拚湊的大雜燴,多利安中“利安”便是正式國名的簡寫。


    可是現在變成了三個族群,奧特加人入主了多利安,那鐵定是要改名的,改成什麽呢?難道變成“奧特加人、多迪人與法克尤人聯合軍機國”嗎?這會不會笑死人啊?


    好在還是揚尼斯想出了新主意,拋去族群範疇,改成地域範疇,因此多利安新的正式國名是“南岸軍機大國”,多利安如今地處南疆大陸南海岸,所以改成南岸軍機大國的話,那是相當合適。


    而在揚尼斯特加家族入主多利安以後,原本多利安位於孟卡軍鎮的孟蓓卡顯然不適合繼續作為首都,畢竟已經割讓給法修姆了,因此多利安首都被調整到揚尼斯特加家族統治核心的新特加軍鎮的首府,即陶碧馬,陶碧馬成為多利安的第二個首都。


    。手機版更新最快網址:m.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神的遊戲之我是星球的遠大意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虛無行者北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虛無行者北冥並收藏神的遊戲之我是星球的遠大意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