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隨著李泰的命令,有關洛陽征召大匠的消息,開始順著大運河傳播。


    同時整個長安地區的大匠們,聽到這消息多少有幾分翹首以盼的激動。


    畢竟上一次翻新鄭白渠,已過去數年時間了。


    那些以鄭白渠為考核條件的大匠,或者是優秀工作者們,也隨著那次鄭白渠考核的終結,獲得了屬於自己的榮譽與利益。


    這裏麵獲得了大匠或者優秀工作者評級的人,主要是有三個流動方向。


    一是成為了大匠,這些人或是被少府監或是被將作監直接收攏過去,李泰的墨科也乘機撈了不少,主要都安排在了煤礦體係中,完善挖礦效率去了。


    而這一批人算是工匠中最優秀的,他們與朝廷間算是雙向奔赴,所以朝廷給他們編製,他們吃上了鐵飯碗。


    第二批則是以一部分不想要加入朝廷或者受不了朝廷規矩束縛的大匠或者優秀工作者。


    他們的主要工作是看護鄭白渠,像是什麽地方荒廢,什麽地方破損,什麽地方需要修補什麽的,都經過了仔細的劃分後,讓他們負責世代承包,出現特別嚴重的則上報縣衙修補。


    而隻要他們所負責的這片區域沒徹底荒廢與破壞,那就算他們死後,他們兒子或者徒弟也能繼承這個工作,隻要在州縣進行報備。


    而在這個過程中,朝廷每年也會撥付一定錢糧下來,沒領到可以去找工部鬧。


    總之,這段工程還能運轉,那這半口官家飯也能吃下去,無事時自己也能去打工。


    而第三個則是參與了鄭白渠工作的優秀工作者。


    應該怎麽說呢,這些人算是經過了國家層麵篩選的淘汰者,他們或許是因為年齡太輕、手藝不夠、沒有立過重大功勳……


    總而言之,這些人給鄭白渠白白幹了幾年,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總不能一塊獎章就給他們打發了。


    這時候,李泰安排的農學社便是登場了。


    農學社在農具推廣過程中需要維修,或者要當地進行打造什麽的,憑借在鄭白渠工作了數年得到了優秀工作者的獎章,那便會主動的找上這些人。


    讓這些人來提供農學社的後勤保障工作,甚至有的則是被吸納入了農學社之中,成為農學社的一份子。


    總而言之,這些從鄭白渠幹完活,經過考核的人,有能力的進編製了,有想法的去承包了,就算是隻偷學了一鱗半爪的也受到農學社特殊照顧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怎麽可能不讓其他的工匠看了流口水。


    越王,我們技術也不賴的,我們想要受到朝廷特殊照顧啊!


    然後,越王被封為了燕王,去幽州那邊去了,跟長安工匠們再也沒了半點關係。


    這些工匠們,懷著就算魏王不搞這些活動,但朝廷或多或少總是會搞吧。


    接著便望眼欲穿的等待,一年又一年,這次他們真不挑了,更不會不相信了。


    但現實是,朝廷上下誰在乎這些匠人們的想法。


    額,也不對,至少李世民還是在乎的,畢竟不論是心心念念的驪山院,還是重新翻修的洛陽宮,到底是需要這些匠人。


    但讓匠人們頭疼的是沒有考核啊,沒有發徽章啊,自己跟不能憑借著這些經曆從農學社接到活,讓自己生活更有奔頭啊!


    看著曾經更自己平起平坐,甚至比自己低一輩的工匠們在喝著濁酒時吹牛打屁。


    吹噓著自己當初在鄭白渠幹活多麽多麽勤勞,才通過了考核給了自己優秀工作者的徽章。


    這讓大大小小的工匠,心中或多或少的泛起了酸味。


    最重要得是,同樣的手藝,對方就是憑借這獎章這經曆,就是比自己收得錢多,過得舒服,這讓自己怎麽忍啊!


    所以這一次,聽到魏王再次舉行匠人考核,那些在京畿道附近的匠人們大都是相當熱情的向李泰這個工程洶湧過來。


    就算自己實力不濟成為不了大匠,也因為自己家庭的原因不會在河南道落腳,但怎麽也要掙到一個優秀勞動者的獎勵,然後跟家附近的農學社搭上邊啊。


    畢竟你的手藝到底怎麽樣另說,對普通人來說,差那麽一刻鍾兩刻鍾也不是要緊事。


    但是你沒有這個徽章,那你就沒幹這活的資格,這是完全沒辦法的事。


    所以上次沒有去參加考核的匠人,尤其是京畿道這一圈的匠人那真的是很踴躍。


    而除了他們,就算是上次獲得了優秀工作者的匠人,或多或少也是衝著大匠的考核,想要去洛陽試一試。


    還是那一句話,誰不想要吃上公家飯呢,誰不想要編製呢!


    上次自己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沒辦法成為大匠,但這次自己去好好努力,如果運氣好成功通過了大匠呢。


    那可真就是這輩子吃穿不愁,說不定還能討要一份家族傳承的事業啊。


    畢竟這個年代所講究的可不是自由發展,相反講究得是傳承有序,子承父業。


    這麽一門隻要大唐不倒,那就能不斷傳承與國同休的職業,那可是有爵位的高官們才有的待遇。


    自己這些幹土木的能夠遇上這麽件好事,又怎麽能夠錯過了!


    至於李泰幹大型工程,一般都喜歡留碑紀念有功大匠的事,對絕大多數人來說,反倒沒什麽太多想法。


    畢竟能夠留碑的人都是為整個工程做過特殊貢獻的人,這種人每一個基本上每一個都是大匠起步,就算原來不是大匠能留名了以後也是大匠。


    隻要這整個工程還在,那他們便是能夠跟著這塊紀念碑一直流傳下去。


    雖說青史留名這種事情,一直以來都是儒生的追求,但對工匠們來說,他們靠著自己手藝也混出了幾分名堂能名留青史也是很感興趣的。


    別得不說,老了吹牛時對自己後代說某一項工程是伱阿耶幹得,相信也是很有自豪感的,最多就是奢求能夠留碑的大匠並不多而已。


    不管怎麽說,這次隨著李泰把大匠考核的消息開始散播開來,關東地區的工匠們多少還是懷著將信將疑的態度去看著這次考核。


    但關西地區尤其是京畿道地區的工匠們,一個個開始想辦法去找縣令去開具路引,準備前往洛陽報名工匠考核。


    畢竟給魏王幹上兩三年的時間可不隻是白幹的,自己的目的可是要為這兩三年為自己下半輩子有個保障,甚至為自己以後的子孫能搶在起跑線上啊!


    但本地工匠大量外流這種事情,對當地縣令來說也是相當頭疼的事。


    畢竟工匠在古代生活地位真算不上高,甚至一些有權勢的人讓工匠白幹活也不是沒有過。


    但他們若大量離開本地,對整個本地社會來說,或多或少也是會造成影響的。


    最簡單的就是農具壞了要找誰修理,想要建設房屋要找誰搭建,最重要得是朝廷要修建什麽工程,結果自己找不到人了怎麽辦。


    所以一個兩個匠人離開,自己批個路引沒什麽問題,但匠人都跑了,那肯定是會影響當地的運轉效率的。


    而這件事,因為是在長安的眼皮子底下發生的,自然而然便是讓言官上奏上去。


    言官到底是沒有針對誰,畢竟聞風奏事,這件事波及了民間,可是容不得輕視!


    李世民聽著言官的諫言,目光向閻立德看過去,畢竟工匠這些事情向來都是閻立德管轄。


    閻立德出列道,“朝廷可以將這些工匠集中,然後跟隨朝廷將要派遣到河南道的道路建設小組,一起參加道路的修建。


    至於當地所需匠人,讓他們留下弟子或者子女能暫代他們的工作就好。


    畢竟這次洛陽所提出的考核,對工匠們來說,就好像是舉子們的科舉一樣重要。


    而且朝廷的將作監與少府監也能通過這次考核挑選優秀大匠進入朝廷!”


    李世民聽到閻立德的話點點頭,既然這件事對朝廷本身是有利益的,那李世民便不會去阻止。


    隻是李世民皺著眉頭說道,“諸位愛卿此次朝廷應當有誰接任此項任務,與魏王一同把這河南道的道路工程給修建起來比較好!”


    眾人聽到這話,說實話或多或少都是有幾分的遲疑。


    因為他們非常的清楚,這件事情跟普通的工程不一樣。


    你今天帶著人把河南道的道路給修了,那麽其他的地方淮南道要不要修,江南道要不要修,隴右道要不要修……隻要修一處,那就處處都要修路的。


    自己的下輩子就要填進去了能讓自己出將入相,成為左右仆射什麽的自然很樂意去幹。


    但現在這個活,幹好了自己一輩子要填進去,幹不好那自己說不定當場就被填進去了。


    除這問題以外,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這個工程本身肯定是受製魏王的。


    甚至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人也或多或少的看的出來,等到這工程徹底完工,魏王怕會被調度回長安,專門負責道路建設。


    沒有辦法,道路從底層配套設施,以及到最上層的資金拉攏,這些都需要魏王坐鎮才能執行得下去。


    如果魏王不接手了,單單是錢從哪裏來就要難倒一大堆人,但河南道修建了道,路天下十道總不能少了誰吧。


    草種計劃,太子當初不也是弄得紅紅火火的,但事情做下來,到現在那些投了錢的世家都還不知道找誰要回本錢呢!


    反倒是西海郡那邊,每年都會出產馬匹,細水長流的在長安販賣,甚至每年都有逐年增加的趨勢,那些當初投了錢的將士,嘴巴都笑歪了。


    所以,就算去幹這工作了,最終說不定功勞還不是自己的,自己純粹隻是拿點苦勞而已。


    朝廷清閑的工作那麽多,尤其是跟在李世民身邊上諫就有獎勵,自己何必這麽辛苦的跑到河南道,然後辛辛苦苦的幹活,在這裏動動嘴巴難道不輕鬆嗎?


    此刻麵對李世民的問話,在場絕大多數人都保持了沉默,畢竟自己是真不想要過去。


    不過這時候的閻立德倒走出來,開口道,“臣推舉將作少監閻立本,帶領河南道道路建設工作組前去協作魏王,督建河南道道路建設工程的順利。”


    說實話,閻立德明白現在是不可能派遣一個德高望重的大臣,去分潤魏王的功勞,比如當初的杜如晦就是這般操作的。


    可道路跟運河不一樣,運河就這麽一條,梳理出來也就是了,這整件事就結束了。


    但道路修繕就算河南修好了這才隻開始,就別想著摘桃子的事情了。


    要是你摘了桃子,然後魏王不幹了,你看看天下其他人會不會指著你的脊梁骨罵。


    所以還是把這件事的最大功勞給魏王,讓魏王在以後陸續的修建道路,哪怕修得慢,至少其他的地方有個盼頭。


    所以還是塞一些官職比較低的人進來,就當做是刷功勳了,所以閻立德果斷把自己的弟弟閻立本塞了進來。


    至少在閻立德看來,你一直給皇家畫畫算什麽本事,難道還能夠畫出一個宰相出來嗎!


    你要把自己能夠個幹活的一麵展現出來,等到時候說不定還真有機會成為左右仆射的。


    而且退一萬步,就算閻立本真隻是一個會畫畫的,沒什麽政務,閻立德相信李泰看在閻婉的份上,難道還不會照顧照顧閻立本。


    不說功勞什麽,至少出了什麽事情鍋不會甩到閻立本身上啊。


    可以說朝堂之上,實在是再沒有其他比這更能安心刷功勳的地方了。


    “立本嗎?”李世民聽到閻立德的推薦不由摸了摸自己的胡子,目光卻向杜如晦看過去。


    畢竟官員安排還是要杜如晦這個吏部尚書下達最後的決斷。


    而杜如晦聽到李世民的話,出來道,“閻少監的確是一個選擇。


    不過此次工程涉及人數之多,怕是我大唐工程之冠,若閻尚書不親自督建的話,最好需要派遣一軍方之人至少統帥五千士卒監造。


    就算出了什麽大問題,也能夠避免問題的擴大!”


    李世民聽到杜如晦的話,思索了一下了,道:“上次協助青雀督建鄭白渠的是誰來著?”


    “是現任幽州司馬的蘇烈!”杜如晦思索一下倒把蘇烈的名字報出來。


    “幽州啊……是有點遠!”李世民馬上便把這答案給排除掉,道:“讓道宗帶人去一趟!”


    “諾!”眾人聽到李世民的話頓時明白,李世民念及舊情,找機會啟用李道宗了。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耕耘貞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倚夜聽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倚夜聽雨並收藏耕耘貞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