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公司的待遇,一旁的孟琳說道:“林………林總,我們現在的收入就很好了,我才來不到半年的時間收入就比我爸高很多,家裏的條件改善了不少,逢年過節還發福利,反正我一輩子都想在金龍公司工作。”
“對,幹一輩子才好呢!”大家齊聲叫好。
“孟琳,你現在這嘴也變甜了,姐,你的部下得好好管教呀。”
孟琳變得開朗很多,林雲也非常欣喜。
林芳怡笑道:“你這個老板就不正經,手下自然也跟著學,我可管不了。”
“我不正經?我哪裏不正經?我正經的很呀!”
還真是這樣,金龍公司的員工都很崇拜這個神龍見首不見尾的董事長,但跟林雲打過交道的員工反饋,這位年輕的董事長沒有任何架子,性格隨和,有時說話還雲裏霧裏,一般人聽不明白,不過細細一想又覺得很深奧,總之林雲是一位聰明絕頂,風趣幽默的老板。
很快,桌子上擺滿了酒菜,林雲操起筷子,“來吧,大家來吃,來,誰喝酒自己倒,咱們都是一家人,不要客氣。”
說罷,林雲給自己倒了一杯啤酒。
“各位,為了我們金龍公司美好的明天,幹杯!”
“來,幹杯!”
大家端起酒杯一口喝光。
眾人吃吃喝喝隨意的聊著,宋春濤順便把公司的人這段時間的情況匯報了一下,一句話,公司發展迅猛,態勢良好。
沈城總公司如今已經有了三套生產線,產能提升到了一億三千萬袋,員工也增加到三百五十多人。
這個規模在沈城不算大,畢竟沈城遍地是國有企業,動輒幾千人的大廠都有好幾家,可私營企業中,擁有超過百人的企業就金龍公司一家,幾十人的企業都不多,所以,擁有三百多員工的金龍公司已經成了沈城,乃至北方三省最大的私營企業,沒有之一。
別說沈城了,就算是整個國家,金龍公司那也是私營企業中前幾名的存在,能與之相比的恐怕隻有哇哈哈,以及幾家保健品公司。
當然,金龍公司不僅員工多,產值還高,按照年產一億三千萬袋方便麵來計算,年產值高達兩億六千萬元,比很多幾千人的大型國有企業都高,上繳利稅八百多萬,當之無愧的繳稅大戶。
以上還隻是沈城一家的產值,如果算上臨州市的分公司,相應的數據還得提升兩成。
金龍公司成了沈城改革開放標杆企業,各種榮譽也來了,林雲的父親林學東是沈城協商組織的委員,宋春濤更是代表,徐慧則是青年聯合會的委員………林雲之所以沒有這些頭銜不是因為他低調,實在是年紀不到十八歲,達不到要求。
<a id="wzsy" href="http://m.yqxsw.org">言情小說網</a>
好吧,即使林雲到十八歲了也不想弄這些頭銜,主要是太累,每年定期要開會,還要製定方案等等,太麻煩,可沒有用,隻要他到十八歲,這些榮譽都得一股腦的落在頭上,不想要都不好使。
總公司不用操心,一切步入正軌,按照各項規章製度就能運轉,臨州市那邊也差不多,員工多是雙峰廠的人,生產技術方麵根本就不用操心,唯一擔心的就是熟人容易拉幫結派,對管理不利,那就要看周華強的本事了。
周華強這位總經理上任後就大刀闊斧改革,按照總公司實行製度改革,建立績效機製,賞罰分明。
其實一家企業管理層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實現員工們的公平,做的多賺的多,做的少賺的少,公平製度一旦建立就能解決內部的種種問題,之前雙峰廠管理混亂的根本原因就是缺乏獎懲機製,其實國有企業普遍如此,結果造成員工們人浮於事的現象,生產效率低下。
當然,獎懲機製能否能夠實行的關鍵還是效益,效益不好,企業沒錢,獎勵落實不了,工人們自然不會賣命幹。
現在臨州市分公司不缺錢,總公司注入了三百萬的資金,然後又進口了一套島國生產線,企業立刻運轉起來,再加上大碗麵的暢銷,重回當年雙峰廠最輝煌時代已經不遠。
有了資金就有了底氣,周華強堅持“鐵腕”管理,一個月內就肅清了員工們懶惰的習慣,甚至不惜得罪人,懲罰了兩個老資格的工人,殺雞儆猴,所有人都規規矩矩。
也是,這些員工如今已經不是原來的國有職工,是私企員工,雖然林雲不願意開除自己員工,但真的開除也沒什麽,私人企業就是這樣,在遵守勞動法的前提上開除員工屬於正當權利。
我給你更高的工資不是讓你來養老的,是來創造更多剩餘價值的………。
好吧,這是資本家的言論,說出來難聽,但這就是事實。
如今的周華強已經站在了林雲一方,他的責任是帶領企業更快發展,是讓企業為更多的員工開更多的工資,而不是像以前那樣去勞心費力和一幫老油子們扯淡。
林雲賦予了周華強權利,讓他可以盡情施展自己的抱負,甚至讓第一批大碗麵給了他,周華強也不負眾望,看樣子完全能夠勝任起這份重擔,甚至都用不著林雲這些人操心。
能夠自己解決問題,不讓領導操心,這樣的下屬當然最受歡迎,特別是受林雲歡迎,反正不讓他操心那就是最好。
“林雲,最近小森河田說要來看看咱們。”林芳怡說到了那位一直為金龍公司提供生產線的島國友人。
“小森呀,我都快一年沒見到他了,行,這次他也應該來見見咱們了。”
說起來小森河田的小森會社也是幸運,島國經濟危機讓大量製造業破產,特別是那些小公司,市場萎縮,缺乏資金,不死才怪。
好在小森河田遇到了林雲,也遇到了飛速發展的金龍公司,短短一年就從他那裏購置了四套年產三千萬袋的生產線,這四套生產線相當於小森會社以前十年的銷售總量,不僅讓小森會社活了下來,還活的更好。
“對,幹一輩子才好呢!”大家齊聲叫好。
“孟琳,你現在這嘴也變甜了,姐,你的部下得好好管教呀。”
孟琳變得開朗很多,林雲也非常欣喜。
林芳怡笑道:“你這個老板就不正經,手下自然也跟著學,我可管不了。”
“我不正經?我哪裏不正經?我正經的很呀!”
還真是這樣,金龍公司的員工都很崇拜這個神龍見首不見尾的董事長,但跟林雲打過交道的員工反饋,這位年輕的董事長沒有任何架子,性格隨和,有時說話還雲裏霧裏,一般人聽不明白,不過細細一想又覺得很深奧,總之林雲是一位聰明絕頂,風趣幽默的老板。
很快,桌子上擺滿了酒菜,林雲操起筷子,“來吧,大家來吃,來,誰喝酒自己倒,咱們都是一家人,不要客氣。”
說罷,林雲給自己倒了一杯啤酒。
“各位,為了我們金龍公司美好的明天,幹杯!”
“來,幹杯!”
大家端起酒杯一口喝光。
眾人吃吃喝喝隨意的聊著,宋春濤順便把公司的人這段時間的情況匯報了一下,一句話,公司發展迅猛,態勢良好。
沈城總公司如今已經有了三套生產線,產能提升到了一億三千萬袋,員工也增加到三百五十多人。
這個規模在沈城不算大,畢竟沈城遍地是國有企業,動輒幾千人的大廠都有好幾家,可私營企業中,擁有超過百人的企業就金龍公司一家,幾十人的企業都不多,所以,擁有三百多員工的金龍公司已經成了沈城,乃至北方三省最大的私營企業,沒有之一。
別說沈城了,就算是整個國家,金龍公司那也是私營企業中前幾名的存在,能與之相比的恐怕隻有哇哈哈,以及幾家保健品公司。
當然,金龍公司不僅員工多,產值還高,按照年產一億三千萬袋方便麵來計算,年產值高達兩億六千萬元,比很多幾千人的大型國有企業都高,上繳利稅八百多萬,當之無愧的繳稅大戶。
以上還隻是沈城一家的產值,如果算上臨州市的分公司,相應的數據還得提升兩成。
金龍公司成了沈城改革開放標杆企業,各種榮譽也來了,林雲的父親林學東是沈城協商組織的委員,宋春濤更是代表,徐慧則是青年聯合會的委員………林雲之所以沒有這些頭銜不是因為他低調,實在是年紀不到十八歲,達不到要求。
<a id="wzsy" href="http://m.yqxsw.org">言情小說網</a>
好吧,即使林雲到十八歲了也不想弄這些頭銜,主要是太累,每年定期要開會,還要製定方案等等,太麻煩,可沒有用,隻要他到十八歲,這些榮譽都得一股腦的落在頭上,不想要都不好使。
總公司不用操心,一切步入正軌,按照各項規章製度就能運轉,臨州市那邊也差不多,員工多是雙峰廠的人,生產技術方麵根本就不用操心,唯一擔心的就是熟人容易拉幫結派,對管理不利,那就要看周華強的本事了。
周華強這位總經理上任後就大刀闊斧改革,按照總公司實行製度改革,建立績效機製,賞罰分明。
其實一家企業管理層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實現員工們的公平,做的多賺的多,做的少賺的少,公平製度一旦建立就能解決內部的種種問題,之前雙峰廠管理混亂的根本原因就是缺乏獎懲機製,其實國有企業普遍如此,結果造成員工們人浮於事的現象,生產效率低下。
當然,獎懲機製能否能夠實行的關鍵還是效益,效益不好,企業沒錢,獎勵落實不了,工人們自然不會賣命幹。
現在臨州市分公司不缺錢,總公司注入了三百萬的資金,然後又進口了一套島國生產線,企業立刻運轉起來,再加上大碗麵的暢銷,重回當年雙峰廠最輝煌時代已經不遠。
有了資金就有了底氣,周華強堅持“鐵腕”管理,一個月內就肅清了員工們懶惰的習慣,甚至不惜得罪人,懲罰了兩個老資格的工人,殺雞儆猴,所有人都規規矩矩。
也是,這些員工如今已經不是原來的國有職工,是私企員工,雖然林雲不願意開除自己員工,但真的開除也沒什麽,私人企業就是這樣,在遵守勞動法的前提上開除員工屬於正當權利。
我給你更高的工資不是讓你來養老的,是來創造更多剩餘價值的………。
好吧,這是資本家的言論,說出來難聽,但這就是事實。
如今的周華強已經站在了林雲一方,他的責任是帶領企業更快發展,是讓企業為更多的員工開更多的工資,而不是像以前那樣去勞心費力和一幫老油子們扯淡。
林雲賦予了周華強權利,讓他可以盡情施展自己的抱負,甚至讓第一批大碗麵給了他,周華強也不負眾望,看樣子完全能夠勝任起這份重擔,甚至都用不著林雲這些人操心。
能夠自己解決問題,不讓領導操心,這樣的下屬當然最受歡迎,特別是受林雲歡迎,反正不讓他操心那就是最好。
“林雲,最近小森河田說要來看看咱們。”林芳怡說到了那位一直為金龍公司提供生產線的島國友人。
“小森呀,我都快一年沒見到他了,行,這次他也應該來見見咱們了。”
說起來小森河田的小森會社也是幸運,島國經濟危機讓大量製造業破產,特別是那些小公司,市場萎縮,缺乏資金,不死才怪。
好在小森河田遇到了林雲,也遇到了飛速發展的金龍公司,短短一年就從他那裏購置了四套年產三千萬袋的生產線,這四套生產線相當於小森會社以前十年的銷售總量,不僅讓小森會社活了下來,還活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