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易隨心前行,抬足之間,便有數裏瞬息逝去。
青岩山峰雖是疊巒孤偉,險峻陡峭,似為橫刀一切,山體光平渾滑,難有著力之點,行之不易,道阻且長,卻對唐易不得造成任何影響,不過十餘步數,便從山腳行至半山之腰。而從此處起始,原本就於周遭繚繞不絕的雲霧煙霞顯得更為集集濃鬱,齊齊團簇彌布,密度之大,甚至常人亦能清晰感受到潮濕氣息。
如此潤潤相合,幾欲凝結為水,然於此處山間,卻始終未有甘霖布澤,雨露降地。
玉淨瓶似乎頗為歡喜這方地界的雲霞煙霧,純透瓶身流光溢彩,頸口之中更是傳出隱隱吸力,這並非唐易操縱真元促成,乃是寶物自行運轉而致。
唐易有感,不為所動,未曾助之,卻也未曾阻之。
玉淨瓶靈性頗深,雖是尚未誕生神智,但也有所通感,自然便能選擇利於己身之舉措,這方山川或許便是它的機緣之地。
按說玉淨瓶中傳出的吸力並不算強,可奇怪的是,所至之處雲霧卻極速被其收斂,瞬息之間,便有不計其數吸入瓶中。
……
……
如此疾速吸收之下,唐易周邊的雲霧雖是奔湧不絕,卻始終未曾變淡,反而更為濃鬱。
青岩石山上的煙霞盡皆飄集匯來,越聚越多,如同四起的濃煙,遮的人看不清前方。濕度太過密集,若是常人身在其中,怕盞茶功夫便窒息而亡。
此景象之壯觀,仿佛並非玉淨瓶在吸收霞霧,而似雲煙迫不及待的紛紛投入瓶身。
現下瓶內匯聚的雲霧足以下數十場傾盆大雨,若是唐易回轉世間,即便不修何呼風喚雨的法術,單憑此寶貝,亦足以被凡人當作神仙一般供奉。
浮雲雖為流輕,但若是數以萬計匯聚,也可敵山石之重,而玉淨瓶之份量並無一絲變化,還是那般輕盈。隻是瓶身愈發的剔透無暇,原本的潔白在光彩之下也被透亮取代,於外觀之,甚至隔著瓶壁便能望見內中雲海升騰、群霧奔湧之瑰麗異景!
……
……
玉淨瓶中,雲霞越聚越多,愈發的濕潤渾厚。
唐易驀然發現,凝結至一定程度,終是引起形質之變,於煙霞中心之點,凝聚出瑩瑩剔透的第一滴水。
這顆水珠從煙霞之中滴入瓶底,居然凝而不散,落而不消,甚為奇異!
唐易細細觀之,水珠體積不大,甚為滑潤,甚為徹亮,隻覺其中生機盎然,尤是活力……
第一滴水珠隻是起始,隨之便是兩滴、三滴……
越來越多,越來越快,接連不斷,不複終絕。
由於水滴的集匯,占據了瓶底空間,玉淨瓶中甚至分出涇渭之景。上方諸多流霧雲霞匯聚,下方仿若化為安湖沉靜,一靜一動之間,恍若兩界。
……
……
不知多少煙霞才匯聚出這些雨滴,雖其具體效用尚不明確,隻是其中蘊藏的生機已然珍貴至極。
玉淨瓶吸收轉化雲霧的效用愈發強大,此刻但凡雲霞入內,瞬息化為水滴,齊齊而落,數目之多之盛,好似下起綿綿細雨。
幸而愈接近頂峰,雲霧愈是厚重繚繞,若不然,這一山的雲霞怕是早已被玉淨瓶盡皆吸收。
即便如此,繚繞的雲霞也以肉眼可見的速度飛快消失,若待唐易行至山巔,這些雲霧恐也就被盡數納盡。
……
……
唐易手持玉淨瓶,不再理會周邊異像異景。雖是悠然自得,信步而行,其實隨著瓶中吸收速度的加快,他行進的速度亦是疾若流星!到後來,步步之跨有若清風幻影,外人根本觀之不清。
青岩石山雖是高聳通天,唐易卻用了不到盞茶功夫,便從山腳登至山頂。他所經之處,雲霞煙霧盡皆消失不見,飛速被玉淨瓶吸收轉化。及至山巔之時,原本籠罩四周的濃厚雲霧,也隻餘下最後一團。
這片雲霧最為厚重,漂浮於山巔正中之處。可惜即便再為厚重,也敵不過玉淨瓶之威力,如同淺水遇至烈日,不過幾息功夫,便被吸收的一幹二淨。
待山巔的雲霧盡皆消失,一座青岩而成的石台便本相畢露。
石台成就圓形,是最完美的圓形,沒有絲毫缺陷,即便現今的唐易,也不能手繪出比它更為標準的圓。
這應非天然而成,卻找不出一絲人工斧鑿的痕跡。
此時的唐易卻無暇感歎此物之渾然,因於石台之上,有一奇物瞬時奪了他的目光。
……
……
圓潤的石台之上,並非空無一物,一道淡淡的碧色光芒,靜靜斜立之中,無盡盎然生機,從其上不斷散發而出。
這生機之強,甚至讓唐易都有些動容,更是令周遭尺餘之內皆有些模糊扭曲。走的近了,方才徹底看清,被這碧光包裹其中的,是一截枝條,一截葉如剪裁的柳樹枝條。
通常而言,枝條離了本體,很快便會枯萎,便會死亡,即便身為靈種,生機較之強大,也隻可多支撐些時日,終是凋謝而亡。
更何況是於這秘境之中,這截柳枝,不知已曆經多少年的歲月流轉,奇異的是,非但沒有逝去生機,還依然這般翠綠,仿佛新新初長嫩枝,勃勃怡人!
“或許這滿山的雲霞便是因柳枝而生,亦或許正是被雲霞團簇,這柳枝方能有幸維持至今。”唐易默默思忖。
翠綠的柳枝仿佛於手中的玉淨瓶有著難以名狀的吸引力,引得它嗡嗡而鳴,宛若在急切言語。而那截柳枝,亦是微微顫動,似乎極為歡喜,也不用唐易相取,驀地便從石台脫離,瞬間飛入淨瓶!
……
當兩者相合的一刹那,唐易感受到一股比之前濃鬱十倍不止的生機噴薄而出!
無論是柳枝還是玉淨瓶,仿佛更為靈動。
柳枝暫且不提,畢竟剛剛得之,不了解其妙法之處。然玉淨瓶這幾日由唐易手持,雖非知之甚深,卻也大致有感,之前瓶內雖是靈氣渾厚,卻絕無此刻這般圓滿。
青岩山峰雖是疊巒孤偉,險峻陡峭,似為橫刀一切,山體光平渾滑,難有著力之點,行之不易,道阻且長,卻對唐易不得造成任何影響,不過十餘步數,便從山腳行至半山之腰。而從此處起始,原本就於周遭繚繞不絕的雲霧煙霞顯得更為集集濃鬱,齊齊團簇彌布,密度之大,甚至常人亦能清晰感受到潮濕氣息。
如此潤潤相合,幾欲凝結為水,然於此處山間,卻始終未有甘霖布澤,雨露降地。
玉淨瓶似乎頗為歡喜這方地界的雲霞煙霧,純透瓶身流光溢彩,頸口之中更是傳出隱隱吸力,這並非唐易操縱真元促成,乃是寶物自行運轉而致。
唐易有感,不為所動,未曾助之,卻也未曾阻之。
玉淨瓶靈性頗深,雖是尚未誕生神智,但也有所通感,自然便能選擇利於己身之舉措,這方山川或許便是它的機緣之地。
按說玉淨瓶中傳出的吸力並不算強,可奇怪的是,所至之處雲霧卻極速被其收斂,瞬息之間,便有不計其數吸入瓶中。
……
……
如此疾速吸收之下,唐易周邊的雲霧雖是奔湧不絕,卻始終未曾變淡,反而更為濃鬱。
青岩石山上的煙霞盡皆飄集匯來,越聚越多,如同四起的濃煙,遮的人看不清前方。濕度太過密集,若是常人身在其中,怕盞茶功夫便窒息而亡。
此景象之壯觀,仿佛並非玉淨瓶在吸收霞霧,而似雲煙迫不及待的紛紛投入瓶身。
現下瓶內匯聚的雲霧足以下數十場傾盆大雨,若是唐易回轉世間,即便不修何呼風喚雨的法術,單憑此寶貝,亦足以被凡人當作神仙一般供奉。
浮雲雖為流輕,但若是數以萬計匯聚,也可敵山石之重,而玉淨瓶之份量並無一絲變化,還是那般輕盈。隻是瓶身愈發的剔透無暇,原本的潔白在光彩之下也被透亮取代,於外觀之,甚至隔著瓶壁便能望見內中雲海升騰、群霧奔湧之瑰麗異景!
……
……
玉淨瓶中,雲霞越聚越多,愈發的濕潤渾厚。
唐易驀然發現,凝結至一定程度,終是引起形質之變,於煙霞中心之點,凝聚出瑩瑩剔透的第一滴水。
這顆水珠從煙霞之中滴入瓶底,居然凝而不散,落而不消,甚為奇異!
唐易細細觀之,水珠體積不大,甚為滑潤,甚為徹亮,隻覺其中生機盎然,尤是活力……
第一滴水珠隻是起始,隨之便是兩滴、三滴……
越來越多,越來越快,接連不斷,不複終絕。
由於水滴的集匯,占據了瓶底空間,玉淨瓶中甚至分出涇渭之景。上方諸多流霧雲霞匯聚,下方仿若化為安湖沉靜,一靜一動之間,恍若兩界。
……
……
不知多少煙霞才匯聚出這些雨滴,雖其具體效用尚不明確,隻是其中蘊藏的生機已然珍貴至極。
玉淨瓶吸收轉化雲霧的效用愈發強大,此刻但凡雲霞入內,瞬息化為水滴,齊齊而落,數目之多之盛,好似下起綿綿細雨。
幸而愈接近頂峰,雲霧愈是厚重繚繞,若不然,這一山的雲霞怕是早已被玉淨瓶盡皆吸收。
即便如此,繚繞的雲霞也以肉眼可見的速度飛快消失,若待唐易行至山巔,這些雲霧恐也就被盡數納盡。
……
……
唐易手持玉淨瓶,不再理會周邊異像異景。雖是悠然自得,信步而行,其實隨著瓶中吸收速度的加快,他行進的速度亦是疾若流星!到後來,步步之跨有若清風幻影,外人根本觀之不清。
青岩石山雖是高聳通天,唐易卻用了不到盞茶功夫,便從山腳登至山頂。他所經之處,雲霞煙霧盡皆消失不見,飛速被玉淨瓶吸收轉化。及至山巔之時,原本籠罩四周的濃厚雲霧,也隻餘下最後一團。
這片雲霧最為厚重,漂浮於山巔正中之處。可惜即便再為厚重,也敵不過玉淨瓶之威力,如同淺水遇至烈日,不過幾息功夫,便被吸收的一幹二淨。
待山巔的雲霧盡皆消失,一座青岩而成的石台便本相畢露。
石台成就圓形,是最完美的圓形,沒有絲毫缺陷,即便現今的唐易,也不能手繪出比它更為標準的圓。
這應非天然而成,卻找不出一絲人工斧鑿的痕跡。
此時的唐易卻無暇感歎此物之渾然,因於石台之上,有一奇物瞬時奪了他的目光。
……
……
圓潤的石台之上,並非空無一物,一道淡淡的碧色光芒,靜靜斜立之中,無盡盎然生機,從其上不斷散發而出。
這生機之強,甚至讓唐易都有些動容,更是令周遭尺餘之內皆有些模糊扭曲。走的近了,方才徹底看清,被這碧光包裹其中的,是一截枝條,一截葉如剪裁的柳樹枝條。
通常而言,枝條離了本體,很快便會枯萎,便會死亡,即便身為靈種,生機較之強大,也隻可多支撐些時日,終是凋謝而亡。
更何況是於這秘境之中,這截柳枝,不知已曆經多少年的歲月流轉,奇異的是,非但沒有逝去生機,還依然這般翠綠,仿佛新新初長嫩枝,勃勃怡人!
“或許這滿山的雲霞便是因柳枝而生,亦或許正是被雲霞團簇,這柳枝方能有幸維持至今。”唐易默默思忖。
翠綠的柳枝仿佛於手中的玉淨瓶有著難以名狀的吸引力,引得它嗡嗡而鳴,宛若在急切言語。而那截柳枝,亦是微微顫動,似乎極為歡喜,也不用唐易相取,驀地便從石台脫離,瞬間飛入淨瓶!
……
當兩者相合的一刹那,唐易感受到一股比之前濃鬱十倍不止的生機噴薄而出!
無論是柳枝還是玉淨瓶,仿佛更為靈動。
柳枝暫且不提,畢竟剛剛得之,不了解其妙法之處。然玉淨瓶這幾日由唐易手持,雖非知之甚深,卻也大致有感,之前瓶內雖是靈氣渾厚,卻絕無此刻這般圓滿。