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三桂?”</p>
李淏一驚,扭頭問道:“這不是昔日縱奴入關的山海關總兵嗎?”</p>
“如今大明關內太平,建奴敗退,此乃中國戰勝蠻族之勢。”</p>
金集昂首道:“還望殿下臥薪嚐膽,一舉恢複朝鮮,洗刷國恥。”</p>
“恩,我明白了。”</p>
李淏點點頭,麵露深思。</p>
看來朝鮮又要大規模向西學習大明的成功經驗,中興朝鮮,指日可待。</p>
“這平壤城,到底還是不行。”</p>
吳三桂目睹著高三丈的平壤城,一時間感慨起來,眼眸中滿是不屑。</p>
“是啊,棱堡才是最好的防守。”</p>
李成棟附和道,不過他嘴角卻是露出一絲笑容:</p>
“聽說遼西走廊,那些建奴們跟發了瘋似的,不斷地修棱堡,想來那裏必然難以對付。”</p>
“而朝鮮,隻要跨過鴨綠江,就能直抵建奴的老巢,長白山。”</p>
“李總兵倒是高見。”吳三桂笑了。</p>
對於此人,他不由得高看了一眼。</p>
看來高傑手下,也不盡然是廢物,賊寇也是有人才的。</p>
李成棟則眯著眼睛看著他,對於吳三桂,他心裏並不怎麽在意。</p>
一介叛徒,若不是賣了關寧軍,怎能會得一侯爵?</p>
想來皇帝派我來擔任副手,必然是監督此人,到時候,哼嗯哼!</p>
李應仁也匆忙而來,與兩人打著招呼。</p>
雖然同樣是總兵,但人家兩個都有爵位在身,天然就矮了一頭,底氣不足起來。</p>
實際上吳三桂與李成棟,對於李應仁也不怎麽看得上眼。</p>
打了敗仗的將軍,再怎麽也難抬頭挺胸。</p>
見過朝鮮王後,吳三桂、李成棟、李應仁三人,就開始會麵,商議如此解決領導權問題。</p>
一個是明軍的領導權,此時平壤城內有平逆軍和皮島軍,吳三桂與李應仁都是總兵,按照道理來說應該是平分秋色。</p>
但實際上,無論從爵位,還是資曆亦或者戰功,李應仁完敗,隻能沉默,表示順從。</p>
自此,吳三桂獲得了全體明軍的指揮權。</p>
而此時,在朝的明軍中,皮島軍(包括支援的京營)有七千人,支援的討逆軍有一萬人。</p>
獲得了明軍的指揮權後,自然而然,他就獲得了對朝鮮戰事的領導權。</p>
不同於李應仁對於朝鮮王的尊重,吳三桂直接明言,要直接接管所有朝鮮軍的指揮權。</p>
包括被俘的朝鮮逆軍,以及平壤私募軍,合計兩萬之數。</p>
換句話來說,就連平壤的防護,他也要親自掌握,廢立朝鮮王隻是等閑。</p>
朝鮮王李淏猶豫再三,終歸是看在吳三桂解了平壤之圍的份上,咬著牙將全部的軍權送出。</p>
這下,吳三桂麾下的兵力,約莫四萬人。</p>
“朝鮮兵馬一律充當輔兵,運送糧草,守城的事,就交給他們去做。”</p>
吳三桂看著眼前的地圖,做出來規劃。</p>
“李總兵,整個平壤的沙盤,你有嗎?”</p>
“有的,隻是平壤百裏內的。”李應仁尷尬地笑道。</p>
他當然知道沙盤這個東西,這是京營的那些參謀們弄的,初一見麵他就嚇了一跳。</p>
“那算了。”</p>
吳三桂搖頭,他沉聲道:“不要順著敵人的方式去打,他想要圍困平壤,修建一個個如同釘子一般的營寨,那就讓他去做。”</p>
“而我們,隻要打仗,擁有勝利就行了。”</p>
“滿清的兵力不足,真奴定然不多,多是逆軍,這個時候就應該鼓起勇氣,直接出擊。”</p>
說著,他指著地圖上的開城道:“這裏是朝鮮三京之一,也是平壤和漢城的中間區,更是屯糧所在。”</p>
“決不能放任其占據。”</p>
言罷,吳三桂更是要求晝夜行軍,突襲開城。</p>
李應仁聞言,大吃一驚,想要反對,就麵對吳三桂那吃人的目光,立馬就停下。</p>
李成棟也表示讚同,隻是要求這樣的任務,必須由他來帶領。</p>
吳三桂深深地看了其一眼,這才點了點頭。</p>
於是,剛至平壤不久的明軍,第二天就立馬坐船,從海麵上跨越三百裏距離,直接兵進開城。</p>
清軍完全沒有預料到其如此大膽,如此神速,轉眼就潰不成軍,不得不失去了開城。</p>
沒了開城這個後勤基地,平壤附近的那些釘子,立馬就斷糧斷兵,堅持不了幾天,無奈投降。</p>
自此,吳三桂來到朝鮮不到五日,就成功解了平壤之圍,並且一舉將戰線推前三百裏。</p>
這也就意味著,如果從開城用兵,僅僅隻要一百五十裏,行軍兩日,就能抵達漢城。</p>
</p>
收複那被占據的朝鮮首都。</p>
開城一陷,洪承疇的萬千規劃立馬就付諸流水。</p>
“明軍竟然增兵了。”</p>
洪承疇訝然。</p>
更令他沒有想到的是,領兵作戰的竟然是曾經的手下,吳三桂。</p>
“李應仁與吳三桂不同啊!”</p>
“打就是。”</p>
勒克德渾咬著牙,說道:“明軍隻會偷襲,光明正大的打一架必然是不敢的。”</p>
“不可浪擲!”洪承疇眉頭一皺,擺手勸阻:</p>
“貝勒,入朝的大軍隻有萬人,且七成是漢八旗,咱們可不能輕易的在朝鮮沒了。”</p>
“明軍打完了還可以補充,咱們沒了,就隻能回遼東了。”</p>
此時滿清的主力,全部投放在北麵,以及漠南草原。</p>
原本有十萬大軍入關,回來時僅剩下六七萬,滿清瞬間傷了元氣。</p>
為此,多爾袞就像洪承疇所說的那樣,從朝鮮吸取糧食和錢貨,在向北汲取索倫人精兵,補充八旗軍元氣。</p>
可以說,隻需要一兩年的時間,滿清就能再次恢複到十萬大軍在手。</p>
這也是為何漠南,察哈爾地區,滿清並未大肆用兵的原因。</p>
同樣,也是勒克德渾等八旗子弟向往的,恢複舊日的榮光,再次入關。</p>
眼見大清國勢扭轉,洪承疇這個出謀劃策者,自然水漲船高,受到尊崇。</p>
“那要如何?”</p>
勒克德渾陰沉著臉道:“開城一失,漢城門洞大開,肯定是守不住了。”</p>
洪承疇搖頭,道:“朝鮮北地多山,明軍如此之多,糧草又豈能充足?”</p>
“命所有糧草限製入平安道,另外,你親帶大軍,在開城與其對峙,決不可浪戰。”</p>
李淏一驚,扭頭問道:“這不是昔日縱奴入關的山海關總兵嗎?”</p>
“如今大明關內太平,建奴敗退,此乃中國戰勝蠻族之勢。”</p>
金集昂首道:“還望殿下臥薪嚐膽,一舉恢複朝鮮,洗刷國恥。”</p>
“恩,我明白了。”</p>
李淏點點頭,麵露深思。</p>
看來朝鮮又要大規模向西學習大明的成功經驗,中興朝鮮,指日可待。</p>
“這平壤城,到底還是不行。”</p>
吳三桂目睹著高三丈的平壤城,一時間感慨起來,眼眸中滿是不屑。</p>
“是啊,棱堡才是最好的防守。”</p>
李成棟附和道,不過他嘴角卻是露出一絲笑容:</p>
“聽說遼西走廊,那些建奴們跟發了瘋似的,不斷地修棱堡,想來那裏必然難以對付。”</p>
“而朝鮮,隻要跨過鴨綠江,就能直抵建奴的老巢,長白山。”</p>
“李總兵倒是高見。”吳三桂笑了。</p>
對於此人,他不由得高看了一眼。</p>
看來高傑手下,也不盡然是廢物,賊寇也是有人才的。</p>
李成棟則眯著眼睛看著他,對於吳三桂,他心裏並不怎麽在意。</p>
一介叛徒,若不是賣了關寧軍,怎能會得一侯爵?</p>
想來皇帝派我來擔任副手,必然是監督此人,到時候,哼嗯哼!</p>
李應仁也匆忙而來,與兩人打著招呼。</p>
雖然同樣是總兵,但人家兩個都有爵位在身,天然就矮了一頭,底氣不足起來。</p>
實際上吳三桂與李成棟,對於李應仁也不怎麽看得上眼。</p>
打了敗仗的將軍,再怎麽也難抬頭挺胸。</p>
見過朝鮮王後,吳三桂、李成棟、李應仁三人,就開始會麵,商議如此解決領導權問題。</p>
一個是明軍的領導權,此時平壤城內有平逆軍和皮島軍,吳三桂與李應仁都是總兵,按照道理來說應該是平分秋色。</p>
但實際上,無論從爵位,還是資曆亦或者戰功,李應仁完敗,隻能沉默,表示順從。</p>
自此,吳三桂獲得了全體明軍的指揮權。</p>
而此時,在朝的明軍中,皮島軍(包括支援的京營)有七千人,支援的討逆軍有一萬人。</p>
獲得了明軍的指揮權後,自然而然,他就獲得了對朝鮮戰事的領導權。</p>
不同於李應仁對於朝鮮王的尊重,吳三桂直接明言,要直接接管所有朝鮮軍的指揮權。</p>
包括被俘的朝鮮逆軍,以及平壤私募軍,合計兩萬之數。</p>
換句話來說,就連平壤的防護,他也要親自掌握,廢立朝鮮王隻是等閑。</p>
朝鮮王李淏猶豫再三,終歸是看在吳三桂解了平壤之圍的份上,咬著牙將全部的軍權送出。</p>
這下,吳三桂麾下的兵力,約莫四萬人。</p>
“朝鮮兵馬一律充當輔兵,運送糧草,守城的事,就交給他們去做。”</p>
吳三桂看著眼前的地圖,做出來規劃。</p>
“李總兵,整個平壤的沙盤,你有嗎?”</p>
“有的,隻是平壤百裏內的。”李應仁尷尬地笑道。</p>
他當然知道沙盤這個東西,這是京營的那些參謀們弄的,初一見麵他就嚇了一跳。</p>
“那算了。”</p>
吳三桂搖頭,他沉聲道:“不要順著敵人的方式去打,他想要圍困平壤,修建一個個如同釘子一般的營寨,那就讓他去做。”</p>
“而我們,隻要打仗,擁有勝利就行了。”</p>
“滿清的兵力不足,真奴定然不多,多是逆軍,這個時候就應該鼓起勇氣,直接出擊。”</p>
說著,他指著地圖上的開城道:“這裏是朝鮮三京之一,也是平壤和漢城的中間區,更是屯糧所在。”</p>
“決不能放任其占據。”</p>
言罷,吳三桂更是要求晝夜行軍,突襲開城。</p>
李應仁聞言,大吃一驚,想要反對,就麵對吳三桂那吃人的目光,立馬就停下。</p>
李成棟也表示讚同,隻是要求這樣的任務,必須由他來帶領。</p>
吳三桂深深地看了其一眼,這才點了點頭。</p>
於是,剛至平壤不久的明軍,第二天就立馬坐船,從海麵上跨越三百裏距離,直接兵進開城。</p>
清軍完全沒有預料到其如此大膽,如此神速,轉眼就潰不成軍,不得不失去了開城。</p>
沒了開城這個後勤基地,平壤附近的那些釘子,立馬就斷糧斷兵,堅持不了幾天,無奈投降。</p>
自此,吳三桂來到朝鮮不到五日,就成功解了平壤之圍,並且一舉將戰線推前三百裏。</p>
這也就意味著,如果從開城用兵,僅僅隻要一百五十裏,行軍兩日,就能抵達漢城。</p>
</p>
收複那被占據的朝鮮首都。</p>
開城一陷,洪承疇的萬千規劃立馬就付諸流水。</p>
“明軍竟然增兵了。”</p>
洪承疇訝然。</p>
更令他沒有想到的是,領兵作戰的竟然是曾經的手下,吳三桂。</p>
“李應仁與吳三桂不同啊!”</p>
“打就是。”</p>
勒克德渾咬著牙,說道:“明軍隻會偷襲,光明正大的打一架必然是不敢的。”</p>
“不可浪擲!”洪承疇眉頭一皺,擺手勸阻:</p>
“貝勒,入朝的大軍隻有萬人,且七成是漢八旗,咱們可不能輕易的在朝鮮沒了。”</p>
“明軍打完了還可以補充,咱們沒了,就隻能回遼東了。”</p>
此時滿清的主力,全部投放在北麵,以及漠南草原。</p>
原本有十萬大軍入關,回來時僅剩下六七萬,滿清瞬間傷了元氣。</p>
為此,多爾袞就像洪承疇所說的那樣,從朝鮮吸取糧食和錢貨,在向北汲取索倫人精兵,補充八旗軍元氣。</p>
可以說,隻需要一兩年的時間,滿清就能再次恢複到十萬大軍在手。</p>
這也是為何漠南,察哈爾地區,滿清並未大肆用兵的原因。</p>
同樣,也是勒克德渾等八旗子弟向往的,恢複舊日的榮光,再次入關。</p>
眼見大清國勢扭轉,洪承疇這個出謀劃策者,自然水漲船高,受到尊崇。</p>
“那要如何?”</p>
勒克德渾陰沉著臉道:“開城一失,漢城門洞大開,肯定是守不住了。”</p>
洪承疇搖頭,道:“朝鮮北地多山,明軍如此之多,糧草又豈能充足?”</p>
“命所有糧草限製入平安道,另外,你親帶大軍,在開城與其對峙,決不可浪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