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成,好久不見嘍!”
門口走進一個老者,麵色紅潤,鶴發童顏,淩君生趕緊站起身,迎上去恭敬道:“耿老好,真是好久不見!”
耿寶昌雖然九十多歲,可精神抖擻,中氣十足,拉著淩君生的手,親熱道:“聽說你去外國養病?現在好點沒?”
“托您老福,效果還不錯,跟您的身體不能比,慚愧啊!”
淩君生態度很謙虛,耿寶昌不但年紀比自己大十幾歲,資曆更加深厚,可以說是故宮的鎮館之寶。
老爺子一生從事鑒定工作,更是把畢生珍藏的上百件精品全部無償捐獻給故宮展出,如此高風亮節,真乃文人之典範。
就算是故宮館長也要跟耿寶昌行弟子禮,老爺子可謂活著的最後一位瓷器鑒定大家!
淩君生拉著聞一鳴,介紹道:“這是聞一鳴,對香道很有研究,我的身體全靠他才有所好轉,待會跟您老行香。”
聞一鳴趕緊打招呼,耿寶昌點點頭,笑道:“香道可是上等人玩的東西,就在這紫禁城,皇帝老兒每天都要焚香,留下不少香道具。”
這句話讓聞一鳴大感興趣,這次來就是為了看看宮廷珍藏的香道具和香譜,有機會肯定要欣賞一下。
三人坐下聊天,聞一鳴把秘色瓷交給耿老,老爺子接過看了看,笑道:“是真品,可惜是瓷片,否則價值無法估量。”
“看這個形製應該是個小碗,跟法門寺那批如出一轍,很有研究收藏價值,難得,難得!”
鑒定水平達到他們這種級別,基本都是一眼準,靠的全是直覺,鑽研幾十年,經驗已經全部轉化成感覺,眼睛一掃,用手一摸,真假立斷。
淩君生看見聞一鳴躍躍欲試的表情,對著耿寶昌請求道:“耿老能不能帶小輩開開眼,看看真正精品如何?”
耿寶昌哈哈大笑,其實故宮也沒有那麽神秘,經常有貴客外賓來參觀,站起身笑道:“好,有朋自遠方來,自然要好好款待,走!”
聞一鳴很興奮,跟著耿寶昌參觀瓷器區,走進藏寶庫,各種稀世之寶琳琅滿目,令人目不暇接。
“北宋定窯花蓮荷紋鬥笠碗,新官款!”
“定窯白瓷刻雙魚紋盤,官字款!”
“北宋鈞窯窯變大花盆,三字款!”
“北宋鈞窯八方弦紋瓶,八字款!”
“南宋官窯粉青釉箸瓶,修內司窯!”
聞一鳴興奮看著幾件宋代五大名窯珍品,特別是官窯箸瓶,不但是國寶級重器,還是一件香道具!
耿寶昌看見聞一鳴興奮的表情,如同貓見到魚,笑道:“宋代官瓷代表著漢族陶瓷藝術的最高成就,由官府直接營建。有北宋官窯、南宋官窯之分。早期南宋官窯多薄胎薄釉,晚期多薄胎厚釉。厚釉器施釉多至幾層甚至十幾層,釉的厚度甚至超過胎骨。”
“釉色以粉青為主,也有青灰、青黃、灰綠、黃綠和炒米黃等色。釉麵有開片,以蟹爪紋為主,也有冰裂紋等,大多是較稀疏的淺黃色開片。在開片中以暗紅色的所謂“鱔血紋”為上品,黑色的“梅花片”次之,墨紋再次之。”
“宋代官窯器均屬皇家所用,器型極其嚴謹規範,追求精致,不可越規。大件器物較少見,所見大都是小型器物,如盤、碗、瓶、爐、洗和文房用品等。傳世品不超過一百五十件,大部分收藏於兩大故宮博物院,有少數的精美作品,早年流失國外。”
聞一鳴偷偷咽口唾沫,看著精美絕倫的官窯香瓶,暗道:“什麽時候哥才能湊齊一套宋官窯爐瓶三式,那才叫牛逼!”
耿寶昌沒有注意到身旁年輕人的宏圖大誌,指著定窯蓮花碗道:“我記得前年阪本五郎送拍一件差不多的定窯蓮紋大盤,蘇福比的仇國富拍了1.5億港元,刷新定窯的最高紀錄。”
“定窯的銘文內容很多,如“官”、“新官”、“易定”、“會稽”、“尚藥局”、“尚食局”、“喬位”、“德壽”。
“定窯和鈞窯傳世較多,特別是鈞窯,自宋徽宗起被曆代帝王欽定為禦用珍品,入住宮廷,隻準皇家所有,不準民間私藏。”
耿老指著大花盆介紹道:“最美是窯變,鈞瓷屬北方青窯,獨特之處是使用一種乳濁秞,即通常說的窯變色釉。入窯一色,出窯萬彩,高溫燒製後,會產生出如夕陽晚霞、或如秋雲春花等,再有經驗的工匠也不知道出來的成果,鬼斧神工,渾然天成。”
“鈞窯的款識最特別,從一到十的數字,一最大,十最小。當年主要是宋徽宗做花盆用,所以傳世有很多盆和缸。”
“還有一種說法是,數字為了釉色的區分,《飲流齋說瓷》認為,一三五七九單數代表朱紅色器物,二四六八十雙數代表青藍色器物。”
說到這裏老爺子可惜道:現在故宮所藏鈞窯款識還差五六七,要是我能活著見到一到十,死也瞑目!”
耿寶昌看出聞一鳴對香道具感興趣,直接帶著兩人來到最裏麵的展櫃,指著一個天青色香爐道:“這應該是所有香道師最終極的夢想吧?”
“這……”聞一鳴全身大震,激動看著眼前的小香爐,顫聲道:“南宋……汝窯!”
“雨過天晴雲**,千峰碧波翠色來!”
聞一鳴癡迷的看著眼前香爐,器表呈蟬翼紋細小開片,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之特點,被世人稱為似玉、非玉、而勝玉。宋、元、明、清以來,宮廷汝瓷用器,內庫所藏,視若珍寶,與商彝周鼎比貴。
他專門研究過汝窯,其開窯時間前後隻有二十年,由於燒造時間短暫,傳世亦不多,在南宋時,汝窯瓷器已經非常稀有。
全世界收藏有汝窯瓷器的博物館不到10家,1992年一件直徑8厘米的汝窯小盤在紐約蘇福比拍賣行以154萬美元成交。在港島拍賣會上,汝窯三犧尊更是創下5000萬港元的天價。
蘇福比2012年4月4日舉行古典瓷器及工藝品拍賣,有900年曆史的宋汝窯天青釉葵花洗經34次叫價,以天價2.08億港元成交,較拍賣前估值底價高逾3倍,刷新宋瓷世界拍賣紀錄,也是掌門人仇國富引以為豪的戰績之一。
耿寶昌感歎道:“汝窯流傳到今天的真品已不足百件,已知才89件,其中寶島故宮17件,京城故宮19件,上博8件,戴維藝術基金會7件,其他散藏於美日等博物館和私人收藏約10件。”
“官窯有記錄也才130件,有爭議的不算,也都是各大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哥窯存世量多一些,不超過二百件,在民間還有極少部分流傳。”
門口走進一個老者,麵色紅潤,鶴發童顏,淩君生趕緊站起身,迎上去恭敬道:“耿老好,真是好久不見!”
耿寶昌雖然九十多歲,可精神抖擻,中氣十足,拉著淩君生的手,親熱道:“聽說你去外國養病?現在好點沒?”
“托您老福,效果還不錯,跟您的身體不能比,慚愧啊!”
淩君生態度很謙虛,耿寶昌不但年紀比自己大十幾歲,資曆更加深厚,可以說是故宮的鎮館之寶。
老爺子一生從事鑒定工作,更是把畢生珍藏的上百件精品全部無償捐獻給故宮展出,如此高風亮節,真乃文人之典範。
就算是故宮館長也要跟耿寶昌行弟子禮,老爺子可謂活著的最後一位瓷器鑒定大家!
淩君生拉著聞一鳴,介紹道:“這是聞一鳴,對香道很有研究,我的身體全靠他才有所好轉,待會跟您老行香。”
聞一鳴趕緊打招呼,耿寶昌點點頭,笑道:“香道可是上等人玩的東西,就在這紫禁城,皇帝老兒每天都要焚香,留下不少香道具。”
這句話讓聞一鳴大感興趣,這次來就是為了看看宮廷珍藏的香道具和香譜,有機會肯定要欣賞一下。
三人坐下聊天,聞一鳴把秘色瓷交給耿老,老爺子接過看了看,笑道:“是真品,可惜是瓷片,否則價值無法估量。”
“看這個形製應該是個小碗,跟法門寺那批如出一轍,很有研究收藏價值,難得,難得!”
鑒定水平達到他們這種級別,基本都是一眼準,靠的全是直覺,鑽研幾十年,經驗已經全部轉化成感覺,眼睛一掃,用手一摸,真假立斷。
淩君生看見聞一鳴躍躍欲試的表情,對著耿寶昌請求道:“耿老能不能帶小輩開開眼,看看真正精品如何?”
耿寶昌哈哈大笑,其實故宮也沒有那麽神秘,經常有貴客外賓來參觀,站起身笑道:“好,有朋自遠方來,自然要好好款待,走!”
聞一鳴很興奮,跟著耿寶昌參觀瓷器區,走進藏寶庫,各種稀世之寶琳琅滿目,令人目不暇接。
“北宋定窯花蓮荷紋鬥笠碗,新官款!”
“定窯白瓷刻雙魚紋盤,官字款!”
“北宋鈞窯窯變大花盆,三字款!”
“北宋鈞窯八方弦紋瓶,八字款!”
“南宋官窯粉青釉箸瓶,修內司窯!”
聞一鳴興奮看著幾件宋代五大名窯珍品,特別是官窯箸瓶,不但是國寶級重器,還是一件香道具!
耿寶昌看見聞一鳴興奮的表情,如同貓見到魚,笑道:“宋代官瓷代表著漢族陶瓷藝術的最高成就,由官府直接營建。有北宋官窯、南宋官窯之分。早期南宋官窯多薄胎薄釉,晚期多薄胎厚釉。厚釉器施釉多至幾層甚至十幾層,釉的厚度甚至超過胎骨。”
“釉色以粉青為主,也有青灰、青黃、灰綠、黃綠和炒米黃等色。釉麵有開片,以蟹爪紋為主,也有冰裂紋等,大多是較稀疏的淺黃色開片。在開片中以暗紅色的所謂“鱔血紋”為上品,黑色的“梅花片”次之,墨紋再次之。”
“宋代官窯器均屬皇家所用,器型極其嚴謹規範,追求精致,不可越規。大件器物較少見,所見大都是小型器物,如盤、碗、瓶、爐、洗和文房用品等。傳世品不超過一百五十件,大部分收藏於兩大故宮博物院,有少數的精美作品,早年流失國外。”
聞一鳴偷偷咽口唾沫,看著精美絕倫的官窯香瓶,暗道:“什麽時候哥才能湊齊一套宋官窯爐瓶三式,那才叫牛逼!”
耿寶昌沒有注意到身旁年輕人的宏圖大誌,指著定窯蓮花碗道:“我記得前年阪本五郎送拍一件差不多的定窯蓮紋大盤,蘇福比的仇國富拍了1.5億港元,刷新定窯的最高紀錄。”
“定窯的銘文內容很多,如“官”、“新官”、“易定”、“會稽”、“尚藥局”、“尚食局”、“喬位”、“德壽”。
“定窯和鈞窯傳世較多,特別是鈞窯,自宋徽宗起被曆代帝王欽定為禦用珍品,入住宮廷,隻準皇家所有,不準民間私藏。”
耿老指著大花盆介紹道:“最美是窯變,鈞瓷屬北方青窯,獨特之處是使用一種乳濁秞,即通常說的窯變色釉。入窯一色,出窯萬彩,高溫燒製後,會產生出如夕陽晚霞、或如秋雲春花等,再有經驗的工匠也不知道出來的成果,鬼斧神工,渾然天成。”
“鈞窯的款識最特別,從一到十的數字,一最大,十最小。當年主要是宋徽宗做花盆用,所以傳世有很多盆和缸。”
“還有一種說法是,數字為了釉色的區分,《飲流齋說瓷》認為,一三五七九單數代表朱紅色器物,二四六八十雙數代表青藍色器物。”
說到這裏老爺子可惜道:現在故宮所藏鈞窯款識還差五六七,要是我能活著見到一到十,死也瞑目!”
耿寶昌看出聞一鳴對香道具感興趣,直接帶著兩人來到最裏麵的展櫃,指著一個天青色香爐道:“這應該是所有香道師最終極的夢想吧?”
“這……”聞一鳴全身大震,激動看著眼前的小香爐,顫聲道:“南宋……汝窯!”
“雨過天晴雲**,千峰碧波翠色來!”
聞一鳴癡迷的看著眼前香爐,器表呈蟬翼紋細小開片,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之特點,被世人稱為似玉、非玉、而勝玉。宋、元、明、清以來,宮廷汝瓷用器,內庫所藏,視若珍寶,與商彝周鼎比貴。
他專門研究過汝窯,其開窯時間前後隻有二十年,由於燒造時間短暫,傳世亦不多,在南宋時,汝窯瓷器已經非常稀有。
全世界收藏有汝窯瓷器的博物館不到10家,1992年一件直徑8厘米的汝窯小盤在紐約蘇福比拍賣行以154萬美元成交。在港島拍賣會上,汝窯三犧尊更是創下5000萬港元的天價。
蘇福比2012年4月4日舉行古典瓷器及工藝品拍賣,有900年曆史的宋汝窯天青釉葵花洗經34次叫價,以天價2.08億港元成交,較拍賣前估值底價高逾3倍,刷新宋瓷世界拍賣紀錄,也是掌門人仇國富引以為豪的戰績之一。
耿寶昌感歎道:“汝窯流傳到今天的真品已不足百件,已知才89件,其中寶島故宮17件,京城故宮19件,上博8件,戴維藝術基金會7件,其他散藏於美日等博物館和私人收藏約10件。”
“官窯有記錄也才130件,有爭議的不算,也都是各大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哥窯存世量多一些,不超過二百件,在民間還有極少部分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