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臣略有耳聞,隻是陛下,何必新增一司,直接讓某一清吏司兼職即可。”</p>


    王應熊無奈道,新設一司又得增加官吏,何必呢?戶部哪個嫌棄權力小?</p>


    “兼任則權責太輕,這可是涉及幾百萬人。”</p>


    朱誼汐直接否決了其提議。</p>


    戶部負責範圍非常大,它管理著全國的財政、民政、人口戶籍、國土資源、地下礦藏、海關、稅收、審計等等,加上商稅司,合計十四個清吏司,為六部之最。</p>


    每個清吏司兼管一省或者數省錢糧,所以別看如今二十四個省級地區,但依舊管理的井井有條,除此之外,每個清吏司同時兼管一項全國性的專門事務。</p>


    比如,浙江司除了掌管浙江的民政錢糧外,還負責統計全國人口和穀物;雲南司兼管漕運糧食;貴州司兼管鈔關;江西司管理全國各地的協餉;廣西司兼管采礦、鑄幣和內倉出納;福建司兼管抗震救災;百官、勳貴、宗室的俸祿就分配為陝西清吏司負責。</p>


    這樣倒是節省了官位,讓一個人幹幾份崗位,但缺點也明顯,權責不分,政務冗腫。</p>


    瞥了一眼王應熊,朱誼汐暗道,最近中央變更太多,等你致仕了,戶部老子一定拆個稀碎。</p>


    “移民司成立刻不容緩。”</p>


    皇帝語氣不容置疑,王應熊不得不應下,這開支又得增加了。</p>


    他也知道,移民問題也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了。</p>


    戶部秋稅預估中,關於戶籍的增補也陸續進行。</p>


    陝西,山西二省的人口預估出爐,情況十分嚴重,陝西九府,隻剩下不到四百萬人,且集中在關中平原和漢中府,榆林,延安,慶陽,洛川陝北四府,加一起不足百萬,而在萬曆天啟年間約莫千萬。</p>


    河南最慘,崇禎年間被打爛了,至今隻有兩百萬,死傷逃亡千萬計,這兩百萬還多在河北彰德四府,豈是一個淒慘了得。</p>


    長達近二十年的戰亂,瘟疫,旱災,讓北方元氣大傷,外加甘肅,寧夏,綏遠三省新立,正是缺乏丁口墾荒。</p>


    如果要恢複正常生產,戶籍缺額近千萬。</p>


    而江南三省丁口繁盛,僅僅預估,就超過了三千萬,戶部內部探討,覺得四千萬都沒問題,尤其是江西,兩千萬不在話下。</p>


    </p>


    還有許多隱戶,更是難以道計。</p>


    “僅僅江南一地,足以遷移五百萬無地,少地百姓。”</p>


    王應熊感慨萬千,來到戶部,他才知曉南方到底為何如此重要了。</p>


    “湖南填湖北,江西填河南,浙江,安徽,江蘇,湊個五百萬出來,酌情安置在甘肅,綏遠,陝西幾省,慢慢來,這是十年之功。”</p>


    “陛下,這麽多人,需要的錢糧是海量的,沒有十來年,戶部也沒錢糧安置。”</p>


    王應熊苦笑道。</p>


    “先從短距離開始,湖南填湖北,四川填河南倒是可以先開始。”</p>


    朱誼汐精神振奮道:“凡遷移者,每戶分田五十畝,三年免稅,半稅兩年,五年免徭役。”</p>


    在封建王朝,對於墾荒最大的力度,就是三年免稅,聽起來不錯,實際上施行起來卻貓膩十足。</p>


    如,朝廷在正月發布,抵達地方時或許剛入秋,這時候荒地早就開墾了,稅收如故,亦或者丫一陣子,隻能典賣新地,為他人做嫁衣。</p>


    而免稅不免徭役,則使人奔走不歇,家破人亡隻是等閑。</p>


    要不怎麽說,官字兩張口,滿滿的是吃人。</p>


    而如今,像這種惠民的政策,朝廷都會通過公報廣而告之,嚴謹地規範開始和截止日期,以防有人趁機生事。</p>


    “戶部,實在是沒錢啊!”</p>


    王應熊屁股決定腦袋,張口就是沒錢二字,與他在吏部時敢於任事差距甚大。</p>


    就算是普通人,看著賬麵上龐大的數字一點點的消散,也會忍不住心疼,更遑論他們這個文臣。</p>


    “沒錢?鹽稅今年不是增了百萬嗎?假使一戶費十塊,也十萬戶了。”</p>


    “況且,錦衣衛的消息,湖廣和四川的糧價,每石跌至五銀毫,隻是北京的一半,一戶百姓能費多少錢財?”</p>


    王應熊啞然,張了張嘴,卻不知道該怎麽說。</p>


    皇帝準備的太充分了。</p>


    “走,我有好東西給你瞧。”</p>


    言罷,皇帝來了興致,招呼著王應熊,一起來到了某處菜地。</p>


    在這片土地上,竟然種了一些看不懂的農物。</p>


    “此乃番薯,也稱作甘薯。”</p>


    朱誼汐不顧泥土,快步而行,對著秧苗就是一拉扯,幾個拳頭大小的紅皮果實,就出現在王應熊眼前。</p>


    在這個17世紀,番薯都沒有改良,不僅產量少,而且個頭也小。</p>


    “這?能吃?”</p>


    “生熟皆能吃!”</p>


    朱誼汐興奮道:“我讓西夷獻上了此物,隨後廣東東莞陳氏、福建長樂陳氏,也呈上了此物。”</p>


    “其言,此物不擇地,廣種耐瘠,即使是山坡溝壑,也能產出,每畝能收八百餘斤,多者千餘斤,乃是稻穀的數倍。”</p>


    王應熊怔怔無言,看著手中的番薯塊莖,一時間說不出話。</p>


    而這時,皇帝又開始介紹另一邊:“此為玉米,也是產自海外,其產量也高,畝產數百斤,相較於稻麥,其更容易伺候,隻是吃水較多。”</p>


    “有了這兩種糧種,何須三五年,怕是一年半載,就足以讓移民豐衣足食了。”</p>


    “陛下——”</p>


    王應熊驚歎連連,眼眶都濕潤了:“有此糧種,何愁無有盛世?”</p>


    “天啟以來,民眾日苦,百姓們糟了難,國朝蒙恥,某隻求這天下盡快恢複元氣。”</p>


    朱誼汐語重心長,滿臉的聖君像。</p>


    “對了,這等糧種,若要推廣至全國,還要你們戶部來幫忙。”</p>


    “微臣在所不辭。”</p>


    “各省的常平倉,不僅要儲存稻麥,對於番薯,也要盡量收購。”</p>


    “可這番薯個大,長存不得啊!”</p>


    “你不懂!”朱誼汐輕笑道:“小麥都能成麵粉,番薯何不能磨成粉?”</p>


    一旦各省常平倉開始收購番薯,必將促進番薯的傳播。</p>


    憑借的量大管飽這個優點,番薯將迅速傳遍全國,而有了它,移民的困難能消減一半。</p>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世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飛天纜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飛天纜車並收藏大明世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