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說,單是本身軍屯的田地被侵占的情況,已經十分棘手,但更棘手的,卻是私墾田。


    事實上,軍屯之所以會糜爛至此,私墾田的存在,也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所謂私墾田,一部分是由原本的屯田被隱沒後,未登記在冊的田地,另一部分,則幹脆是新開墾出來的荒地。


    對於大多數的邊將來說,前者獲利更大,但是後者卻更加安全。


    正常來說,開墾荒地對於國家來說應該是好事。


    作為一個農耕民族,至少到現在為止,隻有田地不夠的情況,而不會有田地過盛的情況。


    誠然,邊境地域廣袤,並不像江南一樣,幾乎將所有可利用的田地都開墾了出來。


    在邊境地區,還是存在很大的荒野地區,可供開墾的。


    但是問題就在於,開墾荒地並不是找一塊地,然後耕種就可以的。


    所謂刀耕火種,想要把一塊荒地變成可以耕種的良田,要付出的代價是非常巨大的。


    首先要平整土地,將高處的土方一筐筐的搬到低處填平,然後壘出田埂,大塊的土塊要打碎,草根仔細除淨,才算完成了第一步。


    然後,為了加強肥力,能夠長莊稼,要一擔擔的將肥料挑到田裏,輔以曬幹的草木灰,細細的灑在田裏,再用牛車深耕一遍。


    最後,也是最困難的,就是從最近的河堤處挖渠引水,灌溉田地,如此,一畝可以耕種的田地,才算是基本成形。


    這些事情如果是普通人家來做,少說要好幾個壯勞力,至少花上兩三年的工夫,下死力氣去幹,才能做得完。


    然而即便如此,最終得到的田地,也不過是一畝僅僅勉強可以耕種劣田而已,想要將劣田變成良田。


    必須要經過幾年的播種,細耕,好好的侍弄照料才行。


    對於普通的百姓來說,開墾荒田是要命的事,往往花了一輩子,累到把命都賠進去,才能開墾出三五畝的良田,是真正當做家底兒來重視的。


    可是,對於邊將來說,開墾荒田卻要簡單的多。


    手底下都是大頭兵,派出去幹活不就完了!


    普通百姓開墾荒田,還要操心明天吃什麽,但是邊軍可是朝廷發餉的,每天吃飽了出去幹活,就當操練了。


    結果就是,明明是好好的軍隊,到最後變成了開墾荒田的勞工,不僅兵士被煎迫過甚,而且時間都用在了開墾荒地上,荒廢了操練,等到瓦剌打過來的時候,隻能一觸即潰。


    這種事情,在邊境同樣屢見不鮮。


    等到田墾出來了,或者底下人鬧得太厲害了,就一紙調令,和營中巡防,守城的軍士一換,什麽事都沒有。


    到了最後,朝廷出了大筆的銀子養邊軍,普通的兵士們出了力天天累得要死,可戰力不升反降,還屢屢有逃亡的情況。


    至於那些田地,自然順理成章的被邊將收入囊中,改頭換麵,使些銀子往地方官府一送,便搖身一變成了正經登記在冊的民田。


    甚至於,有些時候銀子都不用送,對於地方的官府來說,隻要願意登記上去,按時繳納稅賦,那麽就是一筆政績。


    須知,考核地方官很重要的一條標準,就是當地田畝的數量及歲產糧食是否有所增長。


    每年都有新的田地增加,對於地方官來說,是求之不得的好事,至於怎麽來的,他們當然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但越是如此,私墾田便愈演愈烈。


    而且,更無解的是,由於私墾田不用繳納稅賦,所以,雖然開墾起來很艱難,但是一旦開墾出來,很多時候,邊軍往往更願意耕種私墾田。


    因為如此一來,他們能夠得到的糧食,比耕種軍屯還要更多,畢竟,軍屯的稅賦很高,有相當一部分,需要上繳朝廷統一安排。


    軍屯要推行下去,無非在於田地和人。


    侵占軍屯讓田地變少,私墾田泛濫讓耕種軍屯的邊軍減少,沒有地,沒有人,軍屯逐漸崩潰是自然而然的事。


    軍屯一旦到了名存實亡的地步,那麽邊境的軍費支出將完全依靠國家財政,到時候,可真的是天天拆東牆補西牆了。


    所以,整飭軍屯是必須的。


    老大人們在看完了奏疏的前半部分之後,也不約而同的升起了共識。


    但是,到底該如何做,卻的確也讓人犯難。


    於是,稍稍閉目消化了一番軍屯的狀況,老大人們便翻過了關於軍屯的現狀描述,將目光落到了後半部分,也是這次的重頭戲,即,到底該如何整飭軍屯的糜爛。


    見眾人都消化的差不多了,於謙也沒有遲疑,跟著眾人的進度,繼續道。


    “針對於軍屯的現狀,兵部進行了多次的部議,並最終粗略的敲定了諸位如今看到的整飭章程。”


    “這份章程概括的說,分為三個大的步驟。”


    “其一,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即清丈田畝,兵部此次預計將聯合都察院,派出六十名欽差禦史,奔赴各地丈量軍田,官田,民田,並對其田地的所屬狀況,進行統一的清丈。”


    這句話剛說完,底下不少大臣,立刻便抬起了頭,眼中皆是有些意外,他們早就知道,兵部這次會有大動作,但是,卻沒想到,一上來就是這麽大動幹戈。


    最先反應過來的,是吏部的王文,他皺著眉頭問道。


    “六十名欽差禦史?都察院哪來這麽多的人手?”


    他沒有去質疑需不需要這麽多,因為以如今軍屯的糜爛狀況來看,想要徹查,必須要一地一地的細細犁上一遍。


    邊境大大小小的關隘城池,有上百個,即便是六十個禦史撒出去,每個人要負責的區域還是很大的。


    但是問題就在於,朝廷根本抽調不出這麽多的官員。


    六科十三道,常備的給事中,禦史大約在一百二十員左右,經過前半年的京察,狠狠的黜落了一批,如今大概隻有八九十人。


    但是須知,這些禦史都是有差遣的,這八九十人裏頭,至少有七十員以上,都要奔赴各地巡查,這是都察院的日常執掌。


    如果說要停掉的話,那麽整個朝廷會對地方失去掌控,這是朝廷絕對不可能接受的。


    即便是剩下的這一小部分,也都各有執掌,大多都是負責都察院的日常工作,然後備用於各地臨時需要抽調。


    所以,一下子要抽調六十名禦史,人從哪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皇兄何故造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月麒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月麒麟並收藏皇兄何故造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