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剛蒙蒙亮,城門緩緩被推開,遠處一路煙塵騰起,數個背負信袋,帽插紅翎的騎士狂奔而來。
隔著遠遠的,守城的官軍便急忙搬開城門前的路障,幾個騎士呼嘯而過,從正陽門直衝入京,片刻不曾停留……
文華殿中,正在舉行早朝。
隨著許彬等人被斬首示眾,朝廷總算是平靜了一段時間,不僅如此,而且傳來了不少的好消息。
最大的一件事情,就是工部修了近八個月的大渠,終於是順利完工了。
奔波了大半年的時間,幾乎是事必躬親,讓陳循這個清流出身的文臣,著實是瘦了一大圈,原本合身的官袍穿在身上,都有些寬大。
不過,在這文華殿中,陳老大人手捧著笏板,整個人卻格外的意氣風發。
“陛下,此次廣濟渠工程,動用京軍五萬,曆時數月,建成大渠長六百餘裏,中有水閘七座,溝通黃河,沁水。”
“此渠一成,可解沙灣多年決口,除此之外,更可保障明歲的漕糧轉運。”
“臣幸不辱命,特來向陛下複旨,呈上詳細奏報。”
說罷,陳循從袖中拿出一份奏本,遞了上去。
內侍下了禦階,將奏本遞到禦前,朱祁鈺翻開瞧了瞧,臉上浮起一絲笑容,將奏本擱下,隨後道。
“陳尚書此行辛苦了,廣濟渠乃利國利民之事,短短數月,便能建成六百裏長渠,實賴陳尚書及隨行官員,官軍,民夫竭力配合。”
“成敬,傳旨,凡參與修渠官軍,俱賞銀五兩,布一匹,準休沐七日。”
“陳尚書也辛苦了,朕也準你七日休沐,之後再回頭吏部,將其他參與的官員依功勞大小,遞個奏本上來給朕。”
成敬點了點頭,俯身領旨,陳循也下跪謝恩,朝廷上下都充滿了和樂的氣氛。
雖然說,剛開始天子要修渠的時候,朝廷上下有不少人反對,但是渠修成了,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
至少,明年的漕運糧食,可以有保障了,如此一來,大家的俸祿也就能安安穩穩的領到手了,自然高興。
對於參與修渠的一幹人等來說,普通的官軍領了實打實的賞賜,出力的官員天子也說了要敘功。
雖然說作為領頭人,忙了大半年的陳循,看似什麽都沒得著,之得了七日休沐。
但是對於他老人家來說,到了這種層次,什麽賞賜都是身外之物。
這座大渠存在的本身,就是對他最好的獎賞。
要知道,陳循畢竟是清流出身,一直在翰林院流轉,很少接觸什麽實務,所以他能躋身位列七卿的工部尚書,朝廷上下一直有所非議。
但是,廣濟渠一成,這些議論的聲音,通通都會消失,這本身就是極大的政治資源。
所有人都皆大歡喜,唯有戶部的沈尚書,暗暗的心疼國庫的銀子,盤算著下了朝,要不要去磨一磨天子,從內承運庫誆出點銀子來。
唔,至少官軍的賞賜,得讓天子出一半,對,至少一半!
沈尚書一邊打著小九九,一邊跟著其他大臣一塊喊萬歲,算盤打得劈裏啪啦的響。
這也是得益於互市重開,就在月前,皇店和五大部落派來的使節,完成了第一次的交易。
雖然說首次互市,雙方都相對克製謹慎,交易的物品種類都不算特別多。
但是戶部總算是開始有了額外的收益,讓一直隻出不進的沈尚書稍感安慰。
於是,在一片聖明萬歲的恭維當中,殿外忽急匆匆的進了來了一個內侍,在掌印太監成敬的耳邊說了兩句。
接著,成敬回到禦階上,低聲向天子稟報後,眾臣便見到,天子原本輕鬆的神色,頓時變得肅然起來。
“宣!”
隨著綸音降下,殿外進來兩個風塵仆仆的急遞軍士,背負著牛皮製成的信袋,來到殿中,拜倒在地,道。
“吾皇萬歲萬萬歲,啟奏陛下,於尚書在大同傳來緊急軍報,請陛下禦覽。”
這副裝扮,身份本就不需贅言,那軍士也不多廢話,摘下背上的信袋,小心的拆開,從中拿出一份包裹完好的信封,雙手舉過頭頂。
眾目睽睽之下,有內侍下來接過軍報,遞到禦前,朝臣們也隱約有幾分騷動起來。
於謙,大同,緊急軍報……
沙窩一役,瓦剌新敗,韃靼這邊,互市又剛剛開始,所以邊境短時間內,應該不會有什麽大事發生。
直送禦前的軍報,而且還是於謙親自傳來的。
能夠有這樣的份量,如果不是邊境又重起大戰,那就隻能是……
於是,所有人的目光,都立刻定格在了天子的手中。
下一刻,他們便瞧見,天子臉上綻出一絲笑容,頗有幾分如釋重負之感。
接著,天子隨手將軍報遞給一旁的成敬,淡淡的道:“宣。”
成敬躬身接過,隨即便將軍報展開,在眾人期待的目光當中,高聲讀道。
“臣少保兵部尚書總督兩邊軍務大臣於謙謹奏,臣奉聖命徹查靖遠伯王驥,左副都禦史羅通倒賣軍器一案至大同,於八月十三日獲使團急報。”
“朱鑒等人幸不辱命,已和敵酋也先完成和談,太上皇將於七日之後起行,九月初一至大同府,為防虜詐,臣已命大同,宣府各處收束官軍,嚴陣以待。”
“為迎上皇故,臣請命暫駐大同,並請禮部盡快俱儀,另遣得力大臣前來迎複,以全社稷之禮。”
軍報讀完,殿中頓時“嗡”的一聲。
不少的大臣頓時涕淚橫流,口中不住的喃喃著“祖宗保佑”“社稷之福”。
同時,亦有不少大臣站了出來,道。
“恭賀陛下,太上皇複歸之日可期,天家終得圓滿,此乃社稷之幸,萬民之幸也。”
一時之間,滿朝皆是恭賀的聲音。
說到底,太上皇北狩虜營,始終是壓在所有人心中的一塊大石。
縱然土木一役,太上皇有大過,但是身為人君,卻被虜所挾,這種恥辱,深深的印刻在每一個朝臣的心中。
直到這一刻,迎複的消息真正確定下來,所有人才如釋重負。
還是最初的那句話,無論紫荊關大勝的多麽漂亮,沙窩大捷有多麽激動人心。
但是太上皇還在迤北一日,這場仗,就不能說是贏了。
唯有太上皇真正回到京師,大明才能徹底的給這場大戰,畫上一個真正的句號。
或許是因為這股氣氛壓抑的時間太久,朝堂上足足歡呼了近半刻鍾,才慢慢的停了下來。
朱祁鈺望著手裏使團發來的詳細和談文書,在群臣歡呼之時,也差不多將談判的整個過程看了一遍。
隻看完之後,心中頗為複雜。
和談之事,終究不易,哪怕是在大明已然具有優勢的情況下,還是如此一波三折。
當然,更讓他心緒有些難平的是。
太上皇,他久違的哥哥,終於要回來了……
隔著遠遠的,守城的官軍便急忙搬開城門前的路障,幾個騎士呼嘯而過,從正陽門直衝入京,片刻不曾停留……
文華殿中,正在舉行早朝。
隨著許彬等人被斬首示眾,朝廷總算是平靜了一段時間,不僅如此,而且傳來了不少的好消息。
最大的一件事情,就是工部修了近八個月的大渠,終於是順利完工了。
奔波了大半年的時間,幾乎是事必躬親,讓陳循這個清流出身的文臣,著實是瘦了一大圈,原本合身的官袍穿在身上,都有些寬大。
不過,在這文華殿中,陳老大人手捧著笏板,整個人卻格外的意氣風發。
“陛下,此次廣濟渠工程,動用京軍五萬,曆時數月,建成大渠長六百餘裏,中有水閘七座,溝通黃河,沁水。”
“此渠一成,可解沙灣多年決口,除此之外,更可保障明歲的漕糧轉運。”
“臣幸不辱命,特來向陛下複旨,呈上詳細奏報。”
說罷,陳循從袖中拿出一份奏本,遞了上去。
內侍下了禦階,將奏本遞到禦前,朱祁鈺翻開瞧了瞧,臉上浮起一絲笑容,將奏本擱下,隨後道。
“陳尚書此行辛苦了,廣濟渠乃利國利民之事,短短數月,便能建成六百裏長渠,實賴陳尚書及隨行官員,官軍,民夫竭力配合。”
“成敬,傳旨,凡參與修渠官軍,俱賞銀五兩,布一匹,準休沐七日。”
“陳尚書也辛苦了,朕也準你七日休沐,之後再回頭吏部,將其他參與的官員依功勞大小,遞個奏本上來給朕。”
成敬點了點頭,俯身領旨,陳循也下跪謝恩,朝廷上下都充滿了和樂的氣氛。
雖然說,剛開始天子要修渠的時候,朝廷上下有不少人反對,但是渠修成了,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
至少,明年的漕運糧食,可以有保障了,如此一來,大家的俸祿也就能安安穩穩的領到手了,自然高興。
對於參與修渠的一幹人等來說,普通的官軍領了實打實的賞賜,出力的官員天子也說了要敘功。
雖然說作為領頭人,忙了大半年的陳循,看似什麽都沒得著,之得了七日休沐。
但是對於他老人家來說,到了這種層次,什麽賞賜都是身外之物。
這座大渠存在的本身,就是對他最好的獎賞。
要知道,陳循畢竟是清流出身,一直在翰林院流轉,很少接觸什麽實務,所以他能躋身位列七卿的工部尚書,朝廷上下一直有所非議。
但是,廣濟渠一成,這些議論的聲音,通通都會消失,這本身就是極大的政治資源。
所有人都皆大歡喜,唯有戶部的沈尚書,暗暗的心疼國庫的銀子,盤算著下了朝,要不要去磨一磨天子,從內承運庫誆出點銀子來。
唔,至少官軍的賞賜,得讓天子出一半,對,至少一半!
沈尚書一邊打著小九九,一邊跟著其他大臣一塊喊萬歲,算盤打得劈裏啪啦的響。
這也是得益於互市重開,就在月前,皇店和五大部落派來的使節,完成了第一次的交易。
雖然說首次互市,雙方都相對克製謹慎,交易的物品種類都不算特別多。
但是戶部總算是開始有了額外的收益,讓一直隻出不進的沈尚書稍感安慰。
於是,在一片聖明萬歲的恭維當中,殿外忽急匆匆的進了來了一個內侍,在掌印太監成敬的耳邊說了兩句。
接著,成敬回到禦階上,低聲向天子稟報後,眾臣便見到,天子原本輕鬆的神色,頓時變得肅然起來。
“宣!”
隨著綸音降下,殿外進來兩個風塵仆仆的急遞軍士,背負著牛皮製成的信袋,來到殿中,拜倒在地,道。
“吾皇萬歲萬萬歲,啟奏陛下,於尚書在大同傳來緊急軍報,請陛下禦覽。”
這副裝扮,身份本就不需贅言,那軍士也不多廢話,摘下背上的信袋,小心的拆開,從中拿出一份包裹完好的信封,雙手舉過頭頂。
眾目睽睽之下,有內侍下來接過軍報,遞到禦前,朝臣們也隱約有幾分騷動起來。
於謙,大同,緊急軍報……
沙窩一役,瓦剌新敗,韃靼這邊,互市又剛剛開始,所以邊境短時間內,應該不會有什麽大事發生。
直送禦前的軍報,而且還是於謙親自傳來的。
能夠有這樣的份量,如果不是邊境又重起大戰,那就隻能是……
於是,所有人的目光,都立刻定格在了天子的手中。
下一刻,他們便瞧見,天子臉上綻出一絲笑容,頗有幾分如釋重負之感。
接著,天子隨手將軍報遞給一旁的成敬,淡淡的道:“宣。”
成敬躬身接過,隨即便將軍報展開,在眾人期待的目光當中,高聲讀道。
“臣少保兵部尚書總督兩邊軍務大臣於謙謹奏,臣奉聖命徹查靖遠伯王驥,左副都禦史羅通倒賣軍器一案至大同,於八月十三日獲使團急報。”
“朱鑒等人幸不辱命,已和敵酋也先完成和談,太上皇將於七日之後起行,九月初一至大同府,為防虜詐,臣已命大同,宣府各處收束官軍,嚴陣以待。”
“為迎上皇故,臣請命暫駐大同,並請禮部盡快俱儀,另遣得力大臣前來迎複,以全社稷之禮。”
軍報讀完,殿中頓時“嗡”的一聲。
不少的大臣頓時涕淚橫流,口中不住的喃喃著“祖宗保佑”“社稷之福”。
同時,亦有不少大臣站了出來,道。
“恭賀陛下,太上皇複歸之日可期,天家終得圓滿,此乃社稷之幸,萬民之幸也。”
一時之間,滿朝皆是恭賀的聲音。
說到底,太上皇北狩虜營,始終是壓在所有人心中的一塊大石。
縱然土木一役,太上皇有大過,但是身為人君,卻被虜所挾,這種恥辱,深深的印刻在每一個朝臣的心中。
直到這一刻,迎複的消息真正確定下來,所有人才如釋重負。
還是最初的那句話,無論紫荊關大勝的多麽漂亮,沙窩大捷有多麽激動人心。
但是太上皇還在迤北一日,這場仗,就不能說是贏了。
唯有太上皇真正回到京師,大明才能徹底的給這場大戰,畫上一個真正的句號。
或許是因為這股氣氛壓抑的時間太久,朝堂上足足歡呼了近半刻鍾,才慢慢的停了下來。
朱祁鈺望著手裏使團發來的詳細和談文書,在群臣歡呼之時,也差不多將談判的整個過程看了一遍。
隻看完之後,心中頗為複雜。
和談之事,終究不易,哪怕是在大明已然具有優勢的情況下,還是如此一波三折。
當然,更讓他心緒有些難平的是。
太上皇,他久違的哥哥,終於要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