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竅玲瓏心的比幹?”


    眾人十分吃驚,封神榜都看過,忠心耿耿的比幹家喻戶曉,紛紛期待下文。


    “比幹被害後,紂王還要將其滿門抄斬,比幹的夫人陳氏當時身懷六甲,被同情比幹的士兵偷偷地放出來,在附近山林裏生下比幹的遺腹子。”


    聞一鳴看著飛刀,笑道:“我記得你姓林?紂王追兵趕到後,查問孩子姓氏,陳氏急中生智,指林為姓,躲過這次劫難,林氏由此起脈。周武王滅商建周後,為比幹封墓,正式賜比幹的兒子為林姓,賜名為堅,封河清公。所以林堅就是林姓的始祖,比幹成林姓的太始祖。”


    “傳說比幹墓有件稀世珍寶,算得上是天下第一。那就是周武王派人專門為比幹墓鑄造的銅盤墓誌銘。”


    “據說這麵墓誌銘十分奇特,銅盤正麵是十六個字——前崗後道,左林右泉,萬世之寧,此焉是寶。”


    “銅盤背麵是一麵鏡子,傳說每年中秋月圓,用雞皮把鏡麵打磨光滑,對著月光看,就能看到比幹頭像,比幹在鏡子裏還能與外麵的人說話。也正是因為這麵墓誌銘,比幹墓才被李朝孺盜劫。”


    “李朝孺聽到這個消息心潮澎湃,倘若能把比幹墓誌銘弄到手,那以後升官發財就不用愁。他盜寶心切,馬上就帶領著手下的士兵即刻前往比幹陵墓。”


    “墓葬被挖開,露出棺槨,李朝孺早已忘卻對死人的恐懼,趕緊命令士兵將棺槨打開。士兵們七手八腳就把比幹的棺槨撬開。經過長時間的仔細尋找,還真沒有辜負李朝孺的煞費苦心,真找到那塊傳說中的墓誌銘。”


    “李朝孺接過墓誌銘十分驚喜,埋藏2000年的墓誌銘,隻是鏡麵上蒙一層薄薄的灰塵。趕忙拿出隨身帶來的雞皮,用勁兒把鏡麵擦得幹幹淨淨。”


    “然後找到月光較好的地方,把鏡麵慢慢地向月光對著看。果真見到一個須發皆白、胸前鮮血淋淋的影子!”


    隻聽一聲斷喝從鏡子裏傳了出來:“大膽!什麽人竟敢盜掘我的陵墓。”


    “真的假的?”


    “不會吧?難道是比幹的鬼魂!”


    眾人七嘴八舌,聞一鳴擺擺手,笑道:“李朝孺被這突如其來的聲音嚇得癱倒在地,好一會兒才緩過神來。命令士兵把那銅盤鏡麵朝下收進預先準備好的盒子裏。”


    “為避邪還用大紅布把盒子包起來,帶著所有隨葬品離開。沒過幾個月,比幹墓被盜的消息傳出來。為掩蓋自己的罪行,他又想出一個惡毒的主意——栽贓。”


    “從街上抓來一個潑皮無賴,因賭博而蕩盡家產,正在街市上賣最後一件祖傳寶物。李朝孺預先派人把那個盒子藏在潑皮家裏,誣陷他的家傳寶物是盜墓所得,然後屈打成招,企圖瞞天過海。”


    “然後名正言順地把銅盤墓誌銘收繳上來,並獻給宋徽宗,龍顏大悅,升官發財,最後寶物隨著亡國不知所蹤。”


    其他人聽完群情激奮,今天了不得,居然要找封神榜裏人物的寶貝?紛紛挽起袖子,準備大幹一場!


    “別急,我還沒說完,盯上這裏寶貝不止一個!”


    “投降金國,被扶持當上偽皇帝的劉豫,才是宋皇陵最大的千古罪人。他遷都汴京後,為滿足自己攫取珍寶的貪欲,假以淘沙之名,大肆毀掘附近陵墓。”


    “某天從手下士兵手中得到一隻水晶寶碗,愛不釋手,得知出自宋哲宗的永泰陵,命令心腹惡棍劉從善前去掘陵取寶。”


    “為掩人耳目,劉豫特封劉從善為中原淘沙官,名正言順地發兵赴鞏縣對宋陵下手。劉從善率兵掘開哲宗永泰陵後,將陵內所隨葬的珍寶洗劫一空。”


    “這還不算完,還讓士兵打開棺槨,將哲宗的屍骨暴棄於陵外荒野。南宋著名的愛國詩人陸遊,聽說前朝帝陵遭此浩劫,一腔男兒的血氣凝於筆端,憤然寫下悲愴已極的詩作。”


    “近聞索虜自相殘,秋風撫劍淚汍瀾。雒陽八陵那忍說,玉座塵昏鬆柏寒。”


    “劉豫盜墓很有一套,小墓采用目前考古界常用的大揭頂,完全把墓刨出來。大墓則從陵台一側挖洞,撬開墓頂券石,縋繩而下。場麵熱鬧,陵區內到處都是盜墓的士兵,跟考古沒有區別。”


    眾人來到距離陵墓很遠的山林,突然金寶有反應,趕緊下車,直奔目的地。


    “隋代鑲金玉杯!”


    箱子打開,寶物重現,第一個就是晶瑩剔透的玉杯,上等白玉雕琢而成,通體光潔無紋,其柔和的光澤、溫潤的玉質,凝練的造型使得這件小小的器物顯得高貴典雅、氣宇不凡。


    “盤蛇琉璃玲瓏球!”


    中間鏤空,下部為矮圈足,圈足內側有單向凹槽,低溫琉璃釉。造型以8八條蛇盤成圓圈狀,一蛇口銜另一蛇尾部而組成玲瓏球形。


    有的蛇用口緊緊銜住另一條蛇的尾或身體,有的蛇則上揚著蛇頭,緊睜著圓目,口微微張開,蛇身盤成圓圈狀,生動形象。


    “蜻蜓眼,琉璃珠!”


    聞一鳴小心翼翼用水清理完,看著陽光下熠熠生輝的玲瓏球,讚歎道:“所謂蜻蜓眼,是琉璃珠上有幾個類似圓目的眼珠紋,由於這種眼珠織以藍、白居多,棕、綠者次之。”


    “這是……”


    最後從箱子裏拿出一本古籍,曆經千年居然沒有絲毫破損,隻是有些發黃,絕非凡品。


    “入地眼?”


    聞一鳴看著三個大字,有些迷惑,讓黑鳳上網查資料,很快有答案,居然是本風水書?..


    “宋朝辜托長老所寫,凡富貴名墓,高山平洋,本之形勢以立其體,參之河洛以妙其用,多所指引,無不符合。是書自宋迄今,巨族大家抄寫成帙,傳寫數百年,秘之已久,堪輿家視如珍寶。”


    “好家夥,這可是風水師的寶貝啊!”


    柳大通驚呼一聲,笑道:“先生,這次競寶大會咱們的籌碼又多一筆!”


    聞一鳴笑著點頭,看著筆記裏詳細的注解,應該是大師的心得體會,對於風水師來說,絕對是無價之寶。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鼻尖上的寶藏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雅玩居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雅玩居士並收藏鼻尖上的寶藏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