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龔幫主府上繁忙,不好再耽誤。待我回長安與公主協商好,再送信來,龔幫主可派妥貼的人,來長安找我。”明夷該說的說罷,下了逐客令。
龔君昊臉上一滯,點了點頭:“好,明娘子好好休息。哪天啟程,吩咐下人來說一聲,我給娘子和馮幫主踐行。”
明夷本想拒絕,但不好太拂了他麵子,應道:“好。”
閉門獨處,心裏又空落落起來。這一趟來時日夜兼程,心懸在半空,直到現在才真清靜下來。忙著趕路,忙著殺人,忙著談判。可原來最可怕的是,一切都結束後,死一般的安靜。讓一種蝕骨的不安,鑽到皮膚之下,血液之中。
她看到自己的手,在顫抖。異樣的滾燙,從指尖到手臂,使得心裏頭陣陣煩躁。
擺脫不了這種莫名的感受,在陽光明烈的午後,有一種晦暗不明的感覺。打開窗,看塵埃翻飛,落到床榻之上,突然明白,這是因為,那人不在。
從何時起,這種牽絆到了如斯地步?但明夷絲毫沒有想扭轉局麵的意思。這種感覺,有些許陌生,帶這些危險,但又無比讓人沉醉。這是什麽?
她戀愛過數次。從千年之後到此時。她熟悉種種的崇拜、悸動、挑逗、牽掛。從年少時候青澀單純的愛慕到心亂孤寂之時叫囂的情緒。自以為練達、沉著,感情也可以控製得恰到好處。知道需要幾分,給與幾分。
她一直相信,愛情是稍瞬即逝的衝動,之後能相濡以沫的基礎,是彼此需要。
沒有那麽恐婚,也沒有那麽情深,但真的,比較害怕獨自一個人。
錯嗎?沒錯。自小受的教育便告訴她,女子當獨立,隻有自己才最靠得住。可,談何容易。
每每陷入感情,都是最她最危急,最需要人幫一把的時候。如同患上抑鬱之時,遇到邱誌。到陌生的空間飽受驚嚇之時,遇到時之初,哦,令狐湜。他們,遠遠看去,是那麽強大。似乎能替她擋住一切的陰霾。可她從未了解過這兩個人,他們心底想什麽?到底要什麽?她執著去相信,做好自己,能夠給對方帶來價值,他們的關係就會穩定不變。
或許,她努力去做的,去成就的,根本不是他們最想要的呢?
伍謙平不一樣。他是無聲無息滲入她的生活的。並非出自本意,她卻越來越了解他。從最壞的一麵開始,到令她心動的一麵結束。不一樣的是,她毫無疑慮,認定此人,值得信任。
他們一開始的關係那麽涇渭分明,如同一場銀貨兩清的交易。怎麽就變了?變得,似乎彼此的原則都不那麽重要,也不需要言語,背對著背,去拚殺,就對了。
跟著他,就像跟著另一個自己,毫無疑慮。無論去向哪裏,都沒有關係。這不像她,不像一個清醒成熟的明怡。在他身邊,任性,隨性,即便煩擾俗事纏身,也未厭倦,無比的,快樂。
她,是真的很想他。雖然隻是短短數日,度日如年。
他回來時,依舊意氣風發。身後是馮桓,還帶著一人,相貌平常,笑容可掬。
明夷的眼裏隻有伍謙平,四目相對,並無言語,隻是十分默契地一笑。
馮桓咳嗽了聲:“我們去預備些回程應用之物。”
明夷回過神來,笑道:“龔幫主都備好了。你們沐浴更衣,小憩片刻,想來已經有人去通報,夜裏他定會來。”
馮桓應下,回頭看了看身後陌生男子,見他點頭,便跟隨龔君昊安排的小廝回房。
兩人還未走遠,明夷雙眼便又癡癡與伍謙平糾纏上,忽覺手背一熱,是他滾燙的掌心覆蓋住,緊緊握著,再不肯放。
明夷無法控製自己嘴角的笑意,正如無法控製大腦瞬間清空的感覺。僅僅是一次握手,到比往常無間的親密更加讓人撼動。
伍謙平有些詫異,隻是一瞬,笑容更大,而後便握得更緊些。
明夷覺得,此刻,甚好。隻是短短離別,仿佛把自己內心看清了一般,整個人,都輕盈起來。
二人回房細說。從潤州帶回的陌生男子被稱為阿武,大約隻是代號,是鄭朗身邊親近的手下。阿武混入鎮海軍一年多,素知軍中將領對這位朝廷派下的觀察使不以為然,這便罷了,年後漸漸有了要自立為王的苗頭。首當其衝要滅的就是觀察使及其親隨兵士。若鎮海軍起事,定會引起各地節度使效法,戰亂橫生。
那些掌握了地方兵權的土皇帝,哪個不想渾水摸魚,名正言順當個皇帝?
鄭朗所求,是朝廷增強觀察使衙門的兵力,並派民望高的武將前來接掌鎮海軍,肅清不臣之人。這不是小事,朝廷也不能師出無名,否則怕是要激起各地節度使的不滿,借機起事。因此,必須獲得鎮海軍中反叛者不容置疑的罪證,並安撫軍民。
阿武隨身帶著的,就是鎮海軍多位將領貪贓枉法的罪證,而他自己,就是最好的人證。此證,此人,萬不能落到別有用心的人手中,因此,鄭朗才求朝廷派下工部官員,並親自接見,以辯忠奸。
明夷笑道:“他怎會信你?你和杜忡的往來怕是瞞不住,更何況,你素來也沒什麽好名聲。”
伍謙平回道:“各節度使,我隻與杜忡往來,正是因為杜忡是絕無反叛之心的,他本就是王親,為人貪婪,但並無異誌。這一點,朝內朝外人盡皆知。至於我的名聲,還真是不好辯駁。幸好有馮桓在,他與鄭朗單獨說了會兒話,之後鄭朗對我的態度再無嫌疑。”
明夷緩緩點頭:“我一直覺得他與鄭家有些淵源,他和鄭顥就走得很近。不過他的來處,既不肯說,我也不會過問。”
伍謙平表示認同:“他對你也算仁至義盡,不願說的,不問便罷。”
明夷擔心的是回程:“你雖是以工部事務為由去到潤州,但劍拔弩張之時,難免會招得鎮海軍懷疑。尤其阿武並非無人認得,恐怕難以平安帶他回去。”
伍謙平皺眉道:“我有些打算,一會兒我們一同商議。”想和更多誌同道合的人一起聊《錦衣挽唐》,微信關注“優讀文學”,聊人生,尋知己~
“龔幫主府上繁忙,不好再耽誤。待我回長安與公主協商好,再送信來,龔幫主可派妥貼的人,來長安找我。”明夷該說的說罷,下了逐客令。
龔君昊臉上一滯,點了點頭:“好,明娘子好好休息。哪天啟程,吩咐下人來說一聲,我給娘子和馮幫主踐行。”
明夷本想拒絕,但不好太拂了他麵子,應道:“好。”
閉門獨處,心裏又空落落起來。這一趟來時日夜兼程,心懸在半空,直到現在才真清靜下來。忙著趕路,忙著殺人,忙著談判。可原來最可怕的是,一切都結束後,死一般的安靜。讓一種蝕骨的不安,鑽到皮膚之下,血液之中。
她看到自己的手,在顫抖。異樣的滾燙,從指尖到手臂,使得心裏頭陣陣煩躁。
擺脫不了這種莫名的感受,在陽光明烈的午後,有一種晦暗不明的感覺。打開窗,看塵埃翻飛,落到床榻之上,突然明白,這是因為,那人不在。
從何時起,這種牽絆到了如斯地步?但明夷絲毫沒有想扭轉局麵的意思。這種感覺,有些許陌生,帶這些危險,但又無比讓人沉醉。這是什麽?
她戀愛過數次。從千年之後到此時。她熟悉種種的崇拜、悸動、挑逗、牽掛。從年少時候青澀單純的愛慕到心亂孤寂之時叫囂的情緒。自以為練達、沉著,感情也可以控製得恰到好處。知道需要幾分,給與幾分。
她一直相信,愛情是稍瞬即逝的衝動,之後能相濡以沫的基礎,是彼此需要。
沒有那麽恐婚,也沒有那麽情深,但真的,比較害怕獨自一個人。
錯嗎?沒錯。自小受的教育便告訴她,女子當獨立,隻有自己才最靠得住。可,談何容易。
每每陷入感情,都是最她最危急,最需要人幫一把的時候。如同患上抑鬱之時,遇到邱誌。到陌生的空間飽受驚嚇之時,遇到時之初,哦,令狐湜。他們,遠遠看去,是那麽強大。似乎能替她擋住一切的陰霾。可她從未了解過這兩個人,他們心底想什麽?到底要什麽?她執著去相信,做好自己,能夠給對方帶來價值,他們的關係就會穩定不變。
或許,她努力去做的,去成就的,根本不是他們最想要的呢?
伍謙平不一樣。他是無聲無息滲入她的生活的。並非出自本意,她卻越來越了解他。從最壞的一麵開始,到令她心動的一麵結束。不一樣的是,她毫無疑慮,認定此人,值得信任。
他們一開始的關係那麽涇渭分明,如同一場銀貨兩清的交易。怎麽就變了?變得,似乎彼此的原則都不那麽重要,也不需要言語,背對著背,去拚殺,就對了。
跟著他,就像跟著另一個自己,毫無疑慮。無論去向哪裏,都沒有關係。這不像她,不像一個清醒成熟的明怡。在他身邊,任性,隨性,即便煩擾俗事纏身,也未厭倦,無比的,快樂。
她,是真的很想他。雖然隻是短短數日,度日如年。
他回來時,依舊意氣風發。身後是馮桓,還帶著一人,相貌平常,笑容可掬。
明夷的眼裏隻有伍謙平,四目相對,並無言語,隻是十分默契地一笑。
馮桓咳嗽了聲:“我們去預備些回程應用之物。”
明夷回過神來,笑道:“龔幫主都備好了。你們沐浴更衣,小憩片刻,想來已經有人去通報,夜裏他定會來。”
馮桓應下,回頭看了看身後陌生男子,見他點頭,便跟隨龔君昊安排的小廝回房。
兩人還未走遠,明夷雙眼便又癡癡與伍謙平糾纏上,忽覺手背一熱,是他滾燙的掌心覆蓋住,緊緊握著,再不肯放。
明夷無法控製自己嘴角的笑意,正如無法控製大腦瞬間清空的感覺。僅僅是一次握手,到比往常無間的親密更加讓人撼動。
伍謙平有些詫異,隻是一瞬,笑容更大,而後便握得更緊些。
明夷覺得,此刻,甚好。隻是短短離別,仿佛把自己內心看清了一般,整個人,都輕盈起來。
二人回房細說。從潤州帶回的陌生男子被稱為阿武,大約隻是代號,是鄭朗身邊親近的手下。阿武混入鎮海軍一年多,素知軍中將領對這位朝廷派下的觀察使不以為然,這便罷了,年後漸漸有了要自立為王的苗頭。首當其衝要滅的就是觀察使及其親隨兵士。若鎮海軍起事,定會引起各地節度使效法,戰亂橫生。
那些掌握了地方兵權的土皇帝,哪個不想渾水摸魚,名正言順當個皇帝?
鄭朗所求,是朝廷增強觀察使衙門的兵力,並派民望高的武將前來接掌鎮海軍,肅清不臣之人。這不是小事,朝廷也不能師出無名,否則怕是要激起各地節度使的不滿,借機起事。因此,必須獲得鎮海軍中反叛者不容置疑的罪證,並安撫軍民。
阿武隨身帶著的,就是鎮海軍多位將領貪贓枉法的罪證,而他自己,就是最好的人證。此證,此人,萬不能落到別有用心的人手中,因此,鄭朗才求朝廷派下工部官員,並親自接見,以辯忠奸。
明夷笑道:“他怎會信你?你和杜忡的往來怕是瞞不住,更何況,你素來也沒什麽好名聲。”
伍謙平回道:“各節度使,我隻與杜忡往來,正是因為杜忡是絕無反叛之心的,他本就是王親,為人貪婪,但並無異誌。這一點,朝內朝外人盡皆知。至於我的名聲,還真是不好辯駁。幸好有馮桓在,他與鄭朗單獨說了會兒話,之後鄭朗對我的態度再無嫌疑。”
明夷緩緩點頭:“我一直覺得他與鄭家有些淵源,他和鄭顥就走得很近。不過他的來處,既不肯說,我也不會過問。”
伍謙平表示認同:“他對你也算仁至義盡,不願說的,不問便罷。”
明夷擔心的是回程:“你雖是以工部事務為由去到潤州,但劍拔弩張之時,難免會招得鎮海軍懷疑。尤其阿武並非無人認得,恐怕難以平安帶他回去。”
伍謙平皺眉道:“我有些打算,一會兒我們一同商議。”想和更多誌同道合的人一起聊《錦衣挽唐》,微信關注“優讀文學”,聊人生,尋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