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裏還有幾件!”


    黑鳳又發現其他八件玉器,聞一鳴從袋子裏拿出一件漢八刀的豬形玉握。


    “玉握是死者手中握著的器物,古人認為死時不能空手而去,要握著財富和權力。新石器時代是以獸牙握在手中;商周時期死者手中多握數枚貝幣。漢代則在長條圓柱上加琢單線條,也就是漢代最常用的漢八刀雕法,雕成玉豬。因為豬是財富的象征,因此玉豬成為漢代最流行的玉握。”


    手中的九竅玉和兩件玉握的玉質都不錯,雖然不是玉蟬的羊脂玉,但按照現代對和田玉的分級,剩下的十件玉器也都是一級和田玉。


    難得是每件玉器上都帶著兩種沁色,而且雕工都是漢八刀,顯然都是漢代貴族喪葬的時候用的,成套十分難得,代表當時隨葬最高禮儀。


    聞一鳴看完其他六個青銅器,推測道:“這應該是某個盜墓團夥私藏的寶貝,2000年這裏進行水利建設,施工到倉陵城遺址時,推出一批青銅器。被村民哄搶一空,警方聞訊後僅追繳回少量文物殘片,完整文物一件沒有。”


    “後來被搶文物在當地3?25特大文物走私案中現身,警方根據舉報,搗毀特大文物犯罪團夥,共抓捕37名主要犯罪嫌疑人,繳獲文物多達417件,其中國家珍貴文物128件。僅在犯罪嫌疑人的車子上,一次便繳獲9件商周時期青銅器文物,3件簠、2件匜、4件鼎。”


    “按照焦老九研究,有兩件國寶級文物青銅觥和青銅提梁卣,便是倉陵城遺址被盜搶的文物。青銅觥已經通過港島文物販子,賣給台灣商人,轉手價高達1500萬元。”


    眾人恍然大悟,頓時更加痛快,最喜歡就是挖盜墓賊的寶貝,天理循環,惡有惡報,自己就是來討債的!


    “繼續找,附近說不定還有!”


    聞一鳴讓金寶繼續搜尋,地下寶貝太多,果然又在附近有發現。眾人拿出工具,開始挖掘。


    僅僅幾分鍾後,一塊手指厚,長寬接近一米的方形木板出現在眼前。把木板掀開,一個直徑近80公分,垂直向下的大洞出現!


    “飛刀你們幾個下去,小心點!”


    很快下麵傳來消息,很安全,聞一鳴也下去,墓裏並沒有積水,看樣子應該被以前盜墓破壞原本修建的防水係統,在主墓室中淤積了厚厚泥沙。


    麵前的是四米高,長寬將近三十米的主墓室,連接著主墓的是寬兩米,長度最少有五十米的墓道,墓道的兩側各有兩個耳室,不過耳室長條狀塞石已經被搬下來扔到一邊,耳室中除少量陶器、骨器之外,青銅器、金銀器早就被盜掘,原本漆木器也因為幹旱環境,腐朽成灰。


    來到墓門,根寬高八十公分,長度近五米,接近六噸的長條狀大型塞石,現在四根塞石中已經有一根被拉出,後來後填土,很顯然這個墓在千年變遷中,並不止被一個盜墓賊盜過。


    在墓裏逛一圈,地下散落著亂七八糟的漢代半兩錢,看來上一波盜墓賊進來的時間不長。


    檢查完整個墓葬後,最後來到主墓室中央已經完全麵目全非的黃腸題湊旁邊,還有大量的玉片散落在這裏。應該是金縷玉衣的殘留,可惜被盜墓賊毀壞。


    “咦?這是……”


    聞一鳴蹲下,從棺槨旁邊撿起一把半截插在土裏,表麵坑窪不平,沾滿鏽跡的青銅劍,除外形像青銅劍外,劍上紋飾已經絲毫看不到,整個就像塊長六十公分以上,寬六公分的粗鐵棒。


    “好沉,最少有二十多斤!”


    聞一鳴用手掂量著,心頭有些疑惑,直覺告訴他這是寶貝,可究竟是什麽還真看不出來,帶回去研究。


    “先生,有好東西!”


    突然柳大通大叫著,聞一鳴趕緊走過去,從角落發現一個東西,吃驚道:“錯金博山爐!”


    1968年滿城漢墓的發掘,讓中山靖王劉勝及其妻竇綰聞名世界,出土金器、銀器、銅器、鐵器、玉器、石器、陶器、漆器、絲織品等遺物1萬餘件,其中包括金縷玉衣、長信宮燈、錯金博山爐、朱雀銜環杯等國寶。


    也是從這時候,才真正讓人們記住漢武帝時出現的香薰——博山爐!


    爐蓋上的博山有些相似,下部支撐爐身的並不是圓形的撐杆,而是一個跪坐的漢代侍女,侍女神色安詳的跪坐在錯金的托盤裏,雙手高舉,與頭頂的發髻,形成穩定三角形,支撐著上麵的爐身。


    不過可惜的是爐身已經和托舉的侍女斷開成兩部分,好在整個博山爐還保存的相當完整,並沒有明顯的缺損,而且爐身上也沒有太多銅鏽,錯金的紋飾也相當的流暢而且完整。


    聞一鳴把爐身小心放在侍女頭頂後,高約40公分,底足金盤直徑15公分,器型似豆,蓋肖博山,通體錯金的華麗銅器——錯金博山爐,完整的出現在麵前。


    “好!”聞一鳴哈哈大笑,最喜歡找到跟香道有關係的寶貝,回去慢慢研究,鳴遠齋第一個展廳就是香道館,展示千年傳承的各種香道具。


    剩下就是一些古錢和玉器,大件都已經被盜墓賊弄走,眾人離開大墓,重新把洞口封好,希望沒人再來打擾古人清淨。


    回到家,聞一鳴開始用水清洗青銅劍,很快一柄長約50cm,圓形劍首,獸麵吞口,外形與越王勾踐劍有七成相似的古劍出現眼前。


    “這兩個字是……”


    聞一鳴小心翼翼捧起寶劍,感受到寒光逼人,鋒利無比,看著劍身美麗神秘的花紋,曲折婉轉,凹凸不平,滿刃花紋畢露,像龜文、像高山、像流波、像芙蓉。


    “魚……腸……劍!”


    聞一鳴拿出資料,對照終於知道兩個篆字的含義,大吃一驚道:“千古神劍,魚腸!”


    魚腸,十大名劍之一,專諸置匕首於魚腹中,以刺殺吳王僚,故稱魚腸,勇絕之劍,出典《史記刺客列傳》。


    據傳是鑄劍大師歐冶子為越王所製,使用赤堇山之錫,若耶溪之銅,經雨灑雷擊,得天地精華,製成五口劍,分別是湛盧、純鈞、勝邪、魚腸和巨闕。


    魚腸劍既成,善於相劍的薛燭被請來為它看相,薛燭相劍本領猶如通靈一般,他感受到魚腸劍中所蘊藏的信息,因此回答:魚腸劍,逆理不順,不可服也,臣以殺君,子以殺父。


    原來這把劍生就是逆理悖序,是用來弑君殺父,由於小巧得能夠藏身於魚腹之中,劍身細長柔韌,能夠沿魚口插入,在魚的胃腸中曲折彎轉,而抽出時則恢複原形,鋼韌無比,熠熠生光。


    “又一把神劍!”


    聞一鳴拿著魚腸劍,十分喜歡,小巧靈便,鋒利無比,手裏又得到第四把寶劍,相比之下,馬運的收藏根本不值一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鼻尖上的寶藏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雅玩居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雅玩居士並收藏鼻尖上的寶藏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