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議就此結束,待到天子劉協離開之後,眾臣這才紛紛往宣室外麵走去。
韓融在人群中追上蔡邕,衝他拱手道:“蔡中郎,我此去馬邑,恐無功而返,還請中郎寫一封書信給下官帶上,勸說郭使君顧全大局,解救三輔饑民之困。”
蔡邕忙回禮道:“太仆何出此言,我那女婿雖然做事魯莽,卻也是個愛惜百姓之人,他定不會讓太仆你空手而歸的。”
韓融笑道:“話雖如此,有你的書信在身,我心中也能安穩一點。”
蔡邕嗬嗬一笑道:“既如此,我回府就立刻手書一封,派人送去你的府上。”
“多謝中郎。”
…
王允站在宣室門外,目送著董卓乘坐著車駕,在侍衛的保護下緩緩地離開。
就在他準備走向自家馬車的時候,尚書左仆射土孫瑞走過來衝他拱手道:“子師兄,今天多謝你在朝堂上施以援手。”
王允:“士衡,你今天也太莽撞了。太師的糧食,也是你開口就能借出來的?”
土孫瑞鬱悶地道:“子師兄,我也是見三輔之地的百姓太過悲慘,這才想要試上一試,看太師能否對百姓稍有憐憫之心。”
王允回頭看了一眼,見朝臣都已散去,他這才對土孫瑞道:“此處不是說話之所,咱們馬車上說去。”
土孫瑞立刻對自己的侍從吩咐一聲,讓他們趕著馬車先回府,他自己則隨同王允一起登上馬車。
馬車啟動,緩緩地行使在官道上,馬車內,王允對土孫瑞道:“士衡,你且再忍耐上一段時日,董卓老賊他不會逍遙太久了。”
土孫瑞聞言眼睛一亮道:“子師兄,莫非你已經說服了呂布?”
“不錯,呂布已經答應我,他願意幫助我們誅殺董卓這個奸賊。”
“太好了,有了呂布將軍麾下的並州軍作為內應,董卓老賊離死不遠矣。”
“士衡,光說服一個呂布還不行,必須要將董卓另一名侍衛統領李肅也拉攏過來,如此才能做到萬無一失。”
“李肅,他也能被你說服嗎?”
“呂布說這事交給他去辦,他與李肅是同鄉,有他出麵拉攏李肅,這事要容易很多。”
<a id="wzsy" href="http://m.2kxiaoshuo.com">2k小說</a>
“子師兄,這豈不是還要再等上一段時日?”
“必須要等,士衡,咱們可就隻有這一次機會,此次必須要做到一擊必中,決不能失敗。”
土孫瑞歎口氣道:“唉!多等一段時間,卻不知要餓死多少百姓。”
“韓太仆不是去馬邑要糧去了嗎?想來去馬邑走個來回,也要不了多少時日。”
土孫瑞皺眉道:“如今的各路諸候皆有私心,那郭瀟恐怕也不會列外,我擔心他不肯答應捐出糧食來救濟三輔之地的饑民。”
“士衡,我同你的想法卻恰恰相反,如果郭瀟不肯捐糧,我反而會鬆一口氣,可依我想來,他多半是會拿出糧食來救濟饑民的。”
“子師兄,你為何會如此肯定?”
王允並沒有回答土孫瑞的問話,他忽然開口吟誦起一首詩來,“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王允念完這首憫農詩後,衝土孫瑞問道:“士衡,你覺得這首詩如何?”
土孫瑞雖不解王允的用意,卻依然讚道:“確實是一首佳作,道盡了農人的辛酸苦辣。”
“士衡,你可知這首詩乃是何人所作?”
“何人所作?莫非是…”
土孫瑞說到這裏,吃驚地望著王允。
王允微微地點頭道:“你猜的沒錯,這首詩就是郭瀟所作。”
土孫瑞讚道:“此人真是一位少有的英傑。”
“可惜他投錯了胎,要是他能投在世家大族之中,必定又是我朝的一位霍驃騎。”
“子師兄,難道就不能將他爭取過來嗎?”
王允搖搖頭道:“他出生於白波反賊之中,心中對朝庭早已沒有了敬畏之心,觀他奪取幽州之事,就可知他有爭霸天下的野心。這樣的人,如若不能早日除去,將來必成大患。”
“子師兄,那個郭瀟如今已擁有兩州之地,手下有十幾萬精兵,想要鏟除他,是何其難也。”
王允笑道:“這個到是不必擔心,那郭瀟才剛占領幽州,肯定有許多劉虞的部下對其恨之入骨,一但有外敵入侵,他們肯定會揭杆而起,將占據幽州的並州軍攆出去。如此一來,郭瀟手下唯有幾萬並州軍可堪一戰。待我誅殺董卓逆賊之後,再命呂布收降西涼軍,從蒲津關渡河東進,與袁紹和曹操等人帶領的關東兵馬合擊他。”
土孫瑞聽完,心裏不免暗自地歎息,“王允還是將這件事情想得太簡單了,現如今的袁紹和曹操等人都在為搶奪地盤而互相撕殺,讓他們來啃郭瀟這個硬骨頭,隻怕是沒有一個人肯答應這個要求的。”
…
蔡邕憂心忡忡地回到自己的府中,妻子趙氏將他迎進內室,一邊替他更衣,一邊關切地問道:“夫君,看你臉色不好,是不是又碰到了什麽為難之事?”
蔡邕氣惱地道:“還不是咱們那位好女婿惹的禍事,害得我為他擔驚受怕。”
趙氏一聽,立刻緊張起來,她急切地問道:“夫君,秉德他究竟怎麽啦?莫不是他在前線被關東聯軍打敗了?”
蔡邕一擺手道:“不是他被別人打敗了,而是他領兵殺死了遼東太守公孫瓚,攻占了幽州,活捉了幽州牧劉虞。”
趙氏聞言喜道:“夫君,秉德打了勝仗,這是大喜事啊,你為何還要為他擔心呢?”
“細君,你可知道那位幽州牧劉虞是何人?”
“妾身如何能知道,不過,他既然與咱們的女婿作對,就肯定是亂臣賊子。”
蔡邕沒好氣地道:“那劉虞乃是天子的叔父,正宗的漢室宗親。”
“啊!”
趙氏這一次可被嚇得不輕,她小聲地埋怨道:“這秉德也是糊塗,那天子的叔父,能是隨便抓的嗎?”
“他那不叫糊塗,他是野心勃勃地想要篡奪大漢江山,想不到我蔡邕一生的清譽,就要毀在這個孽障女婿的手裏。”
“夫君慎言,也許並不像您想的那樣。再說有咱們的女兒在,定不會讓秉德走上邪路的。”
“你就別提琰兒了,她整天就知道看書、彈琴,哪有心思來相夫教子。”
“夫君,這些不都是你親自教會琰兒的嗎?”
蔡邕被妻子的這句話堵得啞口無言,愣了一下,他才突然想起來道:“遭了,我光顧著與你說話,都忘記了要給那個孽障寫信的事情。”
蔡邕說完,轉身朝門外走去。趙氏在他身後提醒道:“夫君,你要是給秉德寫信,別忘了給咱們快要出世的外甥起個好聽的名字。”
蔡邕頭也不回地道:“你就放心吧,名字我早就想好了。”
韓融在人群中追上蔡邕,衝他拱手道:“蔡中郎,我此去馬邑,恐無功而返,還請中郎寫一封書信給下官帶上,勸說郭使君顧全大局,解救三輔饑民之困。”
蔡邕忙回禮道:“太仆何出此言,我那女婿雖然做事魯莽,卻也是個愛惜百姓之人,他定不會讓太仆你空手而歸的。”
韓融笑道:“話雖如此,有你的書信在身,我心中也能安穩一點。”
蔡邕嗬嗬一笑道:“既如此,我回府就立刻手書一封,派人送去你的府上。”
“多謝中郎。”
…
王允站在宣室門外,目送著董卓乘坐著車駕,在侍衛的保護下緩緩地離開。
就在他準備走向自家馬車的時候,尚書左仆射土孫瑞走過來衝他拱手道:“子師兄,今天多謝你在朝堂上施以援手。”
王允:“士衡,你今天也太莽撞了。太師的糧食,也是你開口就能借出來的?”
土孫瑞鬱悶地道:“子師兄,我也是見三輔之地的百姓太過悲慘,這才想要試上一試,看太師能否對百姓稍有憐憫之心。”
王允回頭看了一眼,見朝臣都已散去,他這才對土孫瑞道:“此處不是說話之所,咱們馬車上說去。”
土孫瑞立刻對自己的侍從吩咐一聲,讓他們趕著馬車先回府,他自己則隨同王允一起登上馬車。
馬車啟動,緩緩地行使在官道上,馬車內,王允對土孫瑞道:“士衡,你且再忍耐上一段時日,董卓老賊他不會逍遙太久了。”
土孫瑞聞言眼睛一亮道:“子師兄,莫非你已經說服了呂布?”
“不錯,呂布已經答應我,他願意幫助我們誅殺董卓這個奸賊。”
“太好了,有了呂布將軍麾下的並州軍作為內應,董卓老賊離死不遠矣。”
“士衡,光說服一個呂布還不行,必須要將董卓另一名侍衛統領李肅也拉攏過來,如此才能做到萬無一失。”
“李肅,他也能被你說服嗎?”
“呂布說這事交給他去辦,他與李肅是同鄉,有他出麵拉攏李肅,這事要容易很多。”
<a id="wzsy" href="http://m.2kxiaoshuo.com">2k小說</a>
“子師兄,這豈不是還要再等上一段時日?”
“必須要等,士衡,咱們可就隻有這一次機會,此次必須要做到一擊必中,決不能失敗。”
土孫瑞歎口氣道:“唉!多等一段時間,卻不知要餓死多少百姓。”
“韓太仆不是去馬邑要糧去了嗎?想來去馬邑走個來回,也要不了多少時日。”
土孫瑞皺眉道:“如今的各路諸候皆有私心,那郭瀟恐怕也不會列外,我擔心他不肯答應捐出糧食來救濟三輔之地的饑民。”
“士衡,我同你的想法卻恰恰相反,如果郭瀟不肯捐糧,我反而會鬆一口氣,可依我想來,他多半是會拿出糧食來救濟饑民的。”
“子師兄,你為何會如此肯定?”
王允並沒有回答土孫瑞的問話,他忽然開口吟誦起一首詩來,“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王允念完這首憫農詩後,衝土孫瑞問道:“士衡,你覺得這首詩如何?”
土孫瑞雖不解王允的用意,卻依然讚道:“確實是一首佳作,道盡了農人的辛酸苦辣。”
“士衡,你可知這首詩乃是何人所作?”
“何人所作?莫非是…”
土孫瑞說到這裏,吃驚地望著王允。
王允微微地點頭道:“你猜的沒錯,這首詩就是郭瀟所作。”
土孫瑞讚道:“此人真是一位少有的英傑。”
“可惜他投錯了胎,要是他能投在世家大族之中,必定又是我朝的一位霍驃騎。”
“子師兄,難道就不能將他爭取過來嗎?”
王允搖搖頭道:“他出生於白波反賊之中,心中對朝庭早已沒有了敬畏之心,觀他奪取幽州之事,就可知他有爭霸天下的野心。這樣的人,如若不能早日除去,將來必成大患。”
“子師兄,那個郭瀟如今已擁有兩州之地,手下有十幾萬精兵,想要鏟除他,是何其難也。”
王允笑道:“這個到是不必擔心,那郭瀟才剛占領幽州,肯定有許多劉虞的部下對其恨之入骨,一但有外敵入侵,他們肯定會揭杆而起,將占據幽州的並州軍攆出去。如此一來,郭瀟手下唯有幾萬並州軍可堪一戰。待我誅殺董卓逆賊之後,再命呂布收降西涼軍,從蒲津關渡河東進,與袁紹和曹操等人帶領的關東兵馬合擊他。”
土孫瑞聽完,心裏不免暗自地歎息,“王允還是將這件事情想得太簡單了,現如今的袁紹和曹操等人都在為搶奪地盤而互相撕殺,讓他們來啃郭瀟這個硬骨頭,隻怕是沒有一個人肯答應這個要求的。”
…
蔡邕憂心忡忡地回到自己的府中,妻子趙氏將他迎進內室,一邊替他更衣,一邊關切地問道:“夫君,看你臉色不好,是不是又碰到了什麽為難之事?”
蔡邕氣惱地道:“還不是咱們那位好女婿惹的禍事,害得我為他擔驚受怕。”
趙氏一聽,立刻緊張起來,她急切地問道:“夫君,秉德他究竟怎麽啦?莫不是他在前線被關東聯軍打敗了?”
蔡邕一擺手道:“不是他被別人打敗了,而是他領兵殺死了遼東太守公孫瓚,攻占了幽州,活捉了幽州牧劉虞。”
趙氏聞言喜道:“夫君,秉德打了勝仗,這是大喜事啊,你為何還要為他擔心呢?”
“細君,你可知道那位幽州牧劉虞是何人?”
“妾身如何能知道,不過,他既然與咱們的女婿作對,就肯定是亂臣賊子。”
蔡邕沒好氣地道:“那劉虞乃是天子的叔父,正宗的漢室宗親。”
“啊!”
趙氏這一次可被嚇得不輕,她小聲地埋怨道:“這秉德也是糊塗,那天子的叔父,能是隨便抓的嗎?”
“他那不叫糊塗,他是野心勃勃地想要篡奪大漢江山,想不到我蔡邕一生的清譽,就要毀在這個孽障女婿的手裏。”
“夫君慎言,也許並不像您想的那樣。再說有咱們的女兒在,定不會讓秉德走上邪路的。”
“你就別提琰兒了,她整天就知道看書、彈琴,哪有心思來相夫教子。”
“夫君,這些不都是你親自教會琰兒的嗎?”
蔡邕被妻子的這句話堵得啞口無言,愣了一下,他才突然想起來道:“遭了,我光顧著與你說話,都忘記了要給那個孽障寫信的事情。”
蔡邕說完,轉身朝門外走去。趙氏在他身後提醒道:“夫君,你要是給秉德寫信,別忘了給咱們快要出世的外甥起個好聽的名字。”
蔡邕頭也不回地道:“你就放心吧,名字我早就想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