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抬手一拍自己的額頭,“你要是不問,我差點就忘了,前幾日,我這裏剛收到你家人捎來的包裹,正要派人通知你來取走。”


    林木回身走到牆角,從一隻紅色大木箱子裏麵取出一隻麻布包裹遞給陳三,道:“這裏麵有你的一封家書,還有你妹妹替你縫製的一件夾襖,衣服你可以穿上帶走,書信看過之後,必須就在這裏燒掉。”


    陳三接過包裹,點頭道:“小人明白。”


    林木叮囑完之後,便轉身走出屋外,給陳三留下了一個私密的空間,觀看他的家書。


    等林木走後,陳三捧著包裹走到案幾前,他將包裹放在案幾上,手指顫抖著打開包裹。


    印入眼簾的是一件斬新的黑色絲綢夾襖,陳三動作飛快地拿起夾襖,展開來仔細地翻看,就見在夾襖衣襟處,繡著一朵紅色的牡丹花,這牡丹花的花蕊卻是用黑色的絲線繡成的。


    陳三手指輕撫著花蕊處,嘴角露出一絲輕快的笑意。


    陳三原名叫做陳雲,他的父親名叫陳陟,是原司隸校尉黃琬手下的一名從吏,黃琬謀刺董卓失敗之後,他的父親也受到牽連被關入死牢。


    就在他們全家都陷入了絕望之時,林木找到了他,提出可以幫忙救出他的父親,並且將他的家人送往馬邑定居,條件是他必須加入暗衛,替他們潛入司徒府打探消息。


    為了搭救自己的父親,陳雲毫不猶豫地答應了林木的要求,以自己加入暗衛為代價,換取了一家人的平安。


    這朵牡丹花就是他臨分手時告訴妹妹與自己的聯絡暗號,花蕊如果選用黃色絲線,就代表他們在馬邑過得不好,選用黑色的絲線就代表他們的日子過得不錯。


    陳雲看過暗記之後,終於放下心來,他放下衣服,又取過裏麵的一卷竹簡展開來觀看。


    書信是他的兄長陳芝所寫,陳芝在信中告訴他,他們的父親已經被任命為河東郡府的掾佐,他自己也做了一名文吏。前不久,他的妻子已經身懷有孕,很快他就要做父親了。


    陳雲看完書信後,眼眶漸漸地濕潤起來。


    就在這時,一隻大手扶在他的肩頭,耳邊傳來林木的聲音,“陳雲,你要是想念他們,等這次任務結束,我設法將你調回馬邑任職。”


    陳雲抬起衣袖,擦掉眼睛裏的淚水,扭頭笑道:“林頭領,你幫我已經很多了,就不必再為我去費神了,我隻要知曉他們在那邊過得很好,我就心滿意足了。”


    陳雲說完,抬手將那卷竹簡扔進案幾旁邊炭盆中,然後脫**上的外衣,將那件夾襖穿在身上。


    等他重新穿上外衣,立刻向林木道:“林頭領,我不能在此多作停留,您要是沒有什麽別的吩咐,我就先告辭了。”


    林木:“陳雲,既然王允已經與呂布取得了聯係,你的任務就算是完成了大半。接下來,你就安心潛伏下去,沒有大事發生,你也不要再前來同我聯係。”


    “小人明白。”


    陳雲答應一聲,轉身快步出門而去。


    待到陳雲離開之後,林木走到案幾後麵,取出兩塊白色的布帛,提筆寫了兩封簡短的密信。


    寫完之後,他拍手叫進來一名親信侍衛,將密信交給他道:“立刻將密信傳回馬邑,一封派人送,一封用飛鴿傳書。”


    <a id="wzsy" href="https://m.ranwena.net">燃文</a>


    “諾。”


    …


    第二天,正是五日一次的大朝會。


    卯時過後,等文武百官和天子劉協都到齊之後,董卓這才手扶著劍柄,挺著大肚子走進宣室內。


    等董卓在他專屬的太師椅子上坐定之後,讚禮官這才督導百官進行上朝前的禮儀。


    禮畢之後,侍中田景率先站出來衝天子和董卓各行了一禮,然後從懷裏取出一封奏章,雙手舉過頭頂道:“陛下,臣彈劾並州牧郭瀟無故興兵,不但強占了幽州,還私自囚禁了幽州牧劉虞。”


    田景的話,將站在朝臣中的蔡邕給嚇了一跳,他到現在都還不知道郭瀟已經攻占了幽州。


    就在蔡邕心中忐忑不安的時候,有內侍上前接過田景的彈章,捧到小天子劉協的麵前。


    劉協忙道:“先將奏章交給太師過目,問問太師的意見。”


    內侍忙捧著彈章交給董卓,董卓伸手接過來,連看到沒看,就朝眾臣道:“大家都議一議,此事該當如何處置?”


    董卓話音剛落,王允站出來衝天子和董卓分別拱手道:“啟稟陛下、太師,郭瀟無故興兵,已是不該,如今又將劉使君抓起來,實屬膽大妄為。臣肯請陛下降旨,召其前來長安問罪。”


    王允的話說完,宣室之內的眾臣你望望我,我望望你,大家都是莫名其妙,不知道田景和王允二人這是要做什麽。誰都知道並州牧郭瀟是蔡中郎的女婿,董卓麾下的親信大將,這要是說錯了話,惹惱了董太師,那可是要掉腦袋的。


    這時,蔡邕站出來衝天子和董卓施禮道:“陛下、太師,遼東太守公孫瓚舉兵謀反,幽州劉使君負有禦下不嚴之罪。並州牧郭瀟興兵問罪,也是為了維護朝庭的尊嚴,雖然他攻占幽州,囚禁劉使君的做法有所不妥,還請陛下和太師念其立功心切,派人予以訓斥,再令其派人將劉使君送往長安來安置。”


    太仆韓融也出班道:“陛下、太師,蔡中郎言之有理,郭瀟是在巨鹿郡與公孫瓚對陣的時候,遭到反賊袁紹的偷襲,大軍被斷絕了後路,他要想撤兵返回並州,就必須要經過幽州,想來一定是幽州牧劉虞下令阻其歸路,他才一怒之下攻破了薊城。此事究竟如何,還請陛下和太師派人詳查。”


    董卓等韓融說完之後,他輕咳一聲,衝小劉協道:“陛下,韓太仆說的對,並州牧郭瀟忠於王事,在前線出生入死地與反賊拚殺,雖有小錯,但也有大功,可以功過相抵,不賞不罰,陛下以為如何?”


    小劉協連連點頭道:“太師言之有理,不賞不罰正合朕意。”


    蔡邕聽到這裏,心中的一塊石頭終於落了地。


    他退回到原位,心中暗道:“自己找了這麽個女婿,真是倒了大黴,整天為他擔驚受怕,真是不知減了多少陽壽啊!”


    蔡邕正在心裏嘀咕,忽見尚書左仆射土孫瑞站出來,衝天子和董卓施禮道:“啟稟陛下、太師,前些時日天降大雪,城外各州縣的百姓凍死、餓死者無數。還請陛下降旨開太倉賑濟災民。”


    小劉協一聽這話,連忙向董卓問道:“太師,您看是否可以開太倉賑濟災民?”


    董卓目光往群臣中一掃,大聲叫道:“大司農趙溫何在?”


    趙溫連忙站出來拱手道:“臣在。”


    “趙溫,我來問你,如今太倉之中還有多少餘糧?”


    “回稟太師,太倉之中尚有不足五萬石糧食。”


    董卓一聽大怒道:“若大的太倉,怎麽就剩下五萬石糧食,莫非這糧食都被你夥同下屬貪沒了不成?”


    趙溫嚇得額頭直冒冷汗,他慌忙辯解道:“太師,太倉的糧食除了給朝中的官員發放官員的俸祿外,剩下的大都調拔給西涼軍各部做為軍糧使用。太師若是不信,可派人前往核查。”


    董卓很是不滿地瞪了趙溫一眼,隨即又道:“趙溫,你回去之後,立刻讓人從太倉中調拔一萬石糧食,用來賑濟災民。”


    “下官尊命。”


    趙溫連忙答應一聲,快步退了回去。


    土孫瑞很是不滿地道:“太師,一萬石糧食不過是杯水車薪,難以解救災民之困。”


    董卓牛眼一瞪土孫瑞,道:“太倉無糧可調,你總不能讓本太師下令將太倉搬空,使得朝庭百官全都餓著肚子為朝庭效命吧?”


    土孫瑞拱手道:“太師,眉塢之中有存糧百萬石,可否先借出十萬石糧食給百姓救急?”


    土孫瑞話音剛落,董卓騰地站起身來,他手握劍柄走上前,衝土孫瑞惡狠狠地道:“土孫瑞,你好大的膽子,是誰告訴你眉塢之內有存糧百萬石?”


    土孫瑞被董卓的氣勢所攝,他結結巴巴地道:“下官、下…”


    王允見狀忙走上前,衝董卓施禮道:“太師,下官有解除饑民缺糧的辦法。”


    董卓聞言扭過頭問道:“王司徒,你有何辦法?”


    王允:“太師,並州今年的糧食收成不錯,太師可派人前往馬邑,命郭瀟從並州調運十萬石糧食前來長安救急。”


    董卓聞言點頭道:“王司徒這個主意不錯,不知何人願意前往馬邑一行?”


    蔡邕忙站出來拱手道:“太師,下官願往。”


    董卓連忙搖頭道:“蔡中郎,如今天氣寒冷,你年老體弱,不便遠行,可另擇他人前往。”


    太仆韓融出班道:“太師,下官與郭瀟有過一麵之緣,我願前往馬邑,勸說郭使君調拔糧食前來解救災民之困。”


    董卓立刻點頭道:“韓太仆,本太師給你一道手令,你即日趕往馬邑,命郭瀟向長安調運糧食,解救災民。”


    “諾。”


    眾臣又商議了幾件朝政之事,董卓便不耐煩地站起身道:“今日便到這裏吧,散朝。”


    說完,他手扶著劍柄自顧自地朝宣室外麵走去。


    內侍見狀,忙尖著嗓子喊道:“陛下有旨,散朝。”


    【作者題外話】:推薦:《三國之袁氏敗家子》不一樣的三國,一樣的精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江山美人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刀筆一小吏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刀筆一小吏並收藏三國之江山美人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